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稱字

(論語)

鎖定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等。也有些叫表字,又稱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名之外,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中文名
稱字
別    名
稱名

稱字基本介紹

論語》中稱名、稱字很有講究。一般是自稱稱名,稱尊者、長輩稱字,對同輩的人為了禮貌也稱字;在老師面前提及同輩一般稱字。例如《論語·公治長》:子謂子貢曰:“如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這裏子貢稱顏回為“會”,即屬於在老師面前對同輩稱名。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

稱字基本信息

稱字結構

部首:子,部外筆畫:3,總筆畫:6

稱字打字法

五筆86&98:TQIY 倉頡:HDNF
五筆86&98:PBF 倉頡:JND
筆順編號:3123435234 四角號碼:2799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9F0
筆順編號:425521  四角號碼:3040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B57

稱字名稱由來

字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孫文字載之,毛澤東字潤之。現代則已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有一些人提議恢復表字制度。
人於本名以外還要有表字的規矩,也是傳統中國姓名文化的一個特色,這在世界範圍內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説它是制是禮是俗,都未嘗不可,因其亦是"周公制禮"的一部分,和古代社會成員成年禮俗結合為一體。所謂:“加冠稱字”,具體一點講,名在人生三月便取定,而字則要等進入成年後才取,由成年禮上制定宣佈後使用。因此,成年禮也就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命名禮,或叫稱字禮,意義十分重大。
依周公制禮,成年禮因男女區別有不同稱謂,男曰"冠禮",又叫"加冠",行禮的過程比命名禮更為莊重、繁瑣。簡單地説,就是男子到了20歲時,要在宗廟所行儀式中,將頭髮盤起來,戴上禮帽(即"冠"),然後再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給取一個表字。女子的成年禮曰"笄(jī)禮",又叫"加笄",也是把頭髮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兩週時女子"加笄"禮一般在15歲時舉行,所以人們每謂"及笄之年"代指女子從14到16歲這個年齡階段;而用"弱冠之年"代指男子接近20歲時。兩漢以後,加冠稱字的年齡段有提前趨勢,多半在15-16歲時舉行,加笄禮則趕在結婚前行之。女子是否在加笄時便稱字?難以一概而論。
漢晉以後,男子稱字範圍不斷擴大是歷史趨勢,直到民國時,幾乎所有成名人物都有表字。我國有些少數民族至今還有兩次取名的習俗,第一次在出生後,第二次在訂婚或結婚時,也是成年標誌,其意義與古代行冠禮、笄禮相同;反倒是漢族文化圈內;加冠稱字已成昔日黃花。

稱字多義解釋

稱 (稱)
chēng
量輕重:稱量。
叫:叫做,自稱,稱呼,稱帝,稱臣,稱兄道弟。
名號:名稱,簡稱,稱號,稱謂,職稱。
説:聲稱,稱快,稱病,稱便。
讚揚:稱道,稱許,稱頌,稱讚。
舉:稱兵,稱觴祝壽。
稱 (稱)
chèn
ㄔㄣˋ
適合:稱心,稱職,相稱,勻稱,對稱。

