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陽文光塔

鎖定
潮陽文光塔是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物,位於海南之濱的汕頭潮陽棉城,始建於宋紹興元年(1131年),重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潮陽文光塔
位    置
海南之濱的汕頭潮陽棉城
她與眾不同的建築藝術風格和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其具有很高的科學文化及社會歷史價值。
文光塔 文光塔
集宋、明、清古塔建築藝術風格於一身,對研究我國古塔建築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該塔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層,屬平廊樓閣式磚石結構名勝古塔。塔基為“須彌座”宋代建築格式,各層樓閣磚石結構和門窗、塔廊、廊石以及廊臂抬疊式石拱均保留明代風格。塔內巧設螺旋石梯122級,7層24曲,盤旋登極。塔端置銅鑄紅葫蘆,甚為壯觀。全塔雖無一木一鐵,但結構嚴謹,堅實雄偉,且技藝精巧,天衣無縫,神工鬼斧。尤其歷經數百年風剝雨蝕,雷擊電轟和無數次地震、颱風,仍巍然屹立,雄姿不減,完整無缺,足見建築工藝造詣之高超。
融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體,是我國古代塔建築文化藝術的一顆璀燦明珠。文光塔系道人張汝篪創建,明崇禎八年知縣漆嘉祉組織重建,原名千佛塔。塔內不僅置有佛祖、觀音蓮座,還有玄天大帝、文昌帝君等神位。正門石刻門聯“千秋文筆振金石,百丈光芒貫鬥牛”和“棉嶺文峯”、“練江筆海”、“卓立乾坤”及“振三陽”、“連天街”、“探月宮”等各層門匾石刻,無不金石有聲,氣勢磅礴。遍佈各層的龍頭、獅頭、花鳥等造型和八卦花紋、蓮花蕾形等圖案和雕刻,栩栩如生,完好無缺。古塔融儒、道、釋三家文化於一爐,內涵豐富且造型獨特,給遊人以薰陶和享受。
世世代代海內外潮陽人心中的寶塔,產生並將繼續發揮積極的社會歷史價值。文光塔是潮陽的標誌性建築,粵東著名的旅遊名勝古蹟。相傳棉城象船,立塔作桅,揚帆千里;乘風破浪,一帆風順。更有“青天為紙塔作筆,譜寫千秋盛衰,黎庶甘苦”等美談和佳話。長期以來,許多海內外潮人社團都把文光塔的圖案作為會徽和書刊封面,不僅將其當作帆船的桅杆,擎天的巨筆,更作為家鄉的標誌和名片,作為智慧和力量,橋樑和紐帶,感到自豪和驕傲,是永留心中的寶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