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藝術學和教育學等8個學科門類的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大學,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共建高校,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系證書與挪威船級社ISO9001質量保證書的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和上海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42]
上海海事大學辦學歷史溯源於1909年的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1911年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正式成立,歷經易名、停辦、調整和恢復,繼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學校、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國立上海航務學院。1958年,交通部重新組建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上海海運學院由交通部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簽署共建上海海事大學的意見。
- 中文名
- 上海海事大學
- 外文名
-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 簡 稱
- 上海海大、海大、SMU
- 創辦時間
- 1909年
- 辦學性質
- 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
- 理工類
- 學校特色
-
省部共建大學(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共建)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4年)
上海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 - 主管部門
- 上海市
- 現任領導
-
黨委書記:宋寶儒
校長:陸靖 - 本科專業
- 52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3個
上海海事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09年7月,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前身南洋公學)監督唐文治於該學堂增設船政科(航海專科),學制4年,開創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船政科學制為四年,其中在校授課三年,實習一年。
歷史照片(9張)
1912年1月,郵傳部上海高等商船學堂改由民國政府交通部直轄,易名為吳淞商船學堂,唐文治兼任校長。
1912年3月,民國政府交通部任命原清末籌備海軍大臣、海軍提督薩鎮冰為吳淞商船學校校長。9月22日,吳淞商船學校遷入吳淞炮台灣新校舍,命名為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佔地面積約百餘畝,設有實習工廠、游泳池、運動場、圖書室、儀器室等。
1915年,吳淞商船學校奉民國政府之命停辦,全部校舍、實習船及書籍、儀器等由海軍部接收,開辦海軍學校。名為吳淞海軍學校,為煙台海軍學校畢業生專修專門課。1921年吳淞海軍學校停辦。
1928年,國民政府交通部決定收回吳淞商船學校校舍,籌備恢復吳淞商船學校,以船鈔附捐作為該校經費。
1929年9月1日,吳淞商船學校正式覆校,定校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由交通部部長王伯羣兼任,楊志雄任雄副校長,主持日常校務。校舍仍為原吳淞商船學校校舍。10月8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正式開學。學校將1929年10月8日定為覆校紀念日。覆校時僅設駕駛科,招收高中畢業生入學。
1932年“一·二八”事變,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被日軍轟炸,學校在上海市內租屋上課。
1933年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修復,學校遷回,更名為吳淞商船專科學校。8月,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奉令停辦預科,改設附屬高級中學。兩校名義上雖系分設,而實質上則屬於一體。訓練辦法相同。課程互相銜接。1935年8月,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停招附屬高中新生。
1937年,日寇入侵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在“八·一三”淞滬戰役中,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被侵略炮火摧毀,學校被迫停辦。
1939年6月,因戰火內遷重慶,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教育專門委員會決定在重慶恢復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改稱“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隸屬於教育部。1939年11月27日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於“江順”輪舉行隆重開學典禮。1942年秋,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新校舍在溉瀾溪落成。
1943年,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併入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部),改為4年制的造船工程系和輪機、航海兩個專修科。
1945年11月,抗戰勝利後,併入交通大學的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師生遷回上海。
- 上海航務學院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決定並經教育部、財政經濟委員會同意,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及海關總署税務專科學校海事班合併升格為國立上海航務學院,設航海系、輪機系和無線電專修科。10月,改校名為上海航務學院。
[27]
1953年,由上海航務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
[26]
- 上海海運學院
1958年,交通部決定在上海恢復上海航務學院建制,遂委託上海海運局負責教室校舍等基礎設施籌建工作。同年9月,上海海運局、上海船舶修造廠聯合備文請示交通部,建議在1959年籌建上海海運學院。9月27日,交通部正式下文,同意在上海籌建上海海運學院及附屬中等技術學校。
1959年9月5日,上海海運學院正式開學,為交通部所屬,校址設於浦東大道1550號。
校園環境(21張)
1966年,學校轉變成為交通部所屬以水運經濟管理為主要專業的交通部重點高等院校。
1979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中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1986年7月,學校成立研究生部。
1994年,學校具有單獨入學考試招收在職研究生的自主權。
1995年,學校獲准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研究生。
1996年,學校開始與荷蘭馬斯特裏赫特管理學院聯合培養工商管理碩士(MBA),並獲得外國留學生招生權。
1997年,學校成為全國56所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辦學試點單位之一,並獲得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批准,上海海運學院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9年,上海港灣學校劃歸上海海運學院管理。
2000年,學校實行由交通部和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體制。
-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2張)
200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簽訂協議,共建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聯合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局21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10月,上海海事大學臨港新城新校基本建成。當年學校主體搬遷新校區。
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與加納中西非地區海事大學合作舉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項目,並開始在非洲招生。同年,學校入選上海市“085工程”項目。
