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克莊

鎖定
劉克莊(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 [79]  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江湖詩派詩人、 [80]  文章家、詩論家。 [79] 
劉克莊於嘉定二年(1209年)以門蔭補將仕郎,調靖安主簿,更名克莊。後歷任州府屬官、建陽縣知縣、樞密院編修官等職。至淳祐四年(1244年)起為江東提刑。淳祐六年(1246年),宋理宗因其久有文名,賜劉克莊同進士出身,除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淳祐十一年(1251年),劉克莊以秘書監兼太常少卿,直學士院,遷起居舍人兼侍講。後授權兵部侍郎,兼中書舍人。景定三年(1262年),除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景定五年(1264年),除煥章閣學士守之職致仕。度宗鹹淳四年(1268年),劉克莊授龍圖閣學士,次年,以疾卒。 [79] 
劉克莊與劉過、劉辰翁並稱“三劉”。 [79]  劉克莊為江湖派重要作家,又是後期辛派詞人中成就最高的。其愛國豪情與雄放風格統一,不受格律侷限,散文化句式與議論化傾向發展了詞的藝術表現力。 [81]  劉克莊兼擅詩、文、詞各體,尤以詩歌影響為大,有4500餘首詩傳世。著有《戊辰即事》《苦寒行》《九日》等。 [79] 
(概述圖來源) [82] 
別    名
劉灼
後村先生
潛夫
後村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
1187年9月3日
逝世日期
1269年3月3日
主要成就
辛派詞人重要代表,宋末文壇領袖
主要作品
《後村先生大全集》
本    名
劉克莊

劉克莊人物生平

劉克莊早年生活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1187年9月3日) [5]  ,劉克莊出身在一個世族家庭,初名劉灼。祖父劉夙,父親劉彌正,皆進士出身。良好的家風影響與教育,使劉灼自幼酷愛讀書,精通曆代詩詞,顯露出文學才華。他天資聰穎,每天背誦萬餘字,作文不起草文稿,提筆即寫就好文章。 [1]  同時他還在林成季、林簡子、方澤孺、柯夢得等人處學習。 [3] 
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劉灼在臨安以詞賦第一的成績補國子監生,同時也一直在國子監保持名列前茅,這是他幼年就接受家庭教育的結果;他還曾經跟隨名儒真德秀,所學到的經學道理並不比他在國子監學到的少,所以那時就已經是文章大家。 [1]  其先天麗質,家學淵源,加上主觀努力,使其早有聲名。 [1] 

劉克莊初入仕途

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劉灼補將仕郎,雖然他無意科舉,潛心詩詞。但家族的傳承使他在祖、父兩代進士官員的恩庇下,開啓了仕途。同年,劉灼應友人洪天錫之請,更名為劉克莊。 [1]  [6] 
嘉定三年(1210年),劉克莊調任靖安簿,各路轉運司使紛紛頒佈檄文欲納他為幕僚。他初涉官場,任勞任怨,贏得當地羣眾的好評。 [6] 
嘉定六年(1213年)七月,劉彌正在臨安病逝,劉克莊辭官守制,回到闊別四年的家鄉。 [6] 
劉克莊石像 劉克莊石像
嘉定十年(1217年),劉克莊終制(父母去世服滿三年之喪),由懷安(今閩侯縣尉、福州右司理曹改真州(今江蘇儀徵錄事參軍。劉克莊一到真州,江淮前線的將帥們聞劉克莊文名都爭着要將他羅致幕下。時任淮東安撫使崔與之見劉克莊到來非常高興,並對劉克莊説:“我在福建得到了兩個名士,一個是你,一個是陳子華。”並稱劉克莊與方信孺、陳子華三人為“閩之三雋”。 [7] 
嘉定十年(1217年),江淮制置使李鈺聘劉克莊為沿江制司準遣,負責軍事文書的草擬工作。 [7]  他建議“抽調駐守邊境的軍隊,用屯兵替代,從而夯實國家的根基”。意見不被採納,外界的輿論便問責於他,劉克莊遂辭官得請宮觀閒差。 [3] 
嘉定十四年(1221年),胡槻出任廣西經略使,劉克莊充任其幕僚,擔任經司準遣一職,相與唱酬,詩作足以編成集。 [3] 
從嘉定六年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出任建陽知縣的十一年時間內,劉克莊大部分閒居在莆田,沉入社會最基層。 [6] 

劉克莊首次遇挫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理宗即位。閒適十一年後,三十八歲的劉克莊復出,任建陽知縣。任職期間,他戒掉詩癖,專習為吏,體恤民情,督辦遺留案件,興學施教,名聲遠揚,以政績優聞於朝廷。同時,他還認識和師事了理學家真德秀。是時,真德秀因不滿史彌遠擅權廢立,借假順道回家鄉浦城,著書立説,開壇講學,不遺餘力地傳播理學。 [8]  劉克莊久慕真德秀的大名,一聽説他辭官回鄉休閒,趕快投入真德秀門下,從此一生大力宣傳理學。 [6] 
寶慶三年(1227年),史彌遠發起“江湖詩禍”,《江湖集》被劈板禁燬,詩人被謫貶流放。作為江湖詩派領袖的劉克莊,當然也“罪責難逃”。 [6]  因他的《落梅》詩有:“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句,監察御史李知孝梁成大誣告其謗訕時政。史彌遠雖已經簽發逮捕文書,以“押解聽讀”的詔書,要把劉克莊從建陽縣令上提解進京。 [8]  幸得籤書樞密院事鄭清之極力辯護而得釋,但劉克莊閒廢十年。
紹定二年(1229),改任潮州通判,不久,就被劾以“嘲詠謗訕”的罪名,尚未赴任,又被去職,改領宮觀閒差。於是,四十二歲的劉克莊回到老家,開始長達六年的賦閒歲月。期間,他遊歷河山,閲覽民間,體驗生活。 [6] 

劉克莊三度復出

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病重,將親信鄭清之提升為右丞相。十二月,鄭清之便起用劉克莊為吉安通判,可劉克莊來不及赴任就再度被召進京。 [8]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真德秀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召劉克莊為安撫使司參議官。同年六月,真德秀被朝廷召任吏部尚書,並以“學貫古今,文追騷雅”為理由舉薦劉克莊。 [6]  於是劉克莊奉詔回京任將作監主簿一職。 [8]  九月,劉克莊回到臨安,又改任宗正寺主簿 [7] 
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劉克莊任樞密院編修官吏部侍右郎官。同年七月,劉克莊直言上奏揭露史彌遠罪行,勸理宗:“疑君子之無效,疑小人之有才,是釀成宣和靖康禍亂的原因,希望陛下引以為鑑。” [6]  不久,他被吳昌裔彈劾罷官,主管玉局觀 [7] 

劉克莊下放基層

從宋端平三年(1236年)始,劉克莊出任過漳州知州、袁州知州、江西提舉常平公事、廣東提舉常平公事、廣東轉運使、吏部侍右郎宮、江東提舉常平公事、將作監、直華文閣等等職務,直至宋淳佑六年(1246)七月,召回臨安,改任太府寺少卿 [1] 
嘉熙元年(1237年),劉克莊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御史蔣峴攻擊劉克莊任樞密院編修時,與方大琮、王邁三人,抨擊朝廷處理前太子濟王趙竑的事欠妥,因而又改授宮觀閒差,方、王二人也被貶降,時稱“三賢”。 [9] 
嘉熙三年(1239年),李宗勉為相,劉克莊被提拔為江西、廣東提舉,升轉運使。任上,劉克莊廉潔從政,“奉給、例券,都推辭不受。”又買田二百畝,以田租贍養來南方任官而喪歸者。 [9] 
嘉熙四年(1240年),劉克莊出任江東提刑,訪求民眾疾苦,洗脱民眾冤屈,懲辦信州南康(今江西上饒、南康)等地的貪官污吏,時論稱快。 [9] 
淳祐元年(1241年),李宗勉病逝,不久後宋理宗詔令劉克莊回臨安奏事,但很快因受御史金淵攻擊而作罷,並再次降授宮觀閒差。 [9] 
淳祐三年(1243年)初,劉克莊一度出任為吏部侍右郎官,又因濮斗南的攻擊,再次被免, [3]  仍領宮觀閒差。次年,起用為江東提舉常平公事(一作提點刑獄,同年十一月,劉克莊任將作監,改直華文閣。 [9] 

