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華山

(浙江省金華市的山脈)

鎖定
金華山,位於浙江省中部,系龍門山脈的支脈,因橫亙於金華市區北面,故俗稱北山,古稱長山或常山。金華山自浦江東南部起至蘭溪城東止綿延50餘公里,面積5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峯大盤山(古稱玉壺峯) [81]  海拔1314米,也是龍門山脈最高峯,與山腳垂直落差達1100多米。 [1] 
中文名
金華山
別    名
北山
長山
所屬山系
龍門山脈
地理位置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 [50] 
走    向
東北-西南
長    度
50餘公里
寬    度
5公里至15公里不等
起    點
浦江東南部
終    點
蘭溪城東
主    峯
大盤山
海    拔
1314 m

金華山歷史淵源

金華山,俗稱北山,古稱常山、長山,屬龍門山脈的支脈。從範圍看,作為一條山脈而言,金華山西南起蘭溪,綿延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與東北部的羅店、赤松、曹宅、源東等鄉鎮,東北達義烏至浦江而止,橫亙數縣,與北之天目、會稽,南之括蒼、武夷,東之天台、四明,西之衡、廬等山脈並列齊名。
東漢《越絕書》卷二中記載:“烏傷縣常山,古人所採藥也,高且神。”上溯秦漢,八婺大地皆以烏傷名,常山就是如今的金華山。可見,金華山從秦漢時期便聞名吳越。 [64] 
長山之名,史籍最早見於漢末。其名大抵沿用至晉朝末期南朝初期。此前文獻只有“長山”之名,未見“金華山”之謂。《後漢書·郡國志》注云:“後漢初平三年,分(烏傷)南鄉為長山縣。”《宋書·州郡一》:“長山令,漢獻帝初平二年,分烏傷立。”《晉書·地理下》:“東陽郡……長山有赤松子廟。”
南朝梁劉孝標寫的《東陽金華山棲志》提到:“爰洎二毛,得居嶽穴,所居東陽郡金華山。”“金華山,古馬鞍山也。藴靈藏聖,列名仙牒。”“金華之首,有紫巖山,山色紅紫,因此為稱。” [65] 
南北朝以後,史籍即多以“金華山”名之。但在敍述“金華山”的時候,也往往述及其古名“長山”。
《隋書·地理下》“金華,舊曰長山,”
《舊唐書·地理三·江南東道》:“金華……後漢分烏傷置長山縣。吳置東陽郡。隋改長山為金華,取州界山為名。”
《新唐書·地理五·江南道》:“婺州東陽郡……金華山,有銅”。
《新唐書·地理五》“江南道,蓋古揚州南境,……為州五十一,縣二百四十七。其名山:衡、廬、茅、蔣、天目、天台、會稽、四明、括蒼、縉雲、金華、大庾、武夷。”
明萬曆金華府志》:“金華山,在府城北二十里,一名長山。”
《明史·地理五》“金華,倚。北有金華山。南有銅山,舊產銅。城南有東陽江,亦曰婺港,自東陽縣流經此。”
清雍正版《浙江通志》引《名山紀略》雲:“有長山在東北,因之為名,隋改為金華,即長山別名也。” [1] 

金華山文化底藴

金華山雄踞浙中大地,自然風光秀美奇絕,人文積澱深遠厚重,歷經兩千多年漫漫歷史長河的洗禮,龍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帝王文化兼收幷蓄,道、釋、儒文化曾經璀璨一時,成為薈萃古婺文化的重要寶庫,承載着婺州文化的歷史傳承,是少有的集“儒、道、佛”三教為一體的文化名山。 [2-3]  《唐六典》卷三《尚書省》“户部郎中員外郎”條列舉諸道名山,江南道共有十三所,作為六朝時期江南文化性名山興起的一個結果,金華山位列其中,其文化遺蹟為神仙洞府(第三十六小洞天)/道館/佛教寺院。 [66] 

