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嘉麒

鎖定
劉嘉麒,滿族,1941年5月29日出生於遼寧丹東,籍貫北寧,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所長。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會副主任;國際單成因火山作用委員會聯合主席,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QUA)地層委員會表決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河北地質大學、鄭州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 [25] 
劉嘉麒主要從事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工作, [1]  [18]  在火山學、第四紀地質環境學和玄武岩纖維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統性創新工作 [25]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一項,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特等獎以及首屆侯德封獎等獎項;1991年被國家教委、國家學位委員會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2001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我國火山學研究方面唯一的院士。 [34]  2016年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中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20-22]  2019年被中國老科協授予“先進個人”,2020年被中國科學院大學授予領航獎(金獎)、李佩教學名師獎。 [25]  2023年入選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30] 
中文名
劉嘉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地
遼寧丹東
出生日期
1941年5月29日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畢業院校
中國科技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火山
中國第四紀地質與環境
主要成就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籍    貫
遼寧北寧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劉嘉麒人物經歷

劉嘉麒
劉嘉麒(8張)
1941年5月29日,劉嘉麒出生於遼寧丹東,籍貫北寧。高中就讀於北鎮市高級中學。
1960年—1965年,在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地質系地球化學專業就讀,並獲得學士學位。
1965年—1967年,在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地質系岩石學專業就讀,並獲得碩士學位 [2] 
1967年—1968年,從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工作,擔任助教。
1968年11月—1973年01月,分配到遼寧省營口地質隊,擔任地質技術員。
1973年12月—1978年10月,調到吉林冶金地質研究所,擔任室主任、助理工程師。
1978年—1982年,作為“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地質年代學專業就讀,並獲得碩士學位 [3]  ,碩士論文為《長白山地區新生代火山活動的研究》,師從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侯德封 [28] 
1981年11月—1984年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2年—1986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層古生物專業就讀,並獲得博士學位,師從地學大師劉東生,併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博士學位獲得者。 [28] 
1984年12月—1987年08月,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1987年11月—1991年0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第四紀研究室副研究員、室主任。
1991年01月—1995年10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第四紀研究室研究員、室主任。
1995年10月—1999年06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4] 
199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校慶20週年,劉嘉麒代表畢業的1.4萬名研究生在大會上發言 [5] 
1999年06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6] 
2016年,受聘南開大學講座教授。 [26] 
2018年,受聘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 [18] 
2021年,被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聘請為研發專家, [24]  獲聘為四川玄武岩纖維新材料研究院高級顧問。 [27] 
2021年10月23日,獲聘青島大學玄武岩纖維生態應用研究院院長。 [31] 
2022年,入選中國地質學會首批榮譽會士。 [20] 
2023年,受聘為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雙高”建設首席顧問。 [29] 