劉克莊再遭磨難

淳祐六年(1246年)八月,年已六十的劉克莊以將作監赴行在奏事,連奏三札,指斥朝廷任人之失、謀劃之誤,諫言應上法祖宗,使善類常合、言路常通。 [9]  同時,他以母老乞歸,理宗不許,在宋理宗贊其“文名久着,史學尤精”之後,賜同進士出身。這對於非科第出身的劉克莊來説可謂是老來得志,誠惶誠恐的他一連上了四道奏疏辭免賜。然而,理宗不但沒有準奏,反而令他行上四房文書,職在趙汝騰之上,這讓劉克莊更是感到不安。因為趙汝騰不但為宗室子弟,官至禮部尚書端明殿學士翰林學士承旨。而“上四房文書”負責擬製詔書、宣奉命令、行台諫章、興創改革。劉克莊受寵若驚,立馬上疏請免四房文書,而宋理宗依舊回絕,於是劉克莊走馬上任。 [10-11] 
當時史彌遠的侄子、前右丞相史嵩之守父喪期滿,宋理宗想要再度啓用他,但無奈難排眾議,便親自下旨免去他的舊官職並侍祠,遂令劉克莊起草史嵩之的致仕誥詞,而劉克莊曾彈劾史嵩之“為相以來,上矇蔽君主,下抑羣臣,奸權誤國,實為大惡。”所以拒絕為史制誥。 [1]  劉克莊上奏:“現在我作史嵩之的誥詞,是要讚揚他還是貶低他?又以什麼官職讓他供奉祠廟?”理宗下旨授史嵩之以觀文殿大學士(此職只有曾任丞相者才能擔任)致仕,劉克莊復諫:“史嵩之忠孝兩虧,授予這樣的職稱和將他視作德高望重沒有區別。所以只用本來的封號致仕即可。”理宗不得已收回前命;而劉克莊卻以“不合奏審、直實欺君”再次被誣劾罷職。 [9] 

劉克莊老臣丹心

淳祐十一年(1251年)初,劉克莊起復回朝,再次被召入朝任秘書監、兼太常少卿、直學士院、崇政殿説書、史館同修撰、起居舍人。 [12]  劉克莊聽聞史嵩之復出,當即上書力諫:“今日即使再朝中缺乏相才,也不至於重新將國家託付給不守君父臣綱(指史嵩之意圖奪情的人!”警告理宗不要被表面恭順,實則“陰懷忿毒”的史嵩之所矇蔽,而讓他以“等國之富,震主之威”再掌權柄。劉克莊還警告理宗説雖“上而至尊”,卻要有“靴中匕首之防”。理宗雖想起用史嵩之,但他也害怕權欲強烈的史嵩之復出後會像史彌遠一樣大權獨攬,最終還是打消了念頭。 [12] 
四月,理宗想重新起用依附史嵩之、甘為史嵩之打擊排斥異已充當打手的龔基先為淮東轉運判官,令時任秘書監太常少卿直學士院的劉克莊擬詔。劉克莊不但不予擬詔,反而奏請理宗免去龔基先的新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以教臣子之忠孝,以杜奸黨之覬覦。” [13] 
五月,他在與理宗的論對中仍然還是一如既往,再次就理宗“端平更化”失敗和鄭清之晚年復出昏庸無能,任人唯親等問題提出尖鋭的批評。 [13]  當時內臣、近侍干預朝政,事多由內出。劉克莊進諫:“老祖宗統治時,帝王直接下旨任命的官員很少。現在朝裏朝外的官員任命,不經過大臣提議,求官者、贈官者、無視綱紀者,眾人都習以為常。” [9]  劉克莊認為“以端平之舊相復修端平之政事,收拾端平之人材,致太平而起頌聲,宜無難者,而時異事殊,不可概論。”諫請理宗皇帝應堅定端平改革之初心,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收召那些“始忤而終合”被罷黜的忠直大臣。其後他在向理宗皇帝進故事時,還以杜衍不畏權貴,不以權位為重,拒絕內降的故事勸諫理宗皇帝不要任人唯親,寵用近親屬。 [13] 
崇政殿説書任上,一次為理宗説書時,進講呂后、秦檜等人的史事,指出:“秦檜自恃勾結金人從而操縱和議,而高宗又想要達成和議,所以才把全部國政交付給他。但是權柄一旦丟失再奪取就難了。高宗很眷顧趙鼎張浚,但這二人違逆秦檜,所以不得不被貶;高宗很倚重岳飛,但他主張抗金,所以不得不被殺;高宗很討厭秦檜,但秦檜憑着有金人撐腰獨掌大權。”規勸理宗吸取用人大權旁落的歷史教訓。 [9] 
八月,理宗欲越級提拔史彌遠的次子史宇之工部侍郎。史宇之依例上《辭免工部侍郎狀》。理宗皇帝令劉克莊擬草不允詔。劉克莊上疏繳駁理宗皇帝,認為史宇之還只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少年,讓他整天隨侍在皇輿跟前有失皇帝的尊嚴,建議應先讓他到郡縣或京城其他部門鍛鍊一段時間後再提拔也不遲而拒絕為其擬草不允詔。 [13] 
十月,劉克莊升起居舍人,又兼侍讀等職,一身兼五職,再次躋身於朝廷顯要的位置 [7]  ,成為朝中命官。然而還不到一年,劉克莊又因直言不諱和高談闊論,得罪了朝中君臣。 [6]  劉克莊還縱論國內外形勢批評朝政,認為蒙古軍攻佔四川,致使“五十四州即將被蕩覆,外敵勢重而不能防禦,國內空虛而無以據守”,以至受到史嵩之黨羽、監察御史鄭發“觀望畏敵”之名的彈劾 [9]  ,並再次提起“梅花詩”舊案,企圖以此激怒理宗,達到罷免劉克莊的目的。但理宗這次順應了他的請求,讓他“除職予郡”,回老家以就近便養。 [12] 
淳祐十二年(1252年)正月,出為建寧(今屬福建)知府福建路轉運副使。耿耿於懷的鄭發認為責輕而再次論奏,同年六月,再次以主管明道宮之職回鄉閒居 [9]  ,劉克莊又賦閒在家八年。 [6] 
寶祐四年(1256年)初,董槐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欲起用劉克莊為江淮等路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公事,被時任侍御史丁大全以“恃才傲物”為由讒罷,依舊職提舉明道宮。 [12] 
開慶元年(1259年)正月,忽必烈已準備攻打鄂州,並揚言東進臨安。右丞相賈似道一聽説元兵進軍臨安,決定遣使求和。十二月,賈似道隱瞞真相,向宋理宗報功。年已七十三歲的劉克莊對此勝利消息欣喜若狂,連續創作十首詩歌,頌揚賈似道、歌頌抗蒙壯士。而他絕沒想到後世把這些詩詞解讀作阿諛、奉承、附和賈似道。 [8] 

劉克莊違命抗諫

景定元年(1260年),劉克莊年七十四,其時賈似道還朝為相。劉克莊因與賈涉、賈似道父子有舊交,連進賀啓。 [9]  六月,由於賈似道的薦引,宋理宗詔令劉克莊赴京復職,拜秘書監、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十一月,拜兵部侍郎,直學士院。 [6]  與理宗論對時,劉克莊對前丞相丁大全專權霸道、敗壞朝綱和理宗厭政、倦政,寵信近幸,沉迷酒色提出嚴厲批評。“當權者憂慮,國家才能存活,一昧享樂就會滅亡;奮發才能圖強,鬆懈就會落後”。勸諫理宗居安思危,“不要忘記祖宗胡馬飲江(金兵入侵揚州和在漢陽舟中、咸寧道和白鹿磯受到的恥辱。” [12] 
景定二年(1261年)正月,朝廷欲開科取士。理宗令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的劉克莊起草詔書。劉克莊以他不是科第出身請辭,但理宗對由他人擬製的詔書不予採納,堅持非劉克莊不可。理宗還準備讓劉克莊擔任主考官,但劉克莊同樣其身份為由力辭。 [12]  七月,理宗欲任命外戚厲文翁建康府行宮留守,時任兵部侍郎的劉克莊即刻與給事郎徐經孫聯名上疏抗駁。劉克莊認為,建康(即今南京是都城臨安最重要的門户和軍事屏障,憑厲文翁的資歷和能力難以勝任。理宗見劉克莊固執已見,傳諭要二人遵旨照行,但二人堅持寧罷官,也不擬詔。 [13]  同年,劉克莊對賈似道的真面目有所認識,急流勇退,請求致仕,理宗不允。 [14-15]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授劉克莊工部尚書,同時升侍讀,屢為理宗器重, [6]  擔負起草詔書,日夜為草詔而忙碌。但不忘提醒宋理宗致力於國家大事,不要將精力放在崇尚理學、排斥新學之上。 [9]  三月,理宗欲提拔李桂為監察御史,命時任起居郎兼中書舍人的劉克莊擬詔。當劉克莊瞭解李桂為人奸險狡詐、不學無術時,當即上書封駁,認為此舉將“貶低御史台名分,褻瀆朝臣顏面”, 敗壞風氣。監察御史是皇帝耳目,再加上歷任中書舍人抗疏被罷官的前車之鑑,此舉無異於虎口拔牙。 [16]  但理宗反而稱讚劉克莊“此舉甚高”。 [13]  七月,曾失職被罷官的廣西制置使李曾伯和沿江制置副使史巖之企圖復出。劉克莊則以《左傳城濮之戰後楚殺得臣、《晉書》晉廢中將軍殷浩為例,規諫理宗:“應該賞賜卻責罰,則會挫傷立功者鋭氣;應該責罰卻賞賜,則會縱容有過者變本加厲。憑此無法駕馭軍隊,更無法治理國家。”理宗應該昭告朝臣“二人永不敍用,這樣才能維持朝綱嚴整、保證朝廷公信。”同年,劉克莊以寶章閣學士出知建寧府(今福建建甌,實為告老還鄉,不多過問朝中事務。 [9] 

