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智鋒

鎖定
胡智鋒,男,1965年生。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任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4] 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主持工作),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八屆戲劇與影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三任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3]  [15]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新中國60年影響中國廣播電視進程的60位人物”、首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
長期從事影視文化、影視藝術、傳媒藝術教學與研究。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始創者之一,傳媒藝術學創建者。 [3]  中國電視美學研究主要奠基人,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創建人。
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已出版學術專著《立論中國影視》《電視傳播藝術學》《影視文化論稿》《電視美學大綱》等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多次榮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參與了百餘個電視頻道、欄目、大型節目的策劃和主創工作;擔任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大獎、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16]  等多個國家級獎項的評委。曾赴亞、非、歐、美、澳數十個國家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 [2] 
中文名
胡智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萊州
出生日期
1965年
畢業院校
山東大學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3] 
學術代表作
電視傳播藝術學 [8] 
立論中國影視 [6] 
職    稱
教授

胡智鋒人物經歷

先後就讀於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1981-1985年,現代戲劇碩士1985-1988年)、北京師範大學(影視學博士1999-2002年)。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4年-2015年)。
1992年晉升為講師,
1996年晉升為副教授,
2000年晉升為教授,
2004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 [3] 
1988年開始任教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歷任講師、教研室主任、文藝系副主任、系總支副書記、電視學院總支副書記兼系副主任、學報《現代傳播》主編、學報總編、文科科研處處長、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起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曾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 [3] 
2020年6月起在北京電影學院工作,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主持工作)。 [1]  [3]  [15]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任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3]  [14] 

胡智鋒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影視美學、影視文化、傳媒藝術、電視傳播藝術、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的研究。

胡智鋒獲獎記錄

--《立論中國影視》,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獎一等獎,2019年; [5] 
--“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共中央組織部,2014年;
--《影視藝術導論》,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2014年;
--《電視節目策劃學》(教材),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年;
--《中國電視節目創新問題研究》,第七屆中廣協會優秀論文獎特別獎,2012年;
--《電視受眾審美研究》,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3年),第七屆中廣協會著作獎一等獎(2012年);
--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2年;
--《打造影視航母,建設文化之都》研究報告,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2年;
--《中國電視節目創新問題之觀察與思考》論文,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學術論文評選特別獎,2012年;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府,2010年;
--《北京現代廣播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研究報告,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0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0);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人社部等,2009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務院,2009年;
--“新中國60年影響中國廣播電視進程的60位人物”(2009);
--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08);
--《電視傳播藝術學》專著,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年;
--全國社科學報優秀主編,全國社科學報學會,2006年;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2005年;
--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財政局等,2004年;
--《轉型期中國影視文化建設的四個浪潮》論文,第四屆全國廣播電視優秀論著一等獎、首屆廣電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9年;
--《論電視紀錄美學》論文,廣播電影電視部高校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996年;
--首屆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高等教育局,1992年。 [3] 

胡智鋒社會任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新中國60年影響中國廣播電視進程的60位人物”、首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 [2]  雲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4]  參與了百餘個電視頻道、欄目、大型節目的策劃和主創工作;擔任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大獎、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文榮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的評委。 [2]  [7]  曾赴亞、非、歐、美、澳數十個國家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 [2]  2023年4月10日,被聘請為中國文聯特約研究員。 [11] 
2022年9月,任第三屆IM兩岸青年影展終審評委。 [9] 
2022年12月,任全國藝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一屆領導機構副主任 [10] 
2023年6月,任第二十八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別評委會主席。 [12] 
2023年9月,當選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第七屆副主席。 [13] 

胡智鋒教學、工作理念

胡智鋒教授致力於本科、碩士、博士各個層次的教學與培養,為廣電系統培養了大量人才。1989年,面對當時學校課程設置過於狹窄、內容單一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培養複合型人才,胡教授大膽地把戲劇、電影、電視幾個藝術門類打通,開設了影視劇文化課程。當時國內還沒有類似的研究和課程,胡教授出於一種文化敏感性,做了有益的嘗試。前無經驗可借鑑,在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方面,胡智鋒教授克服了種種困難,創新性地提出三個教學觀點。一是案例教學,生動地教給學生實用信息;第二是“求同存異”,胡教授系統研究電影學、電視學和戲劇學的理論框架,抽出它們三者的共同點,總結、演繹,並對它們的差異進行分析;第三是開放式教學,胡教授擬定一些開放型課題,由學生作互動性練習。胡教授説:“影視劇文化’有生動的案例、共同的理論框架、差異性的理論闡釋、互動的教學方式,課程比較豐富和鮮活。”
在眾多業界雜誌中,《現代傳播》以鮮明的“學院派”立足;在純粹的學報和老牌的學術雜誌中,《現代傳播》又打“廣播電視傳播的實踐”牌。有了這樣的定位,胡教授又吸引了一批名家大家的關注、投稿,建立了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效益,尋找到了準確的讀者市場。為了保證這份刊物的學術品質,胡教授拒絕了一些人“降價、加速出刊頻率”等建議,拒絕了一些企業的高額贊助,胡教授堅定自己的選擇。就這樣,《現代傳播》不斷髮展壯大,先後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新聞傳播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國家信息知識傳播核心期刊”、“中國社科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優秀學術期刊”等多種稱號。並獲得了北京高教學會社科學報一等獎、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等獎勵。2006年,《現代傳播》光榮成為第二屆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期刊。在全國1200多個高校文科學報中,只有19家入選,《現代傳播》成為其中一本新聞傳播與廣播電視類的學術期刊。一個個獎項背後,凝結着胡教授太多的奔波和操勞。

胡智鋒主要論文

胡智鋒《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1. 中國影視行業如何形成世界級競爭力,《新華文摘》2016年04期全文轉載
2. 中國廣播影視產業:現狀與發展,《新華文摘》2014年17期 全文轉載
3. 免費開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創新,《新華文摘》2013年07期全文轉載
4. 中國電視節目創新問題研究,《新華文摘》2011年19期全文轉載 
5. 中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三大問題,《新華文摘》2010年21期全文轉載 
6. 中國電視50年節目創新的三個發展階段,《新華文摘》2008年22期 全文轉載
7. 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的潮流與趨勢,《新華文摘》2006年10期全文轉載 
8. “轉型期”中國影視文化建設的四個浪潮,《新華文摘》2000年02期全文轉載 
9. 論電視紀錄美學,《新華文摘》1994年01期全文轉載 [3] 

胡智鋒《新華文摘》觀點摘編

10. 媒介融合時代傳統電視媒體如何保持活力,《新華文摘》2015年12期觀點摘編
11. 何謂傳媒藝術,《新華文摘》2014年11期觀點摘編 
12. 當前中國電視節目創新發展的三種動向,《新華文摘》2011年23期觀點摘編 
13. 主持人的角色與責任,《新華文摘》2009年22期觀點摘編 
14. 中國廣播電視學科體系建設必須處理的三個關係,《新華文摘》2007年24期觀點摘編 [3] 

