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故宮博物院

鎖定
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古代建築羣、宮廷收藏、歷代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74]  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34] 
北京故宮博物院佔地100餘萬平方米,保存古建築約9000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故宮的前身是明清皇宮紫禁城,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於此。1912年溥儀退位後,紫禁城作為皇宮的歷史就此終結。1914年,於外朝區域成立古物陳列所;1925年,於內廷區域成立故宮博物院;1948年,古物陳列所併入故宮博物院。 [34]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現有藏品總量180萬餘件(套),藏品總分25種大類別,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 [75]  依據不同質地和形式,可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等25大類,其中珍貴文物佔藏品總數的90%。故宮博物院通過明清皇家宮殿建築,宮廷史蹟原狀陳列,珍寶、鐘錶、書畫、陶瓷、雕塑等藝術藏品常設展覽, [34]  每年還定期舉辦臨時專題展覽。 [74] 
故宮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35]  故宮博物院於2007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34] 
中文名
北京故宮博物院
外文名
The Palace Museum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9] 
類    別
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景點級別
AAAAA級
投用時間
1925年10月10日
開放時間
全年 週一 不開放;4月1日-10月31日 週二至週日 08:30-17: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週二至週日 08:30-16:30;法定節假日週一不閉館 [10]  [13] 
門票價格
旺季60.00元 淡季40.00元
館藏精品
清明上河圖》《蘭亭序》《九成宮醴泉銘》、 小臣缶方鼎鬥彩雞缸杯、大禹治水圖玉山、金甌永固杯、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歷經朝代
明朝(1420年—1644年)、清朝(1644年—1912年)
著名景點
午門
太和殿
乾清宮
養心殿
寧壽宮 展開
建議遊玩時長
3-4小時
現任院長
王旭東
官方電話
010-85007938,010-85007421,010-85007058 [9]  [13]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76] 

北京故宮博物院歷史沿革

北京故宮博物院帝制時代

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1368年—1912年)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説,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造宮殿 [30]  ,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採集的物資包括來自四川楠木、來自房山等地的丹陛石、來自蘇州金磚、來自臨清的貢磚等。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太和殿內景 太和殿內景
明末李自成撤離時,紫禁城僅剩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皇極門及角樓等少數建築僥倖未毀。清朝定鼎北京後,即逐漸展開修復工作。隨着“康乾盛世”的到來,紫禁城修繕迎來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康熙改元之初,工程尚少。迨其親政,大規模修繕隨即展開。具體進程大致以“三藩之亂”平定為界,分康熙八年(1669年)至十三年、二十二年至三十七年兩個大的階段。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工部太和殿“為天下萬國之觀瞻,必應修造”,疏請籌辦物料。九月,清廷派員赴江浙湖廣、四川等省採辦楠木,開始備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國家統一大業基本完成,太和殿的興修具有了全新的政治意義,籌建進一步提速。四川、湖廣、江浙等地將所需木料通過水運北輸至通州木廠。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正月,工部題請賞賜,表明主體工程基本完成。迨清高宗繼位,經濟繁榮,財力充裕,國勢達到“康乾盛世”的高峯,紫禁城內再次大興土木。不但康熙時期的原有建築得到維修,新建築也不斷增多,重要者如壽康宮重華宮建福宮及花園、雨花閣中正殿壽安宮慈寧宮及花園、寧壽宮及花園、文淵閣毓慶宮乾清宮等等,一舉奠定了清代紫禁城的全盛風貌。嘉道以降,內憂外患頻繁,國勢日衰,清廷對紫禁城基本上以維持為主,再無重大作為。 [35]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溥儀宣佈退位,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紫禁城後部的“後寢(內廷)”。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和盛京(瀋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於民國三年(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 [1]  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餘勢力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

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接管了故宮。11月5日,溥儀出宮的當天,政府與清室組織了臨時機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隨時檢查封閉騰出的宮殿。11月6日晚,保管委員會開始點驗出宮人員的物品,分別公私。公者收回保管,私者當即放行。 [37]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
1925年9月29日,“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制訂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協議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嚴修盧永祥蔡元培熊希齡張學良、張璧、莊藴寬鹿鍾麟許世英梁士詒薛篤弼黃郛範源濂胡若愚吳敬恆、李祖紳、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組成。又設臨時理事會“執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館、圖書館。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易培基任古物館館長,陳垣任圖書館館長。“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曾對故宮文物逐宮逐室地進行了清點查收,事竣後整理刊印出《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共6編28冊,計有9.4萬餘個編號117萬餘件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書法名畫、宋元陶瓷、琺琅、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傢俱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並就宮內開闢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1926年,李煜瀛、易培基受到段祺瑞政府通緝,被迫離開北京,清皇室致函斡噱孚,要求溥儀回宮,故宮博物院存亡危在旦夕,臨時董事會、理事會改而成立了“故宮博物院維持會”,以支危局。
1927年9月20日,國務會議決定成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議決《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條例》。聘任王士珍為委員長,由於該管理委員會為奉系軍閥張作霖主持政局下的產物,故習稱奉方管理委員會。張學良一直是故宮博物院的竭誠維護者,此時因得力於他的多方維護,院內事業及工作人員均未受影響。 [38]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結束。6月,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故宮博物院。10月5日頒佈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及《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規定“故宮博物院直隸於國民政府,掌理故宮及所屬各處之建築、古物、圖書、檔案之保管、開放及傳佈事宜(按:所屬各處係指故宮以外之大高殿、清太廟、景山、皇史宬、實錄大庫等)”。國民政府任命理事27人,復由理事會推舉理事10人。李煜瀛任理事長,易培基任院長,院以下設秘書處、總務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古物館館長為易培基(兼),文獻館館長為張繼,圖書館館長為莊藴寬,至此故宮博物院大局初定。
1929年3月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令,批准李煜瀛任理事長,易培基任院長兼古物館館長,張繼任文獻館館長,莊藴寬任圖書館館長;馬衡任古物館副館長,沈兼士任文獻館副館長,袁同禮任圖書館副館長;俞同奎任總務處處長。 [39] 

