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陽玄

(中國元代官員、學者、書法家)

鎖定
歐陽玄(1283年-1358年2月7日 [5]  [21] 原功,圭齋,又號霜華山人、平心老人。原籍居廬陵,至曾祖輩遷潭州路瀏陽州(今屬湖南省)。中國元代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45] 
歐陽玄自幼博學,延祐元年(1314年)為湖廣省試第一。延祐二年(1315年),登左榜一甲進士第三名,成探花。初授承事郎,歷任平江州同知、蕪湖縣尹、武岡縣尹等職。在地方頗著治績。後召入朝為任翰林待制兼國史編修。於兩都之戰及元文宗登基之初為其草擬詔檄,因而在奎章閣任藝文少監,參與纂修《經世大典》。後升藝文太監。元順帝時改僉太常禮議院事,拜翰林直學士。曾負責編修《四朝實錄》,並擔任《宋史》《遼史》《金史》的總裁官。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晚年多次因病乞休,最終以湖廣行省右丞致仕。至正十七年(1358年),歐陽玄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21]  。獲贈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國、楚國公,諡號“文”。 [45] 
歐陽玄“三任成鈞,兩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常負責起草各種詔書,朝廷高文典冊,多出自他的手筆。在史學、文學、書法等方面均有造詣。其文章、書法極負盛名。當時海內名山大川、釋老之宮、王公墓隧之碑,都以得其手筆為榮。後世將其與吳澄虞集揭傒斯並稱為“元四學士” [19] 
概述內圖片來源 [4] 
全    名
歐陽玄
別    名
歐陽元(清人避康熙帝玄燁諱而改)
歐陽文公
原功
圭齋、霜華山人、平心老人
諡    號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潭州路瀏陽州(今屬湖南省)
出生日期
1283年
逝世日期
1358年2月7日
主要成就
主持編修《四朝實錄》《宋史》《遼史》《金史》
“三任成鈞,兩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為元中後期一代詞臣
主要作品
圭齋文集
宋史
遼史
金史
至正河防記
最高官職
翰林學士承旨,湖廣行省右丞→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國(贈)
爵    位
楚國公(贈)

歐陽玄人物生平

歐陽玄博學神童

歐陽玄生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 [21]  歐陽玄的先祖居於廬陵,至其高祖父歐陽安時 [1]  ,才遷居潭州的瀏陽。自歐陽玄的曾祖歐陽新自父親歐陽龍生,歐陽氏便以世代儒學而聞名。歐陽新和其子歐陽逢泰與理學大家歐陽守道尹轂等交往甚密,而其父歐陽龍生曾任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故里道州路的教授,歐陽玄在那裏侍父多年。這使得歐陽玄長期受到較好的理學薰染,故他説自己“嘗誦諸儒之説,而想望其餘光焉”。 [6]  [22] 
歐陽玄自幼時便極為聰慧,同樣出身於書香世家的母親李氏教他《孝經》《論語》《小學》各書,他八歲即能成誦。這時,家人送他跟隨鄉學先生張貫之學習詩文。他一天就能誦記數千字,並很快就知道如何寫文章。 [23] 
據説在歐陽玄十歲時,有一位道士對張貫之説:“這個孩子神氣凝遠,目光射人,將來當以文章冠絕當世,是廊廟之器啊。”説完便離去,再無蹤跡。朝廷派使者巡查各縣尋訪人才,歐陽玄作為諸生拜見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詩,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家時,又增加到上百首,看見的人對此都很驚訝。十四歲時,他進一步跟隨以前南宋的進士學寫詞章,下筆成章。每次參加鄉學考試總是位於高等。 [23] 
成年後,他閉門讀書幾年,人們都見不到他一面。在此期間遍覽經史百家,對伊洛學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貫通。 [23] 

歐陽玄高第入仕

延祐元年(1314年),元仁宗的儒師王約等漢臣積極倡議開科取士。就在此年,歐陽玄以《天馬賦》為湖廣省試第一名。延祐二年(1315年),仁宗詔行科舉(史稱“延祐復科”)。在這次考試中,歐陽玄登左榜(漢人、南人)乙卯科(張起巖榜)一甲進士第三名(即探花)。 [3]  [25] 

