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都大學

(日本綜合研究型國立大學)

鎖定
京都大學(英文:Kyoto University),簡稱京大,是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的綜合研究型國立大學。其是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指定國立大學學術研究懇談會研究大學強化促進事業 [28] 世界頂級科學研究中心計劃 [29] 領先研究生院計劃 [38] 日本海洋創新聯盟 [24] 核能人才培養聯盟 [25] 大學宇宙工學聯盟 [27]  、舊帝國大學、日歐JANET [23] 日英RENKEI [26]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中日大學校長論壇成員。 [1]  [40] 
獲得過11個諾貝爾獎、為亞洲各國裏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 [37]  原為1861年的京都帝國大學,二戰後,正式更名為“京都大學”。不同於日本其他大學,京都大學推崇自由與自主的科研學習氛圍,主張學生在“自重 自敬”的基礎上個性化發展。校內實行學生自治,“有志者致學,無志者盡興”的學術氛圍是京都大學的特點之一。 [20] 
中文名
京都大學
外文名
京都大學(きょうとだいがく)(日文)
Kyoto University(英文)
簡    稱
京大(きょうだい)
創辦時間
1897年
辦學性質
日本國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研究型大學
學校特色
帝國大學
指定國立大學
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成員
卓越研究生院計劃領先研究生院計劃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展開
現任領導
湊長博(校長)
院系設置
理學、文學、法學、醫學、工學、農學、經濟學等
校    訓
自由的學風
校慶日
十一月祭
地    址
吉田校區(校本部):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宇治校區:京都市宇治市五華所
桂校區:京都市西京區桂
主要獎項
11名諾貝爾獎 [3] 
知名校友
湯川秀樹
森重文
綾辻行人
黑川紀章
本庶佑 展開