北京故宮博物院流亡歲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東北,並進逼華北。為謀文物安全,當時遂有選擇精品遷址儲藏之籌備。2月7日, 第一批南遷文物起運。古物館452箱,圖書館602箱,文獻館1064箱,共2118箱。吳瀛等監運,3月5日抵滬。3月15日,第二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426箱,古物館384箱,圖書館44箱、文獻館436箱,共1290箱。俞同奎等監運,21日抵滬。3月28日,第三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1013箱又62包,古物館242箱,圖書館477箱,文獻館1240箱,共2922箱又62包。程星齡等監運,4月5日抵滬。4月19日,第四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2635箱又2包,古物館829箱,圖書館138箱,文獻館1033箱,共4635箱又2包。馬衡等監運,27日抵滬。5月15日,第五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1534箱,古物館724箱,圖書館154箱,共2412箱。俞同奎等監運,23日抵滬。南遷文物總計13427箱又64包。附故宮博物院一同運滬者另有古物陳列所5414箱,頤和園640箱又8包3件,國子監11箱。 [40] 
1934年6月4日,南遷文物開始由故宮博物院駐滬辦事處會同上海市政府及市黨部、中央黨部點收,至8日,因監察人員感覺責任重大,暫行停止。嗣由行政院改令教育部派員監盤,11月20日開始,至1936年12月2日,以籌備遷轉南京又暫停止。至存滬文物轉運本院南京分院,乃於1937年1月12日復行點收,於6月14日結束。 [41]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歷盡艱險,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儲於巴縣、樂山、峨眉山等地。日偽佔領時期,故宮博物院在北平僅勉強開放。1943年9月18日,北平故宮博物院成立文物分類委員會,辦理文物提集、整理、分類保管工作。 [42]  1944年6月19日,日本侵略軍掠去北平本院無款識、不能斷定年代的銅缸54件、銅炮3尊。 [43]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北平收復,國民黨政府再度接收故宮博物院,馬衡繼任院長。10月10日,在太和殿廣場舉行華北區侵華日軍投降受降典禮,各界20餘萬民眾親臨見證此次盛會。中國第十一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將軍、呂文貞參謀長為受降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所上降書。 [44] 
1946年,故宮博物院開始將抗戰時期藏於四川的文物運回南京分院,稱文物東歸。 [46]  1946年3月15日,由天津運回日本侵略軍所掠銅器之一部分:銅炮1尊,銅燈亭91座。 [45] 
1948年底,南京所藏文物運台開始。1949年1月6日,第二批運台文物1680箱由南京出發,1月9日抵達基隆。1月29日,第三批文物972箱由南京出發,2月22日抵達基隆。從南京運到台灣的文物共計2972箱,其中古物1434箱,圖書1334箱,文獻204箱,佔南京所藏文物的1/4。 [47] 
1949年2月,北平解放,故宮博物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故宮博物院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台灣,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還有2176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

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建新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雜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從宮內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達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煥然一新。故宮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護、重點修繕、全面規劃、逐步實施”的古建維修方針,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殘破、滲漏、瀕臨倒塌的大小殿堂樓閣得到了修復和油飾,愈顯金碧輝煌。院內各處高大宮殿都安裝了避雷設施,又以鉅額投資建設了防火防盜監控系統和高壓消防給水管網,使這座古老的宮殿建築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徹底整治了環繞故宮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現了昔日皇城的風貌。
1951年5月18日,文化部文物局批准故宮博物院改組,成立保管部、陳列部、羣工部,原文獻館改為檔案館,辦公處下設人事、行政、工程、守護四組,取消古物館。 [49]  1952年6月26日,開始清運院內各處積存渣土、垃圾,至年底結束。共清運183,999立方米。 [48]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故宮博物院設有陳列、保管、羣眾工作、古建築管理、開放管理、服務等部及研究室、圖書館、出版社、文物修復廠、文物保護科學實驗室、古代建築修繕隊、安全保衞處等機構。
2017年10月2日,故宮博物院首次實現全網售票。 [3]  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宣佈全網售票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4] 
2018年4月,北京故宮對古建築及地磚大面積修繕 ,下半年啓動養心殿修繕工程。 [2] 
2019年3月29日,故宮博物院宣佈新成立玉文化研究所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所古書畫鑑藏研究所建築與規劃研究所、知識產權研究所共五個研究所。2019年故宮研究院形成共二十八個機構的學科佈局。 [5] 
2019年11月12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023年1月,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正式破土動工。項目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西北旺鎮西玉河村 [33]  7月28日,故宮博物院首個院外展廳在新疆揭牌並開展。 [72]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築特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説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佈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説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説,形容其結構的複雜。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着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 [36]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要建築

北京故宮博物院外朝中路

  •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50] 
太和殿 太和殿 [50]
  • 中和殿
中和殿,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中極殿為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屋頂為單檐四角攢尖,屋面覆黃色琉璃瓦,中為銅胎鎏金寶頂。殿四面開門,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門12扇,東、北、西三面槅扇門各4扇,門前石階東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間為浮雕雲龍紋御路,踏跺、垂帶淺刻卷草紋。門兩邊為青磚檻牆,上置瑣窗。殿內外檐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殿內設地屏寶座。 [51] 
中和殿 中和殿
  • 保和殿
保和殿,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後,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保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00㎡,高29.50m。屋頂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個小獸。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於保和殿舉行。順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清代殿試自乾隆年始在此舉行。 [52] 
保和殿 保和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外朝東路

  • 文華殿
文華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文華殿初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為皇帝便殿,後為明經筵之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主殿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華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開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次間、梢間均為檻窗,各開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東西山牆各開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華門。後殿曰主敬殿,規制與文華殿略似而進深稍淺。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本仁殿、集義殿。明清兩朝,每歲春秋仲月,都要在文華殿舉行經筵之禮。明清兩朝殿試閲卷也在文華殿進行。 [54] 
文華殿 文華殿
  • 文淵閣
文淵閣,清宮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於文華殿後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於專貯《四庫全書》。文淵閣座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構置。外觀為上下兩層,腰檐之處設有暗層,面闊6間,西盡間設樓梯連通上下。兩山牆青磚砌築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杆,檐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檐柱。閣前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文淵閣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後,皇帝每年在此舉行經筵活動。 [55] 
文淵閣 文淵閣

北京故宮博物院外朝西路

  • 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恆壽齋,西北為浴德堂。 [53] 
武英殿 武英殿 [53]

