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敬亭傳

鎖定
《柳敬亭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為説書藝術家柳敬亭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的第一段概括交代柳敬亭説書技藝的精湛和在人民羣眾中的深遠影響,第二段介紹柳敬亭走上説書道路的經過,以及演技提高的過程;第三段寫柳敬亭為左良玉所賞識,傾動朝野;第四段寫明亡後柳敬亭重操舊業,其説書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文章的敍述既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又照顧到柳敬亭一生的行蹤。對於柳敬亭説書技藝的描寫,生動具體,繪聲繪色。全文結構謹嚴,條理井然,取材精當,有詳有略。語言簡潔精煉,文字乾淨利落。
作品名稱
柳敬亭傳
作    者
黃宗羲
創作年代
明末清初
出    處
南雷文定
作品體裁
散文

柳敬亭傳作品原文

柳敬亭傳1
餘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2,當時演史小説者數十人3。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説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4,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5,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説書6,已能傾動其市人7。久之,過江8,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9,曰:“此子機變10,可使以其技鳴11。”於是謂之曰:“説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12,習方俗13,如優孟搖頭而歌14,而後可以得志15。”敬亭退而凝神定氣16,簡練揣摩17,期月而詣莫生18。生曰:“子之説,能使人歡咍嗢噱矣19。”又期月,生曰:“子之説,能使人慷慨涕泣矣20。”又期月,生喟然曰21:“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22,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23。”由是之揚,之杭24,之金陵25,名達於縉紳間26。華堂旅會27,閒亭獨坐28,爭延之使奏其技29,無不當於心稱善也30
寧南南下31,皖帥欲結歡寧南32,致敬亭於幕府33。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34。軍中亦不敢以説書目敬亭35。寧南不知書36,所有文檄37,幕下儒生設意修詞38,援古證今39,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40,從委巷活套中來者41,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42,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43,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44,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説書者也45,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46,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47,貧困如故時,始覆上街頭理其故業48。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49、殺人亡命50、流離遇合51、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52,鄉俗好尚53,習見習聞54,每發一聲55,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56,颯然浮空57,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58,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59,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60 [1] 

柳敬亭傳註釋譯文

柳敬亭傳詞句註釋

  1. 柳敬亭:名逢春,明末以説書負盛名的愛國藝人。
  2. 東京夢華錄》:南宋孟元老著,10卷。宋南渡後,元老追憶昔日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繁華的景況而作此書。書中記敍當時汴京的城市面貌、物產、風土習俗等,具有史料價值。《武林舊事記》:今通行本名《武林舊事》,南宋周密著,10卷。書為作者入元后追憶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舊事而作,其中對宮廷典型以及民俗、物產、説唱藝人等均有較詳的記述。武林:西湖西北面的山名,過去常借代杭州。
  3. 演史小説者:説唱藝人。宋時民間文藝有説話(講故事)包括小説、談經、講史、説渾話等,其中以小説、講史二者影響較大。演:表演,説唱。
  4. 揚:揚州府。府治在現在江蘇揚州市。泰州:今江蘇泰州市,當時屬揚州府。
  5. 獷悍:粗獷兇悍。無賴:強橫刁鑽。
  6. 之盱眙市中:到盱眙街市裏。之:往。盱眙:縣名,在江蘇西部(江北),東臨洪澤湖。
  7. 傾動:傾倒打動。
  8. 過江:渡過長江到江南。
  9. 雲間:松江府的別稱。府治在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
  10. 機變:機智靈活。
  11. 以其技鳴: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鳴:指傳揚有名。
  12. 句(gōu)性情:勾畫出所講説人物的性格感情。句,同勾。
  13. 習方俗:研習各地方的風土人情。
  14. 優孟:優伶名孟,春秋時楚國人。楚國宰相孫叔敖死,其子窮,砍柴為生。優孟着孫叔敖衣冠,模仿其神態,潛心研習,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向楚莊王祝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仍想請做宰相。優孟趁機述説孫叔敖之子生活貧困,使楚莊王感動而賞其封地。事見《史記·滑稽列傳》。
  15. 得志:遂心,達到目的,此指有所成就。
  16. 退:退回來,此指回到家中。凝神:聚精會神。定氣:專心致志。
  17. 簡練:用心練習,勤學苦練。簡,精心選擇。描摩:用心探索,反覆思考。
  18. 期月:一整月,一個月。詣:前往。
  19. 歡咍(hāi):歡快。咍,喜悦。嗢(wà)噱(jué):大笑不止。
  20. 慷慨:感慨悲嘆。涕泣:痛哭流涕。
  21. 喟(kuì)然:嘆息的樣子,此指讚歎不已。
  22. 哀樂:哀傷歡樂。具乎其前:表現在發聲之前。具,有,此指出現。
  23. 進乎技:超過一般技藝,此指到了精妙的程度,達到神奇的境界。
  24. 杭:杭州。
  25. 金陵:南京。
  26. 名:聲名。達:顯揚。縉紳間:指達官貴人之中。
  27. 華堂:豪華的大廳。旅會:盛大的集會。旅,眾。
  28. 閒亭:指悠閒的亭閣。
  29. 爭:爭着。延:延請。奏:表演。
  30. 稱善:稱讚説好,滿足贊好。
  31. 寧南:左良玉,字崑山,明末山東臨清人。先率軍在寧東與清軍作戰,升總兵官。其後在河南一帶與張獻忠、李自成起義軍作戰。南下駐武昌,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時晉封為寧南侯。
  32. 皖帥;指安徽提督杜宏域,和柳敬亭是故交。結歡:交歡,結交。
  33. 致:送,此指介紹。幕府:武將術門。軍隊出征用帳幕,故稱將軍的府署為幕府。
  34. 參機密:參與決定軍中的秘密大事。
  35. 目:名詞用作動詞,看。
  36. 不知書:沒有讀過書,沒有文化。
  37. 文檄:古代用以徵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
  38. 設意修詞:立意謀篇,潤色詞句。
  39. 援古證今:引用古事或古書,以證明當今的人事。
  40. 耳剽(piāo)口熟:耳朵經常聽到的,嘴裏經常説的。
  41. 委巷活套:僻陋里巷裏的俗語常談。
  42. 加禮:以恭敬之禮接待。
  43. 宰執:掌政的大官。宰:宰相,明朝大學士為宰相職。執指掌管政務。
  44. 市井:街市。小人:地位低下的人。爾汝:親呢不分被此,以你我相稱。
  45. 故:過去。儕(chái):輩。
  46. 亡何:同無何,不久。國變:指明朝覆滅。
  47. 喪失:消耗。略盡:差不多光了。
  48. 理其故業:重操舊業。
  49. 豪猾:強橫狡詐,不守法紀的人。
  50. 亡命:改換名姓,逃亡在外。
  51. 流離遇合:流離失所,悲歡離合。
  52. 五方:東西南北中,指各地。土音:方言。
  53. 好尚:指所愛好所崇尚。
  54. 習見習聞:經常看到和聽到的。
  55. 一聲:指一詞一語。
  56. 如刀劍鐵騎:像刀槍劍戟碰撞,帶甲騎兵突圍,形容聲調剛勁。
  57. 颯然:颯颯地作響。浮空:騰空而起。
  58. 鳥悲獸駭:鳥鵲悲鳴,羣獸驚駭。
  59. 檀板之聲無色:指把伴奏的聲音壓下去,即聽不清伴奏的樂聲。檀板:檀木製的拍板,古代歌舞用以節樂,後來用為伴奏。
  60. 可盡者:指莫後光所説的那種境界。 [1] 