京都大學歷史沿革

  • 京都帝國大學
1861年(文久元年),在長崎設立的長崎養生所(之後改稱為長崎精得館)。
1897年6月18日,根據京都帝國大學根據御令第209號設立成立,是日本建立的第二所大學,由法學院、醫學院、文學院、理工學院組成。
1899年9月,開設法學院和醫學院。
1903年4月,福岡醫科大學成立(1911年4月從京都帝國大學分離出來,隸屬於九州帝國大學)。
1906年9月,文學院成立。
1914 年 7 月,理工學院分為理學院和工學院,使大學擁有五個學院。
1919年2月,根據日本帝國大學法的頒佈,各學院改組為法學部、醫學部、工學部、文學部、科學部,次年5月設立經濟部。
1923年,農學院成立。
1924年,農學院附屬實驗農場、大學林場成立。
1926年10月,化學研究所成立。
1939年8月,人文科學研究所成立。
1941年3月,成立結核病研究所(1967年6月更名為胸病研究所,更名為前沿醫學研究所)。11月,工程研究院成立(1971年4月更名為原子能研究所,1996年5月又更名為先進能源研究所)。
1944年,木材研究所成立(2004年4月改組更名為可持續人類圈研究所)。
1946年9月,成立食品科學研究所(2001年4月因與農學研究生院合併而關閉)。 [34] 
  • 京都大學
1947年10月,大學名稱中刪除“帝國”二字,京都帝國大學更名為京都大學。
1949年5月,《國立學校設置法》頒佈,京都大學由三年制大學改組為四年制大學,第三高等學校(大三高,起源可追溯到1869年在大阪成立的 Seimi-Kyoku,它是日本最早教授西方科學的機構之一)附屬於大學。9月,三中改製為通識教育,更名為文學院。同年成立第8學部教育學部。9月,京都大學分校在舊三中校園內開設,提供文科教育。
1951年4月,設立防災研究所。
1953年4月,根據新的國家教育條例,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制度成立,在文學、教育、法學、經濟學、理學、藥學、工學和農業研究科提供更系統的研究生教育。8月,成立基礎物理研究所(1990年6月更名為湯川理論物理研究所)。
1954年4月,文庫更名為文理學院
1955年7月,教育法修改後設立醫學研究科,醫學研究生院成立。
1956年4月,成立病毒研究所。
1960 年 4 月,醫學院分為兩個新機構。一個保留了醫學院的名稱,第二個被命名為藥學院。
1962年4月,經濟研究所成立。
1963年4月,數學科學研究所成立。
1965年4月,東南研究中心成立。
1967年6月,靈長類研究所成立。
1969年4月,數據處理中心成立(2002年4月重組並命名為計算和多媒體研究學術中心)。
1971年4月,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中心成立。
1972年,體育科學研究中心成立。
1975年4月,醫學技術學院成立。
1976年,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成立。
1978年4月,信息處理教育中心成立(1997年4月重組更名為信息與多媒體研究中心,2002年4月重組更名為計算與多媒體研究學術中心)。
1980年4月,醫用高分子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成立(1990年6月改制,更名為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1998 年 5 月關閉並與 Frontier Medical Sciences 合併)。
1981年4月,無線電大氣科學中心成立(2000年4月改組更名為空間與大氣射電科學中心,2004年4月改組更名為可持續人類圈研究所)。
1986年4月,成立非洲地區研究中心。
1991年4月,人類與環境研究科、生態研究中心成立。
1992年10月,文理學院重組為該大學的第10個學院,並命名為綜合人類研究學院。
1994年6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1996年,成立能源科學研究生院,取代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重組原子能研究所,更名為先進能源研究所。非洲地區研究中心重新建立為校內機構。
1998年,亞非地區研究科成立。信息學研究生院成立。胸部疾病研究所改制並更名為前沿醫學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關閉。
1999年4月,生物研究生院成立。
2000年4月,射電大氣科學中心改製為空間大氣射電科學中心,2004年4月改製為可持續人類圈研究所。
2001年4月,食品科學研究所關閉並與農學研究生院合併。
2002年3月,數據收集分析中心成立。4月,設立地球環境研究科、地球環境研究館,數據處理中心和信息與多媒體研究中心重組並更名為計算與多媒體研究學術中心,低温與材料科學研究中心成立,成立福井基礎化學研究所。
2003年4月,高等教育卓越促進研究所成立,高等教育卓越促進中心成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關閉,成立野外科學教育研究中心,農學研究科附屬實驗農場、大學林關閉,體育科學研究中心關閉。10月,健康科學學院醫學院成立。
2004年4月,實施國立大學法人法,規定京都大學改組為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法學院成立,伍德研究所和空間與大氣無線電科學中心進行了重組,並更名為可持續人類圈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中心關閉。12月,數據收集和分析中心關閉。
2005年4月,國際創新組織成立,國際關係促進組織成立,信息管理與通信研究所成立,成立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管理機構,圖書館網絡成立,學生交流中心更名為國際中心。
2006年4月,政府學院成立,管理研究生院成立,綜合區域研究中心成立,納米醫學合併教育單位成立,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所成立。7月,京都大學下一代先驅研究機構成立。
2007年4月,Kokoro研究中心成立,先進醫學工程研究室成立,青年生命科學職業發展促進組成立,醫學技術學院關閉。
2008年4月,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成立,考古行動中心重組並更名為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空間協同研究組成立。
2010年3月,跨學科教育與研究促進中心成立。4月,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成立。
2012年4月,青年研究人員發展中心更名為白備高級研究中心。
2013年4月,文理學院成立。
2016年4月,高等研究院成立。10月,病毒研究所和前沿醫學研究所重組,更名為前沿生命醫學研究所。 [34] 
2017年,獲選為首批頂尖大學“指定國立大學法人”。

京都大學辦學規模

京都大學院系專業

京都大學現共有10個學部,各學部所屬系科及附屬設施有文學部,含文學、史學、哲學及人際學4系,共51個講座
  • 學部設置
京都大學現共有10個學部,各學部所屬系科及附屬設施有文學部,含文學、史學、哲學及人際學4系,共51個講座,並設有文學博物館、中亞研究所等;
教育學部,含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3系,共14個講座;
法學部,僅有法律學一個系,含公法、民刑法、基礎法學及政治學4科,共39個講座。附屬圖書館中設國際政治法律文獻中心
經濟學部,含經濟學、經營學2系,共11個講座;
理學部,為京都大學最大的學部之一,幾乎包括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包括數、理、化、生、宇宙、地球科學等9個系,共70個講座。各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叉。設施有兩個天文台,8個火山、地震、氣候、天體學等方面的觀測所,4個海洋實驗所,一個植物園等;
醫學部,含有基礎和臨牀兩大分部的若干系科,共有39個講座。附屬機構有校醫院、腦神經研究、免疫學研究設施、人體先天異常標本中心、綜合解剖中心、動物實驗設施等;
工學部,是京都大學最龐大的學部,含24個系,168個講座。研究領域涉及冶金、電氣、自動化、航空、機械、原子能、土木建築、化工、交通、信息工程等。附屬機構有離子工程、自動化研究所、環境微量污染防治、重質炭資源轉換等工程研究設施;
藥學部,含藥學、製藥化學兩系,共13個講座,附設藥用植物園
農學部,含10個系,53個講座,並有附屬農場、林場、牧場、及供農學研究、亞熱帶作物、水產、細胞培養農業會計等方面進行研究的設施等。
學部設置
學系
綜合人類學部
人類科學系、國際文明學系、文化環境學系、認知情報學系、自然科學系
文學部
人文學科
經濟學部
經濟學、經營學
藥學部
藥學系、製藥化學系
法學部
基礎法學系,公法學系,民刑事法學系,政治學學系
教育學部
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
工學部
地球工學科,建築學科,物理工學科,電氣電子工學科,信息學科,工業化學科含24個系
理學部
數、理、化、生、宇宙、地球科學等9個系
農學部
含10個系
醫學部
基礎醫學系、臨牀醫學系