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廷中路

  • 乾清宮
乾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燬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自枱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獸9個,檐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窗。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樑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後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後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56] 
乾清宮 乾清宮 [56]
  • 交泰殿
交泰殿為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約為明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交泰殿平面為方形,深、廣各3間,單檐四角攢尖頂,銅鍍金寶頂,黃琉璃瓦,雙昂五踩斗栱,梁枋飾龍鳳和璽彩畫。四面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龍鳳裙板隔扇門各4扇,南面次間為檻窗,其餘三面次間均為牆。殿內頂部為盤龍銜珠藻井,地面鋪墁金磚。明間設寶座,上懸康熙帝御書“無為”匾,寶座後有板屏一面,上書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東次間設銅壺滴漏,乾隆年後不再使用。西次間設大自鳴鐘,宮內時間以此為準。 [57] 
交泰殿 交泰殿 [57]
  • 坤寧宮
坤寧宮內景 坤寧宮內景
坤寧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瀋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原槅扇門改為雙扇板門,其餘各間的欞花槅扇窗均改為直欞吊搭式窗。室內東側兩間隔出為暖閣,作為居住的寢室,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康熙四年(1665年)玄燁大婚時,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寧宮行合巹禮。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雍正以後,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寧宮,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為專供薩滿教祭神的場所。 [58] 
坤寧宮 坤寧宮

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廷東路

  • 皇極殿
皇極殿寧壽宮區的主體建築,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寧壽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寧壽宮一區建築時,將寧壽宮改稱為皇極殿,作為乾隆皇帝歸政後臨朝受賀之所。皇極殿位於寧壽宮區中軸線前部,與後殿寧壽宮前後排列於單層石台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闊9間,進深5間,取帝尊九五之制。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前檐出廊,枋下渾金雕龍雀替。明間,左、右次間設殿門,餘各次間下砌檻牆。後檐明、次間闢為殿後門,可達寧壽宮,餘各間砌牆。殿中四根瀝粉貼金蟠龍柱,頂置八角渾金蟠龍藻井,下設寶座,品級僅次於太和殿。 [60] 
皇極殿 皇極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廷西路

  • 養心殿
養心殿內景 養心殿內景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自清朝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這裏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羣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羣。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捲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裏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后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閲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殿,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牀,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后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 [59] 
養心殿外景 養心殿外景 [59]

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遺存

雖然有部分清宮舊藏文物於1948到1949年遷往台北故宮,但通過收回溥儀私帶出宮的珍品,接受民間捐贈,並參與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

故宮博物院共藏有繪畫壁畫版畫書法尺牘碑帖約14萬件,佔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故宮書畫館設在武英殿區,每年春到秋季舉辦兩到三期常設書畫展。
  • 繪畫
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繪畫近420件,其中17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故宮藏有諸多中國繪畫史上的孤品、絕品,如:
《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
東晉·顧愷之(傳)《洛神賦圖》卷:顧愷之代表作的宋代摹本,是同一主題摹本中的最佳版本,在顧愷之無真跡存世的情況下成為研究中國早期繪畫的珍貴資料。
隋朝·展子虔遊春圖》卷:展子虔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雖有爭議),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卷軸類繪畫作品,是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在山水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唐朝·韓滉五牛圖》卷:韓滉代表作,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紙本繪畫作品,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唐朝·閻立本步輦圖》卷:閻立本代表作的宋代摹本,保留了唐代人物畫的線條與風韻,真實記錄了重大歷史事件,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五代十國·衞賢高士圖》卷:衞賢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山水與人物皆描畫精彩,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五代十國·黃荃寫生珍禽圖》卷:花鳥畫祖師黃筌的代表作,在花鳥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五代十國·顧閎中(傳)《韓熙載夜宴圖》卷:顧閎中代表作,在人物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雖被一些人認定為宋人摹本,但被公認為同一主題摹本中最精彩的一幅,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張擇端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是一幅記錄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巨幅畫卷,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元朝:故宮博物院元代書畫在國內外博物館藏品中名列前茅,元代繪畫僅紙絹類就有130多件,收藏數量和藝術品質都很驚人,幾乎代表了元代畫壇諸畫科和各流派的藝術成就。趙孟頫的山水、人物、花鳥、鞍馬等諸畫科精品皆有收藏,元四家作品堪稱琳琅滿目。
明朝:明代畫壇沿着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匯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也得到發展;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創作宗旨更強調抒寫客觀情趣,追求筆情墨韻。明代繪畫包括吳門畫派在內的諸多名家精品皆有收藏,其中還有明星畫家唐伯虎的精品力作,堪稱流派紛呈,各領風騷。
歷代繪畫精品
朝代
作者
藏品
東晉
顧愷之(傳)
列女圖》卷
唐朝
周昉(傳)
陸曜
《六逸圖》卷
唐人
宮苑圖》卷
五代
卓歇圖》卷
周文矩(傳)
文苑圖》卷(宋摹)
瀟湘圖》卷
北宋
趙昌(傳)
宋崔白
寒雀圖
創作或題款的《雪江歸棹圖》卷
聽琴圖》軸
南宋
李唐
《采薇圖》卷
米友仁
揚無咎
四梅圖》卷
《後赤壁賦圖》卷
《江山萬里圖》卷
貨郎圖》卷
水圖》卷
踏歌圖》軸
《遙岑煙靄圖》頁
《秋柳雙鴉圖》頁
四羊圖》頁
墨龍圖》卷
墨蘭圖》卷

