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吉林省教育部直属高校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收藏
0有用+1
0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30],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6]。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6],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99-100]、“国培计划” [101]、“111计划 [9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2] [94]
东北师范大学前身是东北大学。1946年2月在辽宁本溪建校。1948年至1949年间,原沈阳东北大学、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等校陆续并入东北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6-7]
截至2024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有人民大街校区和净月大街校区;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本科专业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教职员工3000余人 [6]
创办时间
1946年 [5]
知名校友
周凤林 [85]郑光美 [85]陆家羲 [6]冯志远 [6]郭力华 [6]刘兴土 [6]孙昌璞 [6]刘益春 [6]张笑天 [6]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北师范大学
外文名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5]
简    称
东北师大、东师(NENU) [5]
所在地
吉林省长春市 [5]
创办时间
1946年 [5]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5]
学校类别
综合类 [6]
学校特色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6]
211工程(1996年) [103]
111计划(2015年) [95]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 [102]
现任领导
徐海阳 [25](校长)李忠军(党委书记)
专职院士数
2人 [36](截至2024年5月6日)
本科专业
72个(截至2024年12月) [6]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截至2024年12月) [6]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截至2024年12月) [6]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截至2024年12月) [6]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截至2024年12月) [6]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4个(截至2024年12月) [6]
国家重点学科
5个(截至2024年12月) [6]
院系设置
21个学院(部)(截至2024年12月) [6]
校    训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21]
校    歌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 [5]
校庆日
9月10日
地    址
人民大街校区: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5268号 [5]
净月大街校区: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净月大街2555号 [5]
院校代码
10200 [31]
主要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 [6](截至2023年11月29日)
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 [6](截至2023年11月29日)
知名校友
周凤林 [85]郑光美 [85]陆家羲 [6]冯志远 [6]郭力华 [6]刘兴土 [6]孙昌璞 [6]刘益春 [6]张笑天 [6]
占地面积
1674773 m² [28](截至2023年10月28日)
学生人数
15000余人(截至2024年12月) [6]
教职工人数
3000余人(截至2024年12月) [6]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东北大学(1945年-1950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挺进东北,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 [6] [117]
1946年元旦前后东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创办“东北公学”,同年2月抹夜开始招生。随后,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公学”改名为“东北大学”,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设于本溪 [7]
1946年3月15日转至安东(现丹东市)后,继续转移经通化、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校址设在当时长春著名的建筑之一“海上大楼”;同年5月,学校再度北撤,并于5月27日到达哈尔滨市,除留部分师生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北撤;同年6月1日,最后一批师生到达北满根据地佳木斯市,学校定址于“满赤医院”。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党在吉林市创建的吉林大学合并,定名为东北大学。1949年3月3月15日,解放前去平津的东北各大中学教职员、学生一批2976人于日前相继返抵沈阳。其中有原东北大学、长春大学、长白师院等教职工314人,专科以上学生1915人,中学生747人。专科以上文法学院的学生被分配到东北大学学习 [7]

东北师范大学(1950年-1958年)

1950年3月28日,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奉东北人民政府命令并经教育部同意,腿凝旋自4月1日起将原东北大学改为东北师范大学 [8]。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如心、副校长张德馨仍为东北师范大学正副校长。”东北大学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 [8]
1952年10月10月6日,中央任命成仿吾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张如心调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何锡麟调北京师范大学工作。1953年教育部对培养研究生工作做出统一规划。东北师范大学承担了现代汉语、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三个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任务 [7]。1954年,学校基本建设初步设计全部完成;东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党代会举行。1957年1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学联执委会的马淑媛同学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剃地枣、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7]

吉林师范大学(1958年-1978年)

中共中央更名令
1958年,东北师范大学下放隶属于吉林省;同年10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9]泪拘己欠堡才巴。
1961年7月6日,校务委员会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学校教育计划起草领导小组起草的《关于修订过渡性教育计划若干问题的意见》 [7]。1962年7月,吉林省教育厅决定,长春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学生和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数学专业学生并入当时的吉林师范大学 [7]耻旬叠。

东北师范大学(1978年-至今)

