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萬里

(南宋文學家、理學家,主戰派人物)

鎖定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1]  ,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 [2]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 [3]  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55] 
楊萬里早年多次拜他人為師。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舉進士,授贛州司户參軍。歷任國子監博士、漳州知州 [57]  、吏部員外郎秘書監等。在朝廷中,楊萬里是主戰派人物。紹熙元年(1190年),借煥章閣學士,為金朝賀正旦使接伴使。後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乞辭官而歸,自此閒居鄉里。開禧二年(1206年)卒於家中, [4]  諡號文節。 [5-6] 
楊萬里的詩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形成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學江西詩派,後學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晚唐詩。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詞清新自然,如其詩。賦有《浯溪賦》《海魷賦》等。今存詩4200餘首。 [4] 
概述圖來源:楊萬里頭像取自清乾隆修《浙江餘姚楊氏宗譜》 [54] 
別    名
誠齋先生
廷秀
誠齋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
出生日期
1127年10月29日
逝世日期
1206年6月15日
主要成就
詩文創作,創“誠齋體”;“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主要作品
《誠齋集》
本    名
楊萬里
官    職
寶謨閣直學士
爵    位
廬陵郡開國侯
追    贈
光祿大夫
諡    號
文節

楊萬里人物生平

楊萬里廣師博學

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出生于吉州吉水縣中鵠鄉新嘉裏南溪濫塘村(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 [7]  [8]  [9] 
紹興二年(1132年),楊萬里開始接受啓蒙教育。 [7] 
紹興三年(1134年),父親在鄉里招生,楊萬里跟隨父親學習經書,劉成功成為他的同學。 [7]  [8]  [9] 
紹興四年(1135年),母親毛氏去世,繼母為羅氏。 [9] 
紹興七年(1137年),從父宦學四方,常過曾表民家。 [8] 
紹興十年(1140年),拜高守道為師,與他的兒子高德順成為好友。 [10]  [7]  [8]  [9] 
紹興十三年(1143年),就學於安福,拜王庭珪為師。 [10]  [7]  [8]  [9] 
紹興十七年(1147年),又拜劉安世為師,仍問學於王庭珪、劉廷直,和劉承弼、劉浚李燧、彭仲莊成為好友,認識了劉安世之子劉知非。 [10]  [7]  [8]  [9] 
紹興十九年(1149年),從安福回到吉水。 [8]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參加鄉舉,中試。 [9] 
紹興二十二年(1151年)夏,同叔父楊輔世及周必大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 [9]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拜劉才邵為師。 [7]  [8]  [9] 
紹興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1154年4月18日),進士及第,中丙科 [8]  [9] 

楊萬里交友作詩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楊萬里被授贛州司户參軍 [11]  [2]  [9]  在贛州司户任上期間,其父楊芾又攜領他去拜見謫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銓。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10]  [8]  同年,還結識了贛縣宰陳鼐和贛州主簿黃文昌。 [9]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楊萬里結識贛州觀察推官鄒敦禮每次相見必然論詩。因仰慕任盡言,楊萬里為任盡言的《小丑集》作序。 [9]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贛州司户參軍任滿,楊萬里返回吉水,在鄉間常與叔父楊輔世往來。不久,朝廷任命楊萬里為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縣丞 [11]  [10]  [8]  [9]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楊萬里前往零陵上任的途中,經過安福,前往探望王庭珪,未遇,留下了一封信。經過湘江,楊萬里遇到了劉廷直。到達零陵後,楊萬里結識了劉琥、劉芮 [8]  [9] 
紹興三十年(1160年),楊萬里與張浚之子張栻結識,併成為朋友。經張栻推薦,楊萬里結識了胡銓、吳松年、李發。 [7]  當時,主戰派領袖張浚謫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見而不得見,之後寫書信請求拜訪,並通過其子張栻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説:“元符年間的官員中,有多少高官貪污,只有鄒浩陳瓘剛正不阿!”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終身服膺張浚的教導,他把讀書之室命名為“誠齋”,用來明確自己的志向。胡銓此時正因罪謫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 [10]  [12]  [8-9]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二月,和張栻共同創作《望月詞》。冬季,發生采石之戰,南宋軍隊大挫金兵,為《海鰌賦》以壯之。對虞允文指揮之功,尤深推仰。張浚官復原職,楊萬里寫了賀詞。 [9]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楊萬里燒燬年輕時作的江西體詩篇千餘篇。從秋季起,詩歌開始保存手稿。不久到了長沙,擔任湖南漕司主試。回到零陵後,楊萬里出城視察境內旱情。 [9] 
楊萬里畫 楊萬里畫
隆興元年(1163年)正月,楊萬里任期滿,移居到郡士唐人監家,給他家的玉立齋、書齋、建一齋寫文章、題詩。回到家鄉後,寫下了《新居翦茅》。秋季,開始遊山玩水。冬季,前往胡銓的住宅,宋孝宗與胡銓談及當代詩人,胡銓舉薦楊萬里,他在胡銓的住宅見到了金安節王十朋陳良翰。十二月,張浚再次拜相,楊萬里有賀啓。因宰相張浚推薦,楊萬里擔任臨安府教授。 [9] 
隆興二年(1164年)上元節,其父大病,楊萬里辭官回鄉。晚春到達田南原,和族叔劉文速、叔祖劉彥通互相倡和。八月初四,楊萬里的父親去世,胡銓為他寫墓誌銘。不久,張浚去世,楊萬里有輓詞及祭文。 [9] 
乾道二年(1166年)春季,楊萬里與叔父楊輔世、族人楊文速、楊子上,友人周仲容、王子俊、蕭伯和,前輩羅棐恭等共同飲酒,春雨及時,寫下了關心農事的作品。不久,楊萬里到永和鎮訪周必大。中秋,楊萬里與王子俊懷念張浚,寫下《中秋月賦》。十月,楊萬里到長沙拜訪晤張拭,並見他的弟弟張構,謁潭帥劉珙,寫詩給蜀詩人甘彥和,又與侯彥周、吳伯承、邢魯仲、鄉人劉光祖、劉述祖兄弟遊玩,寫下《宿龍回》一詩,被同行的知樞密兼參知政事陳俊卿推薦。除夕時,楊萬里住在臨川, [9] 王子俊為徒,並拜劉珙為師。 [7]  [9] 
乾道三年(1167年)上元前夕,正在旅途,寫下詩十多首。楊萬里到臨安,先後拜見名臣陳俊卿虞允文,並上政論《千慮策》。六月抵家,羅椿來謁信,有《還家秋夕飲中喜雨》及和李天麟《秋懷》之作。寫詩和胡公武,寫下了《秋雨賦》,有詩寄題張栻春風樓,又為蕭許題畫。訪王子俊,宿其齋中,夜間風雪大作,寫詩。十二月望日,羅椿辭歸,作序送之。 [10]  [9] 
乾道四年(1168年),蕭仲和赴長安拜訪張栻;鄒元昇返還安福,楊萬里均賦詩相送。胡銓有詩簡至,和作寄之。和周必正詩作,兼約胡季文、胡季永遊山。十月,陳俊卿拜右相,有賀啓。十一月,作《送郭銀河序》。 [9] 
乾道五年(1169年)六月,虞允文除樞密使,楊萬里有賀啓。與蕭仲和、王元駒倡酬。八月,陳俊卿、虞允文拜左右相,有賀啓。韋邦彥來拜訪楊萬里,有和作。十一月,上書陳、虞二相,披陳國家攻守形勢。 [9] 