歐陽玄施惠地方

歐陽玄登第不久後,自承事郎出授為湖廣行省嶽州路平江州同知。延祐六年(1319年),調江浙行省太平路蕪湖縣尹。 [11]  任蕪湖縣尹三年,不畏權貴,清理積案,嚴正執法,注重發展農業,深得百姓擁戴,有“教化大行,飛蝗不入境”之譽。 [25] 
不久後,歐陽玄被調為武岡縣尹。武岡縣“蠻僚”雜居,當時赤水、大清洞“僚”民械鬥,多所死傷。歐陽玄單騎前往勸解,喻以禍福,平理其訟,“僚”民遂安。 [11]  [26] 

歐陽玄屢主文衡

後來,歐陽玄被召入朝,擔任國子博士泰定四年(1327年),任禮部貢舉官,升國子監丞 [24]  致和元年(1328年),任翰林院待制國史院編修。 [27] 
泰定帝死後,在大都的知樞密院事燕鐵木兒擁立泰定帝的從侄圖帖睦爾為帝,與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的泰定帝系勢力展開內戰。當時歐陽玄在大都兼領印攝院事,每日在內廷值班,參預決斷機務,負責撰述各類詔令書檄。後來圖帖睦爾登基成為元文宗後,包括改元天曆,舉行郊廟、建後、立儲、肆赦等大事的詔命,也都經由歐陽玄之手撰寫。隨後,他又向文宗逐條陳奏關於時政的數十件事,密封上奏,其中大多建議都被採用。 [28]  [36] 
歐陽玄畫像,取自《元四學士圖》 歐陽玄畫像,取自《元四學士圖》 [4]
天曆二年(1329年)三月,文宗在興聖宮中設奎章閣學士院,下轄藝文監,挑選素有清望的官員居其位。文宗親自署任歐陽玄為藝文少監。至順元年(1330年),文宗命奎章閣大學士趙世延、國史院編修官虞集等仿唐宋會要體例,纂修《皇朝經世大典》。歐陽玄蔘與其中。隨後升任藝文太監、檢校書籍事。 [28] 
元統元年(1333年),歐陽玄被改授為太常禮儀院僉事,拜翰林直學士,負責編修《泰定帝實錄》《明宗實錄》《文宗實錄》和《寧宗實錄》,合稱“四朝實錄”。不久又兼國子祭酒。後又召到中都商討事務,升為翰林侍講學士,再兼國子祭酒。 [28] 
至元五年(1339年),歐陽玄因足部患風痹症,請求南歸醫治,元順帝未允,授他為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不久,歐陽玄再度懇請辭官,順帝仍未允,但允許他上朝時不用行朝賀禮。 [29] 
至正元年(1341年),在中書右丞相脱脱的主持下,元廷開始至正新政。脱脱等對朝政大行更張,但凡有行之不便的事,都在宮中集會議政。每當此時,歐陽玄都直言無忌,如對恢復科舉一事,他不顧反對意見,極力贊同。此後不久,歐陽玄南歸,又被起復任翰林學士,但因病未行。 [29] 
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順帝下詔修遼、金、宋三代歷史,以脱脱為都總裁,歐陽玄與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張起巖、侍御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等同任總裁官。 [34]  在編修三史過程中,歐陽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詳見“主要影響-史學”部分)。 [33] 
歐陽玄為官四十餘年,先後六入翰林,兩為祭酒,兩任貢舉主考官,以史學成就最為突出,同時也以詩文聞名天下,因其學識淵博,文績卓著。 [30] 

歐陽玄辭官逝世

至正五年(1345年),順帝因歐陽玄歷仕累朝及修三史有功,越級擢升他為翰林學士承旨 [33]  但在不久後,歐陽玄便請求致仕,未被允准。經御史台奏除,他被任命為福建廉訪使,行至浙西時,便因病發而退休去職,一副“南山隱居,優遊山水之間”,將以此終老的姿態。此後,順帝又拜歐陽玄為翰林學士承旨,被他極力推辭。儘管如此,歐陽玄還是接受了裁定國律的任務,隨後又懇請致仕,順帝不得已,才特命他以湖廣行省右丞之職致仕,並賜白玉束帶,終身賞俸。將要成行時,順帝又降詔挽留,重新授他為翰林學士承旨,進階光祿大夫 [10]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以賈魯為總治河防使負責治理黃河,功成後又命歐陽玄製作河平碑文以表旋此次治河的功績。
至正十四年(1354年),河南一帶起義蜂起,其勢蔓延南北。歐陽玄聞訊,獻上長達一千多字的招捕之策。該策被評價為“鑿鑿可行”,但不能被當權者所採用。 [9] 
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歐陽玄乞請致仕,但因當時中原局勢混亂,道路阻隔,他想要取道四川回鄉,順帝不允。當時順帝準備大赦天下,宣歐陽玄等前往內府。歐陽玄患病日久,無法步行,丞相傳旨,特許他乘肩輿延春閣下。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358年2月7日),歐陽玄病逝於大都(今北京)崇教裏的寓舍之中,享年七十五歲 [21]  [6]  。順帝聞訃訊,厚加賻贈,追贈其為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國,追封楚國公,諡號為“文”。 [8] 

