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肌缺血

鎖定
心肌缺血,作為一種病理生理狀態,是因冠狀動脈狹窄、痙攣或栓塞等情況引起的心臟供血供氧不足。高危人羣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若發展成為缺血性心臟病階段,按照冠心病的嚴重程度,可分為隱匿型或無症狀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心肌缺血的臨牀症狀體現在心前區的不適、疼痛,嚴重的心肌缺血可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引發各種伴隨症狀。
對於心肌缺血的治療,主要目標是改善心肌供血並減輕心肌耗氧量,通常採取藥物治療。針對不同病因的心肌缺血,若病情嚴重可以進行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預防心肌缺血主要是避免引發心肌缺血的相關風險因素如寒冷、運動量過大等,改良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控制冠心病及相關慢性疾病的進展。
心肌缺血的早期識別與及時處理極為重要,尤其發現體檢或進行心電圖檢查懷疑心肌缺血時,出現胸痛等典型症狀時,伴有呼吸困難意識障礙等全身症狀時,均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中醫病名
心肌缺血
別    名
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
就診科室
心血管內科心外科
多發羣體
中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常見發病部位
心臟
常見病因
冠心病X綜合徵冠狀動脈痙攣心肌橋心律失常
常見症狀
心前區的不適、疼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難、胸痛放射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

心肌缺血疾病分類

心肌缺血屬於心臟病理生理過程,若發展成為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階段,可分為五型。分別為隱匿型或無症狀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心肌缺血病因

心肌缺血的根本原因是冠狀動脈對心肌的供血、供氧無法滿足心肌對氧氣的需求。
具體病因可分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心肌耗氧(血)量異常增多兩類,一般以供血不足為主。常見病因為冠心病、X綜合徵、冠狀動脈痙攣、心肌橋、心律失常等。
情緒激動、沉重的體力活動、吸煙、飲酒等因素往往作為心肌缺血發生的誘因。

心肌缺血發病原因

心肌靠冠狀動脈供血,冠狀動脈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當心髒需氧量增大時,冠狀動脈可擴張,從而使心肌供血量增加數倍。
當冠狀動脈發生病變,不但可能使上述代償機制無法正常發揮,而且冠狀動脈可能還會出現狹窄甚至閉塞,使心肌供血急劇減少,這是心肌缺血最重要的機制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患有一些心律失常,或體力活動負擔較重,會使心臟跳動頻率加快,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大,此時,若冠狀動脈無法為心肌提供足夠的血液以供氧,也會發生心肌缺血。
此外,由於冠狀動脈的供血主要發生在心臟舒張期,過快的心跳會縮小舒張期在整個心跳週期佔的比例,而使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
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最常見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
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炎症等疾病因素,吸煙、飲酒、久坐、熬夜、心理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導致全身血管(包括冠狀動脈)內皮產生損傷,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進而導致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引起心肌缺血。
一種可產生心肌缺血癥狀,心電圖可觀察到心肌缺血表現,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卻觀察不到與之相稱的冠狀動脈病變的疾病,病因不明確。
  • 血管痙攣性心絞痛
血管痙攣性心絞痛又叫變異性心絞痛,常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心肌缺血癥狀,與X綜合徵不同,冠狀動脈造影可觀察到心絞痛時出現了暫時的冠狀動脈痙攣、狹窄。
該病目前認為是血管調節功能異常所致,而非冠狀動脈病變引起,這是因為該病患者大多年輕,除了吸煙較多,缺乏其他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沒有表現出冠心病的病理改變。
  • 心肌橋
冠狀動脈通常在心外膜下的結締組織內,若某一段穿梭於心肌內,這段心肌纖維即可稱為心肌橋,當心髒收縮時,可壓迫這段冠狀動脈,進而引起心肌缺血。
可見於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如不同時合併冠狀動脈病變的話,其導致的心肌缺血是暫時的,當心跳恢復正常,心肌缺血狀態即解除。

心肌缺血誘發因素

任何引起心臟負擔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引起冠狀動脈突然狹窄、供血減少的因素都可以誘發心肌缺血。
常見誘發因素包括:
  • 吸煙:包括主動吸煙及二手煙,長期接觸會損傷動脈內壁,導致血管痙攣。
  • 糖尿病:1型、2型糖尿病均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 高血壓: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血管受損。
  • 高血脂:膽固醇是可以使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沉積物。
  • 肥胖:肥胖與多種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
  • 其他:飲酒、不當的藥物服用、體力活動、情緒的波動、飽食、寒冷等。