楊萬里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三月,楊萬里擔任隆興府奉新(今江西奉新)知縣,與周必大晤別。上任途中拜訪師父胡銓。楊萬里於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羣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裏的“囚犯”,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户一紙通知,放寬其税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楊萬里在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 [13]  [10]  同年十月,因宰相虞允文的推薦,楊萬里被召為國子博士,自此開始在京任職。 [13]  [10]  [8]  [9] 

楊萬里歷職內外

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張栻之前因反對寵臣近習執掌要職而得罪宰相虞允文,於此年被排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栻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四月,作《書呂聖與零陵事序》。五月,丘審崇出守秀州,賦詩送之。七月,轉為太常博士 [14]  [10]  同年,結識丘宗卿。 [7]  [9] 
乾道八年(1172年)四月二日,進士唱名。此次省試,為省試官,寓殿廬,與林光朝論詩。同年黃鈞出知瀘州,以詩送別。秋,謁見虞允文,並晤其子虞公亮。九月,楊萬里升太常丞兼權任吏部右侍郎 [14]  [10]  並結識了太常少卿王淮。入冬,有《與虞宣撫書》。 [9] 
乾道九年(1173年)正月,陳從古知襄陽,楊萬里為其詩集作序。四月,轉將作少監。 [14]  [10]  [9]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貪吏、施廉吏。後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10]  十月,妻兄羅上義卒,明年為作墓誌銘。十一月,龔茂良拜參政,有賀啓。臘月,周必大有函至。 [9] 
淳熙二年(1175年)三月,周必大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由自己代任;四月,和友人尚大伸重相見,寫實相贈。十月,曾敏行去世,寫下輓詩。十一月,胡泳去世,給他寫輓詞。 [9] 
淳熙三年(1176年)盛夏,有寫釣雪舟及《讀書》的作品。八月,王淮拜同知樞密院事,寫詩約故人劉承弼會建安寺共度重陽。 [9] 
淳熙四年(1177年)四月十日,出知常州。 [9] 
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十九日,詣天慶觀謝雪信。楊長孺和羅椿同試南宮,落第還郡。二月,望日勸農,禱雨報恩寺,因遊翟園。三月,應張拭函請,為知宜州韓璧作《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記》。四月,范成大拜參知政事,有賀啓。五月,作《送葉伯文序》,借醫術以諷朝廷,宜慎諏廣採,登用真材。六月,有喜雨、望雨之作,以為豐年可卜。 [9]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廣東常平提舉,有詩及謝丞相啓。春末,離常州返里。秋,兒子楊壽佺去世。十二月,為曾敏行墨戲作跋。 [9]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為王孚作《王氏慶衍堂記》,離吉水赴任廣東。三月晦,遊越王台。夏季,數遊連天觀、秋,遊蒲澗,賦長句,蔡戡有和作。 [9] 
淳熙八年(1181年)正月,福建茶使吳飛英送新刊《東坡集》,賦詩謝。二月,改為提點廣東刑獄。閏三月二日,楊萬里就任提點廣東刑獄。九月九日,為《韶州州學兩公祠堂記》。十二月,廣東安撫鞏湘誘沈師出降,楊萬里殺之。 [9] 
淳熙九年(1182年)二月,為文祭呂祖謙。七月,繼母去世,楊萬里離任服喪。 [9] 
淳熙十年(1183年),楊萬里收服家居。 [9]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入京城任尚書右郎,後任吏部員外郎。 [9]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淳熙薦士錄》),舉薦朱熹等六十人。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侍讀,太子趙惇親題“誠齋”二字贈給楊萬里。 [10]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轉任樞密院檢詳,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 [10]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書少監 [10]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採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名相張浚配饗,指斥洪邁為人不公正、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因此惹惱孝宗。孝宗説:“楊萬里把朕看成了什麼樣的皇帝?”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10] 