京都大學學科建設

  • 研究生院設置 [9] 
研究生院設有文學、教育學、法學、經濟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信息學等14個研究科,包含83個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與學部教育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圖書館情報資料、儀器設備等資源,學部、研究生院各科、研究所三位一體,對出成果和人才培養均有利。
研究學科
專業名稱
文學研究科
文獻文化學,思想文化學,歷史文化學,行動文化學,現代文化學
教育學研究科
教育科學,臨牀教育學
法學研究科
基礎法學,公法,民刑事法,政治學
經濟研究科
經濟系統分析,經濟動態分析,組織經營分析,現代經濟學
理學研究科
數學及數理解析,物理學及宇宙物理學,地球行星科學,化學,生物科學
醫學研究科
醫學,社會健康醫學系,人體健康科學系
藥學研究科
藥科學,醫藥創成信息科學
亞非地域研究研究科
東南亞地域研究,非洲地域研究,全球地域研究
信息學研究科
智能信息學,社會信息學,複雜系科學,數理工學,系統科學,通信信息系統
生命科學研究科
綜合生命科學,高等生命科學
地球環境學堂
地球環境學,環境管理
經營管理大學院(MBA)
-
工學研究科
土木工學,土木系統工學,資源工學,環境工學,環境地球工學,建築學,生活空間學,機械工學,機械物理工學,精密工學,原子核工學,材料工學,航空宇宙工學,電氣工學,電子物 性工學,材料化學,物質能量化學,分子工學,高分子化學,合成・生物化學,化學工學
農學研究科
農學,森林科學,應用生命科學,應用生物科學,地域環境科學,生物資源經濟學,食品生 物科學 [10] 

京都大學師資力量

據1990年5月統計,京都大學的在校生中,本科生13,056人,其中女生1,629人;研究生中,讀博士課程1,799人,碩士課程2,283人;另外還有附屬電子醫學技術短期大學學生562人。
日本京都大學 日本京都大學
到1987年5月止,京都大學授予各種類型的博士學位19,663人。同期,全校共有教職員工5,433人,包括校長1人,職員2,833人,教授700人,副教授678人,講師152人,助教1,059人。京都大學是一所國立大學,基本上由國家撥款,辦學經費充足,自創收入亦很可觀。在1989-1990年度,共支出798多億日元,其中用於人員支出近419多億日元,用於設備材料等支出近380億日元。學校各項收入來源有:大學醫院服務146億元;學生學費收入56億多日元;其他收入33億日元。另外還有科學研究補助費43億多日元。
到1987年5月止,全校共有教職員工5,433人 [11] 
教員人員
人數(人)
校長
1
教授
700
副教授
678
講師
152
助教
109

京都大學優勢學科

根據日本大學偏差值(入學難度)的排名,京都大學在絕大部分學科上的難度都是與東京大學並列第一。其中醫學部,工學部,理學部是京都大學的優勢學科,為日本甚至亞洲頂尖水平。其醫學部誕生過多名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得主,工學部工業化學科誕生過多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經濟學部,經管大學院等其他專業相對來説略顯遜色,但仍然穩坐日本前三的位置。

