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鍾韓

鎖定
錢鍾韓(1911年6月2日—2002年2月8日),又名“錢鍾韓” [12]  ,江蘇省無錫市人,熱工自動化學家 [1] 也是作家錢鍾書的堂弟 [11]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2] 
錢鍾韓長期從事熱物理學和熱工儀表自動化的教學和研究,創辦了國內最早的熱工儀表自動化專業,培養出新中國首批電廠運行自動化專家,並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錢鍾韓長期致力於教育改革,20世紀50年來為中國培養出眾多具有開拓性的優秀人才。 [3]  在電廠熱工過程動態學方面,進行了系統化和工程化的工作,在方法上有所創新。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低階近似模型的(以級數展開為基礎的)數學方法,解決了當時國產模擬計算機容量太小的一個題。 [1]  1985年獲美國南加州中華科學家工程師學會頒發的特別獎。 [2]  [10] 
中文名
錢鍾韓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2002年2月8日
畢業院校
交通大學,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
職    業
熱工自動化學家
主要成就
創建了機電結合的動力工程學科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關於教育改革的幾點看法》

錢鍾韓人物生平

錢鍾韓
錢鍾韓(4張)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六月二日,錢鍾韓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錢基厚和伯父錢基博 [11]  對中國古典文學有很深的造詣。錢鍾韓從5歲開始讀了4年私塾,熟讀中國古典文學和諸子百家 [2] 
民國九年(1920年)進入公立學校,讀小學五年級。初中是在一所教會學校讀的。 [2]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七月,畢業於無錫市輔仁中學,考入交通大學電機系。 [2]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於交通大學畢業。同年,考取江蘇省第一屆公費留學, [2]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赴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讀研究生。 [2]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6月,在瑞典ASEA電氣公司實習。 [2]  同年回國後錢鍾韓歷任浙江大學、昆明西南聯大中央大學教授。 [2]  [4] 
1945-1946年,昆明西南聯大電機系教授。
1946-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教授。
1949-1952年,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
1952-1980年,南京工學院副院長,兼動力系教授。 [3] 
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2] 
1962年,成立熱工自動化研究室,開始培養研究生。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5] 
1981-1983年,南京工學院院長,兼自動化研究所所長。
1984-1988年,南京工學院名譽院長,兼自動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
1988年起任東南大學名譽校長。 [2] 
2001年6月,東南大學為錢鍾韓教授從教65週年暨90壽辰舉行隆重慶典。 [6] 
2002年2月8日,逝世。

錢鍾韓個人生活

錢鍾韓的父親錢基厚是錢鍾書的生父錢基博的孿生弟弟。所以,錢鍾韓的伯父是錢基博,堂哥是錢鍾書 [11] 

錢鍾韓主要成就

錢鍾韓科研成就

錢鍾韓長期從事熱物理學和熱工儀表自動化的教學和研究。在電廠熱工過程動態學方面,進行了系統化和工程化的工作。他為窯爐鍋爐、汽輪發電機組等熱工設備建立了數學模型和電氣模型,並提出獨創性的分析計算方法和仿真方法,解決了當時國產模擬計算機容量太小的難題。他指出:動力設備的聯結方式實際上是雙向作用的,因此可以用等效的無源電路來模擬它們的動態行為,比之通常所採用的、單向作用的傳遞函數分析方法更為方便合理。 [2] 
錢鍾韓利用他提出的電模型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當時工程技術界的一些重大有爭議的問題。他提出“熱流阻抗分析法”,以解決高温旋轉窯中間歇性熱交換的難題。他還利用汽輪發電機組的電模型,闡明瞭電網功頻調節系統發生振盪的條件和對象。關於強制循環超高壓鍋爐的壓力穩定性問題,他評析了國內外專業文獻(1975—1979),指出由於爐膛吸熱和汽流阻力的綜合影響,這類鍋爐不會出現壓力不穩定現象,從而否定了國內外專家的一些悲觀結論。這種見解已為後來工程實踐所證明。 [2] 
錢鍾韓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一套系統的低階近似模擬方法。他指出:各種形式的理論和經驗公式都可以統一展開為級數表達式,再整理成為二階或三階有理分式。這種處理方法可以把數學模型的階次和計算機仿真所需容量降低到一半以下,從而為在國內物質困難條件下完成仿真任務找到了出路。後來他又總結了模型降階的機理,提出“中、低頻段分別處理”和“有限信息資源合理分配”的原則,並由此提出了幾種新的模型降階計算方法;它們的計算結果比當時(1976—1979)國際文獻中所提出的降階算法優越得多。 [2] 
錢鍾韓先後對華東電管局望亭發電廠計算機監控試點、北京電管局軍糧城電廠自動化試點和西北電管局秦嶺發電廠30萬千瓦單元機組的仿真工程進行了系統的技術指導。 [2] 
為了推廣新型熱工檢測和控制儀表的應用,他曾幾次主持過電廠技術人員培訓班。他深入瞭解各種儀表的機電設計、運行功能和故障檢修技術。 [2] 
他還對高壓蒸汽的熱力學性質和狀態方程式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近似公式。他糾正了技術文獻中沒用的蒸汽流量計算公式,從而顯著地提高了計量精度,併為高壓蒸汽流量的在線測量提供了科學依據。 [2] 
1973年,為國內蒸汽發電機組的第一次大規模系統仿真試驗提供了簡化實用數學模型的成套公式。利用等效電路,闡明瞭各種熱力設備(旋轉窯、汽包鍋爐、直流鍋爐、汽輪發電廠等)的動態運行特性,為控制和綜合自動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參加了華東地區各大電廠的熱工自動化試點和計算機控制試點,為推廣自動化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 [1]  [4] 
20世紀80年代以來,還從事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和指導自然辯證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錢鍾韓主要論著