劉嘉麒主要成就

劉嘉麒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承擔和主持過多項國家級和國際合作項目 [25]  ,對中國廣大地區和南極、北極、及多個國家進行過廣泛地質環境調查,系統研究了中國火山,開拓了瑪珥湖高分辨率古氣候研究和在火山岩中尋找油氣藏的新領域,參與了國家關於振興東北,新疆跨越式發展,浙江沿海新區開發和淮河流域環境與發展,一帶一路等方面的戰略研究,積極引導和推動玄武岩纖維材料在中國的開發應用。 [20]  [22] 
劉嘉麒對中國東北、西北、青藏高原和南、北極等地區進行過廣泛地質環境調查,研究了中國新生代火山活動規律與地質特徵拓展中國瑪珥湖高分辨率古氣候研究領域發現黃土中游離温室氣體高異常,建立了渭南黃土剖面高分辨率時間標尺參與了新疆和東北的資源探察和生態環境研究以及南、北極的科學考察,探討了南極火山活動和氣候變化的關係,在火山地質與第四紀環境地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7] 提出構造氣候學的新理念,是我國火山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 [26] 
他十進長白山,八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極,兩徵南極,系統揭示了中國近代火山活動規律與地質特徵,積極推進火山資源的保護開發與火山災害的監測預警,將火山噴發與氣候變化相關聯,開拓了瑪珥湖(火山口湖)高分辨率古氣候研究,被認為是中國火山和瑪珥湖古氣候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在碩士、博士研究生論文中得到的數據結論,至今仍被國內外同行引用。 [28] 
劉嘉麒院士參與了黃土高原地區農業環境地質狀況及其系統狀態評判體系研究,基於地質建造的土壤地質的研究,農業生態及綠色大棚研究,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29] 
曾訪問考察過日本、美國、墨西哥、智利、南極、新西蘭、留尼汪、英國、德國等37個國家和地區。野外考察了中國14個省的新生代火山分佈的地質地貌特徵,在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等地新發現了火山20餘個(處),並且查證了1951年西崑崙阿什火山的噴發及在東北、內蒙、海南等地存在的活火山,改變了人們以往認為中國近代沒有火山活動的觀念。劉嘉麒率先測定了這些年輕火山岩的年齡,在大量野外考察與詳實室內系統的岩石地球化學工作的基礎上,把中國東北部新生代火山活動分為4個主要活動期與10個火山幕,糾正了過去在火山劃分上的一些錯誤,恢復了地質體的本來面目。
劉嘉麒是中國最早在雷瓊、東北、內蒙等地確定和發現瑪珥湖並從事研究的科研人員,如中國南方亞熱帶瑪洱湖記錄的全新世氣候變化呈高頻振盪,這和極地冰芯記錄的平緩變化明顯不同,在古全球變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中國瑪珥湖被納入歐亞湖泊鑽探計劃,國際古全球變化(PEGES)科學指導委員會把它作為研究亮點予以報道。鑑於劉嘉麒在瑪珥湖研究的新成就,他在德、日、瑞典等國這方面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作為唯一被邀請的中國學者,並在中國成功主辦了第四屆亞洲湖泊鑽探(ALDP)國際研討會,被選為ALDP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席。 [33] 
劉嘉麒負責的國家諮詢項目——《關於我國科學普及的形勢分析與策略建議》,深入細緻地調查了我國科普狀況,強調“把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擺在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性,積極開展應急科普,前瞻科普和高級科普,為加強科普法運作,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普及科普事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為推動和引領科普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1] 
  • 學術專著
截至2017年11月,劉嘉麒共發表論著211篇(部),代表作有《中國火山》和《中國第四紀地質與環境》 [8] 
1.劉嘉麒, 1999,《中國火山》科學出版社,北京.
2.劉嘉麒,袁寶印(主編). 1997.《中國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北京:海洋出版社,1-474.
3.劉嘉麒,孟凡超,崔巖,張玉濤. (2010). "試論火山岩油氣藏成藏機理."岩石學報26(01): 1-13.
4.劉嘉麒.構造運動與環境變遷.見:盧演儔等主編,新構造與環境.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 11-13.
5.劉嘉麒,倪雲燕,儲國強. (2001). "第四紀的主要氣候事件."第四紀研究(03): 239-248. [32] 
6.劉嘉麒,《玄武岩纖維材料》,化學工業出版社,2021. [37]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86年—1990年
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應用研究,新疆西準噶爾地區找礦遠景遙感預測研究
“七五”新疆305項目
1990年—1995年
南極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氣候與環境演變及現代環境背景研究
“八五”國家科委攻關項目
1991年—1995年
南極生物資源、環境系統與全球變化研究
“八五”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
1997年—2000年
亞洲季風氣候變遷與全球變化,歷史時期自然環境背景與人類活動效應
“九五”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
1998年—2002年
“中國季風區古環境演變機制及其與全球變化的動力學聯繫”中“高分辨率湖泊古氣候記錄”課題
“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2000年—2004年
中國西部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與調控研究,綠洲形成及演變過程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
2000年—2003年
橫貫西藏東部和華南縫合帶的火山作用特徵
國家科技部中比合作項目 [4] 
  • 獲獎記錄
截至2017年11月,劉嘉麒先後獲得部級以上獎勵6次 [8]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8年
新疆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十四C)實驗室建成及其應用 [21] 
新疆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四等獎
1991年
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研究 [21]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年
中國南極考察科學研究 [21] 
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8年
我國乾旱半乾旱區15萬年來環境演變的動態過程和發展趨勢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1]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8年
中國南極考察科學研究 [21]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8年
中國新生代火山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6] 

