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君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勘探地球物理與探測裝備專家)

鎖定
林君,男,漢族,1954年7月5日生,吉林省通化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勘探地球物理與探測裝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7]  [12] 
1978年3月—1982年1月,林君在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84年7月—1987年6月,林君在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97年3月,任國土資源部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重點實驗室主任;1997年5月—2000年6月,任長春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2002年3月,任吉林大學智能儀器與測控技術研究所所長;2006年7月,任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主任、教授;2009年,任吉林大學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6月14日,任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部學部長;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3]  [10] 
林君長期致力於地球物理探測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儀器裝備的自主研發。 [10] 
中文名
林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吉林省通化市
出生日期
1954年7月5日 [7] 
畢業院校
長春地質學院 [2]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核磁共振找水儀原理與應用》
主要成就
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君人物經歷

1954年7月5日,林君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
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1月—1991年4月,任長春地質學院助教、講師。
1984年7月—1987年6月,在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學習,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89年3月—1989年7月,在北京語言學院出國培訓部進行英語學習。
1989年10月—1990年10月,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學習,為訪問學者。
1991年4月—1992年11月,任長春地質學院儀器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91年8月—1991年11月,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和醫院學習,為訪問教授。
1992年11月—1997年5月,任長春地質學院儀器繫系主任、教授。
1996年,為地礦部首批跨世紀人才。 [2] 
1996年11月—1997年5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學習,為高級訪問學者。 [2] 
1997年3月,任國土資源部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7年5月—2000年6月,任長春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
1998年,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
2000年6月—2001年6月,任吉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
2001年6月—2005年6月,任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2002年3月,任吉林大學智能儀器與測控技術研究所所長。同年11月,任吉林省測控儀器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11月,任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5年6月—2017年3月,任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2006年7月,任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主任、教授。
2009年,任吉林大學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  [10] 
2015年,被中國工程院列入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4] 
2017年,被列入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名單。 [11] 
2018年6月14日,任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部學部長。 [3]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 

林君主要成就

林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林君致力於地球物理探測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儀器裝備的自主研發,創新發展了地電場移動平台礦產資源探測、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金屬礦地震探測的理論與技術裝備,攻克了礦產資源地球物理探測的攻深、探盲、提高效率等系列關鍵技術,取得了理論創新,建立了技術體系並用於生產。主持創立並建成了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推進了地球探測裝備自主研發與成果轉化。 [15] 
林君研製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空協同時頻電磁探測系統、ATEM系列瞬變電磁儀和分佈式無纜遙測地震探測儀器裝備等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10] 
  • 科研獲獎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
獲獎人員
2003年
近地表彈性波地下目標探測成像系統及應用
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0年
地下水核磁共振與波場聯合成像關鍵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林 君段清明王應吉,陳祖斌,於生寶,嵇豔鞠 [26] 
2012年
複雜條件地下水磁共振探測技術與應用
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
地、空協同時頻電磁探地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林 君嵇豔鞠,王言章,周逢道劉長勝於生寶 [25] 
2016年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熊盛青、王平、陳斌,周錫華、周堅鑫、葛良全、薛典軍、段樹嶺、吳美平、林君 [24] 
2018年
地下工程重大水源性災害隱患直接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
吉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參考資料: [2]  [6]  [8] 

