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葵

鎖定
趙葵(1186年9月4日 [1]  -1266年12月24日 [2]  ),字南仲,號信庵,又號庸齋。衡山(今屬湖南)人。南宋名將、畫家、詩人,京湖制置使趙方次子 [3]  、知靜江府趙範之弟。
趙葵早年隨父抗金,與金軍戰於棗陽、鄧州、蘄州等地,以功授承務郎、知棗陽軍。歷官廬州通判、將作監丞、知滁州等職。紹定四年(1231年),擒斬叛將李全,升福州觀察使、左驍衞上將軍。其後授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端平元年(1234年),任京西、河北路制置使等職,出師北伐,收復三京,旋即大敗於蒙古,降授淮東制置使。連知揚州、潭州、福州等地。淳祐九年(1249年),授光祿大夫右相兼樞密使,趙葵堅辭相位。累遷至兩淮宣撫使少傅,以少師、武安節度使致仕,封冀國公。鹹淳二年(1266年)逝於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贈太傅諡號“忠靖”。
趙葵歷仕寧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稱“朝廷倚之,如長城之勢。”他一生以儒臣治軍 [4]  ,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貢獻。趙葵工詩善畫,尤善畫墨梅。著有《行營雜錄》《信庵詩稿》等,並有《杜甫詩意圖》傳世。
別    名
趙忠靖
趙信國
南仲
信庵,庸齋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衡山
出生日期
1186年9月4日
逝世日期
1266年12月24日
主要成就
大敗金兵,平定李全
主要作品
《行營雜錄》《信庵詩稿》《杜甫詩意圖
本    名
趙葵
官    職
少師、武安軍節度使
封    爵
冀國公
追    贈
太傅
諡    號
忠靖

趙葵人物生平

趙葵隨父征戰

主詞條:棗陽之戰
趙葵生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八月三日(9月4日) [1]  。他的曾祖為綽號“鐵面御史”的北宋名臣趙抃,趙抃致仕後移家衡山城前(今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嶺坡鄉)。趙葵的祖父趙棠問學於湖湘學派創始人胡安國胡宏父子,是“胡門七子”之一;其父趙方是南宋理學家張栻的弟子,後投筆從戎,成為抗金名臣。
趙方在襄陽任京湖制置使時,趙葵隨父置身軍旅,負責襄陽飲食。與兄長趙範都有志於事業和功績,趙方由此器重他,聘請鄭清之、全子才作為他的老師。又派他跟隨李燔朱熹弟子)學習“有用之學”。 [5] 
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國大臣術虎高琪烏古論慶壽進犯襄陽,圍困棗陽。當時已經許久未用兵,金軍突然來進犯,人們因此感到震懾恐懼。趙方率二子趙範、趙葵前往迎戰,擊破金軍。 [6] 
嘉定十三年(1220年),趙方派趙葵和都統扈再興進攻金人的必守之處高頭,金軍派勁卒堅拒迎戰,趙葵率領先鋒部隊奮勇出擊,扈再興隨後進擊,殲滅金軍。次日,趙葵進駐鄧州,金軍在沘河沿岸設障拒敵。趙葵指揮宋兵前進攻擊金軍,楊義等將領相繼到來,金軍也傾巢出動迎戰宋兵,被宋兵打得大敗,被殺、俘虜與投降的差不多有二萬人,俘獲萬户以下的官吏十多人,奪得馬八百匹,追逐金軍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7] 
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軍進犯蘄州,趙葵與兄長趙范進攻唐州、鄧州。趙方命令他們説:“不戰勝敵人,不要來見我。”三月初一,抵達唐州,靠近城池時佈陣。金國駙馬阿海率兵出城迎戰,趙葵率精鋭騎兵出擊,扈再興率兵跟隨,宋軍大獲全勝,斬首一萬多級。金軍閉城不戰。 [8] 
八月,金軍攻陷蘄州後退師。其前哨數十騎兵與趙葵遭遇於久長鎮,趙葵所率僅有騎兵十四人。 [9]  而金軍騎兵漸增至數百人,趙葵全力迎戰,接連獲勝,而金人步、騎兵越集越多。適逢趙範、扈再興率兵會合迎戰,雙方交戰至晚上才得以解圍。後來,宋軍分成二陣,趙範任左將,扈再興任右將,趙葵率一支精騎左右策應。金軍依山分為二陣,堅守不出。趙範説:“金人一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戰以僥倖取勝。”便預先準備大鼓,令軍中聽見鼓聲開始出擊,在金人進入五十步內再行動。不一會兒,金軍逐漸下山,扈再興率軍急擊,果然被敵人追趕,逐漸逼近趙範的軍陣。趙範與趙葵相繼揮軍出擊,殲滅金軍數千。金軍集中人馬攻擊扈再興部,趙葵率地方豪強祝文蔚等以精騎橫衝敵陣,金軍接連被殺。雙方又相持到夜半時分,金軍雖有所收斂,但其陣勢依然如故。趙範、趙葵急忙會集將帥商議,選取敢死隊數千人,到天剛亮時四面奮勇出擊,衝殺之聲震撼山谷。金軍逃走,宋軍乘勝追擊逃兵,斬首數千級,金軍副統軍繳械投降,宋軍救出金軍所掠奪的民眾萬餘人,奪得輜重、器械堆積如山。戰後,朝廷補任趙葵為承務郎、知棗陽軍 [10]  同月,趙方在京湖制置使任上去世。 [11] 

