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埠鎮

鎖定
關埠鎮,隸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地處榕江下游南岸,潮陽城區西北部,西南倚小北山、南接西臚鎮,西連金灶鎮,北與揭陽市地都、炮台鎮隔江相望。 [4]  行政區域總面積54.56平方千米 [5]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關埠鎮户籍人口為105616。 [2] 
關埠,古代與達埠(即今汕頭濠江區)、庵埠合稱潮州“三埠”,是榕江水上運輸樞紐,是古代潮汕重要商埠之一。關埠始置寨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屬奉恩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直浦都,於門闢村前建門闢關,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關前為圩埠,附近村民在此集市,稱關前埠,後簡稱關埠。1956年成立關埠鄉,1986年11月改為關埠鎮。 [4]  截至2021年10月,關埠鎮轄4個社區、26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關埠鎮沿堤路。
2011年,關埠鎮工商税收520萬元。 [4]  2019年,關埠鎮有工業企業2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5] 
中文名
關埠鎮
行政區劃代碼
44051310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
地理位置
潮陽區西北部、榕江南岸
面    積
54.56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2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關埠鎮沿堤路
電話區號
0754
郵政編碼
515162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榕江
石井巖
車牌代碼
粵D
人    口
10561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關埠鎮歷史沿革

古代與達埠(即今汕頭濠江區)、庵埠合稱潮州“三埠”,是榕江水上運輸樞紐,是古代潮汕重要商埠之一。
關埠始置寨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屬奉恩鄉。
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直浦都,於門闢村前建門闢關。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關前為圩埠,附近村民在此集市,稱關前埠,後簡稱關埠。
民國十年(1921年)至1951年屬潮陽縣第八區。
1952年,屬第十六區。
1956年,成立關埠鄉。
1958年,成立紅星公社。
1959年,改稱關埠公社。
1983年12月,改稱關埠區。
關埠鎮 關埠鎮
1986年11月,改為關埠鎮。 [4] 

關埠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關埠鎮轄關埠、橋東、福倉、港底4個居民委員會和玉一、玉二、玉山、集德、新紅、樹下、洋貝、田東、東湖、橋頭、上底、溪西歐、埔上、堂後、下底、三村、西平、河腰、巷內、巷口、莊厝、宅美、上倉、路外、路內、井美26個村民委員會。 [4] 
截至2021年10月,關埠鎮轄4個社區、26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關埠鎮沿堤路。
關埠鎮2020年區劃
關埠社區
玉一村
新紅村
東湖村
堂後村
巷內村
莊厝村
溪西歐村
橋東社區
玉二村
樹下村
上底村
下底村
宅美村
路外村
三村村
福倉社區
玉山村
洋貝村
橋頭村
西平村
巷口村
路內村
豐饒村
港底社區
集德村
田東村
埔上村
河腰村
上倉村
井美村
/

關埠鎮地理環境

關埠鎮位置境域

關埠鎮地處榕江下游南岸,潮陽城區西北部,西南倚小北山、南接西臚鎮,西連金灶鎮,北與揭陽市地都、炮台鎮隔江相望。 [4]  行政區域總面積54.56平方千米 [5] 
關埠鎮地形圖

關埠鎮地形地貌

關埠鎮 關埠鎮
關埠鎮面臨榕江與揭陽市分界,呈“L"形。 [4] 

關埠鎮氣候

關埠鎮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豐沛。 [4] 

關埠鎮人口

2011年末,關埠鎮轄區人口130993人。 [4] 
截至2019年末,關埠鎮户籍人口139818人。 [5]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關埠鎮户籍人口為105616。 [2] 

關埠鎮經濟

關埠鎮綜述

2011年,關埠鎮工商税收52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比上年增長41.1%。 [4] 
2016年,關埠鎮農業總產值5.6035億元,工業總產值1.2787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151億元,完成鎮級工商各税1430萬元,農村人均年純收入8209元。 [3] 
2019年,關埠鎮有工業企業2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5] 

關埠鎮農業

關埠鎮農業耕地面積2.68萬畝,山林面積1.23萬畝。歷來是省著名水稻高產鎮,汕頭市“三高”農業科技示範鎮。2009年、2010年、2011年,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累計投入資金3030萬元,完成近3萬畝中低產田的改造。農業部創建水稻高產示範片,面積1.05萬畝,2011年,畝產1080公斤,糧食總產2.89萬噸。2011年,農業總產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4204元,比上年增長13%。 [4] 

關埠鎮工業

關埠鎮有民營工業企業29家,有五金、塑料、電子、食品、服裝、建材等行業。抽紗是關埠的傳統手工藝。建築業也是關埠傳統優勢產業,素有“建築之鄉”的美稱。2011年,關埠鎮工業總產值1.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4] 

關埠鎮交通運輸

關埠鎮村村通水泥路,水泥公路長達80千米。關埠港是內河良港,港區面積50畝,擁有3000噸級基礎,1000噸級泊位的碼頭一座。此外,還有京北渡、土尾渡和玉一渡3個橫水渡口以及福美汽車輪渡1個。 [4] 
2011年,關埠鎮投資145萬元,完成洋貝明水溪橋、上倉橋等橋樑建設;投資510萬元,完成老揭海線集德路口至橋東路段、巷口和洋貝等村的村道建設。拓寬改造關後、關谷、關金、關南等4條進出鎮區主幹道。新開闢綜合市場3個。 [4] 