楊萬里復召還朝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禪位於太子趙惇即宋光宗)。楊萬里於五月復直秘閣,八月被召,九月入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疏遠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四日親君子,五日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任秘書監 [10] 
紹熙元年(1190年),以煥章閣學士職充任接伴金朝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 [15]  八月,《孝宗日曆》修成,照例應由楊萬里為《日曆》作序,而宰臣卻另命禮部郎官傅伯壽作序,楊萬里於是自劾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着又因要進《孝宗聖政》書,本應由楊萬里奉進,但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於是外調楊萬里為江東轉運副使,暫時代理總管淮西和江東軍馬錢糧。 [10]  [16] 

楊萬里幽居不出

紹熙三年(1192年),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因此得罪了宰臣,因而改任贛州知州,楊萬里未就職,並請求任祠祿官,獲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於八月謝病自免,迴歸吉水。自此幽屏,便與世絕。 [10]  [17] 
楊萬里 楊萬里
紹熙五年(1194年),光宗禪位於宋寧宗趙擴。寧宗即位後,召楊萬里赴京,楊萬里辭謝不往。次年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 [10]  [18] 
慶元四年(1198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 [10] 
慶元五年(1199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 [10]  [19] 
慶元六年(1200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10] 
嘉泰三年(1203年)八月,進寶謨閣直學士,寧宗賜其衣帶。 [10]  [20] 
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户。 [10] 
開禧元年(1205年),寧宗又召楊萬里赴京,他再次推辭。 [21] 

楊萬里病逝家中

開禧二年(1206年)二月,升寶謨閣學士 [10]  [22]  同年五月八日(6月15日),楊萬里不肯進食,兀坐在書齋中,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 [1]  [10] 
開禧三年(1207年)正月,朝廷追贈楊萬里為光祿大夫 [23]  [24] 
嘉定六年(1213年)十二月,朝廷宣敕,賜楊萬里諡號“文節”。 [23]  [6] 

楊萬里主要影響

楊萬里政治

楊萬里力主抗金,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餘半璧的局面,他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禦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的積極、慎重策略,穩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後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統治者應該將國家命運系之於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 [10]  [25] 
楊萬里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履,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官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盤纏,鎖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許置物,以免離職回鄉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乾道三年(1167年)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三十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展示了楊萬里的政治主張。 [23] 
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餘錢萬緡,他全棄之於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23] 
楊萬里對梅州有無可比擬的功德,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在政治軍事上,宋淳熙八年(1181),他率軍平定梅州寇亂,戰後重建了粵東的治安體系;第二,在文學上,他以三十多首詩歌的規模深入地歌詠梅州山川和文化,成為歌詠梅州的第一人;第三,在歷史文化上,他“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之句,道出了梅州得名的真諦;第四,在梅州的教育文化上,他的門生劉渙在梅州任職十八年,劉渙以四大創舉為梅州的教育和文化事業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56] 

楊萬里文學

  • 詩歌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着意,五十歲以後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創造了他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 [10]  [26]  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鮮明特點。 [10] 
明周臣繪《楊萬里詩意圖》 明周臣繪《楊萬里詩意圖》
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敍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峯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如《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脱”。又如《戲筆二首》《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脱,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入詩,往往“假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10]  [26] 
楊萬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他充任金朝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時親眼看到淪喪於金朝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鬱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 [10]  [26] 
楊萬里詩 楊萬里詩
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像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藴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鬱,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説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併領略。楊萬里説過:“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他不僅有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還有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杲飲絕句》《初九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藴含着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鬱憤。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敍:“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後人細細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還有《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入城道中雜興》等都具有比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 [10]  [26]  楊萬里主張以人事説《易》,反對“空談性命”。提出“興國在人”的社會政治思想。 [27] 
楊萬里所作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 [28]  楊萬里的詞受其詩作的影響表現出了詼諧幽默、新奇活潑的特點,且由於其筆觸細膩,行文如行雲流水,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鋪敍纖悉,故其詞作更加新奇巧趣,自成妙諦,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再如《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穀望月作》,如平常閉談,似漫不經心,無任坷文飾雕琢之跡,但上下兩閲卻給人以整體渾圓之美。上片不僅構思奇巧,而且光影朦朧,平中見雅。下片則以數字構成奇趣.如餘音繞樑,意境清新,韻味濃郁.特別是詞中又充滿了動感,意趣之外更添生機。全詞以活潑的筆調,勾勒出了一副秋夜的月景圖,洋溢着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作者對光明美好未來的憧憬,讀後發人深思。他的另一首詞《水調歌頭》也同樣採用了記敍的手法,將“玉樹、藉節、蒲牙、海水”等平常之物寫得饒有風趣,尤其是“釀作一杯春”一句,以春代酒,把祝福之情溶於一體,詼諧幽默,含意深厚。 [29] 
楊萬里的詞在結構上,充分體現了“誠齋詩體”的特點。楊萬里“誠齋體”的核心在於“活法”,而“活法”的最根本體現就是作品結構上的變化萬千。儘管詩的篇章短小,容量也不大,但楊萬里在詩的結構上卻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以大起大落的手筆,使詩職出現無比巧妙的變化和多層次的曲折,而起承轉合又能渾然一體。楊萬里詞的結構也如此。儘管其詞的內容比較單薄,但由於結構上錯落有致,曲徑通幽,仍然給人一種曲盡其妙、趣味盎然的感覺。 [52] 
  • 散文
楊萬里的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為文兼擅眾體,步趨韓柳。其作品中密慄深邃、雅健幽峭之處,尤與柳宗元相似。 [7] 
楊萬里的散文,具有相當豐厚的社會政治內容。除了像《千慮策》及《程試論》是專論國家長治久安、恢復中原的大計之外,其餘如諸多的表、啓、疏、奏、割,也大都具有極為強烈的針對性,其中或者力陳收復大計,或者批評政治積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辭尖鋭。他的《海鱔賦》是寫采石之役,南宋將士以海鱔船大破企圖渡江南侵的金兵,使局勢轉危為安一事,文章先寫敵軍首領的驕橫,再寫海鱔船功能的神妙,寫宋軍將領的指揮有方,將士的英勇善戰,寫敵人的愚蠢與失敗。最後憑弔遺蹟,抒發感慨,指出天險不可恃,而須修仁政,重人材,收民心,國家才有希望。其《浯溪賦》以讀元結浯溪刻碑《中興頌》為引子,嚴厲地批評了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批評的雖然是唐玄宗、肅宗時的政治,而實際上是影射宋徽宗和宋高宗。至如他的許多上書及割子,如《上壽皇論天變地震書》《上陳應求陳俊卿左相書》等,都是極言時事,指斥弊政,批評妥協投降政策,力主國家自強的文章。這些作品,見解深刻,説理透徹,文筆暢達,字裏行間奔湧着令人感奮的愛國激情。 [53] 
楊萬里散文的另一特點,是刻意於鴻篇鉅制的寫作。這又大體上分為兩類。一是政論和策論文字,二是碑誌與傳記作品。楊萬里的政論和策論短則三、四千字,長則上萬言。文章縱橫捭闔,引古證今,反覆辯駁,邏輯嚴密。既有不容人不折服的論辯氣勢,又有很強的文學性。其《心學論》中的《聖徒論》及《千慮策》多是長篇論文,基本上都將一篇分作數篇。或以上、中、下三篇為一大篇,或以上、下兩篇為一大篇。從形式上講,這種方式取法於秦漢子書,但邏輯更為嚴密,如《千慮策》的《國勢》。長篇政論以其篇幅長,易於散緩,作者便必須精心安排結構。楊萬里的論辯散文在這方面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一是將要論述的主要觀點圍繞同一中心逐一條列,逐一論述,又在論述中時時作一小收束,這種方式使文章首尾貫一,渾然一體,結構不但不至於散緩,還易於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論辯氣勢,增強文章的説服力。其二是多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楊萬里散文中,非常喜歡用論辯的方式,在對比中將是非臧否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三是以豐富的學養來充實文章,使語言顯得極為精確。楊萬里的詩歌曾受到過江西詩派詩風很大影響。江西詩派資書以為詩,無一字無來處的理論主張,同樣影響及於他的散文。 [53] 

