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至上主義

鎖定
至上主義一詞意為至高無上,它是1915年前後由馬列維奇創造的俄羅斯前衞藝術流派,活躍於1915年到20世紀30年代之間,除馬列維奇之外還包括烏達利佐娃、蘇耶金、普尼、羅德琴科等人。至上主義的形式特點是抽象的,作品以直線、幾何形體和平塗色塊組合而成。俄羅斯畫家夏加爾康定斯基以及德國包豪斯學校都曾經受到至上主義的影響。至上主義是前衞運動中抽象藝術的主要代表之一。
中文名
至上主義
外文名
супрематизм
別    名
絕對主義
英    語
suprematism

至上主義概念簡介

至上主義一詞來自拉丁語supremus,意為至高無上。至上主義是1915年前後由馬列維奇(Казимир Малевич)創造的俄羅斯前衞藝術流派,它活躍於1915年到20世紀30年代之間,除馬列維奇之外還包括烏達利佐娃( Надежда Удальцова)、蘇耶金( Николай Суетин)、普尼( Иван Пуни)等人。至上主義的形式特點是抽象的,作品以直線、幾何形體和平塗色塊組合而成。

至上主義歷史溯源

1915年12月,馬列維奇在彼得格勒(即今聖彼得堡)舉行的“最後的未來主義畫展0.10”上展出了自己的至上主義作品,標誌着這個流派的誕生。但是至上主義的某些因素可以追溯到1913年的未來主義歌劇《戰勝了太陽》(Победа над Солнцем)。馬列維奇為這部歌劇設計了服裝和舞台佈景。這部歌劇宣揚徹底否定傳統文化和舊時代,預言新文化和新時代的到來。
這一邏輯在馬列維奇1915年發表的宣言《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От Кубизма и Футуризма к Супрематизму)中得到延續。他將至上主義稱為新的繪畫現實主義,認為至上主義的提出不僅是藝術問題,而且具有哲學和宗教上的開拓性。 [1]  馬列維奇在“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0.10’”上以“繪畫的至上主義”為題,展出了39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黑色方塊》,這幅作品標誌着至上主義產生。此後馬列維奇的創作完全以幾何形狀的抽象風格為主。
1915年到1917年之間的時間是馬列維奇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也是他的藝術成熟的關鍵時期。1917十月革命之後他積極參與新政權的組織活動。1918年《白上之白》問世以後,馬列維奇積極投身理論總結、教學和實踐活動。1919年馬列維奇受邀前往維捷布斯克,加入夏加爾(Марк Шагал)的“新藝術學校”,很快他就將原有的藝術學校轉變為至上主義的藝術學校。同年發表文章《論藝術中的新體系》(О новых системах в искусстве),並在莫斯科舉辦第一次回顧展“卡·馬列維奇從印象主義到至上主義的道路”。1920年後馬列維奇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專著,如《上帝不會被推翻,藝術、教會、工廠》等。 [2]  他曾製作過許多建築石膏模型(архитектон),這些模型幾乎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白色長方體組合而成;他還繪製了大量的“未來地球居民的房屋”(планит),其外觀基本採用幾何形狀(主要是四邊形)。除此之外馬列維奇還設計過服裝、陶瓷器皿。在構成主義興起之後,馬列維奇的追隨者和學生們將至上主義形式在構成主義理念中加以應用,進行了大量的工業設計。在十月革命之後夏加爾、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都曾在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中工作,他們的創作也都受到過至上主義的影響。
馬列維奇曾於1927年訪問波蘭、德國,在德紹拜訪了包豪斯學校,會見了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Walter Adolph Georg Gropius)、拉斯洛•莫霍伊-納吉(Moholy-Nagy László)等人。納吉還在包豪斯的書系中安排出版了一部分馬列維奇的手稿。同年馬列維奇的著作《非具象的世界》(Мир как беспредметность)在慕尼黑出版。蘇聯政府懷疑馬列維奇在國外的活動,很快就將他緊急召回。馬列維奇的許多展覽用的畫作、説明材料和手稿在匆忙之中交給了建築師哈林(Hugo Häring)保管,這部分作品和材料後來成為了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收藏品。馬列維奇的作品還參加過1924年的威尼斯雙年展,1929年在蘇黎世、1930年在柏林和維也納展出過。這些交流使得至上主義的影響擴大到整個國際前衞藝術運動之中。

至上主義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至上主義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藝術家
作品信息
藝術作品
馬列維奇
《黑方塊》,1915,布面油畫,79.5×79.5釐米,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1916,布面油畫,80.5×71釐米,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
《至上主義》 《至上主義》
馬列維奇
《白上之白》,1918,布面油畫,79.4×79.4釐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白上之白》 《白上之白》
馬列維奇
建築設計“архитектон-гета”,1923年,巴黎蓬皮杜現代藝術博物館
建築設計“архитектон-гета” 建築設計“архитектон-гета”
參考資料
  • 1.    Малевич, От Кубизма и Футуризма к Супрематизму. // Чёрный квадрат.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2003, с. 29.
  • 2.    馬列維奇,《上帝不會被推翻:藝術、教會、工廠》,劉士瀅譯,《世界美術》2022年第1期,第99-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