金華山道教文化

金華山洞為中國道教“洞天福地”的第三十六洞天。早在東漢道教文化鼎盛時期,金華山就被譽為“江東名山”,與“五嶽”齊名。尤其是黃初平經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寫進《神仙傳》被尊稱為“黃大仙”後,金華山成為名冠江南的道教聖地。 [4-5] 
黃大仙文化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和國際影響力,南傳粵閔、港澳台,遠播海外華人世界,乃至吸引外國人羣體,被海內外信眾尊奉為“平安神”、“財神”和“僑仙”,甚至在美國有許多信徒為他建廟立祠、香火旺盛。 [4]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港澳台地區,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地共有黃大仙信眾超3000萬人,香港740萬人口中有約450萬人推崇黃大仙,有深厚的羣眾基礎。 [77] 
黃大仙文化倡導“行善積德、懲惡揚善,施醫贈藥、扶貧濟困”等善舉,以“普濟勸善”為己任,體現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善”文化。 [78] 
金華山有長約6公里的牧羊古道,將海拔200米的赤松宮與海拔600多米的黃大仙祖宮相連接,以及二仙橋、金華觀(赤松下宮)、蘭溪黃湓黃大仙宮、靈羊祠、黃大仙赤松園等組成了黃大仙文化景觀羣。
德勝巖轉輪巖上,都立有胡公祠,供奉着“胡公大帝”。
“胡公大帝”即胡則(963—1039),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宋端拱二年(989)登進士。一生做了四十多年的官,力主仁政,寬刑獄,減賦税,除弊端。明道元年(1032)江淮大旱,餓死了很多人,胡則上疏朝廷,請求免除江南各地的身丁錢(人頭税),後來皇帝允許免除衢州、婺州兩州的身丁錢。兩州之民感其恩德,為他立祠祀之,其中以永康方巖的胡公祠為最。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趙構應百姓的請求,用“赫靈”兩字作為胡公的廟額。每年農曆八月十三日,即胡則生日的那天,民間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以祭拜胡公大帝。 [7] 
蕭皇巖山頂建有蕭皇太子廟。據考證,蕭皇太子廟始於公元554年,距今已有1450餘年的歷史了,其間滄海桑田,幾經荒廢,唯有青山不老,流泉叮咚。現存的蕭皇太子廟是1980年由蕭皇塘村民捐資重建的。 [8] 
蕭統(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維摩,名統,南朝梁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南)人,梁武帝蕭衍長子。天監元年,立為太子,31歲病卒,溢號“昭明”,因此又稱“昭明太子”。他曾召集文士劉孝威庾肩吾庾信之父)等多人編撰《文選》三十卷(今本六十卷),輯錄上自先秦,下至齊梁,精心篩選出來的詩文辭賦,世稱《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金華山佛教文化

金華山也是佛教名山,尖峯山麓的千年古寺智者寺有近1500年曆史,始建於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梁武帝所敕建,原為南朝梁代樓約法師道場。它興盛於唐,重修於宋,延續至元明清,是金華山的著名佛教歷史文化遺存,是歷史上金華山儒、釋、道文化和諧共棲的佛教代表。香火鼎盛時,曾有寺僧千餘,佔地五十餘畝,殿宇五進,規模宏大,為江南名剎。2015年1月7日,智者寺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千年古剎又重現輝煌。 [9-10] 
同樣有1500年曆史的大佛寺,寺院內供奉的崖刻釋迦牟尼佛為我國古代四大石佛之一,寺內有一座羅漢堂,氣勢雄偉,其中的五百尊青田玉石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11-12] 
始建於後唐大興年間的棲真禪寺,珍藏了由明成祖朱棣敕命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經》,此經為玄奘“西天”取來經卷的譯本,是當時全國僅刻印的三部中之一部,因萬曆年間兩次擔任內閣首輔的蘭溪籍宰相趙志皋上書,而賜予棲真寺的隱山大師。棲真禪寺每年農曆的六月六均要舉辦曬經大會。 [13] 
始建於唐初的聖壽寺,由於環境清幽,諸如宋濂,方孝孺等名人學士經常在此著書講學。寺內留存的古蹟有元代的聖壽寺碑、石羅漢、石幢座、白乳泉。寺後有棵死而復生的古羅漢松已有600多年曆史,此樹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人為摧殘枯萎而死,經幾番寒暑更換,在1987年春,枯死多年的羅漢松竟重新萌發新枝嫩葉。 [14] 
梅江的正觀寺舊名止山,唐懿宗鹹通八年(867年)建,宋英宗治平二年改名“正觀寺”,是天台宗九祖湛然的面壁讀書處,而正觀寺則是湛然的法嗣所建的道場。 [15] 