教育部更名令 [10]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捉料名。此后,东北师范大学逐步恢复原有学科,增设新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 [7]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东北师大建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专家预审。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同年学校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1999年经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正式决定创建我校净月校区;学校下发《东北师范大学关于进行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2000年启动净月校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7];同年,学校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91]。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1]
2007年1月学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92];5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东北师范大学担负起了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任 [93];同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6]。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1]。2012年7月吉林省第二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在东北师范大学揭牌成立;9月,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2] [94]。2015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95]。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6]
2018年8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A类,根据方案总目标将加快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96-97];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东北师范大学入选 [13]
2021年11月29日,东北师范大学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14]。2023年3月30日由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组建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 [15]
2024年6月20日,学校举办东北师范大学“志远书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乡村教育调查与研究实践”启动会 [115]。8月16日,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116]
2025年邀只付2月17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互动——中俄韩艺术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长春举行,东北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达成谅解备忘录 [119] 3月11日,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养成教育研究中心 揭牌。 [120]6月30日,延边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156]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2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2个 [6] [16]
东北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教育学(师范)
学前教育(公费师范) [29]
小学教育(公费师范) [29]
公共事业管理(师范)
心理学(师范)
法学
国际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行政管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物流管理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历史学(师范)
旅游管理
考古学(兼有)
英语(师范)
俄语(师范)
日语(师范)
商务英语
德语
音乐学(师范)
舞蹈编导(师范)
美术学(师范)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产品设计
表演
数字媒体艺术
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社会工作(兼有)
社会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统计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经济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教育技术学(师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图书馆学
信息资源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师范)
材料物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化学(师范)
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师范)
生物技术
药学
地理科学(公费师范) [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普通类) [4]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生态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生态工程
体育教育(师范)
运动训练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师范)
冰雪运动
新闻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兼有)
广播电视学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汉语言(师范)
-
注:截至2024年1月10日,本科专业数82个,上表中有个1专业分布在两个不同学院,重复计算了1次(参考资料: [32]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学校拥有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6]
东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05]
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世界史(二级学科)、细胞生物学(二级学科)、生态学(二级学科) [33]
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化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草学、公共管理 [34]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
教育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35]
注:截至2024年7月
博士后流动站
生物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教育学
应用经济学
中国史
数学
化学
地理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论经济学
世界史
统计学
生态学
外国语言文学
心理学
美术学
物理学
体育学
草学
音乐与舞蹈学
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资料: [17](截至2024年5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合计:23个)
学科门类
代码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
0101
哲学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0403
体育学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0602
中国史
0603
世界史
理学
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5
地理学
0710
生物学
0713
生态学
0714
统计学
工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学
0909
草学
艺术学
1301
艺术学
参考资料: [18](截至2023年9月)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合计:4个)
学科门类
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学
0451
教育
艺术学
1352
音乐
1353
舞蹈
1356
美术与书法
参考资料: [18](截止2023年9月)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合计:34个)
学科门类
代码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
101
哲学
经济学
201
理论经济学
202
应用经济学
法学
301
法学
302
政治学
303
社会学
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401
教育学
402
心理学
403
体育学
文学
501
中国语言文学
502
外国语言文学
503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601
考古学
602
中国史
603
世界史
理学
701
数学
702
物理学
703
化学
705
地理学
710
生物学
713
生态学
714
统计学
工学