京都大學辦學模式

培養獨立自主精神
京都大學自古以來就有獨立自主辦學的優良傳統,建校初始,當時的文部大臣和京都大學的首任校長木下廣次就強調京都大學一定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要“比東大更尊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
1913年,抗議校長獨斷專行的“柳澤事件”,導致了校長選舉制度的產生。
1928年,法學部瀧川教授被解僱引起全校沸騰,抗議軍國主義踐踏民主和對愛國教師的迫害。
為了探求真理就要爭取自由研究的權利,同樣也只有有了這種權利才能保證自由學風的實行。有的京大學生説:“在這裏學習有種自由感,校方在學習和生活上從不施加過多的壓力,有志者致學,無志者盡興,各聽其便,互不干擾。”因此,日本國內就有一種流行的説法:“想讀書就去京大。”這種學風體現在教學上就是彈性的管理原則,全校實行選課制,這個制度是法學部在20年前創設的。據此學生可以打破學年的界限,只要取得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且取得學分不一定要經過考試,撰寫論文報告亦可取得學分。以理學部為例,在兩年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由學生自己選擇最適合的專業基礎課程組合學習,然後再確定重點專業方向。專業基礎課程組合分為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生物類四大塊,由學生任選一塊。兩年專業課程組合分下列四種類型搭配:自然科學展望、共同基礎學科、專業基礎、專業課。對外來的留學生、本科生實行自由轉學和互換學分的制度。
京都大學風景 京都大學風景
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人
自由的學習氣氛和嚴謹的學風並不矛盾,學校始終認為:學習是自願自覺的行動,要靠自己的責任感和不懈的努力,京大的特色就是要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因而在這種學術氛圍裏用不着擔心這種“過分”的彈性會導致放任自流。事實上,在京大要想拿到學位要比其他學校(包括東大)困難得多。
同時,京都大學位於日本歷代的古都,有着悠久的日本傳統歷史和文化;遠離首都的政治中心和繁華的大城市,為學者準備了潛心治學的理想場所;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京都人那種“優哉遊哉”的生活方式,這些獨特的學術環境與京都大學成果累累、人才薈萃都是分不開的。

京都大學辦學理念

研究
1.京都大學以自由自主的研究為基礎,通過高理論性的研究活動,為世界創造更多先進知識。
2.京都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實現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文科系以及理科系的研究等多樣全面發展
教育
3.京都大學作為擁有多樣性以及和諧性的教育體系,在注重交流的前提下實現自主學習,使學生在習得卓越知識的同時能夠擁有創造性精神。
4.京都大學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豐富人性以及責任感,為地球以及社會的和諧共存做出貢獻。培養更多優秀學者以及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
與社會間的關係
5.京都大學作為一所開放大學,在與地方社會進行密切合作發展的同時,着力於將知識應用以及傳播到社會中。
6. 京都大學作為一所面向全球的大學,不斷加深與國際的交流,立志為地球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學校運營
7.京都大學為了促進學術自由發展,將會進一步重視教育研究組織的自治性,實現全校的和諧共榮。
8.京都大學在推行重視環境、尊重人權的運營方式的同時,將會履行對社會的説明職責。

京都大學社會評價

世界主要學科排名
時間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
-
世界排名
74
65 [13] 
54 [7] 
61 [18] 
-
日本排名
2 [7] 
2
4 [21] 
5 [22] 
-
QS世界大學排名
-
世界排名
35
33 [14] 
38 [4] 
33 [17] 
46 [39] 
日本排名
2
2
2
2
-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
世界排名
-
124
125
127 [5] 
-
日本排名
-
-
-
-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世界排名
32 [12] 
34 [6] 
37
41
-
日本排名
-
-
-
-
-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
世界排名
60 [15] 
53 [16] 
-
-
-
日本排名
-
-
-
-
-