  • 科研項目
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野外現場FFT數據處理系統研製,1987—1989,負責人,1991年鑑定
地質行業發展基金:DSP技術在野外現場數據處理中的應用,1992—1994,負責人,1995年結題
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高温超導磁梯度儀可行性與實現技術研究,1993—1995,負責人之一,1996年結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374232):微機地學儀器的模塊化、標準化研究與應用,1994.01—1996.12,負責人,1996年12月完成結題
地礦部重點科研項目(8505116):輕便高頻可控震源研製,1995—1998,負責人,1999年通過驗收,2000年12月通過國土資源部鑑定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專題(96—914—04—01):複雜條件下固體礦產地震勘查技術與方法研究,1996—2000年,負責人,2001年1月通過驗收
地礦部九五重點科研項目(9505105):同步測量技術研究及其在電法勘探中的應用,1996—1998,負責人,1999年12月完成結題,2000年12月通過國土資源部鑑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674232):可控震源—大地作用耦合模型研究與噪聲衰減控制,1997.01—1999.12,負責人,1999年12月完成結題
地礦部跨世紀人才基金: 高頻電磁法在工程與環境中的應用基礎研究,1997—1999,負責人,1999年12月完成結題
國家八六三攻關計劃子課題(820—03—04—03—01):海底大地電磁測深數據畸變校正研究,1998—2000,10萬元,負責人,2000年11月通過驗收
國際合作項目(外國專家局資助):金屬礦地震勘查技術,1998—1999,負責人,1999年12月完成結題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便攜式紅外光譜礦物分析儀與應用研究,1999—2003,2003年11月驗收鑑定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甚早期時間域電磁探測的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1999—2001,負責人,2001年結題
地調局大調查項目:可控震源野外實驗對比研究,1999—2000,負責人之一,2000年通過驗收
國土資源部科研項目:不接觸電極探測系統基礎研究,2000—2002,負責人之一,2003年驗收
國土資源部科研項目:混場源電磁探測與網絡化儀器研究,2000—2003,負責人之一,2003年驗收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20002010002136):金屬礦地震野外採集與數據處理技術改進研究,2000—2001,負責人,2002年驗收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20002010002196):輕便面積性時間域TEM電法儀器的完善及示範,2000—2001,負責人,2002年驗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074045):近區磁源陣列瞬變電磁探測與實驗研究,2001—2003,負責人,2004年完成並在北京進行了答辯
國土資源部十五科技項目:金屬礦地震勘查技術裝備與方法研究,2001—2003,負責,2004年完成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金屬礦地震勘探基礎理論、特殊採集與特殊處理方法研究,2001—2003,2003年完成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子專題(2001BA609A—06—1—1):強場源瞬變電磁技術完善與升級,2001—2003,負責,2003年驗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儀器專項基金項目(40127003):淺層高分辨全程瞬變電磁探測系統(ATTEM)及關鍵技術研究,2002—2004,負責,2005年在北京通過驗收
十五863信息技術領域前沿探索性課題:城市地下探測的相控震源地震成像技術 (2002AA135240),2002—2004,負責,2005年在北京通過驗收
十五863海洋與環境領域前沿探索性課題:淺海底瞬變電磁探測技術(2002AA615030), 2002—2004,負責,2005年在青島通過驗收
吉林省科研項目:虛擬儀器與虛擬實驗室平台軟件開發,2003—2004,負責,2004和2005年兩次鑑定並通過驗收
陳斌,林君,周逢道等,國家十一五863重大項目課題(20060106A2005):吊艙式時間域直升機航空電磁勘查系統開發集成,2006—2010,2012年8月在北京通過驗收
林君,王應吉,段清明,孫淑琴 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課題(2006BAK03A23):核磁共振找水儀的研製與開發,2006—2009,2010年8月在長春通過驗收
林君 等,博士點基金項目(20060183027):可控震源地震波束定向方法與實驗研究,2006—2008,2009年提交驗收報告
林君 等,吉林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20071126):吉林省地球探測儀器裝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07—2009,2010年通過評估並繼續建設
孫淑琴,林君 等,教育部重點項目(106060):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技術及儀器研究,2006—2007,2009年提交驗收報告