胡智鋒《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1. 原創力: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戰略起點,《影視藝術》 2016年03期全文轉載
2. 融合·轉型·重構:局變中的視聽傳媒業,《文化創意產業》 2016年03期全文轉載
3. 內容、機構、人才與收益:論當前媒介融合時代的電視活力,《新聞與傳播》 2015年06期全文轉載
4. 聚焦微時代的精神狀況,《文化研究》 2014年10期全文轉載
5. 免費開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創新,《文化研究》 2013年05期全文轉載
6. 道與法:中國傳媒國際傳播力提升的理念與路徑,《新聞與傳播》 2013年05期全文轉載
7. 2012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影視藝術》 2013年05期全文轉載
8. 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問題三思,《影視藝術》 2012年09期全文轉載
9. 2010年世界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影視藝術》 2012年01期全文轉載
10. 2008年電視熱點問題研究之分析,《影視藝術》 2009年07期全文轉載
11. 從“宣傳品”、“作品”到“產品”,《新聞與傳播》 2009年03期全文轉載
12. 2007年中國電視研究新著述評,《影視藝術》 2008年07期全文轉載
13. 重塑中國電視的尊嚴,《新聞與傳播》 2008年06期全文轉載
14. 2006年中國電視熱點研究分析,《影視藝術》 2007年06期全文轉載
15. 電視選秀的第三條道路,《新聞與傳播》 2007年05期全文轉載
16. 2004年中國電視藝術研究新著綜論,《影視藝術》 2005年06期全文轉載
17. 2002—2003年中國大陸電視藝術研究新著綜論,《影視藝術》2004年05期全文轉載
18. 傳媒研究如何面對傳媒實踐,《新聞與傳播》 2002年03期全文轉載
19. 影視文化三論(上),《影視藝術》 2001年02期全文轉載
20. 影視文化三論(下),《影視藝術》 2001年02期全文轉載
21. 當前三種電視現象之評析,《新聞與傳播》 2000年03期全文轉載
22. “轉型期”中國影視文化建設的四個浪潮,《電影、電視藝術研究》 2000年01期全文轉載
23. 十年來中國電視發展歷程的一種描述,《新聞學》 1999年02期全文轉載 [3] 

