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州灣

鎖定
通州灣(Tongzhou Bay),位於江蘇通州東部沿海地區,泛指南通濱海園區及其周邊地區。南通整合如東、通州、海門三地的部分沿海地區統一開發建設後建立南通濱海園區,因其主要區域位於通州,又被稱為“通州灣”。“大通州灣”包括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呂四港等。
南通濱海園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翼、江蘇沿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的“T”型交匯處,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傾全市之力打造的沿海新區, 與上海市區直線距離90公里,是長三角北翼最具開發潛力的海灣。園區近期規劃範圍總面積約58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部分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3平方公里。遠期規劃控制總面積約820平方公里。2020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大通州灣”思維統籌推進全市域沿海開發、江海聯動發展,整合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線上的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和呂四港組建“大通州灣”,以灣區經濟思維推動國家戰略在江蘇南通落地實施。2020年6月6日在浙江湖州召開的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舉行重大合作事項簽約儀式。
《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在會上簽署,這標誌着蘇滬兩地在不斷凝聚共識、持續協同發力的基礎上,攜手推動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建設和合作共建南通新機場取得突破性進展。 [1] 
中文名
通州灣
外文名
Tongzhou Bay
別    名
南通濱海園區
通州灣示範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東部沿海地區、如東沿海地區、海門沿海地區
面    積
585 km²
下轄地區
三餘鎮
政府駐地
府前路8號
電話區號
0513
郵政編碼
22633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2] 
著名景點
愛琴湖
通州灣遊艇俱樂部
通州灣燈塔
機    場
南通興東機場、南通新機場(籌) [9] 
火車站
南通站海門站海門北站(在建) [16] 
車牌代碼
蘇F
方    言
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沙地話、毗陵小片通東話 [3] 
教育機構
通州灣實驗小學、通州灣三餘小學通州灣中學、通州灣三餘中學通州灣實驗中學蘭州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 [11-12]  [15] 

通州灣歷史地理

通州灣地理環境

通州烈士陵園內展示的“古通州灣” 通州烈士陵園內展示的“古通州灣” [8]
地理上的通州灣位於通州和如東的沿海交匯處。從地圖上看,通州東北部和如東東南部之間,即遙望港入海口,水面寬闊,加上灘塗,基本呈現一個小型海灣面貌。灘塗大致可理解為淤泥質潮間帶區域。在海水漫過潮間帶時,這片海域會形成規整的海灣

通州灣歷史由來

歷史上江蘇海岸線更偏西,如漢代今鹽城城區(鹽瀆縣)曾緊靠大海,如今已相去數十公里。相比鹽城的平移式岸線變化,南通的岸線變化更為曲折複雜,三餘灣的變遷即為典型。今如東東南、通州東北及海門、啓東北部部分地區在宋代海堤范公堤)之外。相對海面,堤岸走向呈凹陷狀,此處呈現的海灣則為三餘灣(1914年,張謇創辦的大有晉鹽墾公司在今通州灣一帶開墾,因當地分屬餘西場餘中場、餘東場等三鹽場,此地便被命名“三餘”)。 [7] 
通州灣規劃
通州灣規劃(2張)
2020年出版的《中國海域海島地名志》(河北、天津、江蘇、上海卷)中稱,海州灣的得名是因此處海灣沿岸曾為古時海州轄地。而如東、通州交界處沿岸舊為通州直隸州所轄,故稱“通州灣”。由於海灣早已被逐漸填平,今已成為海積平原,因此歷史上的三餘灣可稱“古通州灣”。
今通州灣主要為通州區三餘鎮轄境,二者為“區鎮合一”關係。通州灣全稱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此區始設於2015年,但“通州灣”經濟區域概念在2012年就已存在。再往前追溯,通州灣前身是南通濱海園區。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包括陸域和海域,而地理上的“海灣”一般只是海域,不包括陸地。今“通州灣”並不是上述中的自然地理或歷史地理概念,而屬於經濟地理範疇。

通州灣得名淵源

通州灣本質上為開發區,這個“灣”便是經濟地理中的“灣區”。很多灣區就位於海灣邊,如杭州灣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通州海域雖非典型的海灣,但沿岸地區仍稱“通州灣”。部分新興開發區,即使非沿海區域,也會以“灣”命名,典型的便是2019年成立的通州金沙灣新區。金沙灣位於通州東南片區,遠離大海,但被視為經濟發展新高地,便使用了“灣”字。和“灣”原理一樣的是“谷”,“谷”本身也為自然地理概念,後亦有經濟區的含義。早期的“谷”位於山谷,如美國硅谷,其地理位置就在聖塔克拉拉谷。中國有智谷,本質為智庫產業園區,很多智谷已不在山谷,如嘉興湖州一體化合作先行區中的“嘉湖智谷”就與山谷無關。“谷”並非在山谷,“灣”亦未必要靠近海灣。故“通州灣”“金沙灣”得名合理。 [8] 