劉克莊致仕還鄉

景定五年(1264年),劉克莊因病還家。 [3] 
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劉克莊進封莆田縣開國伯。 [3] 
鹹淳四年(1268年),因劉克莊年邁,度宗御筆親批特授龍圖閣學士:“劉克莊於先朝去職,年事已高,現特批其為龍圖閣學士,仍舊致仕。” [6] 
鹹淳五年正月二十九日(1269年3月3日),劉克莊去世 [17]  ,享年八十三歲,諡文定。 [1] 

劉克莊主要影響

劉克莊

  • 總論
劉克莊一生多數時間被貶斥出守外郡,因此擴大了眼界,接觸社會面較為廣闊,詩歌內容亦隨着豐富起來。他的《後村詩話》和一些論詩文字提出過一些很有價值的詩歌見解,比如批評當時貴理學而忽視詩歌特性,把詩寫成押韻的語錄講義的風氣,論詩較能注意聯繫史事及作者生平。 [3]  劉克莊是最早的《千家詩》編選者, 他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曾編入《宛委別藏》。然而後來廣泛流傳的《千家詩》,多題為南宋謝枋得選注、清王相增補修訂。 [3] 
  • 內容
劉克莊 劉克莊
南宋後期,政治更加黑暗,國勢江河日下,金人佔領的淮河以北地區始終不曾收復,又逐漸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為一個關心國家命運而又在政治上屢受打擊的詩人,他只有“夜窗和淚看輿圖”(《感昔二首》),感慨“書生空抱聞雞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詩歌抒發憂時的孤憤:“憂時元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國土淪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踐踏破壞(《揚州作》),同情遺民的悲傷(《書事二首》其二),關懷戰士的疾苦(《贈防江卒六首》),嚮往於國家統一(《破陣曲》)。對於南宋依靠“歲幣”換取苟安的妥協路線,他極為憤慨(《戊辰即事》);對於文恬武嬉的腐敗現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繩伎》《聞城中募兵有感二首》。 [3] 
劉克莊的足跡幾乎走遍了江南各地,他對自然景物有一種特殊的喜愛之情。萬物都是具有靈性,展現出活潑生動的情趣。他在許多詩中打發了自己置身大自然中如痴如醉的心情。他還運用詼諧靈動的筆觸,描寫自然景物的情趣。他不着重於刻板地描繪物象,而在於運用獨特的審美情趣發掘自然景物的神韻,直接披露出它們的神情。 [1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組以邊防為題材的歌行體詩歌,明顯地模擬中唐新樂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與統治者的奢侈驕橫,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其中《賣炭圖》與《賣炭翁》也極其相似。但他也有《先儒》一類語錄式和《題何秀才詩禪方丈》一類頌偈式的詩歌,而且應酬疊和之作太多,率爾成章,不免疏於辭采,缺乏性情。 [3] 
  • 體裁
劉克莊的創作深受四靈詩風的影響,多律體而少古詩,因而顯得拘謹而少奔放的氣勢。對此劉克莊曾反省自己道:“十年前始自厭之,欲息唐律,專造古體,趙南塘不謂然:若氣象廣大,雖唐律不害為黃鐘大呂;否則手操雲和,而驚飆駭電,猶隱隱弦間也。” [18]  雖然劉克莊最擅五七言律絕,但他更想利用古詩和樂府的氣勢來展示藝術才華,因此後村的詩多采用古詩的形式。 [19] 
劉克莊在古體詩方面學習李白、杜甫等鋪張揚厲、雄渾蒼勁美學風格,頗具成效。劉詩雖然缺乏李詩俊逸飄灑的風采和蘇詩迴旋騰挪的氣度,但其雄渾勁峭的對仗排比、精妙連串的比喻和跌宕起伏的筆觸,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極具飛揚之氣勢和雄放之筆觸。模仿杜甫筆勢飽滿,飛躍變化,錯落有致。 [20] 
劉克莊在樂府詩上更多模擬樸質自然、不事雕琢而反映現實的張王樂府,《築城行》等十首樂府詩就是典範。內容上疾呼社會現實中人民痛苦和抨擊官僚貴族醉生夢死,與張、王樂府的主題思想一致。在藝術表現上,多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最典型的事例,用平易的語言、平實的敍寫、強烈的對比、錯綜的韻律等加以表現,寓褒貶於描寫之中,篇幅短小精煉,語言乾淨簡潔,有着較高的成就。 [20] 
  • 特色
劉克莊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後轉而推崇陸游。 [21]  他與江湖派戴復古敖陶孫等也有交往。但他後來不滿於永嘉四靈的“寒儉刻削”之態,也厭倦了江湖派的膚廓浮濫,而總的向朝着氣魄大、力量雄、波瀾富、技藝精等與晚唐體相反的審美風格努力發展,即“思益新,句愈工,涉歷老練,佈置闊遠”的新風貌, [20]  致力於獨闢蹊徑,以詩謳歌現實。所以他的詩擺脱了四靈的影響,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詩人之上。 [3]  在方法上,劉克莊發揚宋詩“以文為詩”、“以才學為詩”的精神,表現出明顯的散文化和學問化傾向,尚議論,用散句,講融化,重事對,以致形成模式化的創作流弊。在風格上,他雖對唐宋大小詩人詩風皆有精妙之模仿,以求盡兼其美。因此,他的詩風在總體上也就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具有多重審美內涵。 [20]  但自身的風格特點平實趨融,不夠成熟。 [20] 
簡潔樸質是劉克莊詩歌語言的外在特徵,他很少運用豔詞麗句裝點門面,也不多用典故使詩的語言艱澀難懂,素淡抹,卻具有深厚雋永的內涵。 [22]  他還善於典型概括,錘鍊字句,富有言簡意深,豐彩內映等特徵。又善於發展楊誠齋的長處,將其“話法”用於創作,並創造性地結合自己種種藝術技巧,遊刃有餘,使他的詩歌語言又富於靈動詼諧之妙。 [22]  劉克莊對陸游、楊萬里很推崇,自述“初餘由放翁入,後喜誠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詩活潑跳脱,就深得楊萬里“誠齋體”的旨趣。可是他學陸游不免才力不逮,學誠齋又不免流於質俚淺露,因而其詩瑕瑜互見。 [19] 
劉克莊的政治詩深受高適、杜甫以及白居易樂府詩的影響,以樂府是那種明快自然的風格為主,又不乏筆力雄健的個性,在江湖詩風柔靡的時代不同凡響;他早期的寫景詩深受王維、姚賈和四靈詩風的影響,後期深受韓孟詩派的影響,總體的風格顯得雄奇和奔放,迥別於“四靈”和江湖的詩風。 [3]  同時他作為南宋後期的文化領袖,不落窠臼,而是對許多題材進行新的開拓和突破,使這些題材有新的創穫和發展。 [3] 
  • 詩學
劉克莊的詩學,主要是從理學獲取理論資源,雖然劉克莊偶爾也引禪理喻詩,但是他反對“詩禪”。郭紹虞比較劉克莊和嚴羽論詩的不同雲“蓋後村受學於真西山,故論詩以世教民彝為主。” [23]  他論詩的本質功用、論詩人的人品德養等明顯受理學的影響。劉克莊強調發揮詩歌的世教功能,提倡詩歌關注和反映國家治亂等重大事件。劉克莊認為情性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本性,抒情言性是詩歌的基本功能,但是劉克莊反對抒發偏激情緒。在創作主體的素質方面,劉克莊重視德養、強調名節、主張忠義等等,以理學思想作為其詩學的主要理據。劉克莊對宋詩演變和發展總體傾向進行了評估,分析了各個時代的代表詩人和詩派,指出了江西詩派尚理致、逞學問、好議論的特點和矯枉過正、非本色的缺點。 [19]  劉克莊認為以情性為本,融會派體,博取眾長既是救治宋詩弊病的藥石,也是詩歌發展的出路。劉克莊還認為詩人應該治心養氣,意靜神閒的狀態有助於詩人專心觀察發現事物的審美特徵,使創作主體人格完善,領會和把握大自然精妙深微之處,創作出思想深邃、意象貼切的作品。 [19] 
劉克莊認為才學、記問可以作為詩料,但要注意剪裁和融會貫通。在劉克莊詩學體系裏,“本色”詩的確切含義就是表現性情的中正平和、風格含蓄藴藉、平淡自然的作品。劉克莊對江西派的“資書”傾向和四靈江湖的“捐書”的傾向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今詩出於記問,自杜子美未免此病。於是張籍王建輩稍束起書袋,劃去繁緝,趨於切近,世喜其簡便,競起效雌,遂為晚唐體,益下去古益遠。豈非資書以為詩,失之腐捐書以為詩,失之野軟。” [19]  劉克莊還崇尚大氣魄、大境界和大家數,反對蟲鳴和小家數。為此,後村強調筆力和句法,主張鍛鍊和推敲,提倡兼容眾體,使詩句達到圓轉流美如彈丸的境界。另外,後村還指出,古人詩歌的高妙處在於山川和自然。 [19] 