林君 等,吉林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20071126):吉林省地球探測儀器裝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07—2015
國家十一五863重點項目:金屬礦地震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2007AA060801),2007—2010,項目建議人,2012年8月在長春通過驗收
林君,武子玉,朱凱光,李振峯 等,吉林省高新技術重大項目(20076002):井地網絡化動態檢測系統,2007—2009,2011年11月在長春通過鑑定
林君等,遼河油田橫向科研項目:網絡化井地多參數電測量系統,2007—2009,2009年提交用户使用
林君,劉國興 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儀器專項(40727002):大深度(500-1500米)分佈式電磁探測關鍵技術與儀器研究,2008—2010,2011年2月在北京通過驗收
林君 等,國家深部探測專項(201011081):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研製,2010—2012,2014年12月專題通過驗收,2015年1月20日在北京通過課題驗收
林君 等,科技部創新方法研究項目(2010IM031500):西南複雜地貌地下水探查方法技術與實驗研究,2010—2012,2013年9月北京科技部組織驗收
林君 等,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2010—2013,2013年7月和10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林君 等,烏海煤礦奧灰水綜合探測技術研究,2013—2014,2014年通過驗收
參考資料: [2] 
  • 學術論著
學術著作
時間
名稱
著者
出版社
1992年
《C語言圖形程序設計與實例》
林君
海洋出版社
1992年
《微型計算機在儀器測控和高速信號處理中的與應用與實例》
林君
海洋出版社
1993年
《C語言接口與信號處理》
林君
海洋出版社
1993年
《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原理器件與應用》
林君,劉福春,王春民,張世娟
海洋出版社
1996年
《微型計算機卡式儀器原理設計與應用》
林君,程德福
國防工業出版社
1998年
《電子電路系統及標準:最佳設計與實踐》
林君,別紅霞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1年
《海陸電磁噪聲與灘海大地電磁測深研究》
李桐林,林君,王東坡 等
地質出版社
2004年
《電磁驅動的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系統及應用》
林君
科學出版社
2005年
《發展地學儀器 探測地球奧秘》
林君,王君,凌振寶,程德福主編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5年
《智能儀器》
程德福,林君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年
《虛擬儀器原理及應用》
林君,謝宣松 等著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林君,段清明,王應吉,孫淑琴
科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2] 
學術論文
[1] 林婷婷, 蔣川東, 齊鑫,等. 地面磁共振測深分佈式探測方法與關鍵技術[J]. 地球物理學報, 2013, 56(11):12.
[2] 姜弢, 林君, 陳祖斌,等. 相控震源地震波定向技術[J]. 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4, 22(3):4.
[3] 周逢道, 林君, 朱凱光,等. 瞬變電磁探測發射電流波形記錄單元設計[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9(2):5.
[4] 呂昊, 林君, 曾曉獻. 改進樸素貝葉斯分類算法的研究與應用[J].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9(12):56—61.
[5] 王智宏, 劉傑, 王婧茹,等. 數據預處理方法對油頁岩含油率近紅外光譜分析的影響[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3.
[6] 孫明, 林君, 陳祖斌,等. 輕便可控震源在金屬礦地震反射勘探的試驗研究[J]. 長春科技大學學報, 2001.
[7] 張志成, 林君, 石要武,等. 用加權子空間擬合和量子粒子羣算法聯合估計多普勒頻率和波達方向[J]. 光學精密工程, 2013, 021(009):2445—2451.
[8] 史志輝, 康利利, 劉長勝,等. 長週期大地電磁數據採集技術研究[C]// 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質學會, 2015.
[9] 王豔, 林君, 周國華,等. 水上拖曳式TEM系統模擬實驗研究[C]// 第二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4.
[10] 姜弢, 林君, 陳祖斌,等. 相控震源對水平層狀地下介質的高信噪比檢測[J]. 儀器儀表學報, 2006(11):7—10.
[11] 孫鋒, 陳祖斌, 林君. 海洋電磁式可控震源信號掃描方法[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9, 39(02).
[12] 林君, 王言章, 劉長勝. 高端地球物理儀器研究及我國產業化現狀[C]// 2010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業大會. 0.