通州灣地區簡介

提起“灣”,人們馬上想起了海灣地區,這些國家因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富得冒油。日本有東京灣大阪灣;中國有渤海灣、杭州灣等,這些地區因“灣”聞名,靠“灣”而發達。南通市“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通州灣戰略定位為: “蘇東門户、產業航母、海上新城”,將為發展高端裝備、船舶海工、糧油加工、倉儲物流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提供承載條件,併為遠期發展能源、冶金、建材等基礎產業奠定基礎。
通州灣願景規劃
通州灣願景規劃(4張)
南通市正在強勢推進南通濱海園區開發,加快腰沙·冷家沙開發前期準備工作,建設通州灣,為未來成為上海北翼航運港、江蘇海濱宜居城奠定基礎。按照滾動開發的原則,邊圍墾邊開發。“十二五”期間,完成腰沙小廟洪水道尾部濱海新城以及腰沙南側0m線以上臨港產業用地的匡圍(面積100平方公里),併為2016年—2020年完成腰沙所有0m線以上的匡圍(面積185 平方公里)和2021年—2030年完成冷家沙0m線以上的匡圍(面積75 平方公里),建設300個左右萬噸以上碼頭打好基礎。

通州灣產業發展

根據圍墾進度、港口岸線形成和產業發展的需求,2015年建成腰沙作業區南側3-5萬等級碼頭泊位5個,實現1.5-2千萬噸港口吞吐量,併為2020年腰沙作業區南北兩側各5-1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實現6-8千萬噸港口吞吐量;2030年冷家沙5-10萬噸碼頭泊位75個,實現12000萬噸港口吞吐量;冷家沙30萬噸航道以及碼頭泊位打好基礎。通州灣未來建設的戰略目標是:
南通沿海開發的重要工業港。重點建設石油、液體化工、煤炭等原材料通用和專用泊位,滿足腰沙·冷家沙海域綜合開發和臨港工業發展需求。
江蘇沿海新興的區域樞紐港。重點建設大宗散雜貨和集裝箱泊位,強化多元化貿易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中轉物流,發揮其作為區域物流發展的支撐平台作用。

通州灣濱海風情

通州灣會議中心等
通州灣會議中心等(10張)
上海航運中心北翼組合港。與周邊洋口港呂四港的統籌協調,構築南通沿海“一體兩翼深水港發展格局,共同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組合港,推動區域持續發展。東部沿海重要旅遊港。依託優良的濱海風情、現代都市和良好的地理區位,於小廟洪水道尾部高標準建設國際遊艇碼頭,打造集旅遊、商務、休閒和水上運動於一體的高端專業俱樂部,建設東部沿海重要的遊艇旅遊港。

通州灣總體規劃

江蘇規劃設計研究院領銜研究編制了《通州灣新區總體規劃》,十年後,通州灣將是座70萬人口的現代化港口城市,生態旅遊城市。這座城市圍繞直徑約5公里、天然且近似圓形的海灣,而這片海灣是浙江以北、山東以南上千裏海岸線上得天獨厚的藍色海域。這片天然的圓形海灣在中國版圖上恰好是長江龍睛所在之地。
長江流域匯聚了中國近50%的經濟總量,是中國名副其實的經濟龍脈。開發通州灣也是在給長江巨龍點睛的過程,象徵着沉睡的中華巨龍將要睜亮眼睛傲立世界之林,也象徵着復興中華的“中國夢”將要實現了。

通州灣招商引才

江蘇諾萊智慧水務裝備有限公司將新投資5億元在通州灣打造數智化水務裝備研發製造基地,預計2024年底建成投產。華能、福萊特等一批重大項目,中鐵十四局大盾構、中鐵四局鋼結構等一批央企項目相繼落户,臨港裝備、現代紡織等特色產業集羣加快壯大,2022年通州灣新增人口2.2萬人。 [12] 

通州灣基礎設施

經過三年相關工作,通州灣共招引大中體量的城市功能項目56個,其中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通州灣分院即將開業,洲際假日酒店已開工建設……示範區還針對學校、醫院等專業技能人才推出了一攬子扶持政策。 [12] 

