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宅鎮

鎖定
潘宅鎮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面積29.5平方千米,下轄16個行政村,有22000人。
中文名
潘宅鎮
別    名
潘宅市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金華市
地理位置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城東南
面    積
29.5 km²
下轄地區
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潘宅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79
郵政編碼
3222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22000人
著名景點
神麗峽景區
桐青殿景區
茂山寺景區
機    場
義烏民航機場
火車站
義烏火車站
車牌代碼
浙G
方    言
吳越方言

潘宅鎮建制沿革

據清《光緒浦江縣誌稿·都鄙》載清置嘉興鄉十五都潘宅市;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三區爐峯鄉(十三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黃宅區爐峯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置爐峯鄉(十四保);1950年置潘宅鄉;1958年置黃宅區潘宅公社;1960年併入義烏縣,置黃宅區潘宅公社;1966年恢復浦江縣建制,置黃宅區潘宅公社;1985年置潘宅鄉,下轄潘宅、三村(楊先生)、四村(橋頭)、五村(東陳)、七村(東許)、八村(樟山頭)、湖山村、麗水村、長春村、朱雲村、華牆村、萬田村、尼山村、餘間村、黃都村、洪田畈村16個行政村,面積29.50平方公里,人口1.49萬人;1993年9月改潘宅鄉為潘宅鎮;一直以來潘宅村都是鄉鎮政府駐地。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潘宅村等13個鄰村曾是革命老區,當時根據地辦公場所就設在潘宅村潘氏宗祠內,可為歷史悠久、底藴深厚。1993年撤潘宅鄉改設潘宅鎮。2001年10月18日,由金華市民政局批准為革命老區根據地村。同年12月撤潘宅鎮、大溪鄉、平安鄉,設立浦南街道,駐地平一行政村。潘宅鎮雖被撤銷建制鎮,但它的歷史地位不容忽視。2002年10月11日,浙江省革命老區建設辦公室因原潘宅鎮13個村的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過貢獻仍確認潘宅鎮為革命老根據地。潘宅鎮自古以來是婺州歷史文化名鎮,屬於特殊行政區域。

潘宅鎮行政區劃

浙江省浦江縣浦南街道潘宅村,原是潘宅鎮的行政中心,由潘姓先人自隋代到此開基,歷唐、宋、元、明、清、民國至建國後二十世紀末,一直屬於建制鎮,下轄16個行政村:潘宅、三村(楊先生)、四村(橋頭)、五村(東陳)、七村(東許)、八村(樟山頭)、湖山村、麗水村、長春村、朱雲村、華牆村、萬田村、尼山村、餘間村、黃都村、洪田畈村。

潘宅鎮地理環境

地處金衢盆地,三面環山,東有出風口,土地肥沃。

潘宅鎮人口數量

2000年底併入浦南街道時人口15095人,户數5140户;隨着萬田工業區的開發和水晶加工行業的發展,外來人口迅速增加,截止目前常住人口約17000人,流動人口約5000人。

潘宅鎮經濟作物

主要種植巨峯葡萄,以優質的巨峯葡萄,甘甜可口,令人稱道。2007年成立了浦江縣潘宅葡萄專業合作社、神麗峽葡萄專業合作社。社內以浦江劉金氏無公害葡萄園、浦江甜園葡萄園最為有名。

潘宅鎮歷史文化

潘宅鎮內文物古蹟眾多,有敦睦堂、尚書第、餘氏宗祠、洪氏宗祠、黃氏宗祠、桐青殿、茂山寺、“中江第一橋”(俗稱湖山橋)、千人橋、潘駙馬墳等八處明清建築。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凳龍”、什錦班等。

潘宅鎮風景名勝

出浦江縣城東南十里,有連綿青山東西而列,即為南山。南山綿亙的山脈間,突兀聳出百藥尖、朱雲尖、雷公尖諸峯;峯巒間又藏匿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溝澗,使得南山境內峽谷幽深,溪瀑壯觀。
南山是古老的旅遊區,自宋以來就遐邇聞名,譽滿浙中。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神麗峽景區:神麗峽景區位於浦江縣潘宅鎮麗水源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景區隸屬南山風景名勝區的東片景區。景區南部羣山峻峭、林深水秀、鳥多、獸多、坪多、石奇、瀑美、自然環境清幽,生態環境保護完整;北部,祠堂廟宇、明清建築別具考究。有香爐煙雲,朱雲瀑布、石筍冷泉、仙人長眠、豬頭山、陳爺爺擔石,百步幽谷、流星崖觀鷹等二十處山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內仍保留着長達3公里的古驛道,古驛道中途仍保留有一座古驛站“十里亭”。自古以來,民間流傳有“徽州老得寶”、“陳爺爺擔石”、“山娘長眠”、“葛山殿藏寶”、“爐峯殿和尚”、“豬頭山點燈”等近10個美麗傳説。神麗峽自宋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遊覽的好去處,宋、元、明、清四代名人都曾寫過大量遊記遊詩,如吳思齊、方鳳、謝翱等都曾結伴暢遊並留下諸多詩篇。

潘宅鎮著名人物

潘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國公,宋朝駙馬,尚宋哲宗三女秦國康懿長公主,生八子潘堯卿,潘温卿為寧國軍承宣使、潘長卿為寧江軍承宣使、潘端卿為昭信軍承宣使、潘清卿為容州觀察使,潘墨卿、潘才卿並帶團練使,潘粹卿。避居婺州。
潘倫,宋朝郡馬。
陸潤祥:清末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