楊萬里軼事典故

梅州事功
楊萬里雖不是梅州官員,但他在梅州政績卓著,這首先表現在梅州的政治和軍事建設上。
第一,平定梅州動亂。宋淳熙六年(1179),楊萬里到廣東任職,他先任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司公事,掌常平、義倉、税收之政,秩正四品。淳熙八年(1181)二月,他升任廣東提點刑獄,掌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政,以及舉刺官吏之事,簡稱提刑官。
淳熙八年(1181)二月春荒時節,汀州大盜沈師作亂,蹂踐汀、漳二州,福建大震。八月,沈師進入廣東,先遊走於循梅潮惠之間。楊萬里《右司王僑卿墓表》:“汀寇沈師,猘於循梅潮惠之間。”接着,沈師兵圍梅州。淳熙七年(1180)剛上任梅州知州的遊庾對此束手無策,州城告急。於是,廣東提刑楊萬里率領大將張喜和三千鐵騎東征,到梅州解圍。他從韶關曹溪出發,經岑嶺取道翁源、河源、龍川,官軍一路旌旗招展,士氣高昂。沈師聞楊萬里率大軍來剿,遂解除梅州之圍,向閩粵邊境望風而逃。楊萬里到達梅州後,指揮大軍繼續追擊,一直追擊到潮州,在海邊將沈師主力殲滅,沈師與殘部三十餘人逃脱。廣東安撫使鞏湘誘沈師出降,然後殺害沈師。
舊制,提刑多用武將充任。但是楊萬里以文人身份任職,也能平定叛賊,他的軍事才能受到朝廷賞識。《宋史》本傳中,宋孝宗稱讚他“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第二,重建粵東治安體系。廣東惠梅潮為閩粵贛三省邊區的組成部分,邊區山深林密,盜賊易於躲藏;治安上三省相互推諉,亂者有機可乘,故這一帶成為“盜賊淵藪”。宋蔡戡《定齋集》卷十五《中大夫致仕朱公墓誌銘》:“潮與循、梅、汀、贛,壤地相接,彌望千里,蔚為盜區。”南宋初年,李綱、岳飛率領大軍在此平亂。紹興二年(1132),岳飛部將,廣南東路統制官韓京將軍駐兵循梅,大敗劉宣。紹興三年(1133)二月虔賊周十隆率眾進犯循、梅、汀州,朝廷四大統制官趙祥、韓京、申世景、王進合兵圍剿。梅州治安的危局,於此可見一斑。
平定沈師後,為了根除後患,楊萬里為梅州的治安制定了長治久安之策。《宋史》之《儒林傳三》:“(楊萬里)請於潮、惠二州築外寨,潮以鎮賊之巢,惠以扼賊之路。”其實,潮、惠二州本有外寨,只是軍官腐敗,制度鬆弛,軍官怕苦怕累駐於城中,使外寨名存實亡。楊萬里為官清廉,他無法容忍軍隊的腐敗無能。淳熙九年(1182),楊萬里決心整頓軍隊的腐敗習氣,制定新的駐軍制度,以重建粵東治安體系。他命令軍官必須駐在外寨中,以鎮守險要,保障地方治安。《誠齋集》卷六十九載楊萬里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以尚書左郎官召還上殿第一劄子》(即《第一劄子》):“……在潮、梅之兩間,人行其中,終日不逢居民,不見天日。盜藏其山,而人莫之覺。朝廷於此設一寨者,所以鎮其荒林,使盜不得而發也……”楊萬里之舉措對梅州有重要意義:一是可保障粵東治安政策的長期有效性;二是使梅州引起政府重視,使中央對梅州制定特殊的政策。楊萬里以長遠的戰略眼光、雷厲風行的作風和霹靂手段,革除軍隊腐敗舊習,重建粵東軍事堡壘,以切斷山區“盜賊”造反的要路,為粵東的治安和梅州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萬里留給梅州的另一重要政治遺產,是提攜重用了劉渙,使後者成為在梅州史上創下多項為官紀錄之人(詳見本書《治梅有創舉劉渙》)。楊萬里與劉渙的師生之情,不僅影響到劉渙的一生,也深刻地影響到其對梅州文化和教育的建設。劉渙作為楊萬里的門生,是功績顯赫的一位地方官。 [56] 
梅州的第一歌者
楊萬里不僅對梅州的政治和軍事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對梅州的文化有重要貢獻:他深入地描寫梅州的山水名勝和風土人情,是歌詠梅州的第一人。
