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瀆縣

(古縣名)

鎖定
鹽瀆縣是古縣名。西漢高帝六年(前201) [1]  置,故城鹽城縣西北,治今江蘇省鹽城市。西漢初屬廣陵國。東漢屬廣陵郡。三國時廢。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仍屬廣陵郡。東晉義熙九年(413)三月 [1]  改名鹽城縣。以產鹽著名。
中文名
鹽瀆縣
別    名
鹽城縣
始置時代
西漢
地理位置
今江蘇省鹽城市

鹽瀆縣一、歷史簡介

鹽瀆縣於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屬廣陵國 [1] 
鹽瀆古地,北近淮水,南望長江,遠古時代屬於“淮夷”人。
至秦,境內“已興煮海之利。”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浮江而下沿海北上去東海尋仙問藥途中經過鹽瀆置縣前古境,留下拴馬樁之“鐵柱岡”傳説(明·楊瑞雲《萬曆鹽城縣誌》)。
漢高帝六年(前201)春正月(漢·司馬遷《史記》),劉邦在翦除楚王韓信後,將其封地析置侯國、縣,射陽、鹽瀆即為其中(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鹽瀆設有鐵官(漢·班固《前漢書》)。鹽瀆盛產海鹽,用鐵較多。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朝廷在全國各地設鐵官時,鹽瀆系全國49個鐵官所在縣之一(宋·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
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冬,富春人孫堅在平定會稽許昌、許韶父子造反中立下大功,被朝廷任命為鹽瀆丞(晉·陳壽《三國志》)。
孫堅在鹽瀆任職的4年多時間裏,興利除害,穩定治安,深得地方官員和百姓的好評,“所在有稱,吏民親附”(晉·陳壽《三國志》注引《江表傳》)。在鹽瀆丞任上,孫堅不僅將父母帶在身邊,還為喜歡種瓜的父親挖了一口深井灌溉澆地,後世稱之為“孫鍾井”、“瓜井”。母親在鹽瀆去世,他還在邑內專門為其建了“孫夫人廟”。(明·楊瑞雲《萬曆鹽城縣誌》)孫堅的兒子孫策,在鹽瀆孕育出生,並在鹽瀆生活了一年多時間,後官至討逆將軍,封為吳侯,追諡為長沙桓王。
漢末,曹操孫權利用江淮沃野與之爭雄,建安十八年(213)欲強遷民眾於內地,結果江淮民眾逃離一空,鹽瀆與其他諸縣成為三國時期吳、魏之間棄地。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220),鹽瀆縣廢。
晉室南渡建國後的西晉太康二年(281),鹽瀆縣復置,屬徐州廣陵郡(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東晉末年,權臣劉裕平定篡晉的桓玄和造反的盧循後,滅南燕,翦劉毅、諸葛長民,強力推行“義熙土斷”。
東晉義熙九年(413)三月“義熙土斷”(沈約宋書》)中,鹽瀆縣改名為鹽城縣。 [1]  鹽城始有其名。 [2-3] 