劉嘉麒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劉嘉麒重視培養研究生德、智、體、美、 能全面素質的提高。他希望年輕的學子明確學習方向,注重實踐,腳踏實地,鍥而不捨。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最好的環境中,在做好學問的前提下,首先要做好人。做人先立志,在科學的殿堂裏成長 [9] 
  • 科學傳播
劉嘉麒認為:科學傳播是科學家的天職。科學普及有着淨化社會的功能。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説,科學普及所放棄的空間,很快就會被偽科學佔領。因此,每位有良知的科學家都應肩負起這份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在科學傳播和科學普及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0] 
  • 講座報告
2004年2月20日,劉嘉麒被邀請回母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在建設與發展論壇的講台作報告,他報告的題目就是《從學生到老師--感謝研究生院對我的培育》 [11-12] 
2022年6月24日,劉佳麒參加光明網、科普中國、嗶哩嗶哩、未來科學大獎聯合推出的“令人心動的大學——院士説專業”系列節目,講述了地質研究中的苦與樂。 [19] 
2023年9月5日,“首都關心下一代大講堂”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劉嘉麒作報告。劉嘉麒院士以“艱苦奮鬥 精忠報國”為主題,結合自身求學和科研的故事,圍繞“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時刻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老師教育之恩、祖國保育之恩”等話題生動詮釋了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主要內涵的科學家精神的強大價值引領力。 [38] 
  • 人才培養
截至2023年10月,劉嘉麒培養碩博60餘名。 [41] 

劉嘉麒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6年
首屆侯德封獎(地球化學)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
1991年
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獎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2001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0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2016年
中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國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 [13] 
2023年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30]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35] 
2023年
2023北京榜樣第一週榜單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39] 
2023年
“2023北京榜樣”年度候選人 [40] 

劉嘉麒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9年—2007年
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第五、六屆理事長 [14-15] 
2007年—2007年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五、六屆理事長 [16] 

中國火山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火山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席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

亞洲湖泊鑽探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席

太平洋科學協會固體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國際地科聯第四紀地層專業委員會表決委員

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地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火山與火山灰年代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QUA)地層委員會表決委員

國際單成因火山作用委員會領導成員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專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協首席科普傳播專家

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名譽會長

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會副主任

英國開放大學地質系任客座教授

日本東北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雙聘院士)

河北地質大學特聘教授, [18]  中國地質大學、南開大學、瀋陽師範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地質學報》(英文版)和《第四紀研究》副主編

中國科學院科學普及與教育委員會委員、地學部常委 [26] 

中國科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科普專委會副主任 [26] 

劉嘉麒人物評價

劉嘉麒從事地質科考研究60餘年,足跡遍佈七大洲五大洋,率先查明我國火山時空分佈和岩石地球化學特徵,讓中國新生代火山活動規律研究達到國際水平;耄耋之年,劉嘉麒仍堅持在科研和科普的道路上,成為大家心目中的“80後火山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評) [35] 
劉嘉麒在火山地質與第四紀環境地質等方面作了大量系統性創新性工作,是中國火山和瑪珥湖古氣候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他從一名研究生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科研領域做出了傑出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8]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評)
從可可西里到巴丹吉林沙漠,從東非大裂谷到南極北極,劉嘉麒這位“70後”,用腳步丈量世界的經歷,向青年人詮釋了一位科學家的堅持與擔當 [17] (科學網評)
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地質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勇於創新精神、嚴謹科研精神和甘於奉獻精神。(科普中國評) [23] 
在中國地質學界,談起火山研究,中科院院士劉嘉麒的名字首屈一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開始與火山打交道時,已接近“四十而不惑”的年紀。為攀登科研高峯,他“把四十歲當成三十歲過”。(中國科學報評) [28] 
劉嘉麒院士一直非常關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主編少兒暢銷書《中國少兒百科知識全書》。作為我國火山學研究方面唯一的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之餘,積極在網絡平台上傳播科學知識,被廣大青年網友親切稱為“火山爺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3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