歐陽玄主要影響

歐陽玄史學

從致和元年(1328年)至至正十七年(1357年)病逝為止,歐陽玄在三十年間始終供職翰苑。他秉承著史以贊治的精神,致力於官方的撰述典籍上。他的史學業績主要有:一,主持編修宋、遼、金三史;二、纂修《經世大典》《太平經國》《四朝實錄》《至正條格》等;三、自著《唐書纂要》《至正河防記》及文集中的許多珍貴史料。可以説,元代中後期幾乎所有的國家級重大典籍編撰都凝結着他的心血。 [6] 
  • 編修三史
主詞條:《宋史》《遼史》《金史
至正三年(1343年)起,歐陽玄開始擔任《宋史》《遼史》《金史》的總裁官。修三史署名者先為都總裁、右丞相脱脱,後為阿爾拉·阿魯圖。但二人只是掛名,實際的編修工作都由歐陽玄、張起巖揭傒斯等人來完成的,其中歐陽玄的作用最大。所以最後修成後的進獻表都是歐陽玄代為撰寫的。明人胡應麟也説:“宋、遼、金三史,皆元脱脱修,實歐陽玄輩筆也。” [38] 
脱脱曾問歐陽玄三史編撰從何入手,他回答:“編史好比造屋,關鍵是聚材、擇匠。聚材就應當先購書,擇匠就必須先選史官。”脱脱同意他的建議。 [11]  歐陽玄便制定三史凡例,擬有撰寫細則數十條,以為編修依據。 [38] 
中華書局點校版《宋史》 中華書局點校版《宋史》
在三史編寫過程中,有些撰稿者為顯示自己的才華,存在撰寫議論時不公正的現象,也有部分書稿因編寫者眾多而文字差異很大。對這些情況,歐陽玄不多作口舌辯爭,等初稿呈上後自己詳加推敲,斟酌改定。因而三史體例統一,文筆一致,對人物史事的評價較為公允。 [11]  [33]  而對最能體現三史思想宗旨、歷史認識和褒貶取向的論、贊、表、奏,則由他親自撰寫。因此可以認為歐陽玄是三史編修的主筆和集大成者。 [38] 
三史完稿後,得到元順帝的再三稱讚。人們普遍認為三史共600捲上千萬字都由歐陽玄一人改定,很不容易。遼、金、宋三史雖有不足,但瑕不掩瑜。總體而言,堪稱信史 [11]  中國學者江湄在《歐陽玄與元代史學》中指出:“主持編修宋、遼、金三史是歐陽玄對元代史學發展和中國古代史學做出的不朽貢獻,這足以使他躋身於中國古代著名史家之列而無愧。” [6] 
  • 史學與政治思想
作為元朝歷次重大史書修纂活動中的核心人物,歐陽玄留下了豐富而深刻的史學與政治思想。中國學者張晚林將其概括為:
  • 其一,以儒家文化為正統,而不以一家一姓之政權為正統。歐陽玄確立了平等看待宋、遼、金三國政權的原則,使編修工作順利進行,而且確立了以儒家文化為統來説明政權的地位的立場。他認為,政權是否具有正統地位,應以文化而非以民族血統進行判斷。由此為元朝政權的合法性找到了理論依據。 [6] 
  • 其二,心正方可修史。修史並不是為了記述掌故,陳説往事,而是要垂鑑於後世,因此,對於修史者必然有道德上的要求。 [6] 
  • 其三,政治在立志而究根本。政治的根本在仁義禮樂,而不是眼前的些許功利得失。歐陽玄説:“大概國家之治,當先論其根本,不可責效於目前。”而這個根本又不在外,而是讓人君通過存養之定其志,而存養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事有古今,志無古今;事有通變,志無通變”。 [6] 
  • 其四,養民與教民。為政之重在養民,不能養民即盜賊生而興刑法。繼承了《論語》以來重教而輕刑的仁政觀點。 [6] 

