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周志宏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地
- 江蘇丹徒
- 出生日期
- 1897年12月28日
- 逝世日期
- 1991年2月13日
周志宏人物生平
編輯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就讀於揚州中學。
1917年(中華民國六年),進入北洋大學預科,1923年畢業於北洋大學礦冶工程系,獲工學士學位。學習成績優異,深受該校礦冶系主任、美籍教授施勃理(Edwin Sperry)青睞。
[4]
1924年(民國十三年),經施勃理推薦,去美國南芝加哥鍊鋼廠工作。獲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1925年(民國十四年)秋,周志宏進入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學習。
1926年(民國十五年),獲冶金碩士學位。在論文答辯會上,他的才華引起了在該校講學的哈佛大學著名教授蘇佛(AlbertSauveur)的注意,同意他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由蘇佛親自指導。在哈佛大學學習的第一年,他研究了“不同冷卻速度對亞共析鋼魏氏組織形成的影響”,取得創新的研究成果。同年,獲哈佛大學工程師學位並申請到了海林—介林獎學金。
[1]
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他又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了“鋼中魏氏組織形成的冷卻條件及形態”的研究。
[1]
1928年(民國十七年),揭示了純鐵在高速冷卻下形成馬氏體的過程。其論文被載入著名的《美國礦冶學報》,周志宏也由此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
[1]
隨後,蘇佛推薦他到美國國家鋼管公司勞倫鋼鐵廠任研究員。該廠給了他一個關於“消除鋼管表面缺陷”的課題。時未經年,廠方主管工程師意外地收到了周志宏的研究報告,驚愕不已,遂另眼相看。不久廠方獲悉他執意回國,再三挽留,但被他婉言謝絕。
1929年(民國十八年)秋,周志宏回到祖國,擔任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員會助理委員。
1930年(民國十九年),出任兵工署下屬的上海鍊鋼廠廠長。時該廠在外貨傾銷、內政紊亂的情況下已奄奄一息。他到任後,首先針對該廠的“把頭制”進行改革。他親自修訂了工資方案,使有能力、工作好的員工能獲得高薪,深得廣大員工擁護。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他被派往歐洲檢驗進口鋼材及考察鋼鐵工業。出國兩年間,他在歐洲考察了洛克林、克虜伯、百祿以及普達等著名鋼鐵廠。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發生,他立即返回祖國,受命籌備漢陽鐵廠復工。但日本侵略軍迅速進迫武漢,漢陽鐵廠等均準備內遷四川,復工計劃未能實施。當時兵工署在重慶成立了材料試驗處,周志宏任該處技正(總工程師)兼處長,1942年兵工署第二十八廠成立,周兼廠長。
1938年到1946年,他領導的材料試驗處和第二十八廠主要研製和生產國防與民用急需的高速鋼、沖模鋼等合金鋼和鐵合金。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在周志宏的組織領導下,一座自行製造的400千伏安硅鐵爐在第二十八廠安裝成功,每月可產硅鐵10噸。
1944年(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又增加了拉絲模具鋼、高碳鋼毛坯、鉻鋼、鎢鋼、彈簧鋼、彈子鋼等。使第二十八廠成為抗日戰爭時期西南後方的合金鋼生產基地。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他應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之聘,籌辦該部技術研究所。
1958年,他在交通大學興建了氧氣頂吹轉爐鍊鋼實驗室,指導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法的研究(如水力學模擬試驗、熱模擬試驗、煙氣除塵及其回收試驗等)。
1962年,將上鋼一廠一座5噸側吹轉爐改為氧氣頂吹轉爐。
1979年,召開的全國第五屆政協會上。
1987年,他捐出自己多年的工資積蓄-2萬元充作“周志宏獎學金”,每年頒發一次。
1991年2月13日於上海逝世,享年95歲。
周志宏主要成就
編輯周志宏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30年代初,周志宏在上海鍊鋼廠將15噸酸性平爐改為鹼性平爐,並利用江南造船廠廢置的1噸電爐,生產出了高質量的炮筒、炮彈殼、槍筒等用鋼。同時還在國內首次用鑄造法生產出了自60~800千克等不同規格的炸彈彈殼(國外一般用壓延法制造)。他為了提高合金鋼產品質量,曾在合金成分配置、減少雜質和產品質量檢驗上花了很多精力。20世紀50年代初,奧地利發明了氧氣頂吹轉爐,中國部分有識之士對此極為重視,周志宏也是其中之一,曾撰文介紹氧氣頂吹轉爐的優越性。
[1]
周志宏及其同事在開拓中國合金鋼及鐵合金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試製鎢粉和高速鋼、高合金工具鋼,試製鎢鐵,均填補了40年代國內的空白。
1930年,研究成功了中國最早的大型鑄鍛件,完成了錢塘江大橋的橋樑橋座的鑄造和加工任務。1949年後,研製了少含、不含鎳和鉻的滾珠軸承鋼。1960年,首先提出了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法,並在工廠生產中得到應用。1978年又提出了頂底雙吹氧轉爐鍊鋼法。
[2]
- 科研成果獎勵
- 學術論著
論文
3:Zhou Zhihong,Influence of Rate of Cooling on Dendritic Structure and Some Hypoeutectoid Steels,TransAIME, 1930,90:100.
[1]
周志宏人才培養
周志宏從教近50年,先後擔任重慶大學、南京大學、大同大學等校教授,特別在交通大學任教的39年間,除任教授外,還擔任教研室、系、學校領導工作,承擔了繁重的科研、教學任務。1951年他受重工業部委託,還在上海舉辦了理化檢驗短訓班,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檢驗技術骨幹。他的學生遍佈全國,他為中國培養出了一大批金、機械科技人才。受到周志宏培養的科技人員中如肖紀美、徐祖耀、方正知、鄭執信、張嶺楠、郭樹楠、謝家蘭等後來都成長為知名學者、專家。
周志宏榮譽表彰
周志宏社會任職
編輯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第三屆代表,中國政協第五屆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第一、第二、第三屆理事。
[4]
1929-1930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員會助理委員。
1930-1935年,任上海鍊鋼廠廠長。
1938-1946年,任重慶國民政府兵工署材料試驗處技正、處長兼第二十八廠廠長。
1946-194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新廠建設委員會委員。
1952-1991年,任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一級教授、機械系主任、冶金系主任、副校長;材料科學及工程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分校校長、名譽校長。
周志宏人物評價
編輯不僅僅是紀念他對交大材料學科的貢獻,不僅僅是紀念他對交大發展的貢獻,不僅僅是紀念他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貢獻,更關鍵的是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周志宏院士用畢生的奮鬥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成良評)
[5]
- 參考資料
-
- 1. 周志宏 .九三學社[引用日期2016-01-09]
- 2. 周志宏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6-05-01]
- 3. 周志宏 .上海交通大學 [引用日期2016-06-24]
- 4. 我國金屬學與金屬熱處理的帶頭人之一 周志宏 .騰訊[引用日期2016-05-01]
- 5. 我校隆重紀念週志宏院士110週年誕辰 .上海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16-03-21]
- 6. 周志宏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引用日期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