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華山

(湖南衡陽金華山)

鎖定
金華山,位於湖南省衡陽縣庫宗橋鎮,系衡山山脈南方餘脈的大雲山山脈。大雲山脈最高主峯小云山,俗名大牛山,別名耶姜山,海拔 998.4米,屬南嶽七十二峯之一。金華山屬於小云山支脈地段,最高點雷祖嶺海拔450米。
中文名
金華山
外文名
Jinhua mountain
別    名
金(wà)山
所屬山系
大雲山脈(衡山山脈的南方餘脈)
走    向
東西走向
主    峯
雷祖嶺
海    拔
450 m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主要景點
金華庵,福益亭,福益亭觀景台,飛來石
所屬地區
湖南省衡陽縣庫宗橋鎮

金華山基本情況

金華山(本地諧音“金wà山”),位於湖南省衡陽縣庫宗橋鎮。古時候稱“小云山”,清朝道光年間,始稱“金華山”。據宋代史載:全國五千二百七十座名山,小云山排列三十六洞天之一,乃衡邵名山,是南嶽七十二峯之一。
金華山是衡陽西去邵陽的第一座高峯。 [1] 
金華山 金華山 [2]
金華山向西綿延數十里,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或看落日餘暉,霞光萬丈。站在福益亭觀景台,向東遠眺,碧空萬里,廣闊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朝陽,令人心曠神怡。周圍田園阡陌縱橫,青山綠水環抱鄉野,好一個迴歸自然、迴歸民間的心靈去處。
據傳,山上有一座距今1300多年曆史的寺廟,香火鼎盛,聲名遠播;行至半山腰,有一座堪稱衡西福地第一石亭,全部由花崗岩建造的福益亭和福益亭觀景台;福益亭向西一公里處,到了金華山最高峯——雷缽峯,海拔450米。
在這座風光秀麗與神奇的金華山上,相傳被唐中宗李顯賜號 “大法國師”(道教)的申泰芝、申泰芝徒弟金星、王夫之等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相繼在這裏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金華山千年名剎金華庵

金華茅庵,建於唐明皇749年(天寶8年),庵子落座於金華山巔。
金華觀(俗稱“金華山庵子”) 金華觀(俗稱“金華山庵子”)
相傳唐中宗(李顯)神龍年間,河南洛陽人申素芝(687-755 年),得到南嶽衡山異人傳授“金丹大成”道術,修道煉丹,傳經説道,一時名聞遐邇,人稱“申真人”。739年,他到達京師,帝稱呼他仙翁,賜號“大法國師”主領玄教。
唐明皇李隆基篤信長生之法,尋求不死秘訣,749年(天寶8年),着申真人返湘,見小云山(金華山)風景優雅,在山岱建茅庵,在此煉丹修道,懸壺濟世(見《小云山記》“道士申泰芝者,修其養生之術於大雲 ,而以小云為別館,故小之”)。申真人仙逝以後,唐玄宗封他為“元妙真人”,並塑其像,供後人敬奉,是為金華庵庇佑真神。
後來,宋朝封他為“妙寂靈脩真人”,明清以來,香火綿綿。
近代金華庵,建於清咸豐辛亥年(1851年),1945年毀於日寇戰火,留下斷牆殘垣。1958年唯物主義時代,庫宗中學師生把那些青磚瓦片、石雕,搬到了附近白馬塘,用於興建庫宗中學。直到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學校花園內還有很多從金華山搬下來的各種石雕和碑文,造型各異。有一些長條形石凳上刻着長篇碑文,呈漢白玉白色狀,雕刻很深方正厚重,清晰可見。
情侶臘樹 情侶臘樹
當年,茅庵遷至山頂後,大興土木,拓建寶剎。前後兩進,包括雜屋、走廊、廂房,共40餘間。前面築有牌樓雕龍塑鳳,左右牆上書有“洞天、福地”字樣。殿宇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殿中塑有大小菩薩數十尊,殿宇鑲刻花卉神獸。山門高達6米,殿前有鐘鼓樓,懸掛着大鐵鐘鶴牛皮鼓。
如今金華庵,經過湖南省宗教事務局批准,成為國家合法宗教場所。1998年重建以來,庵房一進兩廂,殿宇輝煌,鐘聲繞樑,紫煙升騰。2015年修建了一條盤山公路,寬5米長3.6公里,引來了八方遊客,金華庵的香火日益旺盛,進入盤山大道便恍入人間福地。 [2] 