關埠鎮社會事業

關埠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關埠鎮建成鎮文化服務中心1個,農家書屋21家,藏書量超10萬冊,成立潮樂社13家。另外,還有電影院、圖書館、有線電視站,文化活動室30個。 [4] 

關埠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關埠鎮有中小學校33所,區一級學校3所,區一級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2.18萬人,成人學校1所。2011年,投資480萬元,配套完善各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做好上倉學校禮堂建設各項前期工作,啓動中心幼兒園的改建,切實解決適齡兒童就學難問題。 [4] 

關埠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關埠鎮有衞生院1所,佔地面積1.49萬平方米,達到“一級甲等”標準,是新醫保定點醫院,現有在職人員153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141人。設基層衞生站25個,兒童計劃免疫率達100%。 [4] 

關埠鎮社會保障

2011年,關埠鎮醫保覆蓋率達98.3%,新農合覆蓋率達100%。引導農村富餘勞力外出就業,全年新增勞力轉移、勞務輸出2250人次,幫助羣眾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扶貧“雙到”紮實推進,投資1281萬元,完成19個項目的建設。完成新增低保户127户、170人的擴面調查申報核實工作。 [4] 

關埠鎮郵政電信

2011年,關埠鎮建成郵電中心大樓1座,面積2500平方米,市話交換容量2.5萬門,裝機數量1.5萬門,市話普及率50部/100户。 [4] 

關埠鎮基礎設施

水利
關埠鎮轄區內堤圍長度22.4千米,金關圍堤段15.45千米。水閘13座。小水庫3座、塘堰4個,正常庫容14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435畝。農田灌溉渠系主要是南北乾渠和潮水溪,其中南北乾渠總長15千米,潮水溪主流10.7千米。 [4] 
給排水
2011年,關埠鎮區自來水由榕江水廠供給,日供水量達1萬噸。 [4] 
供電
2011年末,關埠鎮有110千伏輸變電站1座。 [4] 

關埠鎮風景名勝

關埠鎮內有清光緒八年(1882年)營建、十四年(1888年)才建成的黃武賢提督府;1927年創建的廈林居士林;還有石井巖等名勝。 [4] 

關埠鎮歷史文化

關埠鎮地名由來

昔日以關前為圩埠,附近村民在此集市,稱關前埠,後簡稱關埠。

關埠鎮歷史要塞

榕江中游南岸的關埠鎮,古代與達埠(即今汕頭濠江區)、庵埠合稱潮州“三埠”。關埠鎮是榕江水上運輸樞紐,是古代潮汕重要商埠之一,又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古戰場。
關埠鎮 關埠鎮
關埠始置寨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年至1274年),據《潮陽縣誌》記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於直浦都門闢村前建門闢關,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關前為圩埠,附近村民在此集市,稱關前埠,後簡稱關埠。”關埠濱臨潮汕三大江之一的榕江中游,江面水深港闊,早在明代,這裏的商船就可直通潮陽、達濠、潮州等港口,榕江南岸和練江北面的谷饒、銅盂、西臚、金玉、河溪等數十鄉的農產品、山貨和土特產通過關埠港銷往潮汕各地。至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潮陽人肖鳴琴在關埠港建立電船運輸公司,北至揭陽縣城,南至潮陽,是潮陽和揭陽兩地的交界處,因背靠小北山,面向榕江平原,是榕江、練江平原交通要道,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潮州雙刀會首領黃悟空佔領關埠,是年十一月初,潮州知府吳均領兵勇前來圍剿,在關埠與黃悟空的雙刀會展開激戰,林大眉等60餘名會員在戰鬥中被俘,11月24日,黃悟空從關埠出發,率雙刀會會員數千人圍攻揭陽城,兵備道李璋領知府吳均、潮陽知縣壽棋等馳兵鎮壓,黃悟空及其部將徐善、黃大頭、黃佛保被捕殺。為了鎮守關埠這個練、榕兩江平原的門户,清廷在關埠設營房3間,火炮4尊,駐紮軍隊,又在關埠石井鄉設營房20間,炮6尊,柴船一艘,在榕江巡邏。民國初年,廣東軍閥洪兆麟的謝文炳師在關埠設留守處,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為策應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方惟精率農民自衞軍攻打關埠,與謝文炳師留守處部隊展開激戰,打死敵人4人,傷6人,繳獲槍支40餘支,子彈一批,農民自衞軍還在關埠組織民眾,打倒土劣,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賀龍、葉挺領導的南昌起義軍南進潮汕,在關埠作短暫停留,發動羣眾開展對敵鬥爭,在關埠留下了革命的種子,後來關埠一批青年先後參加紅軍,為抗日和解放鬥爭作出了貢獻。

關埠鎮文化遺產

關埠鎮郊三里處,有一小山,形似大象,稱為“象山”,象山下有一塊大石,形似象鼻,石高二丈餘,重達數萬斤,可是遊人用手輕輕一搖,大石便微微抖動,向來被視為奇觀。象山北側的石井山,有三峯寺,寺院建於明代,建築古樸大方,周圍叢林簇擁,怪石嶙峋,幽雅清靜,是旅遊度假勝地。建於清末的“提督府”,是清末名臣、雲南提督黃武賢(關埠下底村人)的府第。黃武賢曾隨左宗棠領兵平息新疆叛亂,立下戰功,且為官清廉,深受民望,致仕回鄉之後,又主持開通京北等17村溝渠,為民造福。“提督府”也成了遊人景仰先賢的地方,是市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