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新聞獎

鎖定
中國新聞獎(China Journalism Award)是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批准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每年評選一次。 [8] 
中國新聞獎評選範圍為經中國國家正式批准的報社(報業集團)、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新聞網站。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為以上新聞單位原創,由新聞工作者採寫製作,並在上一年度內刊播的新聞作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的報刊在上一年度刊發的新聞論文;媒體融合獎項作品要求在以上新聞單位移動端發佈,應用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傳播。 [8] 
2023年11月6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77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73件,二等獎114件,三等獎187件。 [19] 
中文名
中國新聞獎
外文名
China Journalism Award [20] 
創辦時間
1990年
創辦機構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類    型
新聞研究
評獎週期
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新聞獎獎項沿革

1990年,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批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創辦中國新聞獎 [3] 
1997年,中國新聞獎增設了新聞論文評選項目,每兩年單獨組織評選一次 [4] 
2004年,中國國際新聞獎納入中國新聞獎系列,在中國新聞獎定評前,舉行國際新聞獎複評暨年賽 [5] 
2006年8月,中國新聞獎首次將網絡新聞作品納入評選 [6] 
2018年5月,中國新聞獎增設媒體融合獎項,設立6個評選項目,分別為短視頻新聞、移動直播、新媒體創意互動、新媒體品牌欄目、新媒體報道界面和融合創新,共50個獎數 [7] 
2020年11月2日,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本屆中國新聞獎共設29個評選項目 [1]  ,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8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5件,一等獎68件,二等獎105件,三等獎170件 [2] 
2021年6月3日-10日,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參評項目公示 [11]  。11月7日,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6件作品獲獎,其中,特別獎5件、一等獎67件(含12件新聞名專欄)、二等獎104件、三等獎170件。 [12] 
2022年6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公佈了新修訂的《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2022年第32屆中國新聞獎將啓用此辦法進行評選。 [15]  11月8日,第32屆中國新聞獎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76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72件,二等獎116件,三等獎185件。 [16] 
2023年11月6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77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73件,二等獎114件,三等獎187件。 [19] 
2023年11月,“中國新聞獎進校園”主題活動在廣東汕頭大學舉行。 [21] 
2024年3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面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央新聞單位,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各專項初評報送單位,有關專業新聞工作者協會、教研機構報送單位發佈了《關於開展第3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22] 

