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宣撫使

鎖定
宣撫使,是中國古代官名。唐後期派大臣巡視戰後地區及水旱災區,稱宣先安慰使或宣撫使。宋不常置,掌宣佈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元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管理軍民,參用土官。明清沿置,為武職土官。辛亥革命後仍有沿用舊名者。
中文名
宣撫使
性    質
中國歷史官名
朝    代
唐朝
著名人物
宇文融

宣撫使由來

宣撫使是地方軍事長官。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六年(728年),以宇文融河北道宣撫使,是宣撫使之始設。《舊唐書·宇文融傳》記載:“方河北大水,即詔領宣撫使,俄兼檢校汴州刺史、河南北溝渠堤堰決九河使。又建請墾九河故地為稻田,權陸運本錢,收其子入官。興役紛然,而卒無成功。”

宣撫使職能

唐後期派朝官巡視地方,稱宣慰安撫使或宣撫使。宋朝宣撫使地位相當於執政大臣,或由執政大臣擔任。最初的職責是巡視地方、存問官吏百姓,如鹹平三年(1000年)參知政事向敏中為河北、河東沿邊宣撫大使即是。以後演變為一路或數路的軍事統帥,慶曆八年(1048年),參知政事文彥博任河北宣撫使,則是專為鎮壓貝州王則而設的軍事統帥。皇祐四年(1052年),樞密副使狄青任宣撫使,是武臣任宣撫使之始。北宋末,宦官童貫等也曾任宣撫使。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知樞密院張浚任宣撫使時,帶“處置”二字,稱宣撫處置使,職權較宣撫使更大。紹興元年(1131年),大將劉光世任宣撫使,是武將非執政而任宣撫使之始;次年,吏部尚書李光任宣撫使,是文官非執政任宣撫使之始。宣撫使在南宋初年設都督軍事之前,為方面軍最高統帥,此後的地位、職權低於都督軍事,在都督軍事(督視軍馬)的轄區內,則受其節制。
北宋時,宣撫副使只是副長官,並不單獨設置,判官則是高級屬官。南宋設置的宣撫副使和宣撫判官,都系長官,這是因為資淺而降低使名之故。
金章宗完顏璟泰和五年(1205年),設河南兵馬宣撫使,對宋備戰。六年,設陝西路宣撫司,節制陝西兵馬公事。八年,改稱安撫司。此後,山東東、西等十路俱設安撫司。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年),立燕京、北京等路十宣撫司,以宣撫使總理一方民政,以後撤銷;後於雲南、四川、湖廣行省民族地區參用土官為宣撫使,專理本州事務。明清因襲元制,宣撫使遂成為世襲的武職土官。

宣撫使著名人物

宇文融。歷史上第一擔任宣撫使之人。唐玄宗開元時同平章事。開元十七年(729)六月—九月在職。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長安縣)人。明辨有吏幹。開元初任監察御史。時土地兼併嚴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響。他建議檢括逃亡户口和籍外佔田,充使蒐括户口,並自任勸農使,率勸農判官20餘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80餘萬和大量土地。進御史中丞,出為魏州刺史。請復九河舊道,開稻田以利人,回易陸運。入為鴻臚卿,兼户部侍郎,開元十七年(729),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善於薦舉人才,在相期間,薦宋璟右丞相裴耀卿為户部侍郎、許景先工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在相位僅百日即罷貶為汝州刺史,又流嚴州,卒於途中。

宣撫使相關資料

宣撫使:不常置,掌宣佈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治平末,命同籤書樞密院郭逵宣撫陝西。三年,夏兵犯順,以參知政事韓絳為陝西宣撫使,繼即軍中拜相,仍舊領使。政和中,遣內侍童貫為陝西、河東宣撫使,又兼河北。宣和三年,睦寇方臘作亂,移貫宣撫淮、浙,賊平依舊。
靖康初,种師道提兵入衞京城,為京畿、河東北宣撫使,凡勤王之師屬焉。及會諸道兵救太原,又以知樞密院李綱宣撫河東、北兩路。中興初,張浚以知樞密院事、孟庚以參知政事、李綱以前宰相,皆出宣撫,浚又加“處置”二字入銜。
(時為川、陝、京西、湖北路。)
紹興元年,詔以淮南守臣多闕,百姓未能復業,分命呂頤浩朱勝非劉光世皆以安撫大使兼宣撫使。武臣非執政而為宣撫使,實自光世始。二年,李光又以吏部尚書加端明殿學士,為壽春等州宣撫使。自是韓世忠張俊吳玠岳飛吳璘皆以武臣充使,王似亦以從官由副使而升正使焉。三十二年,張浚復以少傳依前觀文殿大學士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乾道三年,虞以文依舊知樞密院事充四川宣撫使。五年,王炎除四川宣撫使,依舊參知政事。開禧間,以從官出宣撫江、淮、湖北、京西等處不一。其屬有參謀官,系知州資序人,與提刑敍官;參議官,系知州資序人,與轉運判官敍官;機宜幹辦公事。並依發運司主管文字敍官。凡宰執帶三省、樞密院事出使,行移文字紥六部,六部行移即具申狀。如從官任使、副,合申六部,六部行移即用公牒。
——《宋史·職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