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冠羣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網絡專家)

鎖定
顧冠羣(1940年1月13日—2007年5月26日),男,漢族,江蘇省常州市人, 中國共產黨黨員,計算機網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 [2] 
1956年9月,顧冠羣考入南京航空學院;1957年,到南京工學院學習熱力發電廠專業;1960年春,改學自動控制系計算技術專業;1962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獲學士學位;1962年—1983年,為南京工學院助教;1983年—1987年,任南京工學院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研究室主任;1987年—1991年,任東南大學副校長;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10年—2006年6月,任東南大學校長; [2]  [6]  2007年5月2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7歲。 [8]  [19] 
顧冠羣長期從事計算機、計算機網絡、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1] 
中文名
顧冠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
1940年1月13日
逝世日期
2007年5月26日
畢業院校
南京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顧冠羣人物生平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13日,顧冠羣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1954年—1956年,在常州市第一中學讀普通高中。
1956年9月,考入南京航空學院(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7年,到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學習熱力發電廠專業。
1960年春,改學自動控制系計算技術專業。
1962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獲學士學位。
1962年—1983年,為南京工學院助教。
1983年—1987年,任南京工學院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研究室主任。
1987年—1991年,任東南大學副校長。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997年10年—2006年6月,任東南大學校長。 [2]  [6] 
2007年5月2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7歲。 [8] 
顧老生平

顧冠羣主要成就

顧冠羣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顧冠羣作為主要成員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晶體管積分機,並完成基於該機的“自動切割繪圖系統”和“潛艇電子航跡儀”。研製成功開放式系統互聯網絡和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應用於多項網絡工程,效益顯著。率先在中國國內研製出“X.25”通信控制器,打破中國國外壟斷和依靠進口的局面。 [2]  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個市域OSI網絡,在中國國內首先提出以petri網理論為形式描述技術的協議工程,標誌着中國OSI網絡技術達到國際水平。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個自行開發的開放式EDI系統,在異構網絡集成基礎上執行標準化EDI協議,與美國GE公司EDI系統可互操作,該系統成功運行,截至2008年,系統規模達30多個港口,每年有4000萬元的經濟效益。作為中方首席專家主持了中國—歐共體合作項目"江蘇省計算機應用網絡",並籌建了中國科研網和中國教育科研網。 [6] 
顧冠羣 顧冠羣
  • 科研獲獎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
1973年
DJS-220系列計算機
國防工業技術改進一等獎 [6] 
1978年
自動切割系統和繪圖系統
全國科學大會獎 [6] 
1978年
DJS24/25計算機
國防工辦科技成果二等獎 [6] 
1978年
潛艇電子航跡儀
全國科學大會獎 [6] 
1986年
高級數據鏈路通信控制器及規程軟件
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6] 
1995年
以Petri網理論為形式描述技術的協議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6] 
1995年
北京第一機牀廠CIMS工程
國際SME工業領先獎 [6] 
1996年
北京第一機牀廠CIMS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6] 
1998年
計算機網絡協議形式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8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顧冠羣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著作5本。 [2] 
時間
名稱
著者
出版社
1981年
《計算機網概論》
顧冠羣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7] 
1985年
《計算機網》
顧冠羣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6] 
1989年9月
《計算機網絡》
顧冠羣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4] 
2005年
顧冠羣
東南大學出版社 [13] 
2006年
《高性能計算機網絡新進展》
顧冠羣
東南大學出版社 [15] 
[1] 羅軍舟, 沈俊, 顧冠羣. 從Petri網到形式描述技術和協議工程[J]. 軟件學報, 2000, 011(005):606-615.
[2] 馮徑, 周潤芳, 顧冠羣. 一種分類預計算QoS路由算法[J]. 軟件學報, 2002, 13(4):10.
[3] 趙阿羣, 吉逸, 顧冠羣. 支持VPN的隧道技術研究[J]. 通信學報, 2000, 21(6):7.
[4] 嚴俊, 馬小駿, 顧冠羣. RTP協議的研究與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0, 36(009):121-123.
[5] 高旭, 沈蘇彬, 顧冠羣. 網絡多媒體實時傳輸協議淺析[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0, 17(2):6-8.
[6] 汪芸, 兑繼英, 顧冠羣. 開放分佈式處理的新發展—CORBA規範[J]. 計算機科學, 1997, 24(3):4.
[7] 陶軍, 顧冠羣. 基於移動代理的螞蟻算法在QoS路由選擇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03.
[8] 顧冠羣, 宋軍. 高速多媒體信息通信[J]. 電信科學, 1995, 11(11):4.
[9] 楊鵬, 顧冠羣. New Gener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Requirement Goals,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ference Model新一代網絡體系結構:需求目標,設計原則及參考模型[J]. 計算機科學, 2007, 34(004):1-6.
[10] 費翔, 何小燕, 羅軍舟, et al. Fuzzy Neural Network Based Traffic Prediction and Congestion Control in High-Speed Networks[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0.
[11] 羅軍舟, 顧冠羣, 費翔LUO,等. An Architectural Modelfor Intelligent Network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0.
[12] 李仕鋒, 馬小駿, 顧伯萱,等. 基於MPLS的流量工程研究[C]// 第十屆全國數據通信學術會議. 2000.
[13] 丁偉, 顧冠羣.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TO ASYNCHRONOUS COMPUTER CONFERENCE MODEL[J]. 計算機學報, 1996, 019(005):329-333. [18] 

顧冠羣人才培養

  • 培養的研究生
據2022年8月東南大學校友會官網顯示,顧冠羣已培養博士生13名、碩士生54名,並培養出一支以青年為骨幹的科學研究隊伍。 [6] 
顧冠羣的學生有沈俊、潘建平、熊飛、楊志宏、羅軍舟 [12] 

顧冠羣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97年
2006年10月19日
傑出中國訪問學人 [7]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6] 

全國高校先進工作者 [6]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6] 

人民教師獎章 [6] 

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 [6] 

863計劃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9] 

顧冠羣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7年—
國家“863”高技術計劃自動化領域CIMS主題第一、二、四屆專家組成員和第三屆自動化領域專家委員 [6] 
1998年3月—2003年3月
2003年3月—2008年3月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五、六屆副主席、第七屆主席 [5]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專家顧問組成員 [8]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 [8] 

顧冠羣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顧冠羣的妻子是章玉琴,女兒顧曉軍。 [4]  [11] 

顧冠羣人物評價

顧校長(顧冠羣)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平易近人,沒有那種硬生生擺出來的“官架子”。(顧冠羣的學生評) [3] 
顧校長(顧冠羣)是一位品德高尚、治學嚴謹、拼搏進取、成就卓著的學者和老師,他的事蹟和精神至今仍深深影響着我們。(東南大學黨委書記易紅評)
顧冠羣對於科學的奉獻精神、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學科的發展理念等等,都是留給後輩的寶貴財富。東南大學評)
顧冠羣嚴於律己,廉潔奉公,遵紀守法,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高風亮節。顧冠羣為網絡的研建和推廣作出重大貢獻。(東南大學校友會評) [6]  [10] 

顧冠羣人物影響

  • 顧冠羣、章玉琴獎助學金
2006年11月,顧冠羣院士向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八萬元人民幣,並以夫人、東南大學校友章玉琴女士的名義設立“章玉琴獎助學金”。後徵得家屬的同意,教育基金會把獎助學金更名為顧冠羣、章玉琴獎助學金。 [4]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