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學鈺

鎖定
林學鈺,1937年3月6日出生於上海,籍貫福建福州市,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 [1] 
林學鈺於1957年從長春地質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美國愛達荷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進修;1985年至1991年擔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1990年在澳大利亞科學工業研究所做高級訪問學者;1990年擔任長春地質學院應用水文地質研究所所長;1994年建立了中國國內第一個部級“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系列模型”開放研究實驗室;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2007年獲得吉林省第五屆“吉林女傑”稱號 [2] 
林學鈺主要從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在城市地下水資源評價、水流模擬、預報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建立了一批地下水水質模型,在地下水污染機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論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 [3] 
中文名
林學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37年3月6日
畢業院校
長春地質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現代水文地質學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信    仰
共產主義
性    別
籍    貫
福建福州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林學鈺人物經歷

林學鈺(照片1)
林學鈺(照片1)(7張)
1937年3月6日,林學鈺出生於上海,籍貫福建省福州市。
1957年,從長春地質學院(現長春科技大學)水文地質系及工程地質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0年,在美國愛達荷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進修(至1982年末)。
1982年,建立《地下水管理學》和《環境地質學》新學科。
1983年,擔任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繫系主任、副教授。
1985年,晉升為教授。
1985年—1991年,擔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
1990年4月至10月,去澳大利亞科學工業研究所(CSIRO)做高級訪問學者。
1990年,擔任長春地質學院應用水文地質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1994年,建立了中國國內第一個部級“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系列模型”開放研究實驗室。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 [3] 
1998年,擔任“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

林學鈺主要成就

林學鈺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林學鈺早年主要從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使中國地下水管理工作進入系統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階段。在區域和城市地下水資源評價、水流模擬、預報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果, 建立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質模型。她還在在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控制的理論和方法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 [4] 
林學鈺長期從事環境地質和地下水管理研究,在地下水模型研究、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決策支持系統、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溶質運移理論研究等方面均有開拓性的研究成果 [5] 
  • 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9月,林學鈺共出版學術專著18部;在中國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4]  。代表性著作如下: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4.05
《底泥氟長期釋放機制研究》
梁秀娟,肖長來,林學鈺著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0.01
《地面沉降的三維虛擬表達技術研究 以蘇錫常地區為例》
朱琳,林學鈺著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12
《環境及水資源系統中的GIS技術》
趙勇勝,林學鈺等編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5
《黃河流域地下水資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
林學鈺等著
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5.04
《現代水文地質學》
林學鈺等編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0.01
《松嫩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林學鈺等著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7
《基岩裂隙水專家系統》
廖資生,束龍倉,林學鈺著
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地下水人工微生物除氮實驗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趙林,林學鈺著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
1995.04
《地下水管理》
林學鈺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2.05
《實用地下水管理模型》
楊悦所,林學鈺編著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8
《地下水水量水質模擬及管理程序集》
林學鈺等編著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學術交流
林學鈺參加和主持過多次國際學術會議,是第28和30屆國際地質大會環境水文地質分會的召集人和1998年“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多次參加美、歐、澳洲等有關國家的學術會議或進行互訪 [6] 
  • 承擔項目
截至2016年9月,林學鈺先後主持完成國家、部(省)級科研生產項目60多項 [4]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6年9月,林學鈺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 [4]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國家六·五科技攻關項目“石家莊市地下水資源科學管理”
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
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國家技術標準---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水文地質部分)
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林學鈺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林學鈺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尤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研究道德和做人的品質。她認為,作為教師,學生就是你的產品,產品首先要合格,然後才能打出品牌。在這個崗位上就應該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否則就會覺得問心有愧。她説:“教書育人,在自己的領域裏培養出成材的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些學生不僅要會做學問,更要會做人。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找到平衡是很重要的。”
  • 指導學生
截至2016年9月,林學鈺作為國家水文地質學首批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培養博士生55名(包括3名外籍博士生)、碩士生50名、博士後20名 [4] 

林學鈺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3] 
中國科學院
2007年
吉林省第五屆“吉林女傑”稱號 [2] 


“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中華全國總工會

“吉林英才”獎章
吉林省人民政府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長春市暨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

2023年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榮譽會士 [10] 

林學鈺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2年—2002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和第四屆學科評議組(地質勘探、礦業、石油)成員
1997年
國際水文科學中國委員會委員
2002年
青島大學外聘院士 [7] 
2015年
太原理工大學雙聘院士 [6] 

教育部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研究中心 [8]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委員

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

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地質學會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環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北京師範大學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席 [5]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主編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水資源保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西北地質》Journal of Transportin Porous Media等期刊編委

林學鈺人物評價

林學鈺是中國最早從事環境水文地質和地下水資源管理研究的學者之一 [4] (吉林大學新能源與環境學院評)
林學鈺完成的國家、部(省)級科研生產項目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9] (中國科學院大學水系統安全研究中心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