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南大學

(中國江蘇省公辦高校)

鎖定
東南大學(Southeast University),簡稱東大 [43]  ,位於南京 [36]  ,是一所以工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並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亦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1] 
東南大學肇始於1902年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歷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52年以原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在國立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學院。1988年恢復東南大學校名。 [63]  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南京地質學校併入,組建新的東南大學。 [1-2]  2017年,東南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名單。 [1]  2018年,該校入選“珠峯計劃” [41]  [53-54]  ,2020年入選“強基計劃” [38]  ,2021年,加入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高校名單中 [39] 
截至2024年4月,學校擁有有四牌樓九龍湖丁家橋等校區,總佔地面積5888畝;設有36個院系,開設90個本科專業; [50]  擁有4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12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14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學位居全球第14位,穩居ESI世界前萬分之一行列,計算機科學新晉ESI世界前萬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學和化學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有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在校留學生2005人;有專任教師3371人,其中兩院院士16人。 [1] 
中文名
東南大學
外文名
Southeast University [1] 
簡    稱
東大(SEU) [81] 
所在地
南京 [1] 
創辦時間
1902年
創辦人
張之洞 [51] 
郭秉文 [52]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82] 
學校類別
綜合類 [1]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3] 
985工程(2006年) [83] 
211工程(2005年) [84] 
111計劃(2006年) [85] 
2011計劃(2014年) [86]  展開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3] 
985工程(2006年) [83] 
211工程(2005年) [84] 
111計劃(2006年) [85] 
2011計劃(2014年) [86] 
珠峯計劃(2018年) [54] 
強基計劃(2020年) [38] 
卓越大學聯盟(2010年) [40]  [87] 
未來技術學院(2021年) [39]  收起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 
現任領導
左惟(黨委書記)(2024年4月) [30] 
黃如(校長)(2024年4月) [30]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截至2024年4月) [16]  [68] 
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截至2024年4月) [16] 
本科專業
90個(截至2024年4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2個(截至2024年4月) [1]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1個(截至2024年4月) [1]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9個(截至2024年4月) [1]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5個(截至2024年4月) [88-92] 
院系設置
36個院系(截至2024年4月) [1] 
校    訓
止於至善 [1] 
校    歌
東南大學校歌 [93] 
校慶日
6月6日 [94] 
地    址
四牌樓校區: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四牌樓2號 [95] 
九龍湖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南大學路2號 [98] 
丁家橋校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湖南路丁家橋87號 [97] 
無錫校區:無錫市濱湖區山水城狀元路5號 [76] 
蘇州校區: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 [99] 
院校代碼
10286 [100] 
主要獎項
2011-2021年共牽頭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33項 [101]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2014年和2020年) [101] 
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2018-2022年) [101] 
知名校友
趙承嘏 [137] 
李嘉強 [136] 
趙大春 [138] 
王瑜 [139] 
佔地面積
3925333 m²(截至2024年4月) [1] 
學生人數
40220人(截至2024年4月) [1] 
教師人數
3371人(截至2024年4月) [1] 

東南大學歷史沿革

東南大學清末時期

兩江師範學堂全景手繪 兩江師範學堂全景手繪
1902年,兩江總督劉坤一首上《籌辦學堂折》,力主興學“應從師範學堂入手”。1903年,張之洞又以《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上奏清廷,提出以哺育文明的師範學堂取代舊式江寧府學,在明朝國子監舊址建立三江師範學堂。1903年9月,三江師範學堂掛牌開辦,1904年招生開學,1905年改名兩江師範學堂。 [102] 

東南大學民國時期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字房,建於1909年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字房,建於1909年
1914年8月30日,江南名儒、原江蘇教育司司長江謙受命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在兩江師範學堂原址改辦新校。1915年8月11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公開招生,成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六所國立高等師範學校之一。1915年南高成立時,學校設有國文、理化兩部及一個國文專修科。到1920年,全校共設八科,其中文理科下設八個系。江謙、郭秉文、劉伯明、陶行知、楊杏佛等南高先賢改弦更張、多所擘畫,使南高突破了“師範”的界限,寓師範教育、基礎教育、實科教育於一體,初具綜合大學雛形。 [103] 
1919年5月4日,12月7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前身)召開第十次校務會議,會上陶行知提出了《規定女子旁聽辦法案》的議案,力主開放“女禁”,校長郭秉文、學監主任兼文史地部主任劉伯明、教育系主任陸志韋等堅決支持,校務會議一致通過了此項提案。經過各方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南高在1920年4月7日正式決定,是年夏的入學考試中,男女評分和錄取標準嚴格一樣。最後嚴格按標準正式錄取了8名女生,另接受了50餘名旁聽生。8名正式錄取女生是:李今英、陳梅保、黃叔班、曹美恩、吳淑貞、韓明夷、倪亮、張佩英。南高師在中國教育沿革史上開創了男女生從錄取到學習真正一視同仁的先例,開啓了中國教育史上一個新的時代。 [104] 
  • 國立東南大學
國立東南大學校門 國立東南大學校門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務會議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立大學的建議,得到一致通過。12月7日,國務會議全體通過,決定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為基礎籌辦大學,定名國立東南大學。1921年6月6日,校董大會召開,一致推舉郭秉文為校長,國立東南大學正式宣告成立。1921年8月,國立東南大學正式開辦招生。1923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最後一屆學生畢業,正式併入國立東南大學。 [105] 
  •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中央大學舊址
中央大學舊址(1張)
1927年,北伐軍攻下南京後,國民政府改變教育管理體制,實行大學區制,將國立東南大學與南京及江蘇省內多所公立學校合併,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大學院以“中山大學”校名易致混淆且不合常規為由,訓令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校名改為江蘇大學,引起校名風潮。4月24日,大學委員會以大學院337號訓令,將“江蘇大學”改稱為“國立中央大學”。 [106] 