心肌缺血症狀

心肌缺血患者臨牀表現個體化差異明顯,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有症狀的心肌缺血患者主要表現為心前區的不適、疼痛,而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心前區的症狀會有不同的變化。
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心律失常呼吸困難胸痛向其他部位放射等。
嚴重的心肌缺血常可伴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表現出心臟和全身的各種伴隨症狀。

心肌缺血典型症狀

  • 心肌缺血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運動過程中的心前區不適、疼痛,往往在運動停止後可自行緩解。
  • 心前區不適可具體表現為患者感到發悶、緊縮感等,疼痛性質為壓榨樣疼痛,因此叫心絞痛,有時候可伴有瀕死的恐懼感。
  • 除了心前區,疼痛還可能波及上至下頜、下至上腹部,左側可包括左肩、左上肢小拇指一側的廣大的範圍。
  • 除上述症狀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出虛汗、疲乏無力等。
  • 在心肌缺血中,還有一部分稱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發病機制不明。該類患者在心肌缺血很嚴重,甚至已發生心肌梗死的情況下,患者本身可並未感到明顯不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疾病導致的心肌缺血,其所引起的心前區不適、疼痛會有所區別。
  • 冠心病
起初(穩定型心絞痛),心絞痛可由前述的各種誘因迅速的誘發,出現後先逐漸加重,去除誘因後在3~5分鐘內就可自行緩解,應用硝酸甘油等擴張冠狀動脈藥物也可使症狀迅速緩解。
當冠狀動脈病變進一步加重後(不穩定型心絞痛),心絞痛的表現也會較前有一定進展,心絞痛可以在無明顯誘因的休息時發生,疼痛程度更重,持續時間也更長,可達約10~20分鐘。
而當冠狀動脈因粥樣硬化而完全閉塞,引起心肌缺血壞死時(心肌梗死),心絞痛程度也會較前更加嚴重,持續時間也可延長至數小時至數天,即使服用硝酸甘油,也無法使疼痛緩解。
  • 血管痙攣性心絞痛
心絞痛症狀無明顯誘因發生,發生時間一般集中在午夜至上午8點。患者症狀可以自行緩解,也可能發生心律失常而暈厥,如長時間冠狀動脈痙攣,也會出現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伴隨症狀

較輕的心肌缺血一般無伴隨症狀,但隨着缺血程度加重,會出現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表現,可表現為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全身症狀。
  • 心律失常相關症狀
可見於多種心肌缺血疾病,以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肌病最為常見,可無明顯表現,或表現為胸悶心悸,並可伴有全身乏力、頭暈、暈厥等症狀。
  • 心力衰竭相關症狀
常見於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肌病,表現為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甚至全身水腫等症狀。
  • 消化系統相關症狀
多見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表現為頻繁的噁心、嘔吐、上腹痛。
  • 其他全身症狀
發熱
見於心肌梗死,是由壞死物質吸收引起的反應,一般不會超過39攝氏度,常在梗死發生後1~2天出現,持續約1周。
休克
主要由大面積心肌梗死,心臟排血量急劇降低引起,可表現為血壓降低、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快、大汗淋漓、神志淡漠等症狀。

心肌缺血就醫

心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臟器,一旦出現以下情況不能放鬆警惕,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明確病情:
  • 患者體檢或進行心電圖檢查懷疑心肌缺血時;
  • 出現心臟附近的不適症狀,如胸痛等症狀時;
  • 除了心臟的不適症狀,如伴有其他系統症狀、全身症狀,尤其是呼吸困難、意識障礙時,很可能提示病情嚴重。

心肌缺血就診科室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一般都在心血管內科診治,如經過評估,需要做冠脈搭橋手術治療,可轉至心外科手術治療。

