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Lanzhou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位列“雙一流”、
[77]
“985工程”和“211工程”,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為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69]
、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理事單位。
[1]
學校創建於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間設立的甘肅法政學堂;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定名為國立蘭州大學。1952年,被確定為國家十四所綜合性大學之一;1954年開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省部重點共建協議;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後併入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蘭州大學清末時期
蘭大老照片(9張)
1909年(宣統元年),奉部令改法政館為法政學堂,劃歸甘肅提學使司主管。法政學堂由提學使王新楨遷設於蘭州城內西大街(即前佛照樓旅館,今蘭州市工商聯合會後面),委派堂長,添派職教員,招集講習科一班,學員額定為一百名。
1909年2月5日,清政府學部同意將甘肅法政館改為“甘肅官立法政學堂”,由提學使司主管,頒發“甘肅法政學堂關防”,性質為高等學堂。學堂地址移至城內西大街,編制定為監督、正副提調、庶務長、文書案卷兼關防管理各1人,學監4人,會計1人。
1909年7月,法政學堂完成再次遷址,遷於城內西大街,為蘭州大學歷史上的第四個校址。
1909年9月17日,1909年8月出版的《甘肅教育官報》載道“甘肅官立法政學堂成立”,並公佈升允扎《準學部諮凡法政實業學堂皆歸提學使司管理文》。
1909年10月,原法政館的官班學員14人畢業。
蘭州大學民國時期
1912年2月24日(民國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陝西革命軍發動起義,甘肅保皇勢力出兵圍剿,消耗了甘肅庫存,提學使司王新楨札至法政等學堂,通報甘肅提學使司教育總會及議長議紳商議,決定本年度甘肅省只辦存古學堂一所學堂,暫時停辦優級師範學堂、文高等學堂、法政等學堂與農礦學堂四所學堂。
1912年2月26日,鄧宗、王之佐、幕壽祺、水梓等28人集會於甘肅法政學堂,提出三條決議:一、選代表4人會見長庚,要求宣佈共和;二、停止攻陝;三、採用民國年號,西曆紀年;長庚見大勢已去,甘肅終於3月19日宣佈共和。
1913年3月,蔡大愚任法政學堂校長兼教務主任。
1913年6月,法政學堂結束後,蔡大愚籌劃改組法政學堂為“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舍定於蘭州西關萃英門舊舉院內,利用科舉時代之至公堂、觀戲堂為教室。
1913年7月,講習科與法政別科同時畢業,至此法政學堂結束,法政專門學校啓用“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關防”。
1913年10月17日,經教育司批准,法政專門學校將校址遷入省城西關原清朝貢院內原農業,礦物學堂的校舍,並接收了全部校產。後來又批准巡警學堂校舍歸屬法專,為蘭州大學校址的第五次變遷。
1913年12月,教育部任蔡大愚為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長。
1915年9月,經教育科調查,甘肅法政專門學校辦理情形與部令符合,準於正式承認甘肅法專辦學合格。
1917的1月13日,司法部司法總長張耀曾發佈司法部第一號佈告,認可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等全國七所法政學校。
1918年,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成就展覽會評定,甘肅法政專門學校名列乙等。
1921年7月,法政專門學校成立校友會,制定校友會會章。
1923年5月9日,法政專門學校與蘭州華英中學、省立一中、法專、農校、工校、女師七校、各小學學生四千餘人召開大會,二萬餘市民參加的聲勢浩大的大會,要求北洋政府廢除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收回旅順、大連、青島,維護祖國領土主權獨立與完整。之後連日舉行遊行,進行愛國主義宣傳、致電各方、強烈要求廢除賣國條約,並推選代表見督軍、省長,傳達羣眾愛國要求。各校學生髮動全省抵制日貨,警告商界不得再運銷日貨,發起成立“甘肅全省學生聯合會”組織。
蘭州大學風景(2張)
1931年2月,國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全國各地除廣東中山大學外,一律取消“中山”二字。蘭州中山大學遂更名甘肅大學。
1931年5月,甘肅大學更名為“省立甘肅學院”。
1944年3月,改為國立甘肅學院。
1946年,在原基礎上成立“國立蘭州大學”,由教育部委任辛樹幟籌辦,併為校長。上任之前,辛校長先赴全國四處網羅人才、圖書、設備,奠定了今日蘭州大學系科基礎。其所募圖書,數量超過當時甘肅圖書館,歷史學家顧頡剛讚譽:“卓然西北巨藏矣”。
[4]
蘭州大學建國初期
1949年,蘭州解放。辛樹幟校長率蘭州大學迎接解放,蘭州大學完整地回到了新中國人民手中。其後,奉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全國各地學校一律丟掉居首的“國立”、“省立”等字樣,國立蘭州大學更為蘭州大學,沿用至今。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蘭州大學俄文、英文、少數民族語言系分出。
1953年,西北藝術學院文學系併入。被確立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1954年,醫學系分出,成立蘭州醫學院。
1958年,工業經濟系分出,與甘肅省財經幹部學校合併,成立甘肅財經學院(今蘭州財經大學)。
[6]
1960年,被中共中央確立為全國重點大學。
[7]
1961年8月,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開辦的甘肅科學技術大學(下設原子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石油系、地質系)停辦,合併到蘭州大學。
[8]
1965年,南開大學核物理系、放化專業併入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
蘭州大學改革開放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蘭州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1985年,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蘭大成為全國首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1996年,首批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國家在“九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高校。
2002年,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併入蘭州大學。
2004年11月18日,蘭州醫學院重新併入蘭州大學,學校的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
2006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9]
2007年,成為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高校之一。
李克強總理專程視察蘭州大學(3張)
2016年3月,蘭州大學新校區確定落户青白石。12月,學校入選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14-15]
2017年1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9月,蘭州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同月13日,蘭州大學加入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69]
同月,蘭州大學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2月,獲評“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
[16-19]
2018年1月,蘭州大學成立祁連山研究院,全面服務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聯合發文,確定“十三五”期間新增8所共建高校,蘭州大學位列其中。11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同月,蘭州大學等國內8所高校在蘭大共同啓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平台”,實現跨區域教育資源整合。
[20-25]
2019年1月,蘭州大學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8月,蘭州大學國家核產業研究院揭牌。9月,蘭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西希望集團和眉山市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四方共建研究院。
[26-28]
9月17日,蘭州大學建校110週年紀念大會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舉行;同月,學校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和理事單位。
[29-30]