歐陽玄理學

歐陽玄自幼生長在儒學或理學薰陶的環境中。中國學者張晚林從他的文章中梳理出其基本理學觀點為:
  • 其一,以“理”為本體。歐陽玄繼承了理學以“理”為先天之本體的形而上觀點,認為人與物皆因此而得其性。這樣,盡人物之性就是盡此“理”,故性即理,且亦為善。他不但承襲了孔孟餘緒,且能發揚理學之聲光,嚴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區別,從而斥荀子、揚雄及韓愈等性惡論。更可貴的是,歐陽玄依此而把人間的倫理秩序上升到先天的宇宙秩序的高度,所謂“忠”與“恕”不過是依“理”而行而已。他認為,正因世人常不知倫理原則不過是天理的表現,反以為是人為的強制,故常戕害而不能執守,是以世道大壞。 [6] 
  • 其二,嚴“義”“利”之辯。歐陽玄見到近世儒學之歧異給國家社會帶來的不同後果(王安石之學以“利”為鵠的,而程朱之學以“義”為依歸)。他站在程朱的立場上,對於“義”有執守,認為“利”只是一時的政治舉措,但“義”則關係到整個人倫的維繫,而學之為學不能滑落到短期的政治舉措之地,須承續人倫道統。 [6] 
  • 其三,以道統主導治統。治統,如果只是神器的轉移輪替,而沒有道統,即文化傳統的承續鼓舞其後,則是一種赤裸裸的暴力政治,這種政治是很難有合法性的。在歐陽玄看來,元朝之所以合法,不僅是因為其以武力獲得了神器,且能承接堯舜禹以來的道統。歐陽玄還認為,能擔當或匡扶道統,即是最大的“仁”。 [6] 
可以説,歐陽玄正是在以上的學術理念與理學思想之浸潤下進行編撰史書和政論著作的。 [6] 

歐陽玄文學

歐陽玄不僅在史學方面成就卓著,在詩文方面也享有盛譽。他歷官四十餘年間,除朝廷制誥多出其手外,名山大川寺觀碑文,人物墓誌,所撰亦多。 [11]  後世將歐陽玄與吳澄虞集揭傒斯並稱為“元四學士”。 [19] 
歐陽玄亦能詩。元代中期,儒學復興,詩壇崇尚“雅正”。歐陽玄受此薰染,其詩詞也透露出典雅醇正的風格。 [40] 
歐陽玄的詩題材廣泛,多寫宦途生活,也有對農村靜穆生活的嚮往。 [17]  他的寫景詠物之作多清俊淡雅,境界深遠。 [40]  如《漫題二絕》之一吟道:“鈴索無聲玉漏稀,青續夜直月侵扉。五更一覺梅花夢,催得江南學士歸。” [11]  其絕句亦有佳作,如《為所性侄題小景》道:“浦口歸帆落,沙頭行客回。林間酒旗出,快着一篙來。”寫歸舟帆落尚未靠岸,行客酒渴喉急,緊催舟人撐篙,頗見情趣。 [37] 
歐陽玄論文主張取法宋人歐陽修的“温柔敦厚”“舒徐和易”和蘇軾的“明辯疏雋”的風格,並獨師心源。他認為古人擅名當代,是由於作文必求實事而後動筆,故他摒棄世俗的夸誕之弊,據事直書。 [11] 
歐陽玄的著述中,以散文數量最多。其文風乾實,簡明扼要,但多不離儒學名教。 [15]  [17]  [11]  明人宋濂評價歐陽玄的文章説:“意雄而辭贍,如黑雲四興,雷電恍惚,而雨雹颯然交下,可怖可愕。及其雲散雨止,長空萬里,一碧如洗,可謂奇偉不凡者矣。非見道篤而擇理精,其能致然乎?”以其現存之文而言,“黑雲四興”,“長空萬里”之景,已不可概見。但作為“羽儀斯文,黼黻治具”的文字,存者尚多。如在《文正許先生神道碑》中,本為許衡撰碑,歐陽玄發端卻從歌頌元世祖説起。文中所謂“建皇極,立民命,繼絕學,開太平”云云,正是伊洛諸儒所標榜的“豐功偉業”。從這樣的文章看來,歐陽玄之服膺道學、潤色鴻業,是不遺餘力的。此文之外,歐陽玄還撰有趙孟頫、虞集等人的神道碑,都是洋洋大文,“意雄而辭贍”,為一代鉅製。 [42] 
在歐陽玄的文章中,除碑銘、墓誌、序跋之外,尤以短小作品寫得清新簡練,富有情趣。 [15]  [17]  [11] 

