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是吉林大學信息科學學部下的二級學院,依託學院建有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羣)入選吉林大學首批“世界一流”重點建設學科(羣)。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吉林大學半導體系,由半導體器件專家高鼎三院士於1959年創辦。1982年9月,改稱為電子科學系。1993年2月18日,電子科學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學電子工程系和長春科技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相關係、所、專業聯合組建成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05年7月,原長春科技大學的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及相關係、所分離出去,組建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器工程學院。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置有6個教學系,本科專業5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涵蓋4個二級學科),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有教職員工178人,其中教師130人,在校本科生2169人,在校研究生598人。 [5] 
中文名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簡    稱
吉林大學電子學院
創辦時間
1959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吉林大學信息科學學部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蔡志剛
院長:盧革宇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5個
專業學位2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涵蓋4個二級學科)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6個教學系
地    址
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
前    身
吉林大學半導體系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 半導體系
1956年,在國家12年科學規劃及1958年大躍進形勢下,學校物理系和化學系部分教師先後開展了半導體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校黨委決定將物理系和化學系從事半導體研究的部分教師組合起來成立半導體系。
1959年3月,經學校決定上級批准正式成立半導體系。半導體系設“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化學”兩個專業和兩個教研室。高鼎三任系主任兼半導體物理教研室主任,伊葆芳任副系主任兼半導體化學教研室主任。9月1日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化學專業首次招生,學生62人。基礎課分別由物理系和化學系承擔。
1960年,建立了一個系工廠,既生產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等軍用尖端產品,又為師生提供一個勞動生產和實習的基地。系工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主要研製、生產集成電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在校學生停止上課,停止招收新生,科研、生產活動斷斷續續。
1970年,高校恢復辦學,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開辦“半導體器件”試辦班。
1972年,1973年,1975年,1976年招收四屆工農兵學員,學生全部由社會推薦保送入學。專業名稱改為“半導體器件”、“半導體材料”。
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恢復正式招生,教學工作進入恢復期。
1978年1月6日,學校決定將“半導體器件”專業恢復為“半導體物理”專業,“半導體材料”專業恢復為“半導體化學”專業,並恢復成立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化學兩個教研室。
1978年10月,成立集成光學和光電子學研究室,同時撤消了系工廠,開始招收學位研究生。
1979年7月,“半導體物理”專業改名為“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
1980年6月,成立無線電教研室,1981年9月無線電子學專業首次招生。
1981年11月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專業可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 [1] 
  • 電子科學系
教學設備
教學設備(3張)
1983年1月,改稱為電子科學系。
1985年4月,成立敏感技術研究室。10月,經國家批准,“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專業為博士後流動站點。
1986年,“無線電電子學”專業改為“電子學與信息系統”專業。
1987年,在原來的集成光學和光電子學研究室和敏感技術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獲國家批准,同清華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聯合成立“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1990年11月,國家學位辦批准,“半導體材料”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 
  • 電子工程系
1993年2月18日,學校同意將電子科學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3月國家教委批准,“半導體化學”專業調整改名為“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專業(工科、四年制)。
1994年1月,國家教委批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調整為“微電子技術”專業(工科),增設“光電子技術”專業(工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工科)。
1997年,研究生專業調整,“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專業改名為“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
1999年,微電子技術(工科)、光電子技術(工科)、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工科)合併、調整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科),電子學與信息系統專業調整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理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調整後仍為“生物醫學工程”(工科),同時又申辦了一個“微電子學”專業(理科)。 [1] 
  •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5所高校合併組建新吉林大學。合校後於2001年5月成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它由原吉林大學的電子工程系和長春科技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相關係、所、專業聯合組建。設有7個本科專業,6個教學系,1個教學實驗中心和2個研究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2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2005年7月,據學校的院系調整安排,原長春科技大學的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及相關係、所分離出去,組建儀器科學與電器工程學院。
2006年3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它所涵蓋的四個二級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均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 [1]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置有6個教學系,5個本科專業,分屬理學和工學兩大學科門類。 [5] 