楊萬里的梅州詩歌見於他的《南海集》。《南海集》四卷,是其門生劉渙升任肇慶通判後出資刊刻的,是楊萬里在廣東時期作的詩歌。其中,梅州詩歌作於淳熙八年、淳熙九年冬春(1181—1182)交替間。他在梅州除了平亂外,還一邊考察惠、梅、潮的地理形勢和民俗風情,一邊不辜負南粵“山水鄉”的情懷,寫下大量詩歌,如《督諸軍求盜梅州,宿曹溪,呈葉景伯、陳守正溥禪師》《羽檄召諸郡兵》,以及三十多首描寫梅州風物的詩歌。現只能舉其要者,做一些分述。
誠齋進入梅州的第一首詩歌是《發通衢驛見梅有感》:忙中掠眼雪枝斜,落片紛紛點玉沙。虛過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
詩人站在岐嶺上,寫他進入梅州看到的第一景觀:漫天的梅花。此時已是臘月,梅花正在盛開,它疏枝橫斜,滿樹滿山都是雪白的一片,山上地下也是落英繽紛。過了通衢驛,詩人寫下《過五里逕》;過了五里逕,詩人有《晨炊浦村》;過了浦村,當晚住宿長樂縣,有《宿長樂縣驛,驛皆用葵葉蓋,屋狀如棕葉雲》。
過了長樂就到興寧縣(今梅州市興寧市),他寫下《題興寧縣東文嶺瀑泉,在夜明場驛之東》;過了興寧,詩人進入程鄉縣(今梅縣)的南口,詩人有《入程鄉縣界》:長樂昏嵐著地凝,程鄉毒霧噀人腥。吾詩不是南征集,只合標題作瘴經。
程鄉毒霧,指古梅州的瘴氣。長樂的瘴氣已鋪天蓋地,但程鄉的瘴氣更毒更重,已腥氣襲人,令人難以呼吸,如詩人的《瘴霧》:午時猶未識金烏,對面看人一似無。臘月黃茅猶爾許,不知八月卻何如。
詩後自注:“南中八月,黃茅瘴正盛之時。”這幾首詩歌,幾乎是宋代梅州的瘴氣論。嶺南瘴氣為害,北人謫到嶺南多無生還,故尤其害怕。梅州黃茅瘴雖盛於八月,但延續到冬天。楊萬里所經歷的程鄉毒霧,雖臘月中午仍大霧瀰漫,煙瘴千里;舉頭不見日頭,對面不見人影,人迷失在瘴氣的海洋中。
省城官員到了梅州,必然受到熱情款待,但這沒有激起楊萬里的詩興。次日清晨,他離開梅州時才亮出了歌喉,作《明發梅州》: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
詩歌寫梅州人文和自然景色:雖城池狹小,人煙稀少,但野渡船稀,玉霜粉飾梅蕊,景色動人。離開梅州後,詩人第一夜借宿在房溪的山野農家,寫了《夜宿房溪,飲野人張珦家桂葉鹿蹄酒。其法以桂葉為餅,以鹿蹄煮酒,釀以八月,過是則味減雲》:桂葉揉青作曲投,鹿蹄煮醁趁涼圖片。落杯瑩滑冰中水,過口森嚴菊底秋。玉友黃封猶退舍,齏湯蜜汁更論籌。野人未許傳醅法,剩買雙餅過別州。
詩人記載了嶺南獨特的酒俗。廣東釀酒素有特色,宋代酒為官釀,嶺南因煙瘴不禁私釀,故酒豐富多彩。著名的有樂昌靈溪酒、博羅桂酒、惠州羅浮春等。詩中張珦揉桂葉為曲,屬自創的鄉土酒法。張珦雖“野人”,卻善釀酒。房溪夜飲的鄉土民俗給詩人留下難忘印象,楊萬里買下僅剩的一壺美酒上路,次日清晨乘着酒興,寫下《明發房溪》《過水車鋪》各二首,以及《宿萬安鋪》:來朝送入鱷魚鄉,未到潮陽到揭陽。休説春風歸路遠,只今去路不勝長。
梅州時立時廢,廢時歸入潮州。豐順,清乾隆二年(1737)才立縣,曾屬揭陽、大埔、海陽,故詩人有“未到潮陽到揭陽”之句。萬安,為清代嘉應州程鄉縣六鄉之一,稱萬安都,在梅州城南靠近豐順的路上,當時屬於程鄉縣。這是詩人楊萬里離開梅州後的第二夜。房溪並非官方鋪舍,它距萬安鋪不遠,但作者在這一帶住了兩宿,可見他在此並非趕路,而是在兩縣交界處深入地探訪和考察。第二天清晨,詩人離開程鄉萬安鋪後即進入山谷,有《過革竹洋逕》;在寒冬臘月進入豐順縣境內,熱氣騰騰的温泉引起他的極大興趣,有《觀湯田鋪溪邊湯泉》《湯田早行見李花甚盛二首》。湯田,即今豐順豐良。此地温泉鼎沸,四季翻滾如湯,故名湯田。温泉初出時温度極高,可以焦木,可以宰豬燙羊。湯田是個福地,不僅居民廣泛享受温泉,而且地熱使周圍氣温升高,連果樹也提早開花。
在梅、潮道上,詩人留心觀察南國特有的植被,特別是臘月嶺南的竹、梅、李、葵等各種植物和景色。總之,南粵的古樹青草,奇花異卉,激盪在詩人的心靈,激發出他的創作靈感。
淳熙九年(1182)正月初一,詩人從潮州返梅州,在流潢遇到颱風襲擊,被困在流潢村,作《泊流潢驛潮風大作二首》,其一:忽看草樹總披離,記得風沙昨日時。除卻潮來無別事,海風動地亦何為?