2020年1月,學校入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即“強基計劃”)。
[1]
9月27日,加入健康扶貧聯盟。
[31]
10月,蘭州大學獲批成為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
[32]
;同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33]
11月,被確定為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34]
11月28日,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簡牘研究院成立。
[35]
12月31日,蘭州大學民法典研究院正式成立。
[36]
2021年3月,蘭州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63]
3月31日,蘭州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成立。
[64]
4月22日,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講聯盟”。
[65]
5月,與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簽約共建“核燃料循環與核技術應用聯合實驗室”。
[66]
2021年6月16日,由蘭州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的蘭州大學動物醫學與生物安全學院在城關校區揭牌成立。
[67]
蘭州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蘭州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1月,有專、兼職教學科研人員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99人。有研究生導師2105人;在站博士後245人;臨牀醫學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兩院院士22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8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者10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含跨世紀)入選者129人;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1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65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9人;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8人、優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肅省飛天學者34人。
[2]
- 兩院院士(含雙聘院士)
學院名稱 | 姓名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
化學合成與化學生物學 | 塗永強 | 複雜環境與介質相互作用的非線性力學 | 周又和 |
青藏高原和中東亞乾旱區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研究 | 陳發虎 | 乾旱半乾旱氣候變化機理 | 黃建平 |
- 教育部創新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
多場耦合跨尺度複雜系統及其西部災害與環境力學的研究 | 周又和 |
乾旱農業生態系統研究 | 李鳳民 |
植物多重抗逆的分子學機理 | 黎家 |
半乾旱氣候變化研究 | 黃建平 |
多肽藥物 | 王鋭 |
天然產物合成化學 | 翟宏斌 |
多場控制的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 薛德勝 |
草地農業系統耦合與管理 | 侯扶江 |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包括跨世紀):張進、馮培紅、沙勇忠、柴國榮、高永久、徐黎麗、李靜、楊文炯、切排、趙利生、魏婷、趙敦、鄧偉華、王智誠、孫春友、孫紅蕊、薛德勝、賀德衍 、王育華、謝二慶、王建波、羅洪剛、劉青芳、劉玉孝、秦勇、劉翔、陳勇、胡碧濤、龍文輝、張曉萍、馬義德、萬毅、周慶國、唐瑜、張海霞、姚小軍、劉鵬、蒲巧生、覃文武、卜偉鋒、王鎖民、李春傑、侯扶江、李文龍、張金林、李鳳民、安黎哲、武一、劉建全、候歲穩、熊友才、吉尚戎、馮虎元、趙長明、儲誠進、苟小平、楊金波、王玉金、吳雨霞、鄧建明、黃德軍、方向文、郭旭生、李金花、劉恆、田文壽、邵愛梅、楊永春、王博、管清玉、鄭曉靜、武建軍、黃寧、王省哲、高原文、王記增 、張興義、張銘傑、範育新、胡曉東、王鋭、謝小冬、祝秉東、張進、馮培紅、沙勇忠、柴國榮、高永久、徐黎麗、李靜、楊文炯、切排、趙利生、魏婷、趙敦、鄧偉華、王智誠、孫春友、孫紅蕊、薛德勝、賀德衍 、王育華、謝二慶、王建波、羅洪剛、劉青芳、劉玉孝、秦勇、劉翔、陳勇、胡碧濤、龍文輝、張曉萍、馬義德、萬毅、周慶國、唐瑜、張海霞、姚小軍、劉鵬、蒲巧生、覃文武、卜偉鋒、王鎖民、李春傑、侯扶江、李文龍、張金林、李鳳民、安黎哲、武一、劉建全、候歲穩、熊友才、吉尚戎、馮虎元、趙長明、儲誠進、苟小平、楊金波、王玉金、吳雨霞、鄧建明、黃德軍、方向文、郭旭生、李金花、劉恆、田文壽、邵愛梅、楊永春、王博、管清玉、鄭曉靜、武建軍、黃寧、王省哲、高原文、王記增 、張興義、張銘傑、範育新、胡曉東、王鋭、謝小冬、祝秉東、塗永強、許鵬飛、張浩力、厙學功、王為、周波、樊春安、楊尚東、謝志翔、陳發虎、潘保田、勾曉華、安成邦、馬金珠、趙豔、強明瑞、戴霜、聶軍勝、夏敦勝、嶽東霞、饒志國、張家武、朱高峯、李汛、塗永強、許鵬飛、張浩力、厙學功、王為、周波、樊春安、楊尚東、謝志翔、陳發虎、潘保田、勾曉華、安成邦、馬金珠、趙豔、強明瑞、戴霜、聶軍勝、夏敦勝、嶽東霞、饒志國、張家武、朱高峯、李汛
[39]
蘭州大學院系專業
學院(部、中心) | 本科專業 | 修業年限 | 學位授予門類 |
---|---|---|---|
功能材料 | 四年 | 工學 | |
材料化學 | 四年 | 工學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工學 |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四年 | 工學 | |
草業科學 | 四年 | 農學 | |
農林經濟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動物科學 | 四年 | 農學 | |
大氣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應用氣象學 | 四年 | 理學 | |
地球化學 | 四年 | 理學 | |
地質學 | 四年 | 理學 | |
資源勘查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蘭州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蘭州大學第二臨牀醫學院 | 臨牀藥學 | 五年 | 理學 |
臨牀醫學 | 五年 | 醫學 | |
麻醉學 | 五年 | 醫學 | |
醫學檢驗技術 | 四年 | 理學 | |
醫學影像學 | 五年 | 醫學 | |
蘭州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 | 兒科學 | 五年 | 醫學 |
法學 | 四年 | 法學 | |
知識產權 | 四年 | 法學 | |
公共事業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預防醫學 | 五年 | 醫學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管理科學 | 四年 | 管理學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會計學 | 四年 | 管理學 | |
教育學 | 四年 | 教育學 |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市場營銷 | 四年 | 管理學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管理學 | |
應用心理學 | 四年 | 理學 | |
漢語言 | 四年 | 文學 | |
漢語國際教育 | 四年 | 文學 | |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 四年 | 工學 |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應用物理學 | 四年 | 理學 | |
護理學 | 四年 | 理學 | |
化學 | 四年 | 理學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四年 | 工學 | |
能源化學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應用化學 | 四年 | 理學 | |
基礎醫學 | 五年 | 醫學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經濟學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經濟學 | |
金融學 | 四年 | 經濟學 | |
經濟統計學 | 四年 | 經濟學 | |
經濟學 | 四年 | 經濟學 | |
統計學 | 四年 | 理學 | |
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 | 口腔醫學 | 五年 | 醫學 |
旅遊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歷史學 | 四年 | 歷史學 | |
民族學 | 四年 | 法學 | |
世界史 | 四年 | 歷史學 | |
文物與博物館學 | 四年 | 歷史學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四年 | 法學 |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學 | |