《大儺圖》

《搜山圖》
宋人
《百花圖》卷
元朝
趙孟頫
人騎圖》卷
浴馬圖》卷
水村圖》卷
《趙氏一門三竹圖》卷
丹崖玉樹圖》 軸
漁父圖》軸
《古木幽篁圖》
倪瓚、王繹
山居圖》卷
竹石圖》軸
《張果見明皇圖》卷
秀野軒圖》卷
《疏林幽岫圖》軸
《花竹錦雞圖》軸
王冕、元五家
墨梅圖》卷
顧安
周朗
杜秋圖》卷
《勾勒竹石圖》卷
明朝
《湘江風雨圖》卷
《雪景山水圖》軸
《溪山晚照圖》軸
蘭竹圖》卷
《曲港歸舟圖》軸
漁樂圖》軸
《天香圖》扇頁
《擊缶圖》軸
《千巖萬壑圖》軸
達摩圖》軸
《藏雲圖》軸
《雪影漁人圖》軸
《墨卷傳衣圖》 [90] 
明清: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繪畫數量大、門類全、精品多。具有廣泛影響的著名畫派和畫家均有大批代表作品入藏,諸如明代的院體浙派、吳門畫派松江派武林派嘉興派青藤白陽南陳北崔,清代的金陵畫派新安畫派四王吳惲四僧揚州八怪海派等等。故宮博物院尤其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彌補了清宮舊藏的缺項,如揚州八怪、京江畫派、改派和費派、海派、金陵八家、四僧黃山派等。此外,清代宮廷繪畫與地方畫派冷門畫家的作品也屬故宮特色藏品。
  • 書法
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書法310件,其中11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故宮藏有諸多中國書法史上的孤品、絕品,例如:
西晉
陸機唯一傳世真跡(雖有爭議),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卷軸類書法作品,被譽為“法帖之祖”,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東晉
《中秋帖》 《中秋帖》
王獻之書跡的摹本,保留原作精彩之處,被清乾隆皇帝視為三希堂“三希”中的“一希”。
王珣唯一的傳世真跡,也是王羲之家族唯一的傳世真跡,被清乾隆皇帝視為三希堂“三希”中的“一希”,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唐朝
馮承素摹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卷(神龍本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在王羲之無真跡存世的情況下,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最佳摹本,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此外,王羲之《蘭亭序》的三個最佳摹本都收藏在北京故宮。
大詩人李白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書風豪邁,字如其人。
大詩人杜牧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內容與古籍善本相印證,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其他歷代書法精品
北朝
曹法壽《華嚴經卷》。
隋唐五代
隋人《出師頌》卷,虞世南摹王羲之《蘭亭序》卷(天曆本),褚遂良臨王羲之《蘭亭序》卷(米芾詩題本),唐歐陽詢書張翰帖和《卜商讀書帖》,國銓《善見律》卷,楊凝式夏熱帖》卷和《神仙起居法帖》卷。
兩宋
李建中《同年帖》頁和《貴宅帖》頁,林逋《自書詩》卷,范仲淹道服 贊》卷,歐陽修灼艾帖》卷,蔡襄《自書詩》卷,文彥博《三帖卷》,蘇軾新歲展慶帖》卷和《人來得書帖》卷,黃庭堅諸上座帖》卷,米芾向太后輓詞帖》頁和《苕溪詩》卷,薛紹彭大年帖》頁,吳琚《壽父帖》頁,吳説《門內帖》頁,陸游《自書詩》卷,朱熹《城南唱和詩》卷,張即之《佛遺教經卷》,文天祥上宏齋帖》卷。
元朝
故宮博物院元代法書收藏在國內外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比如趙孟頫的上碑墨跡存世僅11件,故宮博物院獨佔4件,而鮮于樞唯一楷書和鄧文原唯一長卷亦存於此。重要藏品有: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鮮于樞《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和《道德經》卷,鄧文原《急就章》卷,康裏巎巎謫龍説》卷,楊維楨《張南軒城南唱和詩》卷,周伯琦朱德潤墓誌銘》卷,元俞和臨定武本蘭亭卷
明清
明清書法收藏較為系統全面,帖學、碑學、台閣體、文人字、畫家書的各個流派和代表書家皆有收藏,清代宮廷書法收藏獨佔優勢。

北京故宮博物院碑刻

碑帖: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接受大量捐贈,充實了原為清宮收藏弱項的碑拓法帖,現藏2.5萬多件。
刻石:故宮藏553件套,最重要者當屬戰國秦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陳列於石鼓館。
原石和初刻珍品
東漢
西嶽華山廟碑》宋拓本(華陰本)
原碑是現存最早署有書家姓名的碑刻,故宮藏有僅存四種原石拓本中的兩種,其中的華陰本是考證題跋最豐富的一本。
張遷碑》明拓本(東里潤色本)
故宮藏本“東里潤色”四字完好,極其難得。
九成宮醴泉銘》宋拓本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碑文由歐陽詢書寫,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故宮藏本中“蔽虧”、“四”字等未損,是存世最佳拓本。
宋刻宋拓《淳化閣帖
宋太宗下令摹勒的歷代墨跡合集,故宮藏本為內府舊藏的宋拓全本,彌足珍貴。
宋刻宋拓《大觀帖
宋徽宗下令摹勒的歷代墨跡合集,故宮藏有臨川李氏本和聊城楊氏本,雖是殘卷,已稀如晨星。

北京故宮博物院瓷器

故宮博物院擁有35萬件陶瓷器,總量居世界博物館之首,包括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另有從全國20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6萬餘片陶瓷標本。藏品覆蓋面極廣,貫穿整個中國陶瓷史,兼顧陶器瓷器官窯民窯。收藏特色尤其體現在三國至唐五代陶瓷器、元瓷、清中晚期御窯、宮廷陳設用瓷、紫砂器、多釉彩大型瓷器、清御窯生產資料、歷代民窯瓷器和考古發掘資料。故宮陶瓷館設在文華殿區。 [92] 
定窯白釉孩兒枕等
瓷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東吳三國青釉堆塑穀倉罐:結構複雜,製作精細,有確切年代,是研究穀倉發展演變的重要資料。青釉仰覆蓮花尊是北朝青瓷的罕見傑作,存世僅四件。鉛黃釉綠彩蓮瓣紋罐開唐三彩工藝的先河,存世僅兩件。
唐代
越窯青釉八稜瓶與西安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極其相似,應同屬罕見的秘色瓷器。唐青釉鳳首龍柄壺吸取波斯造型風格,以青瓷為質地極其罕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珍貴實物。唐魯山窯花瓷腰鼓造型優美,釉色斑斕,是存世唯一完整的花瓷腰鼓。
宋代
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與汝窯天青釉碗各存世兩件,宋定窯白釉孩兒枕存世僅三件,故宮分別收藏其一。其他珍品還有宋官窯青釉弦紋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哥窯魚耳爐宋龍泉窯青釉鳳耳瓶登封窯珍珠地刻虎紋橄欖式瓶。
元代
元青花釉裏紅鏤雕蓋罐將兩種不同釉彩集於一器,融鏤空、雕塑、堆貼等裝飾技法於一體,存世僅四件。藍釉描金匜是罕有的元代藍釉器,金彩未損更是罕見。元藍釉白龍紋盤同樣罕見,同類型器存世僅四件。
明代
名品有鬥彩雞缸杯鬥彩葡萄紋高足杯五彩鏤空雲鳳紋瓶(天府永藏展)、明德化窯白釉達摩像等。明德化白釉觀音座像是瓷塑家何朝宗的經典之作。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永樂朝名品,迄今已知帶永樂年款的四件壓手杯都收藏在北京故宮。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富有宗教寓意,極為少見。黃釉金彩犧耳罐祭藍釉金彩牛紋雙系罐屬於珍貴的弘治朝祭祀用器,且金彩未褪,極其難得。
清代
乾隆款胭脂紅藍地軋道琺琅彩折枝花紋合歡瓶:故宮博物院藏。自清乾隆年間文物,不僅瓶身是連體形狀,連瓶蓋也是雙聯式蓋。 [83] 

