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堵口

鎖定
截流的別稱。堵塞堤、壩缺口和圍堰合龍段的龍口。 [1]  堵口也常常應用在在江海堤受洪水、雨澇和風暴潮的襲擊,發生決口後對口門進行封堵的工程中。
當口門自然斷流後,結合復堤選線堵復,稱堵旱口;口門仍在流水,用各種辦法欄截,封堵使水流完全迴歸河道,稱堵水口。這裏主要介紹堵水口。
中文名
堵口
外文名
closure
別    名
截流
意    義
封堵

堵口堵口的準備工作

進行堵口時,為防止水流沖刷擴大口門,對口門兩端的堤頭,及時進行裹護,稱為裹頭,我市一般採用拋石或投沙土袋裹護。同時觀測口門寬度、水位、水深、流速等,瞭解口門上下游河勢變化情況,周圍地質情況,取土場地等,確定堵口方案,作出堵口計劃。隨即佈置堵口施工場地,籌備堵口料物。堵口料物一般應就地取材,主要有木樁、繩覽、土料、麻草袋、編織袋、石料等,準備的材料數量需超過計劃數的20-30%。備齊施工機械、設備及所用工具。組織好施工隊伍。

堵口佈置堵口的基本原則

在堤防尚未完全潰決,或決口時間不長,口門較窄時,可用大體積料物抓緊時間搶堵,如蓬布加土袋或沉船等辦法。當口門已經擴大,現場又沒有充足的堵口料物,則不必強行搶堵,否則不但浪費料物,成功機會也很少。河堤在洪水退落,口門過水較少時抓緊堵復,以防下次洪水每次進水。海堤如系風浪潰決,可等颱風過後利用落潮時立即搶堵。河堤多處決口,一般先堵小口,後堵大口。在堵口堤線上,選水深適宜,地基相對較好的地段,預留一定長度,作為合龍口。並在這一段先拋石或鋪土工布護底防衝,等兩端堵復到恰當距離時,集中力量合龍。
堵口必須作好施工組織設計,組織好人力、設備,按計劃備足料物。施工過程中要一氣呵成,不允許有停工待料現象發生,特別在合龍階段,絕不容許有間歇等待現象。施工中要隨時檢查水情工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尤其在合龍、閉氣階段,更要百倍警惕,發現異常現象,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以防功虧一簣。

堵口堵口方法

堵口方法主要有立堵、平堵和混合堵三種。立堵是堵口時用土和料物,從口門兩端裹頭相對進堵,逐步縮窄口門,最後達到一定寬度時迅速堵截所留缺口。立堵關鍵在合龍,一般採取急速拋上袋搶堵合龍,必要時也可沉排、沉船截流,再拋土袋台龍。平堵是沿口門選定的堵口堤線,自河底逐層填料加高,直至高出水面攔截水流。混合堵是立堵與平堵相結合的堵口方法。堵口時,根據口門的具體情況和立堵、平堵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運用兩種方法。如在軟基上堵口,可先從口門兩端進佔立堵,當口門縮小,流速較急,再採用平堵。現場堵口採用哪種方法,應根據口門過流多少、地形、土質、料物採集以及工人對堵口方法的熟練程度等條件,綜合考慮選定。堵口後應做好填土堵漏閉氣,保證堵口後的堤防安全。

堵口歷史上重大堵口事件記載

漢興三十九年(指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孝文時河決酸棗(在今河南延津縣),東潰金堤,於是東郡大興卒塞之。
《史記·河渠書》
今天子元光之中(公元前134~129年),而河決於瓠子(今河南濮陽西南),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自河決瓠子後二十餘歲……天子乃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於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於河,令羣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置[塞]決河。是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楗。……於是,卒塞瓠子,築宮其上,名曰宣房宮。而道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跡,而梁、楚之地復寧,無水災。
《史記·河渠書》
【評】西漢以來,黃河決口堵口成為河工中的大事,對社會生活影響巨大。這裏兩段文獻分別是漢代最早和最大的堵口記錄。
後三歲[漢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河果決於館陶及東郡金堤,泛溢兗,豫,入平原、千乘、濟南,凡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餘頃,深者三丈,壞官亭室廬且四萬所。……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長四丈,大九圍,盛以小石,兩船夾載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
《漢書·溝洫志》
【評】王延世以兩船夾載大型竹絡堵口,説明漢代堵口技術和施工能力已有較高水平。
治河一也,有疏、有浚、有塞,三者異焉。釃河之流,因而導之,謂之疏。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謂之浚。抑河之暴,因而扼之,謂之塞。疏浚之別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河身,曰減水河。生地有直有紆,因直而鑿之,可就故道。故道有高有卑,高者平之以趨卑,高卑相就,則高不壅,卑不瀦,慮夫壅生潰,瀦生堙也。河身者,水雖通行,身有廣狹。狹難受水,水益悍,故狹者以計闢之;廣難為岸,岸善崩,故廣者以計御之。減水河者,水放曠則以制其狂,水隳突則以殺其怒。
治堤一也,有創築、修築、補築之名,有剌水堤,有截河堤,有護岸堤,有縷水堤,有石船堤。
治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龍尾、攔頭、馬頭等埽。其為埽台及推卷、牽制、薶掛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鐵、用草、用木、用杙、用絙之方。
塞河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龍口。缺口者,已成川。豁口者,舊常為水所豁,水退則口下於堤,水漲則溢出於口。龍口者,水之所會,自新河入故道之也。
……
魯嘗有言:“水工之功,視土工之功為難;中流之功,視河濱之功為難;決河口視中流又難;北岸之功視南岸為難。用物之效,草雖至柔,柔能狎水,水漬之生泥,泥與草並,力重如錠。然維持夾輔,纜索之功實多。”蓋由魯習之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
《元史·河渠志》
【評】堵口在治理黃河的各項措施中佔有突出的地位。由於黃河含沙量大,流急,使堵口的任務艱鉅,技術複雜。元代歐陽玄的《至正河防記》是十分難得的堵口技術記錄,真實地反映了堵口在規劃、設計、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及相應的基礎理論方面的高超水平。 [2] 
參考資料
  • 1.    編委會.中國土木建築百科辭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360
  • 2.    編委會.中國曆代文獻精粹大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0:1782-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