[13] 嵇豔鞠, 林君, 於生寶, et al. A study on solu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during transmitting current turn_off in the ATTEM system(ATTEM系統中電流關斷期間瞬變電磁場響應求解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學報, 2006, 49(006):1884—1890.
[14] 張文秀, 林君, 徐汶東,等. 分佈式電磁探測接收系統中激電測量功能的實現[C]// 第九屆中國國際地球電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9.
[15] 張文秀, 林君, 周逢道, et 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of multi—frequency calibration signal for distributed electromagnetic receiver[J].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2, 020(008):1862—1869.
[16] 吳忠傑, 林君, 謝宣松. 基於PCI總線的高速數據採集系統[J]. 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5, 23(2):5.
[17] 吳忠傑, 林君, 韋建榮,等. 基於虛擬儀器技術微型阻抗測試儀的設計[J]. 電測與儀表, 2005, 42(1):5.
[18] 王應吉, 劉珈言, 於雷,等. 質子磁力儀傳感器線圈參數的研究與設計[J]. 傳感技術學報, 2014, 27(11):6.
[19] 王俊秋, 林君, 姜弢,等. 可控震源地震方法在金昌銅鎳礦區的應用實驗[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1, 41(5):1617—1622.
[20] 許洋鋮, 林君, 嵇豔鞠,等. 航空時間域電磁法回線源有限差分初始場計算[J]. 電波科學學報, 2010(2):7.
[21] 孫明, 林君, 陳祖斌,等. 電磁驅動可控震源系統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應用[J].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4, 24(6):4.
[22] 陳晨, 秦佳男, 張雪,等. 用於SERF原子磁力儀的DFB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統[J]. 紅外與激光工程, 2016, 45(12):7.
[23] Zhang B , Yin G , Zhang Y , et al. Research on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based on balance coil for underground metal detection[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660(1):012004.
[24] Lin J , Chen J , Liu F , et al. The Helicopter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Advances in China[J]. Surveys in Geophysics, 2021(3):1—40.
[25] Bin K , Lin J , Tong X . Edge Intelligence—Based Moving Target Classification Using Compressed Seismic Measurements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21, PP(99):1—5.
[26] Wang M , Lin J , Yue L , et al. Compensation for mobile carrier 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a SQUID—based full—tensor magnetic gradiometer using the flower pollination algorithm[J].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32(8):085010 .
[27] Zhao Y , Lin J , Jiang C , et al. A Theoretical Study of Underground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for the Advanced Detection of Water Influxes in Tunnel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ngineering Geophysics, 2020, 25(1):37—46.
參考資料: [2]  [10] 
  • 發明專利
發明人
專利名稱
專利號
林君、周海根、劉長勝、周逢道、史志輝、劉立超、薛開昶、孫彩堂、曾新森
人工場源頻率域全梯度電磁測量方法
CN201410123468
林君、曲永星、林婷婷、蔣川東、萬玲、杜官峯、陳武強、蔡昕
四通道核磁共振信號全波採集系統及採集方法
CN201410103675
林君、周海根、薛開昶、周逢道、王爽
三環並聯控制的電性源發射機及控制方法
CN201410060259
林君、周海根、薛開昶、周逢道、劉長勝
具有自適應假負載的電性源發射機裝置及控制方法
CN201310751222
林君、賈正森、朱凱光、陳祖斌、李振峯、薛開昶、吳海超、張懷柱、任廣安
無纜井地電法與微地震聯用系統及測試方法
CN201310552050,2014.2.5
楊泓淵、林君、張懷柱、鄭凡、陳祖斌、張林行
多種類型地震震源兼容同步裝置及同步方法
CN201310566117,2014.2.26
林君、薛開昶、範鵬、周逢道、劉長勝
陣列式頻率域電磁探測系統數據質量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
201310442803