中國新聞獎獎項設置

  • 項目綜述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設獎數額不超過350個。其中,一等獎不超過68個(包括10個新聞名專欄);二等獎106個左右;三等獎176個左右。
特殊情況下(各項評選條件都很優秀,只是因字數、時長限制等硬性規定所限),經評委會決定,可設不超過5個特別獎(與一等獎同等待遇)。
為調動更多新聞單位的積極性,每個刊播單位的文字作品在消息、評論、通訊與深度報道(專題)3個評選項目中,獲一等獎不超過1個。每個刊播單位的廣播、電視作品同上。
每個參評項目的設獎數額由中國新聞獎評委會主任會議根據當屆作品的質量、結構和報送、評選具體情況提出建議,經評委會全體會通過。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共設29個評選項目。
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 確定10件新聞攝影作品、13件新聞漫畫作品參加中國新聞獎評選。 [13] 
  • 報紙、通訊社、新聞網站、移動新媒體作品參評項目
1.文字消息:迅速簡明報道新聞事實的文字新聞作品。
2.文字評論:對新聞事件、熱點話題、社會現象等進行評析和説理的文字新聞作品,包括社論、評論員文章、署名評論等,不包括雜文。
3.新聞攝影:報道新聞的攝影作品。
4.新聞漫畫:評論新聞的漫畫作品。
  • 報紙、通訊社作品參評項目
1.通訊與深度報道類:用分析性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新聞特寫、新聞綜述等表現手法對新聞人物、事件等進行深入和詳細報道的新聞作品(含分上、下兩期刊發的新聞作品,以及系列、連續、組合報道)。
刊播時間跨年度的系列報道和連續報道,按作品結束時的刊播年度申報。
2.新聞版面:要聞版等新聞版面(不包括攝影、漫畫等專副刊版面以及成組的版面)。
3.副刊作品:包括雜文、文藝評論、特寫和報告文學。
  • 廣播、電視媒體參評項目
1.消息:迅速簡明報道新聞事實的新聞作品。
2.評論:對新聞事件等進行評析和説理的作品,包括以評論為主的述評性節目。
3.新聞專題:從不同角度報道同一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社會現象的新聞作品,包括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新聞特寫、新聞綜述(含電視新聞紀錄片),以及系列、連續、組合報道。
4.新聞訪談節目:主持人與嘉賓就新聞人物、新聞事件和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的談話作品和新聞人物訪談作品,要求主持人與嘉賓現場交流談話佔整個作品時長不少於2/3。
5.新聞現場直播:與重大新聞事件或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同步採集現場信號並播出,集現場報道、背景介紹與事態分析等於一體的新聞作品。要求以新聞現場音像信號為直播主體,採用的音像資料時長不超過整個作品時長的1/3。同等條件下,現場信號為該台自採的優先。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的間斷性直播可選取其中1個完整直播段參評。跨年直播的節目,首次播出時間在上一年度,節目主體部分在上一年度完成的計入上一年度。該評選項目不包括紀念會、報告會、文藝演出、工程慶典、剪彩儀式、活動開幕式和以演播室直播談話等為主體的作品。
6.新聞節目編排:以動態消息為主的常設集納式新聞欄目編排作品。
  • 網絡媒體作品參評項目
1.新聞專題類: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音視頻、Flash等多媒體手段和多種新聞體裁,從不同角度全面報道同一新聞事件或同一新聞主題的作品,含新聞訪談作品。
2.頁(界)面設計:新聞網站首頁、新聞頻道首頁或新聞專題首頁,包括移動端發佈的新聞作品界面。
  • 媒體融合獎項
1.短視頻現場新聞:在移動端首發的視頻新聞。
2.短視頻專題報道:在移動端首發的視頻專題報道(含微紀錄片)。
3.移動直播:與新聞性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同步採集現場信號併發布,集現場報道、背景介紹與事態分析等於一體的新聞作品。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的間斷性直播選取其中1個完整直播段參評。跨年直播的作品,首次播出時間在上一年度,作品主體部分在上一年度完成的,計入上一年度。
4.創意互動:以用户交互為主要特徵,發佈方與用户方形成完整新聞傳播鏈條的新媒體作品。
5.融合創新:在媒體融合報道方面具有示範性,產生強烈社會反響的重大創新新聞作品。
  • 國際傳播獎項
中國媒體的對外報道,以及有效影響了國際輿論的新聞作品(體裁及類別同其他項目),包括以國際傳播為研究對象的新聞論文。
  • 綜合項目
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 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
1.新聞名專欄:各媒體原創並刊播有共同特徵(同類主題、同類題材、同類體裁)的新聞報道的板塊(單元)。要求已連續刊播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年度內刊播不少於48周、每週不少於一次。新聞網站和新媒體專欄要求年度內每週至少更新一次。
報紙專欄應有固定的名稱,位置相對固定和獨立,不含專刊和專版;廣播、電視專欄應有固定名稱、標識;新聞網站專欄應在固定頁面有固定名稱和鏈接位置;新媒體專欄應持續發佈且有固定名稱。
2.新聞論文:研究論述新聞實踐、新聞理念、新聞理論的文章 [1] 

