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祥敏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

鎖定
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59]  入選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領軍人才工程、 [5]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52]  是“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負責人。 [58]  被評為獲評北京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2023) [2]  、北京市教學名師(2019)、北京市“師德先鋒”(2018)、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2017)。 [5]  擔任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第一屆為副主任委員)、《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副主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專家,北京記協理事。 [5-6]  分別榮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1]  [6]  擔任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委、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委、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中國3分鐘》欄目專家顧問。 [5-6]  2023年7月,作為黨委書記,帶領電視學院黨委入選《2023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先進事蹟報告會》。 [3] 
中文名
曾祥敏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職    業
教師

曾祥敏主要成就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廣播電視新聞學”核心成員。擔任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委、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委。兼任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網絡視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中國3分鐘》欄目專家顧問。 [5] 

曾祥敏獲獎記錄

論文獲獎
(1) 《5G技術背景下智能媒體發展初探》(《電視研究》,2019年第6期)於2021年9月獲評2021年度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廣播影視科技優秀論文獎三等獎。 [49] 
(2) 《促進文化類節目創新升級》於2020年榮獲第六屆星光電視文藝論文評選二等獎。 [50] 
(3) 《改革開放四十年電視主題報道的變革與創新》榮獲2020年應用新聞傳播學研究十佳學術論文。 [51] 
(4) 《探析電視節目生產的“標準化”建設》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第12屆(2012年)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評選節目研究類二等獎。 [52] 
(5) 《對電視媒體傳播“分與合”的哲學思考》獲得第二屆(2011年)星光電視文藝論文評選理論類二等獎。 [52] 
(6) 《從敍事技巧到科學內涵—淺論<走近科學>的節目價值提升》(《中國電視》,2008年第7期)獲首屆(2009)“星光電視文藝論文”評選評論類二等獎。 [52] 
(7) 《中國電視本土化建設下的製作與播出關係(上、下)》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5] 
工作領域獲獎
(1) 2023年7月,作為黨委書記,帶領電視學院黨委入選《2023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先進事蹟報告會》。 [3] 
(2) 2023年7月,“北京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2]  [48] 
(3) 2022年,作為黨委書記,帶領電視學院黨委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 [7] 
(4) 2021年12月31日,作為黨委書記,帶領電視學院獲得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5] 
(5) 2021年6月,作為黨委書記,帶領電視學院黨委榮獲“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5] 
(6) 2020年6月,作為黨委書記,帶領電視學院黨委榮獲“北京高校先進黨組織”稱號。 [5] 
(7) 2019年10月,在北京市籌備和服務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中,獲得表彰。 [8] 
專業教學獲獎
(1) 面向國家戰略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建構,獲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第一署名)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2年。 [9] 
(2) 國際新聞與傳播教學團隊(帶頭人),獲得北京2022年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2022年。 [10] 
(3) 面向國家戰略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建構,獲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一署名)、中國傳媒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1年。 [11] 
(4) 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21年)“國際新聞與傳播教學團隊”核心成員(第三排名),2021年。 [11] 
(5) 作為主要參與人的廣播電視學教學團隊獲得2014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年。 [12] 
(6) “21世紀傳媒人才綜合素質“五條線”教學體系”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四署名,2009年9月。 [13] 
教學實踐獲獎
(1) 負責的“中傳新聞傳播學部”微信公眾號入選中宣部首批200個高校思政類公眾號重點建設名單,2021年。 [4] 
(2) 第十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19年12月。 [5] 
(3) “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第四署名,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53] 
(4) 北京市“師德先鋒”榮譽稱號,2018年6月。 [5] 
(5) 首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2017年9月。 [5] 
(6) 中國傳媒大學首屆金薔薇學術季“最有魅力導師獎”,2018年。 [54] 
(7) 獲教育部等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賽籌辦工作貢獻獎”,2017年。 [55] 
(8) 《電視節目策劃學》,獲得第七屆(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參與者,2012年。 [5] 
作品類獲獎
(1) 參與拍攝央視公益廣告《感恩親情 近距離去愛》擔任主演(2013年),榮獲2014年九九重陽《我的長輩》微視頻作品徵集公益系列活動三等獎。
(2) 創作指導南水北調南陽微電影“飲水思源,感恩南陽”,四個篇章:《移民》、《生態》、《環保》、《思源》,其中《不平凡的一個》獲得首屆情繫三農微電影大賽最佳公益獎。
(3) 專著《電視採訪》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六屆(2010年)“學會獎”著作類優秀獎。
(4) 參與撰寫“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電視節目策劃》撰寫,獨立撰寫第三章, “電視談話節目策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獲得中國傳媒大學第七屆(2012年)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5) 通訊,《永不停息的“鬥牛犬”——我眼中的CBS王牌記者華萊士》獲第十六屆(2006)北京新聞獎二等獎,《中國傳媒大學校報》2006年10月15日。
(6) 專題片,《黨旗下的風采——用地理創造奇蹟的人》,編導,獲北京市第七屆黨員教育電視專題片三等獎,2005年。 [5] 

曾祥敏主講課程

包括國家級一流課程《電視採訪報道》(負責人,2020年6月),《融合新聞報道》,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習近平新聞工作論述研究》(研究生教育)(主講人,第三署名,2021年5月),國家級精品課程、北京市精品課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主講人之一)同時是教育部創新人才實驗區“廣播電視編導創新人才實驗區”主要參與者(第三署名),教育部使用信息技術改造課程項目“廣播電視節目製作”主要參與者(第三署名)。 [6] 