通州灣教育發展

通州灣新區——畫龍點睛 通州灣新區——畫龍點睛
通州灣示範區原僅有9所農村中小學,學校硬件落後、師資力量不足、核心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空白,與主城區教育相比,無疑是“窪地”。隨着通州灣迎來新一輪開發建設,無論是通州灣本地居民,還是湧入的企業和人才,都對高質量教育需求迫切。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教育質量,滿足大家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名校合作共建,是通州灣示範區作出的有力探索。2021年3月,通州灣示範區與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南通市市級機關第一幼兒園簽訂合作辦學協議,以“全託管”建分校模式開展共建,當年秋季,田家炳中學通州灣分校、紫琅一小通州灣分校、機關第一幼兒園通州灣分園啓動招生。
2023年9月,總投資2個億的通州灣實驗中學正式啓用。南通田家炳中學黨委書記陳永兵兼任通州灣實驗中學校長,總校還選派管理骨幹擔任分校執行校長,挑選教學骨幹駐點分校進行教學指導。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第七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2023年“奔跑吧,少年”全國青少年武術社會俱樂部聯賽等多項大賽中,通州灣學子摘金奪銀、屢創佳績;名師培養再獲突破,季永華獲評江蘇省優秀教師,張孝偉獲評南通市園丁獎,曹均等2名教師獲評“南通市第六期江海英才市級培養專項第三層次培養對象”,陸瑋等4名教師獲評南通市學科帶頭人,鬱忠華等11名教師獲評南通市骨幹教師。
2023年8月,由江蘇省南通中學與通州灣中學合作共建的通州灣中學“南通中學班”正式簽約。南通中學黨委書記鞠九兵表示,“南通中學班”將與南通中學校本部實施“一體化”“書院式”管理,試行“小班化”教學,選派優秀教師駐點執教,全程導航教育教學管理合作辦學。從內容上看,合作共建項目涵蓋的不僅僅是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和科研項目,已經延伸至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品牌創建等方面。着眼學生多元發展,通州灣各中小學已經開設銀花文學社、“心靈港灣”知心社團等近百個學生社團;紫琅一小通州灣分校自實行託管辦學以來,釐定“書海揚帆”為校訓,學校在“南通市第十三屆小學生閲讀素養提升專題研討”活動中作經驗分享。
在引進優質教育品牌同時,示範區充分發揮核心區名校分校示範引領作用,逐步將鄉村小規模學校帶起來、強起來,引領帶動幼兒園、小學、初中全域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從“輸血式”合作共建到“造血式”自我提升。南通市通州區三餘初級中學被授予“李庾南實驗學校”稱號,通州灣海晏小學《“面對面”批改 “心與心”溝通》、北興橋小學《“動感教育” 助力“雙減”》等辦學經驗在全市推廣,三餘小學棉花工作坊、原創舞蹈《拓》獲得校園藝術節展演江蘇省二等獎、南通市一等獎。東凌幼兒園《十年奮楫譜新篇 風勁揚帆逐夢行》獲得南通市“我與學前教育改革這十年”案例評選一等獎。 [12] 
通州灣科創城 通州灣科創城
自2013年開始建設,通州灣大學科技園(科創城)腳踏實地,穩步發展,已招引蘭州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等10所高校,入駐高校學生1300多人,並與蘭州大學管理學院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蘭州大學大氣學院、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蘭州大學法學院、蘭州大學新聞學院等學院合作共建8個實踐基地和研究院所,為校地產學研及科研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招商引資成績突出,累計招引和孵化項目200餘個,形成了以艾斯安液壓、江蘇乾翰、星溢機電、上海瑩茂、江蘇駿利為代表的裝備產業板塊,以江蘇通坤、深圳振勤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板塊;創新創業活動有序開展,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硬件條件和拎包入住、一站式服務等軟件條件完備,為老師、學生創業提供良好氛圍和有效平台。其中蘭州大學與入駐企業矢量膜簽訂協議開啓校企合作新局面;斐騰新材料、聚益成廣、錦添無人機、藍鵬等創業團隊與廈門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開展密切對接,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大學生創業項目哥拉爾榮獲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獎。
2015年12月,南通開放大學通州灣分院正式揭牌。時任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晉為南通開放大學通州灣分院揭牌。時任市教育局局長郭毅浩、時任市教育局副局長姜學勤出席揭牌儀式。南通開放大學通州灣分院將瞄準國家級示範社區學院目標,以通州灣開發建設以及人民羣眾的現實需求為導向,加快打造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銜接,高職教育、遠程開放教育、社區教育三位一體的立體辦學格局,大力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促進新市民素質提升、落實能人返鄉創業培訓,努力實現加快學校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10] 
2017年科創城獲得了中國青年創業社區、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以及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新年伊始,省級通州灣大學科技園的獲批又為科創城發展打入了一劑強心針。科創城在進一步發揮在通高校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打開新局面,為科創城下一步建設高新區開闢了新的路徑。
2018年3月,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教育廳聯合發文同意通州灣示範區管委會與科創城內各大學共同籌建省級大學科技園。通州灣大學科技園按照“1+N+X”模式,多方合作參與,協同合力推進。其中:“1”是指以通州灣科創城為主導;“N”是指以蘭州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五所高校為依託;“X”是指以國家大院大所及其他高校特色學科專業的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等合作單位為支撐參與共建。通過整合教育、科技、產業資源,既可為通州灣乃至南通各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又可為發揮大學的學科優勢併為新興學科的建設提供新的動力,使大學創新資源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帶動創新資源的集聚,加快南通科技孵化產業的發展。 [11] 