生物技術 | 四年 | 理學 | |
生物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生物信息學 | 四年 | 理學 | |
生態學 | 四年 | 理學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四年 | 理學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地質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理論與應用力學 | 四年 | 理學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德語 | 四年 | 文學 | |
俄語 | 四年 | 文學 | |
法語 | 四年 | 文學 | |
日語 | 四年 | 文學 | |
英語 | 四年 | 文學 | |
漢語言文學 | 四年 | 文學 | |
戲劇影視文學 | 四年 | 藝術學 |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物理學 | 四年 | 理學 | |
廣播電視學 | 四年 | 文學 | |
廣告學 | 四年 | 文學 | |
數字媒體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新聞學 | 四年 | 文學 | |
電子商務 | 四年 | 工學 |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教育技術學 | 四年 | 理學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理學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工學 | |
藥物製劑 | 四年 | 理學 | |
中藥學 | 四年 | 理學 | |
藥學 | 四年 | 理學 | |
蘭州大學藥學院、蘭州大學動物醫學與生物安全學院 | 生物製藥 | 四年 | 工學 |
環境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
視覺傳達設計 | 四年 | 藝術學 | |
音樂表演 | 四年 | 藝術學 | |
社會學 | 四年 | 法學 | |
哲學 | 四年 | 哲學 | |
國際政治 | 四年 | 法學 |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四年 | 法學 | |
地理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地理信息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環境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環境科學 | 四年 | 工學 | |
環境生態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四年 | 理學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四年 | 理學 | |
- | |||
- | |||
- | |||
- | |||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 | - | ||
- | |||
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 | - | ||
蘭州大學電鏡中心 | - | ||
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 | ||
- | |||
蘭州大學綠色金融研究院 | - | ||
蘭州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擁有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省部級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省級特色專業。
[40]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6個):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命科學與技術、歷史學
局校共建人才培養基地(1個):大氣科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蘭州大學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個):吸收國外優秀教學資源培養草業科學人才模式研究、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18個):經濟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大氣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草業科學、口腔醫學、行政管理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20個):英語、俄語、應用物理學、應用氣象學、生物科學、材料物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核工程與核技術、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市場營銷、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戲劇影視文學
序號 | 專業名稱 | 批次 |
---|---|---|
1 | 核技術 | 第一批 |
2 | 草業科學 | |
3 | 歷史學 | 第二批 |
4 | 生物技術 | |
5 | 大氣科學 | |
6 | 化學 | 第三批 |
7 | 地理科學 | |
8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
9 | 物理學 | 第四批 |
10 | 生物科學 | |
11 | 理論與應用力學 | |
12 | 經濟學 | |
13 | 材料化學 | 第六批 |
14 | 行政管理 | |
15 | 功能材料 | 第七批 |
16 |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 |
課程名稱 | 課程類別 | 獲評日期 | 負責人 | 課程層次 |
---|---|---|---|---|
草地保護學 | 2010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10/3/31 | 南志標 | 本科 |
地貌學 | 2010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10/3/31 | 潘保田 | 本科 |
原子核物理 | 2010年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2010/4/30 | 胡碧濤 | 本科 |
生態學與陸地生態系統 | 2009年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2009/3/31 | 勾曉華 | 本科 |
數字信號處理 | 2009年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2009/7/31 | 萬毅 | 本科 |
大氣探測學 | 2008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8/3/31 | 張文煜 | 本科 |
動物生理學 | 2007年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2007/7/31 | 陳強 | 本科 |
中國少數民族史 | 2007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7/3/31 | 王希隆 | 本科 |
理論力學 | 2007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7/3/31 | 周又和 | 本科 |
草地資源調查與規劃 | 2006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6/3/31 | 任繼周 | 本科 |
熱學 | 2006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6/3/31 | 高崇伊 | 本科 |
量子力學 | 2004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4/3/31 | 錢伯初 | 本科 |
自然地理學 | 2004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4/3/31 | 王乃昂 | 本科 |
結構化學 | 2004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4/3/31 | 李炳瑞 | 本科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
地球系統科學教學團隊 | 王乃昂 |
理論與應用力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 周又和 |
草業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 南志標 |
基礎理論與實驗能力雙高型化學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 王春明 |
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 王式功 |
- 教學成果
截至2015年3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完成人 | 級別 | 年份 |
---|---|---|---|---|
1 | 高水平力學教師團隊建設與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互動模式及實踐 | 周又和,王省哲,武建軍,鄭曉靜 | 二等獎 | 2009年 |
2 | 草業科學學科設計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 任繼周,南志標,傅華,侯扶江,龍瑞軍,沈禹穎,王鎖民,李春傑,梁天剛 | 特等獎 | 2009年 |
