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剪紙

(中國民間手藝術、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藴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1]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  [19]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中國剪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4] 
中文名
中國剪紙
外文名
Chinese paper cutting, Chinese paper-cut
起    源
公元六世紀
實    質
中國民間美術
非遺級別
世界級
申報地區
中國
批准時間
2009年
遺產類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剪紙歷史沿革

中國剪紙先唐

北朝對馬團花剪紙(左為殘片,右為復原圖) 北朝對馬團花剪紙(左為殘片,右為復原圖)
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轍,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5] 
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的詩句。 [6]  而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 [7]  ,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團花剪紙。這幾幅剪紙,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 [8] 

中國剪紙唐代

唐代 菩薩立像 30.5×19.2cm 唐代 菩薩立像 30.5×19.2cm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彭衙行》詩中有“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 [9]  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20]  另外,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過唐代及五代的剪紙,如《雙鹿塔》《羣塔與鹿》《佛塔》等都屬於“功德花紙”一類,主要是用來敬供佛像,裝飾殿堂、道場。其畫面構圖複雜,有具體的內容,外還有《菩薩立像》《持幡菩薩立像》等水墨畫鏤空剪紙,是剪紙與繪畫相結合的作品 [10] 

中國剪紙宋代

宋代 吉州窯剪紙貼花方塊盞 宋代 吉州窯剪紙貼花方塊盞
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據宋人周密《武林舊事》中記載,此時杭州的“小經濟”多達上百種。其中就專門有“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 [10]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綵、茶盞的裝飾。 [9]  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20] 

中國剪紙明清

清代剪紙 鴨子戲蓮 清代剪紙 鴨子戲蓮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 [9]  舉凡民間燈綵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 [21]  而更多的是中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20] 
剪紙藝術雖然來自於民間,但到清代已經成為全民性的藝術,就連當時的皇親國戚也都離不開剪紙。北京故宮的坤寧宮是清代皇帝結婚時的花燭洞房。宮殿前後窗的窗紙都是裱糊在外面的。牆壁用紙裱糊,四角貼有黑色的“”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是黑色的龍鳳團花剪紙。宮殿兩旁的過道牆壁上也貼有剪紙。從剪紙的紋樣、用料、用色來看,與普通農家的頂棚花、牆花相比,除了剪紙圖案稍大以外,基本沒有差別 [11] 

中國剪紙近現代

現代剪紙 抗日小英雄——雨來 現代剪紙 抗日小英雄——雨來
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先進知識分子蔡元培魯迅劉半農周作人等倡導下,建立了中國民俗學的雛形。他們廣泛收集民間文學資料,同時也努力收集民間美術作品,其中就有民間剪紙這一項。30年代,藝術家陳志農在北京開始了民間剪紙的研究與創作。他用速寫和剪影的形式描繪了老北京大量的風俗民情,串街小販、作坊工匠、食攤茶挑、集市廟會、市井閒人等。
20世紀40年代,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剪紙開始出現。1942年,毛澤東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方針。此後,延安魯藝的藝術家陳叔亮張仃力羣古元夏風等人開始學習當地具有深厚羣眾基礎的民間剪紙,對民間剪紙進行了蒐集、發掘、整理和研究,並創作出了一大批反映邊區人民生產、生活、戰鬥的新剪紙。作品運用了民間傳統的樣式,描寫了抗日戰爭和邊區建設的新內容。它推動了羣眾性剪紙的創作和發展,使傳統的民間剪紙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944年,在陝甘寧邊區還首次展出了西北地區的民間新剪紙作品,為新中國成立後剪紙藝術的發展拉開了序幕。可以説延安的剪紙開創了中國剪紙的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後,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文藝方針的指導下,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表現社會主義新人新事的新剪紙,開拓了剪紙創作的道路,也豐富了中國民間裝飾美術的形式和內容。在新剪紙的創作中除了表現各行各業新氣象的剪紙外,兒童、體育、雜技、歌舞等也成為剪紙最常見的題材。
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中斷過。它充實於各種民俗活動中,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之一 [11] 