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833
城乡规划学
农学
909
草学
管理学
1202
工商管理学
1204
公共管理学
1205
信息资源管理
艺术学
1301
艺术学
交叉学科
1403
设计学
参考资料: [18](截至2024年5月)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合计:25个)
学科门类
代码
名称
经济学
0251
金融
0252
应用统计
法学
0351
法律
0352
社会工作
教育学
0451
教育
0452
体育
0453
国际中文教育
0454
应用心理
文学
0551
翻译
0552
新闻与传播
历史学
0651
博物馆
工学
0853
城乡规划
0854
电子信息
0856
材料与化工
0857
资源与环境
0860
生物与医药
管理学
1251
工商管理
1252
公共管理
1253
会计
1255
图书情报
艺术学
1352
音乐
1353
舞蹈
1354
戏剧与影视
1356
美术与书法
1357
设计
参考资料: [18](截至2024年5月)
第四轮学科评估
学科名称
评价结果
学科名称
评价结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
A+
教育学
A
生态学
A
统计学
A
世界史
A-
生物学
A-
中国语言文学
B+
外国语言文学
B+
数学
B+
物理学
B+
化学
B+
地理学
B+
音乐与舞蹈学
B+
美术学
B+
政治学
B
体育学
B
中国史
B
理论经济学
B-
应用经济学
B-
心理学
B-
戏剧与影视学
B-
-
-
参考资料: [19](截至2024年5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 [6] [20] [73]
部分师资力量
类别
名称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06]
杨钟秀、杨公骥、林笑峰、陈才、郝水、王逢贤、朱寰、赵毅、史宁中、黄百渠、张澍军、韩冬育、郭建华、苏忠民、刘宝、杨晓慧、邬志辉、冯江、王德利、陈秀武、刘奕春、朱广山、魏民
院士 [11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07-111]
王德利、台桂花、朱筱娟、李晓萌、王岭、魏民、孙伟、高英志、盖笑松、梁茂信、韩东育、张强、范猛、高巍、郭建华、柳絮、裴东河、王勇、郑术蓉、朱广山、马建方、张景萍、刘术侠、张前、王新龙、颜力楷、王芒、李阳光、谢海明、毕锡和、王春刚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09]
韩东育、谢乃和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107]
黄百渠、王德利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9]
梁茂信、韩东育、张强、王彦辉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 [107] [109-111]
曾宪录、朱筱娟、王德利、周义、宫磊、王岭、徐正一、穆春生、王彦辉、范猛、裴东河、王新龙、张前、臧宏瑛、谢海明
吉林省长白山青年拔尖人才 [110] [112]
周凌、吴树林
仿吾特聘教授 [107] [109] [111]
王德利、王晋新、梁茂信、王彦辉、刘群、许林、张前
吉林省教学名师 [109]
周巩固
仿吾青年学者 [107] [109-113]
王岭、魏民、孙伟、徐正一、盖笑松、姜英杰、范猛、郑术蓉、王勇、张前、谢海明、王春刚、李阳光、孙海珠、杨进、刘艳军
“东师学者”特聘教授 [107-108] [110-112]
郑耀武、徐正一、王丽娟、徐彬、史宁中、高夯、臧宏瑛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 [6] [37]
质量工程
类别
简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社会学、材料物理、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教育学、法学、经济学、会计学、俄语、日语、音乐学、雕塑、环境设计、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态学、运动训练、广播电视编导、小学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舞蹈编导、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体育教育、新闻学 [38]
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世界古代史、教育概论、细胞生物学、数理统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生态学、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热点专题、古代世界文明漫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观、学校组织与管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世界古代史、生态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细胞生物学、青少年心理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生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方法训练虚拟仿真、鸟类鸣声虚拟仿真、文学经典导读、音乐课堂教学课例评析与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教育传播学、世界古代史(1)、普通物理 A:光学、化学概论 A、综合自然地理学、生物化学、积极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校管理、环境污染与人类、世界简史、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微观世界导论、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环境污染与人类、植物群落特征调查虚拟仿真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教育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学概论、中国思想史、气象学与气候学、实用回归分析基础物理实验(1 、2)、高级生物化学 [43]
国家级教学团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史宁中 [86-87])、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黄百渠 [88])、教育学原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柳海民 [8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81]、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83]、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实验教学中心 [84]、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实验教学中心 [82]
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9]
吉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文学院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数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心理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统计学本硕博一体化基地班 [39]
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基地
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建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建黄昆班、生物科学基地班多种联合培养模式 [39]
注:截至2024年1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了多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2项,基础教育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1项成果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校获奖成果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类型全覆盖 [40]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优师工程”和“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先后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6]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类别
等级
2022年
着眼“未来教育家”的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邬志辉、马云鹏、饶从满、吕立杰、秦春生、唐丽芳、秦玉友、盖笑松、石艳、焦海艳
高等教育
(研究生)
一等奖
2022年
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益春、徐海阳,魏民,王向东,秦春生、李广平、李广、饶从满、赵长明、高夯
高等教育
(本科)
二等奖
2022年
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四段三维一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邵志豪、姜远才、郝淑霞、杨梅、宋绪光、田雪玲
基础教育
一等奖
2022年
找优势 促成功 强自信——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十五年探索
邬志辉、秦玉友、王海英、凡勇昆、高喜龙、刘富程
基础教育
二等奖
2022年
小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于伟、王廷波、赵艳辉、艾庆华、王 语、王 猛
基础教育
二等奖
2022年
以《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引领小学班主任培训课程升级
王敬、于伟、王廷波、卜庆刚、薛春波、郝瑞
基础教育
二等奖
2022年
“学情循证、师生协同、全程服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构建与实践
柴璐璐、王溪若、余斌、杨帆、王孝容、钟姝宇、樊婉仪、张志彬、张俊杰、李广平、俞鑫
职业教育
二等奖
2018年
面向造就卓越教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高夯、魏民、李广平、郑长龙、袁孝亭、李淑文、徐笑梅
