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區(Teoyall),中國千年古縣,
[9]
廣東省汕頭市轄區,地處廣東省東部沿海,地理座標北緯23°19'~23°33,東經116°17’~116°43'之間。東連濠江區,東南瀕臨南海,南隔練江與潮南區相接,西鄰普寧市,北至東北隔榕江與揭陽市、揭東區相望。
[14]
轄區總面積665.74平方千米。
[7]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潮陽區常住人口為1654276人。
[6]
春秋戰國時期,潮陽地區屬嶺南百越。2003年1月29日,潮陽撤市分設潮陽區和潮南區,成為汕頭市轄區。
[14]
截至2021年10月,潮陽區轄4個街道、9個鎮。
[15]
區人民政府駐文光街道中華路136號。2020年5月,潮陽區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第86。
[4]
2020年6月30日,潮陽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5]
2021年8月,潮陽區“潮陽笛套音樂”、潮陽區棉北街道平北社區“潮陽英歌舞”、潮南區隴田鎮華瑤社區“潮州音樂”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的2021-2023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8]
- 中文名
- 潮陽區
- 外文名
- Chaoyang District(英)、Teoyall
- 行政區劃代碼
- 440513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廣東省汕頭市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東部沿海
- 面 積
- 665.74 km²
- 下轄地區
- 4個街道,9個鎮
- 政府駐地
- 文光街道中華路136號
- 電話區號
- 0754
潮陽區歷史沿革
編輯春秋戰國時期,潮陽地區屬嶺南百越。
秦時,地屬南海郡。
漢時,地屬南海郡揭陽縣。
西晉時,地屬南康郡揭陽縣。東晉時,地屬東官郡揭陽縣。東晉隆安元年(397年)始,置潮陽縣,屬義安郡。
南北朝宋、齊時,義安郡隸廣州。
隋開皇十年(590年),義安郡改稱潮州,潮陽縣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義安郡複稱潮州,領海陽、潮陽、程鄉3縣。唐永徽元年(650年),潮陽縣併入海陽縣。先天元年(712年),復置潮陽縣。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國分15道,潮陽屬江南道(翌年改稱嶺南道)。唐天寶元年(742年),潮州改為潮陽郡,領海陽、潮陽、程鄉3縣。唐乾元元年(758年),潮陽郡複稱潮州,郡、州幾度更易,潮陽都為其屬縣。
宋時,全國分18路,潮陽縣屬17路廣南東路之潮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3縣,史稱“三陽”。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潮陽縣再度併入海陽縣,紹興十年(1140年),復置潮陽縣。
元、明、清代,潮州先後改稱潮州路、潮州府,潮陽縣屬之,此後潮陽縣建制一直未變。
民國元年(1912年),潮陽縣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屬廣東省巡撫使署潮循道。民國五年(1916年),屬廣東省長公署。民國九年(1920年)底,直屬廣東省。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廣東省東江行政善後處(後改為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廣東省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廣東省東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屬廣東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廣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4月,屬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22日,潮陽全境解放。
1967年2月,潮陽縣先後隸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潮汕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潮汕專員公署、粵東辦事處、粵東行政公署、汕頭專區行政專員公署。