金華山儒教文化

金華歷史上曾稱為“小鄒魯”,儒學大師輩出。北宋户部尚書梅執禮 [69-70]  宋代呂祖謙,宋元人稱“北山四先生”的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元代並稱“儒林四傑”的四位散文家中的柳貫黃溍 [16]  ,明代宋濂章懋,可以説自宋元以降名儒接踵,人文薈萃,逐漸成為全國儒學文化發展的一個重鎮。呂祖謙與北山四先生,還被供奉於曲阜孔廟。呂祖謙創立的金華學派更是影響巨大。而這些歷代先賢,幾乎無不活躍於金華山中。 [17] 
金華歷來為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羣起,書院迭興。南朝梁天監八年(509年),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劉峻(字孝標)棄官隱居於金華山紫薇巖下著書講學,成為金華教育史上的先驅,其講學之處,後人稱為“講堂洞”,是金華山儒教文化的代表性勝蹟,也是婺州書院最早的雛形。不過,真正意義上的書院,還是呂祖謙創建於南宋的麗澤書院,與嶽麓、白鹿洞、象山書院並稱為南宋四大書院。金華的書院不僅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對學術文化的繁榮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金華山上講堂洞和鹿田書院仍保存完好。 [2] 
到了近現代,金華山的文化大家同樣毫不遜色,詩人艾青、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畫家黃賓虹、首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史學家吳晗、西洋史專家何炳松、著名記者曹聚仁、人物畫家方增先、花鳥畫家柳村等均受過這片山林的庇廕。 [17] 

金華山名人文化

南朝梁代作家劉孝標曾在金華山築室隱居,並撰有《東陽金華山棲志》,《梁書》本傳即稱“其文甚美”,日本學者小尾郊一的名著《中國文學中所表現的自然與自然觀》(邵毅平譯,上海古籍出版社)也着重分析過全篇創作主旨,指出此文“可以説是一部遊金華山的遊記”,“是隻有愛好山水和打開了對於自然美的眼界的人才能敍述的自然描寫”,表彰其在山水文學演進中的特殊地位。 [67]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79歲時為智者寺興造撰文,並書寫《智者廣福禪寺記》,被當時智者寺住持仲玘禪師着名匠、精心取材設計,刻成高2.20米、寬1.10米的智者寺碑,如今,此碑為國家一級文物。 [18] 
徐霞客遊金華山線路圖 徐霞客遊金華山線路圖
金華山與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有着不解之緣。在《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中,金華山之行的記載尤為翔實。《浙遊日記》不足萬字,金華蘭溪兩地佔了近5200字,其中金華山就着墨4400多字,足見金華山在徐霞客心目中的重要份量。徐霞客在金華山遊歷3天,不僅留下了瑞峯熱心引路、潘姥炊煮黃粱以待等温暖記憶,也有對陸游手書《重建智者寺碑》的醉心和仰慕,更有對金華山諸洞、山勢和水脈嚴謹執着的科學考察。 [19]  2016年5月18日,金華山通過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人民政協報社、中國徐霞客研究會聯合發起的徐霞客遊線標誌地認證。 [20] 
1933年,郁達夫遊歷金華山後寫下了《金華北山》,文中説:“北山的名勝古蹟,我只遊了十分之一,單就這十分之一來説,已經是奇特得不得了了”。 [21] 
193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親臨金華視察浙江抗戰。第二天,他以遊金華北山為名,在金華雙龍洞召集文化界人士,作親切交談。 [68] 
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入選小學語文課本,多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跟着課本旅遊”的學子,在雙龍洞口附近就鐫刻着這一名篇。 [22] 
郭沫若 1964年作 題金華冰壺洞 鏡心 郭沫若 1964年作 題金華冰壺洞 鏡心
1964年,遊覽冰壺洞之後的郭沫若,回到雙龍招待所,入住了一間套房。在書房裏,郭沫若來回踱步,口中唸唸有詞,隨即文思泉湧,一氣呵成,即興寫下了一首詩作:“銀河倒瀉入冰壺,道是龍宮信是誣。滿壁珠璣飛作雨,一天星斗化為無。瞬看新月輪輪飽,長有驚雷陣陣呼。壓倒雙龍何足異,獲寄此景域中孤。” [72] 
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沈約貫休孟浩然蘇東坡、……,為金華山留下佳作無數。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李先念、彭真、朱鎔基、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5] 

金華山帝王文化

梁武帝蕭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曾有16位帝王與金華山結緣,為寺觀及高僧、道長、隱士賜匾額、領封誥或避難、駐蹕。 [5] 