狂風暴雨後,流潢到處樹歪草伏。流潢,北宋陳堯佐《戮鱷魚文》作“硫黃”,道光《廣東通志》卷一零六作“留隍”,它離潘田鋪三十里,今為梅州市豐順縣轄鎮。留隍,據説本應是“留皇”,因南宋末的宋帝昺停留於此。《梅州市地名志》:“傳説宋帝昺南逃至萬江廟夜宿,時有‘萬江廟小可留皇’的詩句,因而得名。為避嫌疑,留皇寫作圖片隍。”此説大謬。從宋陳堯佐《戮鱷魚文》和此詩可知,在宋帝昺前一個世紀,此地早有“硫黃”或“流潢”的地名。不排除宋帝昺到過流潢,但因他得名之説,應當糾正了。
説楊萬里是梅州的第一歌者,並非是在時間上而言。梅州自南齊設立程鄉縣以來,中原文人如唐代的韓愈、李德裕,北宋的蘇軾、陳堯佐等,多少與梅州有文字關係。但是,他們均未到梅州,只是偶爾在詩歌中涉及梅州的人或物。
最早實地描寫梅州景物的人,應是南宋初年的丞相李綱(1083—1140)。他在《梁溪集》中有《通衢驛夜坐有感二首》《宿興寧縣驛》等五題八首詩作,這些詩以抒情為主,無暇細緻地描寫梅州。實地寫梅州的第二人,是廣東轉運判官張致遠(1090—1147),紹興四年(1134),他在梅州寫下《祭梅溪宮文》以及《祭劉元城》。因此從時間上看,誠齋是實地描寫到梅州的第三人。但他以三十首的規模,對宋代梅州的山水名勝、城市鄉村、氣候瘴氣、風土民俗等,作了多方面的深入細緻的描寫,從數量和質量上,遠遠地超越李綱和張致遠,楊萬里才是歌詠梅州的第一歌者。楊萬里以“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身份書寫梅州,成為梅州文學的奠基者。 [56] 
梅花詩與梅州得名
楊萬里在梅州的業績,還表現在他的梅花詩上,它不僅是作者歌詠梅州的深度和廣度的折射,而且回答了梅州得名的重要問題。
梅州的得名,無疑是梅州歷史和文化的基本問題。但是,在梅州的得名上,歷來説法頗多,彼此歧異。關於梅州的得名,著名的有梅鋗説、王十朋説、温隱士種植梅樹説、梅峯形如梅花説等。
其實,上述各説均不可取。梅州的得名,其實是因當地的大地景觀——梅花樹。梅州野外,漫山遍野都是梅花,它構成梅州最突出的地理特色。這在楊萬里的梅州詩歌中可以得到印證。楊萬里《自彭田鋪至湯田,道旁梅花十餘里》,詩云:一行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
詩歌寫從梅州之梅南至豐順途中的梅花。詩人從未見過如此純粹、如此集中的梅花,詩人似乎發現了新大陸。這滿山遍野的梅花激盪着楊萬里的詩心,他為這十里梅花而歡呼叫號。這景象深深地感動了宋梅州知州蒲壽宬,其《心泉學詩稿》卷二《梅陽郡齋鐵庵梅花五首》其四:“卓哉誠齋老,驅車陟崔嵬。清風欲洗瘴,駕言為花來。”誠齋翻越崔嵬的羣山,冒着漫天的黃茅瘴來到豐順,見到這滿山的梅花竟然喜不自勝。十里梅花的景觀也得到後人的歌頌,清沈大成《花朝前三日,澄裏招看梅花。自淨香園泛小舠至蜀岡之麓,入棲靈寺,汲第五泉飲花下。天將雨,遂返。以楊誠齋詩“只為梅花也合來”為首句得四絕》,其一:“只為梅花也合來,冷香陣陣水雲隈。紅橋北去勾留處,多半瓊枝向我開。”可見楊萬里詩的巨大影響。
楊萬里進入梅州作的《發通衢驛見梅有感》寫梅花:“虛過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這是長樂縣的梅花。詩人《明發梅州》:“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明發房溪》:“山路婷婷小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這是梅州程鄉縣的梅花。《湯田早行見李花甚盛二首》其一:“此地先春信,年年只是梅。”《雨中梅花》:“客裏清愁自無奈,卻教和雨看梅花。”這是豐順境內的梅花。可見,從長樂縣到程鄉縣,從程鄉到豐順,沿途無不是梅花。梅樹是梅州主要的植被,梅花成為梅州主要的大地景觀。因此,此詩透露出梅州得名的真正原因:梅州因遍地的梅花而得名。宋姚勉(1216—1262)《和楊監簿詠梅》:“梅州參徹梅花髓,句中有味供圖片繹。”含義相近。梅州水叫梅溪(梅江)、梅源、梅潭河;梅州聚落叫梅口鎮(鬆口)、梅塘(石坑都);梅州山叫梅峯、梅林。它們的原初,是因大地上燦爛的梅花。
古印度《歌者奧義書》第一篇第一章:“話語的精華是梨俱,頌歌的精華是薩滿。”梨俱,指頌詩;薩滿,指唱神。楊萬里歌頌梅州梅花的詩,無意之間道出了梅州的得名,誠齋可謂梅州唱神。 [56] 