胡智鋒期刊論文發表情況

1. 張宏森,胡智鋒,劉俊.中國電影:從數字走向詩——2016《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1:1-12.
2. 顧亞奇,胡智鋒.“劇”變2015:多屏時代電視劇製播新業態[J].新聞戰線,2016,03:16-19.
3. 顧亞奇,胡智鋒.融合·轉型·重構:局變中的視聽傳媒業——基於2015年中國視聽內容發展狀況的分析[J].中國文藝評論,2016,02:12-20.
4. 胡智鋒.習近平總書記“2·19”講話學習三題[J].傳媒,2016,07:20-24.
5. 胡智鋒,顧亞奇.2015年中國視聽節目發展解析[J].電視研究,2016,03:14-16.
6. 胡智鋒,劉俊.進程與困境:模式引進時代中國電視的內容生產與產業發展[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29-34.
7. 胡智鋒,周建新.2015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藝術百家,2016,03:86-92.
8. 胡智鋒.關於傳媒學術研究的幾點思考[J].社會科學戰線,2016,07:138-142.
9. 張國濤,胡智鋒.2014年電視劇評析:調整與改變[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3:10-13.
10. 胡智鋒,周建新,劉俊,馬銓,郝嫺貞,梁巖,李一君,單豔紅,孟雪,熊景青,李若琪,張金玲,王茹,趙倫,李冰,嶽文正,魏尚智.2014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當代電影,2015,03:179-183.
11. 胡智鋒,劉俊,周建新,董文暢,王同媛,付李琢,楊賓,王滋,和晶晶,張明超,趙丹暘,李良悦,高雲,何碧青,周雲.2014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15,03:168-178.
12. 方興東,胡智鋒,潘可武.媒介融合與網絡強國:互聯網改變中國——2015《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01:1-12.
13. 劉俊,胡智鋒.內容、機構、人才與收益:論當前媒介融合時代的電視活力——兼對“電視之死”的迴應[J].編輯之友,2015,03:5-10.
14. 胡智鋒.媒介融合時代的影視文化與藝術[J].中國電視,2015,01:63-64.
15. 劉俊,胡智鋒.多元類型的“井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內容生產的新景觀[J].中國電視,2015,02:22-25.
16. 胡智鋒,周建新,谷疏博.2014年中國電視發展特點管窺[J].電視研究,2015,03:57-59.
17. 周建新,胡智鋒.2014中國電視藝術節目觀察與展望[J].新聞戰線,2015,03:18-20.
18. 胡智鋒,周建新.關於當前我國高等院校藝術教育的觀察與思考[J].藝術百家,2015,02:45-48.
19. 胡智鋒.電視劇《生死兄弟情》的三重啓示[J].當代電視,2015,08:6-7.
20. 胡智鋒.原創力: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戰略起點[J].藝術百家,2015,05:100-105.
21. 胡智鋒,周建新.中國影視行業如何形成世界級競爭力[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9:80-87.
22. 胡智鋒.《現代傳播》:文章寫作的歷史縱深與理論獨創[J].新媒體與社會,2015,01:15-19.
23. 胡智鋒.《現代傳播》:文章寫作的歷史縱深與理論獨創[J].新媒體與社會,2015,01:15-19.
24. 胡智鋒,周雲.當前電視新聞主播隊伍的建設:問題、經驗與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12:65-70.
25. 胡智鋒.作為中國電視新聞改革第三波峯的電視問政節目探析[J].視聽縱橫,2014,06:24-27.
26. 胡智鋒.微時代影視藝術變遷的觀察與思考[J].新媒體與社會,2014,03:10-11.
27. 胡智鋒.微時代影視藝術變遷的觀察與思考[J].新媒體與社會,2014,03:10-11.
28. 周建新,胡智鋒.鞏固提升創新——關於電視對主流文化傳播與引領的思考[J].電視研究,2014,01:28-30.
29. 高長力,胡智鋒.需求與引領:傳媒生態與監管服務之變——2014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1:1-10.
30. 胡智鋒,劉俊.何謂傳媒藝術[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1:72-76.
31. 胡智鋒,劉俊.電視綜藝節目,需在引進與原創之間尋求平衡[J].傳媒評論,2014,02:62-64.
32. 張國濤,胡智鋒.2013年中國電視劇:收視困境與創新乏力[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2:28-30.
33. 張同道,胡智鋒,樊啓鵬,孫紅雲,喻溟,張欣,劉蘭,賀幸輝,王亞維,朱正賢,趙謙,史馨,位林惠,吳靜,趙翊君,李昕婕,裴武軍,林沛,吳雪,張瑜琦,張陸園,曾子龍,孫文玉,張倩,楊小玢,扎西·魯茸江參,李良悦,房璐璐.2013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4:101-108.
34. 胡智鋒,劉俊,周建新,付李琢,董文暢,楊賓,張明超,王滋,高雲,何碧青,趙丹暘,李良悦,和晶晶.2013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當代電影,2014,03:127-133.
35. 胡智鋒,周建新,劉俊,周雲,王同媛,張陸園,扎西,林沛,吳雪,張瑜琦,曾子龍,張倩,孫文玉,楊小玢,李一君.2013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14,03:133-142.
36. 張同道,胡智鋒.中國紀錄片2013[J].中國電視(紀錄),2014,02:8-21.
37. 胡智鋒,聶偉,周星,黃式憲,黃會林,章柏青,尹鴻,張會軍,尹力,霍廷霄,孫欣,胡克,歐陽華,陳犀禾,倪震,詹新,侯詠,江海洋,梁明,姚國強,王志敏,周斌,厲震林,李亦中,曲春景,陳曉雲,張智華,萬傳法,王宜文,潘天強,金丹元,沈國芳,徐文明,王豔雲.中國“第五代”電影三十年大型學術研討會紀要[J].電影新作,2014,03:19-39.
38. 胡智鋒,王錕.文化真人秀節目熱播的“問”與“思”[J].電視研究,2014,05:14-16.
39. 胡智鋒.微時代的藝術生產與傳播——以影視藝術為例[J].探索與爭鳴,2014,07:16-17.
40. 胡智鋒.中國廣播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的五個重要問題[J].中國廣播,2014,06:35-38.
41. 胡智鋒.六集大型紀錄片《船政學堂》四題[J].東南傳播,2014,09:1-2.
42. 胡智鋒,鄧文卿.高校藝術創作評價問題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4,Z2:18-19+47.
43. 胡智鋒.關於傳媒學術論文寫作的幾點思考[J].新聞記者,2014,09:24-27.
44. 胡智鋒.從中國路走向中國夢[J].東南傳播,2014,10:3.
45. 俞錇,胡智鋒.技術變革視角下電視聲音藝術的真實性探析[J].電視研究,2014,09:32-34.
46. 胡智鋒,劉俊.生產、傳播、營銷——打造媒介融合時代電視媒體新主體[J].電視研究,2014,11:7-9.
47. 胡智鋒.《現代傳播》35年的辦刊探索[J].中國編輯,2014,06:38-41.
48. 胡智鋒.《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第二卷)》在內容、架構和主旨上的特點[J].中國電視,2013,11:22-23+1.
49. 胡智鋒,吳煒華.傳媒藝術的歷史演進、研究路徑及學科迴應:一種跨學科的文化視野[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12:50-54.
50. 胡智鋒,劉俊.主體·訴求·渠道·類型:四重維度論如何提高中國傳媒的國際傳播力[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04:5-24+126.
51. 胡智鋒,楊乘虎.免費開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創新[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139-146+161.
52. 胡智鋒,王錕.2011—2012中國電視節目格局與文化生態——寫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頒佈一週年[J].中國記者,2013,01:37-39.
53. 胡智鋒,王錕,劉俊,吳雁,餘錇,李豔,蘭瑜,鄭智穎,楊曉漪,李一君,楊小玢,孫文玉,張倩,曾子龍.2012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當代電影,2013,03:143-151.
54. 胡智鋒,劉俊,王錕,楊繼宇,李磊,張陸園,張瑜琦,吳雪,林沛,扎西,別君紅.2012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13,03:151-168.
55. 苗棣,劉文,胡智鋒,劉俊.道與法:中國傳媒國際傳播力提升的理念與路徑——2013《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1:1-7.
56. 胡智鋒,劉俊.2012年中國電視文藝的幾大亮點及幾點思考[J].藝術百家,2013,01:42-47.
57. 張國濤,胡智鋒.2012年國產電視劇生產與傳播盤點[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04:40-41+65.
58. 胡智鋒.開拓城市廣播電視創新發展新空間[J].中國廣播,2013,02:27-28.
59. 胡智鋒.當前中國電視文藝評論的憂與思[J].中國電視,2013,02:25-26.
60. 周建新,胡智鋒.電視節目創新動力:外在壓力與主體自覺[J].電視研究,2013,09:25-27.
61. 胡智鋒,劉俊.傳媒領導者媒介素養提升論要[J].新聞記者,2013,11:60-67.
62. 胡智鋒,劉俊.2013年政府媒體管理與服務的三點觀察[J].視聽界,2013,05:66-69.
63. 胡智鋒.警惕節目模式引進中的關門主義和西方至上主義[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11:7.
64. 胡智鋒,劉俊.解放與發展生產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J].電視研究,2012,02:14-16.
65. 胡智鋒,劉俊.需求與選擇——談中國影視人才的培養與鍛造[J].藝術教育,2012,03:26-28.
66. 仲呈祥,胡智鋒,楊乘虎.文化復興的理想與現實——2012《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01:1-8.