1967年3月,隸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
1968年3月,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月,起隸屬汕頭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7月,汕頭地區與汕頭市合併,潮陽縣隸屬汕頭市。
1993年4月9日,潮陽撤縣設市,改由省直轄,汕頭市代管。
潮陽區行政區劃
編輯潮陽區區劃沿革
據宋《元豐九域志》載:潮陽縣舊轄4鄉,即新興、興仁、奉恩、豐歡,統14團。
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縣楊智稽核賦役,將14團改為16都,時新興鄉轄縣廓、峽山、黃隴、洋烏4都;興仁鄉轄舉練、貴山、氵戎水、黃坑4都;奉恩鄉轄直浦、竹山、招收、砂浦4都;豐歡鄉轄隆井、大坭、酉頭、惠來4都。
明嘉靖四年(1525年)和四十二年,析都入新置的惠來縣和普寧縣後,全縣僅存10都,後增設附廓都。
萬曆九年(1581年),復轄洋烏、氵戎水2都,時4鄉已名存實亡。
清光緒十年(1884年),全縣13都,轄759個自然村。
清末民初,沿襲舊制。民國10年(1921)2月,廣東省民政廳始劃定潮陽縣自治區域,分9區8鎮143鄉。民國35年至38年10月,全縣鄉、鎮幾經合併,成為9區5鎮66鄉。
建國初,潮陽縣轄區、鄉(鎮)依舊。1950年3月,南山管理局撤銷後,兩英一帶鄉村成為潮陽縣第十區。1952年8月,潮陽縣區劃重新調整為1鎮17區,即棉城鎮,一區至十七區依次是金浦區、海門區、達濠區、和平區、峽山區、谷饒區、銅盂區、貴嶼區、司馬浦區、陳店區、河浦區、兩英區、石船區、沙隴區、井都區、灶浦區、西臚區。
1956年12月,撤銷區的建制,改設3鎮44鄉,即棉城、海門、達濠鎮,金浦、平西、鳳崗、廣澳、潮光、和平、溪頭、港頭、峽山、東浦、泗聯、谷饒、深石、和練、中練、貴嶼、南陽、上練、司馬浦、大布、仙桃、金溪、陳店、石橋頭、大長隴、河浦、珠圓、錢塘、兩英、古厝、金甌、雷嶺、石船、沙隴、成田、井都、關埠、下林、金玉、灶浦、西臚、華陽、桑田、波美鄉。
1957年11月,全縣重新調整為3鎮27鄉,即棉城、海門、達濠鎮,平西、金浦、鳳崗、河浦、珠園、和平、港頭、沙隴、井都、峽山、司馬浦、兩英、石船、雷嶺、陳店、金溪、大長隴、上練、貴嶼、南陽、銅盂、谷饒、灶浦、西臚、桑田、華陽、關埠鄉。
1958年5月,劃出達濠鎮及大長隴等鄉村後,縣政區存2鎮24鄉。同年6月,政區再度合併為2鎮17大鄉,即:棉城、海門鎮,金浦、和平、峽山、谷饒、銅盂、貴嶼、司馬浦、陳店、兩英、石船、雷嶺、沙隴、井都、關埠、金玉、西臚、桑田鄉。
1958年9月,撤銷鄉鎮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全縣劃分為13個人民公社,即紅潮、前鋒、和平、金星、燈塔、東風、羣英、紅場、上游、紅鋒、先鋒、紅星、幸福人民公社。同年12月,惠來縣撤銷,其東紅人民公社劃歸潮陽縣。
1959年初,撤銷東紅人民公社,增設靖海、田心、周田、仙庵、金浦、銅盂、井都人民公社及和平柑桔農場、河溪農場。同時,紅潮人民公社(下略人民公社)改名棉城人民公社(下略人民),前鋒改名海門公社,金星改名沙隴公社,燈塔改名峽山公社,東風改名陳店公社,羣英改名兩英公社,紅場改名石船公社,上游改名貴嶼公社,紅鋒改名谷饒公社,先鋒改名金玉公社,紅星改名關埠公社,幸福改名西臚公社。
1961年6月,增設司馬浦公社。同時10~11月,又增設仙城、灶浦、成田3個公社。
1962年4月,和平柑桔農場改為和柑公社、河溪農場改為河溪公社。
1964年,增設城郊公社,棉城公社複稱棉城鎮。
1970年,和柑公社改名臚崗公社。
1975年,海門公社改名海門鎮。全縣行政區劃為2鎮24公社。
1983年10月,社隊建制改為區鄉建制。至年底,全縣行政區劃為2個區級鎮和24個區,下轄316鄉12管理區14街道辦事處12漁業隊
1984年9月,沙隴、和平、峽山、陳店、兩英、谷饒、關埠7個區改設為區級鎮。1985年,全縣政區分為2鎮24區,下轄316鄉12管理區14街道12漁業隊。
1986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潮陽縣撤區置鎮建制,將原來的區、鎮合併為25個鎮(棉城與城郊合併)。設置121個居民委員會和428個村委會。
1992年,各鎮增設管理區辦事處,並調整部分村(居)民委員會。
1994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潮陽市棉城鎮、海門鎮、金浦鎮改設為文光、棉北、城南、海門、金浦5個街道(後海門鎮仍保留鎮建制)。
2003年1月29日,撤銷潮陽市,分設潮陽區、潮南區。潮陽區轄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個街道辦事處和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灶浦、金玉、谷饒、貴嶼、銅盂10個鎮。同年11月金玉、灶浦2鎮合併,稱金灶鎮。
