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鎖定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Jilin University·College of Chemistry)是吉林大學理學部下設的二級學院,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珠峯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的前身是吉林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52年,由化學家蔡鎦生院士、唐敖慶院士、關實之教授和陶慰孫教授創建。2000年6月,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成立了新的吉林大學。次年5月,新吉林大學進行院系整合,由來自五所大學化學學科的師生員工組成了化學學院。2018年11月,理論化學研究所併入化學學院。
截至2021年5月,學院設有5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個;有專職教師325人,其中教授203人、副教授102人(博士生導師159人),在校本科生1140人,研究生1745人。 [1] 
中文名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外文名
Jilin University·College of Chemistry
簡    稱
吉大化學學院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吉林大學理學部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寧德寬
院長:呂中元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8個
專業類別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6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1個
院    訓
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地    址
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號
知名校友
唐敖慶
蔡鎦生
孫家鍾
徐如人
知名教師
徐如人
沈家驄
馮守華
張希
于吉紅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辦學歷史

化學學院實驗樓
化學學院實驗樓(8張)
1952年,由化學家蔡鎦生院士、唐敖慶院士、關實之教授、陶慰孫教授等人創建吉林大學化學系。
2000年6月,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成立了新的吉林大學。次年5月,新吉林大學進行院系整合,由來自五所大學化學學科的師生員工組成了化學學院。
2009年,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珠峯計劃”)。
2007年,在全國學科評估中,吉林大學化學學科被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2014年,化學學院的納微構築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通過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立項建設論證。
2015年,化學學院的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通過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立項建設論證。
2018年11月,理論化學研究所併入化學學院。 [1] 
2019年,化學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入選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0年,應用化學專業入選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3]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辦學條件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5月,學院設有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5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起,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 [1]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學院有專職教師325人,其中教授203人、副教授102人(博士生導師159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位,外聘傑出教授6位,中組部人才項目專家長期項目和青年學者項目入選者16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位。 [1]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如人沈家驄馮守華張希于吉紅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于吉紅、陳煥文、呂中元、孫俊奇、張文科、張皓、宋大千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馮守華、張希、楊柏、于吉紅、王悦、劉俊秋、楊文勝、呂中元、李廣社、孫俊奇、陳煥文、張皓、張文科、李峯、方千榮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宋天佑、徐家寧
“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鄒曉新、徐吉靜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閆文付、張俊虎、張越濤、錢虎軍、李乙、李昊龍、張紅雨、董澤元、竇傳冬、李文、鄒曉新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馮守華、楊柏、姜振華、吳立新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劉俊秋、趙冰、劉曉暘、呂男、孫俊奇、盧然、田文晶、吳玉清、楊文勝、賈明君、張宗弢、閆文付、王力彥、王貴賓、施展、劉靖堯、張皓、呂中元、龐廣生、解仁國、劉雲凌、宋大千、吳迪、李激揚、張文科、張俊虎、李輝、李乙 [4] 
吉林省級教學名師:周偉紅、宋天佑、徐家寧 [8]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5月,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吉林省級特色專業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吉林省級精品課程8門。 [13]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學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 [13]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化學 [10] 
吉林省級特色專業:應用化學
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點: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12]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基礎和綜合實驗、普通化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化學基礎和綜合實驗、普通化學、物理化學
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無機元素化學
吉林省級精品課程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基礎和綜合實驗、高分子物理、儀器分析實驗 [6]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5月,學院近4年,本科生獲得省級及以上各種競賽獎項54項,其中國際級化學相關類大賽金獎2項(團隊)、銀獎3項(團隊);國家級化學相關類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學院共獲得六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3] 
教學成果獲獎
成果名稱
獲獎等級
無機化學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
2001年國家級二等獎
化學一級學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2001年國家級二等獎
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應用型車輛化工人才的實踐
2001年省級一等獎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無機化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2001年省級一等獎
地質類專業基礎化學教育及化學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2001年省級三等獎
《高分子物理》(教材)
2001年省級三等獎
堅持長期建設立足五個一流—無機化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2005年國家級二等獎
大學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2005年省級二等獎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科高級人才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05年省級二等獎
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2005年省級三等獎
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2005年省級三等獎
《普通化學》課程教學網絡平台的建設及其應用
2005年省級三等獎
多層次、立體化、系統性無機化學教材新體系的建設
2009年國家級二等獎
高分子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2009年省級一等獎