67. 胡智鋒,劉俊,王錕,譚文育,張西子,鄭智穎,楊曉漪,蘭瑜,李豔.2011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當代電影,2012,03:76-82.
68. 胡智鋒,王錕,劉俊,李偉娟,馬繼飆,唐山立,魯力立,張靜.2011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12,03:82-93.
69. 胡智鋒,周建新.2011年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熱點解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02:10-13.
70. 胡智鋒,周建新.2012中央電視台“學雷鋒”主題宣傳的特點與啓示[J].電視研究,2012,03:14-16.
71. 胡智鋒,周建新.2011年度中國紀錄片盤點[J].電視研究,2012,03:56-58.
72. 胡智鋒.我們該如何推進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J].探索與爭鳴,2012,05:9-10.
73. 胡智鋒,張煒.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問題三思[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2,03:98-103.
74. 胡智鋒,周建新.關於央視“新春走基層”的思考[J].電視研究,2012,06:24-26.
75. 羅明,湯恆,王丹彥,金文雄,劉效禮,洪民生,朱羽君,劉文,胡智鋒,王一川,張同道,哈文,時統宇,秦新民.人文表達創新價值——紀錄片《春晚》學術研討會紀實[J].電視研究,2012,06:9-13.
76. 胡智鋒.紀念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在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成立30年慶典上的致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08:70-71.
77. 胡智鋒.世界高等教育中一支獨特而重要的力量——在世界大學女校長非洲論壇上的致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11:6-7.
78. 胡智鋒,潘祥輝.泛娛樂化時代的電視傳播與公共堅守——訪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傳媒大學胡智鋒教授[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06:42-49.
79. 胡智鋒,趙曦.融合與對接——從2012三部紀錄片的探索創新看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美學新走向[J].中國電視(紀錄),2012,12:15-22.
80. 胡智鋒,周建新.貴在堅持:後選秀時代綜藝節目的品質[J].視聽界,2012,06:50-51.
81. 張晶,丁以繡,於潤洋,陳迎憲,袁軍,仲呈祥,閔惠泉,胡智鋒,徐昌俊,劉永平,賈達羣,葉松榮,金兆鈞,伍國棟,居其宏,趙志揚,陳荃有,秦序,曾遂今.《音樂傳播》創刊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嘉賓賀辭與發言[J].音樂傳播,2012,01:4-28+141.
82. 仲呈祥,胡智鋒,楊乘虎.文化復興的理想與現實——2012《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音樂傳播,2012,02:1-8.
83. 胡智鋒.中國影像對外傳播問題之反思[A].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中美電影節、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世界文化格局與中國文化機遇——“第三極文化”論叢(2013)[C].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中美電影節、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2012:3.
84. 胡智鋒.“第三極文化”四題[A].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藝術評論》雜誌社.中華文明的現代演進——“第三極文化”論叢(第一輯)[C].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藝術評論》雜誌社:,2010:8.
85. 胡智鋒,楊洪濤,王琨,周韻曦,餘朦,劉波.2010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11,03:47-59.
86. 胡智鋒,王琨,楊洪濤,王思北,王珍,韓新旭,陽柳.2010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當代電影,2011,03:59-65.
87. 胡智鋒.怎麼看大民生定位的意義與價值?[J].新聞前哨,2011,02:30.
88. 趙月枝,胡智鋒,張志華.價值重構:中國傳播研究主體性探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2:13-21.
89. 王雲鵬,時統宇,胡智鋒,曾祥敏.新十年新起點:中國廣播電視的觀察與思考——2011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1:1-9.
90. 胡智鋒.江蘇電視的改變、創造和引領[J].視聽界,2011,01:48-50.
91. 胡智鋒,周建新.新世紀十年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熱點分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5-8.
92. 胡智鋒,張國濤.盤點中國電視藝術的歷史記憶與生命律動——評《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首卷(2010)》[J].中國電視,2011,05:21-22.
93. 胡智鋒,楊乘虎.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的春天[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05:1.
94. 胡智鋒,周建新.談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的創作特點[J].電視研究,2011,07:16-17.
95. 胡智鋒,楊乘虎.中國電視節目創新問題之觀察與思考——中國電視節目創新問題研究之一[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6:60-64.
96. 胡智鋒.新形勢下傳媒科學研究如何推進傳媒教育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7:16-18.
97. 胡智鋒,周建新.史詩品格高遠立意[J].中國電視(紀錄),2011,08:27-28.
98. 胡智鋒,周建新.新世紀十年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熱點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11,05:182-187.
99. 張同道,胡智鋒.2010年世界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J].電影藝術,2011,05:85-92.
100. 金德龍,羅明,劉效禮,龐井君,任學安,尹鴻,黃升民,胡智鋒,何蘇六,張同道,劉文,周豔.“活力中國”——激活紀錄片產業——CCTV-9“活力中國”邀請招標活動開標儀式暨研討會紀要[J].電視研究,2011,10:4-8.
101. 黃志堅,張希賢,胡智鋒,楊禹.文化體制改革與電視發展[J].電視研究,2011,12:4-8.
102. 蘇志武,周文彰,熊澄宇,向勇,範周,賈磊磊,齊勇鋒,陳少峯,魏鵬舉,黃昌勇,顧江,金元浦,蔣祖烜,孫若風,李松,李炎,李懷亮,胡智鋒.2011中國文化產業30人高端峯會專家觀點綜述[J].北京支部生活,2011,11:40-43.
103. 胡智鋒,周建新.2009中國電視備忘錄[J].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10,00:113-120.
104. 胡智鋒,李繼東.對影視文化創意產業若干問題的思考[J].東嶽論叢,2010,01:5-14.
105. 李舒東,胡智鋒,劉文,陳曉夏.紀錄片《澳門十年》的創作特點及傳播理念[J].電視研究,2010,03:41-43.
106. 胡智鋒,張欣,楊洪濤,肖貝荻,王靜,謝寒,高嵩,周文婧,羅凱,王鋭東.2009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10,03:93-104.
107. 胡智鋒,楊洪濤,張欣,張霄,毛羽豐,劉陽,雷蕾,李曉晨.2009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J].當代電影,2010,03:104-109.
108. 胡智鋒,張毓強.“三善”的時代意義與現實價值[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03:1.
109. 朱虹,胡智鋒,曾祥敏.中國廣播影視發展新起點——2010《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1:1-9.
110. 胡智鋒,周建新.2009中國電視備忘錄[J].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10,00:113-120.
111. 胡智鋒,周建新.廣告主搶奪緊俏資源的戰略分析[J].廣告人,2010,03:61.
112. 胡智鋒,周建新.電視欄目策劃的理念與路徑[J].新聞與寫作,2010,07:15-17.
113. 胡智鋒,李繼東.中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三大問題[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6:62-64.
114. "中國紀錄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張同道,胡智鋒,趙蓉.2009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10:131-137.
115. 胡智鋒,張毓強.十七屆五中全會後的若干報道熱點[J].中國記者,2010,11:11-13.
116. 胡智鋒.時代呼喚主流作品[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11:93-94.
117. 胡智鋒,周建新.趙忠祥在中國電視發展進程中的意義[J].當代電視,2010,12:62-63.
118. 胡智鋒.《中華醫藥》:電視品牌建設的獨特路徑[J].中國電視,2010,06:47-49.