劉克莊

  • 總論
劉克莊論詞,推崇辛棄疾陸游,對辛棄疾評價尤高。他的詞以愛國思想內容與豪放的藝術風格見稱於時,與劉過劉辰翁並稱辛派詞人“三劉”,甚至被認為“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 [21]  劉克莊的詞具有議論化和散文化的傾向,而且有不少作品頗得議論的好處。但有些作品用典過甚,有掉書袋之嫌。 [3]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沁園春·夢孚若》《玉樓春·戲林推》等詞是他的代表作。 [3] 
  • 特色
劉克莊詞或悲痛“長安不見”,或慨嘆“功名未立”,諸如《玉樓春·戲林推》中“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等名句,愛國情深,沉鬱蒼涼,確乎“壯語亦可起懦”。此外,像《鵲橋仙》《鄉守趙寺丞生日》直接以詞為民請命,在別的詞家中這樣的作品是不多見的。劉熙載注意到劉克莊不屑於剪紅刻翠,“粗識國風《關雎》亂,羞學流鶯百轉,總不涉閨情春怨。”正是自寓。(《藝概》)但也有人認為他的詞“直致近俗”“縱橫排宕”。實際劉克莊也不乏清切婉麗之作,如詠海棠的《卜算子》、詠舞女的《清平樂》等詞即是。 [3] 
  • 詞論
劉克莊認為詞以緣情為本、具流麗綿密之致、協律可歌、不掉書袋,方是本色;另一方面,結合南宋滅亡前之嚴酷現實,他更主張詞當切於時代脈搏,關乎國計民生。不過,劉克莊從詞的現實功利性與審美娛悦性出發,認為二者都有其不盡完善之處。為此,他創造性地將傳統詩論中的“中和”詩教説與“比興寄託”説引入詞學理論中,將二者結合起來。 [24] 