京都大學學術科研

京都大學科研機構

基礎理論研究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京都大學更是走在日本各大學的前頭,影響最大的是以湯川秀樹為首任所長髮展至今的基礎物理研究所,現已成為世界基礎物理理論研究的中心之一,研究領域包羅了天體物理基本粒子原子核、宇宙、統計物理、物性等諸多方面。湯川因基本粒子的中子物理研究於1949年獲得了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獎。現今,每年一次的湯川國際討論會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來京大交流、討論理論研究的進展。“湯川財團”獎學金向國外招募長期或短期研究人員來京大進行合作研究。在化學反應理論研究方面,福井謙一量子化學邊界軌道理論已應用於化學工程,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數理分析研究溝通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藉助數學模型的方法已愈來愈普及到對許多理論問題的研究,並實現計算機處理的程序化。病毒的研究、癌的發生和遺傳理論也有所進展。通過對猿猴靈長類動物的形態、生理、心理、神經活動、社會行為、生物學基礎等方面的研究,為探討人類這些方面的客觀狀況和規律取得了許多進展。
核科學研究
在核科學研究方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工程運用研究,美國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京都大學已走在國際的前沿。從組織上,京都大學有工學部的原子核工程系,有理學部的關於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眾多學科,有原子能研究所、核反應堆研究所、螺旋質普儀核聚變研究中心,基礎物理研究所等眾多機構都參與的研究中心,有着一流的研究人員和一流的研究設施。核反應堆研究所的熱功率達5000千瓦的核反應堆及其他各種實驗裝置,可供每年5000名研究人員來所進行工作。在螺旋質普儀核聚變研究中心,日本政府耗資80億日元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核聚變反應爐,温度可達千萬度。連同重質炭同位素資源的轉換工程研究,為日本開發新能源和節能研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醫學教育與研究
在醫學教育與研究方面,除學科齊全的醫學部和藥學部外,還有設備先進、功能多樣的附屬醫院。後者佔地150,187平方米,有病牀1,081張,僅1989年一年中,接診的校內外病員分別為33萬和44萬人次。此外,具有特色的胸腔疾病研究所和附屬醫院,也有160張病術,每年接待近10萬名病員。連同人體先天特異標本解剖中心、綜合解剖中心、藥用植物園實驗動物研究等設施,使京大在腦神經、免疫、胸腔疾病、癌、新藥合成等醫藥研究領域成果卓著。據不完全統計,至今醫學部有數十名人員獲得日本科學院獎或其他方面的表彰與獎勵。藥學部矢島治明教授,1981年率先完成了含有128個氨基酸核糖核酸酶合成全過程並得到結晶,因而獲日本科學院獎。佐佐木隆獲得日本第二屆文化勳章。利根川進因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而摘取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桂冠。另外,化學所在抗癌藥物的篩選,病毒所在癌的發生與遺傳方面的研究均處於一流水平。
人文科學研究
在人文科學的研究方面,京都大學同樣十分重視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京大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優秀學者,有的還得到日本文化勳章,如日本哲學宗師西田幾多郎,法學的佐佐木恣。中國史的的貝冢茂樹中國文學吉川幸次郎等。文學部附屬文學博物館收藏有5萬年以前至今的許多珍貴出土文物,其中不少是國寶。還有來自日本、高麗、中國、印度、中亞埃及、歐洲和美洲等國的達20萬件古代展品。1987年對外開放,展品在日本和其他國家多次展出。文學部另一機構中亞研究所(羽田會館)藏有許多早年從中國瀋陽帶過去的重要文物的攝影和一萬多種重要文獻資料,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因而京都大學文學部成為外國留學生最為憧憬的留學之地。校屬人文科學研究所設有日本、東方、西洋三部,其中尤以東方研究部的中國研究最為著名,以中國的社會、政治、歷史、革命史古典文學為重點,在唐詩、元曲、尚書正義、天工開物、漢書律曆志的研究上遠勝於日本其他大學,為世界大學中的佼佼者。所內藏有研究漢學的珍貴中國文獻41萬冊,其中有些是連中國國內也難找到的。比如商甲骨文、漢籍拓本,以及日本從中國各地帶回來的像片、地圖、錄像帶、縮微影片等。考古研究中心發掘、調查、研究進而保護古城京都的歷史古蹟起了重要作用。
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吉川幸次郎 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吉川幸次郎
農學研究
在農學研究方面,農學部的農業會計研究設施在農業會計學和農家經濟分析學方面為日本唯一的研究與教育普及部門;植物生殖設施在植物的起源、分化、傳播、遠緣雜交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等方面顯示出該資源的優勢,被國際遺傳資源理事會認定為“基本銀行”而成了國際活動中心

京都大學科研成果

“21世紀COE計劃”是日本基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背景,通過對卓越研究基地的重點資助,利用第三者評估制度,引進競爭機制,提高大學競爭力,於2002年出台的重點資助建設世界一流科研基地的重要改革舉措,21世紀COE京都大學通過23件。
學部
CEO項目
年份
生命科學
先端生命科學的融合相互作用導致拠點形成
生物多樣性研究統合拠點形成
2002
化學,材料科學
京都大學化學聯合研究教育基地(新物質的化學的基礎建設和展開變換)
學域合併帶來新材料科學的研究教育基地
2002
信息,電器,電子
知識社會基盤構築的情報學研究拠點形成
電気電子基盤技術研究拠點形成教育
2002
人文科學
全球化時代的多元性人文學據點形成
心的功能的綜合研究教育基地
2002
邊緣,複合,新領域
世界先導的綜合地域研究拠點形成
環境調和型能源的研究拠點形成教育
災害學理的查明和防災學的構築
2002
醫學系
病態闡明作為目標的基礎醫學研究據點
融合的移植再生治療目標的國際據點形成
2003
數學,物理學,地球科學
先進的數學的國際據點形成和下一代研究者育成
物理學的多樣性普遍性的探求據點
活地球圈的變動解明
機械,土木,建築,其他功能機械系統工學
2003
社會科學
21世紀型法秩序形成程序
先端経済分析界面拠點形成
2003
邊緣,複合,新領域
基因組科學的知識信息基礎、研究拠點形成
微生物機能的戰略活用生產基礎據點
東亞世界的人文情報學研究教育基地
2003
革新的學術領域
昆蟲科學拓未來型食品環境學的創生
2004