119. 胡智鋒.澳門迴歸的真情詠歎——評紀錄片《澳門十年》[J].中國電視(紀錄),2010,02:48-49.
120. 胡智鋒,李繼東.中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三題[A].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西北大學.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西北大學:,2010:5.
121. 胡智鋒,周建新.廣告主搶奪緊俏資源的戰略分析[J].廣告人,2010,03:61.
122. 劉春,徐舫州,胡智鋒,張國濤.2009:中國電視創新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01:1-6.
123. 胡智鋒.《今日説法》十年發展的意義與啓示[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03:52-53.
124. 胡智鋒.深刻總結本土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01:6-7.
125. 胡智鋒,王錕,張欣,靳穎,汪玲.2008年電視熱點問題研究之分析[J].當代電影,2009,04:40-48.
126. 胡智鋒,周建新.新形勢下中國電視媒體的責任與使命[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5-10.
127. 胡智鋒,李剛.變革、困境與開拓——由《零距離》升級改版看中國民生新聞的新突破[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06:71-72.
128. 胡智鋒.《繁花——打工妹三十年實錄》四題[J].電視研究,2009,06:64-65.
129. 郭振璽,胡智鋒,韓青,尹文,王小丫.有你更有力量——《3·15晚會》中的媒體力量[J].電視研究,2009,05:38-41.
130. 胡智鋒.《中國記憶》三思[J].電視研究,2009,09:54-55.
131. 胡智鋒.新中國60年電影藝術發展之路與經驗啓示[J].電影藝術,2009,06:88-89.
132. 胡智鋒.《北平戰與和》的突破與意義[J].電視研究,2009,11:59-60.
133. 胡智鋒.《飛越海西》的意義、探索與啓示[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12:6-7.
134. 胡智鋒.從“宣傳品”、“作品”到“產品”——中國電視50年節目創新的三個發展階段[A].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西南大學.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西南大學:,2008:8.
135. 胡智鋒.速率·空間·品牌——天津衞視內容生產的發展軌跡與前瞻[J].廣告人,2008,07:145.
136. 胡智鋒.《中華醫藥》電視品牌建設的獨特路徑[J].電視研究,2008,11:61-62.
137. 胡智鋒,張國濤.見證歷史的生動影像[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12:28-29.
138. 胡智鋒,顧亞奇.略論電視節目品質的“三性”[J].視聽界,2008,01:19-20.
139. 高峯,胡智鋒,顧亞奇.重塑中國電視的尊嚴[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1:1-6.
140. 胡智鋒,徐曉斌,吳筱穎,袁媛,李成林,陳曉娟,丁曦,向佳峻,齊福長.2007年中國電視研究新著述評[J].當代電影,2008,04:122-127.
141. 胡智鋒,劉丹青,何洪濤,詹晴,舒凌雲,廖望,王麗媛,林斌,劉歡.2007年中國電視研究熱點掃描[J].當代電影,2008,04:119-122.
142. 胡智鋒.為尊嚴而戰——對汶川大地震電視特別直播報道的探析與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3:41-44.
143. 胡智鋒.速率·空間·品牌——天津衞視內容生產的發展軌跡與前瞻[J].廣告人,2008,07:145.
144. 胡智鋒,周建新.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節目生產的發展空間[J].視聽界,2008,05:31-34.
145. 胡智鋒,周建新.從“宣傳品”、“作品”到“產品”——中國電視50年節目創新的三個發展階段[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4:1-6.
146. 胡智鋒.從30年中國電視改革看重慶衞視10年[A].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中國傳媒經濟理論三十年(重慶)峯會論文集[C].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2008:5.
147. 胡智鋒.中國電視傳媒人的角色轉型——觀察電視傳媒與社會關係的另一種視角[A].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論文集[C].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7:3.
148. 胡智鋒,周建新.電視節目編排的理念與策略[J].中國編輯,2007,01:51-53+56.
149. 胡智鋒.2006:對中國電視的宏觀描述[J].廣告大觀(媒介版),2007,01:16-20.
150. 胡智鋒,周建新,王甜,徐星,胡會玲,王志強.2006年度中國電視研究著作綜述[J].當代電影,2007,02:114-116.
151. 胡智鋒,李昆,陳鵬,李羣,盛捷.2006年中國電視熱點研究分析[J].當代電影,2007,02:117-123.
152. 梁曉濤,靳智偉,胡智鋒,顧亞奇.2006:中國電視憂思錄[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01:5-10.
153. 夏駿,胡智鋒,顧亞奇.十字路口的中國電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02:1-4.
154. 胡智鋒,張國濤.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推進電視新聞改革[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07:52-54.
155. 胡智鋒,楊乘虎.本土化:中國特色電視理論的建構與創新——訪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胡智鋒教授[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03:64-71.
156. 胡智鋒.中國廣播電視學科體系建設必須處理的三個關係[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04:109-110.
157. 胡智鋒,張國濤.私人情感電視呈現的新探索——以江蘇衞視人間》為例[J].當代電視,2007,09:40-42.
158. 胡智鋒,張國濤.私人情感電視呈現的新探索——以江蘇衞視《人間》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09:55-56.
159. 胡智鋒,孔令順.電視媒體的文化責任[J].傳媒,2007,10:23-24.
160. 胡智鋒,孔令順.電視媒體的文化自覺[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10:17-19.
161. 胡智鋒.中國電視傳媒人的角色轉型——觀察電視傳媒與社會關係的另一種視角[J].國際新聞界,2007,11:56-57.
162. 胡智鋒,周建新.中國電視內容生產格局中的電視欄目劇[J].電視研究,2007,08:8-10.
163. 胡智鋒.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的生存發展空間[A].中國傳媒大學、新加坡新傳媒集團.新媒體:競合與共贏[C].中國傳媒大學、新加坡新傳媒集團:,2007:4.
164. 胡智鋒,顧亞奇.省級衞視定位的問題與對策[J].電視研究,2006,01:13-14.
165. 胡智鋒.當前電視紀錄片創作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J].今傳媒,2006,02:10-12.
166. 胡智鋒.基於需要而發展的中國電影[J].當代電影,2006,02:54-55.
167. 胡智鋒,顧亞奇.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的潮流與趨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01:23-25.
168. 胡智鋒,顧亞奇.《傳奇故事》的成功之道[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02:47+46.
169. 王甫,吳濤,胡智鋒.2005:中國電視備忘錄[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01:1-7.
170. 胡智鋒.“故事”熱浪的背後[J].廣告大觀(媒介版),2006,03:3.
171. 李春武,韓國強,胡智鋒,劉繼南,金德龍,朱虹,孟祥林,劉潤為,範詠戈,王偉國,彭吉象,才華,李興國,矯廣禮,閻曉明,王鳳勝,劉長允,本刊記者.褒揚敬老愛幼傳承中華美德——山東電視台天下父母》欄目座談會紀要[J].中國電視,2006,05:4-9+1.
172. 胡智鋒,李潔,張芊芊,劉宏,黃雅晴,楊彥.2005年度中國“電視研究”專著述評[J].當代電影,2006,04:117-121.
173. 胡智鋒,李海麗,張迪,張曉敏,劉麗莎,郭嘉.2005年度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當代電影,2006,04:122-126.
174. 胡智鋒.“新聞專業主義”的“本土化”途徑——寫在央視《新聞調查》十週年之際[J].廣告大觀(媒介版),2006,04:96-97.
175. 孫鬱,胡智鋒,吳士餘,汪耀華.閲讀印象[J].中國圖書評論,2006,09:95-100.
176. 胡智鋒,張國濤.東方衞視的娛樂創新之道——以2006年SMG三檔娛樂欄目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10:34-36.
177. 胡智鋒.人文紀錄片的“熱”和“冷”[J].廣告大觀(媒介版),2006,05:100-101.
178. 胡智鋒,周建新.電視節目編排三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05:81-84.
179. 胡智鋒,周建新.話説春晚“儀式秀”[J].當代電視,2006,12:62-63.
180. 胡智鋒,顧亞奇.淺議頻道競爭中的特色欄目建設[J].新聞戰線,2006,11:83-85.
181. 胡智鋒.電視媒體:節目編排成為“主角”[J].廣告大觀(媒介版),2006,06:94.
182. 胡智鋒,張國濤.電視選秀的第三條道路[J].視聽界,2006,06:22-24.