東南大學新中國成立後

  • 國立南京大學
1949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員接管國立中央大學。同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8月10日,南京市軍管會文教委員會發出組建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的決定,任命梁希為校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10月10日起,校名去“國立”二字而逕稱為“南京大學”。1951年7月,南京大學改行校長制,潘菽被任命為校長。1952,教育部參照蘇聯高校設置模式,對全國高等院校進行了有計劃、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學校經調整後,分出南京工學院、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東水利學院、華東航空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林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 [107] 
  • 南京工學院
南京工學院校門 南京工學院校門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工學院為主體,先後併入金陵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江南大學、山東工學院等8所學校相關係、科,在四牌樓原中央大學校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汪海粟為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南京工學院為新中國工業化建設和教育科技事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門人才,在社會上享有卓著聲譽。1962年後,學校新建了一批國家及國防建設急需的專業,推進了新一輪教學改革,南工師生積極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優良校風。
1976年,十年文革結束,國家撥亂反正,恢復了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南工迎來了77、78級新生。1978年,學校恢復研究生教育,至1985年,在校研究生7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8人。1978年起,南京工學院立足發展實際,逐步恢復和創辦了理科、文科和經濟管理學科,制定一系列發展規劃,確立了建設“國內第一流、國際有影響”綜合大學的奮鬥目標。 [108] 
  • 更名東南大學
1988年5月,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南京地質學校併入,組建了新的東南大學。 [1] 
2001年2月,教育部和江蘇省簽訂協議,重點共建東南大學,學校進入“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水平大學行列,學校發展邁入了一個新階段。 [133]  同年12月,首批獲准試辦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132] 
2006年,佔地3700畝的九龍湖校區投入使用,浦口校區被用作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校址。 [4] 
2011年,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5所中方高校和15所俄方高校加入“中俄工科大學聯盟”。 [140] 
2016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確定共建東南大學。 [4]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5月 ,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9月,成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同月,東南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1月,學校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5-8] 
2018年10月,東南大學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1月,學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同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9-11] 
2019年1月10日,東南大學發佈了2019年的“1號”文件,決定在人文學院成立歷史學系。1月14日,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10月,江蘇省高校生物學學科聯盟在東南大學成立,東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揭牌。 [12-13] 
2021年1月,東南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多倫多大學、大學健康網絡(UHN)舉行四方合作協議線上簽約儀式。 [14]  4月23日,發起組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 [34]  5月15日,東南大學橋樑研究中心牌。 [35] 
2021年6月17日下午,東南大學-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創新中心揭牌暨首批課題啓動儀式在九龍湖校區舉行。 [37]  12月17日,東南大學與南京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簽約儀式,深入開展運動健康領域合作。 [48] 
2022年7月30日,江蘇國家應用數學(東南大學)中心揭牌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 [56]  。2023年1月12日,共同發起成立的卓越大學智庫聯盟成立大會召開。 [61] 
2023年6月6日,東南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揭牌。 [62]  7月26日,東南大學與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政府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65]  。11月4日下午,東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淮安分中心簽約揭牌儀式在淮安高新區規劃展示館舉行 [66]  ;11月4日,發起成立建構複雜系統管理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大學聯盟 [67] 
東南大學歷史沿革
東南大學歷史沿革(2張)
2024年1月21日,東南大學汽車行業校友會成立大會在南京舉行。 [69]  1月22日,東南大學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在深圳揭牌。 [70]  3月18日,新基石科學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舉行。3月,東大—歌爾穿戴式醫療健康卓越工程師技術中心成立儀式暨管理委員會首次會議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舉行。 [71-72] 