心肌缺血診斷流程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來初步瞭解病情,患者可提前準備好回答問題:
  • 您有什麼不適?它們是如何變化的?每次持續多長時間?是否可自行緩解?多長時間緩解?
  • 以前曾診斷過哪些疾病?
  • 平時吸煙嗎?吸多少?是否飲酒?量如何?
  • 是否伴有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 平時還吃什麼藥?
  • 家族成員是否有心臟病?
醫生會通過症狀和體格檢查對病情做出初步判斷,通過心電圖、平板運動實驗、負荷核素心肌掃描等初步明確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部位,通過心肌酶判斷是否存在心肌梗死以及梗死可能發生時間,通過CCTA(冠脈CT血管造影)或冠狀動脈造影明確冠狀動脈是否有嚴重狹窄,病變部位及性質等。
至此,心肌缺血是否存在一般都可以明確,而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也能查明。

心肌缺血相關檢查

  • 醫生查體
對心肌缺血的查體,主要包括胸部,尤其是心臟的叩診、聽診,以及測量血壓、脈搏
查體僅用於發現心臟增大、心功能異常及部分心律失常,無法靠單純查體判斷心肌是否缺血。
  • 實驗室檢查
主要用於檢查是否存在貧血。
血脂、血糖
高血糖可損傷血管,繼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過高的血脂(LDL-C、VLDL-C、TC、TG等)可沉積在損傷的血管壁上,參與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也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險因素。
醫生可通過這2項指標評估冠心病的風險。
心肌酶和肌鈣蛋白
這些心肌細胞內的成分在心肌損傷時會進入血液中,使化驗結果異常升高。
醫生通過這些指標判斷心肌缺血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常用的、對心肌特異性高的指標包括cTnI、cTnT、CK-MB等。
甲狀腺功能
有時可能會有患者出現心臟器質性病變無法解釋的心悸、胸悶等症狀,以及心率過快等情況,需要檢查甲功,排除由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心臟異常表現。
常用指標包括FT3、FT4、TT3、TT4,以及垂體分泌的調節甲狀腺功能的TSH等。
  • 影像學檢查
超聲
醫生可以通過心臟彩色B超檢查,觀看心臟結構和功能是否異常變化,可以明確是否存在心臟增大、心肌肥厚、瓣膜病,並通過觀察心臟的血流評估心功能,預測疾病預後。
如出現心肌梗死,心臟彩超可能在梗死部位發現心臟節段性運動異常。
CT
注射造影劑後,用先進的多層螺旋CT對心臟冠狀動脈進行掃描,可以發現冠狀動脈的狹窄病變,但是侷限性是,一旦出現鈣化,會嚴重影響對血管病變判斷的準確性。
因此,CT對冠狀動脈的檢查主要意義在觀察到陰性結果,基本可以排除冠狀動脈病變。
冠狀動脈造影
一項有創檢查。需在外周血管(手腕或大腿根部)進行穿刺,將一根導管通過穿刺部位伸到冠狀動脈入口處,打造影劑,再通過數字減影X光機觀察冠狀動脈是否存在狹窄情況,是冠狀動脈病變診斷的金標準。
該檢查除了協助診斷,還能直接進行治療,例如用球囊撐開狹窄的冠狀動脈,急性心肌梗死時使用抽栓導管抽取血栓,以及最為人熟知的在狹窄部位放置支架等,來實現改善心臟供血的目的。
不過冠脈造影價格較昂貴,且為有創檢查,因此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 特殊檢查
心電圖
能觀察心臟的電活動變化,並初步定位電活動異常的部位,且無創、操作簡單、重複性好,對心肌缺血的初步診斷、合併有哪些其他心臟問題,尤其是作為病情變化的觀察尤為重要。
心電圖檢查包括普通的12導聯心電圖、18導聯心電圖以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
  • 12導聯心電圖就是人們熟知的在胸前及四肢連線檢查的方法;
  • 18導聯相對12導聯增加了胸部側面、背面的觀察,形式與12導聯相同;
  • 動態心電圖則是讓患者背上一個移動的設備,並在身上粘貼連線,不間斷記錄24小時的心電活動變化,可以發現偶然的、不易被普通心電圖檢測到的異常情況病變,並可對一天內的各種異常電活動做統計。