鹽瀆縣二、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三(前224)年,鹽瀆境屬薛(郯)郡(界:臨沂贛榆南,淮水以東,南京以東,長江以北境)。
秦始皇二十八(前219)年,鹽瀆境屬東海(晦)郡(前219-前207,界:棗莊、邳縣一線,餘界同薛郡)。
楚漢之際,前206-前201,鹽瀆境屬東陽郡。
西漢高帝六年(前201)春,正月,鹽瀆置縣,縣屬東陽郡。
東陽郡 鹽瀆縣 東陽郡 鹽瀆縣
西漢高帝九年(前198),內史制度推行,鹽瀆縣境屬荊國內史。
西漢高帝十二年(前195),鹽瀆縣境屬劉濞吳國,為內史。
西漢景帝三年(前154)吳國除,鹽瀆縣屬江都國內史。
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王劉建謀反失敗,國除,鹽瀆縣屬廣陵郡
西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武帝以廣陵郡數縣置廣陵國,立子胥為廣陵厲王,鹽瀆縣屬廣陵國
西漢宣帝五鳳四年(前54),廣陵國除為郡。鹽瀆縣屬廣陵郡。
西漢元帝初元二年(前47),復置廣陵國,鹽瀆縣屬廣陵國。
西漢成帝鴻嘉四年(前17),廣陵國復除為郡。鹽瀆縣屬廣陵郡。
西漢成帝元延二年(前11),紹封廣陵國,鹽瀆與堂邑、輿、海陵由此別屬臨淮郡。
居攝三年、王莽初始元年(8),鹽瀆縣屬徐州淮平郡(漢臨淮郡)。
漢更始三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郡。
東漢光武帝建武四年(28),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臨淮郡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郡。
東漢明帝永平元年(58),山陽王荊徙為廣陵王,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國。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8),山陽王荊有罪,自殺,國除,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郡。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郡。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鹽瀆縣屬徐州刺史部,廣陵郡。時曹操徐州牧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220),鹽瀆縣廢。
魏220-265年,鹽瀆與堂邑、輿、東陽、安平五縣為魏、吳間棄地。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復置鹽瀆縣,屬徐州廣陵郡。
西晉武帝太康十年(289)至太熙元年(290),鹽瀆縣屬廣陵國。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永安元年、建武元年、成都王李雄建興元年、漢王劉淵元熙元年(304),鹽瀆縣屬徐州廣陵郡。郡治在射陽,今寶應射陽湖鎮
東晉義熙九年、北魏永興五年、後秦弘始十五年、西秦永康二年、南涼嘉平六年、北涼玄始二年、西涼建初九年、北燕太平五年、夏鳳翔元年(413)三月,鹽瀆縣改為鹽城縣,境屬徐州山陽郡,郡治僑寄射陽(今寶應射陽湖鎮)境,山陽在今淮安市。 [4] 

鹽瀆縣三、軼聞.詩文

當年“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項伯乃拔劍助舞,以掩護劉邦,終使劉邦擺脱了這場危機。以後劉邦坐了天下,未忘項伯救駕之功,賜其為劉姓,並封為射陽侯。其領地即為射陽侯國
對於鹽城來説,鹽瀆縣的出現,成為這一城市歷史的開端和源頭。
鹽瀆縣是一個依託大海而生存的縣城,鹽成為鹽瀆的地域元素。
鹽瀆縣較長的海岸線成為它“煮海為鹽”的獨特地理優勢。《後漢書》中稱“東楚有海鹽之饒”,一個“饒”字將這一區域豐盛的海鹽生產表現得十分鮮活。大小鹽場星如棋佈。
見之於正史記載的鹽瀆第一位縣丞是孫堅。東漢熹平元年(172)底,孫堅因參與平定會稽人許昌、許韶父子聚眾造反有功,經揚州刺史臧旻舉薦,被朝廷任命為鹽瀆丞 [5]  。孫堅的為人所知,則時常在於人們往往以三國時吳王孫權的父親稱之。孫權這個後來擁長江下游而鼎立三國的一方諸候,不僅為歷史上的孫堅增加了知名度,也間接地為鹽瀆的歷史塗抹了一些色彩。
孫堅離任鹽瀆丞,除盱眙、下邳丞,長沙太守,豫州刺史,死後被封為“武烈皇帝”。城內有一口水井被認為是當年孫堅之父孫鍾挑水種瓜之井,被稱之“孫鍾井”“瓜井”。
明萬曆年間,鹽城知縣楊瑞雲主撰《萬曆鹽城縣誌,其中《瓜井得堂字僧字》詩云:
自為尋孫宅,驅車歷大荒。
瓜田猶在眼,興王事非常。
蔓草埋狐穴,寒雲鎖女牆。
居人勞指點,中是聚仙堂。
欲問龍興地,川原人屬僧。
種瓜非故主,有井近平陵。
城枕滄溟立,去依古寺處。
芳頻那可薦,世代已無憑。
清人高岑《鐵柱潮聲》詩云:
從他名地説東門,那及孫公故址尊。
滿經春未瓜自蔓,丹爐人去井猶存。
海天歲月無今古,漢室皋夔有子孫。
渺渺仙蹤何處聽,教人仰止暗銷魂。
只今弔古憑詞賦,不盡淒涼對古邱。

鹽瀆縣四、故城地望

鹽瀆故城,在鹽城縣西北。

鹽瀆縣五、歷史古蹟

鐵柱岡
《方輿勝覽》 第4部分載:在鹽城北門外二里海岸,故老相傳秦王繫馬處也。
《大清一統志》 第12部分載:鐵柱岡在淮安府鹽城縣北門外濵海故老相傳秦皇繫馬柱也或雲濵海多蛟龍性畏鐵作此鎮之。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