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礪鋒

鎖定
莫礪鋒,男,漢族,1949年4月出生於江蘇無錫 [1]  ,1984年10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的第一位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梅庵書院首任院長 [2]  。2014年被評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
莫礪鋒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第八屆、九屆江蘇省政協委員、第十屆江蘇省政協常委,南京大學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3]  。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部人文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陸游研究會會長等職務。著有學術專著五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2023年5月23日上午,莫礪鋒上完了他教學生涯的最後一課,正式宣佈告別講壇。 [7] 
中文名
莫礪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49年4月8日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學位/學歷
文學博士
專業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
學術代表作
《莫礪鋒詩話》、《杜甫評傳》、《江西詩派研究》
主要成就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研究多年,著有學術專著五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論文數量
207篇(截至2019年7月) [4] 
職    稱
教授

莫礪鋒人物經歷

莫礪鋒主要經歷

1949年4月8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當年父親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不露鋒芒。 [9] 
1962年上初二時,他代表學校參加江蘇太倉縣中學生作文競賽和數學競賽,作文名落孫山,數學卻是滿分第一名。中考前夕,瓊溪鎮中學的教導主任動員他報考名聞遐邇的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他一考即中,成為全鎮人的驕傲。
1966年畢業於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高考填報志願,前三個志願依次是清華大學電機工程、數學力學和自動化控制,他的目光裏滿滿都是理科,夢想裏只有科學家和工程師。 [9] 
1968年下鄉插隊,在江蘇省太倉縣和安徽泗縣務農、做零時工。1968年秋,閒了兩年的莫礪鋒到太倉縣璜涇公社插隊落户,開始了長達10年的知青生涯。 [9] 
1973年秋天,他住了5年的房子屋頂被狂風颳破,重鋪屋頂要好幾天。 [9]  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風刮破,夜間躺在牀上仰望滿天繁星時,便覺得杜甫離他更近。 [12] 
莫礪鋒1966年高中畢業,1977年參加高考時,已在農村插隊十年了。莫礪鋒並不嫌棄當農民,但總覺得使用鐮刀、鋤頭的勞動,創造的價值太小。在江南的六年中,莫礪鋒每年的勞動成果就是二千來斤糧食,其中還有四百斤被自己吃掉了。在淮北的四年中,莫礪鋒在公社農具廠裏“亦工亦農”,每年也就生產十來箱螺絲釘,產值只有一兩千元。進了大學,莫礪鋒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也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大學帶給莫礪鋒的,最主要的便是人生軌跡的改變。 [12] 
1978年考入安徽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程千帆教授。198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8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莫礪鋒是為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獲得者。
1982年初,南京大學開始招收首屆博士研究生,從28位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資格的博士生導師中選出程千帆等10位先生,每人限招一名博士研究生。莫礪鋒由此成為南京大學中文系第一個博士研究生。 [9] 
1984年起在南京大學任教。先後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 [1] 
1984年10月22日,南京大學圖書館報告廳高朋滿座、俊彥雲集,錢仲聯、程千帆、唐圭璋等古代文學大師級學者和300多位南大師生共同見證了莫礪鋒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第二天,新中國首位文學博士誕生的消息上了《新聞聯播》。那一年,莫礪鋒35歲。 [9] 
莫礪鋒以《江西詩派研究》為學位論文順利通過三個小時的答辯。答辯時的答辯委員有錢仲聯唐圭璋徐中玉舒蕪霍松林傅璇琮等先生,論文評閲人則有林庚王起朱東潤蕭滌非孫望等先生,堪稱豪華陣容。那時候的博士培養更像舊時代的工匠帶學徒,完全是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技能,並不追求“規範化”或“體系性”。 [12] 
1984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學術上剛剛起步。當時的西學思潮對古典文學研究界也有衝擊,比如有人宣稱必須運用“新三論”來研究文學。1986年莫礪鋒到美國哈佛大學去當訪問學者,臨行前程千帆交代莫礪鋒向美國學者請教如何運用“新三論”。莫礪鋒一到哈佛就結識了宇文所安教授,便趕緊向他請教。沒想到宇文所安反問莫礪鋒:“什麼叫‘新三論’?”原來美國的學者並不強調新理論。 [12] 
20世紀90年代中期,莫礪鋒曾參加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教材編寫工作,擔任宋代卷的主編。 [12] 
2002年,又是偶然的機會,莫礪鋒的講座《杜甫的文化意義》走進了百家講壇。後來他又應邀錄製了多期節目,還出版了多本古典文學普及作品,其中包括印冊高達10萬的暢銷書。面對全國各地如雪片般飛來的讀者、觀眾來信,莫礪鋒意識到他不經意間打開了另一扇門:經典著作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它們流傳至今的價值並不僅僅是專供學者研究,更應該供大眾閲讀、學習,從而獲得精神滋養。 [9] 
2018年,因為總打不到車,莫礪鋒買了手機,他戲言這是“生計所迫”。在那之前,他是沒有手機的,理由也很簡單:他通常不是在圖書館或教室裏,就是在家裏,前兩個地點是不能接聽電話的,在家裏有座機就行了。 [9] 
2020年9月23日,南京大學文學院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舉行。典禮上,文學院院長徐興無宣佈成立“梅庵書院”,並聘請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為首任院長 [2] 
2023年5月23日上午,莫礪鋒上完了他教學生涯的最後一課,正式宣佈告別講壇。 [7] 