東南大學辦學條件

東南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4月,學校設有36個院系,開設90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 [1]  [15] 
東南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院系
專業類
專業名稱
建築類
建築學
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工科試驗班(碳中和與智能製造實驗班)
機械工程
智能車輛工程
工科試驗班(碳中和與智能製造實驗班)
能源與動力工程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環境工程
核工程與核技術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雙學位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經濟學雙學士學位項目)
電子信息類
信息工程
海洋信息工程
工科試驗班(土木交通材料實驗班)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智能建造
理科實驗班
工程力學
電子信息類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科實驗班
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統計學
工科試驗班(碳中和與智能製造實驗班)
自動化
機器人工程
計算機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科實驗班
物理學
應用物理學
生物醫學工程類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科學類
智能醫學工程
生物信息學
工科試驗班(土木交通材料實驗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
文科試驗班類
旅遊管理
社會學
漢語言文學
哲學
政治學與行政學
政治學與行政學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經濟學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工商管理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類
會計學
經濟學類
金融學
經濟學類
經濟學
工商管理類
電子商務
工商管理類
物流管理
經濟學類
金融工程
雙學位類
會計學(會計學+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項目)
工科試驗班(碳中和與智能製造實驗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動載運工程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日語
雙學位類
英語(英語 + 信息工程雙學士學位項目)
日語(日語+電子科學與技術雙學士學位項目)
生物醫學工程類
化學工程與工藝
製藥工程
生物科學類
化學
工科試驗班(土木交通材料實驗班)
交通工程
交通運輸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智慧交通
工科試驗班(碳中和與智能製造實驗班)
測控技術與儀器
智能感知工程
設計學類
動畫
美術學
產品設計
文科試驗班類
藝術史論
文科試驗班類
法學
臨牀醫學類
臨牀醫學
醫學影像學
臨牀醫學
(“5+3”一體化培養)
臨牀醫學
(“5+3”一體化培養)
生物科學類
醫學檢驗技術
預防醫學類
預防醫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類
勞動與社會保障
計算機類
網絡空間安全
理科實驗班
密碼科學與技術
雙學位類
網絡空間安全(網絡空間安全+法學雙學士學位項目)
生物醫學工程類
生物工程
生物科學類
生物科學
雙學位類
生物科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雙學士學位項目)
計算機類
人工智能
東南大學體育系
-
-
工科實驗班(吳健雄班)
信息工程等四年制理工科專業
-
-
計算機類
軟件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
-
電子信息類
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
-
-
參考資料:(截至2023年6月) [15]  [111] 

東南大學師資力量

李文正圖書館 李文正圖書館
歷史上,厲麟似徐悲鴻馬寅初等名家大師均曾執教於東南大學。 [55]  截至2024年4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3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132人,正、副高級職稱教師2535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739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3322人。有兩院院士16人,具有較大全球學術影響力的傑出人才約600人。 [1]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人,國家“十一五”863各領域專家組專家2人,“973計劃”專家諮詢組成員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 [17] 
師資力量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陸祖宏、洪偉、尤肖虎、王志功、王煒、戴先中、吳柯、崔一平、王建國、崔鐵軍、顧忠澤、熊仁根、謝 維、黃慶安、徐寶文、田玉平、趙春傑、顏震、李愛羣、顧寧、徐春祥、鄒國棠、張志珺、陳雲飛、高西奇、顧忠澤、孫長銀、葉繼紅、張 聞、劉加平、沈寶龍 [17]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章名耀、陸佶人、尤肖虎、孫忠良、洪偉、呂志濤、陸祖宏、韋鈺、鄧學均、黃衞、齊康、童勤義、盛昭瀚、童林夙、汪風泉 [17]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趙春明、李愛羣、黃慶安、黃僑、尤肖虎、洪偉、王志功、羅立民、陸祖宏、黃衞、王煒、易紅、時龍興、劉加平、趙春傑、周佑勇、宋愛國、劉松玉、崔鐵軍、肖睿、高西奇 [17] 
國家級教學名師
王煒、戴先中、吳鎮揚、李愛羣、李霄翔 [17] 
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培養對象 [17] 
第一層次培養對象人選:崔鐵軍、時龍興、劉加平、吳智深、周佑勇、滕皋軍
第二層次培養對象人選:陳雲飛、劉豔紅、孫立濤、馬慧鋒、孫偉鋒、孫長銀、李世華、潘志文、金石、倪中華、宋光明、錢春香、肖睿、鍾文琪、陸建、吳剛、郭彤、徐趙東、王金蘭、韓俊海、王雪梅、邱斌、舒嘉、陳淑梅、龍迪勇、馬冬梅、居勝紅、葛崢、袁勇貴
第三層次培養對象人選:杜延軍、歐陽本祺、李守偉、郭建平、盧劍權、楊俊宴、丁幼亮、張雲升、蔡國軍、章定文、殷勇高、蔣衞祥、楊軍、楊決寬、劉錫祥、花為、程光、鄭文明、趙遠錦、柴人傑、李玲、柏峯、黃英姿、劉玲、馬坤嶺、芮雲峯、楊建軍、謝春明、陳恕求、彭新桂、陳陸馗
注:信息截至2024年4月

東南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學校設有有4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52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有10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3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共有5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3個專業入選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有36門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9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
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34張)
截至2024年4月,學校12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並列全國第八位;14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學位居全球第14位,穩居ESI世界前萬分之一行列,計算機科學新晉ESI世界前萬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學和化學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 [1] 
東南大學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雙一流”建設學科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 [112]  、信息與通信工程 [113]  、建築學 [114]  、交通運輸工程 [115]  、生物醫學工程 [116] 
“十四五”江蘇省重點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力學、光學工程、網絡空間安全、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系統科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公共管理學、藝術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碳中和科學技術、數字經濟與管理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統計學、測繪科學與技術、護理學、信息資源管理、設計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
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風景園林、臨牀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
金融、應用統計、國際商務、資產評估、法律、社會工作、教育、國際中文教育、應用心理、翻譯、建築、城鄉規劃、公共衞生、護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美術與書法、設計
參考資料:數據截至2024年3月 [117] 
  • 學科評估
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16張)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東南大學共有31個學科參評,12個學科進入A類。評估結果是A+的學科5個、A的學科1個、A-的學科6個。東南大學獲得A+的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八,位列江蘇高校第一。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藝術學理論等五個學科評估結果為A+;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結果為A;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6個學科評估結果為A-。 [18]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一級學科
類別
一級學科
類別
建築學
A+
土木工程
A+
交通運輸工程
A+
生物醫學工程
A+
藝術學理論
A+
電子科學與技術
A
儀器科學與技術
A-
信息與通信工程
A-
控制科學與工程
A-
城鄉規劃學
A-
風景園林學
A-
管理科學與工程
A-
參考資料:數據截止2017年12月 [18] 