楊萬里歷史評價

  • 南宋
虞允文: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人為首。 [30] 
楊萬里塑像 楊萬里塑像
趙昚:仁者之勇。 [31] 
項安世:雄吞詩界前無古,新創文機獨有今。 [32] 
姜特立: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 [33] 
周必大:誠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掃千軍,倒三峽,穿天心,出月脅之語。至於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敍纖悉,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 [32] 
陸游:①誠齋老子主詩盟,片言許可天下服。 [34]  ②文章有定價,議論有至公。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 [33] 
劉克莊:海外鹹推獨步,江西橫出一枝。 [33] 
嚴羽:①其初學半山、後山,最後亦學絕句於唐人。已而盡棄諸家之體,而別出機杼。 [36]  ②以人而論,則有楊誠齋體。 [33] 
羅大經:立朝時,論議挺挺。如乞用張浚配享,言朱熹不當與唐仲友同罷,論儲君監國,皆天下大事。 [35] 
  • 元代
脱脱:萬里為人剛而褊。 [31] 
歐陽玄:南渡後,楊廷秀好為新體詩。學者亦宗之。 [33] 
  • 明代
解縉: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矣勵萬世。 [37] 
蔣一葵:乾、淳間,詩人稱誠齋、範石湖及陸放翁為巨擘。 [38]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楊萬里之流,亦錚錚表見,則抑文雅雍容,足以緣飾治平而止。 [39] 
  • 清代
李紘:封事則胡忠簡驚人,詩盟則楊誠齋獨主。 [40] 
紀昀:南宋詩集傳於今者,惟萬里及陸游最富······以詩品論,萬里不及遊之鍛鍊工細;以人品論,則萬里倜乎遠矣。 [41] 
  • 近當代
錢基博:①南宋詩集傳於今者,惟楊萬里及陸游最富。遊清新刻露而出以圓潤,為媲於蘇。萬里清新刻露而特為生拗,則原出黃······其為文章,含危仄於爽朗,以白俗為生拗,避熟而不避俗,涵今而亦茹古,以故為新,以俗為雅,由黃庭堅以攀韓愈,詩如是,文亦如是。然詩特擅名。②萬里善用其長,肆意有作;成大則避所短,斂手勿犯。陸游語多樂易;萬里、成大意含悵惘。皆出入江西,而欲有所變以自名家者也。 [1] 
錢鍾書:放翁善寫景,而誠齋善寫生。放翁如圖畫之工筆;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飛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 [42] 

楊萬里人際關係

楊萬里師友

師友
關係
姓名
簡介
高守道
南宋理學家。
字民瞻,自號瀘漲直逸。為人剛直,論事慷慨,膽識過人,對楊萬里影響極大。
字器之,安福人,進士及第後,學於司馬光;司馬光為相後,薦為秘書省正字,累進諫議大夫。他忠孝正直,扶持正義,為人公道。
劉廷直
理學家,安福人,嘗學於胡安國,為二程再傳弟子。
劉才邵
字美中,廬陵人,與王庭建友善,時為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帝稱其能文,他為人正直、氣和貌恭,雍容遜避,注重名節。
字共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高德順
高守道之子。
張栻
字敬夫,一作欽夫,號南軒,著名理學家。
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人。
字東夫,號千巖。
丘宗卿
官至秀州知州。
王淮
字季海。
字延之,小字季長,號遂初居士,晚號樂溪、木石老逸民。
徒弟
王子俊
字才臣。
參考資料來源: [7] 

楊萬里親屬

親屬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輩
先祖
東漢太尉。
二十六世祖
楊燕客
唐朝平民。
十九世祖
唐朝大臣。
十七世祖
楊承休
唐朝刑部侍郎。
十一世祖
楊輅
字殷駕,南唐吉州刺史。
十世祖
楊鋌
北宋海昏令。
九世祖
楊宏徹
北宋平民。
八世祖
楊延宗
字世承。
七世祖
楊廣
北宋平民。
六世祖
楊緒
北宋平民。
高祖父
楊堪
又名楊大郎。
曾祖父
楊希開
字先之,品德高尚,不仕。
祖父
楊格非
字元忠,品德高尚,不仕。
伯父
楊藩
由於楊萬里的緣故贈致政
叔父
楊藹
字春卿,贈迪功郎。
父親
字文卿,號南溪居士,能詩,以教授鄉里終其身。
生母
毛氏
楊萬里親生母親。
繼母
羅氏
楊萬里8歲時成為楊萬里的繼母。
同輩
妻子
羅氏
廬陵秀川印岡羅紼之女,生前為福國夫人,死後追封秦國夫人。
後輩
兒子
(1157年—1236年11月26日),楊萬里長子,又名壽仁,字伯子,號東山,晚號農圃老子,以清廉聞名於史冊。
楊次公
生卒年不詳,楊萬里次子,又名壽俊,字仲甫,號梅皋。
楊壽儉
(1161年—1179年),楊萬里三子,又名壽昌。
楊幼輿
字稚實,號碧梧,楊萬里四子。
女兒
楊季蘩
楊萬里長女,南宋進士劉價之妻。
楊季藴
楊萬里次女,安福人王激之妻。
楊季藻
楊萬里三女,劉億之妻。
楊季蘋
楊萬里四女,泰寧縣丞陳經之妻。
楊季菽
楊萬里幼女,進士王潛之妻。
參考資料來源: [8]  [7]  [9]  [43-45] 

楊萬里主要作品

《誠齋集》(《欽定四庫全書》版) 《誠齋集》(《欽定四庫全書》版)
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20000餘首,現存詩4200首, [46]  詩文全集133卷,稱為《誠齋集》。 [47]  並有《楊文節公詩集》42卷。 [48]  另著有《誠齋詩話》1卷,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 [49] 
楊萬里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20卷,以史證《易》。 [27] 