2012年,學校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2013年1月,上海海事大學東明路校區暨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揭牌成立。5月,被教育部評為“2012-2013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4月,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院成立。6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1]
2016年12月,國際海事(中國)研究中心和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MTCCAsia)落户學校,全球航運智庫聯盟、中國物流高校聯盟由學校發起成立。
上海海事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上海海事大學院系設置
院系 | 專業名稱 | 學制 | |
---|---|---|---|
航海系 | 航海技術 | 4 | |
輪機工程系 | 輪機工程 | 4 | |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 4 |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4 | ||
交通工程系 | 交通工程 | 4 | |
管理系 | 交通運輸 | 4 | |
物流管理 | 4 | ||
國際航運系 | 交通管理(國航) | 4 | |
法律系 | 法學(海商法) | 4 | |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亞洲郵輪學院) | 物流經濟系 | 經濟學(海運與物流經濟) | 4 |
國際經濟貿易系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4 | |
金融學(海運金融) | 4 | ||
財務與會計學系 | 會計學 | 4 | |
財務管理 | 4 | ||
工商與旅遊管理系 | 工商管理 | 4 | |
旅遊管理 | 4 | ||
管理科學系 | 電子商務 | 4 | |
管理科學 | 4 | ||
供應鏈管理 | 4 | ||
機械工程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4 | |
機械電子工程(物流裝備控制與安全) | 4 | ||
工業工程系 | 工業工程 | 4 | |
物流工程 | 4 | ||
電氣自動化系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4 | |
自動化 | 4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4 | ||
機械電子工程(中荷) | 4 | ||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中荷) | 4 | ||
計算機科學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
網絡工程 | 4 | ||
人工智能 | 4 | ||
電子工程系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
通信工程 | 4 | ||
海洋環境系 | 環境工程 | 4 | |
安全科學與工程系 | 安全工程 | 4 |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系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4 | |
船舶與海洋工程系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4 | |
海洋材料系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4 | |
英語系 | 英語 | 4 | |
翻譯系 | 翻譯 | 4 | |
商務英語系 | 商務英語 | 4 | |
日語系 | 日語 | 4 | |
數學系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4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 | ||
行政管理系 | 行政管理 | 4 | |
工業設計系 | 工業設計 | 4 | |
視覺傳達設計系 | 視覺傳達設計 | 4 | |
繪畫系 | 繪畫 |
上海海事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人
[2]
,外聘教師27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177人(佔比13.82%),具有副高職稱353人(佔比27.56%),具有中級職稱722人(佔比56.36%),具有初級職稱29人(佔比2.26%)。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816人(佔比63.7%);具有碩士學位390人(佔比30.45%);具有學士學位及其他75人(佔比5.85%)。列入國家、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等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人選220餘人次;歷年來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75人,二級教授25人。
[8-9]
全國優秀教師:王學鋒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駱温平
上海海事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上海海事大學(6張)
國家級特色專業:物流管理、航海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輪機工程、航運管理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航海技術、輪機工程、交通工程、交通管理(國航)、交通運輸、物流管理、法學(海商法)、經濟學(海運與物流經濟)、管理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物流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現代港口物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能源與動力工程、英語、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港口航道與海洋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海關物流、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電子商務、數字物流、外貿經濟、法學(海商法)、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航海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港口機械)、輪機工程、航運管理、交通運輸、英語、工商管理、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航運經濟管理與金融、物流管理
- 教學成果
2019年,學校56個項目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60個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獲得市教委立項資助。參加省市級以上學科競賽72項,其中榮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2項,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特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4項等。學生共計1299人次在市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
[8]
上海海事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上海市高峯學科,2個上海市高原學科,9個部市級重點學科,工程學科和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總論進入ESI全球前1%
[40-41]
,港航物流學科保持全球領先。
[2]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名稱 | 二級學科名稱 | 碩士點批准時間 | 博士點批准時間 |
---|---|---|---|
應用經濟學☆(2018) | 產業經濟學 | 1986.7 | |
國際貿易學 | 1998.6 | ||
金融學 | 2018年 | ||
法學☆ | 民商法學 | 1998.6 | |
國際法學 | 1981.11 | ||
經濟法學 | 2006.2 | ||
刑法學 | 2011年 | ||
訴訟法學 | 2011年 |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2011年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6.2 | |
外國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1986.7 | |
英語語言文學 | 2006.2 | ||
日語語言文學 | 2011年 | ||
數學☆ | 2018年 | ||
機械工程 ☆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1981.11 | |
機械電子工程 | 2000.12 |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2011年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工程熱物理 | 2012年 | |
熱能工程 | 2011年 | ||