趙葵大敗李全

嘉定十五年(1222年),趙葵升任直秘閣、廬州通判(今安徽合肥),又進升為大理司直、淮西安撫參議。 [12] 
嘉定十七年(1224年),淮東制置使許國邀請趙葵議論兵事,以防備駐紮青州的保寧軍節度使李全。趙葵到後説:“您想滅賊(指李全),而已落入賊寇的陷阱中,後悔已晚,唯有在前方重點設防,還可以制服賊寇。”許國説:“士兵無法集中,集中的兵不精,怎麼辦?”趙葵答道:“我請求前往視察淮南兩路的士兵,挑選其中的精鋭,您留下三萬精兵在軍帳前聽從調遣,賊寇就不敢貿然行動。”許國説:“不如集合淮兵來接受檢閲,由您統領,這樣既足以顯示兵多,又可選擇精鋭。”趙葵道:“有兵的州府,一定是軍事要地,守將難道能夠不留一兵一卒來服從制置使調兵的命令嗎?一定要向朝廷力爭,分留一部分軍隊自衞。一旦得到朝廷的允許,定是隱匿他們強壯的士兵,派弱卒來充數。本來是想選擇精鋭之師,恰好得到愚鈍之兵;本來是想顯示兵眾強盛,恰好給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覺,反而示敵方以可乘之機。”許國不聽,不久後便發生變亂,許國出逃自縊。 [13] 
寶慶元年(1225年),趙範出知揚州,請求調趙葵以強勇、雄邊二軍五千人屯駐寶應,以防備金軍。趙葵在廬州時,多次用私財與諸將一同球射,因與制置使曾式中不合而離任。諫官彈劾趙葵擅離職守,他只得奉祠(任宮觀官)。 [14] 
寶慶三年(1227年),趙葵被起用擔任將作監丞。 [15]  次年,出知滁州。 [16] 
紹定二年(1229年),李全打算到浙西籌集糧草,實際上是想窺測臨安畿甸之地。早在李全執掌節鉞時,趙葵已認為他居心叵測。至此時,趙葵向丞相史彌遠上書,認為應該“痛抑其萌”,以穩定京畿。 [17] 
趙葵抵達滁州後,鑑於轄境正是李全深入南宋腹地的要道,又與金國對峙,實為兩淮地區的門户。於是大修城牆、疏浚城壕、訓練軍隊,從無空暇。趙葵分佈諸將,命秦喜扼守青平、趙必勝駐守萬山,以壯軍勢。 [18] 
當時李全大肆製造戰船及軍械,趙葵又寫信給史彌遠,認為李全反叛之勢已經明若觀火,建議史彌遠即刻發兵討伐,否則“一安一危,一治一亂,系朝廷之討叛與不討爾。淮東安則江南安,江南安則社稷安,社稷安則丞相(史彌遠)安,丞相安則凡為國之臣子、為丞相之門人弟子莫不安矣”。 [19]  趙葵隨後又向朝廷上書,建議派軍“水陸並進”,以剿滅李全。他還主動請命伐叛。 [20]  然而史彌遠還是不願討伐。 [21] 
紹定三年(1230年)二月,參知政事鄭清之決定起復當時正在為母服喪的趙葵為直寶章閣、淮東提點刑獄兼知滁州。 [22]  趙範立刻約定趙葵,由其率領雄勝、寧淮、武定、強勇四軍的步、騎兵共一萬四千人趕赴,由王鑑、扈斌、胡顯等將官領軍,趙葵則兼任參議官。 [21]  [23] 
不久,李全攻打揚州東門,趙葵親自出陣迎戰。叛將張友呼喊請趙葵,趙葵出來與李全互問勞苦。趙葵的左右侍從都想射殺李全,被他制止。趙葵質問李全前來之因。李全説:“朝廷動輒猜疑我,現在又斷絕了我們的糧餉供應,我並不是想背叛朝廷,只是索取錢財糧餉罷了。”趙葵説:“朝廷資助你錢糧,寵予以官職,也算待你不薄了。朝廷把你當作忠臣孝子款待,而你們卻反戈一擊、攻陷城邑,朝廷哪裏還能不斷絕你們的錢糧。你們自己説不是叛亂,是欺騙人呢?還是欺騙天呢?”深切責備的話很多,李全無法回答,張弓抽箭射向趙葵。此後,趙葵揮軍進擊,多次擊敗李全。 [24] 
紹定四年(1231年)正月,趙葵、趙範於揚州擊殺李全,並敗其餘部。 [25]  四月,趙葵被加為淮東提刑。 [26]  五月,趙葵、趙範率步騎兵十萬過鹽城,攻破淮安(楚州)五城。不久後,李全之妻楊妙真渡淮而走,李全餘部投降,李全之亂至此平定。 [27]  朝廷論功,升授趙葵為福州觀察使、左驍衞上將軍,他堅辭不受。八月,理宗拜趙葵為樞密院稟議、寶章閣待制、樞密副都承旨,依照舊職起復,不久,加授兵部侍郎 [28] 
紹定六年(1233年)十一月,理宗命趙葵擔任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措置沿邊備禦”,必要時可便宜行事 [29]  同月,趙葵入朝應對,理宗説:“你們父子兄弟,為國效力很多,你在軍隊陣營中又能身先士卒,有獻身報效國家的願望,這尤其是儒臣們難以辦到的,我特別地嘉獎勉勵你。”趙葵叩頭感謝説:“臣缺乏才智,對於忠孝的意義,曾經接受君子的教誨,世代承受國家的恩典,應當捐軀報效皇上。” [4] 

趙葵端平入洛

主詞條:端平入洛
端平元年(1234年),朝廷議論收復三京(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南京應天府)。趙葵上疏請求出戰,於是命他權任兵部尚書,京西、河北路制置使,知應天府、南京留守兼任淮東制置使。 [30] 
當時正值酷暑行軍,汴河堤壩潰決,洪水氾濫成災,軍糧運送跟不上,所恢復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沒有軍隊和糧餉作為依靠。不久,蒙古軍南下,決黃河寸金澱之閘,淹死眾多宋軍。趙葵等部於是相繼回師。朝臣因“入洛之師敗績” [31]  ,上表彈劾趙葵、全子才“輕遣偏師復西京”,理宗於是將趙葵降官一級,改授兵部侍郎、淮東制置使,移治所至泗州 [32]  九月,理宗命趙葵措置河南、京東的營田及邊備。 [33] 
十二月,蒙古藉機遣使責備南宋“敗盟”。《宋史紀事本末》稱“自是,河淮之間無寧日矣”。 [34] 

趙葵撐拓淮江

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趙葵任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 [35]  十一月,蒙古將口温不花入侵蘄(今湖北蘄春)、舒(今江西潛山)、光(今河南潢川)三州,又派遊騎騷擾合肥。趙葵奉詔出援合肥,以聲援淮西宋軍。 [36]  其後左司諫曹豳彈劾趙葵在淮東時“定遠之破,近在鄰境,六合之破,政在屬部,(趙)葵乃閉城自守,不出一兵援之,是畏怯以辱國也”。 [37]  次年,加寶章閣學士銜。 [38] 
嘉熙二年(1238年)正月,理宗下詔褒獎趙葵接應、援助安豐之戰的功勞,授其為刑部尚書端明殿學士,特予執政的恩例賞賜,又兼任本路屯田使。 [39]  趙葵前後留任揚州八年,開墾土地,整治軍事,邊備日益加強。 [40] 
淳祐二年(1242年)二月,趙葵獲賜進士出身,任同知樞密院事,躋身執政之列。 [41]  新任淮東安撫制置使李曾伯就職前,理宗就曾以“趙葵久任淮東,且有規畫”為由要求他“循其(趙葵)成規”。 [42]  五月,進升為端明殿大學士,出任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 [43]  十二月,改任資政殿大學士、福建安撫使、知福州。 [44-45] 
淳祐三年(1243年),趙葵安葬他的母親,請求追服之前未盡的母喪之制,未被批准。趙葵多次上疏堅請,理宗於是任命他提舉洞霄宮,趙葵也不接受。 [46] 
淳祐四年(1244年)十二月,趙葵獲授同知樞密院事。他上奏道:“現在天下的事情,其大事有哪幾件?天下有才能的人,其可用者有哪幾個?我按照其大的方面來説明,分辨其可用的來任用他。讓有勇有謀的人來治兵,派有心計的人來管理錢財,清心寬厚的人擔任治民之職,命剛正嚴明的人來主持監察事務。為官職選擇人選,不為人來設置官職。使用得當,使用的時間才能長久,然後就可以責令他取得成效。”又請求“皇上迅速與宰相大臣商量謀劃,凡是有關國家安全與危險,治世的重要計策應一一列舉上報,按照其先後分別急緩,以圖籌劃,那麼治國的功效可以顯現,外憂不足為懼”。 [47-48] 
淳祐五年(1245年),經趙葵建議,理宗下詔於沿江各司建造輕捷戰船一千艘用於江防,並設遊擊軍三萬人“分備捍禦”。 [49-50]  十二月,趙葵再被授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51-52]  在監察御史江萬里的諫言下,理宗下詔,將“強兵之事”交予趙葵負責。 [53] 
淳祐七年(1247年)四月,經右丞相鄭清之的舉薦,理宗特授趙葵為樞密使兼參知政事,命他督視江南、淮南、京西、湖北各路軍馬,封長沙郡公。數日後,兼任知建康府、行宮留守、江東安撫使,於行軍調度事宜均可便宜行事。理宗又出緡錢一千萬、銀十五萬兩、祠牒千道、絹一萬匹及户部銀五千兩,交由趙葵調用。 [54-56] 