中國剪紙作品分類

中國剪紙單色剪紙

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色、綠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結合三種表現手法。用於刺繡底樣的剪紙,常用剪刺結合的手法。刺是以針尖在花紋的細部刺出小型圓點,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為刺繡時套針換線的依據。摺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摺疊剪紙 摺疊剪紙
摺疊剪紙是民間最常見的一種製作表現方法。所謂摺疊剪紙即經過不同方式摺疊剪制而成的剪紙。最早的“對馬”“對猴”等團花就是經摺疊剪出的。摺疊剪紙折法簡明,製作簡便,省工省時,造型概括而有一定變形,尤其適於表現結構對稱的形體和對稱的圖式,如人、蛙、蝶、龜、倒影、對魚等,幾何紋、花卉、景物、器具等題材都能適應,而且展開極為對稱,又能變化出多種適合形,兩方連續,四方連續或多方連續,這是它能長久得以流傳的一個主要原因,摺疊剪紙對中國的剪紙普及和工藝圖案造型,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剪影
剪影 剪影
剪影是剪紙藝術中的一種古老形式,通過外輪廓表現人物和物象的形狀,所以它最注重外輪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於受輪廓造型的侷限,一般以表現人物或其他物體的側面為好。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紙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紙,在表現人物側影時,一般是邊看對象邊剪。剪影很適合表現透光效果,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剪紙類型。
三、撕紙
撕紙是由傳統的民間剪紙變形出的新類型。其方法是利用不同類型的紙,採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會受到很大的侷限,不適合去表現巧工細琢的效果,但正是這種侷限,又恰恰顯示出它獨特的藝術個性,有一種古拙雅樸、豪放雄健的格調。在撕紙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隨意性,有一種自然天成的韻味 [12] 

中國剪紙彩色剪紙

隨着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淨、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
一、點染剪紙
點染剪紙 點染剪紙
以顏色在刻紙上進行點色為點染剪紙。這種剪紙也屬於刻紙,在設計上陽線不多,偏重幹小面積的陰刻,以留出大面積的陽面進行點染。類似於木版年畫的效果。
點染剪紙所用顏色,一般系民間染布用的品紅、品綠等,統稱“品色”。染到用白生宣紙刻成的剪紙上。品色一融到生宣紙,便立即上下左右滲透擴散開來,一次可染三五張。滲透不足的部位,可翻過來在背面補筆。調製時摻入白酒酒精,滲透性很強,用在宣紙等吸水性較強的紙質上。由於酒精和白酒中不含膠,酒精揮發後紙面依然平整,不起皺,能產生較好的暈染效果。
點染時,一支毛筆蘸一種色,互不串穿,配色原理如同水彩、水粉畫調色。黃、藍相混呈綠色,紅藍相融成紫色等。有的廠家採用流水作業,染工一字排開,一人染紅黃,一人染藍綠,輪到最後一個人時就全部染完了。
套色剪紙 套色剪紙
套色剪紙通常以陽刻為主,與點染剪紙相反,進行大面積鏤空,給套色留有餘地。從作品的背面貼以色紙塊,多用黑紙或金紙剪刻,按膚色、服飾、器物、花木等分別貼以不同的顏色。在拷貝箱上用鉛筆把所需套色的形狀勾畫下來,再根據鉛筆形狀剪下來,按部位用小毛筆蘸糨糊粘好,可先套小色塊,後套大色塊,所套顏色要以一個色調為主,一般以三四色為宜,套色要少而精,注意冷暖對比關係。有時套色有意超出或不到輪廓線,顯得更生動。如套一個姑娘的臉龐、臉頰的紅暈,剪成橢圓形,很具民間娃的藝術情趣。
套色剪紙不必處處全套。不論全部套色或局部套色,都應考慮是否套得有必要,謹防事倍功半和費力不討好。全部套色要強化主調,局部套色要注意少而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分色剪紙 分色剪紙
套色剪紙雖用色較為自由和便於選擇,但多一個色確實要起多一個的作用,兩個色可以概括,就絕不要增添第三個顏色。用色精練,手法簡潔又恰到好處,是藝術高超的表現。
填色剪紙 填色剪紙
分色剪紙有的也稱為剪貼剪紙。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單色剪紙的組合拼貼,基本上還是單色剪紙。它是用剪好的不同顏色形狀的紙拼成一個畫面。拼貼組合時要注意顏色之間的協調性,不宜過於瑣碎。也有一種是將剪紙分成主紋和底紋,然後以底襯托主紋,交錯重疊拼貼的。如一幅剪紙中天空是藍色,雲是白色,地是草綠色,蒙古包是紫灰色,駱駝是赭石色,分別剪好後,拼貼在一起,這種剪紙鮮麗明快,裝飾性很強。
木印剪紙 木印剪紙
填色剪紙亦稱筆彩剪紙,着色時運用筆繪。具體做法是,將黑色剪紙貼到白襯紙上,用筆在線條輪廓內塗繪。平塗效果與套色剪紙相似,只是手法不同。填色後可出現濃淡變化和自然暈出的效果。注意用筆不要呆板和反覆塗改,可充分利用自然浸開的效果。
木印剪紙是印刷與剪刻相結合的一種剪紙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開相’’後再鏤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紙上再染色,還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紙效果直接貼用。木印剪紙近似民間木版年畫,可大量製作。多用於表現戲曲人物和神話故事的題材,與純刻紙相比有更強烈的表現力,但不及點染刻紙那樣完美自然。
六、噴繪剪紙
噴繪剪紙是經噴筆(噴槍)噴染成的剪紙。可噴在襯紙上,也可噴在裱好的剪紙上。噴筆噴出的霧點,有特殊效果,像薄霧、晨露、霜雪、雨珠。點有大小、疏密之分。
勾繪剪紙 勾繪剪紙
勾繪剪紙是剪紙與繪畫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一種是以剪刻為主,兼用毛筆勾繪細部,也有全用線條勾出畫面,然後用剪刀將空白處鏤空的;另一種是用金箔紙刻出花紋的大體輪廓,使某些局部空白,並適當勾以線條。由於它是剪畫結合,很多細部可以直接用筆畫出,剪畫結合可以產生一種新的意趣,既使用了繪畫技法,同時也保留了剪紙的獨特性。
八、彩編剪紙
彩編剪紙是一種編剪並用的剪紙類型。就是用各種色彩的紙條,經過不同的裁剪和編織,組成各種幾何圖案及花卉、動物、人物等。其線條明快、構圖別緻,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可用於席編、筐編、刺繡、兒童手工等 [12] 