動力機械及工程 | 2011年 | ||
製冷及低温工程 | 1998.6 | ||
電氣工程★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1990.11 | 2000.12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2011年 | ||
電機與電器 | 2011年 |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2011年 | ||
機械電氣系統安全工程 | 2018年自設 | 2018年自設 | |
水下機器人與港航電氣控制 | 2018年自設 | 2018年自設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2000.12 |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2000.12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1996.6 |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2006.2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1990.11 |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2000.12 |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2011年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2012年自設 | ||
交通運輸工程 ★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1996.6 | 2006.2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1981.11 | 1998.7 | |
物流工程與技術 | 2018年自設 | 2018年自設 | |
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 | 2012年自設 | 2012年自設 | |
海事語言及應用 | 2013年自設 | 2013年自設 |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1981.11 | 2003.9 |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輪機工程 | 1984.1 | 2006.2 |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 2011年 | 2018年 | |
船舶與海洋工程材料 | 2018年自設 | 2018年自設 | |
水利工程☆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2003.9 | |
水工結構工程 | 2011年 |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2011年 |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2018年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航運管理與法律 | 2011年自設 | 2011年自設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2011年自設 | 2011年自設 | |
供應鏈決策與優化 | 2018年自設 | 2018年自設 | |
產業管理理論與技術 | 2012年自設 | 2012年自設 | |
物流科學與管理 | 2018年自設 | 2018年自設 | |
人工智能系統與應用 | 2019年自設 |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1996.6 | |
企業管理 | 1998.6 | ||
旅遊管理 | 2011年 | ||
財務管理 | 2012年自設 |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2000.12 | ||
類別 | 領域 | 所屬學院 |
---|---|---|
應用統計碩士 | 經濟管理學院 文理學院 | |
法律碩士 | 法律碩士(非法學) | 法學院 |
法律碩士(法學) | ||
翻譯碩士 | 英語筆譯 | 外國語學院 |
會計碩士 | 經管學院 | |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 外國語學院 | |
交通運輸 | 交通運輸工程(原領域) | 交通運輸學院 商船學院 |
機械 | 船舶與海洋工程(原領域) 機械工程(原領域) | 商船學院 物流工程學院 |
能源動力 | 電氣工程(原領域) 動力工程(原領域) | 物流工程學院 商船學院 |
電子信息 | 計算機技術(原領域) 電子與通信工程(原領域) 軟件工程(原領域) | 信息工程學院 |
工程管理 | 工程管理(原領域) 項目管理(原領域) 物流工程(原領域) | 經濟管理學院 物流工程學院 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
土木水利 | 水利工程(原領域)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
工商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碩士(MBA) | 經濟管理學院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 | 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 | |
材料與化工 |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交通部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上海市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物流管理與工程、港口機械電子工程、國際法學(海商法)
上海高校高峯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物流工程與管理)
上海高校高原學科: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上海海事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上海海事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16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其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個,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台高級戰略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海洋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1個,設有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物流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掛靠學校。
[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集裝箱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運仿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上海航運物流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海商法研究中心、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工作室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自貿試驗區供應鏈研究基地
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上海海事大學科研成果
2020年,學校40項課題獲得2020年度國家基金項目資助;其中,3項重點項目,18項面上項目或一般項目,19項青年項目。首次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基金資助經費184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直接經費首次突破1500萬元大關,達到1731萬元。6項課題獲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項資助。
[13]
2021年,學校6項“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市科委立項資助,1項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資助,1項課題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資助,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專項獲立項資助,5項成果獲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11]
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 |
---|---|
中原北方早期彌勒造像藝術研究 |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
艦船實船綜合航行性能虛擬測試系統 | 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參與) |