心肌缺血鑑別診斷

心肌缺血主要需要與各種以胸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鑑別,還需要對引起心肌缺血的不同原因進行鑑別。
  • 與其他引起胸痛的疾病鑑別
主動脈夾層
疼痛劇烈,持續不緩解,往往伴隨高血壓病史;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會導致冠脈急性閉塞,臨牀上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現,如心電圖有ST段抬高。心臟彩超或主動脈CTA可以明確診斷。
肋間神經痛和肋軟骨炎
疼痛性質為刺痛或灼痛,而且呈持續性,咳嗽、呼吸等動作由於對病變部位產生牽拉,可使疼痛會加劇,該特徵使其很容易和心肌缺血相鑑別。
心臟神經症
疼痛性質多為短暫的刺痛或持續性的隱痛。胸痛發作時間多為疲勞後,而非疲勞當時,而且繼續體力活動,胸痛往往不會加重,甚至可能減輕。很容易與心肌缺血鑑別。
各種不典型疼痛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膈疝消化性潰瘍腸道疾病頸椎病等。無論是症狀表現,還是進一步針對病因的檢查,都與心肌缺血有比較大的區別,很容易鑑別。
  • 心肌缺血原因的鑑別
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病變,其表現與心肌酶檢查結果有所區別;而與其他非冠心病因素引起的心肌缺血,通過病史、影像學檢查結果也很容易鑑別。

心肌缺血治療

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缺血,治療原則有很大的不同,但整體治療思路是一致的,即改善心肌供血並減輕心肌耗氧量。
心肌缺血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可進行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心肌缺血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的目的是迅速解除缺血狀態,不同的病因會有不同的治療措施。
常用措施有:
  • 應用迅速起效的擴張冠狀動脈的藥物(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改善心肌供血;
  • 應用降低心臟負荷的藥物(如各種降壓藥),以及減慢心跳、降低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降低心臟耗氧量。
對於較嚴重的心肌缺血,還可在發作時使用負荷劑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心肌缺血一般治療

包括髮作時和平時兩種情況。
發作時
  • 停止活動,卧牀休息;
  • 家屬要積極安撫患者,儘可能消除其緊張、激動的情緒;
  • 保持通風,有條件應給患者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平時
  • 積極控制引起心肌缺血的危險因素,例如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戒煙、限酒。
  • 適度運動,可一定程度改善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 家屬幫助患者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
  • 如果存在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的疾病,要積極治療,例如所有感染性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甲亢、貧血、低血壓、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以及各種快速型心律失常和嚴重的緩慢型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藥物治療

心肌缺血的病因很多,涉及藥物種類眾多,患者務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 抗心肌缺血藥物
硝酸酯類
  • 硝酸甘油就屬於這類藥物,硝酸甘油起效迅速,常在心肌缺血發作時使用,迅速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
  • 硝酸甘油不但可以通過舌下含服,還可通過靜脈注射(包括滴注)。
  • 硝酸甘油較容易出現藥物耐受,而使效果降低,因此無法長時間持續使用,需要持續擴張冠狀動脈,需要用硝酸脂類其他長效類型,如硝酸異山梨酯、單硝酸異山梨酯。
  • 硝酸酯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頭痛、皮膚潮紅,通常不影響藥物使用。偶可見低血壓。
β受體阻滯劑
  • 通過降低心臟收縮力及心率、減少心肌耗氧量,來發揮抗心肌缺血作用。
  • β受體阻滯劑可以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對改善冠心病的近期、遠期預後都有重要的作用。
  • 常用藥物有美託洛爾比索洛爾阿替洛爾等。
  • β受體阻滯劑禁用於支氣管哮喘、較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患者。
鈣通道阻滯劑
  • 雖然與β受體阻滯劑藥理機制不同,但它們同樣都都可以降低心臟收縮力,部分也可降低心率,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減輕心絞痛症狀。
  • 由於臨牀試驗觀察,這類藥物單用並不能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也不能降低病死率,所以在治療持續性心肌缺血時作為次選藥物,但在治療血管痙攣引起的心肌缺血(變異型心絞痛)時,作為首選藥物。
  • 常用藥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爾硫卓、維拉帕米等。
  • 常見不良反應為低血壓、水腫。
  • 地爾硫卓、維拉帕米等可降低心率的種類,禁用於心功能不全、竇房結功能低下、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
  • 其他常用藥物
降血脂藥物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降低膽固醇可減少冠心病的發生、延緩粥樣硬化的進展,常用的藥物包括氟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抗血小板藥物
可以防止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阻止或延緩冠心病的進展。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
溶栓藥物
主要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內被血栓阻塞,可用藥物溶解血栓,疏通血管。常用的種類包括尿激酶重組鏈激酶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等。
抗凝藥
可用於較嚴重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療,也可輔助溶栓和介入治療。常用的包括低分子肝素、比伐盧定等。