莫礪鋒訪學經歷

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任高級訪問學者。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韓國全南大學任客座教授。
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台灣清華大學任客座教授。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香港浸會大學任客座教授。
2013年4月19日任河南省駐馬店市黃淮學院兼職教授,由黃淮學院副校長王冰頒發聘書。

莫礪鋒人物軼事

莫礪鋒高中畢業時適逢文革爆發,兩年後下鄉插隊,不斷地受到“紮根農村幹一輩子革命”的教育,加上莫礪鋒的父親是“歷史反革命”,莫礪鋒已與大學徹底絕緣,所以莫礪鋒只有在務農之餘讀點書,這是莫礪鋒在單調、乏味的農村生活中的樂趣。
每逢雨天的黃昏,莫礪鋒手捧書本站在窗前,暮色越來越濃重,莫礪鋒把雙眼貼近書本才能勉強辨認文字。莫礪鋒每月只能憑證購買一斤煤油,總有好多日子是沒油點燈的。更難堪的是書籍的來源近於枯竭,有時實在弄不到想讀的書,只好把手頭原有的幾本書翻來覆去地“精讀”,或是到手什麼就讀什麼,雜亂無章地“博覽羣書”。
插隊十年,心情憂鬱苦悶,總覺得青春黯淡無光,茅檐下的讀書便是那段艱苦歲月中的亮點。是讀書滋潤了莫礪鋒的心靈,是讀書充實了莫礪鋒的生活。回憶起往事,那段經歷仍然温馨得難以忘懷。讀書,尤其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讀書,是人生中最愉快的生活內容。
莫礪鋒被許多南大中文系學生奉為“學術偶像”。他給在校研究生開設的唐宋文學研究課場場爆棚,是頗受學生追捧的熱門課程。但是,要把廣受好評的平時上課的內容移植到央視,必須向《百家講壇》針對中學文化程度人羣開講的節目定位靠攏。“他們一開始就覺得我講得不夠通俗,就要求我通俗些。”莫礪鋒説,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他在《百家講壇》主要還是講一些有關唐詩的常識性話題,牽涉一些概念問題都要充分解釋清楚。對於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羣講史記來説,有的是吸引人的有趣故事,但唐詩裏多的是韻味和審美,趣事卻不好找。“難就難在他們讓我多講詩人生平,多説一些有趣的情節,其實講唐詩倒沒什麼有趣的故事可講,”提起挖掘奇趣,莫礪鋒曾拒絕過一些十分無厘頭的邀約。曾有出版社邀請莫礪鋒寫《杜甫大揭秘》,一聽意在獵奇的題目,莫礪鋒就婉言拒絕了,“杜甫沒什麼好獵奇的,他的生平很清楚,沒有秘密!”

莫礪鋒學術兼職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5-6]  。學術兼職有全國古籍整理與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 [1]  、中國教育部人文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陸游研究會會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兼任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安徽大學河南師範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南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江蘇省政協常委,南京大學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8] 

莫礪鋒所授課程

所授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專題(碩士課程)、杜詩研究(碩士課程)、唐宋文學專題(博士課程)。