通州灣發展歷程

通州灣2012年

通州灣自然景色
通州灣自然景色(32張)
2012年1月,南通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南通濱海園區,提出舉全市之力開發通州灣,把通州灣作為南通打造“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重要增長極,沿海開發的主陣地、主戰場。
2012年6月6日,南通沿海開發集團正式投入運營。南通沿海開發集團是由市政府授權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市屬一類企業,註冊資本達30億元,組建後主要從事投資和資產管理,參與通州灣的規劃研究、招商引資,項目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2012年6月6日,南通濱海園區港口發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港發公司註冊資本5億元。其經營範圍主要包括南通濱海園區範圍內的灘塗圍墾、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港口岸線經營,貨物裝卸、物流、貿易經營等。該公司除了南通沿海開發集團公司、濱海園區控股公司兩家國企股東外,還引進了南通一德實業公司、江蘇韓通集團公司兩家大型民營企業參股投資。
2012年8月1日,南通濱海園區腰沙圍墾一期通道工程正式啓動,標誌着通州灣大規模開發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該工程位於通州灣遙望港閘與東安新閘之間,南為三夾沙圍墾區,北為冷家沙邊灘,總長度約9500米,施工面積50公頃,工程造價約4億元。
通州灣中學 通州灣中學
2012年8月8日,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暨南通濱海園區通州灣項目籌備處揭牌儀式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飛虎、南通市市長張國華出席儀式並講話。
2012年12月21日,南通市政府與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簽署投資意向書,就華電在南通濱海園區投資建設2x1000MW超超臨界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機組電力能源、燃機檢修中心項目達成協議。華電通州灣電力能源和燃機檢修中心項目分別佔地1500畝和100畝,總投資321.5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81.2億元人民幣。電力能源項目位於腰沙圍墾區,一期投資80億元,計劃在2015年2月開工建設;燃機檢修中心項目位於啓動南區春江路北,南海路東側,一期投資1.2億元,於2013年5月開工建設。

通州灣2013年

2013年6月24日,喬治海茵茨(江蘇)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於在南通濱海園區組裝的首架CH801HD型飛機成功試飛,25日又完成了CH750HD試飛成功。此次完成試飛成功的一共兩架兩個型號,分別為CH801HD,CH750HD,該項目總投資為5000萬元,組裝的飛機能在60米以內滑跑起降,這標誌着中國製造量產超短距飛機正式起飛。
通州灣政務服務中心 通州灣政務服務中心
2013年9月5日,中節能與南通濱海園區簽署合作協議。此次雙方就遙望港以北、334省道以南現有的風力發電場約1.2萬畝的區域內,建設上有風力發電、中有光伏發電、下有水產養殖的風光漁業互補類型光伏發電項目,為園區的大開發、大發展作出貢獻。此太陽能發現項目電場裝機容量為400兆瓦,總投資約35億元人民幣。項目分三期建設,2014年年底前一期項目100兆瓦完成建設及併網。
2013年10月22日,,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的通州灣電子商務城項目與園區正式簽約,該項目主要功能為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營銷策劃、電商諮詢與服務等。
2013年11月22日,科教城項目一期工程於正式動工。一期工程包括:教學區5幢教學樓,1幢信息行政中心樓,一幢科技創業園大樓;共享生活區9幢宿舍樓,1棟商業餐飲中心;綠化、景觀、操場、能源中心等配套設施。其中兩幢教學樓,三幢宿舍樓,食堂與商場等配套設施工程將於年9月竣工交付。
2013年12月,江蘇省委、省政府聯合下發《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蘇發【2013】23號),明確提出:“把通州灣新區作為江蘇沿海開發、推進陸海統籌改革試驗的核心區和先導區,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級新區”。

