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都之戰

鎖定
兩都之戰是1328年(元致和元年、天曆元年)大都(今北京)的元武宗一系與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的泰定帝兩系勢力為爭奪帝位而進行的內戰。大都方面最終取得了勝利。
名    稱
兩都之戰
發生時間
1328年
地    點
中國北方
參戰方
元武宗一系,泰定帝一系
結    果
元武宗一系獲勝
主要指揮官
燕帖木兒
倒剌沙

兩都之戰戰爭背景

元朝泰定帝為了防止身後出現皇位之爭,登基次年就立了五歲的兒子阿速吉八為太子。1328年(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於上都,丞相倒剌沙專權,越月不立君;留守大都握有兵權的武宗舊臣、僉樞密院事燕帖木兒謀立武宗子懷王圖帖睦爾為帝。八月初,倒剌沙以正統自居,發兵分道進攻大都。燕帖木兒迅即在遷民鎮(今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北口、居庸關等地增加駐軍。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兩都之戰戰爭過程

八月二十五日,古北口守將脱脱木兒於宜興(今河北承德西北)擊敗上都宗王失剌部,斬詹事欽察、平章乃馬台。九月初,燕帖木兒遣弟撒敦於榆林(今北京昌平西北)襲敗上都梁王王禪、右丞相塔失鐵木兒。旋阻擊來自遼東的上都宗王也先帖木兒、平章禿滿迭兒於薊州(今天津薊縣)東流沙河。
是時,倒剌沙及宗王脱脱王禪擁立阿速吉八在上都稱帝,改元天順;燕帖木兒等亦隨即奉圖帖睦爾在大都稱帝,是為文宗,改元天曆,兩都更為對立。
九月中旬,燕帖木兒領兵出薊州拒禿滿迭兒,聞王禪兵襲破居庸關、進逼大都,急回軍抵禦,於榆河(今昌平南)北擊敗上都軍。下旬,兩軍又鏖戰於白浮(今昌平東北),燕帖木兒夜襲上都軍營,獲勝,追至昌平北,又斬數千,俘萬餘。旋移師石槽(今懷柔西南),擊敗另一支上都軍,俘殺孛羅帖木兒以下將士萬人。
上都軍連戰皆敗,遂改變戰法,分兵東西兩路自通州紫荊關對大都發起鉗形攻勢。陝西行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也引兵從大慶關(今陝西大荔東)渡黃河,配合上都軍。大都再次面臨危局,燕帖木兒引軍還通州,脱脱木兒領兵4000援紫荊關。十月初,燕帖木兒與上都軍決戰於棗林(今通州東南),大獲全勝,後晝夜兼程轉兵良鄉,阻擊上都宗王忽剌台,迫其西走。當時上都遼東軍復入古北口,與大都軍戰於檀州(今密雲)南野,大敗,被俘降萬人。
當兩都兵在長城沿線鏖戰之際,據守遼東的齊王月魯帖木兒、元帥不花帖木兒率軍於十月十三日乘虛進圍上都,迫倒剌沙、王禪於次日出降。阿剌吉八不知所終,武宗係獲勝。 [1] 

兩都之戰戰爭評價

兩都之戰是在元朝中期發生在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的爭奪最高統治權的戰爭,是元朝中期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大都方面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雖然歷時時間不長,卻削弱了元朝統治的力量,對元朝後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元朝的最終滅亡也埋下了伏筆。 [2] 
參考資料
  • 1.    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北京志·軍事志》:北京出版社,2002年:第377頁
  • 2.    鈕希強. 論兩都之戰的社會影響[J]. 邢台學院學報, 2009, 24(3):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