莫礪鋒人物觀點

莫礪鋒認為,觀念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最核心的深層結構,它的載體是世代相傳的中文典籍,能為我們實現民族復興提供積極的思想資源。 [10] 
莫礪鋒教授認為,中國古代文學以生動而具體的方式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徵,從《詩經》《楚辭》,到《紅樓夢》《聊齋志異》,中國古代的文學經典無不身兼優美的文學作品與深刻的人生指南的雙重身份。 [11] 
莫礪鋒認為杜甫對儒學的最大貢獻有三點:一是用實踐行為達到了儒學所追求的境界,包括仁愛思想和人格精神,從而證實了“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命題;二是把儒家仁愛思想的施予對象從人類擴大到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從而成為宋儒“民胞物與”精神的先驅;三是用精美絕倫的詩歌語言對儒學精神進行最生動的闡釋,從而為弘揚儒學開創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有效途徑。莫礪鋒既把杜甫當作偉大的詩人,又把他當作偉大的思想家,在論述其詩歌成就及創作過程的同時,也對其人生哲學、政治思想及美學思想進行探討。 [12] 
莫礪鋒覺得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界四十年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實證性研究,包括文獻整理與史實考據都得到加強,而且成績喜人。而以前那種“以論帶史”的宏觀概論式研究比較少見了。莫礪鋒本人的研究路數沒有太大的變化,要説有的話,那就是近十年來比較重視學術普及工作,撰寫普及讀物,進行公益講座,幾乎佔了他一半的時間和精力。 [12] 

莫礪鋒人物形象

莫礪鋒被許多南大中文系學生奉為“學術偶像”。曾有不少南大學生借金庸小説中的人物,稱他為“莫大先生”。 [12] 

莫礪鋒學術成果

莫礪鋒出版著作

 《莫礪鋒評説白居易》 《莫礪鋒評説白居易》
到二〇〇八年為止莫礪鋒學術性著作:
1、《江西詩派研究》(齊魯書社1986年)
2、《杜甫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3、《神女之探尋》(編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中國文學史·宋代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朱熹文學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8、《杜甫詩歌講演錄》(廣西師大出版社2007年)
9、《唐宋詩歌論集》(鳳凰出版社2007年)
10.漫話東坡(鳳凰出版社2008年) [1] 
到二〇一二年為止莫礪鋒非學術性著作:
1、《浮生瑣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2.浮生瑣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4.莫礪鋒詩話(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5.漫話東坡(鳳凰出版社2008年)
6.莫礪鋒説唐詩(鳳凰出版社2008年)
7. 莫礪鋒評説白居易(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年)
8. 寧鈍齋雜著 (鳳凰出版社2012年) [1] 

