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藤茶

(青霜古藤茶)

鎖定
藤茶,雅稱青霜古藤茶,別稱長壽藤 [11]  ,俗稱神仙茶、龍鬚茶等, [9]  是指由藤本植物製作出來的茶。文人雅士與《茶經》中稱之青霜古藤茶, [10]  藤本植物(Vine或liana),植物體細長,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別地植物或支持物,纏繞或攀援向上生長地植物。藤本依莖質地的不同,又可分為木質藤本(如葡萄紫藤等)與藤本草質(如牽牛花、長豇(jiang)豆等)。藤本植物包含葡萄科、鼠李科木蘭科等。葡萄科最為大家所熟悉, [1]  葡萄科又分為蛇葡萄屬白粉藤屬葡萄屬等。而經科學發現蛇葡萄屬中許多植物都可來做茶,如:廣東蛇葡萄 [2] 三裂蛇葡萄 [3] 大葉蛇葡萄 [4] 顯齒蛇葡萄 [5] 毛葉蛇葡萄 [6]  等。以上蛇葡萄屬植物只有顯齒蛇葡萄葉經國家衞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認定,可做食品加工原料。
中文名
藤茶
拉丁學名
Vine tea
別    名
Vine te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別    稱
長壽藤 [11] 
核心產區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羅塔坪鄉 [11] 

藤茶分類

藤茶廣東蛇葡萄

廣東蛇葡萄 廣東蛇葡萄
廣東蛇葡萄【Ampelopsiscantoniensis(Hook.&Arn.)K.Koch】,又叫粵蛇葡萄赤枝山葡萄、牛牽絲、紅血龍、田浦茶,宜植於牆垣、林緣、池畔或石旁,果實可釀酒。是葡萄科,蛇葡萄屬下的一種。全株可入藥,稱為無莿根。性寒,有利腸通便的功效,主治便秘。

藤茶三裂蛇葡萄

三裂蛇葡萄 三裂蛇葡萄
根莖用於接骨,消腫,止痛《苗藥集》。豬婆藤,弄幾當:根、葉治風濕腰腿痛胃痛痢疾腸炎癰腫,外傷腫痛,骨折,外傷出血,角膜雲翳《湘藍考》。孟安巴:根治咽喉炎癰瘡腫毒《桂藥編》。【彝藥】烏血藤腰女卑:根治乳癰瘡瘍腫痛,小便短赤淋病《彝藥集》。腰女卑:根治骨折《彝藥志》、《滇省志》。腰女卑:根治癰疽瘡瘍,無名腫毒,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楚彝本草》。綠葡萄根:根治跌撲打傷,骨折瘀痛,癰疽瘡瘍,無名腫毒《哀牢》。腰女碑:根用治跌打損傷《滇藥錄》。【拉祜藥】尼吾呆:根用於外傷出血,風濕性關節炎,骨折《拉祜藥》。尼吾呆根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骨折,外傷出血《滇省志》。【傣藥】嘿宗海魏(西傣):根治外傷出血,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炎,風濕性腰腿痛《滇藥錄》。嗨中嘿唯(西傣):根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骨折《滇藥錄》。【瑤藥白釦子根:根治咽喉炎,癰瘡腫毒《桂藥編》

藤茶顯齒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7]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顯著縱稜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1-2回羽狀複葉,2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為3小葉,小葉卵圓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釐米,寬1-2.5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每側有2-5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3-5對,網脈微突出,最後一級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釐米,無毛;托葉早落,其主要成份為雙氫楊梅樹皮素,並含少量楊梅素。藥理實驗表明,雙氫楊梅樹皮素能明顯拮抗腎上腺素(NA)和高K所致的兔主動脈條收縮反應,毒性低;並有祛痰止咳、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楊梅素有抗菌、抗癌、止咳、祛痰、利尿等作用。

藤茶大葉蛇葡萄

大葉蛇葡萄 大葉蛇葡萄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無毛。卷鬚3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基部一對小葉常為3小葉或稀為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或卵橢圓形,長4-12釐米,寬2-6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圓形或近截形,邊緣每側有3-15個粗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4-7對,網脈微突出;葉柄長3-8釐米,無毛,頂生小葉柄長1-3釐米,側生小葉柄長0-1釐米,無毛。花序為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或復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長3.5-6釐米,無毛;花梗長2-3毫米,頂端較粗,無毛;花蕾近球形,高1-1.5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呈波狀淺裂或裂片呈三角形,無毛;花瓣5,橢圓形,高0.7-1.2毫米,無毛; 雄蕊5,花葯橢圓形,長略甚於寬;花盤發達,波狀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鑽形,柱頭不明顯擴大。果實微呈倒卵圓形,直徑0.6-1釐米,有種子1-4顆;種子倒卵形,頂端圓形,基部喙尖鋭,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上部種脊突出,腹部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從種子基部向上達種子上部1/3處。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藤茶生長環境

