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美鍔

鎖定
任美鍔(1913年9月8日—2008年11月4日),出生於浙江寧波,地貌學家、海洋地質學家,自然地理學與海岸科學家,南京大學教授,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 [1]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任美鍔長期從事自然地理學與海岸科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撰寫的中國自然地理著作已被譯成英、西班牙和日文出版發行,海岸科學方面,主持了江蘇省海岸帶調查。總結陸相油田的儲油規律,應用濁流沉積理論提出“沉積圈閉”的觀點,為油田開發帶來新的希望。 [2] 
中文名
任美鍔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3 年10月7日
逝世日期
2008年11月04日
畢業院校
中央大學
職    業
自然地理學與海岸科學家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維多利亞獎
出生地
浙江寧波

任美鍔人物生平

任美鍔
任美鍔(6張)
1913年(民國二年)9月8日,任美鍔出生於浙江寧波一個商人家庭,其父開設席莊,經營寧波特產的草蓆。他鼓勵子女發奮求知,弘揚祖業,任美鍔閲讀張其昀編著的《高中本國地理》,書中論述了中國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從此他開始對地理學發生興趣。 [1] 
1930年(民國十九年),任美鍔畢業於浙江省第四中學,考入中央大學地理學系,並在胡煥庸、張其昀等的支持鼓勵下,與同窗李旭旦合譯了法國人文地理學家布呂納的《人地學原理》英文版,對中國地理科學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畢業後,任美鍔到資源委員會任研究實習員。 [1]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報考第四屆中英“庚款”公費留學,以總分第一被錄取,由李四光教授推薦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地理系學習,師從貝利教授深造地貌學,兼修地質學,以《英國Clyde河流域地貌發育》的學位論文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應竺可楨邀請回國,回國時適值抗日戰爭期間,他先到貴州遵義任職於浙江大學史地系,翌年晉升教授。 [1]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以後,在重慶北碚應聘為復旦大學教授兼史地系主任、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兼任中國地理學會總幹事、《地理學報》總編輯,新中國成立後,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兼任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長,並當選為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 [1] 
1956年,任美鍔參加了全國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為了實現科學規劃的目標,他積極投身於中國熱帶、亞熱帶生物資源綜合考察,帶領師生奔赴祖國西南邊陲,深入西雙版納熱帶叢林,總結橡膠種植的經驗,綜合分析自然環境條件,提出橡膠種植北限可達北緯25°、海拔上限可達900—1000米的結論,為建立熱帶作物種植基地提供科學論據。 [1] 
1965年,參加華南某軍港的整治工作,在中國首次應用潮汐汊道理論,解決了海港整治問題。 [1] 
1972年底,竺可楨最後一次會見任美鍔時,深有感慨地説:“至今還沒有一本篇幅適當的中國自然地理著作問世,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很不相稱。”任美鍔主持編寫的《中國自然地理綱要》就是在這個啓示下,在講授的《中國自然地理》原稿基礎上改寫的。 [1] 
1974年,應邀赴大慶油田做系統的沉積相學術講演,並應用沉積相理論,解決了油田提出的一些理論和實際問題。 [1] 
1979-1984年,領導江蘇省海岸帶綜合調查,對淤泥質潮灘沉積動力過程做了較深入研究。 [1] 
1984年以後,主要從事黃河三角洲研究,對該區海港建設及區域發展做出了貢獻。 [1] 
1979年,國家下達全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科學考察任務,任美鍔又負起新的重任,擔任江蘇省海岸帶、海塗資源綜合科學考察隊隊長。在歷時5年的大規模考察調查工作中,他因患視網膜破裂症先後三次手術治療,仍然堅持領導考察工作,多次親臨蘇北沿海調查,率先完成國家任務,並擬定了《江蘇省海岸帶管理法規》,使江蘇成為全國首先公佈這方面法規的沿海省份。 [1] 
1996年起,與嚴東生院士共同主持中國科學院重大諮詢項目“長江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中國自然區域及開發”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3] 
2008年11月4日,逝世。