歐陽玄科技

至正四年(1344年)初,黃河暴溢,氾濫達七年之久,“方數千裏,民被其害”。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下詔中外,開黃河故道,命賈魯以工部尚書充總治河防使,徵發民工十五萬,兵士二萬,正式興工堵復,七月疏成長達一百四十多公里的故道,八月堵塞決口,至十一月全部完工,使河復故道,南流合淮入海。 [18] 
在此期間,歐陽玄以六十九歲高齡,親自“從(賈)魯訪問方略及詢過客,質吏牘”,查訪蒐集黃河堵口施工技術第一手資料,著成《至正河防記》。書中真實地記錄了賈魯治河工程的實況,系統地總結了疏浚塞結合的河工策略、決口分類和堤工與埽工技術。該記真實地記錄了14世紀中國水利科技成就和水平 [41]  ,被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本有系統的河工工程著作” [32]  。至今仍是瞭解黃河堵口經驗的必讀之書。 [18] 

歐陽玄書法

歐陽玄擅書法,師法蘇軾。其書結體呈扁方,渾樸剛健,瘦勁挺拔。 [13]  明人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其行書草書略似蘇軾,但其中剛勁流暢之處,風度不凡,“末易以專門之學一律議之”。現存《虞雍公文序簡》《送自得詩》《與季野札》《楊公墓碑銘》《贈季境詩》《陸柬之文賦跋》《振衣詩札》等書跡。 [12]  [39] 
歐陽玄書法作品

歐陽玄歷史評價

歐陽玄像 歐陽玄像
某道士:是兒神氣凝遠,目光射人,異日當以文章冠世,廊廟之器也。 [5] 《元史》引
宋濂:①玄性度雍容,含弘縝密,處己儉約,為政廉平。歷官四十餘年,在朝之日,殆四之三。三任成均,而兩為祭酒,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修實錄、《大典》、三史,皆大製作。屢主文衡,兩知貢舉及讀卷官,凡宗廟朝廷雄文大冊、播告萬方制誥,多出玄手。金繒上尊之賜,幾無虛歲。海內名山大川,釋、老之宮,王公貴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辭以為榮。片言隻字,流傳人間,鹹知寶重。文章道德,卓然名世。羽儀斯文,贊衞治具,與有功焉。 [5] 《元史》)②雙璧(歐陽玄與歐陽修)相望,照耀兩間。 [6]  《歐陽文公文集序》
柯劭忞:元明善諸人,行義之方雅,議論之侃直,政事之明通,可謂台閣名臣,不獨以文學擅名當世也。 [7] 《新元史》
郭預衡:歐陽玄有《自贊》一文,説自己“不古不怪,不清不奇”。為人如此,為文亦頗似之。 [42]  《中國散文史》

歐陽玄軼事典故

歐陽玄一代文宗

歐陽玄歷官四十餘年,史稱其“兩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兩知貢舉,及讀卷官”。當時的朝廷高文典冊,大多出自歐陽玄之手。元文宗在位時,曾下詔為元世祖時名儒許衡樹神道碑,當世的知名之士,都公推歐陽玄為撰寫許衡神道碑的第一人選。元順帝也對歐陽玄極為寵眷。一次,歐陽玄剛剛請假南歸,順帝又起復他為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極力推辭。順帝借冊立皇太子之事,親寫手詔曉諭歐陽玄説:“朕有一件要事,要等您前來襄助才能完成。”歐陽玄這才力撐病體入京。 [35] 

歐陽玄簡樸作風

歐陽玄雖身為高官,平時卻生活儉樸,待人謙和,同時代的詩人孫風淵讚頌他:“奎齋還是舊圭齋,不帶些兒官樣來。” [11] 

歐陽玄少林碑序

至正七年(1347年),嵩山少林寺住持淳拙把梁武帝撰寫的《達摩大師碑》移刻於少林寺內,歐陽玄應邀在碑前作《重建蕭梁達摩大師碑序》。自此,“莫知其所居”的達摩作為嵩山少林寺的禪門第一祖才成為定論。 [11] 