趙葵辭相出外

淳祐九年(1249年)閏二月,特授光祿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封信國公 [57]  。朝官以“宰相須用讀書人”為由加以反對,趙葵也四次上表堅持辭職,理宗都不允許。 [58-59]  五月,趙葵又請求“歸田裏”,理宗仍不允。 [60]  至八月時,理宗甚至特令江東安撫使吳淵前往曉諭趙葵,令其入朝。 [61] 
淳祐十年(1250年)三月,理宗因趙葵堅辭相位,最終從其所請,特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奉朝請。 [62-63]  十一月,改任判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加特進 [59]  [64] 
寶祐二年(1254年),任廣西路宣撫使。 [65]  次年,改鎮荊湖北路,修築荊門及郢州。改授荊湖南路安撫使、判潭州,再次辭職不就,仍任醴泉觀使。 [66] 
寶祐五年(1257年)正月,趙葵進升為少保、寧遠軍節度使、京湖宣撫使、判江陵府兼夔路策應大使,仍任醴泉觀使兼侍讀等職,進封魏國公(《宋史·理宗紀》作衞國公)。 [67]  他四次辭職不就,最終獲准。 [68]  二月,理宗命他任湖廣總領財賦。 [69] 
寶祐六年(1258年),趙葵被任命為福建安撫使,他多次上疏推辭,被改授為醴泉觀使兼侍讀。 [70]  但趙葵仍四次上疏辭去醴泉觀使兼侍讀之職。 [71] 

趙葵衞國之志

開慶元年(1259年)九月,鄂州之戰爆發,邊情緊急。趙葵再度獲起用,被授為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判慶元府、沿海制置使,再封衞國公。 [72] 
在同年十月間,趙葵三易其官。先被改任江南東路宣撫使;又改為沿江、江南東路宣撫使,置司於建康府,負責隆興府、饒州、江州、徽州等地界的防務調遣,並且臨時兼判建康府、行宮留守二職;不久,受命擔任少保、觀文殿大學士及江南西路、江南東路宣撫使,進封益國公,奉命節制調遣饒州、信州、袁州、撫州、吉州及臨江軍隆興府的官軍、民兵。 [73]  理宗特撥出緡錢五百萬、銀五萬兩以供趙葵使用,關於訪求百姓疾苦、發佈政令、升降官員之事都允許其“便宜行事”。 [74-75] 
景定元年(1260年)五月,趙葵任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封魯國公。 [76] 
景定二年(1261年)八月,宰相賈似道用“打算法”核算戰後“邊費”,趙葵與大將向士璧、史巖之、杜庶都因此被要求償還所徵之賦。據《宋史·汪立信傳》記載,知建康府馬光祖與趙葵向來不和,他以趙葵在開慶二年正月十五日張燈宴時用官府錢三萬緡作為其“放散官物(打算法所定罪名)”的罪狀。但此事並未成為清算的主要項目。 [77]  兵部架閣謝枋得因趙葵曾經散發錢、粟以招募民兵守備,便説道:“不能夠因為這件事連累趙宣撫(趙葵)。”最終自行出錢一萬緡為他償還,並上疏賈似道稱“用千金來召募人遷木,以此取信於市人二卵棄干城(因小過失而忽略其大節),此事能夠流傳鄰國嗎?”關於趙葵超支用招軍錢之事才停止進一步糾察。 [78-81]  不久後,趙葵離職奉祠擔任宮觀官)。 [82] 
景定五年(1264年)十一月,新即位的宋度宗趙禥下詔訪求直言,又令趙葵、謝方叔程元鳳等“先朝舊臣”各自上奏陳説時政弊病。 [83]  度宗專門以禦敵之策詢問趙葵,趙葵極力指明道:“老臣出入戰場,這事(兵事)知道很清楚,希望朝廷慎重再慎重。”賈似道聽後,臉色一變,竟稱趙葵為“此三京敗事者(這是在三京打了敗仗的人)”。 [84] 
鹹淳元年(1265年),度宗加授趙葵少傅之銜。 [85] 

趙葵將星隕落

鹹淳二年(1266年),趙葵請求致仕,朝廷允准,特授其為少師、武安軍節度使,進封冀國公。十一月二十七日(12月24日) [2]  ,趙葵坐船停靠小孤山(今江西彭澤縣北),於舟中逝世,享年八十一歲。據傳,趙葵逝世當晚,“五洲星”隕落如同狀。度宗聞訊後,追贈其為太傅諡號“忠靖”。 [1]  [86] 
在明代黃道周所著的《廣名將傳》中,趙葵位列其中。 [87] 

趙葵主要成就

趙葵軍事

趙葵早年隨父抗金,與金軍戰於棗陽、鄧州、蘄州等地。紹定四年(1231年),擒斬叛將李全,安定淮安、揚州。端平元年(1234年),出師北伐,收復三京,旋即大敗於蒙古。此後,趙葵長年在淮東、江西、江東等地開閫,設置屯田、訓練兵卒、修築城壘。史稱其“撐拓淮江五十年”,多有功勳。 [88] 

趙葵文學

趙葵工詩文,著有《行營雜錄》、《信庵詩稿》,其文言簡而意賅,其詩發曠懷雅量於翰墨。詩集已佚,《全宋詩》卷3023據《後村千家詩》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89]  ;《全宋詞 [90]  亦輯錄有其詩詞;《全宋文》卷7472收有其文。
作品摘選 
《雪夜》《郊野》《寺》《墨梅》《柳花》《初夏》《賞花》《落花》《梅花》《惠山寺》《贈石牛上人》《荒城三首》
《南鄉子》
表格參考資料: [89-90] 

趙葵繪畫

趙葵繪《杜甫詩意圖卷》(局部) 趙葵繪《杜甫詩意圖卷》(局部)
趙葵工書畫,尤善畫墨梅。他在機務閒暇之餘,“描繪梅花,蒼枝老幹,杈芽突兀。繁葩疏蔭,幽妍芳潔,華光(仲仁)、補之無復過”。有關於墨梅的石刻,在吳中的虎丘寺 [91] 
趙葵的傳世作品有杜甫“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詩意圖(即《竹溪消夏圖》、《杜甫詩意圖》)。清高宗認為“是卷筆在李(成)、董(源)間,寫竹深荷淨,頗得杜甫詩意”,遂以“宋趙葵畫杜甫詩意圖”為題。 [91]  [92] 