[1]
潮陽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潮陽區轄4個街道、9個鎮。
[15]
區人民政府駐文光街道中華路136號。
2021年潮陽區各鎮(街道)轄下村(社區居委)一覽表 | |
鎮(街道) | 下轄村(社區居委)名稱 |
興歸、文光、平和東、西雙、平東、桃園、西門、雙望、曠園、古帥 | |
新宮、五響、新華、龍井、後雙園、口美、五仙、東內、滄洲、大南、鳳北、鳳東、鳳上、鳳南 | |
平北、平南、平西、東家宮、白竹、棉田、五三、蝴蝶、五二 | |
三堡、寨外、南門、梅東、梅西 | |
城南、城北、城關、北新、新德、蓮峯、蓮新、和睦、東門、北門、西南門、洪洞、湖邊、新地、坑尾、競海 | |
練北、臨昆上、潮聯、光明、塭內、和平、鳳皋、新和、里美、塘圍、下寨、下厝、和鋪、高豐、白石、中寨、鳳善、新龍、五和、練崗、安轎 | |
勝前、銅缽盂、老溪西、樹香、嶼北、嶼南、玉窖、雙岐、潮港、宅美、岐美、光星、集星、李仙、新橋、深坽、溪邊、河隴、洋美、草尾、桶盤、華岐、溪東、鳳田、新岐、肖渡、市上、鳳壺 | |
龍港、仙彭、華美、南安、北林、聯堤、東洋、貴嶼、仙馬、鳳港、鳳新、泗美、玉窖、渡頭、後望、新厝、湄洲、佳安、山力、下隴、新鄉、坑仔、浮山、山聯、山前、西美、石夾 | |
仙波、上堡、茂廣、華光、新興、蓮塘、徑腳、石壁、新寮、木丹坑、石光、案前、深洋、屯內、仙地、官田、烏窖、橫山、後溝、溝南、東明、東星、頭埔、新光、大坑、新厝、溪美 | |
河溪、南田、西田、中田、湖東、華東、西隴、南隴、上坑、東隴、上隴、新鄉 | |
西一、西二、竹林、波美、東鳳、西鳳、南鳳、海田、後埔、烏石、泉塘、陂頭、東潮、竹嶺、店後、洋文、興平、青山、埔尾、龍西、內 、尖山、烏巖、巖前、外 、龍溪、裏溪 | |
橋東、福倉、港底、關埠、玉一、玉二、玉山、集德、新紅、樹下、洋貝、田東、莊厝、東湖、橋頭、上底、埔上、堂後、下底、西平、河腰、巷內、巷口、宅美、上倉、路外、路內、井美、溪西歐、三村 | |
灶市、金玉、玉浦、金溪、波頭、金溝、溪路、旗頭、大聯、新寨頭、東倉、新榮、灶內、溝頭、前洋、玉路、港內、東里、河下、新基洋、人家頭、廣美、塗寨、仙陽、新廟、華崗、竹橋、新林、新陳、花園、柳崗、大吳、舒榮、鄒陽、東坑、蘆塘、橋前、橋陳、宮山、徑頭、潮美、徐寮、官安、河尾、鼓美、下寮 |
潮陽區地理環境
編輯潮陽區位置境域
潮陽區地處廣東省東部沿海,地理座標北緯23°19'~23°33,東經116°17’~116°43'之間。東連濠江區,東南瀕臨南海,南隔練江與潮南區相接,西鄰普寧市,北至東北隔榕江與揭陽市、揭東區相望。
[14]
轄區總面積665.74平方千米。
[7]
潮陽區地形地貌
潮陽區以丘陵、平原為主,基本特徵是自南向北呈“平原—山地—平原”,境內丘陵、平原相間,河渠縱橫交錯,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小北山山體狹長、丘陵起伏、崗嶺連綿。海拔多為200~300米,主峯大尖山海拔447.2米,為潮陽、普寧分水嶺。100米以下的台崗地分佈於轄內各鎮(街道)。沿海是帶狀沙灘地,分佈於海門,經過營造防護林,成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14]
潮陽區瀕臨南海,海岸線長101.6千米,其中外海岸線26.3千米(海門漁港5千米,澳內灣5.8千米,湖邊灣15.5千米),內灣岸線75.3千米(從棉北街道三嶼圍到關埠河腰村)。全區海域面積約500平方千米。15米等深線內淺海面積約126.67平方千米,10米等深線內淺海面積約45平方千米。灘塗養殖面積3.25萬公頃。
[14]
潮陽區氣候
潮陽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半年受來自西伯利亞乾冷氣團影響,主要吹東北風;夏半年受來自南部海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多吹東南到西南風。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仍較分明,各具特點。低温霜凍、乾旱、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也常出現。年平均氣温22.0℃。1月平均氣温14.2℃;7月平均氣温28.5℃。極端最低氣温1.6℃(出現在1991年12月29日);極端最高氣温38.7℃(出現在2008年7月);年平均降水量1693.4毫米;年平均日照達2136.4小時。1959~2011年,潮陽出現暴雨以上等級的日數為451天。有122個熱帶氣旋影響潮陽,平均每年2.3個;出現旱災的有16年;出現“寒露風”有281次;出現低温陰雨258次;出現雷擊災害216次;潮陽區的平均氣温都在植物生長範圍內,一年四季植物生長都較適宜。冬季氣温低且降水量較少,春季氣温回升,降水逐漸增多,夏季氣温最高,梅雨、暴雨、颱風降水等生成的降水量也最多。秋季隨着氣温的降低,降水量顯著減少,光照充足。
[14]
潮陽區水文
潮陽區有練江、榕江兩大水系,
[7]