金華山茶文化

婺州舉巖茶產於北山(即金華山)鹿田村一帶, [23]  因金華舊屬婺州治,產茶之地巨巖重疊,猶如仙人舉巖而得名。在清明後、穀雨前,一芽一葉時採摘,經特殊工藝精製而成。 [24] 
婺州舉巖茶又稱金華舉巖,歷史上還有“香浮碧乳”、“婺州碧乳” 之稱。五代時期的《茶譜》中有“婺州有舉巖茶,其片甚細,所出雖少,味極甘芳,煎如碧乳”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等書中均將其列為最佳名茶之一。該茶聞名於宋,興盛於明,並被列為貢品,至清道光年間仍保持芽茶、葉茶兩個品種進貢。1979年-1981年連續3年被評為浙江名茶;1981年全國供銷系統名茶評比會上,舉巖、龍井、紫筍、莫幹黃芽同被列為浙江四大名茶。 [24] 
舉巖茶經攤、炒、抓、挺、烘5道工序製作而成。理條和挺直是舉巖茶成形的關鍵工序,炒制的特點是以烘為主,炒烘結合,既保持原有茶芽特色,使成茶獨具風格。婺州舉巖茶製作技藝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茶文化內涵,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 [23]  [25] 
傳説東晉時期,有一位叫謝志明的人,身患眼疾,卻勤勞孝順。一日他上山偶遇道翁,道翁説他乃善良之輩,不應受如此疾苦,便指點他説北山之中的岩石邊生有茶樹,搗碎瀝汁,可治眼疾。謝志明依言照做,不料眼疾很快好了。此後,這種神奇的茶葉在民間口耳相傳,人們還給它取名“舉眼茶”。而這位道翁就是黃大仙。
婺州舉巖茶還與朱元璋有着很深的淵源。公元1358年,朱元璋率兵攻打婺州,久日不克,遂屯兵北山。然而因水土不服,軍中眼疾肆虐,朱元璋心急如焚。傳説當晚黃大仙託夢:“欲醫治眼疾,必得北山岩茶。”朱元璋早起途經巨巖,發現巖縫邊皆有茶樹,遂採之製茶送於將士,果然茶到病除。隨後,還一舉攻下了婺州。朱元璋登基後,下令將金華北山“舉眼茶”改稱為“婺州舉巖茶”,並列為貢茶。
2008北京奧運聖火採集之時,舉巖貢茶(即婺州舉巖)作為中國和希臘友誼的紐帶,被奧林匹亞博物館永久珍藏。同年5月,舉巖貢茶經商務部、外交部核准為國禮茶贈送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 [26] 
2022年11月29日,國家級非遺項目婺州舉巖茶製作技藝,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重要組成部分,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6] 
金華市是中國歷史上茉莉花茶的主要產區,歷史悠久,南宋時期羅店一帶就有栽種,到20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金華年產花茶10多萬擔,與蘇州、福州並稱花茶三大基地,其花茶質量優於福州而產量則多於蘇州,一直在浙江、在中國、在世界都享有盛名。
對於金華來説,茉莉花茶相當於它的名片,和金華火腿一樣馳名,有“南火腿、北茉莉”之稱,雙龍羅店的繁華更是與茉莉花緊密相連。 [71] 