北京故宮博物院銅器

故宮博物院藏曆代銅器1.5萬餘件(不包括錢幣和銅鏡),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這三個數量均佔中外傳世與出土數量總和的十分之一以上,故宮是世界上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另有歷代錢幣1萬餘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餘件。故宮青銅器館設在承乾宮永和宮
銅器
商代
銘文所述的賜禾稼事在金文中罕見,是少數可與卜辭相聯繫的銅器之一。
邲其卣(三件)
商代銘文最長的幾件青銅器,保存了商代貴族祭奠和貴族生活的重要史料。
現存最大的青銅尊。
現存最大的青銅甗之一。
是商代晚期的青銅束髮器,稱為“笄(jī)”。 [79] 
西周
現存最大最華麗的青銅鬲。
銘文罕見地記錄了一起軍法處罰事件,是研究法律史的珍貴資料。
這五件器銘文記有年、月、月相和干支日,現存商周青銅器中如此完整記錄該四要素的總共只有三十多件。
春秋
造型華麗輕巧,前所未有,被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戰國
紋飾複雜華麗,是研究戰國生產、生活、戰爭、禮俗、建築等各方面的重要資料。

北京故宮博物院玉器

故宮博物院藏玉器
故宮博物院藏玉器(5張)
故宮博物院藏玉器28461件,涵蓋中國主要歷史時期,尤以清代宮廷玉器為收藏特色。故宮玉器館設在東六宮的鍾粹宮 [81-82]  [85] 
出土於安徽凌家灘,精品有人獸複合式玉器、刻紋長方形玉板、直立形玉人和玉勺。
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
迄今所見紅山文化玉器中最複雜的一件。
紅山文化玉龍
現存四件紅山玉龍中最大的一件。
已知戰國玉璧中最精美的一件。
唐代白玉人物紋舟形杯
唐代玉杯存世量極少,此杯對於玉杯發展史與服飾史研究均有重要意義。故宮另有一件唐代雲形玉杯,是唐代同造型玉器的孤例。
開創明清御璽的基本形制。
清代碧玉光素大盤
乾隆皇帝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的戰利品,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陳列於天府永藏展。
利用廢材製成的巧作精品,獨具匠心。
清代大禹治水圖玉山
重達5噸,開鑿、運輸和製作時間長達十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玉雕藝術品。陳列於珍寶館。
[93] 
[93] 

