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獻文

鎖定
伍獻文(1900年3月15日—1985年4月3日),浙江瑞安人,動物學家,魚類學家,線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  [5] 
伍獻文192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系;1932年獲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48年選聘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4月3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5歲。 [12] 
伍獻文一生從事魚類分類學、形態學、生理學和水生生物學的研究。 [5] 
中文名
伍獻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瑞安
出生日期
1900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
1985年4月3日
畢業院校
巴黎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48年選聘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伍獻文人物生平

伍獻文被任命為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伍獻文被任命為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1900年3月15日,伍獻文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雲周鄉嶼頭村(今瑞安縣雲周街道繁榮村)。 [40]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業專修科。
1921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同年到廈門集美學校任教。
1922年,任廈門大學動物學系助教。
1925年,轉入廈門大學攻讀動物學系。
1927年,從廈門大學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同年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生物學系。
1929年,到巴黎博物館魚類學實驗室學習深造。
伍獻文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伍獻文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從巴黎大學畢業,獲科學博士學位。
1932年—1934年,受聘於中央研究院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部。
1934年7月,任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48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4月3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5歲。 [2]  [12] 

伍獻文主要成就

伍獻文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0年,伍獻文(中)在中國魚類學會學術年會期間 1980年,伍獻文(中)在中國魚類學會學術年會期間
伍獻文從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致力於中國魚類學的研究,對分佈於中國的比目魚類5科33屬65種做了研究,對比目魚器官系統的解剖和生物學作了描述。另對蠕蟲類、河蟹、蠍類、鳥、蛇、蛙、魚、線蟲、水母等不同種類的動物進行了研究。在線蟲形態學和分類學研究方面,發表了動物寄生線蟲的3個新屬和23個新種和新亞種。
20世紀40年代,伍獻文對中國魚類學研究進行了劃分,分為魚類生理學和功能形態學兩個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伍獻文開始系統地調查和研究中國豐富的淡水魚類資源,全面開展魚類分類區系的研究工作。描述了分佈於中國的鯉科魚類113屬412種。
20世紀60年代,伍獻文開展了長江魚類資源調查及其變動規律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伍獻文開始研究鯉亞目魚類的系統發育,解剖和觀察了鯉亞目中有代表性的78屬123種魚類的骨骼,提出了鯉亞目魚類的一個新的分類系統。
伍獻文還組織了對中國海洋及湖泊的綜合考察和研究。1935年組織了渤海灣及山東半島的海洋及海洋生物綜合調查研究。1951年參加了五里湖的湖泊調查研究工作。還參加了三峽水庫庫區、丹江口水庫庫區的水生生物調查和漁業規劃的研究等。 [2]  [12] 
  • 學術論著
伍獻文專著《中國鯉科魚類志》 伍獻文專著《中國鯉科魚類志》
截至1985年4月,伍獻文在中國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發表論文及專著共計80餘篇(冊)。其中有關魚類學論文45篇,有關線蟲及其它蠕蟲的論文16篇,有關節肢動物和爬行類、兩棲類等其它動物的論文11篇,還有關於海洋及湖泊調查、魚類考古學研究的報告多篇 [12]  ,其部分論著參考如下:
[1]伍獻文.記殷墟出土之魚骨[J].考古學報,1949(4):5. [20] 
[2]王家楫,伍獻文.水生生物研究所籌設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及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的經過[J].科學通報,1950(03):182-183. [21] 
1922年和集美學校數學教員沈滌生合影(右為伍獻文) 1922年和集美學校數學教員沈滌生合影(右為伍獻文)
[3] E.B.波魯茨基,伍獻文,白國棟,戈敏生,王乾麟,王士達,陳受忠.丹江口水庫庫區水生生物調查和漁業利用的意見[J].水生生物學集刊,1959. [22] 
[4]伍獻文,鍾麟.快速建立鰱、鱅純系的初步研究[J].科學通報,1964,9(10):900-907. [23] 
[5]伍獻文,陳宜瑜,陳湘粦,等.鯉亞目魚類分科的系統和科間系統發育的相互關係[J].中國科學,1981(03):115-122. [24] 
[6]伍獻文,何名巨,褚新洛.西藏地區的(魚兆)科魚類[J].海洋與湖沼,1981(01):74-79. [25] 
[7]伍獻文等.中國鯉科魚類志上卷[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4. [26] 
[8]伍獻文,曹文宣,易伯魯,等.中國鯉科魚類志(上,下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27]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世紀50年代
世界漁業會議 [16] 

1950年
中國科學院第一次擴大院務會議 [11] 
北京
1963年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學術會議 [15] 

1979年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廬山學術會議 [13] 
廬山
1980年
中國魚類學會學術年會 [9] 

