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春昱

鎖定
李春昱(1904年5月8日—1988年8月6日),河南衞輝人,區域地質學家,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  [3] 
李春昱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 [11]  ;1937年獲得柏林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 [12]  ;1938年任四川省地質調查所所長;1942年—1949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 [13]  ;1950年任東北地質礦產調查總隊總隊長 [10]  ;1953年任華北地質局總工程師;1978年調至中國地質科學院工作 [17]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198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7] 
李春昱主要從事區域地質和地質構造的研究。 [3] 
中文名
李春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衞輝
出生日期
1904年5月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8月6日
畢業院校
柏林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及其鄰區大地構造論文集》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李春昱人物生平

1935年,李春昱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 1935年,李春昱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
1904年5月8日,李春昱出生於河南汲縣(今衞輝市)。 [1]  [3] 
1921年,畢業於河南省立第十二中學(現衞輝市第一中學)。 [33-34]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
1924年,入讀於北京大學地質系。
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農商部地質調查所任調查員。
1929年9月,參加了“西南地質大調查”。 [11] 
1934年,進入德國柏林大學學習深造。
1937年,獲得柏林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 [12] 
1938年,任四川省地質調查所所長。
1942年—1949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 [13] 
1950年,任東北地質礦產調查總隊總隊長。 [10] 
1982年,李春昱在慶祝中國地質學會成立60週年大會上作報告 1982年,李春昱在慶祝中國地質學會成立60週年大會上作報告
1951年,任渭北煤田普查大隊隊長。
1953年,任華北地質局總工程師。
1956年,任地質部北方總局總工程師。
1958年,任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區域地質室技術負責人。
1965年,任全國區域地質測量局技術負責人。
1972年,任地質部西北地質科學研究所技術負責人。 [17] 
1978年,調至中國地質科學院工作。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4] 
198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7] 

李春昱主要成就

李春昱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與黃汲清(左)討論地質構造問題 與黃汲清(左)討論地質構造問題
李春昱早年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進行地質礦產調查,領導並參加四川地質工作,預測中梁山煤礦,後經證實。20世紀60年代,參加組織領導全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20世紀70年代,倡導並參加中國大陸板塊構造研究。1973年,他在中國發現肯定了古生代以來的板塊構造運動的存在,提出並主持編制了1∶5000000《亞洲地質圖》和1∶8000000《亞洲大地構造圖》,領導亞洲大地構造研究等。 [3] 
學術論著
李春昱代表著作有《四川西康地質礦產志》《四川石油地質概論》《中國古生代造山運動》等 [2]  ,其他論著參考如下:
[1]李春昱.板塊構造與多旋迴構造運動[J].地質學報,1979(04):46-56. [20] 
[2]李春昱,王荃,劉雪亞.中國的內生成礦與板塊構造[J].地質學報,1981(03):37-46. [21] 
[3]李春昱.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地質工作如何面向經濟建設[J].地質通報,2004,023(009):827-828. [22] 
[4]李春昱.從地質構造探討地震預測[J].地球物理學報,1978(01):69-77. [23] 
[5]李春昱.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地質工作如何面向經濟建設[J].地質通報,2004,23(9):827-827. [24] 
[6]李春昱,王荃,劉雪亞,等.亞洲大地構造的演化[C]//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0).1984. [25] 
[7]李春昱.中國板塊構造的輪廓[C]//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2).1980. [26] 
[8]李春昱.四川運動及其在中國之分佈[J].地質論評,1950,15(Z2):135-156. [27] 
[9]黃汲清,李春昱.中國及其鄰區大地構造論文集[M].地質出版社,1981. [28] 
[10]李春昱.中國板塊構造的輪廓[J]. 地質與勘探,1981(08):13-21+132. [29] 
[11]李春昱,王荃,劉雪亞,等.亞洲大地構造圖説明書[M].地圖出版社,1982. [30] 
[12]李春昱.板塊構造基本問題[M].地震出版社,1986. [31] 
[13]李春昱,湯耀慶.亞洲古板塊劃分以及有關問題[J].地質學報,1983(1):3-12. [32]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37年7月
第17屆國際地質大會 [9] 
蘇聯
1942年3月
中國地質學會第18屆年會暨成立20週年大會 [10] 
重慶
1982年
慶祝中國地質學會成立60週年大會 [2] 

1982年12月
北方板塊構造協作會議 [14] 
瀋陽
1983年11月
北方板塊構造協作會議 [14] 
瀋陽
1984年12月
第二次中國北方板塊構造與成礦作用工作協調和學術交流研討會 [18] 
西安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84年
中國板塊構造的系統研究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2年
中國地質圖類及亞洲地質圖(1:500萬) [7]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85年
亞洲大地構造圖(1:800萬) [14] 
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1985年
亞洲地構造圖(1:800萬) [16]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1987年
亞洲大地構造圖(1:800萬) [7]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李春昱人才培養

治學態度
李春昱與首批研究生合影 李春昱與首批研究生合影
李春昱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有三個方面:一是地質現象的觀察,不論是野外還是室內,都要事實就是,力求準確、客觀、全面;二是寫作地質論文,要字句推敲;三是對待他人觀點,切忌輕率否定或盲從,要通過實踐加以檢驗。 [18] 
講授課程
1939年—1942年,李春昱先後在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和重慶大學地質系講授《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等課程。 [18] 
培養成果
1979年—1988年,李春昱先後招收、指導了4批8名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這些研究生都成為各自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 [18]  ,如構造地質學家肖序常院士 [4]  ,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王方國教授等。 [18] 

李春昱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39年—1941年
重慶大學兼職教授 [13]  [15] 
1944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21屆理事會理事長 [6] 
1948年—1949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25屆理事會理事長 [6]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央大學兼職教授 [13] 

中國地質學會名譽理事 [8] 

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 [7] 

李春昱個人生活

李春昱家世背景

李春昱與家人在一起 李春昱與家人在一起
李春昱出生在河南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其父親李馥曾在北京任學部主事,李春昱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成績優異。 [11] 

李春昱婚姻家庭

李春昱與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兒兩女;李春昱第二任妻子周永莊是一名語文教師。 [19] 

李春昱人物評價

李春昱在學術會議上講話 李春昱在學術會議上講話
“李春昱為推動中國地質科學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地質科學院評) [1] 
“李春昱為推動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而作出了最為重要的貢獻,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中國地質調查局評) [5] 
李春昱是中國地質學家最傑出的代表之一,為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和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地質調查科普網評) [7] 
“李春昱是中國地質學界泰斗,為中國的地質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新鄉日報》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