I. A. 瑞恰慈與中國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對話及其影響 |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參與) |
兩棲裝備水下搜尋定位系統 | 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 |
深海油氣開採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 2016年度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 |
海洋工程材料表面功能調控及防護研究 | |
海上重型起重裝備全迴轉浮吊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參與) |
GZQ111型特種舟橋模擬訓練系統 |
上海海事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海事技術文摘(BMTA) 、波蘭哥白尼索引、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水路運輸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收錄,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34]
《計算機輔助工程》設有專家視點、專稿、工程數值仿真與CAE算法等欄目,是英國科學文摘(2014)、英國INSPEC數據庫收錄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IC)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全文上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收錄期刊,是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35]
《水運管理》雜誌是交通部優秀科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獲中國高校特色期刊獎,連續兩次被選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36]
《集裝箱化》設有集裝箱運輸市場,設有高層論壇、集裝箱運輸、港站碼頭、集裝箱工業、多式聯運、現代物流、裝備技術、法規與案例、企業縱覽、知識窗、市場經緯等欄目,被中國知網、龍源期刊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多家數據庫收錄。
[37]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40餘萬冊,紙質報刊669種;電子圖書155萬餘冊,電子期刊29754種;擁有數字資源平台51個,數據庫140個(包括3個自建特色數據庫)。館藏以海事、物流文獻為特色,建有國際海事研究圖書館,含“港口、航運、物流”、“海事政策與法律”、“商船、海洋科學與工程”三大海事文獻與信息集羣。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是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虛擬參考諮詢服務示範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成員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上海市文獻資源共享協作網、上海高校網絡圖書館成員館;涉海院校圖書館聯盟、上海行業情報發展聯盟、上海市新興產業情報研究聯盟等組織的發起單位。
[8]
[30]
上海海事大學合作交流
編輯截至2021年5月,學校與境外100餘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開展教師交流、合作辦學、合作科研、學生交換等。與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挪威船級社等國際知名航運組織/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繫。自2010年起開設“國際班”,邀請美國、韓國、波蘭、俄羅斯、德國等國家航海院校的學生來校學習“航海技術”“航運管理”等專業。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與加納中西非地區海事大學合作舉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項目,並開始在非洲招生。2012年,學校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2]
上海海事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上海海事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標為藍白圓形圖像徽標,由學校英文名稱(SHANGHAIMARITIME NIVERSITY )建校年份(1909 )組外圓圈,中間上方為帆船、講台、課桌等元素的組合,下方為展開的圖書,同時寓意飛翔的海鷗(嵌有舒同體“上海海事大學”)。
學校標準色為海大藍(ClOOM80 O K7),代表海洋,象徵着上海海事大學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和達濟天下的世界情懷。
學校校徽為舒同體長方形證章,教工為暗紅色底金銅色字,學生為乳白色底暗紅色字。
- 校旗
上海海事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忠信篤敬
- 校慶日
- 校歌
《上海海事大學校歌》 集體作詞,張世民作曲 陽光照耀着校園,浪花拍打着心田 為了振興中華海運,我們同窗在今天 志在大海重任在肩,團結奮進勇敢矯健 東風揚起求知的風帆,燈塔指引攻關的航線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展翅的海燕 同學們快拉響遠征的汽笛 |
上海海事大學所獲榮譽
上海海事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上海海事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宋寶儒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陸靖 |
黨委副書記 | 賀莉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嚴大龍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李志鵬 |
副校長 |
上海海事大學歷任校長
名稱 | 姓名 | 任期 |
---|---|---|
(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監督 | 唐文治 | 1909.8—1911.8 |
(清)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監督 | 唐文治 | 1911.8—1912.3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學校校長 | 薩鎮冰 | 1912.3—1915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王伯羣 | 1929.7—1930.9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代理校長 | 楊志雄 | 1930.9—1932.5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代理校長 | 夏孫鵬 | 1932.5—1933.1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代理校長 | 徐祖藩 | 1933.1—1934.7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許建廷 | 1934.7—1935.1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伍大名 | 1935.1—1936.1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劉永誥 | 1936.1—1937.8 |
(民國教育部)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吳俊生 | 1939.9—1939.11 |
(民國教育部)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宋建勳 | 1939.11—1943.6 |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周均時 | 1946.7—1949.4 |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於眉 | 1950.3—1950.9 |
上海航務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 | 於眉 | 1950.9—1951.1 |
上海航務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 | 黃逸峯 | 1951.1—1953.3 |
上海航務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 | 蒲濟生 | 1958.8—1959.4 |