歐陽玄人際關係

歐陽玄親屬

歐陽玄的遠祖為唐末安福縣令歐陽萬,與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同宗,居江西分宜防裏。傳至其十五世孫歐陽安時,宋末漕試湖南,自江西分宜防裏村遷居潭州瀏陽馬渡,被尊為遷瀏始祖。歐陽安為歐陽玄的高祖父。 [1]  [6] 
“瀏陽歐陽氏”歐陽安一系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曾祖父
歐陽新
歐陽安之子,曾在嶽麓書院講學。
祖父
字忠叟,號澹齋。宋代曾任潭州學錄。於辭賦、經術及律歷均有涉獵。著有《律歷統元圖》。
父親
字成叔。曾任瀏陽文靖書院山長、瀏陽州儒學教授、道州路教授等,致力教育,傳播理學。著有《經學理窟》《雲莊講義》。
母親
李氏(?-1297)
歐陽龍生的繼室。親授歐陽玄《孝經》《論語》及小學諸書,對其成長起到重要作用。後封渤海郡夫人。
異母兄
歐陽浩
歐陽龍生與原配譚氏所生。任龍川書院山長。
同母兄
歐陽貞孫
任石林書院山長。
歐陽定孫
任曲阜林廟學錄
同母弟
歐陽憲孫
任沅陵縣學教諭。
歐陽彭年
明經
歐陽達老
歐陽玄的從子,因歐陽玄無子而被過繼為嗣子。早於歐陽玄逝世。
表格參考資料 [1]  [5]  [7]  [21]  [6] 

歐陽玄師友

  • 老師
張貫之(鄉先生) [5] 
南宋故老(名不詳) [5] 
許謙(歐陽玄遊於許謙之門,與朱公遷、揭傒斯、方用並稱“許門四傑”) [6]  [31] 
  • 學生
李穡(高麗詩人、教育家及朱子學家) [40] 

歐陽玄主要作品

《歐陽玄全集》 《歐陽玄全集》
歐陽玄曾奉詔纂修《四朝實錄》《經世大典》,總裁《宋史》《遼史》《金史》。此外,他還編成《太平經國》《至正條格》《經考大典》《纂修通議》《康書纂要》《元律》《至正河防記》《拯荒事略》《睽車志》等多種著作,共達一千一百餘卷。可惜的是,這些書籍大多毀於戰火,已經散佚。 [11]  [14]  後世輯錄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凡賦一卷、詩詞三卷、文十一卷,附錄1卷),為清代《四庫全書》收錄。《元詩選》《全金元詞》等共錄入他的詩詞百餘首。 [11] 
2010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歐陽玄全集》上下冊凡三十卷,參閲校對史籍三百餘種,被認為是目前收集整理歐陽玄作品最為完善的一個版本。 [6] 
歐陽玄作品摘錄
《芳林記》《遜齋記》《琅溪説》《奇峯説》《弈序》《墨梅賦》《竹西亭記》《文正許先生神道碑》
京城雜詠》《漫題二絕》《為所性侄題小景》《題捕魚圖》《大圍山》
作品摘錄參考資料 [15]  [11]  [16]  [37]  [40]  [42] 

歐陽玄人物爭議

歐陽玄墓位於潭州瀏陽(今湖南瀏陽),但具體在瀏陽何處,有兩種説法:
  • 一説位於瀏陽市瀏陽河南岸天馬山。 [2] 
  • 一説位於瀏陽市張坊鎮官亭橋。 [44] 
文史專家潘信之列舉了明嘉靖《瀏陽縣誌》、清同治《瀏陽縣誌》上關於天馬山、圭齋祠、南山書院、青雲坊、歐陽玄墓、歐陽玄父親歐陽龍生墓、《歐陽文公祠碑記》、《二賢祠碑記》等記載,指出歐陽玄遺蹟集中分佈在天馬山一帶,從而得出結論:“歐陽圭齋故里在天馬山,(圭齋)祠為南山書院改建,墓葬天馬山麓。” [44] 