趙葵理學

趙葵的祖父趙棠問學於湖湘學派創始人胡安國胡宏父子,是“胡門七子”之一;其父趙方是南宋理學大師張栻的弟子。趙葵早年除了隨父征戰之外,還曾師從、鄭清之、全子才。後來更與其兄長趙方隨從大儒朱熹的弟子李燔學習“有用之學”。 [5]  宋元學案》將其錄入“滄洲諸儒學案”之中,列為李燔的弟子。 [93] 

趙葵人物評價

趙昀:①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陣又能率先士卒,捐身報國,此尤儒臣之所難,朕甚嘉之。 [88] 宋史》引)②卿規模甚遠,其殫意為朕展布。 [94] 續資治通鑑》引)③趙葵視師於外,今已期年,忠力具宣,威聲卓著,既成卻敵之效,復宏預備之規。 [95] 《續資治通鑑》引)④卿出提督鉞,久懋忠勞。 [96] 宋史全文》引)⑤朕以卿宣力之勤,延登右揆。 [96] 《宋史全文》引
汪立信:方艱難時,趙公蒞事勤勞,而公以非理捃拾之。 [97] 《宋史》引
俞德鄰:丞相趙忠靖葵,少負經濟之才,恥事科舉,以戰多致宰輔。 [98] 佩韋齋輯聞
王奕:老臣將略服先零,撐拓淮江五十年。不把壑舟移半夜,未應杞國墜中天。父奢既不慚諸葛,子括胡為愧仲連。節義功名父兄在,摩挲豐碣重潸然。 [99] 書趙忠靖公祠堂
脱脱:趙方豫計二子後當若何,而葵、範所立,皆如所言,所謂知子莫若父也。然宋自端平以來,捍禦淮、蜀兩邊者,非葵材館之士,即其偏裨之將。朝廷倚之,如長城之勢。及其筋力既老,而衞國之志不衰,亦曰壯哉! [88] 《宋史》
何喬新:向非趙範、趙葵聲罪致討,翦滅逆雛。宋室危亡之禍,豈待巴延駐師皋亭而後見哉。 [100] 《朝延以淮亂相仍以改楚州為淮安軍視之若羈縻州然》
黃道周:方子趙葵,大有將略。橫衝金軍,奪還所掠。檄討李全,駐揚城郭。隔河語全,聖恩不薄。資汝錢糧,寵汝官爵。汝何不忠?反戈為惡?欺人欺天,禍皆自作!全無以言,彎弓而卻。既而諜知,平山強樂。因易敗旗,鼓精前搏。全初輕之,既戰方覺。急欲遁逃,四圍難脱。陷入淖中,刀槍橫槊。碎分其屍,葵功誰若。帝喜儒臣,不負所學。 [87]  廣名將傳
馮夢龍:趙葵,字南仲,每聞警報,與諸將偕出,遇敵輒深入死戰。諸將唯恐失制置子,盡死救之,屢以此獲捷。 [101] 智囊全集
全祖望:先生有英武之才,累立大勳,朝廷倚之為重者二十年。 [93] 宋元學案
愛新覺羅·弘曆:使非趙範、趙葵力主進攻,淮亂其何能已乎? [102] 御批通鑑輯覽
徐景熹:史稱葵自端平以來,朝廷倚之如長城之勢,及其筋力既老,衞國之志不衰。 [103]  福州府志
吳廷燮:宋之制撫以實權言,較唐方鎮實遠遜之,然如其季,(趙)葵、(孟)珙之賢,苦護淮、漢;(餘)玠、(王)堅之勇,力悍川、陝,理、度支柱,越四十年而後亡國,何非其力。 [104]  (《北宋經撫年表·南宋制撫年表》)
蔡東藩:① 非鄭清之之決討於內,二趙之力制於外,幾何不糜爛江淮也。 [105] 宋史演義)②收復三京之議,廷臣多以為未可,言之固當。但吾以為三京非不可復,所誤者將相之非人耳。趙範、趙葵,雖尚具將才,而恢復之責,不足以當之。 [106] 《宋史演義》

趙葵軼事典故

趙葵施計迫戰

趙葵每次聽到軍事警報,都與諸將一齊出陣,遇到敵人就深入敵軍、死戰到底。諸將惟恐制置使趙方)之子有閃失,都全力冒死相救,宋軍也因此多次獲勝。 [107] 

趙葵機警平亂

趙葵之父趙方宋寧宗時任荊湖制置使,有一次朝廷犒賞軍士,賞賜太少,引起軍士不滿,當時趙葵才十二、三歲,察覺軍士不滿的情緒,突然大聲叫道:“這些是朝廷的賞賜,本制置司(趙方)另有獎賞。”趙葵的一句話立刻穩定人心,化解了將士的不滿,人們都佩服他的機警靈敏。 [108-109] 

趙葵孝養母親

趙葵知滁州時,正逢母親患病。他請假探視,但朝廷不允。為表孝心,趙葵只得割股肉雜入藥中寄給母親。母親去世後,趙葵請辭未被允許,不得已之下,只得辦理完喪事後又回到職位上。 [110] 

趙葵詩文趣事

趙葵曾在水亭避暑,作詩説:“水亭四面朱欄繞,簇簇游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水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鬚,頭枕一枝紅瑪瑙。”詩還沒作成,趙葵就睡着了。他的侍女續寫道:“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紅塵道。” [111] 
趙葵同知樞密院時,一次上朝結束後回到家中,卻沒見到眾妾室。趙葵前往尋找,原來是羣聚一起在摘青梅。其中一位妾擅長賦詩,趙葵讓她作詩一首,其中説道:“柝聲默報早朝回,滿院春風繡户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陰深處摘青梅。” [112] 

趙葵圈豢四虎

趙葵在溧陽的私宅中,曾經做了一個圈,養了四隻老虎。一天,家中火藥庫烘焙火藥時着火,所有炮迅速爆炸,致使地面震動、房屋倒塌,四隻老虎全都斃命。 [113] 

趙葵難免眾譏

趙葵年輕時便有經邦濟國的才能,恥於通過科舉入仕。他因戰功卓著而被任命為右相時,給事中徐清臾駁還詔命,説宰相不是用來賞功的官職,並援引“宰相應當要用讀書人”的話作為藉口。趙葵因而極力請求辭官回鄉。等到獲准辭官後,在謝表中説:“雖然霍光不學無術,本來就難免被眾人譏諷;但是皋陶所讀的是什麼書,敢用這來自我辯解。”“皋、所讀的是什麼書”這句話,是趙葵的曾祖趙抃在回答王安石時説的話。 [114] 
趙葵辭官後,曾在牆壁上作《南鄉子》道:“束髮領西藩,百萬雄兵掌握間。召到廟堂無一事,遭彈!昨日公卿今日閒,拂曉出長安。莫待西風割面寒。羞見錢塘江上柳,何顏。瘦僕牽驢過遠山。”
趙葵回鄉在地方任職時,以誠相待、愛護百姓。一天得閒時經過嶽麓精舍,舍長劉某年紀比趙葵稍大一些,在準備落座時,揖禮道:“請相公(對宰相尊稱)主持宴會!”趙葵搖手説道:“這裏説什麼相公?”最後回到賓位,取酒盡歡後離開。 [115] 