高等教育
二等奖
2018年
“本硕一体▪全科▪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吕立杰、陈旭远、解书、马云鹏、唐丽芳、于伟
高等教育
二等奖
2018年
立足世界史一流学科,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转化,培育史学英才
周巩固、朱寰、韩东育、梁茂信、张强、刘景岚、王邵励
高等教育
二等奖
2018年
以教育优质发展为目标的U-A-S区域学校改进模式探索
马云鹏、陈旭远、唐丽芳、吕立杰、邬志辉
基础教育
二等奖
2018年
“语文教育民族化”课程教学实验
孙立权、王玉杰、王宏伟、王春、张继辉
基础教育
二等奖
2018年
基于“率性教育”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于伟、赵艳辉、王庭波、王艳玲、刘艳平、脱中菲
基础教育
二等奖
参考资料: [41-42](仅列举2015-2024年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牵头中蒙两国12所大学成立了“中蒙大学联盟”。国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在该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由中日两国政府合办、设于该校的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是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中日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 [6]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时间
主题
2022年
2022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先进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主题论坛 [75]
2022年
东亚研究院与韩国东亚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74]
2021年
2021天元数学-中加传染病建模与防控研讨会 [76]
2021年
第十九届国际发光会议(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uminescence,ICL2020) [77]
2020年
中国手稿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 [78]
截止2024年5月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建有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10个。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6]
科研机构
级别
自然科学领域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力电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长岭)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细胞和基因药物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糖复合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有机功能分子设计与合成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长白山天然药物化学与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先进能源开发及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神经可塑性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可持续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认知神经科学与脑智发展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锂离子电池材料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湿地恢复与功能开发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多酸及金属纳米材料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人类干细胞库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教育人工智能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航天特种涂层材料创新研究中心
吉林省“互联网+”教育科技创新中心-智慧教育分中心
吉林省“互联网+”教育科技创新中心-知识媒体技术分中心
吉林省应用数学中心
吉林省应用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吉林省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脑认知与类脑智能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中国东北资源环境研究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教育软件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认知与脑科学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纳米生物传感分析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
吉林省国际合作基地
人类干细胞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
数据驱动的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吉林省湿地生态科技国际合作基地
草地生态与管理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心
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
固态电池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其他省级科研机构
医药产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药物筛选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现代生物医药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吉林省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
长春市网络教育关键支撑技术科技创新中心
参考资料: [44](截至2024年5月)
人文社科科研机构类型
人文社科科研机构名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中心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国学校美育研究中心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心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基地
吉剧艺术与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研究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东北抗联与伪满国资料研究中心
英语语言史研究中心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心
重点研究领域基地
伪满历史研究基地
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现代大学治理研究基地
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教师教育东北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创业教育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信息化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长白山音乐舞蹈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参考资料: [45-47](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其中材料科学领域2项、统计学领域1项、化学领域1项;获得第七、八、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其中历史学领域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1项、教育学领域1项。 [6]
哲学社会科研成果
第十三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
姓名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田克勤、田天亮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一等奖
柳海民、邹红军
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一等奖
韩东育
德川幕府后期日本财政改革的正当性悖论
一等奖
邬志辉等
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
一等奖
刘桂芝、崔子傲
地方政府权责清单中的交叉职责及其边界勘定
一等奖
刘善槐、王爽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一等奖
张喜红
责任政治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关系、路径与指向
一等奖
赵强
“中国美学”的现代出场及蝉蜕轨迹——一个问题史的考察
一等奖
柏路
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困境与超越
一等奖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年)
作者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邬志辉
农村教学点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建议实施“农村教学点振兴计划”
一等奖
姜殿坤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一等奖
柳海民
教育学原理:历史性飞跃及其时代价值
二等奖
李广