3 | 立足西部,改革創新,建設一流國家理科地理學基地 | 李吉均院士、王乃昂教授、伍光和教授、周尚哲教授、張建明副教授 | 一等獎 | 2005年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5月蘭州大學官網)
蘭州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擁有4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4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2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6]
學科類別 | 學科名稱 | |||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 化學 | 大氣科學 | 生態學 |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固體力學 | 生態學 | 植物學 | 自然地理學 |
有機化學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民族學 | 區域經濟學 |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 歷史文獻學 | ||
省級重點學科 | 應用經濟學 | 社會學 | 民族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中國語言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中國史 | 數學 | |
物理學 | 化學 | 地理學 | 大氣科學 | |
地質學 | 生物學 | 生態學 | 力學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
核科學與技術 | 草學 | 基礎醫學 | 臨牀醫學 | |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 中西醫結合 | 藥學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國際政治 | 高等教育學 | 環境科學 |
流動站名稱 | ||||
---|---|---|---|---|
應用經濟學 | 民族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中國史 | 數學 |
物理學 | 化學 | 地理學 | 大氣科學 | 地質學 |
生物學 | 生態學 | 力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草學 | 臨牀醫學 | 公共管理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學科類型 | 學科名稱 |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民族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生態學、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畜牧學、草學、臨牀醫學、公共管理、地質學、法學、藥學 |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藥學、中西醫結合、臨牀醫學、基礎醫學、畜牧學、生物醫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力學、地質學、歷史學、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應用經濟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作物學、植物保護、林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民族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史、生態學 |
蘭州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學校先後與世界35個國家和地區的153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合作伙伴遍佈亞、美、歐、非、大洋洲。近五年來(2013-2017),接待來校訪學交流外賓及港澳台地區客人7,853人次,教工因公出國及赴港澳台參加學術會議、合作研究等各類活動計3,414人次,派出近4135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國(境)交流、學習或攻讀學位;招收培養2000餘名留學生。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建有3所孔子學院,格魯吉亞1所孔子學堂。
2019年12月12日,嚴純華校長與喀布爾大學校長哈米杜拉·法路其共同簽署了《中國蘭州大學與阿富汗喀布爾大學合作交流協議》,並共同見證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與阿富汗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
[51-52]
蘭州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蘭州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11月,學校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聯合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5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7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17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技術創新中心,4個甘肅省臨牀醫學中心,4個甘肅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8個甘肅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3個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2個甘肅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甘肅省行業技術中心,1個甘肅省企業研究院,2個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4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1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理論研修基地,1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4個省高校新型智庫,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5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
平台類別 | 科研平台名稱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乾旱與草地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西部災害與環境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特殊功能材料與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敦煌學研究所 |
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中子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旱區農業與生態修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草地農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開源軟件與實時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 農業部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
農業部牧草與草坪草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德干旱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
甘肅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甘肅省西部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甘肅省環境地質與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新藥臨牀前研究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 |
甘肅省消化系腫瘤重點實驗室 | |
甘肅省泌尿系統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 |
甘肅省胃腸病重點實驗室 | |
甘肅省骨關節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 |