歐陽玄後世紀念

  • 墓葬
歐陽玄死後先葬於京西昌平縣香山石井村,後由其孫持扶柩返籍,改葬於今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河南岸天馬山。其墓遭毀,僅餘一塊墓碑項。 [2]  附近還有圭齋祠、歐陽龍生墓等相關遺蹟。 [44] 
  • 歐陽湖
歐陽玄在蕪湖任職時,對蕪湖名勝古蹟,多加保護修葺,據傳“蕪湖八景”是其在任時所形成。他對每景都題有七律一首,常遊“荊山寒壁”,因與家鄉荊州的荊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東寓,每見荊山憶故鄉”之句。後人將荊山之水取名“歐陽湖”,簡稱“歐湖”,以志紀念。 [43] 

歐陽玄史料索引

圭齋文集》卷16《追封渤海郡侯歐陽公神道碑銘》
《危太樸文續集》卷7《圭齋先生歐陽公行狀》 [20]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 [5] 
新元史》卷206《歐陽玄傳》 [7] 
參考資料
  • 1.    《點墨長沙》第三卷 城郭素描 (六十一)  .長沙市方誌網.2020-12-10[引用日期2020-12-18]
  • 2.    陳書良 主編.湖湘文庫 湖南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1:226
  • 3.    沈仁國.《元朝進士集證》:中華書局,2016年1月:第41、42、43頁
  • 4.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歐陽玄)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8-27]
  • 5.    《元史·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六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28]
  • 6.    陳代湘.湘學 第7輯(本詞條相關內容取自張晚林《元代湘籍台閣重臣歐陽玄的史學與政論思想》):湘潭大學出版社,2017-11:198-204
  • 7.    《新元史·卷二百六·列傳第一百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28]
  • 8.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還鄉,帝復不允。時將大赦天下,宣赴內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傳旨,肩輿至延春閣下,實異數也。是歲十二月戊戌,卒於崇教裏之寓舍,年八十五。中書以聞,帝賜賻甚厚,贈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國,追封楚國公,諡曰文。
  • 9.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十四年,汝潁盜起,蔓延南北,州縣幾無完城。玄獻招捕之策千餘言,鑿鑿可行,當時不能用。
  • 10.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已而乞致仕,帝復不允。御史台奏除福建廉訪使,行次浙西,疾復作,乃上休致之請,作南山隱居,優遊山水之間,有終焉之志。復拜翰林學士承旨,玄屢力辭,不獲命。奉敕定國律,尋乞致仕,陳情懇切,乃特授湖廣行中書省右丞致仕,賜白玉束帶,給俸賜以終其身。將行,帝復降旨不允,仍前翰林學士承旨,進階光祿大夫。
  • 11.    孫瑋,常松木 主編.歷代名人與嵩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09:403-405
  • 12.    劉萬朗 主編.中國書畫辭典:華文出版社,1990-08:698
  • 13.    唐書同 主編.中國書法全集3 圖文版: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16-17
  • 14.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上:湖南出版社,1992-11:104
  • 15.    崔承運,劉衍 主編.中國散文鑑賞文庫 古代卷: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09:979
  • 16.    鄭竹青,周雙利 主編.精裝中華詩詞經典 第5卷:學習出版社,2010-03:3355
  • 17.    楊哲等 主編.文學百科辭典:知識出版社,1991-04:583
  • 18.    李放 主編.江西曆代傑出科技人物傳: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01:67
  • 19.    範景中,曹意強 主編.美術史與觀念史 1: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06:103
  • 20.    馬興榮等 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0:144
  • 21.    劉迎勝 主編.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第33輯(本詞條內容取自《列傳訂誤八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06:247-248
  • 22.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歐陽玄,字原功,其先家廬陵,與文忠公修同所自出。至曾大父新,始遷居瀏陽,故玄為瀏陽人。
  • 23.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幼岐嶷,母李氏,親授《孝經》、《論語》、小學諸書,八歲能成誦,始從鄉先生張貫之學,日記數千言,即知屬文。十歲,有黃冠師注目視玄,謂貫之曰:“是兒神氣凝遠,目光射人,異日當以文章冠世,廊廟之器也。”言訖而去,亟追與語,已失所之。部使者行縣,玄以諸生見,命賦梅花詩,立成十首,晚歸,增至百首,見者駭異之。年十四,益從宋故老習為詞章,下筆輒成章,每試庠序,輒佔高等。弱冠,下帷數年,人莫見其面。經史百家,靡不研究,伊、洛諸儒源委,尤為淹貫。
  • 24.    餘來明 主編.元代科舉與文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1:510