通州灣2014年

通州灣文化藝術中心 通州灣文化藝術中心
2014年1月12日,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與園區管委會主任羌毅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江海外語文化生態體驗城成功落户園區。江海外語文化生態體驗城項目佔地1500畝,總投資100億元。體驗城是集外語教育、旅遊觀光、商業物流、影視傳媒“四位一體”的特色之城。
2014年4月8日,通州灣時代金融廣場項目開工,投資5億元,佔地面積57畝,建設面積76000平方米,功能定位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投資、律師、審計、會計、評估的總部和營業部等各式服務機構,以及政府金融監管機構、政府監管培訓機構,服務於園區金融事業的各種商務、會議、住宿、娛樂、休閒、餐飲等綜合配套服務及設施,預計項目在2015年5月份能夠初步投運。
2014年5月23日,三夾沙臨港工業區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通過專家評審。
2014年6月,園區與上海中老年現代生活(國際)博覽會組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拉開了園區中老年現代生活服務產業發展的序幕,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合作雙方將在中老年現代生活服務的職業培訓、康復醫療、現代農業生態養老社區、久齡網研發中心等項目加強協作,利用各自優勢形成互動共享。
位於通州灣港口東南角的通州灣燈塔 位於通州灣港口東南角的通州灣燈塔
2014年7月7日,市政府與上海海事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港口、航運等領域開展深入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南通江海資源科學高效開發水平。標誌着由南通著名實業家張謇創辦的上海海事大學正式落户通州灣科教城。
2014年7月16日,州永邦投資有限公司與園區簽署了南通濱海園區現代製造業產業園投資及建設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的簽署標誌着園區現代製造業產業園正式啓動。
2014年8月28日,通州灣創業創新高校合作聯盟成立大會在南通濱海園區成功召開,通州灣創業創新高校合作聯盟在南通濱海園區正式揭牌。
2014年9月25日,國務院正式發佈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提升長三角城市羣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浙江舟山羣島新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皖江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和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

通州灣2015年

2015年3月12日,國家發改委覆函江蘇省政府:“同意設立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努力把示範區建成長江經濟帶北翼橋頭堡、江海聯動現代物流集聚區、江海產業聯動發展先導區、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區”。2015年5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在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推進南通建設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建設通州灣江海聯動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產業合作區”;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打造通州灣江海直達運輸集散基地、多式聯運物流中心,構建臨海臨港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港城”。
2015年5月12日,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並同意《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總體方案》。5月21日,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准實施《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總體方案》。
2015年5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與南通市委書記丁大衞共同為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揭牌,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正式成立。 [4] 

通州灣發展優勢

通州灣土地概況

南通濱海園區規劃控制面積820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面積58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292平方公里、海域部分0米線以上灘塗面積293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包括如東大豫鎮部分地區、如東東安科技園區、通州三餘鎮全境和原通州濱海新區。園區擁有建設用地面積可達400平方公里(含灘塗圍墾區),全部可用於開發建設。擁有如此充裕的土地資源,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通州灣港口區位

南通濱海園區擁有通州灣這一優良建港區域。通州灣區域水深條件良好,南部小廟洪水道和中部三沙洪水道-10等深線基本貫通,冷家沙東端一杯水與理論及面-15米水深距0米線僅約為2.6公里。腰沙、冷家沙、三夾沙圍填可形成近150公里的深水岸線。通州灣區域面積廣闊,灘塗、水道相間,腰沙、冷家沙、三夾沙等大面積沙體經適當圍填後,可形成超過400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可用於開發建設,不僅可謂規模化的港口及臨港工業提供所需用地,而且可以為港口後方城鎮建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專家考證,南通濱海園區所在的通州灣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不可多得的優良建港區域,園區腰沙和冷家沙區域具有150公里的深水岸線,可以規劃建設100個5~10萬噸級的碼頭,10個30萬噸級的碼頭。正在開發建設的三夾沙將規劃形成面積23平方公里、岸線長18公里的2~5萬噸級的港口羣。除物流功能外,其腹地主要建設大型石化、冶金、船舶修造、海洋重工基地,是長三角發展臨港產業的首選之地。