莫礪鋒學術論文

莫礪鋒學術論文(1996年以後):
《莫礪鋒説唐詩》 《莫礪鋒説唐詩》
1.朱熹楚辭學略説 求索1983年第3期
2.黃庭堅奪胎換骨辨 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5期
3.左傳人物描寫藝術對史記的影響 南京大學學報1983年第4期
4.江西詩派的後起之秀陳與義 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第1期
5.關於江西派詩人的政治態度 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
6.朱熹詩集傳與毛詩的初步比較 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2輯(1985年4月)
7.從文心雕龍與文選之比較看蕭統的文學思想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0輯(1985年8月)
15.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考辨 文史第26輯(1986年5月)
17.朱熹的文道觀 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第5期
18.評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
19.論杜甫晚期今體詩的特點 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1
21.論晚唐五代詞風的演變 文學遺產1989年
23.女神的探尋——英美學者論中國古典詩歌·序 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
26.論宋詩以俗為雅及其文化背景 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27.論陸游對晚唐詩的態度 文學遺產1991年第4期
28.簡評文天祥集杜詩 杜甫研究學刊1992年第3期
29.陸游詩家三昧辨 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30.論梅堯臣的平淡詩風 文學研究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31.論蘇黃對唐詩的態度 文學評論1994年第2期
32.論黃庭堅詩歌創作的三個階段 文學遺產1995年第3期
33.蘇軾蘇轍唱和詩淺析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輯(1995年2 月)
34.蘇詩札記 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成功大學1995年)
35.論蘇軾在北宋詩壇上的代表性 中國詩學第4 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36.評史蒂芬·歐文的初唐詩、盛唐詩 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37.朱熹韓文考異研究 國學研究第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38.論韓愈詩的平易風格 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39.文學史學獻疑 江海學刊1998年第3期
40.重論杜甫卒於大曆五年冬 杜甫研究學刊1998年第2期
41.回顧、評價與展望——關於本世紀宋詩研究的談話(莫礪鋒、陶文鵬程傑) 文學遺產1998年第5期
42.程千帆古代文學研究述評 文學評論1998年第6期
43.江郎才盡新解 文學評論叢刊第2期(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年)
44.評前野直彬中國文學史 學術思想評論第3輯(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年)
45.悵望千秋一灑淚 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5期
47.杜詩偽蘇注研究 文學遺產1999年第1期
48.南朝山水文初探 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1期
49.論歐陽修的人格與其文學業績的關係 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4期
50.論王荊公體 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52.論初盛唐的五言古詩 唐代文學研究第3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
53.論杜甫的文學史觀 唐代文學研究第5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4年)
54.論李杜對二謝山水詩的因革 謝朓李白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55.從瀛奎律髓方回的宋詩觀 文藝理論研究1995年第
60.江西詩派研究 百科知識198
64.加強對大家的研究 中國詩學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67.論朱熹對歷代散文的批評 漳州師院學報1999年第1期
68.論中華文化的詩性特徵 中國韻文學刊1999年第1期
69.論朱熹的文學理論 國學研究第六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70.論朱熹的文學史觀 江海學刊2000年
72.論朱熹對詩序的態度 文獻2000年第1期
73.論朱熹對歷代詩歌的批評 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74.論朱熹對作家人品的態度 文學遺產2000年第2期
75.論朱熹的散文創作 陰山學刊2000年第1期
76.批評與考證相結合的學術創穫 學術界2000年第3期
77.論朱熹的清遠詩風 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5輯 台灣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12月
78.長使英雄淚滿襟——論杜甫對諸葛亮的讚頌 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第
80.程千帆評傳 學術界2000年第4期
81.論晚唐的詠史組詩 社會科學戰線2000
85.論朱熹文學家身份的歷史性消解 江漢論壇2000年第10期,第38-41頁
86.郭祥正——元祐詩壇的落伍者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6輯,第35-55頁,中華書局2000年10月
87.理學家的詩情——論朱熹的詩歌創作 新國學第2卷,第155-178頁,巴蜀書社2000年10月
88.論杜甫的文化意義 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第4期,第11-18頁
89.詩以奇趣為宗——論蘇詩的藝術個性 人文論叢2000年卷,第431-440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90.理學家的詩情——論朱熹詩的主題特徵 中國文化17-18期,第165-175頁,
91.從經學走向文學:朱熹“淫詩説”的實質 文學評論2001年2期,第79-88頁
92.關於《漢語大詞典書證遲後問題的管見 福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第80頁
93.論楊萬里詩風的轉變過程 求索2001年第4期,第105-110頁
94.唐詩三百首中有宋詩嗎 文學遺產2001年第5期,第42-50頁
95.論紅樓夢詩詞的女性意識 明清小説研究2001年第2期,第148-161頁
96.論唐宋詩醇的編選宗旨與詩學思想 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三期,第132—141頁
97.從蘇詞蘇詩之異同看蘇軾以詩為詞 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第1—16頁
98.朱鶴齡杜詩輯注平議 文史2002年第4期,第202—223頁
99.陸游讀書詩的文學意味 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第155—161頁
100.陸游詩中的學者自畫像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2003年第2期,第20—26頁
104.陸游詩中的生命意識 江海學刊2003年第5期,第172—177頁
107.陸游詩中的巴蜀情結 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5期,第131—136頁
108.再論奪胎換骨説的首創者 文學遺產2003年第6期,第99—109頁
110.台灣的中文系述評 東方文化2003年第4期,第120—126頁
111.讀劍南詩稿校注獻疑 中華文史論叢第76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124—129頁
112.杜詩學疑難問題舉隅 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第3期,第1—10頁
113.大家陰影下的焦慮——唐代詩人薛能論 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第34-40頁
116.讀陸游入蜀記札記 文學遺產2005年第3期,第16-28頁
117.宋詩三論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45-49頁
118.論宋人校勘杜詩的成就及影響 杜甫研究學刊2005年第3期,第1-10頁
119.陸游詩中的自畫像 文史知識2005年第11期,第52-57頁
120.貫通曆代彌綸羣言 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第181-186頁
121.論宋代杜詩註釋的特點與成就 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第1輯,第263-279頁
122.台灣大學的學科評鑑 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第5期,第42-46頁
123.蕭滌非先生的一份論文評語 文史哲2006年增刊,第151-152頁
124.論紀批蘇詩的特點與得失 中國韻文學刊2006年第4期,第4-12頁
125.論後人對唐詩名篇的刪改 文學遺產2007年第2期,第30-38頁
126.論清代蘇軾研究的幾個特點 人文中國學報第13期(2007年9月),第35-53頁
127.蘇軾的敵人 學術界2008年第2期,第237-251頁
128.蘇軾的藝術氣質文藝思想 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第2期,第9-17頁
130.論蘇軾在後代的影響 文學評論叢刊第11卷第1期(2008年11月),第3-15頁
131.穿透夜幕的詩思 文學遺產2009年第2期
132.飲食題材的詩意提升:從陶淵明到蘇軾 文學遺產2010年第2期,第4-15頁
136. 論唐詩意象的密度 學術月刊2010年第11期,第103-111頁
137.無心插柳柳成蔭 學術月刊2010年第11期,第155頁
138.死後是非誰管得 文史知識2010年第12期,第130-137頁
139.談談沈佺期的《獨不見》 文史知識2011年第1期,第44-49頁 [1] 