中國剪紙立體剪紙

立體剪紙 立體剪紙
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採用了繪畫、剪刻、摺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為立體化,可用於觀賞造型及兒童的手工製作等 [12] 

中國剪紙方法技巧

注:以下介紹均為單色剪紙技巧,彩色剪紙的技巧可在“作品分類”目錄下查看對應介紹。
一、摺疊
將紙摺疊後產生重複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採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取決於摺疊的次數和角度。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摺疊兩次或三次後始剪,所得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若剪制動物或人物,摺疊一次剪後的形狀為左右對稱。摺疊剪紙由於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於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二、陰、陽刻
陰刻 陰刻
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通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
陽刻 陽刻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緻。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剪紙技巧。
三、刺孔
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後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接,同時於粗糙中見細緻。這種手法常用於刺繡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需要2~4個一樣的紙樣,這時就多用宣紙剪刻、刺孔,完工後揭粘,則同時有多個一樣的紙樣。使用宣紙就是因其容易粘連而且薄,墊在下面進行刺繡時不會影響美感。用快而簡便的訂書機、訂書釘代替,也同樣起到多層紙連接的效果 [12] 

中國剪紙用途形式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綵、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揹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分類
介紹
圖片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户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説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佈置。有一種佈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窗花 窗花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妝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佈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喜花 喜花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麪、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禮花 禮花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繡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繡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着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面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繡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繡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門箋 門箋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傳統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 [13]  剪紙的題材多選用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説、花卉、人物等吉祥圖案。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橘黃、淡黃、黑等蠟光紙組成,顏色豐富、效果十分強烈。剪紙時需用7層蠟光紙和一層皺紋金紙疊在一起,按照統一的樣式刻花,完成刻花之後,再根據剪紙藝人的靈感將每張刻花的不同部分拼湊起來,重新貼在一張白紙上,最後將白紙也刻成圖案完全相同的樣式。因此,一套斗香花可以做出8張花樣相同、顏色各異的剪紙 [14] 
斗香花 斗香花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週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 [13]  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中國剪紙裝裱樣式

裝裱樣式
樣式
介紹
圖片
鏡框式
一般市場上出售裝照片和畫片的就可以。在裝剪紙時需要將剪紙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膠粘連在託紙上,否則待鏡框掛起來後,剪紙往往會掉下來或移動位置,顯得東倒西歪不整齊。 託紙的顏色選擇主要看剪紙的顏色,起襯托剪紙的作用。比如剪紙是重顏色時,襯紙就要選擇淺色的,剪紙是淺色或白色時,襯色就要選擇重顏色。
鏡框式 壽帶鳥剪紙 鏡框式 壽帶鳥剪紙
紙版式
紙版裝裱可分平面裝裱和立面裝裱,平面裝裱將剪紙用透明乳膠全部粘連在事先設計好的紙版上即可。 立體裝裱是將紙版分成二層,中間夾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紙,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紙貼好,這種裝裱給人一種立體空間感。