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他工藝品

剔紅觀瀑圖八方盤
剔紅觀瀑圖八方盤(2張)
漆器:故宮博物院藏漆器近1.8萬件,尤以元明清三代作品為勝。
元代藏品雖只有17件,但匯聚名家力作,如:“張成造”剔犀雲紋盤剔紅梔子花圓盤(天府永藏展);元楊茂造剔紅花卉紋尊剔紅觀瀑圖八方盤(天府永藏展);張敏德造剔紅賞花圖圓盒是張敏德唯一存世作品。
明代早晚期精品皆有,如:明代林檎雙鸝紋剔彩大捧盒、朱地描漆雙鳳長方盒等。
清品種類齊全,精品逾萬。剔紅海獸紋圓盒技藝精妙,波浪式海水紋細若髮絲;剔彩百子睟盤雕百子嬉戲,繁而不亂,僅有兩件,皆藏故宮;剔彩春壽圓盒盒蓋精緻,外壁還有四組人物山水圖紋飾,雕刻細膩流暢 [87] 
象牙席 象牙席
竹木牙角器:共1萬件,匯聚精美材質與名家精品,如明朱三松款竹雕白菜筆筒、清吳之璠款竹雕御題劉海戲蟾圖筆筒、元黃楊木雕李鐵枴、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天府永藏展)。最靡費的象牙製品當屬象牙席,用象牙劈絲編織而成,納涼極佳,技藝已失傳兩百年,清宮製作過五張,現僅存三張,其中兩張收藏在故宮。
琺琅器:故宮博物院藏金屬胎琺琅器6155件(不含瓷胎、玻璃胎、宜興胎和宮廷原狀陳列品),幾乎貫穿琺琅工藝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元明時期和大型金屬琺琅器獨具優勢,如元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獸耳三環尊,明代的掐絲琺琅七獅戲球圖長方盤等。清代最著名的掐絲琺琅極品為乾隆朝寶相花紋金佛喇嘛塔,圖案複雜,氣勢宏偉,一批六座,完整保存在梵華樓
金銀器:故宮博物院是清代金銀器的主要集中地,有清代金器2200件,銀質工藝品800多件,銀質生活用具6000多件。故宮金銀器館設在景陽宮
金髮塔:乾隆為供奉母親髮絲敕造,耗金3440兩(清制單位),是現存金塔中最高、最重、做工最精細的一件。
定窯白釉印花海水魚紋銀錠式枕,金代。 [73] 
定窯白釉印花海水魚紋銀錠式枕 定窯白釉印花海水魚紋銀錠式枕
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重18000克,以金累絲工藝將火焰牆、金剛牆、經閣、本尊等依照藏傳佛教規定表現出來,繁而不亂,是清代金累絲、鏨花工藝的代表。陳列於珍寶館。
金甌永固杯:清代皇帝舉行元旦開筆儀式的專用酒器,象徵疆土永固。以寶石和黃金為材料,三足為象首形狀,極其罕見。陳列於珍寶館。
金嵌珍珠天球儀:又稱渾天儀,是流傳至今唯一一件以黃金製成的天球儀模型。陳列於珍寶館。
朱碧山造銀槎杯:元代名家朱碧山的代表作,兼有傳統繪畫與雕塑的特點,各部分間的接焊處混然無跡,代表元代鑄銀技藝的最高水平。陳列於天府永藏展。
螭紋提樑壺:造型小巧玲瓏,壺蓋設計別具匠心,是雍正朝銀器的成功之作,也是現存清代官造銀器中最古老的一件。
金甌永固杯 金甌永固杯
文具:故宮收藏各類古代文具多達8萬餘件,包括:
乾隆旅行文具箱 乾隆旅行文具箱
文房四寶:罕見的帶有製作年款的明代毛筆;青玉雕龍管琺琅鬥提筆、青花雲紋礬紅龍紋提筆等清代御用筆精品;程君房方於魯和徽墨四大家的墨品;白鹿紙梅花玉版箋等名貴紙品;歙硯端硯,存世僅一方的御題駝磯石長方硯顧二孃、劉源的硯品。
成套文具:代表藏品是清乾隆旅行文具箱,箱內含兩個多寶格,可盛放文具、燭台、繪圖儀器、雙陸棋鼻煙壺、微型書畫手卷等64件,是清宮遺存的唯一一件旅行用文具箱。
黃色玻璃花觚 清乾隆 黃色玻璃花觚 清乾隆
玻璃器:故宮博物院藏有戰國至清末玻璃器4010件,尤以清三代時期官造作品為傲,在中外博物館中首屈一指。存世康熙款玻璃器僅四件,故宮珍藏的透明玻璃刻面紋水丞就是其一。雍正朝珍品有21件,件件精純。乾隆朝品種繁多,如三羊開泰山子和天雞式水丞是金星玻璃存世孤品。
匏制蒜頭瓶 匏制蒜頭瓶
匏器:即葫蘆器,把初生嫩匏套入模範中,使其長成器形,由於葫蘆生長自有規律,所以成品率極低,精品非常難得。故宮藏匏器590件,以康熙、乾隆朝最多最精,如清康熙匏制蒜頭瓶:紋飾清晰、宛若天成,更可貴的是每瓣器身間的圖案銜接自然、天衣無縫,陰陽圖案無任何錯亂,代表了康熙朝匏器的最高水平。
鐘錶:故宮博物院收藏中外鐘錶1500多件,外國鐘錶包括英國、法國、瑞士、美國、日本所產精品,體現了18世紀至20世紀初世界鐘錶製造業的最高水平。故宮鐘錶館設在奉先殿
彩漆描金自開門羣仙祝壽樓閣式鍾:清宮造辦處製造,報時過程複雜。每逢三、六、九、十二時有三個機械小人走出樓閣模型自動敲鐘碗報時,隨後鐘面兩側觀景箱子出現海屋添壽、羣仙祝壽的場景。
銅鍍金寫字人鍾:英國製造,上弦後一機械小人能在面前白紙上寫下“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漢字,字跡工整有神。
珠寶盆景:共1400餘件,用料奢華,一盆一景就價值連城。
青玉水仙盆景 青玉水仙盆景
孔雀石嵌珠寶蓬萊仙境盆景:共用珍珠1136顆、紅寶石679塊、藍寶石183塊、碧璽332顆、珊瑚6枝,盡顯榮華富麗。
金鐵樹延年益壽盆景:以銀製花盆,以金塑鐵樹,樹枝上以金絲彈簧連接五隻金蝙蝠,搖顫欲飛。
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青玉花盆的四角雕成菊花形狀,以紅寶石為菊花瓣、以綠料為芯,盆中用青金石製成湖石,水仙則以象牙為根,染牙為葉,白玉為花瓣,黃玉為花蕊。雖材料昂貴,但風格清雅。陳列於珍寶館。
傢俱:故宮博物院現存明清傢俱5300餘件,是國內外收藏中國古典傢俱最多、質量等級最高的博物館。以高檔硬木傢俱為主,雲集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等名貴材質,明清式樣皆有大量精品。
原始瓷青釉雙系瓿 原始瓷青釉雙系瓿
瓷器:原始瓷青釉雙系瓿 故宮博物院藏 [78] 
單皮鼓:因僅一面蒙皮而得名,清,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80] 
竹雕螭耳匜 竹雕螭耳匜
竹雕螭耳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84] 
鈞窯天藍釉葫蘆瓶
鈞窯天藍釉葫蘆瓶,故宮博物院藏。造型為十分標準的葫蘆形,是鈞窯傳世瓷器中比較少見的一種造型。 [88] 
鈞窯天藍釉葫蘆瓶 鈞窯天藍釉葫蘆瓶
景泰款掐絲琺琅八獅紋三環尊
景泰款掐絲琺琅八獅紋三環尊:故宮博物院藏。以紅銅作胎,將很細的銅扁絲掐成花紋後焊於器物表面,再將琺琅釉料填進絲間,經焙燒、打磨、鍍金而成。 [88] 
景泰款掐絲琺琅八獅紋三環尊 景泰款掐絲琺琅八獅紋三環尊
清康熙 銀白色地燈籠紋織金錦,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89] 
清康熙 銀白色地燈籠紋織金錦 清康熙 銀白色地燈籠紋織金錦
盧葵生造”百寶嵌雄雞圖長方形漆砂硯盒,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91] 
盧葵生造”百寶嵌雄雞圖長方形漆砂硯盒 盧葵生造”百寶嵌雄雞圖長方形漆砂硯盒
鬥彩纏枝蓮獸耳壁瓶 故宮博物院藏 [94] 
鬥彩纏枝蓮獸耳壁瓶 鬥彩纏枝蓮獸耳壁瓶
定窯白釉碗,五代,故宮博物院藏。 [95] 
定窯白釉碗 定窯白釉碗
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盤,宋,故宮博物院藏。 [95] 
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盤 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盤
乾隆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嵌石多穆壺 故宮博物院藏 [96] 
乾隆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嵌石多穆壺 乾隆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嵌石多穆壺
郎世寧乾隆皇帝圍獵聚餐圖軸(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96] 
郎世寧乾隆皇帝圍獵聚餐圖軸(局部) 郎世寧乾隆皇帝圍獵聚餐圖軸(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類文物

故宮博物院藏有極為豐富的宮廷特色文物,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明清帝后璽印、鹵簿儀仗武備器具彰顯皇威;地毯、帷幔、藥具、典制文物是宮廷生活的真實反映。帝后冠服也最為齊全。反映清代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地理儀器亦為故宮特藏。清代皇帝鑑賞所用印章,也大多藏在故宮。清代皇家信仰以薩滿教、道教、藏傳佛教為主,故宮藏有大量宗教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保存了藏傳佛教和道教殿堂。