金華山紅色文化

1919年,剛從日本留學回國的陳望道應《星期評論》雜誌之邀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了專心致志完成這個任務,1920年2月,陳望道特地回到家鄉義烏分水塘村,開始心無旁騖地潛心翻譯《共產黨宣言》。本來就對社會主義十分憧憬、對馬克思主義充滿敬仰的陳望道以日文版為依據,同時與英文版相互對照,費了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終於在當年4月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中文翻譯。 [73] 
抗戰時期,在中共浙東區黨委和金蕭地委的領導下,浙贛鐵路金華至蕭山段兩側創建了金蕭敵後抗日根據地,其中包括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最初僅限於義西和毗鄰的金東部分地區,1943年春以後逐步擴大並逐漸向浦(江)東、蘭(溪)北、浦(江)南等地擴展。1942年秋冬,金屬地區黨組織在開闢金東義西抗日根據地後,派第八大隊去金東其他地區開展軍事活動,根據地逐步擴展至包括鞋塘、潘村等地的金東廣大地區。與此同時,派員去浦(江)東地區開闢工作。1943年4月20日,第八大隊馳奔浦東東塘、任店等地,一舉全殲偽軍陳鳳飛部,根據地向浦東擴展。金義浦地區抗日根據地的擴展引來了日、偽、頑的頻頻侵擾。但根據地在戰鬥中鞏固壯大,到1945年6月,金義浦蘭地區已發展成了東起義烏湖門,西至金華曹宅,南達浙贛鐵路和義烏城邊,北到浦江城南側和蘭溪北部,計金東義西19個鄉、浦東7個鄉、蘭北浦南10個鄉,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近30萬人口的根據地。 [74] 
1942年5月28日,日軍第15師團長、有着“侵華急先鋒”之稱的陸軍中將酒井直次,在金華山麓蘭溪城下登高視察地形時,被炸身亡。這是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在浙江殞命的三名侵華日軍將官之一。日本戰史曾為之哀嘆:“現任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創建以來還是首次。”1942年9月28日的《新華日報》曾以《蘭溪五月之役斃敵酒井中將》為題作了簡要報道。 [75] 
1958年5月,金華地委、縣委在金華山動工興建8座梯級水電站,俗稱“一龍八站”。令人自豪的是,當時發電所用的設備,有部分是金華人自己製造的。1959年,電站幹部職工攻克技術難關,創造性地將金華機械廠製造的我國第一台512千瓦水輪機,與兩台上海華生電器廠製造的256千瓦發電機聯機發電,一舉獲得成功。據説,聯機發電這種形式是金華獨創的,是我國電力機械製造和農村水電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電站於1959年國慶前夕投入運行,沒想到第二年春天,毛澤東主席就來了。1960年3月14日17時許,毛主席乘坐專列在從江西赴杭州途中,特意停靠金華站,在金華地委書記李學智等的陪同下,視察了當時的金華縣雙龍人民公社水電站。毛主席給予雙龍水電站很高的評價,並指示要作為全國發展農村小水電的典型加以推廣。雙龍水電站不僅解決了當時金華用電的問題,而且在這之後還推動了全世界小水電的發展,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聯合國亞太地區小水電會議代表曾來這裏考察,世界上先後有105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 [76] 

金華山風景名勝

金華山雙龍風景區

雙龍風景名勝區位於金華山西南山麓,國家AAAA級旅遊區,距金華市區15公里,總面積79.7平方公里,素有“雙龍勝景,大仙聖地,禪學中心,浙中涼都”之美譽。分雙龍洞、黃大仙、家園裏、赤松山、大盤天、尖峯山六大景區,有300多處景點,是一處以山嶽森林為背景,地下懸河、岩溶景觀、道教勝地為特色,以觀光度假、康體休閒、海外朝聖為主要功能的風景名勝區,也是黃大仙傳説、舉巖貢茶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 [27] 

金華山六洞山風景區

六洞山風景區位於蘭溪市東郊8公里處的的洞源村,是一處融自然山水、溶洞羣景觀、名人古蹟,宗教旅遊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其中以地下長河,棲真寺,綺霞園三處景點最為著名。2014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28] 

金華山大佛寺

大佛寺位於金華山南、曹宅鎮北2公里處,距金華市區約18公里。是浙中地區最為著名的古代名剎之一,金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11-12] 

金華山赤松宮風景區

赤松宮位於赤松鎮北,西與雙龍風景區相鄰,位列首批浙江省五星級宗教活動場所 [29]  ,景區總面積14.1平方公里,景區內羣山環拱,層巒疊嶂,風光旖旎,有煉丹山、卧羊山、二仙宮、王淮墓、赤松山莊等景點。

金華山鶴巖山

鶴巖山,又名書巖,海拔400多米,離金華市區大約20裏,位於曹宅鎮胡宅村,大佛寺與赤松宮之間。全山有兩個山頭,一為獅山,一為象山,被稱為“獅象守山門”。因山勢兩翼舒張,迴旋成窩,其形如螺,所以又叫螺螄巖。山上一共有5座廟,包括胡公廟、黃大仙廟、鶴巖寺等,供奉着各路神仙。平時住着幾個道士或老和尚,還有一些修行的居士。
鶴巖山在唐朝就已經比較有名了,有詩為證。唐代詩人戴敍倫曾作《夏日登鶴巖偶成》:“天風吹我上層崗,露灑長松六月涼。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
光緒金華縣誌》記載,鶴巖山在唐貞觀元年就已有僧人在此修身,唐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建寺,名“鶴巖寺”。 [30] 

