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豫鎮

鎖定
大豫鎮,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地處如東縣東部,東瀕黃海,南與通州區三餘鎮接壤,西與掘港鎮相連,北與長沙鎮毗鄰,鎮人民政府距如東縣人民政府10千米, [4]  行政區域面積201.3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大豫鎮户籍人口為95515人。 [5] 
民國五年(1916年),置大豫北鄉。2000年4月,南坎、東凌2鄉合併置大豫鎮。 [3]  截至2020年6月,大豫鎮轄5個社、16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兵房居民委員會新興路8號。 [4] 
2019年,大豫鎮有工業企業188個,規模以上企業2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4個。 [5] 
中文名
大豫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南通市如東縣
地理位置
如東縣東部
面    積
201.3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兵房居民委員會新興路8號
電話區號
0513
郵政編碼
226412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和暖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蘇F
人    口
9551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大豫鎮歷史沿革

民國五年(1916年),置大豫北鄉。
1983年,南坎、兵房、丁店3個人民公社分別改為南坎、兵房、丁店3鄉。
2000年4月,南坎、東凌2鄉合併置大豫鎮。 [3] 

大豫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豫鎮轄南坎、大豫、東凌、農場、兵房5個居民委員會和止馬窪、香台、周墩、豫東、九龍、東港、大同、鞏王、丁家店、伯安、閘東、東安閘、馬家店、徐徵、強民、一門閘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7個居民小組,521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0年6月,大豫鎮轄5個社、16個行政村:大豫社區、南坎社區、東凌社區、兵房社區、大豫鎮農場社區、止馬窪村、周墩村、豫東村、香台村、東港村、九龍村、鞏王村、大同村、丁家店村、東安閘村、徐徵村、馬家店村、強民村、一門閘村、伯安村、閘東村; [6]  鎮人民政府駐兵房居民委員會新興路8號。 [4] 

大豫鎮地理環境

大豫鎮位置境域

大豫鎮地處如東縣東部,東瀕黃海,南與通州區三餘鎮接壤,西與掘港鎮相連,北與長沙鎮毗鄰,鎮人民政府距如東縣人民政府10千米, [4]  行政區域面積201.3平方千米。 [5] 

大豫鎮地形地貌

大豫鎮地處濱海平原,地勢平坦。 [4] 

大豫鎮水文

大豫鎮境內河道屬於長江流域下游水系。主要河道有如泰運河、遙望港、四貫河、掘坎河、公共河。境內等級河道共41條,總長度310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如泰運河,從西至東流經一門閘村、兵房居民委員會,從東安閘村入海,境內長度9千米。 [4] 

大豫鎮自然資源

2011年,大豫鎮有耕地面積15.62萬畝,人均1.52畝。 [4] 

大豫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豫鎮轄區户籍總人口10.29萬人,户籍總人口中,男性5.06萬人,佔49.17%;女性5.23萬人,佔50.8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6人。 [4] 
截至2019年末,大豫鎮户籍人口為95515人。 [5] 

大豫鎮經濟

大豫鎮綜述

2011年,大豫鎮財政總收入1.2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62億元,實現全鎮地區生產總值34.44億元(含東安園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7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8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9.98:45.76:34.26,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9萬元。 [4] 

大豫鎮農業

2011年,大豫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牧漁業總產值15.5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生產糧食3.5萬噸,人均340千克,其中小麥1.3萬噸,玉米0.6萬噸,大豆1.1萬噸,經濟作物以棉花、油菜、蠶豆、蔬菜為主,生產蔬菜18萬噸,生產香瓜、西瓜、甜瓜3.5萬噸,生產皮棉0.6萬噸。 [4] 
2011年,大豫鎮畜牧業以飼養山羊、生豬、家禽為主,出欄山羊4.3萬頭,出欄生豬4.2萬頭,上市家禽388.4萬羽,生產禽蛋1456噸,肉類總產量7.4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8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8.06%,漁業以灘塗、海淡水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海域面積46.7平方千米,淡水水面14.7平方千米,生產文蛤、紫菜、帶魚、梭子蟹等,人工海水養殖貝類0.5萬公頃,產量8.4萬噸;擁有各類捕;撈船175艘,養殖漁船65艘,水產品產量4.6萬噸,漁業總產值6.3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0.6%。名特優農產品有黃花梨、南瓜、蠶豆、大豆等。 [4] 