卷軸式
卷軸是裝裱中國畫的一種形式。它莊重、大方,掛在房間裏很有氣魄和具有東方藝術特色,用來裝裱剪紙自然是上等。如在裝裱好的卷軸上再請書法家題上字,蓋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國軸畫相媲美了。裝裱卷軸價格要比鏡框昂貴,裝裱技術的難度比較大一些,但是,藝術效果卻相當好。
卷軸式 壽 卷軸式 壽
壓膠式
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各種透明化學材料越來越多,其中如透明樹脂膠,加進少許的凝固劑,將剪紙平放在玻璃上,將配好的膠水倒在剪紙上面,然後用木架繃平的玻璃紙平放在膠上,再用橡皮滾筒壓平,放在400度燈光下烤乾。用這種方法裝裱後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術比較複雜,如果禱時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將玻璃紙烤破而失敗。這種裝裱效果近似照片過膠效果 [15] 

中國剪紙內容意義

鹿鶴同春 鹿鶴同春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併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侷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16] 
鷹踏兔 鷹踏兔
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間剪紙中有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着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鬥的勇氣。 [22] 

中國剪紙各方派系

各方派系
派系
樣式
介紹
圖片
南方派
自貢剪紙
自貢民間剪紙歷史久遠,始於明清,相傳400多年,是老百姓祈求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文化形態。自貢剪紙特點是質樸豐潤,清新明快,拙中帶巧,平裏有奇,裝飾味濃,現代感強。 [26-27]  為自貢民間傳統,主要為各種吉祥如意圖案。20世紀40年代末,鄂西人餘曼白流落自貢,揉合南北各派剪紙風格之精髓,形成自貢剪紙的獨特剪法。1989年,沈成林剪紙作品獲中國首屆剪紙大賽二等獎。相比四川其他地區的剪紙藝術,自貢剪紙總體風格更為精雅細緻,造型婉約,線條縝密,因此被譽為四川剪紙藝術兩大流派(自貢剪紙、川北剪紙)之一。2009年,包括自貢手工剪紙在內的“四川手工剪紙”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6] 