東南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東南大學是教育部、中國工程院聯合實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試點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首批實施高校;是教育部、衞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之一,是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和五年制臨牀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學校之一,是中國三所開設少年班高校之一。
截至2024年4月,學校共有5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3個專業入選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有36門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9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校建有1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1個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獲國家級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11個。 [1] 
質量工程
建設項目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3個)
工業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 、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人工智能 、漢語言文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日語、化學、產品設計、勞動與社會保障、醫學檢驗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機器人工程、軟件工程、應用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哲學、金融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會計學、英語、化學工程與工藝、交通運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預防醫學、臨牀醫學、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物流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法學、醫學影像學、網絡空間安全(截至2022年6月) [57] 
國家精品課程(部分)
數字信號處理、微機系統與接口、信號與系統、電工電子實踐課程、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建築結構設計、大學物理實驗、中國建築史、機械工程測試與控制技術、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大學物理、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機械設計、交通規劃、大學體育、高等數學、機械製造實習、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電機學(截至2024年4月) [118]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點)(4個)
電子電工實驗中心、機電綜合工程訓練中心、物理實驗中心、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截至2024年4月) [19]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119] 
線上一流課程: 大學物理專題(上、下)、預備性物理實驗、模擬電子電路實驗、土木工程測量、道路勘測設計、交通規劃、介入放射學、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工程合同管理、會計學基礎 、大學語文、信號與系統、學術交流英語、線性代數、材料力學、數字電路與系統 、VLSI設計基礎、交通管理與控制、電工電子實驗基礎、路基路面工程、病理與健康(截至2020年12月)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大跨預應力空間索結構性能分析與監測虛擬仿真實驗、參數化擬自然水景設計虛擬仿真實驗 、基於影像技術的肝癌診斷與介入治療虛擬仿真實驗、蕪湖鐵畫:富春山居圖復原虛擬仿真實驗 、呼吸道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及效果的虛擬仿真實驗、運算放大器應用設計及性能測試(在線實境實驗) 、大型活動交通組織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智能電網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虛擬仿真實驗、鋼筋混凝土墩柱抗爆設計虛擬仿真實驗、金屬高壓鑄造技術的虛擬仿真實驗(截至2020年12月)
線下一流課程: 倫理 、法理、機械工程測試與控制技術(2)、傳感器技術、通信原理(雙語) 宋鐵成 、計算機結構與邏輯設計、結構力學II、建築結構設計、基因組科學與技術 、財務與會計理論(研討)(截至2020年12月)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線性代數(A)、計算機程序設計(上)、材料力學A 、路基路面工程 、交通控制與管理、病理學、技術創業與商業模式設計(截至2020年12月)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城鄉與社會綜合調查研究(研討)(截至2020年12月)
  • 教學成果
2018年,東南大學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獲獎總數並列全國第三。 [20]  截至2024年4月,東南大學連續五屆(每四年一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22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10項,包括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獲獎總數創歷史新高。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11項(並列全國第九)。 [1] 
教學成果
獲獎時間
獲獎成果
獲得獎項
2022年
“貫通·聯通·融通”——一體化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22年
新型建築工業化戰略背錄下土木類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行業驅動、科教聯動、學科推動--交通運輸類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雙螺旋、四聯動、全鏈合”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德育鑄魂、四維聯動、多方協同--培養緊合國家需求的信息工程一流人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三鏈井舉·多維協同·雙驅聯動--計算機類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數智理工賦能、產教研創貫通--數字時代智慧會計人才培養的變革性實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面向數智時代的卓越影像醫師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生物醫學工程拔尖創新人才“三融合、一貫通”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2年
面向建築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國際研究生教育共同體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學做融創 通合一體——建築類創新人才培養的系統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8年
產業需求牽引的計算機類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8年
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科教融合、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物流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基於工程創新研究的能源動力類大學生實踐教學改革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一軸·雙驅·三聯動”——德才兼備型土木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構建科教融合、虛實結合、校企聯合實踐教學平台,創新測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適應現代微電子產業發展的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四位一體”建構全員全程進階式研究型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
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311”體系創新及十年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參考資料:(截至2023年8月) [21]  [120] 
  •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立於1999年,是科技部、教育部15家試點和22家首批授牌的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是東南大學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窗口。在新一輪科技部、教育部國家大學科技園績效評價中獲評優秀。東大科技園建有南京玄武、棲霞、高新、江寧、下關和蘇州、揚州及崑山園區,科技創新創業載體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在園企業50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0餘家,已孵化培育以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澳格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達斯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1000餘家科技型企業。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棲霞)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棲霞)