大豫鎮工業

2011年,大豫鎮工業以建材、電光源、勞護用品、機械製造等產業為主,工業總產值1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職工1.37萬人,完成總產值48.41億元,銷售收入達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工業園區1個。 [4] 

大豫鎮商貿

2011年末,大豫鎮有商業網點1000個,從業人員162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億元。 [4] 

大豫鎮金融業

2011年末,大豫鎮有行4家金融機構在境內設立了12處分支機構或分理處,各類存款餘額30.9億元,各類貸款餘額10.2億元。 [4] 

大豫鎮郵電業

2011年,大豫鎮全年郵政業務收入100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120萬元。 [4] 

大豫鎮社會事業

大豫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豫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151人,專任教師98人,小學5所,在校生2088人,專任教師1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19人,專任教師15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教育經費426.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16.1萬元。 [4] 

大豫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豫鎮各類民間表演藝術團體5個,演職人員46人,劇場1座,文化專業户10個;公共圖書室22個,藏書5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灶畫等,體育場地28處,80%的城市社區和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5%。 [4] 

大豫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豫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9個,其中3所醫院有病牀147張、專業衞生人員243人,完成診療8.5萬人次,住院手術481台次,出院病人0.4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8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5.9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65萬人,參合率98.7%。 [4] 

大豫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豫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65户,人數114人,年支出28.2萬元,月人均20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772户、人數1281人,年支出199.4萬元,月人均130元,農村敬老院1家,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27人,年支出57.15萬元;分散供養五保對象48人,年支出15.8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132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71人次,共支出8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50人次,支出1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28人,年支出撫卹事業費1234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5.5萬人,參合率86%。 [4] 

大豫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豫鎮有郵政服務網點5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75千米,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98.06萬份、期刊12萬冊。固定電話用户1.5萬户,移動電話用户7.7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7500户。 [4] 

大豫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大豫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能力3000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4] 
  • 供電
2011年末,大豫鎮鎮區有35千伏變電所和110伏變電所各1座,主變壓器各兩台,年售電量1.3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供電可靠率99.86%。 [4] 
  • 園林綠化
2011年,大豫鎮鎮區有公園1個,面積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25.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3.5公頃,綠化覆蓋率5.2%。 [4] 

大豫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大豫鎮有省、縣、鄉級公路共24條,總長度241千米。221、222省道過境,總長度24.6千米。縣級公路3條,總長度21.66千米,鄉道共19條,總長度178千米。村村通水泥路。建有兵房汽車站,日發送客車80輛,境內等級航道有如泰運河、遙望港、四貫河,總長45千米,鎮區道路總長度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7米;橋樑6座,總長度260米。 [4] 

大豫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民國六年(1917年)清末狀元張謇在境內創辦大豫墾殖公司圍墾植棉而得名。 [4] 

大豫鎮風景名勝

  • 兵房天主堂
兵房天主堂位於如東縣大豫鎮富華路西側,是縣城掘港天主教堂的延續;1986年,落實宗教政策過程中考慮到掘東地區天主教徒相對集中,故將掘港天主教堂遷至原兵房鎮;1986年,動工興建;1987年落成,面積約240平方米,磚木結構;1998年,在教堂東側徵地4000平方米,興建神父樓;1999年,成立了如東縣天主教愛國會宗教團體;2002年,整修改造教堂,新砌3間附屬用房,並對場所內進行綠化;2009年,兵房天主堂在原址西側易地重建,新堂工程包括教堂及兩幢生活用房,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
大豫鎮基督教堂 大豫鎮基督教堂

大豫鎮著名人物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張謇 張謇

大豫鎮榮譽稱號

2021年5月15日,大豫鎮被評為首批江蘇省綠色蔬菜產業特色鎮。 [1] 
2021年9月,大豫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 
2023年,入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331。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