1981年
中國魚類學會學術年會 [8] 
成都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78年
中國鯉科魚類志 [2]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中國淡水魚類養殖學 [39] 
湖北省科學大會獎
1982年
中國鯉科魚類志 [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86年
鯉亞目魚類分科的系統及其科間系統發育的相互關係 [2]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伍獻文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伍獻文在工作中 伍獻文在工作中
1950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組建成立,在伍獻文的領導下,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魚類學研究擴大到魚類分類學、生態學、生理學、遺傳學和組織學等各個領域。 [12] 
  • 培養成果
在伍獻文一生的科研和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大批水生生物學和水產科學技術上的骨幹力量,有的成為中國國內外學者、教授、學術骨幹,有的成為學部委員, [12]  如魚類生物學家曹文宣院士,動物學家陳宜瑜院士,魚類學和淡水生態學家劉建康院士, [3]  山東海洋學院唐世鳳教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孝威教授,魚類生態學家易伯魯教授等。 [6] 

伍獻文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48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伍獻文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34年—1935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7] 
1935年—1936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7] 
1936年—1942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三屆理事會書記 [7] 
1944年—1948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會計 [7] 
1948年—1949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 [7] 
1949年—1951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 [7] 
1951年—1956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候補理事 [7] 
1952年
九三學社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8] 
1956年
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9] 
1956年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17] 
1956年—1964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7] 
1958年
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30] 
1964年—1978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35] 
1964年—1984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 [7] 
1978年—1983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委員 [34] 
1979年
九三學社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委員 [31] 
1980年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14] 
1983年
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委員 [32] 
1983年—1985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33] 

國際環境毒理學會會員 [12]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任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2] 

中國水產學會副理事長 [2] 

中國魚類學會名譽理事長 [2] 

英國林奈學會客籍會員 [12]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MNHN)客座研究員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水產組副組長 [2] 

伍獻文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伍獻文和小女兒伍欣星(中)、劉健康(左)合影 伍獻文和小女兒伍欣星(中)、劉健康(左)合影
伍獻文的父親伍嘏齋粗通文墨,思想開化,後棄農經商,由於不諳經營,以致家道中落,但還是堅持讓三個兒子讀書。由於家境窘迫,伍獻文的大哥、二哥先後放棄學業。伍獻文不忍心再給家裏增加負擔,報考了既沒學雜費又供應伙食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6] 
  • 婚姻家庭
伍獻文的妻子是陳玉如,兩人育有一子三女,兒子伍惠生,女兒伍韻梅、伍又梅、伍欣星。 [6]  [18] 
  • 重情重義
伍獻文大哥英年早逝,他每年匯錢接濟大哥家,把侄兒侄女接到身邊培養成才,幫助他們成家立業。 [6] 
伍獻文與魚類學家方炳文同在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館共事。1944年方炳文罹難,伍獻文分擔起贍養方母的責任,直到方母去世,一直扮演兒子的角色,替亡友盡孝道。 [6] 

伍獻文人物評價

伍獻文(前排左九)出席會議並留影 伍獻文(前排左九)出席會議並留影
“伍獻文是一位學術造詣很深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學學術組織者。”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評) [2] 
“伍獻文是中國魚類分類學形態學和生理學的奠基人,傑出的魚類學家, 科研工作的優秀組織者。”光明日報評)
“伍獻文先生是中國研究魚類學和水生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評) [19] 
“伍獻文是中國魚類學和水生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動物分類學、形態學、組織學、線蟲學等方面都有精深的造詣和廣泛建樹。”(浙江日報評) [6] 
“伍獻文是站在中國現代魚類學研究高峯上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之一,為後人研究魚類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水生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張曉良、何舜平評) [36] 
“伍獻文先生艱苦奮鬥、淡泊名利、求實務實、開拓創新的優秀品質,胸懷祖國的家國情懷、孜孜以求的創新精神、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和發揚光大。”(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中心黨支部評) [37] 
“水下鱗蟲岸上霜,江湖滿地探賾忙;精勤撰就鯉科志,瀝血書成養事章;醉夢莊周魚復樂,池耕范蠡棹舟亡;姜公釣國充漁父,伍氏青編萬古揚。”(紀念伍獻文誕辰120週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建雄賦詩) [38] 

伍獻文人物紀念

  • 伍獻文雕像
紀念伍獻文逝世20週年,為其雕像敬獻花籃 紀念伍獻文逝世20週年,為其雕像敬獻花籃
2002年,湖北科技名人雕塑園落成開園,首批有17位科學家的塑像落座,伍獻文雕塑像位列其中,以此弘揚前輩先賢們的科學精神,讓科學家的風采激勵世人。 [4] 
  • 魚類命名
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團隊的論文《發現於柴達木盆地的骨骼超常粗大的魚化石及其與乾旱化的聯繫》。為致敬伍獻文對中國魚類學所做出的貢獻,文中將裂腹魚亞科的一個新的魚類命名為伍氏獻文魚(Hsianwenia wui)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