藤茶 藤茶
藤茶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具有清熱解毒、潤喉利肺的藤本茶葉,分佈在雲南、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羅塔坪鄉 [11]  )、貴州、湖北、福建(南靖、上杭、龍巖連城長汀永安三明沙縣、寧化、建寧南平建甌、建陽、武夷山、浦城順昌、光澤)等海撥400~1300米的山地灌叢中、林中、石上、河邊。尤其適應山間陰濕的環境中生長,根據民間長期飲用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野藤茶具有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對因煙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導起的身體不適(如咽喉炎)、消化功能障礙等症,具有獨特而靈妙的保健功效。民間用它製成清醇的“白茶餅”,因其獨特風味和功效而流傳到南洋一帶,至今東南亞各國仍享有盛譽。

藤茶繁殖方法

一、藤茶的有性繁殖:1、種子收集:在秋季10底左右,收集其成熟的漿果,曬乾備用。2、整地作畦秋後選排灌方便的黃紅壤田,深翻耕曬坯,待來年開春後畝施豬牛欄糞肥2500公斤,餅肥200公斤撒勻,然後耙土整地細成寬100 cm 、長500cm、高15 cm的畦。3、浸種消毒:用35℃左右的25%多菌靈800倍液浸種,約4小時,把種子撈起落幹水,4、播種用管理:撒播於土畦表面,用潮沙土把種子蓋着,再撒3%呋喃丹2公斤於畦表面防蟲,蓋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濕度為70%左右。出苗後做好通風,除草防病蟲害工作,待苗高達10公分時即可移栽。
二、藤茶的無性繁殖:1、種條收集:在秋季11底左右(霜期未到前),收集其成熟的木質化枝條,捆紮成把,在25%多菌靈800倍液中浸泡一下,落幹水分後,藏埋於含水量55%左右的細沙堆中(含有25%多菌靈,比例:細沙:多菌靈=1000:1)備用。2、整地作畦秋後選排灌方便的沙壤田,深翻耕曬坯;待來年開春後畝施豬牛欄糞肥2500公斤,餅肥200公斤撒勻,然後耙土整地細成寬100 cm 、長500 cm、高25 cm的畦。3、剪枝消毒:春分前後把藤茶枝條從沙土堆中挖出,颳去有病蟲害的枝條,把健康的藤茶枝剪成帶有三個枝節的種枝,每100根紮成把,用5000倍高錳酸鉀液浸種枝上端芽節處,約2小時,把種枝條撈起落幹水,再把下端(下面長根二個節)浸泡在6號、7號ABT生根粉(適扦條)濃度範圍一般為50~200(毫克/千克)液中2~12小時(這種處理方法對休眠枝特別重要,因為它能保證插條吸收的藥液全部用於不定根的形用,ABT生根粉處理插條的含量與浸泡時間成反比成)。4、扦插與管理:按5cm*6cm規格扦插條,扦插完後撒3%呋喃丹2公斤於畦表面防蟲,蓋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濕度為80%左右。出苗後做好通風,除草防病蟲害工作,待扦插條長出的新苗高達10公分時即可移栽。

藤茶藤茶形態

藤茶顯齒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7]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顯著縱稜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1-2回羽狀複葉,2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為3小葉,小葉卵圓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釐米,寬1-2.5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每側有2-5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3-5對,網脈微突出,最後一級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釐米,無毛;托葉早落

藤茶廣東蛇葡萄

[8]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稜紋,嫩枝或多或少被短柔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或小枝上部着生有一回羽狀複葉,二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小葉常為3小葉,側生小葉和頂生小葉大多形狀各異,側生小葉大小和葉型變化較大,通常卵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11釐米,寬1.5-6釐米,頂端急尖、漸尖或驟尾尖,基部多為闊楔形,上面深綠色,在擴大鏡下常可見有淺色小圓點,下面淺黃褐綠色,常在脈基部疏生短柔毛,以後脱落幾無毛;側脈4-7對,下面最後一級網脈顯著但不突出,葉柄長2-8釐米,頂生小葉柄長1-3釐米,側生小葉柄長0-2.5釐米,嫩時被稀疏短柔毛,以後脱落幾無毛