中國新聞獎評選規則

中國新聞獎評選組織

  • 評選委員會
中國新聞獎評選委員會由新聞主管部門、新聞單位記者編輯代表、各地記協領導、新聞教研機構專家學者代表等110人左右組成。評委會人員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報經中宣部同意後聘任,任期一屆。評委實行迴避制和輪換制。
評選委員會負責中國新聞獎評選。每屆評委人數100名左右,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聘任並報經中宣部同意,任期一屆。評委實行迴避制。各單位申報的評委,該人或其直系親屬有作品參評中國新聞獎的,應當迴避。
評委實行一定比例的輪換制。對部分評委單位本着上屆出任評委的地區和單位該屆不再推薦的原則,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在評委會主任或主任委託的副主任監督下,抽籤確定推薦評委的地區和單位後,請相關地區和單位按規定條件推薦人選 [8] 
  • 評委聘任條件
1.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品行端正,作風務實,辦事公道;熟悉新聞業務;組織紀律性強。
2.符合相關專業從業經驗要求。
  • 組成人員
獲獎作品
獲獎作品(4張)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和人民日報社、新華社、解放軍報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行業報協會各1位負責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各1位負責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副主席和書記處書記。(27名左右)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負責人擔任攝影、漫畫、副刊項目評委。
2.科技日報社、人民政協報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中國新聞社、學習時報社、工人日報社、中國青年報社、中國婦女報社、農民日報社、法制日報社按輪換制原則推薦相關採編業務負責人。(5名左右)
3.中國行業報協會會員單位以外的全國性行業類媒體和地方新聞單位業務骨幹,要求是在職的“兩獎”獲獎者或具有正高職稱的中青年編輯、記者。網絡、國際傳播方面,可放寬為副高以上職稱。(21名左右)
4.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記協主席或由主席委託的人選擔任評委。為增強評委會專業性,各省級記協必須按要求推薦新聞單位在職且分管採編業務的負責人。(32名左右)
5.專家學者。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在評委會主任或主任委託的副主任監督下,從上屆未出任評委的專家庫專家中抽取產生。其中從事廣播電視新聞研究方向專家佔50%左右,文字、網絡新聞和國際傳播研究方面的專家所佔比例大致相等。(15名左右)
6.媒體融合獎項評委由符合條件的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委員擔任 [1] 

中國新聞獎申報條件

  • 參評媒體及作品
中國新聞獎參評範圍為經國家正式批准的報社(報業集團)、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新聞網站、新媒體中心(傳媒中心)等新聞機構。
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為以上新聞單位原創,由新聞工作者採寫製作,並在上一年度內刊播的新聞作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的報刊在上一年度刊發的新聞論文;參評媒體融合獎項作品要求由以上新聞單位應用數字技術製作,在移動互聯網平台首次發佈傳播。
曾獲新聞名專欄以及新媒體品牌欄目獎項的欄目,如無重大創新變化,不再參評。
有違新聞真實性原則,存在導向錯誤、事實性差錯的作品不得參評;上一年度履行社會責任評價等級為不合格的新聞媒體,其主要負責人、直接當事人不得參評當屆中國新聞獎 [1] 
  • 參評人員
中國新聞獎參評人員原則上為新聞工作者,即在新聞單位從事新聞採編工作的人員,或與新聞單位具有相對穩定的聘用或合作關係(由新聞單位把握)從事新聞採編工作的人員。
在新聞單位從事黨務、行政、經營、後勤等非採編崗位工作人員不允許參評新聞作品項目。
近3年內有不良職業道德記錄的新聞工作者單獨採寫或主編、主創的作品不得參評;參與採編製作的作品獲獎,取消其個人獲獎資格。
新聞教研機構的教師、研究人員可參評新聞論文項目 [1] 