共有河道8條,一級支流27條,加上與其交織的潮小河涌,總長1095千米;河網密度0.84千米/平方千米。練江是潮陽區和潮南區之界,流程55.7千米、流域面積838.5平方千米,流經潮陽區境內6個鎮(街道),是潮陽區灌溉、排澇和航運的主動脈;榕江為潮(陽)、揭(陽)兩市(區)之界,流程52.2千米、流域面積334.5平方千米,流經潮陽區境內5個鎮(街道)。
[14]
潮陽區自然資源
編輯潮陽區礦產資源
潮陽區海洋資源
潮陽區生物資源
潮陽區境內榕江流經汕頭灣出海,鹹淡水交錯產生了大量豐富的浮游生物,成為多種魚蝦蟹產卵、孵化和索餌,藻類羣集的優良場所。潮陽海區魚、蝦、蟹、貝、藻等品種繁多,僅魚類有400多種。其中常見的有100多種,比較大宗和名貴的有50多種。蝦類52種、蟹類66種、貝類30多種、藻類20種。還有海豚、海膽、海龜、鯊等。
[14]
潮陽區人口
編輯2021年初,潮陽區共有404194户1867677人,其中男951439人,佔50.9%,女916238人,佔49.1%。當年出生3.54萬人,出生率15.5‰,同比下降1.68個千分點,死亡人口8342人,死亡率4.85‰,自然增長率10.65‰。總人口中,17歲以下人口506003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27.1%;18~34歲的人口608097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32.6%;35~59歲的人口508441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27.2%;60歲以上的人口245136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3.1%。
[12]
潮陽區經濟
編輯潮陽區綜述
潮陽區第一產業
2020年,潮陽區農業總產值56.22億元,同比下降0.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3元,同比增長5.8%。實施各項惠農扶農政策措施,申報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9580公頃,落實水稻投保面積12646.67公頃。調整優化農田結構,全面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100.33公頃。
[17]
潮陽區第二產業
潮陽區第三產業
潮陽區交通運輸
編輯潮陽區境內有國道324線、深汕高速公路、省道234線、省道237線、廈深鐵路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汕湛、潮惠、揭惠、潮汕環線四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7]
2020年,潮陽區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汕湛、潮汕環線高速公路潮陽段建成通車,全區擁有高速公路出入口11個,高速公路94.16千米,每100平方千米高速公路密度達14千米。
[13]
潮陽區社會事業
編輯潮陽區教育事業
2020年,潮陽區各級各類學校343所,其中公辦學校320所,民辦學校23所,包括高級中學8所,完全中學16所,初級中學46所,小學24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9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5所,市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完成校舍維修改造項目128個、9.4萬平方米,推進37所幼兒園園舍維修改造和教玩具設備購置。全區高考取得新成績,總上線率達98.1%
[17]
校名 | 學校簡介 |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文明單位、汕頭市重點中學、汕頭市文明校園 | |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汕頭市一級學校 | |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優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先進民辦學校 | |
潮陽區科學技術
2021年,潮陽區各級財政投入近5000萬元支持工業技術改造,新增技術改造登記備案項目92項、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產品3個;新增商標註冊量8729件、授權專利量2495件,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2項。
[13]
潮陽區文體事業
潮陽區醫療衞生