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剪紙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佛山剪紙的題材絕大多數是花鳥蟲魚、戲曲人物和民間故事,如“龍”“鳳”“鯉魚”“孔雀”“和合二仙”“六國封相”“嫦娥奔月”“八仙鬧東海”等。按製作原料和方法分別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類,並利用本地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色和繪印上各種圖案。
廣東佛山瑤塞慶豐收 廣東佛山瑤塞慶豐收
湖北沔陽剪紙
沔陽雕花剪紙是民間藝人們用刻刀和白紙在蠟盤上雕刻的繡花紋樣(俗稱“花樣子”),一般可重疊一、二十層白紙雕刻。使用的刻刀多為鬧鐘發條和手術刀通過加工而成的。蠟盤由菜油、白蠟、香爐灰合成物盛於小木圓盤中組成。“花樣子”一般用於鞋、鞋墊、帽、枕頭、涎兜、帳飄、帳簾、門簾等刺繡紋樣,紋樣多為寓意吉祥和瑞慶圖案,如“喜鵲登梅”“龍鳳呈祥”“鴛鴦戲水”“金魚鬧蓮”“鹿鶴同春”“鯉魚跳龍門”“獅子滾繡球”等等。沔陽雕花剪紙與北方剪紙的粗獷、奔放特色相反,顯得精細入微 [17] 
湖北沔陽剪紙 湖北沔陽剪紙
福建剪紙
福建各地的剪紙有不同的特點。山區的南平華安等地以刻畫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較多,表現較為粗壯有力、淳厚朴實;沿海的閩南、漳浦一些帶則屢見水產動物入畫,風格細緻造型生動;莆田仙遊一帶以禮品花為主,傾向於華麗纖巧的意味。剪紙的作用了也很廣泛:歲時節日的窗花、門鑑、燈花、儀禮花及刺繡的稿樣,泉州藝人刻紙還應用在建築中傢俱上,作複印漆畫的底版。
福建漳浦剪紙 國色天香 福建漳浦剪紙 國色天香
江浙派
南京剪紙
南京剪紙主要流行於江蘇省南京及其周邊地區,據清代道光年間甘熙所撰的《白下瑣言》等史料記載,南京剪紙在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20世紀50年代,南京民間剪紙生產合作社和民間工藝廠先後成立,製作剪紙並出口外銷。南京剪紙的個性特徵較為突出,它融北方剪紙的粗放和南方剪紙的細膩為一體,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藝術形式優美異常。南京剪紙的傳統品種主要包括喜花、斗香花、門箋和包括鞋花在內的刺繡花樣等,充分體現出南京剪紙的獨特風格,豐富了中國民間藝術的寶庫。南京剪紙創作時不用畫稿,起剪後線條連綿不斷,猶如“一筆畫”,一氣呵成,技藝十分高超 [33] 
南京剪紙 百鳥朝鳳 南京剪紙 百鳥朝鳳 [34]
揚州剪紙
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春蝶、春錢等,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木之下,相觀以取樂。據傳,嘉慶、道光年間,著名藝人包鈞的剪紙,花、鳥、魚、蝶無不神形兼備,故有“神剪”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剪紙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1955年,揚州成立了民間工藝社。1979年剪紙藝人張永壽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世紀50年代的《百花齊放》、70年代的《百菊圖》和80年代的《百蝶戀花圖》三部剪紙集為其代表作。揚州剪紙題材廣泛,有人物花卉、鳥獸蟲魚、奇山異景、名勝古蹟等,尤以四時花卉見長。
揚州剪紙 百蝶戀花圖(其中一頁) 揚州剪紙 百蝶戀花圖(其中一頁)
浙江剪紙
據《武林梵志》載五代時“吳越踐王於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吳越故地上曾出現的一個宏大剪紙景觀。浙江省的窗花剪紙各地都有,以金華地區永康浦江磐安温州地區的樂清平陽等地較多,風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異。金華地區多為窗花和燈花,樂清的細紋刻紙主要用於裝飾龍盤燈,平陽一帶送禮時放在禮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花樣。浙江剪紙中的戲曲窗花也有獨到之處,其擅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充分體現人物的身段之美。在大的影像輪廊中剪出細陰線,使形象結構與畫面的節奏都增添成色 [18] 
浙江剪紙 設茗知花香 浙江剪紙 設茗知花香
北方派
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源於明代,其製作工藝在中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鋭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整個工藝過程有畫、訂、浸、刻、染、包六道工序,即所謂“陽刻見刀,陰刻見色,應物造型,隨類施彩”而成 [18] 
2006年5月20日,“剪紙”項目(蔚縣剪紙作為組成部分)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蔚縣的周兆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3] 
山西剪紙
山西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冀北一帶窗户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綿山剪紙 太原雙塔寺 山西綿山剪紙 太原雙塔寺
陝西剪紙
陝西剪紙有“活化石”之稱,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古老的造型紋樣“魚身人面”“獅身人面”,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似的“牛耕圖”等。
陝西剪紙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陝北剪紙淳厚、粗壯,線條有力,剪紋簡潔;定邊、靖邊剪紙較細緻,線條多直線,流利奔放;宜川剪紙線條粗而曲線多;關中剪紙線條粗似針尖,風格別緻;朝邑剪紙以戲文為多,造型動態近乎皮影;三原剪紙以花卉為主,結構簡單,色彩對比強烈;富平剪紙剪紋流利,明暗適調。總的來看,陝西剪紙造型古拙、風格粗獷、寓意明朗、形式多樣,包含着濃郁的泥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陝西關中剪紙 關中八大怪(其一) 陝西關中剪紙 關中八大怪(其一)
甘肅剪紙
甘肅剪紙作為中國剪紙北方派的重要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剪紙藝術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大致分為:河西剪紙,以蘭州白銀定西天水為中心的隴中剪紙,以平涼、慶陽為中心的隴東剪紙和以甘南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剪紙。分佈在這些地域的民間剪紙紋樣與剪紙觀念內容極為原始,遺留下來的剪紙原始符號極為古老,許多民間剪紙紋樣,被專家學者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源頭藝術形象的再現,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化歷史實物的“活化石”。 [24] 
慶陽剪紙會寧剪紙定西剪紙分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5] 

山東剪紙
山東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
山東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根據膠東的窗户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採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18] 
膠東剪紙 福壽·萬代 膠東剪紙 福壽·萬代

