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研究型大學

鎖定
研究型大學(Research University)是指提供全面的學位計劃,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學,致力於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科技研發(即在校研究生數量與本科生數量相當的大學,或研究生數量佔有較大比重)。
由於當前各國大學的分類標準不同。其類型稱謂也不盡相同。中國常見的分類是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等六大類,研究型大學在中國知識創新體系中有着關鍵性的作用,相應的高質量生源是其重要特徵 [1] 
中文名
研究型大學
外文名
Research universities
學校特色
研究型院校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等學校
主管部門
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研究型大學歷史沿革

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學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吸收英國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德國大學的學術精神,創辦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重視科學研究,創立研究生院,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了大量具有很高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吸引了世界一流的學者和優秀學生,逐步確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 [6] 

研究型大學評定標準

科技創新方面,研究型大學作為中國最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最新前沿科技研發的中心,以教書育人和科技研發為根本,擁有較高的人才和學術產出質量。科研領先校友傑出是判定研究型大學的兩個核心標準;要想成為研究型大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培養和造就出高層次的研究型人才,二是產生出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並擁有卓越的師資隊伍,二者缺一不可。
在人才培養方面,研究型大學擔負着培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層次傑出人才的雙重任務。
科學研究方面,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的動力源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引領者、教學研產一體化協同創新的智慧站,對一個國家和地區在日趨激烈的全球和區域經濟、科技和文化等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2] 

研究型大學相關定義

對研究型大學的定義起初是:“科研得分列全國大學前10名;或者研究生創新環境高於研究型大學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學位不少於100人。”後來修改為“研究生創新環境高於研究型大學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學位不少於100人。”
根據武書連發表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誌上的《2001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和《2002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研究生創新環境的計算公式為:
“研究生創新環境=(被評價大學所有博士點和碩士點的科研得分/被評價的所有大學博士點和碩士點的科研得分)/(被評價大學按畢業人數計算的研究生得分/被評價的所有大學按畢業人數計算的研究生得分)”。其中每個博士生摺合2.5個碩士生。
創新環境是評價各大學研究生平均佔有的科研成果數量的指標,該指標用於評價各大學研究生的平均質量。學校的創新環境越高,培養的研究生平均質量就越高,越值得報考。2009年,中國共有37所研究型大學。將37所研究型大學的平均創新環境列為1,創新環境高於或等於1的為研究1型,其餘為研究2型。

研究型大學研究生院

研究型大學一般建有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代表着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在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生院制度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一流大學與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提高了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總體水平,促進了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5] 

研究型大學大學名單

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

排名不分先後
序號
院校名稱
所在省市
1
北京市
2
北京市
3
北京市
4
北京市
5
北京市
6
北京市
7
北京市
8
北京市
9
北京市
10
北京市
11
北京市
12
天津市
13
天津市
14
遼寧省
15
遼寧省
16
吉林省
17
黑龍江省
18
黑龍江省
19
上海市
20
上海市
21
上海市
22
上海市
23
江蘇省
24
江蘇省
25
浙江省
26
安徽省
27
福建省
28
湖北省
29
湖北省
30
國防科技大學
湖南省
31
廣東省
32
廣東省
33
陝西省
34
陝西省
35
北京市
36
北京市
37
北京市
38
吉林省
39
上海市
40
江蘇省
41
江蘇省
42
江蘇省
43
江蘇省
44
山東省
45
山東省
46
湖南省
47
湖南省
48
湖北省
49
四川省
50
重慶市
51
四川省
52
四川省
53
陝西省
54
甘肅省
55
上海市
56
陝西省
57
江蘇省
58
陝西省
59
北京市
60
北京市
61
北京市
以上為經批准(非報備)設置有研究生院的61所高校
62
廣東省
63
江蘇省

研究型大學美國

以下是根據美國COLLEGECHOICE網站報道的2016年全美最佳研究型大學(TOP 50) [3] 
1 Yale University 耶魯大學
2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4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5 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學院
7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頓大學
8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學
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賓夕法尼亞大學
10 Dartmouth College 達特茅斯學院
1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12 Vanderbilt University 範德堡大學
13 Rice University 萊斯大學
14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學
15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爾大學
16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
17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聖母大學
18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
1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20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21 Georgetown University 喬治城大學
2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亞大學
23 Emory University 埃默裏大學
2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25 Tufts University 塔夫茨大學
26 Boston College 波士頓學院
27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凱斯西儲大學
28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29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3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內基梅隆大學
31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亞理工學院
32 Lehigh University 理海大學
33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3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
3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
36 Pepperdine University 佩珀代因大學
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
38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與瑪麗學院
39 Wake Forest University 威克弗里斯特大學
40 Brandeis University 布蘭迪斯大學
4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
4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43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44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羅徹斯特大學
45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倫斯勒理工學院
46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東北大學
47 New York University 紐約大學
48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
49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學
50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德州農工大學

研究型大學日本

日本學術研究懇談會(Research University 11,RU11)中的11所日本頂級研究型大學包括: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