甘肅省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 | |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蘭州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學校已先後獲得國家、部委和省級科技成果獎700餘項,部編輯出版各種專著、教材、譯著1400餘部。2016以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1,547篇,排名全國高校第39位;2007-2016年發表SCI論文12,220篇,被引用155,512次,篇均被引12.73次,排名全國高校第24位。2017年11月,美國湯森路透集團發佈了最新基本科學指標數據ESI,蘭州大學共有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學、地球科學、植物動物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和生物化學、環境和生態學、臨牀醫學、藥物和毒理學以及農業科學。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17年8月31日年最新自然指數發佈,蘭州大學在自然指數所認定的68種期刊上發表論文171篇,位居全球第86位(2016年第126位),亞太地區排名第25位(2016年第32位),國內高校排名第11位(2016年第13位)。其中 化學排名全球第39位(2016年第53位),亞太地區排名第20位(2016年第26位),國內高校排名第14位(2016年第15位);地球與環境科學亞太地區排名第24位(2016年第34位),國內高校排名第9位(2016年第10位);生命科學亞太地區排名第98位,國內高校排名第37位(2016年第37位);物理學亞太地區排名第48位(2016年第84位),國內高校排名第21位(2016年第29位)。
- 人文社科研究
該校2013年獲得的成果有《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自然—社會環境與貧困危機研究:以甘肅省為例》、《西北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分析與實證研究》。
[54]
以上為部分科研數據,該校各科研平台詳細科研成果請參考資料
- 自然社科研究
獲獎項目 | 完成人 | 單位 | 獲獎類別 | 級別 |
---|---|---|---|---|
電磁材料結構多場耦合非線性力學行為的理論研究 | 鄭曉靜、周又和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 |
中國北方草地退化與恢復機制及其健康評價 | 南志標、任繼周、傅華、周志宇、侯扶江、張自和、王彥榮、張衞國 | 草地農業科技學院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 |
新型裝配整體式樓蓋體系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 周緒紅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 |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 | 李吉均 | 資源環境學院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5月蘭州大學官網)
蘭州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蘭州大學學報》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被美國CA、MR,英國ZR,俄羅斯AJ和德國Zbl Math以及國內《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羣》、《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各學科文摘等數據庫收錄。
[55]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是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北京大學“中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HSCCD)和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55]
《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被國外美國《化學文摘》(CA)等數據庫和國內《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羣》、《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藥學文摘等多家大型數據庫和檢索系統作為來源期刊。
[55]
《草業學報》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主管,中國草學會和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共同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英國CABI文摘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入網期刊。
[55]
《草業科學》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草學會和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共同主辦,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源期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學期刊文獻數據庫、英國CABI、《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數據庫的固定源期刊。
[55]
- 館藏資源
據2018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蘭州大學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344餘萬冊(件)、音像資料2000餘種,年訂購中外文印本報刊3000餘種,中外文電子數據庫 100多個;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叢書集成、中華文史論叢、中國邊疆叢書和方誌叢書,還有較多考古圖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書有《皇明經世文編》等200餘種;建成了蘭州大學機構知識庫(IR),開展了“蘭大文庫”、“學位論文”等特色資源徵集、保存與數字化工作,設立了西北地方邊疆文獻中心。
[56]
據2018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蘭州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近30萬卷(件),共分為4個全宗,包括歷史檔案聯合全宗(1949年以前蘭州大學各個歷史時期的檔案)、甘肅省草原科學生態研究所全宗、蘭州醫學院全宗、蘭州大學全宗。
蘭州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蘭州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標識形狀 1、由同心兩個圓構成。 2、內圓中上方為蘭州大學圖書館圖樣,下方為“1909”字樣。 3、外圓中上方為漢字“蘭州大學”字樣,下方為英文 “蘭州大學”字樣。 標誌釋義 1、標誌主體為蘭州大學圖書館正面視圖,恰似一個展翅欲飛的鯤鵬,寓意蘭州大學面向21世紀的騰飛。 2、圖書館主體部分寬厚莊重,表示蘭州大學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寬厚的基礎;塔樓挺拔峻峭,象徵蘭州大學不畏艱難、勇攀高峯的雄心壯志和向上、奮進的力量;三個台階表示蘭州大學完整的辦學體系(學士、碩士、博士)或高等學校的三項功能(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1909”為蘭州大學建校的年份。 3、外圓中上方為漢字“蘭州大學”字樣,表明蘭州大學是中國的大學;下方為英文“蘭州大學”字樣,表明蘭州大學是一所向國際開放的大學。 將圖書館作為標誌的主體有以下考慮 1、圖書館事業是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國家文明的窗口;圖書館是汲取知識的源泉,知識創新的殿堂。 2、蘭州大學圖書館是蘭州地區原有的四個標誌性建築之一(其餘三個為蘭州白塔、黃河鐵橋、蘭州飯店)。 3、蘭州大學圖書館造型莊重、典雅、優美,其塔樓的挺拔之姿給人一種向上、奮進的力量。 |
蘭州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校訓:自強不息 獨樹一幟 蘭州大學校訓昭示了學校與時代同發展,與民族共命運,所走過的一百年風雨。一代代先賢和蘭大人櫛風沐雨,篳路藍縷,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堅守在祖國的西部,走出了一條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創建高水平大學的特色之路,形成了蘭州大學特有的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而校訓則是這種文化和精神的集中體現。 |
- 校歌
蘭州大學校歌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 割斷我們長衫拋卻我們浪漫。 大時代的使命奔臨在眼前。 大踏步衝出潼關,看一片漫天的烽煙。 僅憑舌尖怎能掃蕩那兇焰, 揮起鐵拳才能還我河山。 甘肅的青年莫要再遲延, 搗碎我們花冠停止我們歌筵。 大時代的擔子緊壓在兩肩。 乘長風衝上青天,望一眼卷世的狂瀾。 僅憑筆尖弱小怎能保全, 拼着血汗大同實現何難。 | |
校歌確定時間:1938年(蘭州大學當時為甘肅學院) 校歌釋義: 校歌創作於1938年,已經傳唱了70多年,展現了蘭大學子以天下為己任、勇擔國運的英雄氣魄和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
蘭州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蘭州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曹愛輝、藺海波 |
副校長 | |
校長助理 |