金華山蕭皇巖

蕭皇巖位於義烏市上溪鎮吳店蕭皇塘村西北,巖不甚高,狀如倒扣之釜,故稱“覆釜巖”。因梁武帝的兒子蕭統(貴為皇太子),曾到此一遊,蕭皇巖由此得名。蕭皇巖山勢突兀,壁立千仞,直竄雲天,曾以山險、石峻、水清、洞幽、林翠而著稱,山頂建有蕭皇太子廟。
蕭皇巖主要名勝有雙松迎賓、抗倭亭、吳公亭、亂石坪、搶旗巖、獅子巖、土地巖、清水巖、滲水潭、蛟龍池、迴音壁、虎臀、空中鼓閣、千年神龜、蟾蜍望月、龍潭天池等,山腳的蕭皇塘人文景觀豐富。 [8]  [31] 

金華山雙尖山

雙尖山位於金東區傅村鎮北,東望蕭皇巖,山上曾有起於隋唐時期的法華寺。詩人艾青1953年回鄉省親時,曾有感懷之作《雙尖山》。 [32] 

金華山黃山八面廳

黃山八面廳位於義烏市上溪鎮黃山五村,佔地0.25公頃。始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花廳及門廳正立面部分石雕被毀,1942年南拱門被毀。現存花廳遺址、門廳、大廳、堂樓及中軸線兩側的三合院,保存狀況良好。 [33] 

金華山聖壽寺

聖壽寺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北約20公里的伏龍山腰。進山門後,沿着石階拾級而上,經步雲亭、蓮經亭、鐘樓,便可看到青山翠色中的聖壽寺。聖壽寺始建於唐初。當初這裏“飛泉吹煙夢,怪石參雲水,遺然枯松根,甕塔莓苔綠”。 [14] 

金華山德勝巖

德勝巖位於義烏城北後宅街道,山巒稠疊,又稱稠巖(義烏古稱稠州,即得名於此),海拔381.7米。巖雖不高,但登巖遠眺,羣山連綿不斷,景色蔚然壯觀,是登高攬勝好去處。山上建有胡公寺。 [34] 

金華山神麗峽

神麗峽風景旅遊區位於浦江縣潘宅鎮南,景區為典型的自然峽谷型景觀,區內山巒起伏,峽谷幽深,峽內飛禽鳴翠、古驛盤山、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層出不窮。 [35] 

金華山白石灣

白石灣風景區位於浦江城南,距浦江縣城5公里,景區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由東西二條30餘公里長的峽谷組成。景區內羣山連綿,林木蒼翠,溪瀑壯觀,空氣清新,怪石林立,洞窟神秘,一路潭、瀑跌水,終年流水不斷。自然風光極為原始古樸,恰似一個夢想中的人間天堂。 [36] 

金華山鵝毛尖

金華山幹脈自峯嶺頭繼續沿義烏、蘭溪界山北走為鵝毛尖,又名黃毛尖,黃毛山,海拔840.7米。地處蘭溪市橫溪鎮與義烏市上溪鎮交界處,為金華山行至蘭溪義烏浦江交界地帶最高峯。山頂每年4-5月盛開有近百畝野生杜鵑花,鵝毛尖頂可遠眺義烏市區、浦江縣城、浦江仙華山、橫溪鎮與上溪鎮、佛堂鎮 [37] 

金華山城頭風景區

城頭風景區位於蘭溪市橫溪鎮,景區內青山蒼穆,泉流碧澄,滿眼奇巖怪石,遍山鳥語花香,素有“小桃源”之稱。景區與義烏、浦江相連接,以山光水色為自然依託,人文景觀為主題。有城頭水庫、龍門、龍潭飛瀑、龍門書院遺址等景點。 [38] 

金華山轉輪巖

轉輪巖位於蘭溪市梅江鎮南2公里,又名靈巖,最高處海拔約620米。站在巖下仰望,像是一個旋轉着的巨大車輪。最令人流連的是每年春季藏俏于山嶺的紫荊花,漫山遍野,團團簇簇,是春意在梅江最具特色的落筆。 [39] 