劉克莊歷史評價

  • 南宋
宋理宗:卿風姿沉邃,天韻崇谹。今觀所進近作,賦典麗而詩清新,記腴贍而序筒古,片言隻字,據經按史,謂非有裨於緝熙顧問,可乎?先儒有言:“學富醇儒雅,辭華哲匠能。”非卿不足以語此。 [14] 
後村先生劉公行狀 後村先生劉公行狀
林希逸:①斯文無所宗主矣,吾儕無所質正矣,後進無所定價矣。茫茫宇宙,人物何限,其能擅一世盛名,自少至老,使言詩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雖前乎耆舊、後乎秀傑之士,亦莫不退遜而推先,卒至見知於人主者,古今能幾人哉!公雖得名得壽得祿,而愛公者猶以用公未盡為恨,是豈私所好耶!若公者,可謂千載之士矣!(《後村先生劉公行狀》) [4]  ②雖眾作而自為一宗,文不主於一家而兼備眾體。摹寫之筆工妙,援據之論精詳。其錯綜也嚴,其興寄也遠。或舂容而多態,或峭拔以為奇。融貫古今,自入爐鞴(古時鼓風吹火的革囊)。有《穀梁》之潔,而寓《離騷》之幽;有(司馬)相如之麗,而得退之韓愈之正。霜明玉熒,虎躍龍驤,閎肆瑰奇,超邁特立。千載而下,必與歐梅六子並行,當為中興一大家數也。③劉克莊得文名最早,排抵於時亦最甚。克莊罷職時,身雖詘而文日傳,時從數千裏外,有能道其名而誦其詩,語以為今人率不信,亦知公之詩名久而傳者遠矣。掖垣諸稿膾炙於人,好文者至相傳寫以相遺。 [9]  (《後村居士集原序》)
吳龍翰:①騎卻青鸞上禁林,巖巖聲價重於金。花磚日轉瓊箋暖,蓮燭星歸玉漏沈。翰墨挈來三昧手,絲綸畫出九重心。春風已築沙堤路,天上虛皇屬意深。②雪碗冰甌淬筆鋒,篇篇琢出玉玲瓏。鶴鳴遠岫千林曉,鯨展洪濤萬里雄。暮雪寒梅吟思外,春風芳草夢魂中。詩瓢行腳半天下,多謝先生棒喝功。③天錄臞仙后代孫,巍科幾世屬名門。千年絕學追先聖,四海真儒仰後村。直向天邊扶日月,只從筆底轉乾坤。年來諸老凋零盡,惟有靈光獨自存。(《見劉後村先生》) [25] 
袁燮:君年事未也,而四六乃有李漢老風骨,它日豈易量!主簿它日必以四六名家。 [7] 
武衍:銜上官雖顯,吟邊興不衰。細評《南嶽稿》,遠過後山詩。才大人多忌,名高上素知。瓣香吾敢後,幸見召還時。(《適安藏拙乙稿·劉後村被召》) [26] 
戴復古:①朝廷不召李功甫,翰苑不着劉潛夫。天下文章無用處,奎星夜夜照江湖。(《寄後村劉潛夫》)②八斗文章用有餘,數車聲譽滿江湖。今年好獻南郊賦,幕府文章有暇無。(《寄劉潛夫》) [27] 
葉適:劉潛夫年甚少,刻琢精麗,語特驚俗,不甘為雁行比也。今四靈喪其三矣。……而潛伏思益新,句益工,涉歷老練,佈置闊遠,建大將旗鼓,非子孰當? [28] 
胡仲弓:江湖從學者,盡欲倚劉牆。(《王用和歸從莆水寄呈後村》) [29] 
  • 元代
張炎:潛夫負一代時名,《別調》一卷,大約直致近俗,效稼軒不及也。 [30] 
劉將孫:中山閒廢中,劉後村以龍圖學士舉自代表,今惟此士可獨掌於絲綸。毎見其文欲自焚筆硯于山中。時適遭彈謝啓雲一人之毀,一人之譽,至宗工而論定千載之上,千載之下,舍吾道其安歸皆佳作也。(《養吾齋集》) [31] 
劉壎:①陸游有四六前、後、續三集。其文初不累疊全句,專尚風骨,雄渾沈著,自成一家,真駢儷之標準也。……後來唯劉潛夫尚書極力追攀,得其旨趣,壯年所作絕似之。晚年稍變槎牙蒼鬱之態,覺枯槁矣。②劉後村諸制……筆力高妙,不假雕鐫,而用事尤精切。……予讀山東制詔,見其雄奇超卓,信非後村公莫能也。(《隱居通議》卷21) [32] 
宋慶之:斯文海內聲名闊,猶是幹淳一脈餘。須信昌黎曾得謗,可憐太史未成書。碧雞有地吟詩老,金馬無心待詔初。甚欲見君三十載,春風今日侍巾車。(《飲冰詩集·碧雞草堂呈劉後村》) [26] 
方回:①劉潛夫以晩唐詩自鳴,誘壞江湖小生。 [33]  ②劉潛夫初亦學四靈,後乃少變,務為放翁體,用近人事,組織太巧,亦傷太冗。 [34] 
  • 明代
彭韶:①先生志經濟,尤善吏能,而為文名所掩,不及盡用。後遇似道當國,貪收德望,以慰人心,乃位八座(尚書),豈蹈蔡氏(京)用龜山楊時之故智耶?②莆地偏小,至宋始成郡,而文獻特盛。忠惠蔡襄、文節林光朝、正獻陳俊卿三五公為之冠冕,最後後村劉先生起而繼之,文章流佈,事業兼備,論者謂三五公而下一人而已。 [9]  (《修復劉後村先生祠堂記》)
  • 清代
謝章鋌:①南宋以還,元風益著。雖周柳之纖麗、辛劉之雄放,風氣所竟,不可相強。②吾閩詞家,宋元極盛,要以柳屯田、劉後村為眉目。 [35] 
焦循:如劉克莊諸作,磊落抑塞,真氣百倍,非白石、玉田輩所能到。可知南宋詞人,不盡草窗一派也。 [36] 
葉矯然:南宋詩人,放翁、誠齋、後村三家相當。 [37] 
毛晉(後村)《別調》一卷,大率與辛稼軒相類。楊升庵謂其壯語足以立儒,餘竊謂其雄力足以排奡雲。 [38] 
吳之振:後村年甚少,刻琢精麗,與之並驅。已而厭之,謂諸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欲息唐律,專造古體。然自是思益新,句愈工,渉歷老練,佈置闊遠。論者謂江西苦於麗而冗,莆陽得其法而能瘦、能淡、能不拘對,又能變化而活動。蓋雖會眾作,而自為一宗者也。(《宋詩鈔·後村詩抄》卷 89) [3] 
張謙宜:劉克莊詩,乃南渡之翹首,讀之忘倦。 [39] 
郭麐:東坡以橫絕一代之才,凌厲一世之氣,間作倚聲,意若不屑,雄詞高唱,別為一宗,辛劉則粗豪大甚矣! [40] 
丁丙:克莊學問頗賅博,文亦尚守舊格,不為江湖末派所囿。詞則思矯然自異,力洗鉛華,大致效辛稼軒,而遜其魄力。雖頗縱橫排奡,而一瀉無餘,故張叔夏譏其直致近俗。然亦時有合作,掇其精英,未嘗不可以藥浮豔。 [41]  (《善本書室藏書志》)
馮煦:①後村詞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國,似放翁;志在有為,不欲以詞人自域,似稼軒。如《玉樓春》……。傷時念亂,可以怨矣。又其宅心忠厚,亦往往於詞得之。《滿江紅·送宋惠父入江西幕》雲……。胸次如此,豈剪紅刻翠者比邪? [42]  ②劉後村有《滿江紅》十二首,悲壯激烈,有敲碎唾壺、旁若無人之意。南渡後諸賢皆不及也。(《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3] 
紀昀等:①其詞縱橫排宕,亦頗自豪,然於此事,究非當家。 [43]  ②其詩派近楊萬里,大抵詞病質俚,意傷淺露。故方回作《瀛奎律髓》,極不滿之。王士禎《池北偶談》,亦論其詩與四六皆好用本朝故事,與王義山稼村集同譏。然其淸新獨到之處,要未可盡廢。《瀛奎律髓》載其十老詩,最為俗格。今《南嶽第二稿》惟存三首而佚其七,則此集亦嘗經刪定,非苟存矣。文體雅潔,較勝其詩。題跋諸篇尤為獨擅,蓋南宋末年江湖一派盛行,詩則汨於時趨,文則未失舊格也。 [3]  (《四庫全書總目》)
  • 民國
莊蔚心:劉後村格律雄厚,而詞義簡練,身當四靈之時,而毫不濡染,力趨於古,實在很為難得。昔人稱其“思益新,……。”今看其詩,氣象混成,而格整聲響,今體尤極工好。兼蘇黃之長,而矯四靈之弊,實為南宋的傑出了。(《宋詩研究》二十四《劉克莊與嚴羽》) [44] 
胡云翼:①劉克莊也是和陸游一樣具有英雄氣魄的詩人,在他的晚年時詩裏面還常常流露着激越悲壯的意概。克莊的詩,論者謂其近楊萬里,這兩位詩人也實有幾分相像。(《宋詩研究》下編第十七章《反江西的詩人》) [3]  ②劉克莊是南宋後期獨樹一幟的重要詞人。關懷國家的命運和揭露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是他的詞的主要內容。劉克莊詞繼承了辛派詞人的愛國主義傳統以及其豪放的風格。 [45]  ③他着重地發展了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特別是長調最不受傳統格律的限制,説理敍事,運用得非常自然、生動。但他的詞有時議論過多,削弱了作品的藝術形象性,也是一病。 [45]  (《宋詞選》)
薛礪若:劉克莊的詞純學稼軒,為辛派重要作家。其《玉樓春》下闋:楊升庵謂其壯語足以立儒,如此詞者,誠足以當之無愧了。其中最傑出者《滿江紅》(赤日黃埃)與稼軒《滿江紅》相較,一切音吐辭彩與稼軒尤極神似。《清平樂》(宮腰束素)末二句寫得亦極雋美,為不經人道者。 [46]  (《宋詞通論》)
柯敦伯:劉克莊詩派近楊萬里。大抵詞病質俚、意傷淺露,然清新獨到之處,亦未可盡廢。初年頗樂四靈刻琢之西,後乃自有所得稱其詩者,至謂:涉歷老練,佈置闊遠,融合眾作,自為一宗。’蓋在江湖派中,誠亦夐乎不可尚已。 [47]  (《宋文學史》第四章《宋之詩》第十一節《江湖派與遺民詩》)
胡適:劉克莊雖然説辛、陸的詞免不了“掉書袋”的習氣,但是他自己的詞實在是辛派的嫡傳。他的長調如……這種詞,雖然不免掉書袋,但他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故還站得住,還不失為好詞。這是辛派的特別長處。 [3]  [48]  (《白話文學史》)
  • 當代
許山河:劉克莊繼承了《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是詞中的杜甫。他的詞,是他的時代和社會的反映,它不是流鶯的哀鳴,而是時代的悲歌。在南宋後期詞人遠離現實,追求詞藻格律的形式主義詞風中,超越凡響,卓然挺立。……詞品即人品,劉克莊詞在思想內容上取得這樣輝煌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作者的襟懷、胸次在詞中的反映。 [49] 
楊海明:①後村的詞富有自己所處的時代特色,幾乎隨處可感一種焦灼感。因而,在他的詞中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的“寬度”和“深度”比之辛詞來更加深廣。劉克莊的思想內容已隨着社會危機的加深,有了更大的拓展。而與此相輔相成的是,它對現實的“批判性”也有所加強。 [50]  ②由於題材內容的拓展和抒情言志的需要,劉克莊的詞風也有了進一步“議論”的趨向,又必然會伴來“散文化”的傾向。作者有着如同稼軒相彷彿的那一股“大氣”,所以將這些句子組織到詞章中去,雖嫌粗率,卻也另具一種風味。 [50] 
遊國恩:①“憂時正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正是劉克莊的自白。②劉克莊的樂府是一幅幅鮮明的南宋後期的社會畫面。他的確不愧為南宋後期陸游最好的繼承者。 [51]  ③劉克莊詞風上明顯受到辛棄疾的影響,他用詞記交遊,發感嘆,具有愛國思想傾向,同時進一步把詞推向散文化、議論化。在語言上較少婉約詞派的雕琢習氣,又帶來了恣肆粗曠的作風。他既沒有辛棄疾那樣的政治抱負與戰鬥經歷,藝術上也不及辛詞的精練,這就不能不消弱了作品的動人力量。劉克莊的《後村別調》存詞百多首,大部分是長調,比辛詞議論更多,氣格更接近散文。他發展了辛詞奔放、疏宕的一面,而缺乏它的深沉與精警。 [51]  (《中國文學史》第八章《南宋後期文學》,第二節《四靈和江湖詩人》)
鄭賓:此類書袋,較之辛陸,正自不減;以其運用自如,終不覺得,是以可貴。蘇辛的長處是“在於有感情,有話説;能謀篇,能造句;篇章皆有層次條例,造語必求新鮮有力。”鍛鍊而鄰於自然,大方而沒有粉飾。後村黨附蘇辛,嘗能不失其自己的人格;故在當時能夠自樹一家,號召詞壇。 [52]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①《後村詩集》中也有不少痛恨賦斂之急、徵役之繁和反映民生疾苦之作,樂府詩如《運糧行》《開壕行》《苦寒行》皆是。劉克莊還有一些不滿權貴的作品,從這些作品可以見到他進步的一面。 [53]  ②劉克莊詩溶合晚唐姚合、賈島、許渾等家為一體,亦有專學李賀而很精妙的,律詩好引用故實,信手拈來,但詩味並不多。③後村詞集有《後村別調》,《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 對當時只圖苟且偷安的人表示憤慨,寫法雖粗疏,卻有自己的風格。至於《玉樓春·戲林推》中的名句,推己及人,用詞喚起人們的忠君愛國之心,值得稱道。④他是南宋後期重要的辛派詞人。詞的內容以關懷國家大事,抒發個人抱負為主,筆力豪宕,風格粗獷肆放,學辛棄疾而能有自己的特點。尤其在詞的散文化、議論化和打破格律的束縛等方面的更有所發展,但缺點也恰恰在於説理太多,比較散漫,鑄詞造句不夠精練,減弱了藝術感染力。(《中國文學史》第九章《南宋後期文學》第二節《四靈和江湖派》) [54] 
孫望常國武:①劉克莊生活的時代,南宋王朝已瀕臨覆亡的邊緣。作者深知時事之艱難,往往情動於衷,發為詩詞,也就頗多佳構。其中反映民族矛盾的詩篇寫得比較精采,大都慷慨悲壯,筆力雄健,與當時其它一些詩人同類作品的掩抑淒涼頗異其趣。 [55]  ②他的詩“筆力比較雄健,氣勢較為開闊。其次,大量用典也是一個特點。有時信手拈來,運用自如,也頗收言簡意賅之效。但後村詩在雄健之中常流於粗野、淺露,用事冗塞的結果又往往流於機械甚至滑熟,影響了詩的形象和韻味。他常常喜歡以文為詩,只是押韻的散文,過於缺少詩味。他還經常採用生硬拗捩的句法入詩。偶一為之可使詩筆健拔,連篇累牘編使人生厭了。③劉克莊詞在藝術上的缺點是多用議論,大量用典,以文為詩。 [55]  (《宋代文學史》第十四章《南宋後期詩人》第二節《江湖派詩人》)
趙仁珪:劉克莊的創作風格較為開闊,那些詠歎國事的作品雖不如陸游慷慨激越,但頗富悲咽之氣。其他內容的作品或能得白居易、梅堯臣之古淡,尤其是古體詩;或能得半山、誠齋、四靈之圓轉,尤其是律絕。這樣,他的風格就顯得較為適中,既不像四靈那樣魄力狹小,才思拘窘,又對他們的清新流暢,警策峻雅,多用白描而絕少用典有所吸收;也不像江西那樣“雜博傷正氣,絺繪損自然”(《退庵集》),又對他們的“涉歷老練,佈置闊遠”(《宋詩鈔》)盡力繼承。 [56]  (《宋詩縱橫》下卷《縱篇》十三《南宋末期的詩歌》)
張毅:劉克莊的詩歌創作涉歷老練,佈置闊遠,能匯眾作而自為一家。他作詩除向陸游、楊萬里看齊外,還接受杜甫、韓愈、李賀及晚唐詩人的影響。他的部分詩歌,在拗折排奡的筆勢上好不遜色於韓愈,直可與之比肩。他還學習張籍、王建樂府,在短篇幅中頻頻換韻,音律錯綜,富於變化馳騁之妙。由於多方面吸收唐詩的藝術營養,並熔鑄了宋詩的時代內容,以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他能於“四靈”、晚唐體外自為新體,成為江湖詩人中成績最大的詩人。但他的古體詩常逞才使氣,多議論而流於直露淺率,然其清新獨到之處,亦未可盡掩。 [57]  (《中國文學發展史(中)》第九章 《南宋後期文學》,第二節《劉克莊與江湖詩派》)
劉克莊 劉克莊
許總:①劉克莊是江湖詩派中少有的官居高位者,但其創作實踐在總體上仍然是“苦吟不脱晚唐詩”,顯示出與江湖派中大多平民詩人共同的藝術趣味。②劉克莊在大量的創作中畢竟未局於四靈一體,而對晚唐詩風能夠較廣泛地接納容受,不僅以賈島、姚合、孟郊、許渾等人為主,甚至還着意以李賀為學習對象。③劉克莊並不一味“捐書以為詩”,推崇陸游的“奇對”本領,作詩採用《初學記》中的辦法,又極類江西派的那種“帖括”、“餖飣”的工夫。因此,即使是對四靈詩,劉克莊也往往從賈、姚之外作新的關照。 [58]  (《宋詩史》第二章《平民意識江湖派》,第二節 《戴復古、劉克莊與方岳》) [3] 
吉林大學中文系:劉克莊的詩接受了陸游的影響,而其詞則有稼軒詞的風格。他的作品無論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比較高的。這種悲憤憂國的激情,整是代表着人民的願望和呼聲。 [59]  (《中國文學史稿》唐宋部分,第七章《南宋後期文學》第一節《文學潮流的轉變》)
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組:劉克莊從陸游、辛棄疾的手裏接過了愛國主義的旗幟,在苦難深重、國家瀕近危亡的年月裏發出了強烈的光輝! [60]  (《中國文學史》中,第五章《南宋文學中的兩種傾向》,第二節《愛國作家和愛國作品》)
錢鍾書:劉克莊是江湖派裏最大的詩人,最初深受“四靈”的影響,蒙葉適賞識。不過他雖然著重的效法姚合賈島,也學其他晚唐詩人像許渾王建張籍,還模仿過李賀,頗有些靈活流動的作品。後來他覺得江西派“資書以為詩失之腐”,而晚唐體“捐書以為詩失之野”,也就是晚唐體那種輕快的詩裏大掉書袋,填嵌典故成語,組織為小巧的對偶。因此,他又非常推重陸游的作“好對偶”和“奇對”的本領。劉克莊雖瞧不起《初學記》這種類書,卻下了比江西派祖師黃庭堅還要碎密的“帖括”和“餖飣”的功夫,事先把蒐集的典故成語分門別類作好了些對偶,題目一到手就馬上拼湊成篇。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是滑溜得有點機械,現成得似乎店底的宿貨。方回有一句講得頂好:“飽滿‘四靈’,用事冗塞”;意思説:一個瘦人飽吃了一頓好飯,肚子撐得圓鼓鼓的,可是相貌和骨骼都變不過來。 [61]  (《宋詩選注》)
古籍 古籍
程千帆吳新雷:劉克莊雖屬江湖派,但能看到四靈和江湖之失,力矯其弊,取長補短,轉益多師,從而開拓自己的創作道路。他的思想和才力確實高出同時諸家。其缺點在於有的作品思想內容比較消極頹喪,語言過於議論化、散文化,有時韻味不足。應酬的壽詞太多,亦是一病。 [62]  (《兩宋文學史》第十章《南宋後期的詩文》第一節《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
林春榮①劉克莊的一生在政治的漩渦與暗礁中漂流,雖然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詩人。他的詩歌作品呈現着南宋後期整個社會的場景,每一首作品都展示着社會真實的一面,數千首的政治性詩歌組成了一部氣勢恢宏的南宋社會史詩。也許正是這些政治抒情詩確立了劉克莊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他當之無悔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②劉克莊傲然的個性,狂放不羈的品質,尖鋭的嘲諷、直戳人心的言語,在長達八十二年的生涯中,已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性格缺陷。他的才華因為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才華。 [8] 