蘭州大學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 | 姓名 | 任職時間 |
---|---|---|
甘肅法政學堂 | - | 1909-1913 |
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 蔡大愚 | 1913-1917 |
李懈 | 1918.1-1918.2 | |
施國禎 | 1918.3-1923.1 | |
張瑛 | 1923.1-1923.3 | |
趙元貞 | 1923.3-1923.7 | |
施國禎 | 1923.7-1926.2 | |
沙明遠 | 1926.2-1927.3 | |
楊集瀛 | 1927.3-1928.2 | |
蘭州中山大學 | 馬鶴天 | 1928.2-1928.11 |
李世軍 | 1928.11-1929.3 | |
駱力學 | 1929.4-1929.5 | |
蘭州中山大學、甘肅大學、甘肅學院 | 鄧春膏 | 1929.5-1936.5 |
甘肅學院 | 田炯錦 | 1936.5-1937.4 |
朱銘心 | 1937.4-1938.2 | |
王自治 | 1938.2-1941.1 | |
宋恪 | 1941.1-1946.7 | |
國立蘭州大學 | 辛樹幟 | 1946.8-1949.8 |
蘭州大學校務委員會 | 辛安亭 | 1949.9-1951.3 |
蘭州大學 | 曲正 | 1951.3-1953.3 |
林迪生 | 1953.3-1959.1 | |
江隆基 | 1959.1-1966.6 | |
劉冰 | 1979.1-1982.3 | |
聶大江 | 1982.3-1984.4 | |
徐躬耦 | 1984.4-1985.3 | |
胡之德 | 1985.3-1993.3 | |
李發伸 | 1993.3-2006.5 | |
周緒紅 | 2006.5-2013.6 | |
王乘 | 2013.6-2017.12 | |
嚴純華 | 2017.12至今 |
學校名稱 | 姓名 | 任職時間 |
---|---|---|
蘭州大學 | 劉海聲 | 1957-1960 |
江隆基 | 1960-1966 | |
劉冰 | 1979-1984 | |
聶大江 | 1984-1985 | |
劉眾語 | 1985-1992 | |
王松山 | 1992-1993 | |
蘇致興 | 1993-2001 | |
陳德文 | 2001-2008 | |
王寒松 | 2008-2016 | |
袁佔亭 | 2016-2019.12 |
蘭州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姓名 | 介紹 |
---|---|
中科院院士,原中國氣象局局長,中國徒步跨越南極第一人,中國獲得國際環境獎第一人 | |
中科院院士,物理系畢業 | |
中科院院士,化學系畢業 | |
中科院院士,化學系畢業 | |
地理學家 | |
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 |
大氣科學家、中科院院士 | |
自然地理與地貌學家、中科院院士 | |
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 |
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 |
蘭州近代核物理研究所工程師,工程院院士 | |
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 |
王景尊 | 水文地質學家 中科院院士 |
有機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 |
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有機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分析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 |
有機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 |
理論物理學家 | |
力學家,工程院院士 | |
量子力學專家 | |
物理學家,科學院院士 | |
中國著名的數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
中國著名的數學家,皇家科學院院士 | |
中國著名的半羣專家,工程院院士 | |
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 |
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 |
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 | |
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 |
王鋭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姓名 | 介紹 |
---|---|
清華大學教師著名知識分子,歷史系畢業 | |
何明峯 | 著名農村問題專家,著名知識分子,經濟系畢業 |
著名經濟學家,經濟系畢業 | |
許志永 | 著名知識分子,推動收容制度終結者之一,法律系畢業 |
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 | |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 | |
著名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 | |
著名美學家、畫家、作家,旅美學者 | |
著名語言學家 | |
瘋狂英語創始人 |
姓名 | 介紹 |
---|---|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總經理。化學系畢業 | |
祝晏君 | 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歷史系畢業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生物系畢業 | |
蘇榮輝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副局長。化學系畢業 |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經濟系畢業 | |
李振國 |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物理系畢業 |
劉小鋒 | 廣州千江企業集團董事長。生物系畢業 |
孫珩超 | 銀川大學校長,寶塔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法律系畢業 |
張曙光 | 廣州市番禺奧迪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物理系畢業 |
向彬 | 廣州維力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數學系畢業 |
渠雲鴻 | 惠州市通潔清洗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新聞系畢業 |
文永均 | 成都聖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畢業 |
姬建新 | 成都地奧集團藥物研究所所長,總裁助理。化學系畢業 |
彭立增 | 濟南愛思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畢業 |
繆小榮 | 四川廣安百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畢業 |
張成如 | 濟南聯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碩士畢業 |
李春安 |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物理系畢業 |
黎春生 | 廣東用友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經濟系畢業 |
馬亞平 | 深圳韓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化學系畢業 |
李會寧 | 肇慶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化學系畢業 |
姜標 | 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畢業 |
姓名 | 介紹 |
---|---|
暨南大學副校長。歷史系畢業 | |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生物系 | |
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化學系畢業 | |
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數學系畢業 | |
陝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中文系畢業 | |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數學系畢業 | |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數學系畢業 | |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地理系畢業 |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地理系畢業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學校長 | |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現代物理系畢業 | |
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 | |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地理系畢業 | |
中國工程院院士,衞生部副部長。蘭州醫學院畢業 | |