北京故宮博物院檔案古籍

1949年以後,故宮博物院將800萬件明清檔案撥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後者明清檔案佔存世總量的一半。故宮另將包括天祿琳琅善本在內的14萬冊宮廷藏書撥交國家圖書館等機構。
故宮博物院現藏60餘萬件古籍、古建類藏品,包括約40萬件善本古籍和20多萬塊書版。故宮的特藏類別有:內府修書各館在編纂過程中產生的稿本,呈請皇帝御覽、待刻之書的定本,從未發刻的清代滿、蒙、漢文典籍,為便於皇帝閲覽或攜帶而重抄的各式書冊,以及為宮內外殿堂陳設而特製的各種賞玩性書冊。此外還有翰林學士、詞臣自撰的未刊行書籍,各地藏書家進呈之書;一大批宮中戲本和檔案;帝后服飾和器物小樣、樣式雷建築圖樣、輿圖、清宮照片等;另有20餘萬塊精美的武英殿殿本原刻書版。此外,故宮古建部保存了大量古建築文物。
藏文大藏經之《甘珠爾》:內府泥金藏文寫本,乾隆皇帝為慶祝生母壽辰所制,收佛典1000餘部,共計108函,以泥金字撰寫經文,飾以黃金和一萬多顆珍珠、珊瑚珠、松石等珠寶,極其富麗堂皇。現分藏兩岸故宮,北京有96函,台北有12函。
滿文大藏經:全名《清文翻譯全藏經》,收佛教典籍699部,包含大量精美的版畫插圖,代表了清內府書籍雕版印刷及裝潢的最高水平。原印12套,另一套分藏兩岸故宮,北京76函,台北32函。清內府原刻4萬餘塊字版和160餘塊佛像圖版完好收藏於北京。
《甘珠爾》 《甘珠爾》
皇輿全覽圖》,又名《皇輿遍覽全圖》,木刻墨印設色,不注比例,板框210cm × 226cm,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內府刻本,是康熙朝繪製全國輿圖中刊刻年代較早而又罕見的善本輿地圖。
樣式雷建築圖檔:清代雷氏家族在負責皇家建築工程的200年間留下圖樣2000餘件,成為清代皇宮建築設計與營建活動的真實記錄。
三希堂 三希堂
金磚:太和殿等重要建築所用鋪地材料,因敲擊有金石之聲,故名金磚。由蘇州御窯專門燒造,工序繁瑣,質控嚴格,每塊方磚的生產週期都耗時近兩年,據説成本高達一兩黃金。故宮博物院仍藏有自明永樂至晚清生產的金磚600餘塊。

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要展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原狀陳列

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如下
外朝前三殿區
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養心殿區
養心殿(暫閉)
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
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
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內廷外東路區(寧壽宮區)
皇極殿(暫閉)
紫禁城東北部寧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寧壽宮區內,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寧壽宮區內。參觀寧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寧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寧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週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
內廷外西路區
鹹若館(暫閉)
懸清乾隆皇帝御書“壽國香台”匾、“證最勝因金界莊嚴歡喜地,贊無量壽寶輪擁護吉祥雲”聯,並陳設龕、案、佛像、法器、供物等。 [61]  專館
  • 書畫館(暫閉)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 [17]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 雕塑館
故宮雕塑館陳列在慈寧宮內,分為雕塑薈萃館、漢唐陶俑館、磚石畫像館、修德白石館、佛教造像館五部分,陳列面積約1375平方米,展品總數為425件。雕塑館陳列的文物主要涵蓋陶俑、畫像磚石、佛像三大類。陶俑從戰國到明代,其中包括秦始皇兵馬俑等,數量上則以漢與唐居多。陝北與晉西南出土的畫像石,內涵豐富,造型獨特。河北曲陽白石佛像時間從北魏直至隋唐,紀年造像排列有序,使用鏤空雕刻的方法,豐富了佛像的創作技法。故宮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其宮廷舊藏中的永樂、宣德款藏傳佛教銅造像,體現了明初宮廷風格特點。清朝六世班禪像則是清宮藏傳佛教造像代表作品。 [63] 
雕塑館 雕塑館
  • 陶瓷館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創建於1952年,陶瓷類文物約佔36萬多件,而且絕大部分屬於清代宮廷藏品。 [62]  最初位於慈寧宮區,此後,幾經遷移和改陳。2021年,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最新改陳的陶瓷館在武英殿區與觀眾見面。在內容方面,本次改陳依舊利用故宮博物院在古陶瓷收藏方面數量大、品種全、年代真實可靠的優勢,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綱,展示中國陶瓷約8000年延綿不斷的發展歷程,但整個內容做了較大充實和改進,由原先陶瓷館的11個主題增加到17個主題,增加的6個主題旨在進一步彰顯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陶瓷的特色。“五大名窯”和明清兩代御窯瓷器是故宮博物院藏瓷的精彩亮點。陶瓷館以武英殿正殿、“工”字廊和後殿敬思殿為主展廳,按時代順序,以10個主題展示中國陶瓷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的發展歷程(即通史陳列),並設獨立展櫃突出展示“各種釉彩大瓶”等體量較大的展品。 [16] 
陶瓷館 陶瓷館
  • 鐘錶館
常設展館。設在奉先門南側的南羣房區 [14]  。自上世紀30年代故宮博物院設立鐘錶館以來,先後曾經以永和宮、奉先殿、保和殿東廡作為館址。2004年9月底,鐘錶館再次遷至奉先殿。經過十餘年的展出,鐘錶館展示設備日漸陳舊。並根據故宮博物院展覽計劃調整,奉先殿鐘錶館擬改為奉先殿原狀陳列,奉先門南側的南羣房區域改設為新鐘錶館。2019年1月17日起,新鐘錶館布展完成,向公眾開放。
新鐘錶館陳列故宮博物院藏精品鐘錶82件,其中中國鐘錶21件,外國鐘錶61件。82件鐘表中,有20件鐘表為首次展出。展覽通過清宮造辦處鐘錶、廣州鐘錶、英國鐘錶、法國鐘錶、瑞士鐘錶、多國鐘錶六個單元,以及兩個場景展示,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鐘錶的境況。新的展室面積和展品數量雖比奉先殿有所減少,但是原鐘表館裏的精品和代表作品在新鐘錶館裏得到了儘可能的保留。例如著名的銅鍍金寫字人鍾、銅鍍金象拉戰車表等“明星”鐘錶仍然在陳。 [15] 
鐘錶館 鐘錶館
  • 珍寶館
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琅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珍寶館 珍寶館
  • 傢俱館(暫閉)
故宮博物院現存明清傢俱6200餘件,數量為世界之冠。此前這些珍貴的傢俱文物一直藏在深宮大庫之中。2015年故宮博物院為進一步擴大展覽面積,增加文物展示數量,將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庫規劃確定為宮廷傢俱專門展示場地,對當時幾近荒蕪的南大庫地區進行整改。2018年9月19日,故宮傢俱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傢俱館一期展廳位於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庫區域,館內“南大庫清代宮廷傢俱展覽”展出清代傢俱300餘件。傢俱館共分三期展廳。除進行倉儲式展示300餘件清代傢俱外,還有30餘件精品傢俱,以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傢俱為主,按照庭院、書房、琴房等主題進行場景設計,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燈光,形成不同的文化空間,供觀眾近距離欣賞,徜徉其間。 [64] 
家居館 家居館
  • 玉器館
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鍾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 金銀器館
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樑壺即陳列於此。
  • 青銅器館(暫閉)
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台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佔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 石鼓館
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 戲曲館
設在閲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併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台、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北京故宮博物院捐獻館