2020年,潮陽區人民醫院主樓建成投入運營,區中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工程完成過半,完成122個村衞生站公建規範化建設,提升公共衞生服務水平。加快發熱門診(診室)規範化建設,全區建設發熱門診3家、發熱診室11家,發揮好新冠肺炎疫情“哨點”作用。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家庭醫生簽約人數53.19萬名,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率92.02%,農村婦女宮頸癌免費檢查結案率95.7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94.46%。
[17]
潮陽區社會保障
2021年,潮陽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加到75.53萬人、154.77萬人。全年救助43.66萬人次、支出資金2.07億元;全年發放補貼29.1萬人次、支出資金7023萬元。
[13]
潮陽區環境治理
潮陽區基礎設施
2020年,潮陽區境內的高速公路網密度和出入口數量均居粵東區(縣)首位,各高速互聯互通、成環成網;推進廈深鐵路潮陽站站前廣場、牛田洋快速通道、汕汕鐵路潮陽段等省市重點交通建設;國道G324線、省道S234線、S235線潮陽段部分路段改造工程提速推進,汕湛高速和平連接線、潮惠高速谷饒連接線等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建設砂土路改造攻堅項目127個、88.85千米,完善內聯外通交通網絡;完善公共交通和農村客運網絡,新增7座位小型客車46台,優化運營新農村客運線路6條,新增劃設停車泊位6萬多個。改善市容村貌,新建改建村(社區)公園11個,推進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帶網建設;新建改造提升文體公園(廣場)30個,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建設25.2千米、主幹道綠化提升項目5個;完善景觀燈飾配套。
[13]
潮陽區歷史文化
編輯潮陽區綜述
潮陽文化積澱豐厚,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潮陽區有旅遊景點、文物古蹟130多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文光塔),省文物保護單位5處(靈山寺大顛祖師墓、海門“萬人冢”、海門蓮花峯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東巖摩崖石刻),東山風景區、蓮花峯風景區、大峯風景區、靈山寺、文光塔等名勝古蹟遠近聞名。英歌舞、剪紙、笛套音樂是潮陽文化藝術的“三瑰寶”,列入首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有木雕、石雕、錫雕、香稿末塑等傳統工藝,潮劇、“雙忠”文化、“媽祖”文化、“大峯”慈善文化和貴嶼“街路棚”等民俗文化活動。
[7]
潮陽區名稱來歷
潮陽區民俗文化
- 潮陽英歌舞
英歌舞分前後棚,前棚36人,每人手執長約1尺4寸,直徑4釐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海螺號和吆喝聲,兩棒相擊翻轉,邊走邊舞。後棚72人,扮成各式雜耍藝人,敲打鑼鼓伴唱,有的還加上扮塗戲,或加進武術表演。其隊列變化有長蛇挺進、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後敲等;臉譜有文面、武面之分;節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別。潮陽英歌舞熔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表演獨具魅力,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2]
- 潮陽笛套音樂
潮陽笛套音樂起源於宋。南宋末年,宋室宮廷樂宦吳丙(字汝光,原籍江西),隨師抵潮,宋亡後,吳丙定居潮陽棉城,宮廷音樂的種子也因此播落於潮陽大地,經過歷代樂工們的充實和發展,潮陽笛套音樂形成古樸典雅的風采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10]
笛套音樂包括笛套古樂(即傳統的笛套音樂)和經融合、演變的笛套音樂。笛套古樂,基本上源於古代宮廷音樂,它從曲式結構到旋律進行,都保留着宮廷音樂的本來風韻。其風格特點古樸、莊重、典雅、幽逸、清麗、悠揚,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傳統色彩。
[10]