趙葵民間傳説

南嶽衡山的民間傳説中,趙葵是南嶽聖帝身邊的護法神忠靖王轉世,因此歿後配享南嶽廟 [116] 

趙葵識人之明

南宋名將呂文德出身平民,但身材魁梧、勇猛強悍。他曾在安豐城中賣柴,趙葵時任淮東制置使,在路旁見到他丟下的鞋子“長尺有咫”,感到非常驚訝,便派人到他家尋訪。正值呂文德出獵,到日暮後他揹着打好的鹿回家,留下使者過夜,次日與使者一同去見趙葵,趙葵便將他留在麾下。此後數十年間,呂文德屢建邊功,位至顯宦。 [117] 
餘玠幼時家貧,在白鹿洞書院和太學上舍讀書,因與茶館老人發生口角,不慎失手推茶翁致死,脱身出逃襄淮,向趙葵獻上長短句一首,投入其幕下。趙葵贊其心懷壯志,便把他收留在軍中任事。後來,餘玠官至四川安撫制置使,成為南宋四川地區的抗蒙名將。 [118] 

趙葵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師事理學家胡宏,“慷慨有大志”。曾於張浚督府供職,受其敬重。
父親
趙方
抗金名臣,官至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封長沙縣男,累贈太師諡號“忠肅”。
平輩
兄長
趙董
——
趙薿
——
官至京湖安撫制置、知靜江府,卒諡“忠憲”(一作忠敏)。
子輩
長子
趙溍
官至江西制置使。
次子
元朝時官至廣東宣撫使、湖南道宣慰使,卒諡“文惠”。
表格參考資料: [88-89]  [93]  [119]  [120-121] 