藤茶三裂蛇葡萄

[3]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稜紋,疏生短柔毛,以後脱落。卷鬚2-3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3小葉,中央小葉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長5-13釐米,寬2-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側生小葉卵橢圓形或卵披針形,長4.5-11.5釐米,寬2-4釐米,基部不對稱,近截形,邊緣有粗鋸齒,齒端通常尖細,上面綠色,嫩時被稀疏柔毛,以後脱落幾無毛,下面淺綠色,側脈5-7對,網脈兩面均不明顯;葉柄長3-10釐米,中央小葉有柄或無柄,側生小葉無柄,被稀疏柔毛

藤茶民間傳記

南北朝時,庾嶺北麓南野縣地【今江西大餘縣】,奇女鄧婄,芳齡16,羞花閉月,通書畫,善舞步。禎明元年(587年),後主陳叔寶選妃,婄其中。佳人鬱積神傷,飯不思,夜難寐,嶂氣引身,未及啓程,封頭蓋臉滿生瘡癤。躲此劫,落病根。探名細郎中,瘡難愈。二載餘,淚洗臉,玉人成糟糠。鄉鄰背稱“藤婆” 【鄧婄---藤婆,當地諧音相近,意卻不同,藤婆----指珠黃孺弱婦人,意:‘一攀藤樣’】 。婄醜羞於人,削髮為尼,修行雲山庵【位於大庾左拔雲山深山老林之中,始建晉朝末年,是大庾最早的寺廟尼庵,除本埠人常到此上香,還有鄰里祟義、上猶、廣東南雄始興,和湖南汝城等外埠香客】。法號:慈心。
婄坐蒲參佛,瘡嚇人,適此,必下地入山輔雜役,亦清靜。是年秋月,婄作園地,見地旁纏樹野藤結果無數,細指大小,紅黑相間,一竄一竄,鳥蜂皆食。婄試食,熟果甜,青果澀,稍許,口潤舌甘,實舒爽。日復食之,月餘,瘡結痂。愈膚無瑕。婄聰慧,近食作如常,唯添食藤蔓野果,對疾安乎?!婄悦,見藤果食,剩果捎庵待日享用。
一日,了塵師傅,不知何故,滿嘴舌瘡,唇齒衝絳,難吞嚥。煎草服藥,疾往復。婄入寢房,端藤果,引師食之,善、仁【慈心師姐:慈善、師妹:慈仁】茫然,婄敍近食藤蔓野果其瘡癤愈痂症輕效優。師聽之,半否信凝。隨食藤果。翌日,師舌瘡愈半,能飲食。姐妹喜,亦入埂坳摘藤果,常食之。旬餘,善【虔南人,今贛州全南縣頭癬【俗稱:發癩痢】疾愈。善喜泣!
秋末近,藤果落,葉黃,婄脯前瘡癤零星未愈。煞心,奈何改食藤葉,澀,難嚥。婄盼疾愈,日食藤葉一撮。霜至,葉萎落,心痛,眉愁難收。師傅姐妹亦揪於心,施無計。不日,婄早起,拿簍挑筐入林,晌後,摘藤葉無數。善、仁懵愣。婄悦極,呼姐妹抬拍籃【當地一種用來曬東西用的工具】,撒葉曝日。師抿嘴悦盈,曉婄憂葉落,幹備冬用。
葉燥勁而難嚥,姐妹醒其和水,適咽吞。婄怕葉水相淡而力減,持嚼燥葉月許。師:藤葉燥,水淖軟,適嚼。婄糾之水淖藤葉。不日,婄恰入燥葉燙缽【盛有開水的陶缽】淖之,仁腹痛絞滾於地。婄、善乾急,傾許,師捧燙缽、梓油【木梓茶油】至,滴油仁臍眼,燙缽肚腹往復【適寒傷襲肚之方】,半柱香時,仁仍痛絞不止,汗滿香腮。師覺仁染痧氣,囑善煮蛋【古時民間最常用的“雞蛋滾痧法】。蛋尚煮,鍋無空;仁渴難耐,恰無滾水【燒開後稍放涼的開水】。婄尚想淖葉之事,時已柱香,水成鵝黃,亦淨,撈葉取水。仁飲半缽,稍時,仁:腹暢舒安矣,淖葉之水,甘露也,清涼喉鼻爽!婄亦輕吸小口,真乃甘爽,味無澀。嚼泡葉,淡味泛。
師姐妹覺藤葉神也。愈善頭癬;化師口瘍;緩仁腹絞,婄瘡亦愈九成。此藤真乃神賜!
婄始泡藤葉湯茶,渣棄,味神爽。久覺渣棄可惜,亦拾渣葉塗擦瘡癤,至汁幹止,月半,瘡速愈,膚脂肌嫩似無患瘡。藤婆復鄧婄,靚賽仙娘。婄甭避香客,怡伴青燈,淨心佛緣
雲山庵始泡藤葉茶湯賜香客路人。保平安,澤一方!
偶日,一香客遇慈心,似識而不敢認,知鄧婄在此庵為尼,瘡癤滿身,藤婆樣。眼前尼師實象鄧婄:“師傅,族侄鄧婄亦在此庵,現可安好!多年勿見,實在唸想,煩請師傅引婄一見”! 婄聽音熟,微揚螓首,驚呼族叔
叔歸族裏,暢敍鄧婄雲山庵食藤果葉愈瘡癤,蟬脱天仙之貌。鄰里惑:藤婆焉能復鄧婄?!!……。
時值兵戈國劫,嶂衝垢污,疾染眾生,膚癢痘疹、天花皰瘡、腸瀉胃恙、口瘍咽腫……。莫名怪疾隨處常見。聞“藤婆”奇事,凝信參半。紛上左拔雲山庵探 “藤婆”之究。熟鄧婄而見慈心者嘖嘖稱奇!更贊“藤婆”掘此神藤葉湯。
香客至庵,喝大缽藤葉茶湯,緣沾仙氣化疾恙。歸而求庵殿討藤葉,防日患。慈心:藤似叫花賤,山野便是,葉自採,曬乾便成。香客:庵中藤葉沾菩薩仙氣,神奇效優,品極也!
數餘載,鄰里族眾飯歇樂道藤葉茶湯,卻懵懂其名,唯知鄧婄 “藤婆湯茶”。久之,“藤婆茶”便成野藤之名。
唐開元四年大庾嶺路【大庾梅關古驛道】鑿通,南安【大庾縣古稱南安】隨承中原通南粵旅海邦交之官路。千載商賈如雲,萬足踐履,雲山庵“藤婆茶” 亦譽傳千邦。雅稱百般,然多表象而直稱其要:
有徽商至此,飲“藤婆茶”,贊之化疾神奇,嘆之耐瘠賤而如叫化遍野,樂稱其“叫化茶”。
亦有云山參佛,遇慈善,曉之‘頭癬’愈功“藤婆茶”之虔南商客,傳至虔南【今贛州龍南縣,這裏泛指三南】稱“藤婆茶”之“癩痢茶”;
有湘士官人至庾嶺而水土不服,瀉腸拉肚、腹絞疾痛,喝“藤婆茶”神愈而直稱之“肚痛茶”;
更有崖州【今海南省】富賈伏秋化署,飲“藤婆茶”, 嘆之甘長清爽,潤咽亮嗓,韻賽“甘露”齒過“ 醇香” 而譽褒 “甘露茶” !
客家遷徙,茶隨四方,形餅色白,香韻甘長,流入異鄉,皆贊之神爽。便別它茶,美其名曰:“客家白茶”。