183. 張長明,胡智鋒,顧亞奇.記錄時代不辱使命——關於《再説長江》的對話[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04:46-48.
184. 胡智鋒.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的潮流與趨勢[A].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華南理工大學.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華南理工大學:,2006:7.
185. 胡智鋒,顧亞奇.以何為本以何稱王——從央視經濟頻道改版談電視頻道的生存與發展[J].電視研究,2005,06:19-21.
186. 胡智鋒.專家評論:談城市台電視新聞節目的出路——從《生活在線》欄目説起[J].山東視聽(山東省廣播電視學校學報),2005,03:22-23.
187. 胡智鋒,顧亞奇.五種視角看中國電視[J].新聞與寫作,2005,07:12-13.
188. 胡智鋒,顧亞奇.《尋找金花》的成功策略[J].當代電視,2005,08:36-38.
189. 胡智鋒,顧亞奇.宣傳藝術·全球意識·審美品格——解析央視國際頻道綜藝節目《中華情》[J].中國電視,2005,08:4-7+1.
190. 胡智鋒,顧亞奇.三“品”《新聞調查》[J].中國電視,2005,09:50-54+1.
191. 胡智鋒.時代性與時尚化——點評專題片《紅色家書》(DVD)[J].北京黨史,2005,06:59.
192. 胡智鋒,顧亞奇.《記者檔案》:三歲之際的思考[J].當代電視,2005,12:68-69.
193. 胡智鋒.“時”——當前電視內容生產的傳媒本質[J].聲屏世界,2005,11:20-21.
194. 胡智鋒.視聽無界[J].視聽界,2005,06:86-87.
195. 胡智鋒,張國濤.從播出平台到打造產業鏈——解讀東方衞視的“影視支撐”[J].新聞記者,2005,12:57-60.
196. 胡智鋒.SNG(衞星新聞傳播)及其對中國電視發展的影響[J].今傳媒,2005,12:23-26.
197. 胡智鋒,顧亞奇.找準位·定好位·做到位[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11:30-31.
198. 胡智鋒.中國影視文化建設三思[J].現代傳播,2005,06:79-80.
199. 胡智鋒,史慧,劉相娟,顧亞奇,王陽,王麗麗.2004年中國電視藝術研究新著綜論[J].當代電影,2005,02:109-114.
200. 胡智鋒.要防止電視傳播與藝術各説各話[J].新聞與寫作,2005,04:15.
201. 胡智鋒,汪文斌,鄭世明.2004:中國電視關鍵詞[J].現代傳播,2005,01:3-9.
202. 胡智鋒.“產品”時代電視綜藝新探索[J].現代傳播,2005,02:75-76.
203. 胡智鋒,張國濤.日、韓電視劇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審美文化思考[A].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AsiaMediaResearchCentre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2005東北亞傳播學國際研討會——東北亞的文化交流論文或提要集[C].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AsiaMediaResearchCentre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2005:7.
204. 胡智鋒,張國濤.春節聯歡晚會:“模式”之思[J].電視研究,2004,02:8-10.
205. 胡智鋒,劉春.會診中國電視——關於中國電視現狀及問題的對話[J].現代傳播,2004,01:1-9.
206. 胡智鋒.啓動·貫通·開拓——中國高校影視學會20年發展的三次跨越[J].現代傳播,2004,01:99-100.
207. 胡智鋒,張國濤.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新聞頻道五年探索的啓示[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04:36-37+41.
208. 胡智鋒,尹寧,徐慧子,徐海義,高靜鬱,張建民,韓璐.2002—2003年中國大陸電視藝術研究新著綜論[J].當代電影,2004,04:77-82.
209. 胡智鋒.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現狀及發展之我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07:5-6.
210. 胡智鋒.《現代傳播》的25年——在《現代傳播》創刊25週年紀念座談會的發言[J].現代傳播,2004,05:11-12.
211. 胡智鋒,張國濤.省級衞視的"情感"突圍[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11:34-36.
212. 胡智鋒,王晗穎.電視新聞編排的新探索——2002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新聞編排類評獎述評[J].視聽界,2004,02:54-56.
213. 胡智鋒,鄭世明.《南京零距離》的五點啓示[J].視聽界,2004,06:19-21.
214. 胡智鋒,張國濤.現實題材電視劇三題[J].中國電視,2004,02.
215. 胡智鋒.2002年度(第六屆)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彩虹獎”對外廣播節目評獎點評.誰持彩練當空舞[C].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08.
216. 胡智鋒,曾祥敏.開拓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新空間——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1/7》欄目點評[J].南方電視學刊,2004,05.
217. 胡智鋒,張國濤.《百年小平》對文獻紀錄片的新探索[J].中國電視,2004,11.
218. 胡智鋒.“陽光快車道”的啓示[J].中國電視,2003,06.
219. 胡智鋒.對DV新世代——中國非職業影像運動的考察[J].南方電視學刊,2003,03.
220. 胡智鋒.電視品牌的特徵及創建[J].中國電視,2003,09.
221. 胡智鋒,卜希霆.電視法制節目建設與社會文明水平提高的關係[J].山東視聽,2003,07:10-12.
222.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研究的分類與意義——“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二(上)[J].現代傳播,2003,01:63-67.
223.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研究的分類與意義——“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二(下)[J].現代傳播,2003,02:70-74.
224.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的功能:“效率”提高與“品格”提升——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三(上)[J].現代傳播,2003,03:48-50.
225.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的功能:“效率”提高與“品格”提升——“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三(中)[J].現代傳播,2003,04:55-57.
226.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的功能:“效率”提高與“品格”提升——“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三(下)[J].現代傳播,2003,05:46-49.
227. 胡智鋒.北京影視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評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3,01:83-88+160.
228. 胡智鋒.電視法制節目三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11:17-20.
229. 胡智鋒,劉文.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戰略[J].文化月刊,2003,11:26-27.
230. 胡智鋒.廣播電視藝術教育回顧、現狀及展望[J].藝術教育,2003,02—03.
231. 胡智鋒.當今電視文藝節目主持人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J].雲嶺聲屏,2003,11.
232. 胡智鋒.五種視角看中國電視[J].視野,2003,04.
233. 胡智鋒.開拓對外廣播新視野——第三屆“中國彩虹獎”對外廣播節目評析[J].視聽縱橫,2003,06.
234. 胡智鋒,張國濤.參與•梳理•分享——評《正大綜藝》特別節目“我的世界真奇妙”大賽[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增刊.
235. 胡智鋒.論電視紀錄美學.多元文化視閾中的紀實影片[C].學林出版社,2002,10.
236. 胡智鋒.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概述[C].傳播學研究.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2.
237. 胡智鋒.品牌 • 角色 • 視點——我看亞妮及其作品[C].亞妮電視作品研究.台灣出版社,2002,01.
238. 胡智鋒,趙帆.電視春節晚會三論[J].中國電視,2002,05.
239. 胡智鋒,史雪雲.電視紀實五題[J].電視藝術,2002,03.
240. 胡智鋒.2000——2001中國大陸影視藝術研究綜論[J].當代電影,2002,04.
241. 胡智鋒.對“DV新世代”——中國非職業影像運動的考察[A].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衝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2002:8.
242. 尹鴻,周星,胡正榮,胡智鋒,鍾大豐,喻國明,路海波.傳媒研究如何面對傳媒實踐[J].現代傳播,2002,01:1-11.
243. 木子,鍾桂松,胡智鋒,朱羽君,于丹,徐舫州,洪民生,尹鴻.浙江衞視旅遊版節目[J].現代傳播,2002,01:59-62.
244. 張長明,胡智鋒,蘭孝兵.提高傳播藝術水平開創電視外宣新境界[J].現代傳播,2002,04:5-9.