上海海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 徐健 | 1959.4—1966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楊進 | 1978.8—1979.9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陳嘉震 | 1981.8—1983.12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陳希羣 | 1986.8—1991.12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沈康辰 | 1992.1—1999.5 |
上海海運學院副院長(兼主持工作) | 王宏彪 | 1999.5—2001.10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於世成 | 2001.10—2004.5 |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 | 於世成 | 2004.5—2011.12 |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 | 黃有方 |
上海海事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類別 | 名單 | |
---|---|---|
政界 | ||
教育科學界 | ||
航運界商界 | ||
其他行業 |
上海海事大學相關報道
編輯2022年5月17日晚,上海海事大學通過官網發佈《上海海事大學關於疫情期間社會捐贈物資處置情況的嚴正聲明》稱,本輪疫情以來,學校陸續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物資,對此,深表感謝。對於各類捐贈物資,學校始終高度重視,尊重捐贈方的意願,全部用於疫情防控,對每一批捐贈物資嚴格做好接收和處置台賬,不存在任何倒賣捐贈物資的情況。對網上惡意造謠抹黑,損害學校聲譽的行為,學校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43]
- 參考資料
-
- 1. 教育部關於批准第二批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8-21]
- 2. 上海海事大學簡介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3. 現任領導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4. 歷任領導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5. 重點學科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6. 3.1.1 本科專業設置 |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公開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7. 市級獲獎課程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8. 3.5 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公開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9. 3.3 教師 |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公開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0. 4.4 科研獲獎情況 |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公開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1. 學校5項成果獲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2. 學校再次獲批兩項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3. 上海海事大學2020年度國家基金項目立項再上新台階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4. 我校王學鋒教授榮獲2018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5. 上海海事大學成為首批國際項目經理(IPMP) 人才培養基地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6. 我校朱大奇教授成功入選2016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7. 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入選首批“中國智庫索引”來源智庫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8. 我校新增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一門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19. 我校一產學研合作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獲得第二屆“全國示範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榮譽稱號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0. “現代港口物流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1.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董麗華教授入選交通運輸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名單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2. 我校獲得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與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項目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3. 我校新增4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試點專業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4. 我校申報的“上海市海洋局深海裝備材料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5. 我校交通運輸專業入選教育部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6. 從船政科到上海海運學院-上海高等航海教育85週年的發展歷程 .上海海事大學校史館[引用日期2021-07-27]
- 27.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簡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8. 1.1.7 校徽、校訓、校歌 |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公開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29. 《上海海事大學章程》核准發佈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30. 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31. 3.1.2 研究生學科設置 |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公開網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32. 2008年上海高等學校市級教學團隊名單網上公示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7-27]
- 33. 上海海事大學雜誌總社簡介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07-27]
- 34.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簡介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引用日期2021-07-27]
- 35. 刊物簡介 .計算機輔助工程[引用日期2021-07-27]
- 36. 水運管理雜誌概況 .水運管理雜誌社[引用日期2021-07-27]
- 37. 集裝箱化簡介 .《集裝箱化》雜誌社[引用日期2021-07-27]
- 38. 校友風采 .上海海事大學校友會[引用日期2021-07-27]
- 39. 喜報!2021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章)、工人先鋒號揭曉!寶山這些單位、個人、班組獲獎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10-15]
- 40. 學校新增計算機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1-11-25]
- 41. 上海海事大學校園動態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2-03-17]
- 42. 上海海事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上海海事大學[引用日期2022-03-20]
- 43. 上海海事大學嚴正聲明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1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