稱字用法詳解

chèn
【動】
符合,相當〖fit;match;suit〗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宋·王安石傷仲永
薄罰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俗而行也。——《韓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宗臣報劉一丈書
又如:對稱;相稱;稱合(相當);稱任(稱職,猶勝任);稱位(與職位相符)
另見chēng;chèng
稱身
chènshēn
〖(thedress)fitswell〗(衣服)合身
稱體裁衣
chèntǐ-cáiyī
〖cutthegarmentaccordingtothefigure〗根據身材裁剪衣服。比喻做事要依據具體情況。也作量體裁衣
稱心
chènxīn
〖satisfactory;beincontentment;begratified〗適意;合乎心願,產生愉快感和滿意心情的
選擇稱心的襯衣
稱心如意
chènxīn-rúyì
〖satisfactory;toone'sheart'scontent〗事與願和,極為滿意
稱心如意的愛畜是一隻使主人和客人都不討厭的動物
稱職
chènzhí
〖becompetent;fillthepostwithcredit〗才能與職位相稱
chēng
【動】
(形聲。從禾,爯(chēng)聲。(chèng)本義: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這個意義後來寫作“秤”。又指稱量)
測定重量〖weigh
苦稱量之不審兮。——《楚辭·惜誓》。注:“稱所以知輕重。”
又如:稱物(衡量物之多少,輕重);稱亭(稱量平正);稱驗(過稱檢驗)。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稱體裁衣(比喻按照實際來辦理);稱斤約兩(比喻權衡得失);稱功(衡量功勞,與功績相比)
叫做;稱呼;號稱;把…説成〖call
稱帝而治。——《戰國策·秦策》
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漢書·李廣蘇建傳》
馬伶,名錦,字雲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雲。——清·侯方域馬伶傳
又如:自稱;通稱;稱名(稱呼名字);稱作(叫做);統稱(總起來叫);稱諱(稱呼名字);稱孤(稱王,稱帝)
述説;聲稱〖say〗
旄期稱道不亂者。——《禮記·射義》
知其不足稱也。——《國語·晉語
手把文書口稱敕。——唐·白居易賣炭翁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口稱(口頭上説);宣稱(聲稱)
舉起〖raise〗
稱彼兕觥。——《詩·豳風·七月》
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書·收誓》
元祀惟稱。——張衡東京賦》。注:“皆訓舉也。”
又如:稱觥(舉杯祝酒);稱觴(舉杯敬酒)
稱讚,讚揚〖praise
禹稱善人,不善人遠。——《左傳·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賢稱譽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間》
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漢書·劉向傳》
將軍向寵…曉暢軍事,嘗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出師表
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説書。——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稱揚(稱讚,讚許);稱賞不已(連連稱讚);稱獎(稱讚誇獎)
舉事,領兵造反〖startanuprising〗
敢行稱亂。——《書·湯誓》
而稱兵以害我。——《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稱兵。——《呂氏春秋·孟春》
又如:稱亂(舉兵作亂)
舉薦〖recommend
繁稱文辭,天下不治。——《戰國策·秦策》
又如:稱賢(舉用賢能);稱薦(舉薦)
chēng
【名】
稱呼。稱謂〖title〗。如:尊稱;敬稱;謙稱;卑稱;愛稱;美稱;暱稱
名稱〖name〗。如:俗稱;別稱;統稱;簡稱;職稱;美稱
另見chèn;chèng(秤)
稱霸
chēngbà
〖dominate〗∶因具有更大的勢力、權威而統治
據説誰稱霸德國,誰就控制歐洲
〖seekhegemony〗∶依仗權勢、武力橫行霸道,欺壓別人
稱霸一方
〖overlord〗∶作威作福地統治
稱便
chēngbiàn
〖findsth.agreatconvenience〗認為方便而稱讚
手續簡化,大家稱便
稱兵
chēngbīng
takeuparms;startwar〗興兵,指採取軍事行動
稱病
chēngbìng
〖pleadillness〗藉口有病
稱病辭官
稱病不出
稱臣
chēngchén
〖submittoorgivein〗自稱臣子,接受對方統治,泛指向對方屈服
俯首稱臣
稱貸
chēngdài
〖borrowmoney〗開口向別人借錢
年豐稱貸少。——陸游過鄰家
稱道
chēngdào
〖commend;speakapprovinglyof;praise〗述説;讚揚某事物
連聲稱道
稱孤道寡
chēnggū-dàoguǎ
〖styleoneselfking;addressoneselfemperor〗指居於帝王之位,比喻妄以首腦自居(古代君主自稱“孤”或“寡人”)
稱號
chēnghào
〖title〗∶名稱、尊稱、頭銜、榮譽
使他獲得了“美國心理小説之父”的稱號
〖designation〗∶名號;名目
撰《釋名》三十篇,以辯萬物之稱號
稱呼
chēnghu
〖call;name〗把…叫做,稱為
我該怎麼稱呼她
拍手稱快
稱量
chēngliáng
〖weighment〗測量物體的輕重
稱賞
chēngshǎng
extol〗誇讚、賞識
他們稱賞昔日的美德
稱述
chēngshù
state;narrate〗述説;敍述
稱述歷史
稱頌
chēngsòng
〖praise;extol〗稱讚頌揚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倍受稱頌
稱歎
chēngtàn
〖praise〗稱讚;讚歎
稱王稱霸
chēngwáng-chēngbà
〖domineer;lorditover〗比喻專橫拔扈,獨斷專行。也比喻以首領自居,蠻橫無理,欺侮別人
幹什麼?想在宿舍裏稱王稱霸?
稱為
chēngwéi
〖call;beknownas〗∶叫做
商品的普通銷售價格稱為市價
designate〗∶用明確的名稱、術語或措詞把…叫做
這四部分在圖上被稱為A,B,C和D
稱謂
chēngwèi
〖appellation〗∶人們由於親屬和其他方面的相互關係,以及由於身分、職業等等而得來的名稱。如:母親、老師、首長等
〖title〗∶稱呼
〖state〗∶述説;陳述
稱賢薦能
chēngxián-jiànnéng
〖recommendworthiesandtalents〗稱揚看重賢士,舉薦任用能人
接士,多可而有別,稱賢薦能,未嘗倦。——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
稱羨
chēngxiàn
〖praiseandadmire〗頌揚羨慕
嘖嘖稱羨
稱謝
chēngxiè
〖thank;expressone'sgratefulness〗道謝;對…表示感謝
稱謝不止
稱兄道弟
chēngxiōng-dàodì
〖calleachotherbrothers;beonintimateterms〗以老兄、老弟相稱,表示對人親熱或拉攏
稱雄
chēngxióng
〖ruletheroost〗憑藉武力或特殊勢力統治或獨霸一方
割據稱雄
稱雄鄉里
稱許
chēngxǔ
〖topraise,approveespeciallybysuperior〗表示贊同
稱引
chēngyǐn
〖quote〗援引
稱引周湯,以諂惑王。——《漢書·淮陽憲王傳》
稱譽
chēngyù
〖singthepraise;acclaim;eulogize〗稱讚;誇讚;稱揚
交口稱譽
稱讚
chēngzàn
〖praise〗誇獎;表揚
他在好幾次午餐會上受到了人們稱讚
我的父親對戲劇詩大加稱讚
chèng
【名】
(稱為“稱”的簡化字)測定物體輕重的器具,後作“秤”〖steelyard
稱,銓也。——《説文
角鬥稱。——《淮南子·時則》。注;“量器也。”
又如:過稱(用秤量)
另見chèn,chēng

