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養老

(養老模式)

鎖定
“生態養老”,即老年人通過親近生態環境享受自然環境的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
中文名
生態養老
定    義
老年人通過親近生態環境享受自然環境的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

生態養老詞語簡介

通過親近生態環境,享受自然之美,並在和諧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實現生理、心理健康的一種積極養老方式。

生態養老基本介紹

正晨曦裏,鳥語花香,隨處可見精神矍鑠的老人在晨練;晚霞中,銀髮飄飄,老人們三五成羣,悠閒地散步、聊天。旅遊、上網、上大學、到田間地頭耕種……與其"獨樂樂",不如出去和大家一塊兒"眾樂樂"。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種全新的理念——"生態養老"開始流行。養雞養鴨、種草植花、採摘蔬果,還能就近上山健步行。如今越來越多的老人已不再滿足於離退休以後“提籃子、帶孩子、繞着爐台子”的單調生活,他們也想走出家門,根據自身的愛好,用各種方式享受生活,陶冶身心。發展生態養老,有利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有利於建設生態文明、強化生態屏障,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有利於擴大對外交流。

生態養老必要性

我國自十二世紀70年代中後期實施計劃生育以來,家庭單位趨於小型化,居家養老的弊端不斷出現,老年問題日趨尖鋭。“生態養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是人類崇尚自然的迫切需要。2005年~2011年,國家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老年人的收入大大提高,有經濟基礎選擇健康積極的養老方式。同時,人們在經過幾十年的忙碌工作後,對親近自然、享受生活有着更多的嚮往。遠離污染的環境,走近大自然,選擇自然養老、生態養老將成為一種趨勢。老年人越來越不適應污染的環境及脆弱的生態,他們需要親近大自然,他們越來越需要自然養老、生態養老。因此,在國民經濟運行與社會發展中必須促使生產方式、生存方式發生變遷與轉變,需要代際生態選擇與高齡人羣生態養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