曾祥敏研究領域

視聽傳播、媒體融合、國際傳播、網絡輿情傳播。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23項,其中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建強新時代國際傳播專門人才隊伍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專項項目,《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研究》、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加快新型主流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視聽傳播變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理念與形態發展創新研究”、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基層立項課題重點課題“自媒體環境下首都網絡輿論引導研究”、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社科研究項目“新聞宣傳融合傳播策略研究”。 [5] 

曾祥敏主要著作

《電視採訪》《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57]  《融合新聞學》《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主編)、《融媒體新聞這樣做》(主編)、《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分眾化傳播》《電視新聞學》。其中,《電視採訪》教材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56]  北京市高校優質本科教材(2021年9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發表評論、理論文章10餘篇,在《現代傳播》《社會科學》《新聞界》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 [6] 

曾祥敏主要學術論文

國內期刊發表
(1) 媒體融合十年考:傳播體系、社會治理與自主知識體系現代化的實踐路徑,《現代出版》,2024年第1期。 [18] 
(2) 《提升新聞輿論“四力”背景下我國媒體深度融合系統觀 ——基於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證研究》,《中國出版》2023年23期。 [19] 
(3)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反轉、輿論生成機制和治理路徑探究,2020,《社會科學》。 [20] 
(4) 自媒體環境下首都網絡輿論話語空間生產與引導——基於2019——2021年微博熱搜的共詞分析和案例研究,《現代傳播》,2022年第3期。 [21] 
(5) 知識類短視頻關鍵構成要素及傳播邏輯研究——基於B站知識類短視頻的定性比較分析(QCA),《新聞界》,2021年第10期。 [22] 
(6) 論媒體融合縱深發展 “ 合” 的本質與“ 分” 的策略,2020,《現代出版》。 [23] 
(7) 場域重構與主流再塑: 疫情中的用户媒介信息接觸、認知與傳播,2020,《現代傳播》。 [24] 
(8)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敍事體系,2023,《光明日報》(理論版)。 [25] 
(9) 系統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2022,《光明日報》理論版。 [26] 
(10) 從戰略高度加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2021,《光明日報》理論版。 [27] 
(11) 媒體語境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的有效路徑,2020,《光明日報》理論版。 [28] 
(12) 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工作者如何錘鍊“四力”,2019年12月2日第6版,《光明日報》理論版。 [29] 
(13) 國家敍事與個體話語的彌合:優秀傳統文化媒介化的實踐邏輯和行動方法,《新聞與寫作》2024年第2期。 [30] 
(14) 邏輯架構與協同關係:我國主流媒體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23第3期。 [31] 
(15) 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基於我國高校的觀察分析,2023,《中國編輯》。 [32] 
(16) 中國式現代化電視事業的演進路徑和三大創新動力,《編輯之友》,2023年第6期。 [33] 
(17) 具身化、代入感、共情性:短視頻推動中國形象建構的三重體驗研究,《當代電視》,2023年第6期。 [34] 
(18) 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十大創新探索,《傳媒》,2023.1(下),P28-31。 [35] 
(19) 平台建設與服務創新的維度與向度——基於 2022 年全國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調研, 《中國編輯》,2023.1-2。 [36] 
(20) 生態構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縱深進路,《現代出版》,2022年第1期。 [37] 
(21) 我國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的關鍵問題,2021,《現代出版》。 [38] 
(22) 主流媒體在社交平台的傳播效果影響因素探究:基於《人民日報》微博賬號的實證分析,2021,中國新聞傳播研究。 [39] 
(23) 理念、要素、規律: 國際主流媒體融合創新研究,2020,《新聞與寫作》。 [40] 
(24) 創新傳播,放大主流聲音,2020年3月31日第5版,《人民日報》。 [41] 
(25) 健康傳播中的虛假信息擴散機制與網絡治理研究,2019,《現代傳播》。 [42] 
(26) 5G技術背景下智能媒體發展初探,2019,《電視研究》。 [43] 
(27) 媒體融合質變的關鍵問題研究——基於2019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分析《現代出版》,2019年第6期。 [44] 
(28) 媒體平台化建設路徑與方略研究,《新聞與寫作》,2017年第11期。 [45] 
(29) 融媒體交互可視化深度報道研究,《新聞與寫作》,2018年10月。 [46] 
(30) 新聞遊戲:概念、意義、功能和交互敍事規律研究,《現代傳播》,2018年第1期。 [47] 

曾祥敏創作作品

(1)策劃創意中國搜索“中國好故事”數據庫與中聯部“中共進行時”聯合出品的對外傳播動畫短視頻《生日·節日》(Let’s Party)(2021年)。 [17] 
(2)策劃監製中國傳媒大學定點扶貧科右前旗形象片(2020-2021)。 [16] 
(3)策劃監製傳媒之光與祖國同行——中國傳媒大學形象宣傳片(2019年版)。 [15] 
(4)北京市教工委系列專題片,《黨旗下的風采——用地理創造奇蹟的人》,編導。
(5)參與拍攝央視公益廣告《感恩親情 近距離去愛》,擔任主演(2013年)。
(6)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陽推廣”項目(2015年)。渠首工程專題片《南水北調南陽紀實》《擔當》和《融匯》,創作指導。南水北調南陽微電影“飲水思源,感恩南陽”,四個篇章:《移民》《生態》《環保》《思源》,創作指導,其中《不平凡的一個》獲得首屆情繫三農微電影大賽最佳公益獎。
(7)二十集文獻紀錄片《中國廣告二十年》主創,擔任攝像、編導,擔任十集正片和總宣傳片編導。
(8)主講的示範微黨課“知行合一,實踐賦能下的育人探索”入選2023年教育部高校黨組織示範微黨課展播,在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全國高校思政網等平台直播。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