中國新聞獎評選考核

  • 作品推薦
組織推薦
推薦單位按照如下程序推薦該單位所屬各新聞媒體作品。
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頒獎 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頒獎
(1)組織該單位所屬各新聞媒體編輯記者民主推薦。
(2)由單位領導和民主推薦的編輯、記者代表(該人無作品參評)組成評委會。
(3)領導班子按照該辦法規定嚴格審核,提出擬推薦的參評作品,並在該單位公示不少於5個工作日。
(4)認真按照該辦法規定受理公示中提出的各項意見,將符合該辦法規定的參評作品材料提交評委會,經充分討論、評議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向報送單位推薦的參評作品。
(5)填寫推薦表並由單位組織審核把關。主要領導或主持工作的領導在推薦表上簽名,並加蓋單位公章(蓋單位部門章無效)後提交有關報送單位。
自薦(他薦)
各社會單位和個人均可自薦或他薦符合該辦法規定的新聞作品參加評選,名額不超過1個。
(1)向試點報送單位自薦(他薦)
為防止推薦單位因各種原因可能出現漏報優秀作品的情況,各社會單位、個人均可在推薦單位、報送單位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截稿日期前,按該辦法規定,自薦(他薦)作品參評。
(2)向推薦單位、報送單位自薦(他薦)
推薦單位、報送單位收到自薦(他薦)作品後,要認真按照該辦法規定的標準和程序評選,把明顯該推薦而未推薦的作品納入到推薦、報送範圍。
(3)向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自薦(他薦)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將另行制訂辦法,對自薦(他薦)作品參評材料進行審核和初評。
  • 作品初評
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
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2張)
(1)各報送單位(含試點報送單位,下同)要根據該辦法的規定,制定該地區、該系統、該專項作品推薦辦法、初評辦法,成立初評委員會。
(2)初評時,要在堅持“評選標準”等規定的前提下,統籌兼顧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平面媒體與廣電媒體、網絡媒體、移動新媒體,省級媒體與地(市、縣)級媒體,統籌兼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
中國新聞獎
中國新聞獎(2張)
(3)對同一題材作品,各報送單位包括專項初評單位務必擇優報送,最多不超過3件。
(4)各報送單位領導班子,要按照該辦法相關規定認真審核參評作品,並將候選的參評作品提交初評委員會審看、討論、評議。然後進行無記名投票,按照規定的報送數額和得票順序,確定報送作品。
(5)報送單位(含試點報送單位)在公開的新聞網站完整公示參評作品申報材料(中央新聞單位、專項初評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公示,省級記協在省級宣傳部門官網或省級主要新聞網站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5個工作日,接受網上評議,公示期結束後仍予以保留。在申報時提供每件作品參評材料公示網頁地址備查。
(6)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將對報送單位公示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未按要求進行公示或未保留公示網頁或無法查詢到公示作品情況的,將按違規報送對待。
(7)各報送單位要認真按照該辦法各項規定受理公示期間收到的意見,同推薦單位認真核查有關違規參評情況,並按照該辦法有關規定,撤銷存在違規參評情況的作品報送資格;如舉報不實,則要公開予以澄清。
(8)報送單位必須對報送作品的真實性和相關申報信息的準確性進行審核把關後,由領導班子(不含專項初評報送單位)集體決定報送參加定評的參評作品。報送單位主要領導在參評作品推薦表上簽名並加蓋報送單位公章,附上相關材料,按規定名額報送到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
  • 定評產生獲獎項目
通過審核的參評材料將統一在新華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網公示不少於7個工作日,接受網上評議。評獎辦公室認真受理並核查舉報,對明顯不符合“評選標準”的作品撤銷參評資格;無法確定的,報告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確定其參評資格。網上評議意見提交評委會參考。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組織新聞教研機構、新聞媒體和外宣部門中品行端正、作風務實、辦事公道、熟悉業務的專家組成審核委員會,分若干小組按評選辦法規定對參評作品進行審核。審核意見送評委會或評委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
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會 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會
參評作品資格審核由評委會確定。評委會未召集期間,由評委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評獎辦公室作為評委會領導下的工作機構,開展有關參評材料初審、審核退回工作,受理複議申請,並向評委會提出有關工作建議。實到評委超過全體評委人數4/5,方可召開評選會。評委會在充分研究有關參評作品審核情況、公示情況報告的基礎上,確定參評作品資格。評委在認真審看(聽)所有參評材料、充分討論評議的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評選時,評委在全面審看(聽)參評材料的基礎上,分若干小組分項目評議、討論參評作品,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推薦各項目一、二、三等獎候選作品,並按質量、票數排出順序。
評委會全體會議聽取各小組推薦情況,並集體評議、討論各評選項目候選作品,然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獲獎作品。
獲獎證書
獲獎證書(4張)
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實行差額評選,差額數不少於設獎數額的20%。一等獎獲獎作品須達到實到評委2/3贊成票,二、三等獎獲獎作品須超過實到評委1/2贊成票。最多進行三輪投票,如三輪投票後,達到規定票數的作品數仍少於設獎數額,其缺額不補。一個評選項目的候選作品少於或等於設獎數額,經評委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並經評委會同意,可適當調劑該項目設獎數額。在評選一、二等獎獲獎作品時,達到規定票數,只是由於設獎數額等限制而落選的作品,可自動成為下一等次獲獎作品並排在前列。達到規定票數的作品未足設獎名額,空缺名額不補。其中,一、二等獎空缺數額計入下一等次該項目設獎數額。
在小組評選會和全體評選會討論時,除召集人要求解釋清楚的問題外,評委不得宣傳、介紹、點評該推薦單位、該報送單位推薦、報送的參評作品。
評選細則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根據該辦法和當屆參評作品等實際情況擬訂,提交當屆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討論通過後施行。評選結束後,評委名單、評選細則將隨評選結果在新華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公示,網上公示時間不少於7個工作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獎辦公室負責受理公示期間有關舉報,按照辦法規定對舉報事實進行認真核查,並委託相關地方主管單位紀檢部門介入調查,提出處理意見報評委會主任會決定。
核查工作結束並報經中宣部批准後,正式揭曉獲獎作品名單 [1] 