東南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末,學校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學國際合作網絡,共與來自18個國家或地區的47所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馬里蘭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利茲大學伯明翰大學,瑞士蘇黎世高工,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法國巴黎高科,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日本大阪大學等。 [1]  2011年“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立,學校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5所中方高校和15所俄方高校加盟該組織。 [140]  2017年,東南大學發起成立了“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是中國與英國合作建立的第一個以工程教育與研究為特色的大學聯盟,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伯明翰大學、劍橋大學、卡迪夫大學、利茲大學、利物浦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諾丁漢大學華威大學等9所英國著名高校加入聯盟。2021年,東南大學與英國伯明翰大學聯合發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成為全球首個聚焦碳中和領域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的世界大學聯盟。學校還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合作建立了東南大學—蒙納士大學蘇州聯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個中外聯合研究生院;與法國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東南大學—雷恩一大研究生學院。東南大學正以“全球高端、實質合作、引領發展”為方向,加快形成全方位、有重點、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合作格局。 [1] 

東南大學社會評價

社會評價
時間
獎項名稱
2021年9月
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42] 
2021年9月2日
東南大學體育系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2022年8月
入選第二批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名單 [59] 

東南大學學術研究

東南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學校牽頭建設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依託共建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建設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共建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牽頭建設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產教融合平台、1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2011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1個科技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國家級文科平台、2個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1個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 [1] 
重點實驗室
類別
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
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
數字醫學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
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CAAD)國家專業實驗室
國際聯合實驗室
中國-巴基斯坦重大基礎設施智慧防災“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
計算機網絡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
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複雜工程系統測量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城市與建築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水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微慣性儀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交叉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量子材料與信息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飛行器結構與熱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其他部委實驗室(1個)
自然資源部土地實地調查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
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風險管理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0個)
江蘇省網絡與信息安全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重症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網絡羣體智能重點實驗室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4月) [121] 
工程研究中心
類別
名稱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型發電裝備安全運行與智能測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
玄武岩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光傳感/通信綜合網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智慧建造與運維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個)
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光源技術及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射頻電路集成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爆炸安全防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低碳型建築環境設備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傳感器網絡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區塊鏈應用監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自然資源部空間發展與城市設計技術創新中心
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22個)
江蘇省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多媒體通信與感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現代混凝土耐久性評估與提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光通信器件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先進電機與電能變換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玄武岩纖維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光傳感與光通信網絡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城鄉與景觀數字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污泥安全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空天機械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物流樞紐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泛在網絡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智能電動運載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城市基礎設施災害綜合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光電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富碳材料與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工業化建築與橋樑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農業物聯網感知及系統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級重點高端智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
新型科研機構
丘成桐中心
城市工程科學技術研究院
其它科研機構(部分)
分析測試中心
醫學影像與精確診治技術研究中心
先進材料研究中心
電子系統可靠性研究所/光子學與光通信研究所
電光源研究中心
集團經濟與產業組織研究中心
伽利略系統歐亞(中國)教育與應用開發中心
現代集成製造系統(CIMS)研究中心
先進光子學中心
旅遊與景觀研究所
東南大學太赫茲研究所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4月) [121] 

東南大學科研成果

2023年科研經費到款39.2億元,中國發明專利申請3217件,中國發明專利授權1885件。截止2023年12月底,有效發明專利14739件,位列全國高校第三位。SCI、EI論文收錄均列全國高校前列。2011-2021年,學校共牽頭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33項,其中2011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201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2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近年來,學校參與了“探月計劃”“三峽工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橋、高鐵技術、南極科考、無線充電等國家重大工程。近五年共牽頭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2項。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獲評為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 [1] 
2022年8月10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聯合東南大學等公司,共同開展基於5G蜂窩網絡的車路協同(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5G車路協同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入選“2022年5G十大應用案例” [58] 
2023年8月,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青年教師盧海洲與吉林大學王寧教授、洛桑聯邦理工大學Michael Graetzel教授、上海大學楊緒勇教授等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Tautomeric Mixture Coordination Enables Efficient Lead-Free Perovskite LEDs”的研究論文,通過強化學配位調控使得無鉛鈣鈦礦LED發光效率首次突破20%(Nature 2023,doi.org/10.1038/s41586-023-06514-6)。盧海洲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為共同通訊單位 [64] 
陳振乾教授課題組科研成果搭載“天舟七號”進入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陳振乾教授、許波副研究員團隊負責的空間站工程空間應用系統首批流體物理實驗項目(冷凝專項-空間冷凝過程強化及液膜非穩定性研究)冷凝強化實驗模塊順利進入空間站,該冷凝實驗將在夢天艙兩相系統實驗櫃開展,針對微重力(10-4g)環境下微結構表面膜狀冷凝傳熱強化實驗進行研究,預期實驗時間長達數百小時 [73] 
科研成果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得獎項
2021年
中國城鎮建築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1年
高壓智能功率驅動芯片設計及製備的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1年
面向多義性對象的新型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21年
預應力結構服役效能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1年
青藏高海拔多年凍土高速公路建養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1年
高性能隔震建築系列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
混凝土結構非接觸式檢測評估與高效加固修復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
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制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
高性能MEMS器件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年
深基礎自平衡法承載力測試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9年
混凝土結構非接觸式檢測評估與高效加固修復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年
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制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
新型微波超材料對空間波和表面等離激元波的自由調控或實時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
摩擦界面的聲子傳遞理論與能量耗散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
城市多模式公交網絡協同設計與智能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
土地調查監測空地一體化技術開發與裝備研製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
新型分子基鐵電體的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7年
土木工程結構區域分佈光纖傳感與健康監測關鍵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年
人機交互遙操作機器人的力覺感知與反饋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年
工業智能超聲檢測理論與應用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考資料:(截至2022年6月) [22-23]  [122-123] 