笛套鑼鼓包括笛套小鑼鼓、笛套大鑼鼓和笛套蘇鑼鼓。笛套小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小巧玲瓏的鑼鼓點;笛套大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大鼓、鬥鑼、大鈸等音量恢宏的大型打擊樂;笛套蘇鑼鼓是指笛套音樂配上蘇鑼鼓。
[10]
- 潮陽剪紙
潮陽民間剪紙的用途,主要在於美化與裝飾,同時擔任着教化禮儀、宣揚美德、歌頌生活的傳媒作用。題材內容多表現“吉祥喜慶”“福祿壽誕”“五福呈祥”“子嗣綿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用於辭年八節、遊神賽會、元宵賽燈、中秋拜月、婚俗喜慶、祭祖拜神等活動,裝飾和渲染吉祥氣氛。
[11]
潮陽民間剪紙的藝術特點,造型靈活,構圖對稱為主,飽滿而不雜亂;結構嚴謹,刀法精巧細膩,“陽剪”紋線工整細緻,“陰剪”線條粗壯有力,交替使用線條,粗細相破相助,有“花中套花”的佈局,疏密有致,玲瓏剔透等藝術特點。
[11]
- 潮劇
潮陽區委宣傳部、潮陽區文廣新局主辦的《我們的節日·元宵——潮陽區慶元宵潮劇名家演唱晚會》在潮陽影劇院舉行。潮汕潮劇名家名角匯聚潮陽,為廣大潮劇愛好者奉獻一場精彩的文化大餐。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池小玲到場觀看演出,對傳承潮汕傳統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潮陽區文物古蹟
潮陽區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光塔1處,省文物保護單位有靈山寺大顛祖師墓(舌鏡塔)、海門“萬人冢”、海門蓮花峯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東巖摩崖石刻等5處,市、縣文物保護單位63處,市文物保護點1處,鎮文物保護單位28處。
[14]
- 靈山寺
靈山寺,位於銅盂鎮塔口山麓,是粵東地區第二名剎,唐貞元七年(791年)由名僧大顛祖師創建。主要以“留衣亭、拔木塢、祝聖碑、開善藏、白石槽、寫經台、舌鏡塔、千叢果”等八景而著稱。是人們禮佛朝聖和遊覽觀光的勝地。
[14]
- 古雪巖
古雪巖,位於西臚鎮陂美虎山北麓,始創於唐,拓建於宋。巖上怪石嶙峋,洞穴天成,山泉幽鳴。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等梵宮構築;有“睡獅石、鷹石、蓮花石、搔石、醴泉、青蛙望雲、別有洞天、蝙蝠洞”八景。
[14]
- 文光塔
文光塔,地處中心城區,是古邑潮陽的標誌。它的前身稱千佛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後崩塌。南宋鹹淳二十二年(1266年)重建,後廢。重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修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1949年後又有幾次修繕。它是廣東省現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4]
- 涵元塔
- 西園
- 海棠觀
- 萬人冢
萬人冢,位於海門鎮蓮花峯風景區內,建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佔地面積3304平方米。墓中收埋海門淪陷時餓死和被日軍殺死的1.7萬多同胞的屍骨。現為汕頭市和潮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墓見證了日寇侵華的滔天罪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4]
- 蔡楚生故居
潮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保護類別 |
---|---|---|
傳統舞蹈 | 潮陽英歌 | 國家級 |
傳統美術 | 潮陽剪紙 | 國家級 |
傳統音樂 | 潮陽笛套 | 國家級 |
傳統民俗 | 貴嶼雙忠信俗 | 國家級 |
潮陽區方言
潮陽區通行的方言是潮陽話,潮陽話是潮汕方言的一種,屬閩語閩南區語系和潮汕地區的閩語方言,統稱潮州話或潮汕話。
城區音,通行於文光、棉北、城南、金浦、和平、河溪、西臚、貴嶼、谷饒、銅盂等鎮(街道)及海門鎮的湖邊、競海、坑尾等村(社區居委)。
直浦音,通行於關埠(講石井音的地方除外)、金灶等鎮,語言接近揭陽音。
石井音,通行於關埠鎮屬的石井、圓山、新紅、集德、玉山等地。
海門音,通行於海門鎮區及所屬新地、洪洞兩村。
客家方言主要分佈於小北山的谷饒、金灶鎮部分地區及西臚鎮的個別村,屬雙方言地區,絕大多數客家人既會講客家話也會講潮陽話。
潮陽區風景名勝
編輯- 綜述
- 海門蓮花峯
海門蓮花峯,為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海門。其中“蓮峯海色”為潮陽老八景之一,“浩然正氣”被評為缸頭市新八景之一,有“春朝濛霧、淺灘怒濤、碧海靜波、秋陽浴日、夕陽歸舟、晨曦幻彩、大嶼塔影、獅首燈光”八景,還有摩崖石刻、石蓮花、忠賢祠、蓮峯古寺、文天祥石雕像、古炮台、奇泉井、“萬人冢”、沙灘泳場等景點。