楊萬里後世紀念

楊萬里故里

主詞條:楊萬里故里
楊萬里墓 楊萬里墓
楊萬里故里位於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湴塘村文物古蹟較多,現保存古建築120餘處,楊萬里墓、楊萬里著作木刻板、南溪橋、御書樓等均保存完好。 [50] 

楊萬里紀念活動

2017年10月28日,吉水縣舉辦系列主題活動,慶祝楊萬里誕辰890週年。 [51] 

楊萬里史料索引

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31] 
參考資料
  • 1.    王竇先.《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 750 歷代名人年譜總目》.新北:文海出版社,1980.08:第65頁
  • 2.    梁馨苑.《廬陵文化博覽》.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07:第27頁
  • 3.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 4.    超凡.《中國通史彩圖版 下》.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1.03:第87頁
  • 5.    廬陵氣節 - 歷史清風 - 廉韻津沽  .天津市監察委員會.2019-08-23[引用日期2020-11-28]
  • 6.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光宗嘗為書"誠齋"二字,學者稱誠齋先生,賜諡文節。
  • 7.    唐富水;謝家義.《楊萬里》.吉安:吉水縣政協古代名人叢書編輯部,2007.06:275-297
  • 8.    蕭東海.《楊萬里年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6-100
  • 9.    於北山.《楊萬里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09:2-271
  • 10.    劉文源.《吉安古代名人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12:99-106
  • 11.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户,調永州零陵丞。
  • 12.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
  • 13.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浚入相,薦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胥不入鄉,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讙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會陳俊卿、虞允文為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
  • 14.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侍講張栻以論張説出守袁,萬里抗疏留栻,又遺允文書,以和同之説規之,栻雖不果留,而公論偉之。遷太常博士,尋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將作少監、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
  • 15.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紹熙元年,借煥章閣學士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
  • 16.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紹熙元年,借煥章閣學士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曆》成,參知政事王藺以故事俾萬里序之,而宰臣屬之禮部郎官傅伯壽。萬里以失職力丐去,帝宣諭勉留。會進《孝宗聖政》,萬里當奉進,孝宗猶不悦,遂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權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
  • 17.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朝議欲行鐵錢於江南諸郡,萬里疏其不便,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不赴,乞祠,除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自是不復出矣。
  • 18.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寧宗嗣位,召赴行在,辭。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
  • 19.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引年乞休致,進寶文閣待制致仕。
  • 20.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嘉泰三年,詔進寶謨閣直學士,給賜衣帶。
  • 21.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開禧元年召,復辭。
  • 22.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明年,升寶謨閣學士,卒,年八十三,贈光祿大夫。
  • 23.    閆加美.《詩中廉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07:第185頁
  • 24.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贈光祿大夫。
  • 25.    《意林》圖書部.《人間四月芳菲盡》.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19.01:第47頁
  • 26.    劉文源.《吉安古代名人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12:103-106
  • 27.    彭萬隆.《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十大名詩》.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10:第58頁
  • 28.    徐寒.《歷代古詞鑑賞 上》.北京:中國書店,2011.06:第342頁
  • 29.    傅明偉;李玉強.《唐宋詞精品99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12:第201頁
  • 30.    《鶴林玉露·乙編·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09]
  • 31.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28]
  • 32.    湛之.《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楊萬里范成大卷》.北京:中華書局,1964.02:第15頁
  • 33.    郭預衡;熊憲光;萬光治.《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 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2:第376頁
  • 34.    張春林.《陸游全集 上》.中國文史出版社:北京,1999.01:第645頁
  • 35.    《鶴林玉錄·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07]
  • 36.    沈松勤.《宋代政治與文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0:第283頁
  • 37.    馬少華.《歷史不是鏡子》.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8.01:第277頁
  • 38.    《堯山堂外紀·卷六十·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9-05]
  • 39.    《宋論·卷十一·孝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28]
  • 40.    李國強;傅伯言.《贛文化通志》.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03:第414頁
  • 41.    王培軍.《四庫提要箋註稿》.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9.01:第136頁
  • 42.    霍松林.《霍松林古詩文鑑賞集》.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01:第362頁
  • 43.    古代詩人之妻  .江蘇監察委員會.2017-04-17[引用日期2020-11-28]
  • 44.    由南宋名臣楊萬里“清廉傳世門風不墜” 説開去 - 徐州市紀委市監委網站  .中共徐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2015-11-11[引用日期2020-12-01]
  • 45.    楊萬里賦詩教子 - 勤廉風采 - 清風江都  .揚州市江都區監察委員會.2020-12-25[引用日期2020-12-29]
  • 46.    袁子峯.《美麗國學 中國傳世詩詞100名篇》.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09:第112頁
  • 47.    説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4.01:第297頁
  • 48.    徐州師範學院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辭典》編寫組.《中國古典文學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06:第315頁
  • 49.    陳伯海;張寅彭;黃剛.《唐詩論評類編 增訂本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1619頁
  • 5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景區景點大辭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7.08:第956頁
  • 51.    吉水開展系列活動紀念楊萬里誕辰890週年  .吉安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2-27]
  • 52.    楊英.誠齋詞淺論[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2,(4):29-30
  • 53.    王琦珍.論楊萬里的散文與駢文[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2(1):50-55.
  • 54.    名人圖像  .浙江圖書館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22-11-11]
  • 55.    袁行霈主編;莫礪鋒,黃天驥卷主編. 中國文學史 第3卷 宋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 56.    《忠廉大義》⑨“詩魂鑄梅楊萬里” 《忠廉大義》  .中共梅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梅州市監察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12-16]
  • 57.    【粵故事】嶺南風物似江南——楊萬里筆下的北江自然與人文  .廣東省情網.2021-09-01[引用日期2024-02-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