中科院院士,原蘭州大學副校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 |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生物系畢業 | |
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前任校長,現重慶大學校長 | |
原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物理系畢業 | |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院長。歷史系畢業 | |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生物系畢業 |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所長。化學系畢業 | |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地理系畢業 | |
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物理系畢業 | |
原江蘇工業學院院長。化學系畢業 | |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 |
中科院蘭州地質研究所所長 | |
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所長 | |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所綠色化學中心主任 | |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 | |
上海海關學院院長 | |
姓名 | 介紹 |
---|---|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 |
王志綱 | 中國著名策劃人。經濟系畢業 |
新週刊主編。中文系畢業 | |
《讀者》雜誌社前主編。地質地理系畢業 | |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化學系畢業 | |
中央電視台廣告經濟中心主任兼經濟頻道總監。管理系畢業 | |
央視新聞評論部焦點訪談三個製片人之一。管理系畢業 | |
參加“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的蘭大學子 |
姓名 | 介紹 |
---|---|
原甘肅省委書記,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化學系畢業 | |
原四川省委書記,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文系畢業 | |
原內蒙古黨委副書記,中央紀委駐交通部紀檢組組長 | |
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法律系畢業 | |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經濟系畢業 |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中文系畢業 | |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歷史系畢業 | |
寧夏自治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經濟系畢業 | |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化學系畢業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系畢業 | |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歷史系畢業 | |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原貴州省副省長。中文系畢業 | |
甘肅省人大原副主任。物理系畢業 | |
王鋭 | 中共甘肅天水市市委書記,歷史系畢業 |
遼寧省葫蘆島市委書記。化學系畢業 | |
甘肅白銀市委書記。中文系畢業 | |
餘斌原 | 四川省眉山市委書記。金屬物理專業畢業 |
中共三亞市委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系畢業 | |
許鋭 | 江西省瑞金市市長 |
深圳市質量協會秘書長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5月蘭州大學官網)
蘭州大學獲獎記錄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 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1-16]
- 2. 校情概覽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22-04-02]
- 3. 教學科研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20-01-16]
- 4. 百年紀事瀏覽 .蘭州大學檔案館[引用日期2018-11-10]
- 5. 研院簡介 .蘭州大學研究生院[引用日期2019-02-04]
- 6. 蘭州財經大學歷史沿革-02 .蘭州財經大學網上校史館[引用日期2020-02-26]
- 7. 認識蘭大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9-02-03]
- 8. 蘭州分院成立發展時期 (1958.8—1962)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引用日期2018-05-26]
- 9.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6-13]
- 10. 歷史沿革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5-01-15]
- 11. 蘭大入選“珠峯計劃”每生每年資助10萬元 .每日甘肅.2011-02-26[引用日期2019-02-03]
- 12. 民政部關於確定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4-15]
- 13.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名單的通知 .中國教育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2-25]
- 14. 蘭州大學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並獲授牌 .蘭州大學.2016-12-28[引用日期2020-05-06]
- 15. 蘭州大學新校區確定落户青白石(圖)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6-12-31]
- 16. 蘭州大學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 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9-02-03]
- 17. 蘭州大學獲評“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9-06-02]
- 18. 權威發佈:“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 .鳳凰網資訊 [引用日期2017-09-21]
- 19. 蘭州大學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2-11]
- 20. 蘭州大學成立祁連山研究院:全面服務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01-14]
- 21.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03-15[引用日期2019-06-02]
- 22. 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新增8所共建高校 蘭州大學位列其中 .絲路明珠網[引用日期2018-08-04]
- 23. 獲批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合肥工業大學[引用日期2018-08-06]
- 24. 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55所高校入選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7]
- 25. 同濟等8所高校共建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平台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7]
- 26. 四方共建研究院!蘭州大學與加州伯克利分校等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9-09-12]
- 27. 蘭州大學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蘭州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2-11]
- 28. 蘭州大學成立國家核產業研究院 .新浪[引用日期2019-08-28]
- 29. 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成立大會在西安成功召開 .人工智能信息網[引用日期2019-10-02]
- 30. 蘭州大學迎來建校110週年校慶 已培養37萬多名人才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09-18]
- 31. 高校“健康扶貧聯盟”在我校成立 .四川大學[引用日期2020-09-28]
- 32. 蘭州大學獲批成為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20-10-21]