藤茶歷史記載

民間飲用藤茶已近有六百年的歷史,可上溯到神農嘗百草時期。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稱之為古茶勾藤。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武夷山下有位叫陳子賀的先生在京城擔任光緒皇帝的老師,光緒皇帝當時身體較弱,食慾不振、臉色發黃、説話沙啞,臉上還常長紅痘和黑斑。皇宮太醫開出的處方一般只能維護一段時間,過後又會復發。光緒皇帝十分煩惱。有一年,陳子賀老師回家鄉探親,發現鄉親們經常飲用一種山上採來的野藤葉,人人精神飽滿,皮膚光潤,陳子賀先生試品嚐一下,發現此茶飲後先苦後甘,回味甘涼在咽喉很舒服。聯想光緒皇帝聲音沙啞,於是,便帶了一些回去給光緒皇帝品嚐。光緒試品嚐之後感覺味道不錯,便經常泡飲。不到半年時間,光緒皇帝不僅感覺咽喉清爽,聲音越發響亮,而且臉上的紅痘、黑斑也逐漸消失,皮膚變得光潤起來,於是,光緒十分高興,便降下聖旨,命它為“天子藤茶”。陳老師聞之,急奏皇上:如皇上降旨命它為“天子藤茶”,那百姓誰還敢喝?還是讓在到百姓之中,造福黎民百姓吧。皇上覺得老師的言之有理,於是就降旨命它為“野藤茶”。由此,藤茶便逐漸在民間流傳起來。今天,藤茶甚至在東南亞各國也享有盛譽。

