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鎖定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School of Archaeology,Jilin University)是吉林大學人文學部下設的二級學院,是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歷史學基地、教育部“強基計劃”招生試點單位、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設有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吉林大學考古學科的教學科研活動肇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1962年曆史系考古教研室成立。1972年,考古學家張忠培在吉林大學創立考古學專業。1987年,成立獨立建制的吉林大學考古學系。2001年,考古學系併入文學院。2018年6月,吉林大學成立獨立建制的考古學院,下設先秦考古系、歷史考古系、外國考古系、科技考古系、文字考古系、文化遺產系、博物館學系。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6個教學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個;有教職工74人,其中專任教師54人,行政教輔人員20人,各層次在校生489人,其中本科生264人,碩士研究生154人,博士研究生71人。 [3] 
中文名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Archaeology,Jilin University
簡    稱
吉大考古學院
創辦時間
1972年
創辦人
張忠培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吉林大學人文學部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宏偉
現任領導
院長:趙賓福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專業類別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6個教學系
地    址
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辦學歷史

吉林大學考古學科的教學科研活動肇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1962年曆史系考古教研室成立。
1972年,吉林大學正式設立考古學專業,張忠培教授為專業負責人。
197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1981年,考古學科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佈的第一批博士學位授權點。
1983年,於省吾教授、金景芳教授與張忠培教授籌劃創建了古籍研究所,為在全國高等學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古委會”)直接領導下的重點研究所。
1985年5月,增設博物館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1986年,成立了吉林大學中國北方考古研究室。
1987年,考古學系成立,與古籍研究所合署辦公。
1995年,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入選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歷史學基地。
1998年,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併入選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特殊學科點。
1999年,以北方考古研究室為基礎組建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2000年,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被批准成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獲得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考古學科被列入國家“211工程”學科建設項目。
2001年,考古學系併入文學院。
2005年,依託考古學科建立的“中國邊疆史地創新基地”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2020年開始啓用山西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 2020年開始啓用山西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
2007年,考古學及博物館學被增補為國家重點學科。
2010年,吉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成立。
2012年,吉林大學考古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名列全國第2位。同年,古籍研究所組建校級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學山西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 吉林大學山西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
2013年,體質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成立。
2014年,古籍研究所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為國家“2011計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協同單位。同年,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成立,並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一起被批准為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5年,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入選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
2017年,吉林大學考古學科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2018年,吉林大學決定整合原文學院考古系、博物館系、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成立考古學院。
2019年,考古學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0年,“考古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2021年,增設古文字學專業,古文字學專業通過教育部“強基計劃”招生、在校生滾動選拔等形式開展強基計劃學生的遴選。考古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和古文字學專業教育部“強基計劃”開始正式招生。 [1-2]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辦學條件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系專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6個教學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按照考古學類招生,古文字專業按照教育部“強基計劃”方式進行招生。 [2] 
本科專業:考古學類(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古文字學 [2] 
教學系:先秦考古系、歷史考古系、外國考古系、交叉考古系、古文字學系、文博遺產系 [10]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4張)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74人,其中專任教師54人,行政教輔人員20人。師資隊伍中,有教授31人,其中包括:中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優秀人才1人;教育部“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特聘教授3人,青年學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7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3人;吉林省教學名師1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3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3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人、吉林大學“匡亞明/唐敖慶學者”24人。 [2-3]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趙賓福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趙賓福
教育部“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特聘教授:趙賓福等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考古學專業教學團隊
吉林省教學名師:趙賓福 [2]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吉林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強基計劃”招生試點單位1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點1個,吉林省級實驗教學平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程1門。 [2]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考古學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考古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考古學
國家級規劃教材:《田野考古學》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田野考古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吉林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文物與博物館學
教育部“強基計劃”招生試點單位:古文字學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考古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點:考古學
吉林省級實驗教學平台:吉林大學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 [2]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田野考古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程
田野考古學 [2]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 [2-3]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考古學、博物館學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考古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考古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考古學
專業碩士學位類別:文物與博物館 [2]  [9]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學術研究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部委重點研究基地1個,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1個,校級重點研究基地1個。 [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國家部委重點研究基地:體質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校級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0項,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 [11]  2016年至2020年9月,學院獲得第八屆高校科研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1項,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 [5] 
吉林大學考古學科2016年來獲得的重要科研獎項
成果名稱
獎勵名稱
歐亞草原東部的金屬之路
第八屆高校科研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20)
歐亞草原東部的金屬之路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2019)
文化變遷與邊緣效應—西遼河流域北系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現與研究
吉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8)
金朝祭祀長白山神廟遺址的重要性與遺址利用對策
吉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8)
古文異體關係整理與研究
吉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8)
新出楚簡《容成氏》研究
長春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8)
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
吉林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7)
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
吉林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7)
東北考古學研究(一)
長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6) [5]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邊疆考古研究》是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於2008年、2012年連續兩次入選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集刊。 [6] 
《Asian Archaeology》(《亞洲考古》)設有中國考古、東亞考古、科技考古、考古新發現簡訊等4個欄目,收錄內容涉及考古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考古、歐亞草原考古、植物考古等。 [7] 
  • 館藏資源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博物館2013年12月10日開館,館內有古代青銅器和東北地區考古成果兩個展區,藏品約計8000件(套),傳世文物為青銅器、瓷器、玉器、錢幣、甲骨、璽印、佛像、書畫等,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 [8] 
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英國杜倫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美國俄勒岡大學、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九州大學、韓國釜山大學、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家研究型技術大學、蒙古國立大學等高校開展多種形式出訪和交流。與西蒙菲莎大學合作組建了“生物考古聯合實驗室”。在承擔“全球健康史計劃”亞洲模塊牽頭工作的基礎上,成立了“生物考古學國際研究中心”。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併成立了“吉林大學-故宮博物院張忠培考古研究中心”,開展交流合作與聯合培養。 [3]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圖標主圖案由田野考古發掘基本工具“手鏟”與考古學英文“Archaeology”首寫字母“A”兩種元素構成,造型上採用“共生圖形”的處理手法,即標誌的上半部分既是字母“A”,又是“鏟頭”,是一種交疊的共用形,具有雙重意義。
數字“1972”指吉林大學考古學科創建年代。
色彩採用接地氣的褐色(土地的顏色),象徵厚土載物。從大地獲取發掘資料,象徵考古道法自然。
由“鏟頭”和“鏟柄”衍生的兩個三角形,意指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中國考古、外國考古、科技考古、文字考古、文化遺產、博物館學”六位一體的學科體系和教學科研體系。
中文和英文“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之間的兩個圓點,分別象徵“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目標。
整個標誌簡潔大方,寓意深刻,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和國際化設計特徵。 [12]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組織全校範圍的“識器追蹤”大型室外考古謎題競猜活動,“風聆”博物館志願者協會組織策劃《歲月驚鴻—考古人記憶》圖片展,組織學院學生參加吉林大學第58屆田徑運動會。 [2]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李宏偉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
侯建峯
院長
趙賓福
副院長
張全超、段天璟、鄭禮麗、吳敬、唐淼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