劉克莊軼事典故

劉克莊巧對王邁

劉克莊雕像(莆田一中) 劉克莊雕像(莆田一中)
劉克莊與同時期的詩人王邁是詩友,常以詩唱酬,互為調侃。據宋周密齊東野語》有載:劉克莊在故里時,一日莆仙諸多才子會宴。王邁以此借題出對助興。出對為:“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因楊與劉同是編修,而等級不同。劉克莊應對雲:“前通判,後通判,但聞通判之名”。因王邁有五次調升通判正官職未得,僅是副職。王邁又出對,對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壯(莊),二十年後何其不壯?”劉克莊遂即對曰:“二畫(畫),二十年前何其遇(邁),二十年後何其不遇?”聯對熨貼善謔,傳為美談。

劉克莊樂於交遊

劉克莊好交遊,曾雲:“某自少壯好交遊海內英雋,至老不衰。閒居無事時,四方士友委刺者必倒屣下榻,行卷者必還贄和韻,未嘗敢失禮於互鄉童子,人所共知。”好友林希逸曾説劉克莊“其於當世交遊,先後輩皆名流傑士,姓字班班見集中,不可悉數。” [63] 

劉克莊妙定諡號

嘉定元年(1208年),寧宗以南宋理學家朱熹所倡導的理學“有德於朝”,要給朱熹特賜諡號,令太常寺討論擬定諡號。按照宋《諡法》規定,官員生前官職必須達到一定的級別,死後才有資格由太常寺報請皇帝賜諡。 [64]  當時太常寺議定的諡號為復字“文忠”,而朱熹生前只當過漳州、潭州等地方官員,入朝任煥章閣待制也不到四十天。初入仕途的劉克莊認為朱熹功在著書立説,宣揚理學,給朱熹定復諡“文忠”並不符合行為實際,應當予以複議。於是,他為時任吏部員外郎的父親劉彌正代擬了一篇《侍講朱公覆諡議》上奏,建議只要賜諡號“文”就足矣。 [64]  劉克莊從孔孟儒學發展的全過程,肯定了韓愈領導的古文運動對復興儒學和發展程朱理學起到的重要作用。而朱熹晚年為韓愈文集註譯,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因此他建議以韓愈的諡號“文”給朱熹定諡號。他認為這樣既簡明而又實在,符合朱熹對理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64] 
寧宗最終力排眾議採納了劉克莊的意見,於嘉定二年(1209年)特賜朱熹諡號為“文”。世稱朱熹為“朱文公”由此而來。 [64]  《侍講朱公覆諡議》一經問世,立刻震動朝野。當朝中大臣知道《侍講朱公覆諡議》出自劉克莊時無不驚訝,紛紛寄語劉克莊表示願意“折輩行”與之結為文字友。洪天賜《後村先生墓誌銘》雲:“侍郎定諡朱子曰文,天下稱當。忠簡傅公傅伯成聞議狀出公手,寄聲願交,諸老多折輩行。” [64] 