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19: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挑战与举措
二等奖
秦玉友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
二等奖
刘善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二等奖
朱文辉
学术治理的内卷化:内涵表征、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二等奖
于伟
率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三等奖
盖笑松
积极心理学
三等奖
曲铁华
改革开放40年教师教育改革与未来展望
三等奖
柏路
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困境与超越
三等奖
杨卫安
乡村小学教师补充政策演变:70年回顾与展望
三等奖
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0年)
作者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论
一等奖
韩东育
从“请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来“自中心化”之行动过程
一等奖
于伟
“率性教育”:建构与探索
二等奖
王彦辉
早期国家理论与秦汉聚落形态研究——兼议宫崎市定的“中国都市国家论”
二等奖
参考资料: [49](仅列举2019年-2022年获奖名单)
自然科学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以“科研强校”战略为引领,秉承科研内涵式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着力改善科研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科研成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并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促进了学校学科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 [48]
自然科学科研成果
时间
项目
奖项
2021年
基于有机硫化物的多样性合成策略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0年
寒区城市地表水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应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0年
染色体和基因组稳定性与多倍体小麦物种形成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9年
低维氧化物半导体同质/异质界面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
偏微分方程支配系统的控制理论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
C-N键构建新方法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8年
低维氧化物半导体异质结界面电场-光场调控
与功能化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8年
碳碳键活化及断裂新方法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7年
多金属氧酸盐团簇光催化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
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50](仅列出2017-2021年部分科研成果)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图书馆一角
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总量约392万余册。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丰富,古籍收藏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有线装书31万册,内有善本书4200余种、50000多册,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重要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有电子图书258.49万种,电子期刊42702种,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189种。 [2]
截至2013年12月底,东北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总量为20万卷,其中党群、行政、教学(研究生档案、本科教学)、科研、产品、基建、出版、设备、外事、财会、物业、人物、资料等纸质综合(普通)档案近15万卷,学生人事档案4万卷、教工人事档案9000余卷 [3]
  • 电子资源
截至2022年,图书馆有电子图书254.4万种,电子期刊31851种,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212种,本馆自建特色数据库25个。档案管理系统中拥有电子文件10万余件;声像档案1万余件;实物档案1000余件 [2-3]
  • 学术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1年,双月刊。期刊为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51]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1年创刊,季刊,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51]
分子科学学报
分子科学学报
分子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源刊、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和吉林省第八次全省期刊等级评审“自然科学类十佳期刊” [51]
外国教育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于1974年创刊、1982年公开发行,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刊物。该刊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来源期刊 [5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创刊于1985年,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管,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入编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51]
现代中小学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基础教育学术理论期刊,1985年创刊,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 [51]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创刊于1984年,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先后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奖”、吉林省一级期刊,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NSSD)、“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 [51]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物理类),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刊。杂志主要刊载物理实验成果,交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态.开设的栏目有:前沿动态,近代与综合实验,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讲坛、专题(包括竞赛、物理学史、专题实验讲座、国外实验介绍、实验误差、学科教学论、典型实验剖析、实验技术与技巧、问题与讨论等),互联网+物理,学生园地,基础教育 [51]
外国问题研究
外国问题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以凸显世界史学科特色为主的的学术期刊。1964年创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度末出版 [51]
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
中文版《古代文明》(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亚洲文明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季刊,自2007年开始经由全国邮局发行。《古代文明》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51]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JAC)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主办的西文版学术刊物。所刊论文先后被意大利《古代东方学研究》(Orientalia)、德国-奥地利《古代东方研究档案》 (Archiv für Orientforschung) 以及法国《古典学年鉴》 (Annéephilologique)列入论文索引,全文被“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 [51]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校名
校名
校徽
东北师范大学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东北师范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椭圆形,外围由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中间是以笔尖、五星、书籍和表示学校建立年份的数字“1946”组成的图案。中文为郭沫若字体。学校标准色为深蓝色。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21]
校旗
东北师范大学校旗
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位置印有校名,并配以学校徽志。校名与学校徽志颜色为深蓝色 [21]