任美鍔主要成就

任美鍔科學研究

任美鍔長期從事自然地理學與海岸科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撰寫的中國自然地理著作已被譯成英、西班牙和日文出版發行。
1984年以後,主要從事黃河三角洲研究,對該區海港建設及區域發展做出了貢獻,及重點研究人類作用對華北海岸帶發育的影響。 [1] 
任美鍔在主持南水北調中線地貌考察和西南鐵路沿線喀斯特的研究工作中,根據實地考察資料,提出深部喀斯特的概念,並按形成機制將深部溶洞做系統的成因分類,對西南鐵路隧道建設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把中國喀斯特研究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任美鍔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系統研究有關溶洞發育,探討喀斯特科學理論。他根據多年野外實地考察的資料分析總結,發表《中國岩溶發育規律的若干問題》一文,精闢地闡明瞭中國喀斯特地貌類型的地帶性規律,從而確立了“深部喀斯特作用”的新觀點,並對深部喀斯特作用機制進行剖析,提出了深部溶洞的成因類型。他在《中國科學》上發表《北京周口店洞穴發育及其與古人類生活關係》的論文,創造性地將喀斯特學、沉積學與古人類學三門學科的研究方法緊密結合,根據洞穴堆積層的沉積特徵,結合哺乳動物和孢粉等化石研究及測量數據,描繪出北京猿人洞的古地理環境在距今70萬—23萬年間至少有8個比較明顯的氣候波動。這些研究成果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喀斯特理論,也豐富了世界喀斯特學的內容。這項成果1984年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級重大科技成就。 [1] 

任美鍔教學成果

任美鍔從教近60年,治學科學嚴謹,注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勇於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培養了3名包括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高層次地球科學人才。學生有遙感專家陳述彭、冰川學專家施雅風、地貌專家李吉均3位中科院院士。 [3] 

任美鍔論文著作

任美鍔在地理科學領域工作的50年,發表專著10多種,論文200餘篇。 [1] 
序號
人員
作品
出版社/刊物
時間
1
任美鍔
建設地理新論
商務印書館
1945
2
任美鍔、楊紉章
中國自然區劃問題
地理學報
1961
3
任美鍔
中國的準熱帶
南京大學學報(地理版)
1962
4
任美鍔、楊紉章、包浩生
中國自然地理綱要
商務印書館
1979
5
任美鍔
中國岩溶發育規律的若干問題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79
6
任美鍔
北京周口店洞穴發育及其與古人類生活的關係
中國科學報
1981
7
任美鍔
風暴潮對淤泥質海岸的影響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1983
8
任美鍔、劉振中
岩溶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1983
9
任美鍔、張忍順
潮汐汊道的若干問題
海洋學報
1984
10
任美鍔、史運良
黃河泥沙輸送及其對渤海和黃海沉積作用的影響
地理科學
1986
11
任美鍔
江蘇省海岸帶與海塗資源綜合考察報告
海洋出版社
1987
12
任美鍔、包浩生
中國自然區域及開發整治
科學出版社
1992
13
任美鍔,黃河
我們的母親河
清華大學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2
[1] 

任美鍔獲獎記錄

個人
  • 2000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獲獎)    
  • 1989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獲獎)    
  • 1988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獲獎)    
  • 1986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授予的維多利亞獎章    (獲獎)    
  • 1985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獎)    
[1] 

任美鍔社會任職

任美鍔還歷任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海洋地質委員會委員; [1] 
國際海事組織和原子能委員會聯合組織的海洋放射性廢料處理專家委員會委員; [1] 
《國際海岸研究雜誌》編輯; [1] 
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 [1] 
中國河口海岸學會名譽理事長; [1] 
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海岸線分會主任委員; [1] 
中國海岸帶開發與管理研究會理事長; [1] 
國際海洋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主席; [1] 
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1] 
1942年以後,在重慶北碚應聘為復旦大學教授兼史地系主任、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兼任中國地理學會總幹事、《地理學報》總編輯。新中國成立後,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兼任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長,並當選為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 [1] 

任美鍔個人生活

任美鍔先生的夫人許麗雲,這位1942年浙江大學史地系畢業的才女,退休前是南京大學地理系的一個普通編輯。為了任先生的事業,她承擔了全部家務和培育兒女的責任。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與任先生攜手共度近60年的風雨。
子女事業有成,令二老欣慰自豪。三個孩子雖然沒有一個子承父業,但父親執着追求、勤奮好學的作風卻始終潛移默化地滋養着孩子們。他們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大兒子任懿奇現在是省計經委副主任;小兒子在美國開有自己的公司;女兒任小梅是“掌上明珠”,而立之年的她如今已是美國一家著名房地產公司的高級電腦軟件師,任老的家是一個事業興旺之家,幸福之家。87歲的任美鍔先生,仍密切關注國內外科學發展動態,針對當前生產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敏感問題,不斷撰文,繼續耕耘在科學研究的沃野。最近,應中國科學院之約,他正在為院士科普書系寫一本約10萬字的書《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任美鍔人物評價

任先生同樣以他豐碩的科技成果和對社會的巨大貢獻,,在這位地理學泰斗的桂冠上,明珠閃耀,光彩照人。(南京大學評 [4] 
任美鍔曾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主持了江蘇省海岸帶調查,並建議建設太倉港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副港,為建設長三角地區國際航運樞紐體系作出了貢獻。(南京大學校長陳駿 [5] 
任美鍔在古稀之年,依然才思敏捷,洞察國際地理學與海洋學的最新動態,置身於科學前沿,為發展中國地理科學不懈努力。(九三學社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