金華山越龍山

越龍谷位於蘭溪市梅江鎮西南龍門村,以龍門漂流、特色農耕體驗、竹韻民俗風情街、文化博物館、慢生活民宿區、醉香文化村、露營基地等組成。 [40] 
越龍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佔地約20.19平方公里,海拔跨度1000米,緊鄰金華山最高峯玉壺峯,是集禪修養生、山水觀光、生態度假、文化體驗、健康人居、民俗展示、山地運動、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全生活山地度假旅遊區。 [41] 

金華山紅巖峽谷

紅巖峽谷位於金華山北坡,是從蘭溪市馬澗鎮紅巖腳村上到婺城區羅店鎮武平殿村的一條山谷,落差700餘米,東鄰越龍谷,是一個只有驢友出沒的原生態景區。離紅巖腳不遠,有一面高逾百米的被稱為“紅巖”的峭壁,上億年前的火山活動加上高山流水的長年沖刷和侵蝕,造就了隨處可見的深潭、瀑布、怪石。谷中有兩座當地有名的石佛,相距約100米,用山巔的岩石鑿成。東側石佛坐東朝西,是一尊彌勒佛,座高2.5米,身寬2米,左手握拂塵;西側石佛坐南朝北,形象模糊,岩石高3.3米。 [42] 
紅巖峽谷的石佛 紅巖峽谷的石佛

金華山黃大仙赤松園

黃大仙赤松園景區位於蘭溪市區東北隅,園區面積1.33平方公里, 為一條10多里長的山壠。赤松蒼蒼一望無際,竹林裏木,坡坡片 片,滿山漫塢。春夏季節杜鵑花紅遍山南嶺北,秋冬時令,野菊花漫山遍野,飛鳥盤旋穿梭,麂兔奔竄蹦跳,雉雞咯咯飛,喜鵲喳喳叫。歷來是遊覽勝地,慕道玄地,野炊佳處,使人返璞歸真,怡然自得。 [43] 

金華山旅遊集散中心

金華山旅遊集散中心位於尖峯路和智者街交接處,是金華城區通往智者寺和雙龍風景區的重要節點,包括遊客集散中心、展覽及換乘出發中心、商業服務中心、旅遊會議中心、停車場、配套基礎設施等。
整個旅遊集散中心地上地下有1000多個車位,通過智能引導系統,旅客只要通過手機就能精準找到停車位置。
商業服務中心的業態包括餐飲文化、民俗文化和金華雙龍標籤產物IP。 [49] 

金華山體育旅遊

金華山四季風光奇絕,除了盤山公路,山上溝壑縱橫,古道、山道、防火道遍佈,森林植被豐富,非常適合開展山地越野、攀巖、自行車、定向等户外運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户外愛好者深入金華山各個角落,探尋和領略原始的山水風光。
金華山古道地圖 金華山古道地圖
自2013年浙江省二體會登山比賽,“2013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金華山站”在金華山舉辦以後,金華山加大體育旅遊開發力度。
2016年3月舉辦的“2016金華山之巔全國越野挑戰賽”(本次比賽通過了ITRA(國際越野跑協會)與UTMB(環勃朗峯超級越野賽)的積分認證),正式成為環勃朗峯超級越野賽的積分賽 [44]  ,吸引了全國26個省份520名越野高手慕名而來,2016年還有“重走霞客路’金華山山水生態越野賽”、“2016金華山之巔公路自行車公開挑戰賽”等共超過10場的體育賽事在金華山舉辦。
金華山的盤山公路 金華山的盤山公路
蜿蜒曲折,密林成蔭,坡度適宜,沿線還有雙龍洞黃大仙祖宮、鹿田水庫、小西湖等諸多景點,金華山上的羅電公路在騎行愛好者當中,有着華東“最美騎行爬坡路線”的美譽。
[45] 
為推動“體育+旅遊”,金華山管委會多次與省、市體育部門對接,爭取支持。並派人專程赴國家體育總局,與田徑運動、水上運動等管理中心,自行車、馬術、登山等協會進行對接,爭取能有更多的全國性賽事落户金華山。
2017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賽線路圖 2017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賽線路圖 [46]
2017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賽於2017年3月25日早6點開跑。賽事分為100公里精英組、60公里競賽組、39公里挑戰組和20公里毅行組,共有464名選手報名參賽。
2018年3月31日,2018第三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在尖峯山腳下鳴槍開賽。賽事吸引了來自中國、丹麥、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美國、英國等世界各地的400餘名選手,其中還有三分之一為女性參賽選手。賽事分為100公里精英組、60公里競賽組、40公里挑戰組和18公里毅行組。 [57] 
2019年3月30日,第四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舉行。賽事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及英國、丹麥、法國、瑞士等國的650餘名選手參加。 [58] 
2020年10月4日,第五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在金華山開賽,300餘名越野愛好者參賽,最長越野距離達100公里。 [59] 
2021年5月15日,第六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在婺城區羅店鎮石牆腳村鳴槍開跑。千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越野跑愛好者同場競技,挑戰極限。比賽共分100公里精英組,65公里競賽組,44公里挑戰組,22公里毅行組和5公里體驗組5個組別。 [60] 
2022年12月18日,2022第七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開賽,來自各地600餘名越野愛好者參賽。此次賽事分60公里全程組、40公里挑戰組、20公里毅行組和5公里體驗組4個組別。 [61] 
2023年4月1日,第八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開幕。近2000名越野愛好者齊聚金華山一決高下。比賽設100公里精英組、60公里全程組、40公里挑戰組、20公里毅行組和5公里體驗組5個組別。 [62-63] 
2023年中國國際露營大會落地金華山,於9月舉行。中國國際露營大會是中國國內一項新興的體育户外休閒運動。 [55] 
2024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仙的金華山·中國國際露營大會暨中國國際新鋭露營設計大獎賽新聞發佈會”傳出消息,中國國際露營大會永久會址落地金華山。 [83] 
2024年3月23日第九屆金華山之巔·百公里越野挑戰賽暨金華山首屆Mountain Walk在“仙的金華山”激情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名越野愛好者參加。 [85] 