精神文化

校训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21-22]
校歌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公木,作曲:吕远
烽烟滚滚,雪海茫茫,
东北群英融汇一堂。
越过平原,跨过松江,
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
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
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
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
前进,前进,向着东西文化的高峰。
培育英才,成就辉煌,
祖国大地桃李飘香,
屹立长春,面向太阳,
智慧的洪炉在日夜中成长。
播种希望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
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
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
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 [21]
校歌

社团文化

2023年9月,为进一步丰富新生入学教育形式,推进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营造生动活跃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校团委在两校区组织开展“青春东师·群团汇聚”学生社团文化节,来自各学院的76个学生社团进行集中展示,累计8000余名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系列活动 [79]
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
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首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之一。27年来,协会累计组织10万余名学生、3000余支小分队,围绕支教助学、社区服务、帮贫济困、赛会服务、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内容开展了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社会实践大课堂。截至2021年12月,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国家级奖项52项、省市级奖项100余项 [27]
《东师青年》报社创刊于1999年,覆盖东北师范大学本部、净月两校区,目前是东北师范大学影响力最大的校园媒体组织之一。是校团委直接指导下的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团报,也是协助校团委宣传部开展平面媒体创作的校级学生组织。二十多年流金岁月,报社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国首届高校社团精英赛中荣获优秀奖、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四星级校园媒体、注册上海车展大学生记者团、百度校园媒体合作伙伴等 [80]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净月校区

净月校区位于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净月大街2555号,占地94万平方米。2000年3月开始建设,2002年9月校区竣工落成 [23] [90]
净月校区净月校区
净月校区

自由校区

东北师范大学自由校区位于人民大街5268号,校园古朴典雅,学术氛围浓厚 [24] [90]
自由校区自由校区
自由校区
图片参考资料: [123-155]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党委常委
校长助理
参考资料: [25] [118] [122]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姓名
职务
任期
姓名
职务
任期
党委书记
1946年02月—1946年09月
校长
1946年02月—1948年06月
党委书记
1946年10月—1948年07月
张如心
校长
1948年07月—1952年09月
党委书记
1948年08月—1949年10月
成仿吾
校长
1952年10月—1958年08月
党委书记
1949年11月—1952年09月
校长
1958年09月—1961年08月
党委书记
1952年10月—1959年02月
黄彦平
校长
1961年09月—1964年07月
党委书记
1959年02月—1964年04月
亚马
校长
1964年08月—1968年10月
党委书记
1964年05月—1970年12月
-
-
党委书记
1977年10月—1981年01月
刘光
校长
1979年10月—1981年01月
黄彦平
党委书记
1981年02月—1983年10月
黄彦平
校长
1981年02月—1983年06月
党委书记
1983年11月—1989年09月
郝水
校长
1983年07月—1986年10月
党委书记
1989年10月—1993年12月
校长
1986年11月—1992年11月
党委书记
1994年01月—1999年04月
校长
1992年12月—1998年10月
党委书记
1999年05月—2013年06月
校长
1998年11月—2012年04月
党委书记
2013年06月—2023年02月
校长
2012年04月—2023年02月
党委书记
2023年02月—2023年07月
-
-
-
参考资料: [26]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校友风采
姓名
简介
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 [53]
刘根平
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52]
暴文明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玉树(海东)中学校长 [54]
董乐弦
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了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开幕式序曲《四季》,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主题歌《天域》,残奥会闭幕式音乐《浇灌》 [55]
林卫平
温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东北师范大学温州校友会名誉会长 [56]
王长在
中国国家定向越野队教练、中国国家青年定向越野队主教练 [57]
许明哲
吉林省汽车工业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8]
郑光美
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59]
沈树忠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0]
徐云
杭州南广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61]
林华
东北师范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作家、学者、演讲家、女性问题专家 [62]
王贵军
全国优秀教师,第三批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63]
张彤
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吉林省人大代表 [64]
刘兴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 [65]
邵志豪
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66]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荣誉奖项
2025年5月23日
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121]
2023年1月30日
学校纪委获评“吉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67]
2020年12月
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72]
2021年10月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部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68]
2019年7月
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69]
2012年
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70]
2009年
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71]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上床下桌
暖气
四人间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住宿费1200元/年
门禁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近(3公里内)
3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