通州灣交通樞紐

機場:園區距南通興東機場50公里,約一小時車程。園區經崇啓大橋至上海浦東機場156公里。
公路:平海大道東段已建成並進入園區,直通南通主城區的西段正在籌建中。平海大道全線貫通後,南通市區到南通濱海園區的車程將從1小時20分鐘縮短到40分鐘左右。南北方向穿越園區的臨海高等級公路已開工建設,在2013年底建成貫通。該路直接連接連雲港鹽城、南通和上海。
S28啓揚高速(揚州海安啓東)將穿過園區西部,通州灣示範區段,2016年4月開工建設,2019年9月28日全線通車。
鐵路:規劃中的濱海城際軌道將連接市區和濱海園區,使園區到市區的交通更加快捷。規劃中的沿海鐵路穿過園區西部。
港口:園區將利用自身港口資源優勢,開發建設港口羣。園區北距連雲港280海里、南距上海洋山深水港區120海里。
公交:園區現有通往南通市區的公交班車4條:800路(東站公交場—通州灣商務大廈),802路(通州灣科教城—校西公交停車場),618路(南通市政務中心通州灣商務中心),801路(通州灣商務中心—盆景園)。
園區管委會通往周邊地區公交:335路(通州灣商務大廈—三餘),810路(通州灣汽運中心—東凌派出所),811路(通州灣汽運中心環線),812路(通州灣商務大廈—新華村)等。
實際路線還在完善和調整中。

通州灣教育資源

  • 學前教育
通州灣學前教育機構包括:通州灣實驗幼兒園、通州灣東凌幼兒園、南通市市級機關第一幼兒園通州灣分園(南通市市級機關第一幼兒園與通州灣實驗幼兒園合作共建)等。 [12]  [14] 
  • 初等教育
通州灣初等教育機構包括:通州灣三餘小學、通州灣北興橋小學、通州灣恆興小學、通州灣海晏小學、通州灣東凌小學、通州灣東餘小學、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通州灣分校等。
  • 中等教育
通州灣中等教育機構包括:通州灣中學、通州灣實驗中學(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通州灣分校)、通州灣三餘初級中學等。 [13]  [15] 
  • 高等教育
通州灣高等教育機構包括:蘭州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等高校的實踐基地和研究院所,南通開放大學通州灣分院等。 [10-11] 

通州灣區域統籌

為積極策應江蘇沿海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強化區域統籌、集約資源配置、打造發展平台、優化產業佈局,南通市政府於2012年3月20日發文《市政府關於南通濱海園區規劃控制範圍及代管通州區三餘鎮如東縣大豫鎮部分區域的通知》(文件編號:通政發〔2012〕31號),決定將通州區三餘鎮與如東縣大豫鎮部分區域劃歸南通濱海園區代管。
新成立的南通濱海園區包括,陸域部分:通州區三餘鎮、通州濱海園區,如東縣大豫鎮閘東村、東港村、東凌社區、如東東安科技園區行政區劃範圍。海域部分:東安閘水道以南,海門與通州海域分界線(通海線)以北海域,簡稱腰沙-冷家沙海域(具體四址以最後勘界座標點為準)。
為了統籌推進通州灣區域的綜合開發,設置規劃控制範圍實現統一規劃,協調發展。近期規劃控制為如東縣大豫鎮全境及其對應的海域 [5]  ,遠期規劃控制為海門濱海新區(含東灶港鎮)及其對應海域。
2015年5月21日,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准實施《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總體方案》。2015年5月28日,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揭牌,南通濱海園區正式更名為通州灣示範區 [6] 
2020年6月6日根據協議,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港集團將以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為出發點,從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全力支持和參與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支持通州灣新出海口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重點發展港區;江蘇省交通廳和江蘇省港口集團以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為出發點,從省級層面全力支持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上海市交通委和江蘇省交通廳做好規劃對接、項目報批等相關工作,並給予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相關政策支持;上港集團和江蘇省港口集團共同做好通州灣新出海口的港口運營、貨源組織、航線開闢、合作方式研究等工作,並根據新出海口發展需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通州灣港區物流園區建設,推動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打造國內一等物流園區,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上港集團、江蘇省港口集團和南通市進一步加強人員交流培訓,互派各級骨幹到對方港口交流學習、互幫互鑑。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