稱字相關詞語

左右對稱
軸對稱
嘖嘖稱讚
職稱
佯稱
揚稱
稱呼

稱字具體介紹

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司馬遷為司馬子長,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等。
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日本為元服禮)時取字,女子15歲及笄(日本為裳著禮或鐵漿禮)或許嫁時取字。如項籍字羽,孔丘字仲尼,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
字與名通常有關。如杜甫字子美,甫為古代男子美稱;韓愈字退之為互補;杜牧字牧之為相似;王維字摩詰為欣賞佛教人物維摩詰而名。另外,亦有將伯、仲、叔、季加於字中表以示排行,如孫堅四子: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
根據《禮記·檀弓》上的説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錶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北齊的顏之推認為,人名是區別彼此,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與字在意義上都是有關聯的,如岳飛字鵬舉。
字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孫文字載之,毛澤東字潤之。現代則已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有一些人提議恢復表字制度。
字也有一言字(如項籍字羽)跟三言字的形式(如李建成毗沙門)。最多的是兩言字。
字的構成的一些形式: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稱“子”字:如公孫僑字子產杜甫字子美。
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隻以排行作為字的:如劉邦字季。
周朝女子的字構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樣,許多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為字,如孟姜。
另外在古文中,名與字連稱時,習慣上先稱字後稱名。如《史記》中稱呼孔子的父親為“叔梁紇”,其中“叔梁”是字,“紇”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