林君、史文龍、林婷婷、田寶鳳、蔣川東
2D/3D核磁共振與瞬變電磁聯用儀及野外工作方法
201210544536
林君、佟訓乾、陳祖斌、孫鋒
衝擊夯可控震源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
201210352204.2
林君、賈正森、邱春玲、朱凱光、王佳、李雪濤、李亭亭、李振峯、石龍龍
基於zigbee的無線井地偽隨機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
201210284837.4,2014.10.10
姜弢、楊志超、林君、徐學純、賈海青
電磁式可控震源地震信號檢測方法
201210126899.2 2014.5.7
孫淑琴、林君、王應吉、慧芳、蔣川東、田寶鳳、龐博
多指數擬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信號弛豫時間譜提取方法
201110267854.2,2013.3.27
林君、薛開昶、周逢道、於生寶、吳勇、劉長勝
電流脈衝上升沿和下降沿加速裝置及加速方法
201110310177.8,2014.4.2
林君、薛開昶、周逢道、於生寶、吳勇、劉長勝
多功能電流脈衝發射機及控制方法
201110310151.3,2014.2.19
林君、王忠仁、高健、劉瑞、陳衞
脈衝編碼可控震源的多維匹配衝擊方法
201110329896.4,2013.6.26
王忠仁、林君、高健、楊紅東、劉瑞、
脈衝編碼可控震源
201110335002.2,2013.6.19
王忠仁、高健、林君、劉瑞、陳衞
可控震源匹配掃描方法
201110329910.0,2013.6.19
王言章、王世隆、林君、隨陽軼
時間域航空電磁法一次場自抵消裝置
201110041658.3,2013.7.17
段清明、蔣川東、林君、李姍姍、易曉峯、田寶鳳
核磁共振堤壩滲漏隱患探測儀及探測方法
201110039905.6,2013.8.7
陳祖斌、楊泓淵、林君、張林行、張懷柱
無纜地震儀多冗餘同步數據採集裝置及採集方法
201110048931.5,2013.5.8
林君、張文秀、周逢道、王豔、薛開昶、劉長勝、徐汶東、陳健
人工源頻率域電磁測深裝置及測量方法
201110048306.0,2012.7.25
王應吉、林君、孫淑琴、蔣川東、王建鵬、龐博、張哲
核磁共振差分探測坑道突水超前預測裝置及探測方法
201110133921.1,2013.5.1
王應吉、林君、孫淑琴、蔣川東、龐博、王建鵬
隧道突水超前預測裝置及預測方法
201110107100.0,2012.10.24
陳祖斌、鄭凡、張林行、林君、張懷柱、楊泓淵
基於可控震源的無纜地震儀觸發時標快速定位方法
201110078176.5,2013.8.3
嵇豔鞠、林君、王遠、許洋鋮、曹婧華、王言章、符磊、田培培
時間域地空電磁探測系統及標定方法
201010573168.3,2013.10.23
林君、尚新磊、張哲、段清明、王應吉、王健鵬
收發天線分離式核磁共振找水裝置及找水方法
201010576048.9,2012.10.10
李肅義、劉光達、林君、李坤、楊美玲、尹炳琪、李飛
基於鏈碼算法的藍牙計步器
201010532969.5,2012.12.26
易曉峯、林君、段清明、田寶鳳、蔣川東、樊偉、曹桂欣
對前方水體超前探測的核磁共振探測裝置及探測方法
201010576043.6,2012.10.10
田寶鳳、段清明、林君、蔣川東、易曉峯、郝薈萃、李鵬飛、萬琦
帶有參考線圈的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系統及探測方法
201010537465.2,2013.5.1
林君、張文秀、劉長勝、陳健、周逢道、王豔、徐汶東、薛開昶
分佈式多參數深部電磁斷面成像系統及測量方法
201010596870.1,2013.6.12
王豔、林君、周逢道、劉長勝、張文秀、陳健
環陣列組合固體不極化電極
201010163540.3,2012.5.9
於生寶、林君、周逢道、齊林、趙閲羣
磁性源電磁法發射電流分段控制電路
201010131897.3,2012.5.30
張林行、林君、陳祖斌
基於多跳以太網架構的遙測地震數據傳輸方法
200910067368.9,2010.7.20
姜弢、林君
基於單震源的定向照明地震勘探方法
200810051062.X, 2010.8.18
姜弢、林君
單震源定向照明地震信號合成方法
200810050992.3,2010.7.21
陳祖斌、林君、張林行、孫鋒
海洋電磁式淺層地震可控震源系統
200810050779.2,2010.10.20
林君、榮亮亮、段清明、王中興、王應吉、尚新磊、李曉朋
IGBT橋路及驅動保護電路檢測裝置
200810051520.X,2010.12.08
陳祖斌、林君、張林行、孫鋒
海洋組合可控震源短時分段掃描方法
200810050604.1,2011.1.12
林君、榮亮亮、王中興、王應吉、段清明、賈曉晨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儀器系統檢測、標定裝置及檢測方法
200810050579.7,2010.1.13
王應吉、林君、段清明、孫淑琴、田寶鳳、榮亮亮、王中興
弱信號檢測儀器中有用信號頻帶內工頻諧波干擾抑制電路
200810050580.X,2009.11.25
林君、段清明、王應吉、王中興、孫淑琴、榮亮亮
核磁共振與瞬變電磁聯用儀及其方法
200610017226.8,2009.6.3
林君、範永開、謝宣松
虛擬儀器軟件自動生成方法
200610016779.1,2009.5.6
林君、周國華、李慧、周逢道、王豔、劉長勝
淺海底瞬變電磁探測發射裝置
200510017258.0,2009.1.21
林君、陳祖斌、陳鵬程、姜弢、張林行、李曉旭
相控可控震源地震系統
200410010711.3,2006.1.18
林君、陳祖斌、陳鵬程、姜弢、張林行、李曉旭
相控陣地震勘探方法
200410010712.8,2005.9.28
林君、佔細雄、王智宏
便攜式近紅外光譜礦物分析儀
03127633.4, 2005.6.15
林君、於生寶、段清明、王淑玲
衞星定位系統實時同步控制器
01128148.0,2004.3.17
林君、陳祖斌、於生寶、張子三、梁鐵成
大功率電磁式可控震源系統
01128147.2,2004.7.21
王君、程德福、凌振寶、林君
磁分量傳感器
200510017143.4,2007.1.10
參考資料: [2] 