245.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一個學術命題的新的整合——“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一(上)[J].現代傳播,2002,05:51-55.
246. 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一個學術命題的新的整合——“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之一(下)[J].現代傳播,2002,06:43-47.
247. 胡智鋒,蘭孝兵.多重“對接”的成功探索——評“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中秋晚會”[J].當代電視,2002,01:66-67+88-89.
248. 胡智鋒.中國電視節目生產“本土化”的戰略目標與對策[J].當代電影,2001,03:88-91.
249. 胡智鋒,趙帆.創建“科教頻道”的意義和價值[J].電視研究,2001,07:33-34+1.
250. 胡智鋒,史雪雲.湖北衞視媒介形象塑造的戰略與策略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12:34-35.
251. 胡智鋒.中國電視節目生產的本土化戰略與對策[J].文藝研究,2001,04:17-20.
252. 胡智鋒,丁俊傑,丁海宴,于丹,王甫,王鋒,尹力,尹鴻,石長順,朱羽君,朱劍飛,劉宏,仲呈祥,李興國,陳力丹,張頌,張子揚,張鳳鑄,陸曄,時統宇,閔惠泉,孟建,周星,周華斌,周鴻鐸,苗棣,趙德全,胡正榮,俞虹,徐舫州,高鑫,黃升民,黃會林,曹璐,彭吉象,喻國明,曾慶瑞,程宏.中國傳媒世紀寄語[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1,01:1-16.
253. 朱羽君,胡智鋒.電視的歷史話語方式──看《百年中國》[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1,01:60-62.
254. 胡智鋒,蘭孝兵.中國電視呼喚理論創新[J].當代電視,2001,14:16-17.
255. 胡智鋒.《當代工人》——感言[J].當代電視,2001,10:51.
256. 胡智鋒.中國電視節目生產“本土化”的戰略目標與對策[A].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2001:10.
257. 胡智鋒.電視策劃論綱[J].南方電視學刊,2001,01.
258. 胡智鋒.一個意味深長的“媒介事件”的構建——評電視直播《生命20小時》[C].生命20小時.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07.
259. 胡智鋒.標準 • 取向 • 情境設計——“現實題材長篇電視劇”三題[J].傳媒文化,第一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10.
260. 胡智鋒,蘭孝兵.開放度 • 本土化 • 傳播藝術——中國電視引進節目特質探析[J].中國電視,2001,11.
261. 胡智鋒,蘭孝兵.《不要放棄》點評.第五屆金話筒獎獲獎節目評析[C].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1,10.
262. 胡智鋒.21世紀廣播電視的發展與展望[J].大眾廣播,2000,05.
263. 胡智鋒.轉型期北京影視文化建設的四個浪潮(下)[J].電視藝術,2000,01.
264. 胡智鋒.求新中的困惑——對三種電視現象之評析[J].新聞實踐,2000,04.
265. 胡智鋒.台灣影視教育述評.紐帶與橋樑[C].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05.
266. 胡智鋒.《中國人》的品格與紀錄片的使命[J].南方電視學刊,2000,04.
267. 胡智鋒.當前三種電視現象之評析[J].粵海風,2000,01:27-29.
268. 胡智鋒.影視藝術三論(上)[J].現代傳播,2000,05.
269. 胡智鋒.影視藝術三論(下)[J].現代傳播,2000,06.
270. 胡智鋒.《20年/20人》的啓示[J].電視研究,1999,04:38-39.
271. 胡智鋒.《中華醫藥》欄目存在的理論依據及其使命[J].電視研究,1999,11:31.
272. 胡智鋒,韓運榮.中國當代電視觀念的演革[J].現代傳播,1999,04:1-9.
273. 胡智鋒.轉型期北京影視文化建設的四個浪潮(上)[J].電視藝術,1999,04.
274. 胡智鋒.風情萬千長弄堂——評電視劇《走過長弄堂》[J].時代影視,1999,01.
275. 胡智鋒.十年來中國電視發展歷程的一種描述[J].中國電視,1999,04.
276. 胡智鋒.大力推進中國電視學科建設[J].南方電視學刊,1999,03.
277. 胡智鋒.“鳳凰模式”三思.火鳳凰[C].現代出版社,1999,03.
278. 胡智鋒.“轉型期”中國影視文化建設的四個浪潮[J].電影文學,1999,10.
279. 胡智鋒.《現代傳播》與近十年電視觀念演變[J].當代電視,1999,11.
280. 胡智鋒.引進 • 選擇 • 表現——觀中央電視台國際部節目有感[C].電視節目論集.作家出版社,1999,12.
281. 胡智鋒.至真 • 超越 • 綜合效應——我看《泰坦尼克號》[J].現代傳播,1998,03.
282. 胡智鋒.電視欄目:背景、策劃與設計[J].南方電視學刊,1998,04.
283. 胡智鋒,劉文.論電視紀錄片的“視點”[J].現代傳播,1998,05.
284. 胡智鋒.電視法制節目的幾個辯證關係[J].電視研究,98法制專刊.
285. 胡智鋒.相見時難別亦難——評《阿里山女兒》[J].當代電視,1998,07.
286. 胡智鋒.我所看到的台灣電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8,05:60-63.
287. 胡智鋒.開闢電視午夜黃金時段──兼評山東電視台《午夜相伴》欄目[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7,01:57-58.
288. 胡智鋒.倪萍四題[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7,04:55-57.
289. 胡智鋒.“倪萍”與倪萍[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7,01:54-55.
290. 胡智鋒.《'96春節聯歡晚會》感言[J].電視研究,1996,03:28-29.
291. 胡智鋒,羅振宇.學院精神與學理路徑──理論視野中的“電視批評”[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6,01:16-19.
292. 胡智鋒,羅振宇.從“工具客體”到“責任主體”[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6,05:9-15.
293. 胡智鋒.午夜不再寂寞——寫在《午夜娛樂城》開播一週年之際[J].北京廣播電視,1996,01.
294. 胡智鋒.走出小舞台,走進大世界——BTV春節晚會節目述評[C].BTV精品節目賞析.北京電視台,1996,06.
295. 胡智鋒.説説《説你説我》[J].北京廣播電視,1995,02.
296. 胡智鋒.歷史追求與美學追求的統一[C].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北京電視台,1995,12.
297. 胡智鋒.影視互動的新標石[J].電視研究,1995,12.
298. 胡智鋒.東視的意義[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5,01:92-97.
299. 胡智鋒.《往事歌謠》六章[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5,06:34-40.
300. 胡智鋒.自然,電視專題片的一種美學追求──兼評電視專題片《獻給大自然的童心》[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4,01:57-59.
301. 胡智鋒.論電視美的創造(上)[J].電視藝術,1994,02.
302. 胡智鋒.論電視美的創造(下)[J].電視藝術,1994,03.
303. 胡智鋒.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表演分寸[J].當代電視,1994,04.
304. 胡智鋒.關於曹禺戲劇傳播的研究[C].93曹禺國際學術研討會,1993,10.
305. 胡智鋒.電視紀錄的真實三層面[J].中國電視,1993,07.
306. 胡智鋒.電視藝術理論研究的一塊基石——評高鑫新著《電視藝術概論》[J].中國電視,1993,11.
307. 胡智鋒.論電視紀錄美學(上)[J].現代傳播,1993,01:51-62.
308. 胡智鋒.論電視紀錄美學(下)[J].現代傳播,1993,02:62-69.
309. 胡智鋒.價值選擇的迷亂——從《愛你沒商量》説開去[J].現代傳播,1993,03:60-64.
310. 王紀言,胡智鋒.新座標——第二屆四川國際電視節紀錄片對話錄[J].現代傳播,1993,05:22-30.
311. 胡智鋒.十年來中國電視美學的研究(上)[J].現代傳播,1993,05:67-74.
312. 胡智鋒.十年來中國電視美學的研究歷程(下)[J].現代傳播,1993,06:28-38.
313. 周來祥,胡智鋒.辯證思維方法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文藝學理論體系[J].現代傳播,1992,02:83-88.
314. 胡智鋒,曹仁義.廣播優勢訪談錄——訪首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曹仁義[J].現代傳播,1992,03:89-94.
315. 胡智鋒,吳貽弓.訪著名電影導演吳貽弓[J].現代傳播,1992,04:112-118.
316. 胡智鋒.藝道·藝法·藝術家——訪音樂家、書法家曹建國[J].現代傳播,1992,06:68-76.
317. 朱光烈,胡智鋒.“O”——一個藝術家的追求[J].人物,1992,04.
318. 胡智鋒.新時期電視劇“情節片”概觀[J].電視劇,1992,04.
319. 鄒凡揚,胡智鋒.電視紀錄片縱橫談[J].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2,06.
320. 胡智鋒.人在“觸電”以後——評田本相先生新著《電視文化學》[J].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1,02.
321. 胡智鋒.昆德拉的世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J].外國文學評論,1990,01:118-121.
322. 胡智鋒.價值選擇與人文科學研究[C].新聞廣播電視文藝論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89.
323. 胡智鋒.裂變與引進中的選擇——中國話劇的創生歷程與文化特徵[J].文史哲,1989,04.
324. 胡智鋒.洪深的《農村三部曲》[C].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325. 胡智鋒.曹禺戲劇藝術魅力初探[J].求索,1986,01. [3] 