  • 25.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延祐元年,詔設科取士,玄以《尚書》與貢。明年,賜進士出身,授嶽州路平江州同知。調太平路蕪湖縣尹。縣多疑獄,久不決,玄察其情,皆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驅奴,玄斷之從良。貢賦徵發及時,民樂趨事,教化大行,飛蝗獨不入境。
  • 26.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改武岡縣尹。縣控制溪洞,蠻獠雜居,撫字稍乖,輒弄兵犯順。玄至逾月,赤水、太清兩洞聚眾相攻殺,官曹相顧失色,計無從出。玄即日單騎從二人,徑抵其地諭之。至則死傷滿道,戰鬥未已。獠人熟玄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某事於縣,縣官不為直,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玄喻以禍福,歸為理其訟,獠人遂安。
  • 27.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召為國子博士,升國子監丞。致和元年,遷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
  • 28.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既而改元天曆,郊廟、建後、立儲、肆赦之文,皆經撰述。復條時政數十事,實封以聞,多推行之。明年,初置奎章閣學士院,又置藝文監隸焉,皆選清望官居之,文宗親署玄為藝文少監。奉詔纂修《經世大典》,升太監、檢校書籍事。元統元年,改僉太常禮儀院事,拜翰林直學士,編修四朝實錄,俄兼國子祭酒,召赴中都議事,升侍講學士,復兼國子祭酒。
  • 29.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重紀至元五年,足患風痹,乞南歸以便醫藥,帝不允。拜翰林學士,未幾,懇辭去位,帝復不允,免其行朝賀禮。至正改元,更張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議廷中,玄極言無隱,科目之復,沮者尤眾,玄尤力爭之。未幾南歸,復起為翰林學士,以疾未行。
  • 30.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歷官四十餘年,在朝之日,殆四之三。三任成均,而兩為祭酒,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修實錄、《大典》、三史,皆大製作。屢主文衡,兩知貢舉及讀卷官,凡宗廟朝廷雄文大冊、播告萬方制誥,多出玄手。
  • 31.    陳國代 編纂.朱子學涉人物褎輯-拱辰集 上: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05:418
  • 32.    交通部參事室 編.中國古代交通運輸工具創造發明人物小傳:人民交通出版社,1958-12:16
  • 33.    《元史》卷182《歐陽玄傳》:詔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總裁官,發凡舉例,俾論撰者有所據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論議不公者,玄不以口舌爭,俟其呈稿,援筆竄定之,統系自正。至於論、贊、表、奏,皆玄屬筆。五年,帝以玄歷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諭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擬拜翰林學士承旨。及入奏,上稱快者再三。
  • 34.    《元史》卷41《順帝紀四》:(至正)三年……三月……是月,詔修遼、金、宋三史,以中書右丞相脱脱為都總裁官,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張起巖、翰林學士歐陽玄、侍御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總裁官。
  • 35.    《新元史》卷206《歐陽玄傳》:玄歷官四十餘年,兩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兩知貢舉,及讀卷官。朝廷高文典冊,多出玄手。文宗時詔為許衡神道碑,當世知名之士,皆斂手推玄,以為文章道德非玄不稱也。及請假南歸,起為翰林學士承旨,玄固辭,時冊立皇太子,惠宗手詔諭玄曰:“朕有一要事,待卿至贊成之。”玄始力疾入都,其為帝所寵眷如此。
  • 36.    時文宗自立於大都,玄掌印,攝院事,日直內廷,典發詔令書檄。既而改元天曆,效廟、建後、立儲、肆赦之文,皆玄所撰擬,復條時政數十事以聞,多為帝所採納。
  • 37.    鄧紹基 編注.元詩三百首: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01:141
  • 38.    周少川 著.中國史學思想會通 元代史學思想卷(本詞條內容取自《歐陽玄與三史的理學傾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09:188
  • 39.    馬博 主編.書法大百科 第11冊 圖文珍藏版:線裝書局,2016-01:248
  • 40.    朱漢民 總主編;肖永明 主編.湖湘文化通史 第3冊 近古卷:嶽麓書社,2015-05:129-130
  • 41.    程國政 編注;路秉傑 主審.中國古代建築文獻集要 宋遼金元 下 修訂本: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10:205
  • 42.    郭預衡 著.中國散文史 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731-732
  • 43.    蕪湖市文化局 編.蕪湖古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05:184-186
  • 44.    記者實地探訪歐陽玄墓葬:荊棘叢生有盜洞  .瀏陽網.2011-05-20[引用日期2021-08-29]
  • 45.    歐陽玄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8-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