趙葵史料記載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88] 
宋史紀事本末·卷二十四·三京之復》 [31] 
廣名將傳·卷十七》 [87] 
宋元學案·卷七十·滄州諸儒學案(下)》 [93] 
《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十六·名宦》 [103] 
《欽定續通志·卷四百八·列傳二百八》 [102] 
參考資料
  • 1.    張哲永.中國曆代宰相大詞典.廣東: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 2.    《宋史·卷四十六·本紀第四十六》:(鹹淳二年)冬十一月……乙卯,少師致仕趙葵薨,贈太傅,賜諡忠靖。
  • 3.    《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六》:趙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
  • 4.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六年十一月,詔授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入對,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陣又能率先士卒,捐身報國,此尤儒臣之所難,朕甚嘉之。”葵頓首謝曰:“臣不佞,忠孝之義,嘗奉教於君子,世受國恩,當捐軀以報陛下。”
  • 5.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方在襄陽,命葵專督飲食共養之事。與兄範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鄭清之、全子才為之師。又遣從南康李燔為有用之學。
  • 6.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嘉定十年,金將高琪、烏古論慶壽犯襄陽,圍棗陽。時邊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懼。方帥範、葵往戰,敗走之。
  • 7.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統扈再興攻金人至高頭。高頭,金人必守之處也,出勁兵拒戰,葵率先鋒奮擊,再興繼進殲之。翼日,進次鄧州,金人阻沘河以拒。葵麾軍進擊,楊義諸將繼至,金兵亦大出合戰,大破之,俘斬及降者幾二萬,獲萬户而下十數人,奪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還。
  • 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十四年,金人犯蘄州,葵與範攻唐、鄧。方命之曰:“不克敵,毋相見也。”三月丁亥,至唐州,薄城而陳。金大將阿海引兵出戰,葵帥精騎赴敵,再興從之,大捷,斬馘萬餘。金人閉門不出。
  • 9.    朱鄭勇:《“久長”還是“天長”南宋久長鎮的地望考訂及其對紀事的訂正作用》,復旦大學,2013
  • 10.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時金人陷蘄州者至久長,數十騎出山椒,葵帥楊大成以十四騎逐之。金騎漸益至數百,葵力戰連破之,而金步騎大集。會範、再興軍合戰,至夜分始解。庚寅,官軍分二陣,範將左,再興將右,葵帥突騎左右策應。金人背山亦分為二以相當,而不先動。範曰:“金人必復謀夜戰以幸勝,乃預備大鼓,令軍中聞疊鼓聲始動,若彼未至五十步內而輒動者斬。未幾,金兵稍下山,再興遽衝之,果為敵所乘,遂逼範軍。範疊鼓麾軍突鬥,葵繼進,殲金兵數千。敵併力向再興,葵率土豪祝文蔚等以精騎橫衝之,金人殭屍相屬。復相持至夜分,金人雖斂,而陣如故。範、葵急會將校,選死士數千,黎明四面奮擊,喚聲撼山谷。金人走,乘勝逐北,斬首數千級,副統軍投戈降,拔所掠子女萬餘,得輜重器械山積。補葵承務郎、知棗陽軍,範授安撫司內機。
  • 11.    《兩朝綱目備要·卷十六》:(嘉定十四年)八月癸丑,趙方卒。
  • 12.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方卒,十五年,起復直秘閣、通判廬州,進大理司直、淮西安撫參議官。
  • 13.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東制置使許國檄葵議兵。葵至曰:“君侯欲圖賊,而坐賊阱中,悔已無及,惟有重帳前兵,猶足制之爾。”國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請視兩路之兵,別其精鋭,君侯留三萬帳前,賊不敢動矣。”國曰:“不若集淮兵來閲,而君董之,既足示眾,亦可選鋭。”葵曰:“有兵之郡,必當衝要,守將豈可空壁以從制使命耶?必將力爭於朝,分留自衞。一得朝命,必匿其強壯,遣老弱以備數。本欲選鋭,適得其鈍,本欲示眾,適示單弱,徒啓戎心。”國不聽,卒敗。
  • 14.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寶慶元年,範知揚州,乞調葵以強勇、雄邊軍五千屯寶應備賊。葵在廬州,數費私錢會諸將球射,與制置使曾式中不合,葵去之。言者以為擅,遂奉祠。
  • 15.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三年,起為將作監丞。
  • 16.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紹定元年,出知滁州。
  • 17.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二年,全將入浙西告糴,實欲覘畿甸也。初,全之獻俘也,朝廷授以節鉞,葵策其必叛,乃上書丞相史彌遠曰:“此賊若止於得粟,尚不宜使輕至內地,況包藏禍心,不止告糴。若不痛抑其萌,則自此肆行無憚,所謂延盜入室,恐畿內有不可勝諱之憂。”
  • 1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至滁,以其地當賊衝,又與金人對境,實兩淮門户,修城浚隍,經武不少暇。命秦喜守青平,趙必勝守萬山,以壯形勢。
  • 19.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全造舟益急,葵復致書史彌遠曰:“李全既破鹽城,反稱陳知縣自棄城,蓋欲欺朝廷以款討罪之師,彼得一意修舟楫,造器械,窺伺城邑,或直浮海以搗腹心,此其奸謀,明若觀火。葵自聞鹽城失守,日夕延頸以俟制帥之設施,今乃聞遣王節入鹽城祈哀於逆。葵又聞遣二吏入山陽,請命於賊婦。堂堂制閫,如此舉措,豈不墮賊計,貽笑天下、貽笑外夷乎?又聞張國明前此出山陽,已知賊將舉鹽城之兵,今若聽國明言,更從闊略,則自此人心解體,萬事渙散,社稷之憂有不可勝諱者。葵非欲張皇生事啓釁,李全決非忠臣,非孝子。丞相苟聽葵之言,翻然改圖,發兵討叛,則豈獨可以強國勢安社稷,葵父子世受國恩,亦庶幾萬一之報。使丞相不聽葵言,不發兵討賊,則豈特不可以強國勢安社稷,而葵亦不知死所,不復可報君相之恩矣。一安一危,一治一亂,系朝廷之討叛與不討爾。淮東安則江南安,江南安則社稷安,社稷安則丞相安,丞相安則凡為國之臣子、為丞相之門人弟子莫不安矣。”
  • 20.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又言於朝曰:“葵父子兄弟,世受國恩,每見外夷、盜賊侵侮國家,未嘗不為忠憤所激。今大逆不道,邈視朝廷,負君相卵翼之恩,無如李全。前此畔逆未彰,猶可言也,今已破蕩城邑,略無忌憚,若朝廷更從隱忍,則將何以為國?慾望特發剛斷,名其為賊,即日命將遣師,水陸並進,誅鋤此逆,以安社稷,以保生靈。葵雖不才,願身許朝廷;如或不然,乞將葵早賜處分,以安邊鄙,以便國事。”
  • 21.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彌遠猶未欲興討,參知政事鄭清之贊決之。乃加葵直寶章閣、淮東提點刑獄兼知滁州。範刻日約葵,葵帥雄勝、寧淮、武定、強勇步騎萬四千,命王鑑、扈斌、胡顯等將之,以葵兼參議官。
  • 22.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宋紀一百六十五》:(紹定三年)二月,……又起復趙範、趙葵節制鎮江、滁州軍馬。範、葵時丁母擾,求解官,不許;卒哭,乃起視事。
  • 23.    《宋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三·李全之亂》:範亦刻日約葵,葵帥雄勝、寧淮、武定、強勇四軍萬四千赴之。
  • 24.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已而,全攻揚州東門,葵親出搏戰。賊將張友呼城門請葵出,及出,全在隔壕立馬相勞苦。左右欲射全,葵止之,問全來何為?全曰:“朝廷動見猜疑,今復絕我糧餉,我非背叛,索錢糧耳。”葵曰:“朝廷資汝錢糧,寵汝官職,蓋不貲矣。待汝以忠臣孝子,而乃反戈攻陷城邑,朝廷安得不絕汝錢糧。汝雲非叛,欺人乎?欺天乎?”切責之言甚多,全無以對,彎弓抽矢向葵而去。於是數戰皆捷。
  • 25.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宋紀一百六十五》:(紹定四年)趙範、趙葵大敗李全於揚州。……全死,餘黨欲潰,國安用不從;議推一人為首,莫肯相下,欲還淮安奉楊妙真。範、葵追擊,覆敗走之。
  • 26.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宋紀一百六十五》:(紹定四年四月)加趙善湘為江淮制置大使,趙範淮東安撫使,趙葵淮東提刑。善湘季子汝楳,史彌遠婿也,故凡奏請得無阻。而善湘亦以範、葵進取有方,慰藉殷勤,故能成揚州之功。
  • 27.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宋紀一百六十五》:(紹定四年五月)趙範、趙葵帥步騎十萬攻鹽城,屢敗賊眾,遂薄淮安,殺賊萬計,城中哭聲震天。淮安五城俱破,焚其寨柵,斬首數千。淮北賊來援,舟師邀擊,復破之,焚水柵,賊始懼。王旻、趙必勝、全子才等移寨西門,與賊大戰,賊連敗。楊妙真謂鄭衍德等曰:“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今事勢已去,撐拄不行。汝等未降者,以我在耳。今我欲歸老漣水,汝等請降,可乎?”從曰:“諾。”妙真遂絕淮而去,其黨即遣馮垍等納款軍門,淮安遂平。
  • 2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四年正月壬寅,遂殺全。事見《全傳》。進葵福州觀察使、左驍衞上將軍,葵辭不受。八月,召封樞密院稟議,受寶章閣待制、樞密副都承旨,依舊職仍落起復,尋進兵部侍郎。
  • 29.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七·宋紀一百六十七》:(紹定六年)十一月……丁卯,詔:“趙葵措置沿邊備禦,緩急調遣,並聽便宜。”
  • 30.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端平元年,朝議收復三京,葵上疏請出戰,乃授權兵部尚書、京河制置使,知應天府、南京留守兼淮東制置使。
  • 31.    《宋史紀事本末·卷二十四·三京之復》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09]
  • 32.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時盛暑行師,汴堤破決,水潦泛溢,糧運不繼,所復州郡,皆空城,無兵食可因。未幾,北兵南下,渡河,發水閘,兵多溺死,遂潰而歸。範上表劾葵,詔與全子才各降一秩,授兵部侍郎、淮東制置使,移司泗州。
  • 33.    《通鑑續編·卷二十二》:詔趙葵措置河南京東營田邊備,全子才措置唐鄧息州營田邊備。
  • 34.    《宋史紀事本末·卷二十四·三京之復》:十二月己卯,防(蒙)古遣王檝來責敗盟。辛卯,遣鄒伸之等報謝。自是,河淮之間無寧日矣。