東南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底,累計館藏紙本文獻478萬冊,中外文數據庫平台149個(234個子庫),電子圖書400萬冊,電子期刊13萬種,電子學位論文1504萬篇。此外,還擁有李國鼎先生捐贈、田原先生捐贈、童寯畫作、南工教材等特色館藏。東南大學圖書館是國際圖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國際大學圖書館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ATUL)、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 (CALIS)、卓越高校圖書館聯盟、江蘇省圖書館學會、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JALIS)、江蘇省工程技術文獻中心、南京高校(江寧地區)圖書館聯合體、南京文學之都圖書館聯盟等行業組織的重要成員館;設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教育部外國教材中心(土木建築、工程力學類)和“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24] 
老圖書館 老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英國《科學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等數據庫收錄。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被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英國《科學文摘》等7家國際數據庫收錄。《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獎,2006—2014年連獲5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08—2011年連獲4屆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2008年被中信所評為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8、2011、2014和2017年被中信所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09—2017年連續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2012年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3年獲首屆江蘇省新聞出版政府獎報刊獎,2015年入選2014年江蘇十強科技期刊,2016年入選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於2010年和2012年獲第三屆和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16年入選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74]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辦於1999年,是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期刊方陣優秀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2010年被評為“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75]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前身為《南京鐵道醫學院學報》,學報由教育部主管、東南大學主辦,為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多年來,該刊一直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天元數據網》全文收錄,同時被《中國藥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各分冊收錄。2000年在首屆《CAJ-CD規範》執行評優活動中獲“執行優秀獎” [25] 

東南大學校園文化

東南大學學校標識

  • 校標
1、東南大學校標於1997年5月由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張道一教授設計完成。
2、校標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外環線條用外粗內細“文武線”裝飾,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外環上半部分為東南大學英文名稱“SOUTHE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為集王羲之書法體校訓“止於至善”。
3、標識中間主體部分延續了中央大學時期校徽的倒三角圖形。倒三角形內部為東南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四牌樓校區大禮堂。細線為大禮堂輪廓線,中間黑實線為大禮堂正立面愛奧尼亞柱式和山花構圖。內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衝破內圓,含“遵守規則又敢於創新”之深意。內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圓形分別代表東南大學的歷史與現實、舊我與新我。兩者的配合,既體現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滲與融合,也凸現出歷史與現實、舊我與新我之間的張力,預示了東南大學無限美好的輝煌的未來。
東南大學校標 東南大學校標
4、內圓中還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個弓形區域,上方標明校名“東南大學”,也為集王羲之書法體;下方左側“1902”, 表明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902年張之洞等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下方右側“南京”,表明學校的辦學地點。
5、校標的顏色選取黃色和綠色。外環和大禮堂為黃色,三角形內大禮堂背景為綠色。黃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同時也表明該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宮內苑和國子監所在地。綠色喻意青年學子風華正茂,代表六朝松歷經千年仍然生機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時表明該校位於長江之濱、玄武湖畔 [26] 
形象標識
校標及其標準色 校標及其標準色
校徽(教師佩戴) 校徽(教師佩戴)
校徽(研究生佩戴) 校徽(研究生佩戴)
校徽(本科生佩戴) 校徽(本科生佩戴)
校訓:止於至善 校訓:止於至善
書法:止於至善 書法:止於至善

東南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止於至善
東南大學校訓典出《禮記·大學》,此篇開篇即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裏的“大學”,當時是針對“小學”而言的,“小學”即禮、樂、射、御、書、數,屬於“藝”的層面,稱六藝,而“大學”是修身之學,使人成為道德上的完人之學,屬於“道”的層面。道和藝,一為形而上,為體,為性,一為形而下,為用,為相。朱熹稱“大學”為“大人之學”(《四書集註·大學章句》),也是恰當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對於“止於至善”四字,孔穎達釋為“言大學之道在止處於至善之行。”(《禮記正義》)朱熹釋“止”為“必止於是而不遷”,一定要達到這個境界而不再改變,釋“至善”為“事理當然之極”(《四書集註·大學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則,即最高的善。王陽明釋“至善”為“性”,即本性,人類的本生是純善無惡的,“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傳習錄上·語錄一》)至善之性是人類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種對本性的復歸,“止之,是復其本然而已。” [27] 
  • 校慶日
東南大學校慶日。1921年6月6日,國立東南大學在上海召開董事會,討論董事會章程,通過《東南大學組織大綱》和編制預算,並一致推薦郭秉文為校長,之後即將6月6日定為校慶日。
1988年5月7日,國家教委正式批覆南京工學院更名為東南大學。1988年6月6日舉行更名慶典。 [28] 
  • 校歌
《東南大學校歌》
作詞:王步高
作曲:印青
東攬鐘山紫氣,北擁揚子銀濤。
六朝松下聽簫韶。
齊梁遺韻在,太學令名標。
百載文樞江左,東南輩出英豪。
海涵地負展宏韜。
日新臻化境,四海領風騷 [29] 
校歌 校歌 [28]