京都大學科研概括

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雖為日本東西兩方同等齊名的國立大學,但它們的傳統與辦學目標迥然不同。東大以培養治國人才為主;京大則以培養科學家見長。所以,儘管到目前為止京都大學只出過近衞文麿池田勇人兩名首相,也少有著名的科學家活躍於日本政壇,但在科學研究方面,人才和成果都不少,因而被人們稱為“科學家的搖籃”。特別引以自豪的是,在1949-1987年的39年中,日本獲諾貝爾獎的7名得主中京大就佔4名(又有人説是四個半,其中一位原在京都大學就讀後轉入東京大學):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福井謙一、利根川進,多於東大。獲日本文化勳章和日本科學院獎以及其他方面獎勵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成就的取得同它的優秀傳統是分不開的。
日本京都大學 日本京都大學
京大從創校以來就有理重於文的傳統,在全校的學部、研究所、教學與科研中心中理科明顯佔優勢。一向注重於學術上的高標準,尤以理科著稱,因而形成了自在特色的“京都學派”。人們曾這樣形容“京都學派”:京都大學的學者教授們“十分執着於理論研究,即使在常人看來芝麻一樣的小事,京大教授了會饒有興趣,只要合乎學術道理的,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這個學派最早是京大文學部著名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以及他的弟子田邊元三木清等人倡導發起的,原意是指他們對日本哲學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後來日本學術界引伸為京都大學畢業出來的“不問實際,只管求知”的一羣人。正是他們這種“興趣”和“執着”才使京大成了科學家的搖籃。
從機構的設置和科學研究的組織上也可以充分看出京都大學的特色。有不少研究所和中心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優良的研究環境為科學研究準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研究人員如魚得水,因而無論在研究課題和研究成果上在日本均很有影響。這不僅可以從前述一些具有獨家性和獨特性的研究所建制中反映出來,而且一些研究設施也很引人注目。

京都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圖書
全校共有55個圖書分館,幾乎每個學部及研究所均有自己的圖書室。1990年全校總藏書量為4,857,357冊,僅1989年一年用於購置圖書期刊的經費就達13億日元,包括定購3,000種雜誌和27,370冊新書以及其他的情報信息資料。全校圖書館建設先後經過四次革新新,新圖書館於1984年建成,共有面積14,000平方米,存書250,759冊;存期刊3,800種(其中西文1,800種)。此外,還有珍、稀本圖書5萬多冊,其中包括39種170冊國家指定的重要文物圖書。全部資料對外開放,並不時舉辦展覽。僅1985-1987年就公開展出過7次。京都大學建成了遍佈整個校園並與國內外大學接通而能隨時互換信息的高速情報通訊綜合網絡系統,這在日本大學中還屬首家。下一階段的目標將是實現會議電視化。
設有京都大學博物館,博物館藏品包括 260萬件標本,涉及從人文科學到自然科學再到工程學的廣泛領域。 [35] 
研究所
全校共有10多個研究所,包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京都大學生存圈研究所、化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木材研究所、糧食科學研究所、災害防治研究所、基礎物理研究、病毒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數理分析研究所、核反應堆實驗所、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為全國共同利用研究所。此外,還有東南亞研究所大型計算機中心,放射生物研究中心、超高層電波研究中心、螺旋質普儀核聚變研究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綜合研究中心、環境保護中心、情報處理教育中心、醫用高分子研究中心、非洲地域研究中心,保健管理中心、體育指導中心、考古研究中心等13個全校性的研究機構,其中大型計算機中心、放射生物研究中心、超高層電波研究中心為全國共同利用的研究設施。
研究科
專業設置(碩士課程)
文學研究科
文獻文化學、思想文化學、歷史文化學、行動文化學、現代文化學
教育學研究科
教育科學、臨牀教育學
法學研究科
法政理論
經濟學研究科
經濟系統分析、經濟動態分析、現代經濟·經營分析
理學系研究科
數學及數理解析、物理學及宇宙物理學、地球行星科學、化學、生物科學
醫學研究科
醫科學、人類健康科學
藥學研究科
創藥科學、生命藥科學、醫療藥科學、醫藥創成信息科學
工學研究科
社會基礎科學、都市社會工學、都市環境工學、建築學、機械理工學、微機工程、航空宇宙工學、原子核工學、材料工學、電氣工學、電子工學、材料化學、物質能源化學、分子工學、高分子化學、合成·生物化學、化學工學
農學研究科
農學、森林科學、應用生命科學、應用生物科學、地域環境科學、生物資源經濟學、食品生物科學
人類·環境學研究科
共生人類學、共生文明學、相關環境學
能源科學研究科
能源社會·環境科學、能源基礎科學、能源變化科學、能源應用科學
亞非區域研究研究科
東南亞地域研究、非洲地域研究
信息學研究科
智能信息學、社會信息學、複雜系科學、數理工學、系統科學、通信信息系統
生命科學研究科
統合生命科學、高等生命科學
地球環境學舍
環境管理
思修館
綜合生存學
以上資料參考 [8] 