林君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林君講授課程有《智能儀器設計基礎》《地學儀器》《虛擬儀器》。 [2]  [22] 
  • 研究生教育
據2022年7月吉林大學官網顯示,林君先後培養了72位博士研究生,有些門生已經成為中國地質勘探領域的重要科研力量。 [9]  領導創建了以地球物理探測儀器為特色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培養出一大批地質儀器行業領軍和骨幹人才。 [12] 
  • 教學態度
林君在給學生上好課的同時,更時刻注意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始終以自己嚴謹治學的態度,認真負責、勤奮工作、誠懇待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和影響着所有學生。長期堅持教學改革,截至2011年,主持2項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注重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22] 

林君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89年
全國優秀教師
1992年
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3年
吉林英才
1995年
全國地礦系統先進工作者
1997年
長春市優秀共產黨員
1997年
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1998,2002年
吉林省首批和第二批省管優秀專家
2001年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
2004年
中國地質調查局先進工作者
2004年
吉林省首批拔尖創新人才
2005,2008年
吉林省首批和第二批高級專家
2008年
吉林省教學名師
2009年
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0年
吉林省IT行業傑出貢獻獎
2011年
吉林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2011年
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
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
2017年9月15日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教師獎
參考資料: [2]  [5] 

林君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5年4月8日—2017年10月8日
地質勘查技術方法分技術委員會委員 [20] 
2018年12月—
自然資源部地球物理電磁法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 [19] 
2021年7月17日—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地質儀器分會理事長 [14] 
2022年1月13日—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13] 
2022年7月8日—
吉林大學建設成立海洋油氣勘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技術委員會院士委員 [16]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技術委員會委員 [18]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17] 

吉林省計算機應用協會副理事長 [2] 

吉林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 [2] 

吉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組委會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2] 

河北省資源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 

有色資源與地質災害探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1] 

吉林省院士專家聯合會副會長 [23] 

林君人物評價

林君院士,高挑清瘦,雖是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鑠。(湛江日報記者潘潔婷評) [9] 
林君教授鑽堅研微、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勤勤懇懇,在科研和教學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吉林大學評) [10] 
林君教授温厚謙和,為人師表,求真務實,眾多榮譽實至名歸。(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 [15] 
林君教授是所有教師學習的榜樣,是當之無愧的好教師、優秀教師。(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器工程學院副院長程德福評)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