中國新聞獎歷屆回顧

第十三屆中國新聞獎

中國新聞獎獎項評析

中國新聞獎作為中國新聞業最權威的獎項,對於媒體不僅起着肯定和嘉獎的作用,同時也主導着中國一整年的輿論方向。作為媒體界的標杆,中國新聞獎可以説代表着中國的輿論方向。中國新聞獎作為中國輿論的指向標,對於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起着指導的積極作用。首先,中國新聞獎是對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正確性的肯定。中國新聞獎作為導向中的導向,本身就是正確輿論導向的標誌和象徵,獲獎本身就證明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從而在媒體界更加規範正確的輿論導向性。其次,中國新聞獎對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的正確引導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獲得中國新聞獎是中國每一個媒體的目標。從中國新聞界獎的評選標準可以看出,關鍵在於對當前社會正確輿論導向的把握以及媒體作品的公眾影響力。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新聞獎推動了媒體的正確輿論引導。主流媒體作為中國媒體界中的重要成員,中國新聞獎對其的輿論引導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9] (《今傳媒》評)
從新聞功能上看,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對客觀事實進行陳述並賦予其價值導向意義,創造正面輿論氛圍,增強自豪感、成就感、滿足感。對報道題材和報道傾向裏,時事政治、社會生活、經濟、災難/醫療事故等,主要以正面報道為主。體現了中國新聞獎緊跟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發展的大局,解決民生熱點話題,增加對正能量等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幫助社會民眾對當下社會發展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樹立信心。面對國際新聞報道時,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的框架脱離不了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的語境,渲染國際環境的複雜性、資本主義的兩面性。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題材多為時事政治、社會生活、經濟。政治類作品主要包括政界重要領導人的活動、講話等。社會新聞類重在宣傳典型,宣揚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正面報道與中國新聞獎的宣傳價值有直接的關係,通過正面報道有利於彰顯國家的主流價值觀和正面形象。以災難性新聞為例,中國新聞獎中的獲獎作品報道着重體現人民如何與災難作鬥爭,以期待報道發揮弘揚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功能,但是對災難本身的報道較少,首先考慮社會效應,以維持社會穩定為主。獲獎作品往往與大主題、大事件、大人物及政治經濟環境相關,以人物報道報道為例,中國新聞獎中,以國家領導人和先進的典型人物為主的報道更容易入選 [10] (人民網研究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