劉克莊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歷官吉州司户參軍温州府教授、禮部貢院考官秘書省正字樞密院編修官,知衢州、温州。 [4]  [6] 
叔祖父
紹興三十年進士。歷官温州司户參軍、福清知縣、福建安撫司參議官。與劉夙並稱“二劉”。 [4]  [6] 
堂叔祖父
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歷任永春縣主簿、漳州教授、平江府通判,贈金紫光祿大夫 [6] 
父親
淳熙八年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4]  [6] 
母親
林氏
台州教授林榕之女(林孝澤孫女、林枅侄女),淳祐八年卒。 [1] 
從叔父
淳熙五年進士。官曆福清縣主簿、貴溪知縣、江西安撫司機宜、秘書省正字。 [6] 
劉起世
慶元二年進士,官迪功郎南海縣尉,贈正議大夫 [6] 
叔父
評論家,屢試不第,有《易稿》《漢考》《深衣問辨》《杜詩補註》。 [6] 
同輩
歷任古田縣令、邵武軍知縣、潮州知府、泉州市舶司、江東提刑、工部郎。 [6] 
劉克剛
歷任沙縣知縣、新州知府、循州知府、惠州知府。 [6] 
藏書家,能詩,著有詩集《刻楮集》《刻楮後集》。 [6] 
堂弟
劉宬
寶慶二年進士。監慶元府苗米倉、羅源令、坑治司檢踏官、青田令、知古田縣。 [6] 
從兄
劉希道
嘉定十三年進士。 [6] 
劉希仁
嘉定四年進士。歷官臨安、鎮江通判,提轄文思院、秘書郞、湖南提刑兼轉運判官、知潮州、司封郞中、淮東運判將作監等,積階至中大夫 [6] 
淳熙八年進士。累官知縣、通判、左司諫、侍御史兼侍讀、制置使、工部尚書。 [6] 
妻妾
元配
林節
福清進士林瑑之女,嘉定二年娶,卒於紹定元年。 [1] 
繼室
陳氏
紹定二年娶。 [1] 
子輩
兒子
劉強甫
朝奉郎、歷晉江主簿、三省架閣、添差福州通判 [1]  娶妻方大輿長女。 [65] 
劉山甫
不仕,撰《後村先生大全集》。 [1] 
劉明甫
官奏議郎、通判邵武軍。 [1] 
女婿
官潮陽尉,惠安知縣。 [65] 
後輩
劉尚文,文學家,著《莆陽金石初編》《莆畫錄》。 [2] 

劉克莊主要作品

劉克莊生前曾自編文集,囑林希逸為序,繼有後、續、新三集,其季子劉山甫匯為《大全集》 200卷。《四部叢刊》收《後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詞集有《宋六十名家詞》本《後村別調》 1卷,《後村叢書》本《後村長短句》 5卷,今人錢仲聯有《後村詞箋註》4卷。劉克莊在、詞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而在當時則以表制誥啓見稱(林希逸《後村先生行狀》) [66] 
類型
內容

劉克莊人物爭議

  • 晚節阿諛奉賈爭議
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當“鄂州之戰”勝利的喜訊傳到莆田,時被丁大全讒罷,賦閒在家的劉克莊聞訊,當即寄去《賀賈丞相啓》祝賀他取得勝利,同時,希望賈似道能夠像當年寇準“在檀州殲滅蕭撻凜,瓦解遼軍進攻,匡扶真宗”、像張俊“在淮右驅逐劉麟偽齊劉豫之子),輔佐高宗”,協助理宗成就大業。 [67]  而該行為在後世學者間一直頗有爭議。 [68]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認為“劉克莊憑藉學習晚唐的詩風出名,丞相鄭清之請賜他進士出身。等到賈似道擅權,他已官居尚書。他作詩文阿諛奉承鄭、賈二人,有損晚節。”元阮世隆在《兩宋名賢小集》中也認為:“劉克莊頗學識豐富,頗有名聲,真德秀曾以‘學貫古今、文追騷雅’為由舉薦他。可惜他晚年為賈似道歌功頌德,不能稱為君子。”清王士禎則將《賀賈丞相啓》等同於揚雄劇秦美新》、蔡邕代作君臣上表以及阮籍的《勸進表》,認為劉克莊“重蹈了揚雄、蔡邕的覆轍。”明清後的許多學者在評論劉克莊與賈似道的關係的時候多沿用方回和王士禎的説法, [67]  如認為王士禎所言“並不苛刻”。 [69]  近人也認為“王士禛的話並不是誣告。” [70]  或認為“可惜他和賈似道交,成為晚節的污點。” [71]  還有人認為劉克莊“晚節不保”。 [72] 
而近人張鈞衡認為劉克莊在世時賈似道尚未達到權力的高峯,尚不知內情:“後村死於鹹淳五年,景定四年就已經致仕,賈似道雖然當政,尚且沒有鹹淳年間那般權勢滔天。即使歌頌的話語並非屬實,君子未嘗不希望修德行善以彌補過去之罪惡,況且沒有理由寬容同樣‘阿諛’史彌遠的真德秀而對劉克莊加以苛責。” [73]  程章燦分析:“劉克莊晚年與賈似道來往頻繁,而賈似道私自納幣求和時劉克莊正偏居閩南,不明真相。劉克莊名聲在外,他與賈似道也早有交往,所以賈似道推薦他復出大有愛才而讓其發揮所長的意圖。之後賈似道權傾朝野,劉克莊早已致仕。所謂歌頌賈似道的賀文,都是礙於官場禮儀而表禮尚往來所作。” [1]  陳祥耀也認為劉克莊對賈似道的行徑不太清楚:“劉克莊入朝恰逢權奸賈似道當政,而他離朝之後還為賈似道寫賀啓,玷污了名節;但賈似道欺騙朝廷,隱瞞乞和事實,劉克莊未必知情。到賈似道貪黷腐化的行徑暴露,已是在他寫賀啓之後;賈的誤國真相大白,則是在他死後了。年逾八十的劉克莊遠居福建鄉下,自然對賈后來的行徑不大清楚,未必是甘心阿諛。” [68]  [74] 
李國庭指出:“劉克莊年高七十四而四入朝,是理宗本人極器重的結果,決非是賈似道舉薦的結果;不是劉克莊需要去巴結賈似道,到是賈似道需要籠絡老臣劉克莊。” [75]  明見認為“劉、賈之交,源於兩家特殊的世交關係,並且終止於賈似道公開專橫之前。劉克莊未因賈似道而得到任何提拔;相反,他對奸臣的態度始終是堅決鬥爭的。” [72]  《劉克莊評傳》作者詹淑海認為:“賈似道年輕時就十分敬仰劉克莊。他清楚劉克莊在南宋文壇上的地位和聲望。他召劉克莊入朝是想借助劉克莊在南宋文壇上的地位和聲望來彰顯其文人治國的權威性。劉克莊晚年入朝除了為賈似道拜相、進少師、平章重國事和生日寫了應酬文章外,在政治上,他既沒有刻意地去巴結賈似道,依附賈似道,參與賈似道打擊和排斥異已,濁亂朝政。更沒有象揚雄、蔡邕以及阮籍那樣助紂為虐,鼓動賈似道去謀逆篡位、顛覆宋室江山,而是激流勇退,以年老體病,屢請致仕。” [76] 

劉克莊後世紀念

劉克莊故居

劉克莊故居在莆田城北東巖山(舊稱烏石山)南麓。過去由莆田城關御史巷、雙池巷通往東巖山有條小巷,古稱陳宅巷,忠惠巷或後村巷。劉克莊因以其所居地“後村”為號。劉克莊曾有過詳細描述:餘所居門前隙地,極目尤庳濕,沙礫草刺聚焉。故老相傳,雲金鳳池舊址也。由池而北,至官道地稍高,是為後村。餘少時欲疏鑿其庳者,復池之舊,而培築其高者為書堂,復齋陳公陳俊卿陳宓為書“金鳳池”三字,北山陳公(陳子華父陳孔碩為書“後村精舍”四字。 [77] 
劉克莊故居原有南宋理宗於淳祐十二年(1252年)六月親賜墨翰“後村”扁一塊。其故居前還有清光緒年間重建的磚門一座以及清莆田知縣張濰書寫的“劉後村故里”門額一塊。均已蕩然無存。 [77] 

劉克莊文物

“水村逰釣”(詹淑海1987年10月攝) “水村逰釣”(詹淑海1987年10月攝) [77]
“水村逰釣”殘碑是劉克莊僅存的一件遺蹟。碑面銘文呈“山”字形對稱結構,中為劉克莊手書“水村逰(釣)”隸書四字,右上款為楷書“鄰舍翁後村劉(克莊書)”,左下款楷書為“前郡守竹溪(林希逸立)”。(注:括號內為下半截殘缺字) [77] 
“水村逰釣”四字是劉克莊於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與林希逸林光朝林光世邀請,參加其所建“水村堂”落成,併為理宗親賜“水村”揭扁儀式時所書。劉克莊《水村堂記》有記載:“餘友少司農林君作堂三間於城南水亭村之巁蟳山,今天上親灑奎畫,作‘水村’二大字以賜。君既北面稽首跽受,乃撰日揭扁,大會里人以落之。” [77] 
後水村堂廢,碑碣失落。清康熙年間,劉克莊後裔劉尚文重新尋得,改豎於四忠義祠,後祠亦廢,碑碣斷為二,失其下半段,移至桃巷劉祠。1964年移立人民影劇院前。現存莆田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三清殿內。 [77] 