莫礪鋒研究課題

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為止莫礪鋒研究的課題有:
1、項目名稱為“中國詩學的文化學研究”(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項目批准號:01JB750·11-44012)
2、莫礪鋒任2006年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古代文學藝術與現代中國社會研究”首席專家。 [1] 

莫礪鋒主要作品

《江西詩派研究》
(齊魯書社1986年)
本書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它對江西詩派的產生背景、成員組成、政治態度、詩作內容、詩歌藝術、詩歌理論、影響等方面均提出了較新的見解,是最早對江西詩派進行全面研究的專著,其中有些章節曾以單篇論文的形式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史》等刊物發表,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本書被《中國文學研究年鑑》(1987)評為“本年宋詩流派研究的最大成果”,並於1988年獲江蘇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杜甫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本書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一種,它既把杜甫看作偉大的詩人,論述其文學成就及其創作發展過程,又把杜甫看作偉大的思想家,對其人生哲學政治思想、文學思想及美學思想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它的另一個特點是評傳結合而側重於評,並注重把杜甫置於時代和社會的廣闊背景中予以審視,故對杜甫的意義作了較深刻的揭示。本書於1994年獲江蘇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中國文學史·第三卷》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本書是袁行霈主編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文學史》的一部分,它既注意充分吸收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又力求教材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在宋代文學的歷史文化背景及發展脈絡的論述上較有新意。全書於2001年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本書是對朱熹文學活動與文學業績首次作全面研究的專著,它對朱熹的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理論及其三部重要文學著作《詩集傳》《楚辭集註》《韓文考異》均作了較深入的考訂和評判。書中有16個部分曾以單篇論文的形式發表於《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文化》《國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文獻》等刊物。
《唐宋詩論稿》
遼海出版社2001年)
本書是關於唐宋詩歌的論文集,共收入論文30多篇。它是作者10多年來研究唐宋詩歌的成果總彙,對唐宋詩的一些重要課題提出了較新穎的觀點,在方法論上則注重考證與批評相結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詩歌唐朝》
莫教授作客礦大解讀“唐宋詩詞與現代人生” 莫教授作客礦大解讀“唐宋詩詞與現代人生”
《詩歌唐朝》是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莫礪鋒與百家講壇合作講述唐朝詩歌的系列節目。在該系列節目中,莫礪鋒將分5講從盛唐氣象、詩抒胸懷等角度解讀唐詩,讓聽眾充分浸染中國歷史上最美好的文學作品。《百家講壇》還有不少熱心觀眾。莫老師已經在北京錄製了14講。
莫礪鋒總結,應邀上講壇錄製節目,沒有觀眾提問環節,一點也不好玩。“因為是錄製節目,現場觀眾要絕對保持安靜,所以有很多規矩,氣氛十分嚴肅。”錄製中途休息15分鐘,莫礪鋒才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各行各業的詩歌愛好者。這麼多課上下來有好幾張臉成了熟臉。有的聽眾甚至會在錄製現場泡一整天。來聽講座的大多是中年人,也有孩子,其中也不乏學中文的學生,但竟然還有學生來諮詢如何考研,這讓莫礪鋒哭笑不得。
《莫礪鋒説唐詩》
《莫礪鋒説唐詩》是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了三百首唐詩,就具備了基本的寫詩能力,可見國人對唐詩的推崇。唐詩是一座氣象萬千的深山,奼紫嫣紅,千姿百態,充滿活力。要想感受唐詩的魅力,就需要一個熱心的導遊,帶領遊客進山賞景,領略其博大精深。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以《詩歌唐朝》的總題目講解唐詩,前後共十四講,分別為“詩歌唐朝”、“詠懷述志”、“詠史明志”、“滄海桑田”、“君子之交”、“美麗情歌”、“”天倫之情、“民生疾苦”、“憂國情懷”、“邊塞豪情”、“”壯麗河山、“田園情趣”、“離愁別恨”、“時光節候”,其中十講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陸續播出,廣受大眾歡迎,成為2008年“百家講壇”欄目最受歡迎節目之一。其餘四講也錄製完成,即將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播出。《詩歌唐朝》的全部十四個專題,已由鳳凰出版社結集成《莫礪鋒説唐詩》一書出版。

莫礪鋒所獲榮譽

1988年榮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991年被中國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江西詩派研究》本書被《中國文學研究年鑑》(1987)評為“本年宋詩流派研究的最大成果”,並於1988年獲江蘇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杜甫評傳》於1994年獲江蘇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中國文學史·宋代卷》全書於2001年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