- 33. 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關於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高校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1-01]
- 34. 2020年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舉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1-15]
- 35. 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簡牘研究院昨日成立 .蘭州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1-29]
- 36. 「中央媒體看甘肅」蘭州大學民法典研究院正式成立 .每日甘肅[引用日期2020-12-31]
- 37. 傑出人才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9-03-12]
- 38. 優秀團隊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5]
- 39. 傑出人才 .蘭州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8-06-10]
- 40. 【蘭州晚報】蘭州大學獲批18個國家級和2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20-03-06]
- 41.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5-01-15]
- 42.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5-01-15]
- 43.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2007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5-01-15]
- 44.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通知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15-01-15]
- 45. 精品課程 .蘭州大學精品課程平台[引用日期2015-01-15]
- 46. 鳳凰網甘肅 甘肅 > 資訊 > 鳳觀隴原 > 正文 站內 2018各省份居民人均收入排行 1博士點2碩士點 蘭大新增3研究生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04-03]
- 47. 重點學科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5-01-15]
- 48. 蘭州大學2017年師資博士後招聘專業方向 .蘭州大學博士後[引用日期2020-05-10]
- 49. 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博士後[引用日期2015-01-15]
- 50. 學科建設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5]
- 51. 蘭州大學與阿富汗喀布爾大學簽署合作交流協議 .中國新聞網.2019-12-19[引用日期2019-12-19]
- 52. 蘭州大學與阿富汗喀布爾大學簽署合作交流協議 .-中新網甘肅[引用日期2019-12-19]
- 53. 實驗室及研究基地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5]
- 54. 社科成果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6]
- 55. 學術期刊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5]
- 56. 圖書檔案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8-11-10]
- 57. 校徽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5]
- 58. 自強不息、獨樹一幟——蘭州大學校訓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15-01-15]
- 59. 校訓/校風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8-11-10]
- 60. 校歌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5-01-15]
- 61. 學校領導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19-12-30]
- 62.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3-06]
- 63. 蘭州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21-03-29]
- 64. 蘭州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掛牌成立 .每日甘肅[引用日期2021-04-01]
- 65. 電子科技大學牽頭成立“西部高校青年宣講聯盟” —四川站—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5-03]
- 66. 蘭州大學與中核蘭鈾共建核燃料循環與核技術應用聯合實驗室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5-18]
- 67. 蘭州大學動物醫學與生物安全學院揭牌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網[引用日期2021-06-16]
- 68. 蘭州大學揭牌現代中藥全產業鏈創新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2021-06-29[引用日期2021-06-29]
- 69. 蘭州大學加入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蘭州大學[引用日期2021-08-12]
- 70. 2021新增院士本科畢業院校盤點(附表1第14行) .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11-21]
- 71. 教育部公佈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2-04]
- 72. 甘肅八所高校入選全國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1-12-15]
- 73. 甘肅省首批5所“大學生就業工作示範性高校”出爐 .甘肅省首批5所“大學生就業工作示範性高校”出爐[引用日期2022-01-06]
- 74. 重磅!蘭州大學新成立一個學院! .中國甘肅網微信公眾號[引用日期2022-01-07]
- 75. 蘭州大學成立生態學院 .人民資訊[引用日期2022-01-14]
- 76.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佈,147所高校入選 .微信公眾平台[引用日期2022-02-14]
- 77.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2-14[引用日期2022-02-16]
- 78. 全國第9家 蘭大成功加入LHCb實驗國際合作組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3-17]
- 79. 蘭州大學8位校友入選亞運集訓隊 .九派新聞[引用日期2022-03-28]
- 80. 蘭州大學本科專業目錄 .蘭州大學教務處[引用日期2022-04-09]
- 81. 學院概況 .蘭州大學萃英學院中文站[引用日期2022-04-09]
- 82. 簡介 .蘭州大學體育教研部[引用日期2022-04-09]
- 83. 蘭州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簡介 .蘭州大學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引用日期2022-04-09]
- 84. 概況 .蘭州大學縣域經濟發展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4-09]
- 85.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簡介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2-04-09]
- 86. 研究院簡介 - 研究院概況 .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4-09]
- 87. 簡介 .蘭州大學電鏡中心[引用日期2022-04-09]
- 88. 中心簡介 .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引用日期2022-04-09]
- 89. 中心概況 .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2-04-09]
- 90. 研究院簡介 .蘭州大學綠色金融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4-09]
- 91. 中南大學和蘭州大學黨委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對外公佈 .北京日報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4-23]
- 92. 蘭州大學新增18個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澎湃[引用日期2022-06-13]
- 93. 蘭州大學新增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澎湃[引用日期2022-07-1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