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闢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北京故宮博物院延禧宮

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裏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
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御製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
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
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
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

北京故宮博物院特展臨展

故宮博物院最重要的特展展館之一,設在故宮南門午門的城樓上,登城口在午門西北角,用於特展和臨展。整個展廳是玻璃結構,建在城樓內又獨立於城門結構,既保持了古建原貌,又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較強的保温、耐火、抗震能力。
設在故宮北門神武門的城樓上,用於特展和臨展。
位於內廷後三宮區以東、東六宮區以南。用於特展和臨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獲得榮譽

時間
榮譽
2020年3月24日
第十一屆中國最佳文化旅遊大獎榜單發佈,北京故宮博物院榮獲“年度最佳文化旅遊大獎”。
2020年6月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列“2019年度5A級景區品牌100強”榜單第一位。 [6] 
2020年8月8日
北京故宮博物院以156.33億元品牌價值名列2020中國品牌節年會500強榜單第114位。 [7] 
2020年11月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故宮博物院審計室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8] 
2021年4月27日
榮獲“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11-12] 
2021年5月8日
文化創意產品“故宮口紅”“故宮瑞獸之十全十美脊獸杯” “仿渾天儀擺件(銀幣版)”入選中國百佳文化創意產品 [25] 
2021年8月
被命名為“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 [19] 
2021年9月18日
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宮廷傳統囊匣製作技藝保護單位。 [20] 
2021年10月20日
故宮博物院開展的“銅壺滴漏和自鳴鐘文物搬遷修復”項目被評為“2021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21] 
同月入選“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22] 
2021年11月
“雨中故宮,涓流盡匯——故宮博物院雨中直播”獲評2021年度優秀文博社教案例之十佳文博社教案例 [27] 
2022年3月
故宮博物院的北京故宮冰窖服務區,入選“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遊案例名單”。 [26] 
2022年5月
故宮博物院的“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榮獲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優勝獎。 [28] 
2022年9月
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弘博獎.最佳展示獎”。 [29] 
2022年12月
入選2022年11月AAAAA級景區品牌影響力100強榜單。 [31] 
2023年1月
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32] 
2023年5月10日
中國博物館協會公示了第六次博物館運行評估(2019-2021年度)中部分一級博物館的評估結果,北京故宮博物院被評為優秀。 [65] 

北京故宮博物院旅遊信息

北京故宮博物院開放時間

御花園 御花園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開放時間按照淡、旺季會有所改變,遇到法定假期、重大活動或特殊情況也會延長或縮短開放時間,請隨時注意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的公告。
故宮博物院2013年11月18日宣佈,計劃自2014年1月1日起,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正式實行週一全天閉館。
開放時間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採用旺季
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8:30;止票時間(含鐘錶館、珍寶館)16:00;停止入館時間16:10;清場時間17:00。
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採用淡季
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8:30;止票時間(含鐘錶館、珍寶館)15:30;停止入館時間15:40。
2023年7月7日通報稱,7月8日至8月31日,為方便廣大觀眾來院參觀,故宮博物院將開館時間由8時30分提前至8時。與此同時,6週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無需預約,但須在已預約門票的成年人陪同下,核驗入院。6週歲以上未成年人仍需預約。 [71] 
2023年10月24日,故宮博物院發佈,從11月1日起,進一步優化分時段預約的措施。措施詳情:故宮博物院每日預約分為上午、下午兩個時段,兩個時段中間有1小時的交叉,上午時段的截止入院時間到12:00,下午時段的開始入院時間為11:00。 [77] 

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線路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宮博物院實行自南向北單向參觀路線:午門(南門)只作為參觀入口,觀眾一律從午門進入故宮;神武門(北門)只作為參觀出口,觀眾參觀結束後可由神武門或東華門(東門)離開故宮
故宮博物院內任何場所都嚴禁吸煙。嚴禁亂塗亂畫。在展廳內拍照時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
年票銷售於2021年12月2日上午11時30分恢復銷售。 [24] 

北京故宮博物院交通指南

故宮博物院東華門(東門)和西華門(西門)平時僅做工作人員通道。
故宮博物院沒有專用停車場,最近的公共停車場在東華門外、景山後街與北海南門,車位有限,建議遊客搭乘公共交通車輛到故宮博物院參觀。
故宮博物院午門(南門)
天安門東站和天安西站
午門是唯一觀眾入口
天安門東站:1路、2路、10路、20路、82路、120路、37路、52路、126路、99路、203路、205路、210路、728路、專1路、專2路。下車後直接步行經端門到達故宮午門(南門)。
天安門西站。1路、10路、37路、52路、99路、205路、728路、5路、22路、專1路、專2路。下車後直接步行經端門到達故宮午門(南門)。
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北門)
故宮站和景山公園東門站
神武門是唯一觀眾出口
故宮站:101路、103路、109路、202路夜班、211路夜班、685路、619路、614路、609路、專1路、專2路、124路無軌電車。
景山公園東門站:111路無軌電車。
地鐵1號線
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
北京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 北京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 [18]

北京故宮博物院免費政策

2021年11月29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故宮博物院決定在原有6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以及每週二統一預約的中小學生免費的基礎上,試行所有開放日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2021年12月3日20時起,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售票網站、“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微信公眾號預約2021年12月10日以後的未成年人免費門票。 [23] 
2023年7月7日,故宮博物院發佈暑期預約參觀提示,其中提出,6週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無需預約。 [70] 
2024年2月7日(週三),故宮博物院對教師和本科院校、專科院校學生免費開放,免費範圍包括大門票、鐘錶館、珍寶館。申請人需至少提前1日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實名預約,當日不可辦理。 [86] 

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

2023年6月15日,為貫徹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真實完整地保護並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維護故宮良好的參觀秩序,確保故宮古建、文物和觀眾安全,故宮博物院發佈《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 [66-68] 
2023年6月30日,《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開始正式施行。其中規定,未經故宮博物院允許,禁止進行各類表演、宣傳、採訪、社會調查、宗教活動、售賣商品或服務、商業性拍攝等非參觀遊覽活動。禁止攜帶商用攝影、攝像器材,如滑軌、搖臂、反光板、落地式三腳架、穩定支架等。禁止攜帶所有具有運輸裝載功能的帶輪工具,例如野餐車、營地車、手拖車、帶座椅的行李箱、拖掛車等。 [6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