劉克莊墓葬

劉克莊墓碑 劉克莊墓碑 [77]
劉克莊墓遺址在莆田延壽溪畔之馬坑山。 [77]  1992年7月,莆田市文管辦和原莆田縣文聯發現於延壽村,上刻“宋工部尚書贈少師諡文定後村劉公墓”。高66釐米,寬80釐米,由其明代裔孫劉元桂重修劉墓時所立。1993年,莆田市文化部門在墓碑的基礎上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8] 
2014年3月,經廈門大學歷史系進行勘探發現,劉克莊墓墓室主體已被破壞,僅存一塊長0.94米、寬0.53米的底座。地表僅見一條西北走向的步道。莆田市政府決定在綬溪公園內重建劉克莊墓,並建立劉克莊紀念園。 [77] 
參考資料
  • 1.    程章燦.劉克莊年譜[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p3-4、112-136、300-319
  • 2.    劉尚文尋訪先祖劉克莊墓的故事  .莆田文化網.2014-04-24[引用日期2015-04-11]
  • 3.    王述堯.劉克莊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4.p14、113、136
  • 4.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一) -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3]
  • 5.    《劉克莊年譜》:七月二十九日,克莊生於莆田。
  • 6.    略論劉克莊為官和文學成就的三個成因 -   .莆田文化網 [引用日期2020-03-03]
  • 7.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三) -  .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3]
  • 8.    劉克莊,在一首詩的遠方   .莆田文化網[引用日期2020-03-04]
  • 9.    南宋詩詞大家劉克莊評傳   .莆田文化網[引用日期2020-03-04]
  • 10.    劉克莊《乞免行上書四房申省狀》雲:“某契勘上四房例屬長廳,吏侍趙汝騰新擢法從,久居詞掖,實為長廳,前代所謂閣老也,合行上四房。某系庶官,時暫承乏,合行下四房(負責製作詔書、記錄和檔案管理等具體工作的機構),若不申述,幾於倒置。此事非但關某辭受之小節,實系朝廷職守之大體。慾望鈞判令某且行下四房文書,庶葉事體,亦安愚分。”
  • 11.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七)   .莆田僑鄉時報 [引用日期2020-03-04]
  • 12.    劉克莊與“梅花詩案”(四) -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4]
  • 13.    劉克莊與“梅花詩案”(五)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4]
  • 14.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八)   .莆田僑鄉時報 [引用日期2020-03-04]
  • 15.    劉克莊《雜記》雲:“餘仕由門蔭,卿監則歷宗少(宗正寺少卿)、常少、大小蓬(秘書少監、秘書監),史局則歷編修、檢討、同修撰,經筵則歷説書、侍講、侍讀、又兼西掖(中書舍人),再直北扉(直學士院),可謂忝竊,惟不曾為試官爾。”
  • 16.    注:如北宋熙寧間,神宗皇帝要任用由選人出身的李定為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遭到時任中書舍人的宋敏求、蘇頌、李大臨三位朝臣的反對,拒絕為其擬詔而被罷官,世稱“熙寧三舍人”。還有南宋淳熙年間,孝宗皇帝要任命庶人出身的謝廓然為殿中侍御史。時任中書舍人的莆田名儒林光朝以寧去也不奉旨制詔,名震天下。
  • 17.    《劉克莊年譜》:正月二十九日,以疾卒於裏第,享年八十有三。
  • 18.    張瑞君.論劉克莊的詩歌創作成就[J].河北大學學報,1990,(2):p16-20
  • 19.    何忠盛.劉克莊詩學思想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 2007: p181-189
  • 20.    景紅錄.劉克莊詩歌藝術批評.名作欣賞:鑑賞版(上旬),2009,(A6):p13-16
  • 21.    徐中玉,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218
  • 22.    張瑞君.略論劉克莊詩歌的藝術特色.大連大學學報,1992,(2):p56-63
  • 23.    郭紹虞.宋詩話考[M],北京:中華書局,1979:p110
  • 24.    朱慧玲.芻論劉克莊詞學思想脈絡.理論導刊,2008,(6):p126-128
  • 25.    吳龍翰:古梅吟稿(卷一),民國三年南城李之鼎宜秋館刻本:p257
  • 26.    陳思編,陳世隆補.兩宋名賢小集(卷333、334),汪如藻家藏本:p196
  • 27.    戴復古.石屏詩集(卷6)[Z].四庫全書:p1736
  • 28.    葉適:題劉後村《南嶽詩稿》//[O]水心集(卷29).編修朱筠家藏本:p114
  • 29.    胡仲.葦航漫遊稿(卷2).永樂大典本:p268
  • 30.    張炎:詞源[Z].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p96
  • 31.    《養吾齋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8-16]
  • 32.    林希逸《後村居士集序》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3-04]
  • 33.    方回.汪虞卿鳴求小集序//[O]桐江續集(卷34):p358
  • 34.    方回:翁卷《道上人房老梅》題下注//[O]瀛奎律髓(卷20).四庫全書本:p318
  • 35.    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卷三)[Z].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p96
  • 36.    焦循:雕菰樓詩話[Z].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p275
  • 37.    葉矯然:龍性堂詩話[Z].中國詩話珍本叢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p129
  • 38.    毛晉:後村別調跋//[O]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錢塘汪氏振綺堂據明汲古閣本,1888:p59
  • 39.    張謙宜:絸齋詩談(卷五)[Z].法輝祖刻家學堂遺書二種,1758:p327
  • 40.    郭麐:靈芬館詞話[Z].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p164
  • 41.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四十)[M].後村詩餘,北京:中華書局,1990,560
  • 42.    劉克莊:四度立朝 九次罷官   .莆田文化網[引用日期2020-03-04]
  • 43.    紀昀等:《後村別調》提要[A]四庫全書總目(卷二百).中華書局,1965:p11574
  • 44.    莊蔚心.宋詩研究[M].上海:大東書局,1925:p416
  • 45.    胡云翼.宋詞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p374—375
  • 46.    薛礪若.宋詞通論[M].上海:上海書店,1985:p308
  • 47.    柯敦伯.宋文學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p122
  • 48.    胡適.白話文學史[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p355
  • 49.    許山河.愛國的詩篇 時代的悲歌———劉克莊詞初探[J].湘潭大學學報,1984,(4):p105-110
  • 50.    楊海明.唐宋詞史[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p486—489
  • 51.    遊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p138—141、152、153
  • 52.    鄭賓於.中國文學流變史(下)[M]. 上海:上海書店,1930:p300—304
  • 53.    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p676
  • 54.    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p672—673
  • 55.    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史(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p217、220
  • 56.    趙仁珪.宋詩縱橫[M].北京:中華書局,1994,271;郭預衡.江湖詩人[A].中國古代文學史(三),第九章:南宋末期文學[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p214
  • 57.    張毅撰.宋代文學[A],羅宗強、陳洪,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第五編[C],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p375
  • 58.    許總.餘波綺麗——南宋末期[A].宋詩史(第六編)[C].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p827—829
  • 59.    吉林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史稿(唐宋部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p435—436
  • 60.    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組.中國文學史(中)[M],北京:中華書局,1959:p283
  • 61.    錢鍾書.宋詩選注前言[A],宋詩選注[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p250、297—298
  • 62.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p464
  • 63.    從師友交遊看劉克莊的文學及仕途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2-05-31[引用日期2019-06-13]
  • 64.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二)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3]
  • 65.    許莉莉.劉克莊親屬仕潮考[J].玉溪師範學院報.2006,22(8):p36-39
  • 66.    鬱賢皓.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p365
  • 67.    劉克莊與賈似道 (上)  . 莆田僑鄉時報 [引用日期2020-03-03]
  • 68.    陳祥耀.劉克莊[A].福州大學歷史系.福建歷代名人傳略[C],1987:p368
  • 69.    陳壽祺.劉克莊傳[A]李厚基.民國福建通志·列傳(卷十四·宋十一)[Z]:方誌出版社,1938,p587
  • 70.    孫克寬.晚宋詩人劉克莊補傳初稿[J].東海學報,1961,3(1):p54-61
  • 71.    錢仲聯.後村詞箋註·前言[A].劉克莊,錢仲聯注.後村詞箋箋註[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1-2
  • 72.    明見.劉克莊與賈似道[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p71-73
  • 73.    張均衡.後村題跋·張均衡跋//[O]適園叢書(第三集),廣陵書社,2016:p157
  • 74.    王述堯.歷史的天空——略論賈似道及其與劉克莊的關係[J],蘭州學刊,2004,(3):p235-240
  • 75.    李國庭.劉克莊生平三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4):p64-69
  • 76.    劉克莊與賈似道 (下)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3]
  • 77.    後村遺蹟今安在(上) -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0-03-03]
  • 78.    莆田延壽村發現宋工部尚書墓碑 已有425年曆史  .東南網[引用日期2020-08-16]
  • 79.    劉克莊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80.    九思著,三平齋踐悟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03.第365頁
  • 81.    江龍主編;廖亞,李苗苗,王坤娜等編,宋詞三百首鑑賞詞典,學生彩圖版[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01.第482頁
  • 82.    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一)  .莆田僑鄉時報[引用日期2023-06-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