金華山飛來石

金華山擲缽峯一側有一塊巨石,令人歎為觀止,人們稱之為“飛來石”。
相傳申泰芝徒弟——金星(民間稱呼“金星老爺”),隨同申真人一同修道。金星為擴修道觀四處奔走,留下許多傳奇故事。後來,金星在擲缽峯頂擲缽成仙,人們稱之為“金星真人”,此峯故名擲缽峯。據傳金星真人常化身為金牛,每逢皓月當空之日便出來覓食尋草。有目睹者眼見金星大師成仙一幕,也欲得道成仙,循跡而去,無奈道行不夠,化作巨石一塊,日夜守護着山神。 [2] 

金華山金華山抗戰遺址

金華山雄踞衡寶公路南側,因其西去第一座高峯,逶迤綿延,自古以來為軍事重地。1944年8月8日,衡陽淪陷後,七百多個日本侵略者向衡陽四鄉滲透,燒殺搶掠。1945年初,中日雪峯山會戰,衡寶公路成為日寇的生命線。中共牌樓支部成立的湘衡游擊隊,配合國民黨李俊遊擊隊、金蘭常太莊突擊隊,以金華山為據點,經常出沒於庫宗橋和衡寶公路一線,狠擊日寇。
如今,金華山山頂的灌木底下,還依稀可見那深深的戰壕、石頭堆砌而成的射擊擋牆和歷歷在目的射擊孔。據説,當年日本鬼子,得知抗戰游擊隊和老百姓躲在金華山上,因山高柴深、地勢險要,敵人不敢冒進便放火燒山,金華山上的廟宇樓閣、倉翠古樹,在熊熊的烈火中毀於一旦。 [2] 

金華山福益亭

庫宗橋金華山福益亭 庫宗橋金華山福益亭
福益亭和觀景台,座落於金華山的山峯上,是左梅生先生(又名左海斌)於公元二零一九年建造的。整個石亭和觀景台,全部花崗岩打造,亭子主樑雕龍刻鳳,六條翹角線鑲有十八個神獸,栩栩如生。六根大圓柱每根周長八十八公分,亭子基座直徑六米,含地基高度超過六米,勘稱衡西福地第一石亭。 [3] 
福益亭共有十九級台階,周圍二十六根漢白玉護欄,雕刻精美,富有歷史氣息和文化內涵。石亭東西兩面雕刻有《福益亭》牌匾,石柱上雕刻有左梅生先生撰寫的兩幅對聯:西面對聯:金華山上千秋月、福益亭前萬載春;東面對聯:千里山峯空碧靜、百村雨露有情聲。 [4] 

金華山古代散文

方圓八十里《小云山記》,這是王夫之寫的一篇遊記,但不是某一次的遊記。作者四十六歲始去遊覽,後來每年去一次,綜合性寫就《小云山記》。
舊稱“小云山”,在湖南省邵陽市東南,衡陽、祁陽之間。古時候“金華山”屬於“小云山”,也是作者的家鄉,文中描寫小云山之美,美在可以觀賞湘西山水全貌,美在春雲、夏雨、秋月、冬雪之變化無窮。 [5] 

金華山金華山名字由來

庫宗橋金華山觀景台 庫宗橋金華山觀景台
據傳,清朝道光年間,金華山麓有田,地約九升栽種旱煙,煙色金黃奇香無比,吐煙上騰九圈連環經久不散,世之罕見。呈為貢品,曰之“金華貢絲”,敕賜天下名煙,後人漸謂此山為“金華山”。 [2] 
進入二十一世紀,2017年以來,在金華山麓已經連續舉行了(冠名“湖南”或“衡陽”)共三屆油菜花節。 [6] 
金華山麓黃燦燦的油菜花和金黃的煙葉,巧妙的實現了歷史與今天的獨特對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