  • 35.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八·宋紀一百六十八》:(端平三年)五月,甲申,以趙葵為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
  • 36.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八·宋紀一百六十八》:(端平三年十一月)蒙古昆布哈人淮西蘄、舒、光三州,守臣皆遁。昆布哈哈三州人馬糧械越黃州,遊騎自信陽趣合肥。詔史嵩之援光,趙葵援合肥,陳韡過和州,為淮西聲援。
  • 37.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宋紀一百六十九》:(嘉熙元年四月)甲申,左司諫曹豳言:“陛下以方面付三閫,而和戰之議,私自矛盾,憂未艾也。史嵩之在淮西,用清野之説,敵未至而民先罹其禍,用撒花之説,民欲戰而禁其不得往,蓋以和誤國也。趙葵在淮東,定遠之破,近在鄰境,六合之破,政在屬部,葵乃閉城自守,不出一兵援之,是畏怯以辱國也。陳韡在金陵,曠口之衄,天殆少警之,議者乃謂敵兵之難當,非如盜賊之易制。今宜責嵩之以收復襄陽,為江陵捍蔽;經理上流,為下流防拓;葵則結鄰閫以御哨騎,備舟師以防海道;韡則以沿江並領淮西,以安淮東。若秋、冬可以遏敵,乃為報郊。”帝然之。
  • 3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嘉熙元年,以寶章閣學士知揚州,依舊制置使。
  • 39.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宋紀一百六十九》:(嘉熙二年正月)辛酉,以華文閣學士史嵩之為端明殿學士,視執政恩數;寶章閣學士趙葵為刑部尚書;制置並如舊。
  • 40.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二年,以應援安豐捷,奏拜刑部尚書,進端明殿學士,特予執政恩例,復兼本路屯田使。葵前後留揚八年,墾田治兵,邊備益飭。
  • 41.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宋紀一百七十》:(淳祐二年)二月,甲戌,以範鍾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徐榮叟參知政事,趙葵賜進士出身、同知樞密院事,別之傑為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
  • 42.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宋紀一百七十》:(淳祐二年)二月……己卯,權兵部侍郎、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李曾伯朝辭,言今若主必守之規,宜諭大臣,明示意向。帝曰:“當為必守之規。趙葵久任淮東,且有規畫。”曾伯曰:“敢不循其成規!”
  • 43.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宋紀一百七十》:(淳祐二年)五月……己酉,以趙葵為資政殿學士、知潭州、湖南安撫使。
  • 44.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淳祐二年,進大學士、知潭州、湖南安撫使,改福州。
  • 45.    《宋史·卷四十二·本紀第四十二》:(淳祐二年)十二月……丙寅,以孟珙為檢校少保,依舊寧武軍節度使、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夔路策應大使,餘玠權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趙葵資政殿大學士、福建安撫使、知福州。
  • 46.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三年,葬其母,乞追服終制,不允。葵上疏曰:……又不許。再上疏曰:……乃命提舉洞霄宮,不拜。
  • 47.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宋紀一百七十一》:(淳祐四年十二月)壬申,以趙葵同知樞密院事。葵言:“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幾?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幾?從其大者而講明之,疏其可用者而任使之。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計者治財,寬厚者任牧養,剛正者持風憲。為官擇人,不為人擇官。用之既當,任之既久,然後可以責其成效。”又,“請亟與宰臣講求規畫,凡有關於宗社安危治亂之大計者,條具以聞,審其所先後緩急以圖籌策,則治功可成,外患不足慮。”
  • 4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淳祐四年,授同知樞密院事。疏奏:“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幾?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幾?吾從其大者而講明之,疏其可用者而任使之。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計者治財,寬厚者任牧養,剛正者持風憲。為官擇人,不為人而擇官。用之既當,任之既久,然後可以責其成效。”又乞“亟與宰臣講求規畫,凡有關於宗社安危治亂之大計者條具以聞,審其所先後緩急以圖籌策,則治功可成,外患不足畏”。
  • 49.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宋紀一百七十一》:(淳祐五年)五月,丁未,趙葵言:“諸處江防,極為疏陋,請下沿江制司及副司、江南、江西帥司、湖廣總所、兩浙漕司、許浦水軍司,共造輕捷戰船,創置遊擊軍強壯三萬人,分佈新船以備緩急。”從之。
  • 50.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五年)五月丁酉,呂文福、夏貴上戰功,詔貴官兩轉,文福帶行閣職。丁未,詔:“沿江、湖南、江西、湖廣、兩浙制帥漕司及許浦水軍司,共造輕捷戰船千艘,置遊擊軍壯士三萬人,分備捍禦。”
  • 51.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又乞“創遊擊軍三萬人以防江”。詔從之。(此處應作淳祐五年)十二月,拜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 52.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五年)十二月……以趙葵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李性傳同知樞密院事,陳韡兼參知政事。
  • 53.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宋紀一百七十一》:(淳祐五年)十二月……詔:“兵、財系乎國命,強兵之事,趙葵主之,財用之計,陳韡理之。二相則總大綱而中持其衡,以共濟國事。”從江萬里之言也。
  • 54.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又特授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西、湖北軍馬,封長沙郡公。尋知建康府、行宮留守、江東安撫使。
  • 55.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七年)夏四月……辛丑,以鄭清之為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封越國公;遊似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趙葵為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西、湖北軍馬;陳韡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知潭州。甲辰,趙葵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江東安撫使,應軍行調度並聽便宜行事;趙希塈禮部尚書、督視行府參贊軍事。庚戌,出緡錢千萬、銀十五萬兩、祠牒千、絹萬,並户部銀五千萬兩,付督視行府趙葵調用。
  • 56.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二·宋紀一百七十二》:(淳祐七年)以趙葵為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西湖北軍馬兼知建康府,陳韡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兼知譚州;用鄭清之薦也。
  • 57.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淳祐九年)閏二月……趙葵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 58.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九年……夏四月……庚戌,趙葵四辭免右丞相兼樞密使,詔不允。
  • 59.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九年,特授光祿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封信國公。四上表力辭,言者以宰相須用讀書人,罷為觀文殿學士,充醴泉觀使兼侍讀,仍奉朝請。尋判潭州、湖南安撫使,加特進。
  • 60.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九年……五月己丑,趙葵乞歸田裏,又不允。
  • 61.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九年……八月……辛亥,詔趣趙葵治事,命吳淵宣諭赴闕。
  • 62.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淳祐十年)三月癸未,趙葵乞收還成渙,徑畀祠官。……戊子,趙葵罷右丞相兼樞密使,特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奉朝請。
  • 63.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十年……三月癸未,趙葵辭,以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奉朝請。
  • 64.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淳祐)十年……十一月壬申,趙葵授特進,依舊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湖南安撫大使。
  • 65.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寶祐二年,宣撫廣西。
  • 66.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三年,改鎮荊湖,城荊門及郢州。改授湖南路安撫使、判潭州,再辭,依舊職醴泉觀使。
  • 67.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寶祐)五年春正月丁亥朔,以趙葵為少保、寧遠軍節度使、京湖宣撫使、判江陵府兼夔路策應大使,進封衞國公。
  • 6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五年,進少保、寧遠軍節度使,進封魏國公、醴泉觀使兼侍讀。四辭,免。