[14]
- 和平大峯風景區
和平大峯風景區,位於324國道和平路段北側。為弘揚大峯祖師而建,總面積為2.6平方千米,景區內有“大峯祖師亭”和“報德樓”;有重3.5噸、高2.8米、寬1.5米漢白玉大峯祖師坐像;還有明天啓四年(1624年)熹宗皇帝御賜的“靈泉護國禪寺”匾;有清代拓建的虎地“保靈庵”;有大峯祖師設壇祈禱的“大峯石”(獅尾石);有清代末科進士范家駒的“格言碑”;有清冽甘醇的“大峯古泉、龍泉古井、虎津古井”以及20多座造型各異的亭閣和新建的人工湖等。
潮陽區地方特產
編輯潮陽區有潮陽河溪上坑姜薯、棉城鱟粿、棉城東山益母草、海門糕仔、貴嶼朥餅、貴嶼燻鴨脯、南陽燻豬腸、谷饒鴨項、烏窖獅頭油甘、和平蕉柑、和平草魚、和平葱餅、和平長春藥酒、河溪桑田膏蟹、西臚內崔烏酥楊梅、金灶三稜橄欖等。其中,“三稜橄欖”和“烏酥楊梅”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定。
[14]
特產 | 產地 | 特產美譽 |
西臚鎮 | 1986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稀水果 2008年被省食品行業學會評為嶺南特色食品 2010年12月被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為“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
蘆塘“三稜橄欖” | 金灶鎮 | “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 “綠色食品A級產品” 2008年9月被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為“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上坑姜薯 | 河溪鎮 | 2016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為“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烏窖“獅頭油甘” | 谷饒鎮 | “名優品種” |
東山益母草 | 棉城鎮 | / |
桑田膏蟹 | 河溪鎮 | / |
“西施舌”(紅卵) | 海門鎮 | / |
南弘鮑魚 | 海門鎮 | 國家農業部認證的“無公害水產珍品” |
潮陽區著名人物
編輯林大春: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後官拜户部主事。
蕭端蒙: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進士選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東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務治安。
黃武賢:關埠鎮人,清末雲南提督。其府第今存。
鄭之僑:金浦鎮人,清乾隆二年(1737年)進士,其《農桑易知錄》是中國一本倖存的珍稀古代農書。
學術界
鄭麐:中國政治學開創者之一,精研古代歷史哲學、英譯先秦古籍。
鄭壽麟:著名學者。
李展騰:官員,學者。
郭任遠:銅盂鎮人,中國心理學奠基人。
劉遵義:谷饒鎮人,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培宣:納米醫學開拓者之一,現任美國NIH納米醫學中心主任,辛辛那提大學講席教授。
郭永基:中國大陸電力系統自動化開拓者之一。
陳輝堂:中國著名的自動控制專家,是中國大陸第一批自動控制專業的創始人之一。
郭迪:中國大陸兒童保健開拓者。
林垂宙:原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曾茂朝:原聯想控股董事長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長、研究員。
還有十三位兩院院士、以及多位大學校長、研究員,在此就不一一列出。
文藝界
陳運彰:民國著名書法家。
陳大羽:著名書法家。
郭經:貴嶼人。寫得一手好文章,文宗桐城派。
陳佐輝:貴嶼人,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打擊樂協會會長、廣東省民族樂團團長,被譽為南國鼓王。
軍政界
劉侯武:曾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參加過黃花岡起義。
蕭洪達:原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吳南生:原廣東省省委書記
郭榮昌:原廣東省委副書記
蔡東士:原廣東省委副書記
鄭良淡:泰國第八位總理