中國剪紙傳承保護

國家級非遺
公佈時間
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保護單位
2006(第一批)
蔚縣剪紙
河北省蔚縣
蔚縣文化館
豐寧滿族剪紙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豐寧滿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陽剪紙
山西省中陽縣
中陽縣文化館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遼寧省錦州市
錦州市文化演藝集團(錦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揚州剪紙
江蘇省揚州市
揚州剪紙博物館有限公司
樂清細紋刻紙
浙江省樂清市
樂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廣東剪紙
廣東省汕頭市
汕頭市潮陽區文化館
廣東省佛山市
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
廣東省潮州市
潮州市文化館(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傣族剪紙
雲南省潞西市
芒市文化館(芒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安塞剪紙
陝西省安塞縣
延安市安塞區文化文物館(延安市安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08(第二批)
廣靈染色剪紙
山西省廣靈縣
廣靈縣文化館
和林格爾剪紙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和林格爾剪紙學會
莊河剪紙
遼寧省莊河市
莊河市文化與傳媒中心(莊河市圖書館、莊河市文化館、莊河市博物館、莊河市報社、莊河市廣播電視台、莊河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
岫巖滿族剪紙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文化館
新賓滿族剪紙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文化館
建平剪紙
遼寧省建平縣
建平縣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遊服務中心
長白山滿族剪紙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師範學院
方正剪紙
黑龍江省方正縣
方正縣文化館
上海剪紙
上海市徐彙區
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政府楓林路街道辦事處
南京剪紙
江蘇省南京市
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
徐州剪紙
江蘇省徐州市
徐州文化館
金壇刻紙
江蘇省金壇市
常州市金壇區刻紙研究所
浦江剪紙
浙江省浦江縣
浦江縣文化館
阜陽剪紙
安徽省阜陽市
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泉州(李堯寶)刻紙
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市鯉城區文化館
漳浦剪紙
福建省漳浦縣
漳浦縣文化館
柘榮剪紙
福建省柘榮縣
柘榮縣文化館
瑞昌剪紙
江西省瑞昌市
瑞昌市文化館
煙台剪紙
山東省煙台市
煙台市文化館
高密剪紙
山東省高密市
高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
莒縣過門箋
山東省莒縣
莒縣文化館
濱州民間剪紙
山東省濱州市
濱州市濱城區文化館
輝縣剪紙
河南省輝縣市
輝縣市文化館
盧氏剪紙
河南省盧氏縣
盧氏縣人民文化館
靈寶剪紙
河南省靈寶市
靈寶市文化館
鄂州雕花剪紙
湖北省鄂州市
鄂州市羣眾藝術館
孝感雕花剪紙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
孝南區文化館
仙桃雕花剪紙
湖北省仙桃市
仙桃市羣眾藝術館、仙桃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仙桃市鎮辦文化服務管理中心)
踏虎鑿花
湖南省瀘溪縣
瀘溪縣踏虎鑿花傳習所
貴州省劍河縣
劍河縣文化館
慶陽剪紙
甘肅省鎮原縣
鎮原縣文化館
2011(第三批)
包頭剪紙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包頭市藝術研究創評中心
新幹剪紙
江西省新幹縣
新幹縣文化館
旬邑彩貼剪紙
陝西省旬邑縣
旬邑縣文化館
延川剪紙
陝西省延川縣
延川縣文化館
會寧剪紙
甘肅省會寧縣
會寧縣文化館
2014(第四批)
靜樂剪紙
山西省靜樂縣
靜樂縣文化活動中
桐廬剪紙
浙江省桐廬縣
桐廬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浦城剪紙
福建省浦城縣
浦城縣文化館
水族剪紙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保護研究所)
定西剪紙
甘肅省定西市
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回族剪紙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館(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展覽館)
2021(第五批)
太原剪紙
山西省太原市
山西上林苑傳統剪紙藝術研究所
海倫剪紙
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市
海倫市文化館
梅山剪紙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湖南省梅山剪紙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35] 
省級非遺
時間
公佈機構
名稱
編號
剪紙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022年4月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
Ⅶ-1
汕頭剪紙
汕頭市 [28]  [31] 
2022年5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
第六批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9]  [32] 
Ⅶ—4
宗氏剪紙
淮北市相山區
渦陽剪紙
亳州市渦陽縣
滁州剪紙
2022年6月
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30] 
Ⅶ-3
志齊剪紙
楊村六街彩色剪紙
劉氏剪紙
豐台義興德剪刻紙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