東南大學社團文化

  • 東南大學孝慈劇社
東南大學孝慈劇社成立於2012年,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黃孝慈老師的姓名命名,是學校唯一一個戲曲社團。東南大學兼職教授黃孝慈女士在人文教育中與東大學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把東大這塊熱土當作了她人生的重要舞台。孝慈劇社依託東南大學第二課堂課程體系,推出“孝慈流芳:中國戲曲藝術的鑑賞與體驗”,將組織主體轉向學生,全程由學生自主設計、開設課程,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以學生視角思考戲曲校園傳播模式。在課餘時間通過彙報分享、臉譜繪製、戲曲觀影等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由點帶面,發揮朋輩影響力,影響輻射更多的同學,將黃孝慈老師“傳承經典、弘揚國粹”的精神進一步在校園傳播、傳承與弘揚。 [124] 
孝慈劇社
  • 東南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東南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東南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東南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簡稱東大青協,是由東南大學廣大從事社會公益、社會服務的青年組成的大家庭。自2007年成立以來,協會始終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為熱心公益的同學們提供了涵蓋醫療服務、交通導引、社區幫扶、扶貧支教、景區講解、圖書整理、大型會議等諸多領域的優質志願服務活動,並承辦東南大學志願服務實踐學堂等志願服務培訓工作。另外,協會還負責學校各級各類優秀志願者,優秀志願服務項目的評比。該社團榮獲2021年度江蘇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榮獲“優秀志願服務組織”,2021年 、2020年共青團江蘇省委關於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青年集體。 [125] 
  • 瑞華築夢公益平台
東南大學瑞華築夢公益平台 東南大學瑞華築夢公益平台
東南大學瑞華築夢公益平台是由東南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指導,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支持的學生公益類社團,它以“放眼世界、勇於追夢、自強不息、崇德向善”為宗旨,堅持“自助、互助、助人”的工作原則,秉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理念,圍繞思想引領、互助成長、節日特色、志願反哺四個方面開展獨具特色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教育目標。多個團隊獲評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報道團隊、江蘇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東南大學優秀實踐團隊、東南大學“十佳團隊”等榮譽。 [126] 

東南大學校區情況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

四牌樓校區
四牌樓校區(2張)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坐落於南京市中心,東枕鐘山,西鄰鐘鼓樓,北臨玄武湖,山湖相映,萬木競翠,環境優美。曾是六朝宮苑的遺址,也是明朝國子監所在地。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現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歷史建築多處,還有原中央大學生物館(現中大院)、原中央大學科學館(現健雄院)、工藝實習場、部分教學樓和宿舍樓等等民國建築。整個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是中國近現代校園規劃的傑出代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作為國立中央大學舊址,在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16年入選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的“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截至2024年4月,四牌樓校區佔地面積411309平方米,校園房屋總建築面積476587平方米,現有9個院系,全日制在校生近75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留學生)。 [95-96] 

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

丁家橋校區 丁家橋校區
丁家橋校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丁家橋87號,曾是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的所在地,緊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周邊有大量的美食店和商場,生活氣息濃郁,是醫學生的温馨港灣。 [97]  丁家橋校區是東南大學三個主校區之一,是醫學學科、生命學科、生物與醫學工程學科優秀人才和創新成果的培育基地、醫療衞生服務基地和江蘇省生物醫藥研發孵化創業中心。 [134] 

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

2006年夏季起,學校主教學區遷至九龍湖校區,由此掀開東南大學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九龍湖校區位於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部,總面積3752.35畝。九龍湖校區建築規劃以東南大學的歷史文脈為依據,採取公共核心教學組團與專業教學族羣組團相結合的校園建築形態,形成中西合璧、綠色開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龍湖校區已建成教學區、科研實驗區、行政區、本科生生活區、研究生生活區、教師生活區、後勤保衞區等,總建築面積約69萬平方米。目前,學校圖書館面積6.69萬平方米,藏有各類圖書資料397.17萬冊。 [142] 
九龍湖校區
九龍湖校區游泳館是目前國內唯一採用40米超大跨度連續交叉清水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由東西向1個大拱和南北向7個小拱組成。採用曲面造型,整體形成了極具結構美學的拱形建築結構體系,宛如泳池中泛起的浪花。內部結構採用鋼筋混凝土的筒拱結構,巧妙地把建築造型、內部空間以及結構形式結合在一起,做到了功能美、結構美及意向美的相互統一協調。是一座能夠反映東南大學土木、建築等學科特點、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標誌性建築,被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美國建築大師獎)組委會評選為最佳傑出獎(Best of Best)。 [143] 

東南大學無錫校區

東南大學無錫校區(以下稱校區)創建於1988年4月,前身為東南大學無錫分校,是原國家教委批准的首批重點大學分校之一,最先開啓了中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校區位於無錫市濱湖區山水城狀元路5號,佔地近500畝,建設在太湖灣科創帶核心區。該校區包含集成電路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自動化學院、建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交通學院幾大院系 [76-77] 
無錫校區