許德立: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鄭惠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
商業界
林百欣:著名愛國慈善商人。
連瀛洲:著名愛國慈善商人。
陳興勤:波·乍倫攀集團董事長、泰國農牧業大王,著名愛國慈善商人。
陳如竹:協聯集團董事長、2008年獲中國改革貢獻人物獎,被譽為泰國最具實力的工業家。
黃光裕:國美創辦人。
姚文琛:上海潮汕商會會長,宇琛撲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世界撲克之王。
鄭開德:現為深圳德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泛華建築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南粵慈善家。
潮陽區榮譽稱號
編輯2021年8月,潮陽區“潮陽笛套音樂”、潮陽區棉北街道平北社區“潮陽英歌舞”、潮南區隴田鎮華瑤社區“潮州音樂”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的2021-2023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8]
- 參考資料
-
- 1. 行政區劃 .潮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2]
- 2. 潮陽英歌舞 .潮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6]
- 3. 潮劇名家匯聚潮陽鬧元宵 .潮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6]
- 4. 全國這個百強榜單發佈:金華有5個縣市進榜 義烏第一永康第七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05-21]
- 5.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4]
- 6. 汕頭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二號) .汕頭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7. 潮陽概況 .潮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8. 汕頭4地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09-02]
- 9. 確認潮陽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廣東省民政廳.2018-04-16[引用日期2021-10-05]
- 10. 《潮陽市志(下冊)1979——2003》第二十一篇 文化 · 第六章 民間藝術 · 第二節 笛套音樂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10-05]
- 11. 《潮陽市志(下冊)1979——2003》第二十一篇 文化 · 第六章 民間藝術 · 第三節 剪紙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10-05]
- 12. 人口概況 .潮陽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10-19]
- 13. 2022年汕頭市潮陽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潮陽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2022-04-15[引用日期2022-07-05]
-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劉洪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2月:618-622.
- 15. 2021年潮陽區區劃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10-13]
- 16. 經濟發展 .潮陽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0-13]
- 17. 汕頭年鑑2021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0-13]
- 18. 首頁 .汕頭市文化館[引用日期2022-10-13]
- 19. 潮陽年鑑2020 .廣東省情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0-1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