胡智鋒報紙文章

326. 周建新、胡智鋒,剎住影視創作的不正之風,光明日報,2015.7.27
327. 胡智鋒、楊乘虎,引領力: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訴求,光明日報,2015.6.29
328. 胡智鋒,短評《生命中的好日子》,光明日報,2015.1.15
329. 胡智鋒,讓文藝更有力放飛中國夢,文藝報,2014.10.20
330. 胡智鋒,傳統文化應成為電視節目創新的重要資源,光明日報,2014.7.12
331. 劉俊、胡智鋒,中國電視紀錄片的收穫與缺失,光明日報,2014.1.18
332. 胡智鋒、周建新,電視節目引進為何壓倒原創,光明日報,2013.11.23
333. 張政法、胡智鋒,電視綜藝節目“引進”為何愈演愈烈,光明日報,2013.7.6
334. 胡智鋒、周建新,“星光”求變的啓示,人民日報,2013.5.3
335. 胡智鋒、周建新,如何看待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跳槽”,光明日報,2013.4.27
336. 胡智鋒,探求電視劇藝術的“道”與“法”,人民日報,2013.1.8
337. 胡智鋒,當前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創新三大亮點,金鷹報,2012.8.24
338. 胡智鋒,《我們的法蘭西歲月》:激昂慷慨的愛國主義頌歌,光明日報,2012.7.2
339. 胡智鋒、周建新,羣眾文化發展的三個要義,中國社科報,2012.5.30
340. 胡智鋒、劉俊,呈現真實中國景觀 擔當傳媒社會責任中華讀書報,2012.4.11
341. 胡智鋒,電視劇《山楂樹之戀》:不一樣的《山楂樹之戀》,光明日報,2012.4.7
342. 胡智鋒,對訪談類節目低俗化虛假化説不,光明日報,2011.10.8
343. 胡智鋒、周建新,史詩品格 高遠立意——《旗幟》在藝術創作上的亮點,光明日報,2011.7.1
344. 胡智鋒,好看的節目 也不能突破底線,光明日報,2011.6.2
345. 胡智鋒、張國濤,把握電視藝術的生命律動,光明日報,2011.4.22
346. 胡智鋒,《星光大道》成功之道,人民日報,2011.4.15
347. 胡智鋒,建構國家記錄平台 留存民族文化記憶,光明日報,2011.2.16
348. 胡智鋒,電視劇——從類型成熟到產業發展,光明日報,2011.2.23
349. 胡智鋒,當前中國電視節目創新發展的三種動向,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9
350. 胡智鋒,史詩品格高遠立意——《旗幟》在藝術創作上的亮點,光明日報,2011.7.1
351. 胡智鋒、楊乘虎,建構國家紀錄平台 留存民族文化記憶——評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光明日報,2011.2.16
352. 胡智鋒、楊乘虎,為紀錄頻道開播喝彩,人民日報,2010.12.24
353. 胡智鋒,當前電視文化生態的失衡與矯正,中國藝術報,2010.09.10
354. 胡智鋒,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之路,中國文化報,2010.08.12
355. 胡智鋒,抗旱救災 我們在行動——評大型抗旱救災公益晚會,人民日報,2010.4.9
356. 胡智鋒,軍隊文工團生活的生動摹寫——評電視劇《戰地浪漫曲》,光明日報,2010.1.22
357. 胡智鋒、張國濤,重現變革時代的集體記憶,人民日報,2010.1.5
358. 胡智鋒,澳門迴歸的真情詠歎,人民日報,2009.12.18
359. 胡智鋒、周建新,主持人的角色與責任,人民日報,2009.9.8
360. 胡智鋒、顧亞奇,電視的思想品位,人民日報,2007.11.23
361. 胡智鋒,“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影像記錄,光明日報,2007.6.29
362. 胡智鋒、周建新,“娛樂選秀熱”優思,人民日報,2006.10.12
363. 胡智鋒,《再説長江》:一部振奮民族精神的熒屏力作,光明日報,2006.7.25
364. 胡智鋒、顧亞奇,在貼近上下大工夫,人民日報,2005.5.28
365. 胡智鋒、張國濤,中國電視紀錄片的責任與使命,人民日報,2004.11.16
366. 胡智鋒,拍好“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三個核心要素,文藝報,2004.5.7
367. 胡智鋒、張國濤,兩種路徑 多元格局——十年來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科建設回眸,中華讀書報2004.8.11
368. 胡智鋒,《“焦點訪談”紅皮書》——時代性的歷史紀錄,文藝報,2003.6.5
369. 胡智鋒,為了歷史的公正與人類的尊嚴——評紀錄片《未被審判》,人民日報,2003.10.3
370. 胡智鋒,影視藝術“中國學派”的基礎工程——《中國影視美學叢書》讀後,人民日報,2002.4.7
371. 胡智鋒,對影視戲劇民族化的思考和探求,光明日報,2002.6.26
372. 胡智鋒,透視CCTV—10,中國文化報,2001.7.13
373. 胡智鋒、史雪雲,突出公益特色 打造獨特品牌——評湖北衞視的媒介形象塑造,光明日報,2001.11.23
374. 胡智鋒,本土化:中國電視的生存策略,中國文化報,2000.7.22
375. 胡智鋒,説説《八方食聖》,北京日報,1999.9.4
376. 胡智鋒,評電視劇《秋白之死》,中國文化報,1987.7.3 [3] 

胡智鋒課題項目

主要課題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批准時間
1.
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戰略與策略研究(14ZDA055)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2014
2.
新形勢下中國影視文化發展創新研究(11BC024)
國家社科基金
2011
3.
從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體的所謂客觀公正(08@ZH011)
國家社科基金
2008
4.
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01DC65)
國家社科基金
2001
5.
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研究
國家出版基金
2011
6.
中國電視藝術史(11JJD860002)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
2012
7.
文化創意產業與中國影視文化建設問題研究(06JJD86000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2006
8.
中國電視法制節目建設研究(99JD76000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1999
9.
公共文化單位免費開放公益性服務
文化部
2010
10.
加強主播隊伍建設對於提升廣播電視影響力的價值研究(GD131429)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2014
11.
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指標、運營、保障體系研究(GD0820)
國家廣電總局
2008
12.
中國電視節目生產"本土化"戰略研究(BW0118)
國家廣電總局
2001
13.
電視文藝對社會生活的影響(BW9611)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首屆人文立項課題
1997
14.
中、日、韓電視劇的文化比較研究(BW0417)
國家其它部委項目
2005
15.
中國影視文化軟實力研究(CUC12A41)
中國傳媒大學校級培育項目重點項目
2012
16.
“青春中國”大學生紀錄片訓練營研究(HW12135)
中央電視台
2012
17.
影像的力量——讓紀錄片走進大學校園(HW11O82)
中央電視台
2011
18.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2011年度發展報告(HW12014)
中央電視台
2011
19.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文化事業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的目標、思路與措施研究(HW1010)
北京市發改委
2009
20.
適應國家文化中心建設要求 打造北京廣播影視航母(HW12060)
北京市廣電局
2012
21.
首都廣播影視人才管理改革專題研究(HW13041)
北京市廣電局
2012
22.
北京影視產業發展理論思考(HW11042)
北京市廣電局
2011
23.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廣播影視發展規劃(HW1022)
北京市廣電局
2010
24.
建設世界城市 打造東方影視之都(HW1063)
北京市廣電局
2010
25.
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報告2010(HW1017)
安徽電視台
2010
26.
吉林電視台衞星頻道戰略定位研究及全面分析與規劃(HW1019)
吉林電視台
2010
27.
中國電影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效果評估方法研究(HW11016)
中國電影博物館
2011
28.
北京市文化設施建設重大項目規劃(HW1074)
北京工程諮詢公司
2010
29.
公共文化單位免費開放公益性服務(HW1066)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國家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2010
30.
北京市順義區廣播影視“十二五”發展規劃(HW1039)
北京順義廣播電視中心
2010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