金華山景區榮譽

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於1991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設立,1997年升格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是雙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 [84]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47] 
2021年12月,入選浙江省第二批名山公園。 [51] 
2022年7月,入選浙江省第二批建設的名山公園名單。 [52] 
2023年4月,入選浙江省第三批大花園耀眼明珠。 [79] 
(中國)山嶽旅遊聯盟2023(千山)年會上,各成員單位一致推選金華山為(中國)山嶽旅遊聯盟第45家景區,正式成為“山盟”的一員。 [80] 
2023年11月,浙江省名山公園聯盟在金華山成立,金華山等20家單位加入聯盟。 [82] 

金華山旅遊經濟區

為促進金華山的發展,金華市在2015年7月成立了金華山旅遊經濟區管理委員會,授予旅遊經濟區設區市人民政府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今後金華山要實現從景區到城市空間大平台的轉型,重點佈局旅遊觀光區、森林保護區、生態居住區、休閒度假區、低碳產業區等五大功能區。金華山管委會直接管轄15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覆蓋北麓蘭溪部分區域,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整座金華山將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和考量,旅遊休閒產業發展空間將得到極大拓展。 [22] 
金華山旅遊經濟區成立,肩負着兩大使命,一是創建國家5A級景區,二是致力於打造國際化風景名勝區、國際養生旅遊度假區。全區正以“東方朝聖地、養生金華山”為主題,圍繞“漫步尖峯山、參禪智者寺、觀景雙龍洞、祈福黃大仙、避暑浙中涼都”精品旅遊線,實施金華山旅遊品牌發展戰略。承載這五條精品旅遊線的五大旅遊項目,分別為婺文化園、智者文化園、雙龍勝景、黃大仙文化園和浙中涼都。 [48] 
金華山寺廟宮觀

金華山現代詩歌

《金華山兩題》——木汀 [54] 
《路》
山間的霧
不只有清晨流出的戀曲
還有尖峯山的倒影
還有這倒影中無處不在的生機
這條路從不在乎
有多少次走向黑夜
有多少次走向黎明
這條路在乎的是
有多少次迎向萬家燈火
有多少次回望山林的沒有背影的身軀
這是一條被遊子
用青春夢想和歲月丈量過的
出發和歸來的路
一如尖峯山的根
紮在萬年的岩石之上
遊子的根啊
一俟衝出尖峯山的罅隙
就是金華山的一棵樹
《 在金華山許願》
傳説,是金華山的雪
慢慢化作
原本是金色華蓋的血液
用松針的蒼綠口口相傳
天色盡染的腳下
繁星照亮了
帝王將相的足印
還照亮了道侶信士的洞天福地
以及善男信女的古剎叢林
星光如尺
所到之處
剛好是1314米
愛的宣言
寫進這裏的土壤裏
與日月同長
每一道生命的綠
搖曳於風中
打開了漫天的許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