教學系:微電科學與工程系、光電科學與工程系、傳感科學與工程系、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生物醫學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
本科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7]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員工178人,其中教師130人(教授68名,副教授40人、講師22人),實驗技術人員29人(含技術工1人),行政管理人員19人;教師中博士學位獲得者120人,佔93%。 [5]  有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全國百篇優博指導教師1人、吉林大學唐敖慶特聘教授7人,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5人,吉林省學科領軍教授2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12人、省管優秀專家2人、寶鋼優秀教師1人,有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2支。 [7] 
雙聘院士:賙濟(中國工程院院士) [9]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盧革宇、宋宏偉等
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電子設計創新實踐教學團隊(2016年)等 [7]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十二五”本科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吉林省精品課程2門,吉林省高等學校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7] 
國家級特色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精品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與實驗
吉林省高等學校“十二五”本科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吉林省精品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與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吉林省高等學校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兩個結合”的“半導體化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8] 
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微電子與光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6]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涵蓋4個二級學科),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吉林省重點學科1個。2017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被列為吉林大學首批建設的一流學科(羣)。 [5]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電子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電子科學與技術(涵蓋4個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電子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
國家級重點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
吉林省重點學科:電路與系統 [5]  [7]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依託學院建有集9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 [5]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氣體傳感器重點實驗室 [5]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十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657項,到款科研經費4.62億元;發表SCI檢索論文2963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36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0項。 [5]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丹麥、日本、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保持學術聯繫,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法國南特中央理工大學、日本大阪大學、日本德島大學、韓國延世大學、日本理化研究所等簽訂人才合作培養協議,互派交換留學生,互派教師學術交流,學院接受世界各國的留學生。 [7]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設計分為內外兩部分,外環部分是學院的漢語與英語全稱,彰顯着吉林大學電子學院與世界接軌的國際化精神。
內核部分由PCB板佈線環繞,每個連接起來的焊點代表着遍佈各地的電子人薪火相傳、一脈相連。
主體部分選取電子學院英文名稱“ELectronicScienceandEngineering”的首字母,將兩個字母“E”、一個“S”進行藝術化處理組合,與電子共同組成立體圖案——“電子雲”,充分展現出電子學院學科特色與科研探秘精神。
吉林大學校徽的主體圖案與下方採用數碼管顯示字體的1959交相呼應,寓意着電子學院在悠久的歷史變革中始終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的精神風貌。 [2] 
  • 院慶標識
60週年院慶徽標 60週年院慶徽標
院慶徽標的整體造型以數字“60”為設計原型。外環以PCB板佈線圖將“60”環繞,焊點與佈線寓意遍佈各地的電子人始終不忘學院、一脈相連。
數字“6”內部的英文單詞“Glory”與60週年的時間箭頭表達着電子學院在60年發展變革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展現出電子學院開拓進取、不斷向前的精神風貌。學院院徽深深嵌入數字“0”的內部,寓意着廣大院友們將電子學院、電子榮光、電子精神銘刻心底。 [2]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蔡志剛
院長
盧革宇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
孫長輪
黨委副書記
孫瑜
副院長
陳佔國、徐淮良、董瑋、張景林 [3]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及任期
半導體系 1959年2月-1983年1月
系主任
高鼎三(1959.02-1966.06)
高鼎三(1974.03-1983.01)
黨支部書記
張英華(1959.02-1960.06)
朱德祿(1960.06-1964.10)
關連弟(1964.10-1970.01)
張嘉志(1978.07-1983.01)
電子科學系 1983年1月-1993年2月
系主任
高鼎三(1983.01-1984.04)
劉式墉(1984.04-1990.11)
徐寶琨(1990.11-1993.02)
黨支部書記
張嘉志(1983.01-1983.11)
胡德寶(1983.11-1986.12)
張麗雲(1986.12-1991.01)
楊崇志(1991.01-1993.02)
電子工程系 1993年2月-2001年5月
系主任
徐寶琨(1993.02-1998.05)
杜國同(1998.05-2001.05)
黨總支書記
楊崇志(1993.02-1997.05)
崔麗娟(1997.05-2001.05)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1年5月至今
院長
杜國同(2001.05-2004.12)
郭樹旭(2004.12-2006.02)
孫洪波(2006.02-2017.02)
書記
崔麗娟(2001.05-2006.02)
郭樹旭(2006.02-2009.03)
劉巖峯(2009.03-2015.04)
遲憲良(2015.04-2020.03)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