創新型化學實驗教學平台的建設
2009年省級一等獎
綜合性大學非化學化工專業公共化學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應用
2009年省級三等獎
低年級本科生開放創新實驗課程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2009年省級三等獎 [7]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5月,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應用化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宇航材料科學與技術、化學(應用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1] 
專業碩士學位類別:材料與化工 [14] 
  •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化學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 [1]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學術研究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5月,學院建有14個吉林省級科研機構,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3個“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光電功能超分子組裝體系研究、多孔功能材料
“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超分子體系的組裝與功能學科、無機納米孔材料科學與技術、多孔功能材料分子工程學科 [1] 
科研機構
平台名稱
主管部門
獲批時間
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學技術部
2001年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學技術部
2007年
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5年
納微構築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
2014年
長春化學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
2018年
特種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2001年
有機聚合物光電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2007年
特種工程塑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教育部
2008年
微結構化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科學技術部
2012年
吉林省表面與界面化學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教育廳
2006年
吉林省應用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教育廳
2006年
吉林省光譜分析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
2002年
吉林省納米孔材料科技創新中心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
2007年
吉林省特種工程塑料科技創新中心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
2007年
吉林省生物活性功能材料科技創新中心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
2008年
吉林省生物質資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1年
吉林省納米纖維工程實驗室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3年
吉林省潔淨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4年
吉林省複合功能塗層工程實驗室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5年
吉林省生物質改良鹽鹼土壤及現代綠色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7年
吉林省智能檢測技術與儀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8年
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
吉林大學
1978年 [5]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5月,學院承擔重要的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包括“973”“863”、國家攻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在量子化學計算與高分子統計理論,微孔晶體的定向合成與分子工程學研究,無機功能材料的水熱合成化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研究,耐高温特種工程塑料等領域的研究具有特色和創新性,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 [1] 
國家級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獎勵類別
配位場理論研究
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及其應用
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分子篩的晶化理論與新型分子篩的研製
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Ju型高效GPC填料
1988年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高分子縮聚、加聚和交聯反應的統計理論
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鉬鐵硫原子簇化合物化學的研究
199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聚醚碸耐高温塗料及其工藝
1992年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新型微孔晶體合成與新合成路線開發研究
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原子簇的結構、化學鍵和結構
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有機、聚合物體系的層狀組裝與功能
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開放骨架磷酸鋁新結構類型的開拓
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新型規則納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
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聚醚醚酮酮樹脂的製備及應用技術
2009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新概念有機電致發光材料
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具有微、納結構特徵的聚合物複合光功能材料的合成與構築
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特定結構無機多孔晶體的設計與合成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9]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學院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大學保持着聯繫與合作,簽署2項本科生2+2雙學位項目。 [1]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標準色為藍色,整體模式採用圓形圖形。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兩個主要區域,兩圓之間的環形區域用於表示院名和學院的英文名。 [1] 
  • 院訓
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2] 
院訓 院訓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學院領導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寧德寬
院長
呂中元
黨委副書記
由勝利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勇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
江宇航
副院長
郭玉鵬、劉堃、張海博、李乙
行政副院長
張賀 [3]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系主任、院長
姓名
任期
蔡鎦生
1952.10-1956.10
關實之
1956.10-1958.06
蔡鎦生
1958.06-1983*
沈家驄
1983.11-1985.08
徐如人
1985.08-1990.04
徐吉慶
1990.04-1992.07
蔣大振
1992.07-1993.09
吳通好
1993.09-2001.05
馮守華
2001.05-2008.12
楊 柏
2008.12-2012.12
楊文勝
2012.12-2017.02
孫俊奇
2017.02-2020.05 [11] 
歷任支部、總支、黨委書記
姓名
任期
張嘉志
1952.10-1957.10
李春遠
1957-1959
張英華
1959-1962
陳元樹
1962-1967
蔡運時
1976-1978
張明信
1978-1984
江福康
1984.09-1990.04
呂煥棟
1990.04-2001.05
程樹海
2001.05-2006.06
丁世海
2006.06-2017.07 [11]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知名校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