發表時間
名稱
作者
期刊名稱
1957(2)
旋轉窯中輻射熱交換計算方法
錢鍾韓
化工學報
1964(1)
汽鼓鍋爐——汽輪機聯合系統在氣壓調節方面的動態特性
錢鍾韓
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機械動力版)
1966(1)
熱工對象的低階近似模擬
錢鍾韓,孟祖浩
自動化學報
1979(1)
汽輪發電機功頻調節對象的電模型
錢鍾韓
南京工學院學報
1979(3)
高壓蒸汽的數學模型及其在流量測量中的應用
錢鍾韓
南京工學院學報
1983(2)
關於低循環倍率鍋爐的壓力穩定性問題
林中達,錢鍾韓
南京工學院學報
1983(2)
水蒸汽狀態的經驗公式
錢鍾韓
南京工學院學報
1985(1)
模型降階的機理探討及幾種新方法
錢鍾韓,周其鑑,胡錫恆
自動化學報
1984(7)
關於教育改革的幾點看法
錢鍾韓
紅專月刊
1985(5)
科技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
錢鍾韓
紅專月刊
1981
以重點學科的建設來帶動全校的教學和科研
錢鍾韓
人民南工

錢鍾韓教學成果

錢鍾韓在教學中提出了一些富有啓發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張與實踐。在課堂講課中,要着重方法論上的示範,並宣傳本門學科的發展前景,吸引學生自己去探求。在答疑和輔導中要提倡師生各抒己見、平等對話的風氣。在教學過程中,他認為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性,把自學精神貫穿到整個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去,這可能是保證學生能超過老師並不斷前進的方法。另外,更要加強對自學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離校後能夠繼續成長,跟上時代的步伐。要讓學生掌握現代檢索技術,不要讓很多的無用信息充塞腦袋,以致阻礙思維活動,喪失駕馭知識的能力。對本門專業,除了正面介紹其基本理論和現代技術之外,還要讓學生了解其發展的趨勢、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的因素,以求對下一步的變革有所預見、有所準備。 [2]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他自編教材,在國內首先開出《電工儀表》、《熱力設備自動調節》等新課程,為新建電廠輸送了一大批高級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他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一定要有自己的意見,別人説過的話不要説”,“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不要老師,能脱離老師就能走得更遠”,話語雖然樸素,但一個教育者遠大的胸襟表露無遺。 [6] 

錢鍾韓社會任職

江蘇省政協第三、四屆常委和五、六屆主席、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自動控制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理事。當選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2]  [7] 
1952-1980年,任南京工學院副院長,兼動力系教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自動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 [3] 
1962-1985年,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 [8] 
1963—1987年期間任高等工業學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熱工儀表教材組組長。
1979—1985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
1980年,江蘇省政協常委、第五、六屆主席和全國政協委員。 [9] 
1981—1985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自動控制學科評議組組長。
1981年4月-1984年9月,江蘇省第二屆科協主席。 [9] 
1988年起,任東南大學名譽校長。 [3]  [9] 
1990年,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理事。
1992年,南京三江學院董事長。

錢鍾韓人物評價

參加了華東地區各大電廠的熱工自動化試點和計算機控制試點,為推廣自動化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民網評) [5] 
錢鍾韓教授對工作非常投入。在擔任東南大學領導職務期間,他以廉潔清正、堅持原則、生活儉樸、自律甚嚴的作風而著稱。他始終把提高人的思想素質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注意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注重以重點學科建設為結合點,帶動基礎課與專業課、教學與科研、重點學科與非重點學科、專業與行政管理和後勤服務等各方面的結合,在東南大學的學風和校風建設上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將學校辦成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學院評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