東南大學蘇州校區

蘇州校區
蘇州校區(3張)
東南大學蘇州校區的前身為2005年10月成立的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集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技術成果轉化、高價值平台建設為一體,是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坐落於風光秀美、景緻典雅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佔地120餘畝,建築面積近10.7萬平方米。現有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東南大學-蒙納士大學蘇州聯合研究生院、東南大學-蒙納士大學蘇州聯合研究院、東南大學技術轉移(蘇州)中心等機構,以及若干科技創新平台。其中,東南大學-蒙納士大學蘇州聯合研究生院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內第一所中外聯合研究生院。 [135] 

東南大學行政管理

東南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國家監委駐東南大學監察專員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參考資料來源:(截至2024年6月) [30]  [147] 

東南大學歷任領導

  • 歷任領導(1949年前)
歷任領導
任期
職務
姓名
1903—1905
三江師範學堂監督
楊覲圭
1905
三江師範學堂監督
1905
三江師範學堂監督
1905—1911
兩江師範學堂監督
1914—1919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1919—1925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1927—1930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30—1931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32—1941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41—1943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43—1944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44—1945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45—1947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1948—1949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參考資料: [31] 
  • 歷任領導(1949年後)
歷任領導
任期
職務
姓名
1949.8—1949.11
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1949.11—1951.7
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1951.7—1952
南京大學校長
1952.11—1958.9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53.1—1957.11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
1957.11—1959.12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
1960.1—1966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
1960.1—1968.3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73.2—1974.10
南京工學院革委會主任
1974.11—1977.5
南京工學院革委會主任
1977.5—1978.3
南京工學院革委會主任
1978.5—1979.8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79.9—1980.10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79.9—1983.11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
1980.11—1983.11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83.11—2002.2
南京工學院院長、東南大學名譽校長
1983.12—1985.8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
1983.12—1986.12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86.12—1988.4
南京工學院院長
1988.4—1993.11
東南大學校長
1986.12—1988.4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
1988.4—1993.5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1993.5—1999.6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1993.11—1997.10
東南大學校長
1997.10—2006.5
東南大學校長
1999.6—2011.1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2006.5—2015.11
東南大學校長
2015.11—2017.12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2011.1—2015.11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2015.11-2021.11
東南大學校長
張廣軍 [44]  [47] 
2022.1-
東南大學校長
黃如 [49] 
參考資料: [32] 

東南大學校園環境

東南大學東南大學大禮堂

東南大學大禮堂位於校園中央,始由中央大學首任校長張乃燕籌款興建,英國公和洋行設計,1930年動工,1931年4月竣工。1931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國民會議即在此召開。數十年來,海內外校友均視禮堂為母校象徵。其雄偉莊嚴和別具一格的造型,在眾多的校園建築中獨具特色,成為東南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反腐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即以大禮堂作為漢東省人民檢察院的取景地。東南大學大禮堂是中國近代建築中非常可貴的傑作,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交匯融合,建築藝術互相影響激盪的結晶。
東南大學大禮堂
大禮堂前的噴泉建立於百年校慶之際,其名湧泉,來源於“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湧泉位於校園主軸線上,它的設計構思以西方古典建築風格為基礎,旨在與中心區建築風格相呼應,體現和諧完美。 [127] 

東南大學孟芳圖書館

孟芳圖書館
孟芳圖書館(2張)
東南大學孟芳圖書館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大學圖書館之一,國立東南大學時期落成,是中國20世紀初期圖書館建築的優秀作品之一。圖書館整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主立面取橫三、縱三式,門廊立愛奧尼柱。門額上金書“圖書館”三字為著名實業家、教育家、清末狀元張謇所題。一百多年來,圖書館先後經歷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圖書儀器部”、國立東南大學孟芳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南京工學院圖書館等歷史發展階段。現為學校的行政辦公用房。 [144] 

東南大學六朝松

六朝松
六朝松(2張)
六朝松是東南大學的精神圖騰,位於校園西北,相傳為六朝遺株,為金陵城古樹之至古。據著名林學家馬大浦、黃保龍鑑定,其學名為“檜柏”,樹齡已逾千年。六朝松見證了六朝宮苑的繁華疏落,見證了《昭明文選》的成書、《永樂大典》的編纂,更見證了學校輝煌燦爛的百年辦學歷程。 [145] 

東南大學梅庵

梅庵,位於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西北角,在六朝松旁,西臨進香河,北近雞籠山。梅庵之名得自於李瑞清先生。三江、兩江時期,學堂在西北角以松木為樑架建築三間茅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以後,江謙校長為紀念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將之命名為梅庵。1933年中央大學將之改建為磚混結構平房,作為音樂教室使用。在梅庵正面,有著名歷史學家柳詒徵於1947年6月9日題寫的“梅庵”二字匾額。 [146] 
梅庵

東南大學校友情況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士
林鳴 [46] 
-
注:此處僅列出部分校友(僅列出至1915年後出生的兩院院士),全部名單請查看官網,排名不分先後
參考資料: [33] 

東南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
獲批成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 [60] 
獲批成為首批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 [128] 
獲批成為首批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128] 
2022年7月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78] 
2021年11月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80] 
2021年10月
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 [79] 
2020年11月
社會實踐“全國優秀單位”和“最佳實踐大學” [129] 
2018年12月
榮獲“江蘇省高校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130] 
2017年08月
榮獲“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1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