  • 69.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寶祐)五年……二月……辛酉,命趙葵兼湖廣總領財賦,餘晦淮西總領財賦。
  • 70.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寶祐)六年……夏四月……丙午,趙葵三辭免福建安撫使,詔授醴泉觀使兼侍讀。
  • 71.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寶祐)六年……秋七月……戊午,趙葵四辭免醴泉觀使兼侍讀,乞外祠,從之。
  • 72.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開慶元年……九月……癸亥,趙葵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封衞國公,判慶元府、沿海制置使。
  • 73.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開慶元年,判慶元府、沿海制置使,尋授沿江、江東宣撫使,置司建康府,任責隆興府、饒州江州徽州兩界防拓調遣,時暫兼判建康府、行宮留守,尋授江東西宣撫使,節制調遣饒、信、袁、臨江、撫、吉、隆興官軍民兵。
  • 74.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訪問百姓疾苦,罷行黜陟,並許便宜從事。
  • 75.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開慶元年……冬十月……癸酉,命趙葵為江東宣撫使,馬光祖移司江州應援鄂州,史巖之沿江制置副使,移司壽昌軍應援鄂州。……丙戌,以趙葵為沿江、江東宣撫使,置司建康,任責捍禦。……乙卯,詔趙葵授少保、觀文殿大學士、江東西宣撫使,進封益國公,其饒、信、袁、臨、撫、吉、隆興官軍民兵,並聽節制調遣,諮訪、罷行、黜陟皆得便宜行事。以緡錢五百萬、銀五萬兩給其用。
  • 76.    《宋史·卷四十五·本紀第四十五》:景定元年……五月戊辰朔,詔趙葵依舊少保、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封魯國公;徐清叟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寧府。
  • 77.    《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五》:鄂州圍解,賈似道既罔上要功,惡閫外之臣與己分功,乃行打算法於諸路,欲以軍興時支散官物為罪,擊去之。光祖與葵素有隙,且欲迎合似道,被旨即召吏稽勾簿書,卒不能得其疵。乃以開慶二年正月望夕,張燈宴設錢三萬緡為葵放散官物聞於朝。
  • 78.    《宋史·卷四十五·本紀第四十五》:(景定)二年……八月……丁酉,詔奪向士璧從官恩數,窮竟侵盜掩匿之罪。時以兵退,遣官會計邊費,似道忌功,欲以污篾一時閫臣,士璧及趙葵、史巖之、杜庶皆責徵償。信州謝枋得以趙葵檄給錢粟募民兵守禦,至是,自償萬緡。
  • 79.    《宋季三朝政要·卷三》:……及行打算,枋得日:“不可以累趙宣撫也。”自償萬楮,餘無所償……
  • 80.    王青松:《從劉整叛宋論南宋的“打算法”及其末期的軍政危機》,《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 81.    《錢塘遺事·卷四》:時江東謝枋得率鄧傳二千人舉義,擢兵部架閣,科降招軍錢,給義兵米,似道打算招軍錢,開徵所得米,枋得自償萬楮,餘無所償,乃上書賈相雲:“千金為募徙木,將取信於市人,二卵而棄干城,豈可聞於鄰國?”乃得免。
  • 82.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景定元年,授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封魯國公,尋奉祠。
  • 83.    《宋史·卷四十六·本紀第四十六》:(景定)五年……十一月……詔求直言。又詔先朝舊臣趙葵、謝方叔、程元鳳、馬光祖、李曾伯各上言以匡不逮。
  • 84.    《宋史·卷四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七十三》:度宗初年,詔詢故老,專以修攘大計叩之趙葵。葵極意指陳曰:“老臣出入兵間,備諳此事,願朝廷謹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敗事者,詞臣失言。”
  • 85.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鹹淳元年,加少傅。
  • 86.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師、武安軍節度使,進封冀國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是夕,五洲星隕如箕。贈太傅,諡忠靖。
  • 87.    明·黃道周·《廣名將傳·卷十七》
  • 88.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30]
  • 89.    傅璇琮.《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 90.    全宋詞:趙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30]
  • 91.    吳羊,胡文虎 .中國古代畫家辭典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 92.    趙葵《銷夏圖》本事  .網易網.2011-08-28[引用日期2013-10-19]
  • 93.    《宋元學案·卷七十·滄州諸儒學案(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02]
  • 94.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七·宋紀一百六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10-21]
  • 95.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宋紀一百七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09]
  • 96.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09]
  • 97.    《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26]
  • 98.    《佩韋齋輯聞·卷二》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5-04-30]
  • 99.    《全宋詩》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09]
  • 100.    《椒邱文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11-05]
  • 101.    明·馮夢龍·《智囊全集·第六部·捷智》
  • 102.    《欽定續通志·卷四百八·列傳二百八》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12-09]
  • 103.    清·徐景熹·《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十六·名宦》
  • 104.    吳廷燮.《北宋經撫年表·南宋制撫年表》:中華書局,1984:399
  • 105.    宋史演義: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30]
  • 106.    宋史演義: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30]
  • 107.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每聞警報,與諸將偕出,遇敵則深入死戰,諸將惟恐失制置子,盡死救之,屢以此獲捷。
  • 108.    《智囊全集》:趙方,寧宗時為荊湖制置使,一日方賞將士。恩不償勞,軍欲為變。子葵時年十二三,覺之,亟呼曰:“此朝廷賜也,本司別有賞賚。”軍心一言而定。
  • 109.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一日,方賞將士,恩不償勞,軍欲為變。葵時十二三,覺之,亟呼曰:“此朝廷賜也,本司別有賞齎。”軍心賴一言而定,人服其機警。
  • 110.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葵母疾,謁告省侍不得,刲股雜藥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許,不得已,卒哭複視事。
  • 111.    《堅瓠集》:趙葵避暑水亭作詩云:“水亭四面朱欄繞,簇簇游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水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鬚,頭枕一枝紅瑪瑙。”詩未成,葵即睡去。侍婢續雲:“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紅塵道。”
  • 112.    《堅瓠集》:趙葵同知樞密院。朝罷歸私第,而諸姬不見。葵往尋之,乃羣聚摘青梅。有一姬善賦詩,葵令作詩,雲:“柝聲默報早朝回,滿院春風繡户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陰深處摘青梅。”
  • 113.    《癸辛雜識》:趙南仲丞相溧陽私第,常作圈,豢四虎。一日,藥庫焙藥火作,眾炮倏發,地震屋傾,四虎悉斃。
  • 114.    《佩韋齋輯聞·卷二》:丞相趙忠靖葵,少負經濟之才,恥事科舉,以戰多致宰輔。給事中徐清臾駁之,謂宰相非賞功之官,且援“宰相須用讀書人”為辭。忠靖以此,力乞骸以歸。既得請,其謝表曰:“雖霍光不學亡術,固難免於眾譏;然皋陶所讀何書,敢以是而自解。”“皋、夔、稷、契所讀何書”,趙清獻答荊公語也。用當家事,益見其工。
  • 115.    《錢塘遺事》:趙葵除右相,時以宰相須用讀書人劾之。葵知之,乃徑出國門,疾馳而歸,題南鄉子壁間雲:“束髮領西藩,百萬雄兵掌握間。召到廟堂無一事,遭彈!昨日公卿今日閒,拂曉出長安。莫待西風割面寒。羞見錢塘江上柳,何顏。瘦僕牽驢過遠山。”歸領鄉郡,推心愛民。暇日過嶽麓精舍,舍長劉某年差長,將坐,揖曰:“相公主席!”公搖手曰:“這裏説甚麼相公?”竟就賓位,取酒盡歡而去。
  • 116.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六》:初生時,或夢南嶽神降其家。
  • 117.    《宋季三朝政要·卷一》:趙葵於道傍見其遺屨,長尺有咫,訝之。或雲:安豐鬻薪人也,遣吏訪其家。值文德出獵,暮負鹿各一而歸,留吏一宿,偕見趙,留之帳前。
  • 118.    《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五》:餘玠,字義夫,蘄州人。家貧落魄無行,喜功名,好大言。少為白鹿洞諸生,嘗攜客入茶肆,毆賣茶翁死,脱身走襄淮。時趙葵為淮東制置使,玠作長短句上謁,葵壯之,留之幕中。
  • 119.    《宋史·卷四百三·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09]
  • 120.    甘建華主編:《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
  • 121.    《全宋詞·趙淇》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