京都大學文化傳統

京都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校徽結合了京都大學象徵性的樟樹圖片,它矗立在鐘樓前,並帶有一個帶有漢字“大學”的標識元素。後者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當時該機構被稱為京都帝國大學)。
最初的徽章設計是在1950年左右由京都大學總務科員工小川六郎設計的。它被用作大學行政的標誌,主要用於印刷材料和文具,如信箋。
後來,隨着京都大學日益活躍的國際參與強調需要一個代表整個機構的官方標誌,一組設計專家根據小川的作品設計了一個標誌,最終設計於1990年11月獲得大學理事會和此後被廣泛用於該機構的公共關係材料中。
目前的標誌反映了隨後的兩次小修改,一次是在2009年,另一次是在2018年,都涉及形狀和顏色的變化。 [31] 
  • 校色
1920年,當時的京都帝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在瀨田川舉行了第一次帆船賽。與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一樣,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也選擇了深藍色和淺藍色作為球隊顏色。京都大學隊通過抽籤選出的深藍色被稱為青,至今仍代表着大學及其體育協會 [31] 
大學歌旗於1940年創制,受1939年頒佈的《青年學生詔書》的啓發,歌詞和校旗設計均選自京都帝國大學學生創作和設計的作品。 [32] 

京都大學精神文化

  • 校歌
九重に花ぞ匂へる(花香九重)
千年の京に在りて(在千年之京)
その土を朝踏みしめ(朝踏其土)
その空を夕仰げば(夕仰其空)
青雲は極みはるかに(青雲極遠)
われらのまなこをむかえ(迎吾輩之目)
照る日はひかり直さし(照日直射)
われらのことばにうつる(映吾輩之語)
綠吹く楠の葉風に(楠葉拂綠風)
時の鍾つぎて響けば(繼以時鐘響)
人の世にまこと立つべく(為了堂堂正正處世)
現身にまこと立つべく(為了堂堂正正做人)
たまきはる命をこめて(傾盡全力)
いしずえ堅く築かん(夯實基礎)
伸びゆく強き力の(力量越來越強的)
日出づる國の子我等(日出之國之子—我們) [33] 
校歌 校歌

京都大學歷任校長

木下廣次
1897年6月
岡田良平
1907年10月
菊池大麓
1908年9月
久原躬弦
1912年5月
澤柳政太郎
1913年5月
山川健次郎(兼)
1914年8月
荒木寅三郎
1915年6月
新城新藏
1929年3月
小西重直
1933年3月
松井元興
1933年7月
濱田耕作
1937年6月
羽田亨
1938年11月
鳥養利三郎
1945年11月
服部峻治郎
1951年11月
瀧川幸辰
1953年12月
平澤興
1957年12月
奧田東
1963年12月
前田敏男
1969年12月
岡本道雄
1973年12月
擇田敏男
1979年12月
西島安澤
1985年12月
井村裕夫
1991年12月
長尾真
1997年12月
尾池和夫
2003年12月
松本紘
2008年10月
山極壽一
2014年10月