藤茶辨別方法

藤茶幹茶比較
藤茶幹茶比較(3張)
1、看形狀:梗粗,葉子較小,葉片較薄,
2、看顏色:白點均勻,無色澤發黑腐葉
3、品口感:先苦後甜,回甘力度大。

藤茶飲用方法

藤茶
藤茶(3張)
藤茶一般以茶的形式出現,固與其他茶葉飲用方法無異(都用沸水沖泡),但由於藤茶多數營養比較豐富,水温太高容易致使營養流失或者失效,一般水温都不會太高,控制在85℃左右。

藤茶營養成分

藤茶不僅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飲品,更是一種藥效保健性能很強的茶中珍品,它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鐵、鋅、鈣、鎂、鉀、鈉等元素,對預防肝火過盛、咽喉炎高血壓等有獨特效果,還具有清熱解毒、美容抗衰老等作用,對睡眠質量不高的人來説,尤其可以改善睡眠質量。
它含有豐富的黃酮氨基酸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依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衞生所營養成分分析結果,每100g產品水分9.4g,熱量為291千卡,主要營養素蛋白質20.4g、脂肪0.8g、胡蘿蔔素5.23mg、維生素E6.32mg、鐵10.1mg、鋅1.58mg、鈣411.3mg、銅0.67mg、鎂121.6mg、10.62μg,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與《食物成分表》中茶葉類相比,其營養成分較齊全,優於一般茶葉,尤其是黃銅類化合物和硒的含量遠高於綠茶花茶。藤茶富含硒,元素符號為Se,它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藤茶加工方法

泡開的藤茶底葉 泡開的藤茶底葉
(1)直接太陽曬乾法:民間通常採用莖葉全株砍採,直接切成一寸左右的茶段,利用自然太陽曬乾,這樣加工生產的藤茶,全葉片狀,表面無白色結晶體析出,成茶色淡綠色,味淡不醇,無回味。
(2)水煮殺青曬乾法:同樣採用莖葉全株砍採,切成一寸長的茶段,用沸水煮撈殺青後,曬乾即為成品,這種加工方法生產的藤茶,半片狀(好難看的外形),色淡黃綠且帶白色結晶,味清淡無味且帶略澀味
(3)炒青攤曬法:選用藤茶的枝葉為原料,用熱鍋殺炒青,揉成條狀,炒至5成幹,然後太陽曬至全乾,這種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條片狀,黑白相間,白色結晶析出多枝,幹較少,味淡甜,有回甘,且帶一定的餿味,酸味較重。市場上流通的藤茶有一部分屬這類方法加工出來的產品。
(4)炒青渥漚生產法:藤茶的這種加工法有點象紅茶的常規生產,選材是藤茶泡開的藤茶底葉嫩枝葉,揉成條狀後,進入渥漚間發酵一至二天,再散塊入炒鍋炒幹至成品。這種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條片狀,黑白相間,白色結晶全部析出,有效成份丟失也最多,味淡甜,有回甘,且帶一定的餿澀味,酸味較重。市場上流通的藤茶產品大部分屬這類方法加工出來的產品。

藤茶中藥材

莓茶幹茶 莓茶幹茶
藥名】藤茶
烘乾藤茶
【漢語拼音】teng ch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et Gilg
【功效】清熱利濕平肝降壓;活血通絡
【科屬分類】葡萄科
【主治】痢疾泄瀉;小便淋痛;高血壓頭昏目脹;跌打損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摘嫩枝葉,置沸水中稍燙一下,即時撈起,瀝乾水分,攤放通風處吹乾,至表面現有星點白霜時,即可烘乾收藏。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北等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茶。
【出處】 《中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藤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降暑生津,祛風濕,強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緩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長期飲用對皮膚癬癩,黃疸性肝炎感冒風熱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痛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護膚養顏等都有極好作用。

藤茶古藤茶

古藤茶 古藤茶
古藤茶民間飲用歷史可上溯到神農嘗百草時期。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稱之為古茶 勾藤。它不僅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飲料,更是一種藥效保健性能很強的茶中奇葩,它含有豐富的黃酮氨基酸、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民間飲用歷史。千百年來,上自皇家下到平民無不稱奇。現據營養學,茶學專家研究,藤茶富含植物營養素。其中的雙氫楊梅素具有卓著的清熱排毒,利喉消腫,抗菌消炎,抗流感乙肝病毒以及輔助降"三高"防治心腦血管等疾病之作用。如今,古藤茶已成為現代都市人時尚健康的茶飲。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