心肌缺血手術治療

內科介入治療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現在最常用的治療冠狀動脈嚴重病變的方法,做法是切開皮膚表淺的動脈(常選擇手腕或大腿根部的動脈),將導管通過動脈送至冠狀動脈,並通過各種方式開通冠狀動脈的方法,創傷小,療效肯定。
主要的PCI技術有以下幾種。
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
即PTCA。操作方法為通過導管,把抽乾空氣的球囊送至病變血管,向球囊內充氣,球囊擴張,撐開狹窄的血管,達到治療心肌缺血的目的,有時還需繼續輔以其他介入治療。
不過單純行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PTCA)治療冠狀動脈狹窄,不但術後再狹窄率很高,而且有發生冠狀動脈夾層撕裂或急性閉塞的風險。
冠狀動脈支架術
通過導管,將金屬支架送至病變血管,並撐開,以維持血管的暢通。大多數患者經過前述的介入治療後,都需要植入支架,以確保冠狀動脈長久的暢通。
由於早期的支架是單純的金屬,作為異物,可引起血管內皮增生,而導致再狹窄。而近些年廣泛使用的藥物洗脱支架,表面存在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的藥物塗層,1年再狹窄率在10%以下。
外科手術
當內科治療心絞痛無效,或冠狀動脈病變較重時,就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俗稱“搭橋”。
手術首先截取身體其他部位血管,然後再打開胸腔,將移植的血管近端吻合到升主動脈壁上,遠端吻合到冠脈病變狹窄部位遠端的正常血管段,將血管替換下病變的血管,從而實現冠狀動脈再通,恢復心肌供血。
如移植的血管出現再狹窄,還可再次搭橋或者PCI,以延長患者壽命,改善生活質量。

心肌缺血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心肌缺血其他治療

心肌缺血很少單獨存在,往往合併多種心血管疾病。因此,治療除了上述措施外,還可能包括控制血糖、血壓,治療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這些疾病的治療同樣以藥物為主。

心肌缺血前沿治療

目前藥物洗脱球囊在臨牀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避免異物在體內的永久存在(支架的植入),經醫生指導,可以在適合的患者中選擇性應用。

心肌缺血預後

  • 心肌缺血的預後取決於引起心肌缺血疾病的種類和程度,而生存期由於存在大量未知因素,所以難以估計。
  • 如果為單純的心動過速引起心肌缺血,對健康不會有明顯的影響。
  • 如果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則情況會較為複雜。如果冠狀動脈病變較輕,經過規範的治療,可以長期生存;如果已出現過心肌梗死,或由於長期的心肌缺血而產生缺血性心肌病,則生存期會明顯縮短,而且心肌梗死本身死亡率也比較高;如果缺血性心肌病或心肌梗死嚴重,引起慢性的心功能不全,則預後不良。
  • 如果是其他非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病變引起的心肌缺血,一般預後良好,但也有突然加重,出現心肌梗死的風險。

心肌缺血康復

心肌梗死治療出院後最初的3~6周,體力活動應逐漸增加,建議患者進行中等量的體力活動,如散步、體操、太極拳等。這對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改善患者健康狀況有益。
如經過上述合理的康復鍛鍊,心肌梗死後6周仍有較好的心功能,則預示着患者生活基本可以恢復正常。

心肌缺血併發症

  • 心肌梗死
心肌嚴重缺血,且持續時間較長後,導致心肌壞死的疾病,既可以屬於冠心病中的一個嚴重的類型,也可由其他冠狀動脈病變引起。
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較高,而且會引起一系列後續問題,例如梗死麪積大者,可導致心衰心源性休克
梗死較深者,可能導致變薄的心室壁在血壓影響下膨出,稱室壁瘤,甚至出現心臟破裂;梗死導致乳頭肌功能障礙或斷裂,可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梗死後還容易出現血栓栓塞肺或其他臟器、組織;心肌梗死後,還可能會出現反覆發作的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與人體對壞死組織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
  •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在長期缺血缺氧下發生變性而產生的疾病,特點是心臟變得僵硬、擴大,可併發各種心律失常和心衰。5年病死率達50%~84%。
參考來源: [1-2] 
參考資料
  • 1.    王辰,王建安主編.內科學(八年制)第3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296-340.
  • 2.    Myocardial ischemia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