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生才

鎖定
史生才,1965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京,射電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技術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25] 
史生才於1985年從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畢業 [23]  ;198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碩士學位;1992年至1997年擔任日本國立天文台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外籍NRO研究員;1996年獲得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天文系博士學位;1997年至1998年擔任日本國立天文台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COE研究員;1998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實驗室主任,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9年入選財政部“國外傑出人才引進計劃”;2008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中青年首席科學家 [21]  ;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7] 
史生才主要從事太赫茲天文技術與方法研究 [4] 
中文名
史生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
1965年1月
畢業院校
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性    別

史生才人物經歷

史生才
史生才(5張)
1965年1月,史生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81年7月—1985年7月,就讀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23] 
1985年7月—1989年7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92年7月—1996年4月,就讀於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天文系,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2年4月—1997年3月,擔任日本國立天文台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外籍NRO研究員。
1995年12月—1998年8月,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高級工程師。
1997年4月—1998年3月,擔任日本國立天文台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COE研究員。
1998年9月,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之後還擔任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主任 [26] 
1999年,入選財政部“國外傑出人才引進計劃”。
1999年4月—2000年3月,擔任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招聘研究員。
2008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中青年首席科學家 [21] 
202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7] 

史生才主要成就

史生才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史生才在太赫茲超導探測器物理機理、芯片技術和系統應用等方面做出多項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研究成果。他領導研製的太赫茲超導探測器成功應用於中國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國際天文大科學裝置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和SMA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等,並在中國空間站巡天望遠鏡上實現應用,支撐推動中國太赫茲天文學的發展 [6] 
史生才在其研究領域所做出的主要成果包括:
(1)系統研究了太赫茲超導隧道結混頻技術中超導隧道結調諧和太赫茲波高效傳輸兩大關鍵問題,率先提出單饋電並聯雙超導結集成調諧電路和分佈式超導隧道結陣概念,成功研製了0.1至0.9THz的多波段超導隧道結混頻器,性能均達國際前沿水平。相關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國際空間站SMILES大氣觀測計劃、國際天文大科學工程SMA和ALMA計劃等。
(2)為突破超導隧道結混頻器頻率上限,領導其團隊開展了高能隙氮化鈮超導隧道結混頻技術研究,成功研製接近量子極限靈敏度的0.5THz氮化鈮超導隧道結混頻器,並首次在國際上實現這種高能隙超導混頻器的天文觀測,被認為是超導混頻技術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3)領導其團隊在中國率先開展太赫茲超導熱電子混頻技術研究,並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4K閉環製冷環境下超導熱電子混頻實驗,實現與液氦製冷相當的性能。通過國際合作,成功研製了國際上最高頻率(5.3THz)的準光學天線耦合超導熱電子混頻器,靈敏度首次突破五倍量子噪聲。與荷蘭SRON/TUDelft和美國MIT等研究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3.5THz頻段QCL激光器的頻率與功率同時鎖定。相關研究成果為中國南極冰穹A五米太赫茲望遠鏡建設奠定關鍵技術基礎。
(4)主持建設了具備超導混頻器設計、器件製備、器件物理特性研究、混頻器研製及系統集成完整能力的太赫茲超導探測器研製平台,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前沿水平。領導其團隊成功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SMA和ALMA計劃超導接收機的合作研製,提升了中國在太赫茲探測器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成功研製應用於中國青海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和POST亞毫米波望遠鏡的高靈敏度超導接收機。
(5)領導其團隊成功研製了應用於南極冰穹A大氣測量的太赫茲寬帶傅立葉光譜儀,首次取得了該站址太赫茲至遠紅外波段的長週期大氣透過率資料,為南極天文台大科學工程立項打下重要基礎。該項成果作為創刊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 [15]  。此外,還領導其團隊完成了基金委重大儀器研製專項“太赫茲超導成像陣列”,成功自主研製了1024像元的超導MKIDs探測器陣列,其性能達到國際前沿 [8] 
  • 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備註
2010年1月—2011年12月
南極冰穹A天文選址用太赫茲傅立葉分光頻譜儀
負責人
2010年1月—2014年12月
應用於遠紅外到X射線波段的低温超導光子探測器技術研究
負責人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太赫茲超導探測器研製平台一期
負責人
2011年1月—2014年1月
超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器技術研究
負責人 [2] 
2012年1月—2016年12月
太赫茲超導陣列成像系統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負責人 [17]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9年
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

2001年
90-115GHz SIS超導接收機

2005年
3毫米波段多譜線系統
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5] 
2006年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24] 
2015年
超高靈敏度太赫茲超導探測器技術及應用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16] 

史生才人才培養

  • 治學態度
史生才認為要在研究工作中能取得成效:首先是要對自己所從事的研究工作要有興趣,另外就是專注和執着。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很好把握國際前沿研究動態也很重要。這樣不僅能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在國際前沿中去競爭,還能學到先進的科研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所以他認為引進人才和派人出國學習兩方面都很重要。去中國國外學習可以開闊眼界,學到更為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回來工作時不會對物質有太高的要求,也會把名利看得更淡一些,在這種心態下做研究的效果會更好。評不評獎也真的會覺得無所謂,只要自己的研究工作能得到國際同行認可就會很滿意 [22] 
  • 教育成果獎勵
2009年,史生才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20]  ;201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19] 

史生才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1年
江蘇省勞動模範
江蘇省人民政府 [22] 
2011年6月
紫金山天文台優秀共產黨員
中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委員會 [18] 
2018年
2019年11月
2021年6月
紫金山天文台優秀黨員
中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委員會 [9] 
2021年11月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2023年5月
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27] 

史生才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8年
中國天文學會第十四屆理事、射電天文專業委員會主任 [8] 

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分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兼職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研究部主任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技術實驗室主任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第十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10] 

天文學報》副主編 [11] 

史生才人物評價

史生才是太赫茲超導探測器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中國太赫茲天文探測技術的主要開創者 [3] (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政府評)
史生才為中國第一台和頻率最高的太赫茲超導接收機系統,中國毫米波亞毫米波射電天文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8] (中國天文學會評)
史生才作為中國太赫茲超導探測器研究領域的領頭人和國際太赫茲超導探測器領域的知名專家,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4] (中國科學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