京都大學知名校友

截至2020年,京都大學已誕生11名諾貝爾獎亞洲第一)、3名菲爾茲獎(亞洲第一)、1名高斯獎、5名拉斯克獎、1名陳省身獎、9名京都獎、3名日本國際獎、114名日本學士院獎 、6名沃爾夫獎、4名芥川獎,日本唯一的達爾文-華萊士獎章等獎項得主,以及五位日本首相 [41] 
學術界
科研獎項
名單
諾貝爾獎獲得者
梶田隆
-
菲爾茲獎獲得者
-
高斯獎獲得者
-
-
-
陳省身獎獲得者
-
-
-
拉斯克獎獲得者
增井禎夫
西冢泰美
日本國際級獲得者
-
-
-
長尾真
本多健一 [30] 
-
政界
清瀬一郎
益谷秀次
樋貝詮三
林譲治
竹田儀一
熊谷太三郎
宇田耕一
水谷長三郎
荒木萬壽夫
大村清一
樋貝詮三
左藤恵
酒井忠正
足立篤郎
山手満男
安井謙
中馬辰豬
梅沢節男
井上幸彥
永田秀次郎
前原誠司
法律界
大隅健一郎
和島巖吉
矢口洪一
中坊公平
岡村泰孝
園部逸夫
山口繁
堀田力
泉徳治
湧井紀夫
田原睦夫
-
-
-
經濟界
高橋龍太郎
巖永裕吉
井口竹次郎
村山長挙
太田垣士郎
阿部孝次郎
鈴木剛
広田壽一
蘆原義重
代田稔
宮原賢次
上島重二
樋口廣太郎
堀田莊三
奧村綱雄
森薫
町田勝彥
藤吉建二
山元峯生
村上憲郎
八木誠
冢本隆史
島谷能成
川上量生
田中孝司
近藤淳也
堀義人
-
-
-
其他



京都大學校區分佈

京都大學綜述

校區分佈
校區
組成部分
吉田校區
主校區
北校區
吉田南校區
醫學校園
製藥科學校園
大學醫院校園
宇治校區
-
-
-
桂校區
聚類A
集羣B
C組 [34] 

京都大學校區

吉田校區自建校以來一直是大學的核心,主校既有建校時期的磚砌建築,如已成為大學標誌的鐘樓百年紀念堂,也有現代實驗室建築。吉田校區真實地以有形的形式展現了京都大學的歷史。校園進一步細分為七個部分。
宇治校區原為日本帝國陸軍所有,於1949 年歸京都大學所有。該校區現在是一系列致力於自然科學和能源的研究機構、中心和大型測試設施的所在地相關領域。
京都大學的第三校區桂校區由四個校區組成。桂校區被設想為“技術科學山”,是技術與科學以令人興奮的新方式融合的場所。這個探索新知識領域的創新基地於2003年10月開放。 [36] 

京都大學交流合作

實行對外開放,重視國際交流,亦是京都大學在國際上知名度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京都大學每年要派出近百名研究生出國學習。至於教員出國研究、調查、講學、參加國際會議等活動則更多,每年超過1500人次。學校鼓勵以個人、系、專業、研究等多種形式對外交流和開展合作,包括邀請國外學者攜帶課題來京大進行長期或短期合作研究。到1990年5月止,京都大學已接收來自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764名留學生、600名訪問學者和研究人員,並同中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校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2018年7月3日,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代表團一行來訪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雙方簽署了學術合作備忘錄並舉行了聯合學術研討會 [42] 
亞洲
中國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台灣大學
印尼
印尼國立科學院
印度尼西亞大學
韓國
慶北大學
首爾大學
延世大學
高麗大學
韓國科學技術院
浦項工科大學
老撾
老撾國立大學
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泰國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
朱拉隆功大學
蘭實大學
越南
河內國家大學
順化大學
河內工科大學
北美
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
麥吉爾大學
魁北克州大學學長校長協議會
美國
斯坦福大學
加利福尼亞大學
布朗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夏威夷大學
密歇根大學
歐洲
奧地利
維也納大學
比利時
天主教魯汶大學
法國
巴黎第七大學
斯特拉斯堡大學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德國
柏林自由大學
慕尼黑大學
波恩大學
海德堡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
意大利
博羅尼亞大學
比薩大學
荷蘭
萊頓大學
烏特勒支大學
瑞典
烏普薩拉大學
斯德哥爾摩大學
瑞士
瑞士聯邦理工(ETH)
洛桑大學
英國
牛津大學
劍橋大學
諾丁漢大學
愛丁堡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
曼切斯特大學
俄羅斯
莫斯科國立大學
大洋洲
澳大利亞
昆士蘭大學
墨爾本大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
悉尼大學
新西蘭
奧克蘭大學
(以上資料參考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