柳敬亭傳白話譯文

我讀了《東亭夢華錄》和《武林舊事記》兩部宋人筆記,知道當時説書藝人多達數十人。從那時以後,説書芑人的姓名就不為人們所知;僅在近幾年人們才共同稱讚柳敬亭的説書技藝。
柳敬亭,是揚州府泰州人,本姓曹。15歲時,因蠻狠兇悍強橫刁鑽,觸犯刑法應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裏給人説書,那時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後來,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後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説:“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獲得聲名。”於是對柳敬亭説:“説書雖然是小小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所説人物的性格情態,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像優孟那樣善於用隱言和歌唱進行諷諫,然後才能夠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裏就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勤學苦練反覆思考,過了一個月就前往莫後光處。莫後光説:“你説書,能夠使人歡快喜悦大笑不止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後光説:“你説書,能使人感慨悲嘆痛哭流涕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後光讚歎地説:“你還沒有説話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出來了,使聽眾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超過一般技藝了。”從此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金陵説書,聲名顯揚於達官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上,在悠閒亭閣的獨坐之中,人們爭着延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説他演得好。
寧南候左良玉渡江南下時,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結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紹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認為與柳敬亭相見太晚,便讓柳亭參與決定軍中機密大事。軍中官員也不敢以説書人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沒有讀過書,所有公文,都是幕下文人立意謀篇潤色詞句,引古證今,努力寫成,左良玉都不滿意。可是柳亭常用耳朵聽的嘴裏説的,從斜陋里巷的俗語常談中引來,沒有不合左良玉的心意。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那時南明朝中羣臣都畏左良玉,聽説他派人來,無不傾倒以恭之禮相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讓柳亭坐在向南的尊位,稱呼他柳將軍,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上往日和柳亭不分你我的市民,在路邊私下説:“這人是過去和我們一起説書的,如今他竟如知此的富貴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滅,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資財也差不多花費光了,又像昔日一樣貧困,於是又開始走上街頭重操舊業。柳敬亭在軍中時間很長,那些強橫狡詐不守法的人、殺人犯法逃亡在外的人、那些流離失所悲歡離合的事、國破家亡的事,他都親眼見過,而且各地的方言,大眾的愛好和崇尚,都是他經常看到聽到的,每講一詞一語,讓人聽起來有的像刀槍碰撞鐵騎突圍,颯颯作響騰空而起,有的像狂風怒號久雨泣訴,鳥鵲悲鳴羣獸驚駭,使人立即產生亡國之恨,聽不清伴奏的樂聲,其藝術造詣已不是莫後光的話所能説盡的了。 [1] 

柳敬亭傳創作背景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一位頗具盛名的説書藝術家。他從十七八歲開始學藝,直到八十多歲高齡還不離開舞台,藝術生涯逾越半個多世紀。造詣深湛,名揚江南。根據黃宗羲在此傳後記中的文字,寫《柳敬亭傳》之前,吳偉業已經為柳敬亭立了傳。在吳偉業筆下,柳敬亭除了説書技藝高超外,還具有高士風格,參與軍機政務,是魯仲連一類人物。黃宗羲承認吳偉業與柳敬亭過從甚密,所寫柳傳詳盡可靠,但認為吳偉業對柳敬亭評價過高,比擬不倫,文章也寫得比較雜亂,不符合“文章體式”。因此他取吳傳而改寫之,題目一仍其舊。 [2] 

柳敬亭傳作品鑑賞

柳敬亭傳整體賞析

這是一篇經過作者改寫的人物傳記。黃宗羲根據他所掌握的資料,以及他對柳敬亭的認識,來改寫了吳偉業為柳敬亭所寫的傳記。無論是縱向考察,還是橫向比較,作者始終把筆觸對準柳敬亭説書藝術這一個焦點上;也無論柳敬亭個人經歷如何曲折複雜,生活道路如何坎坷不平,始終以説書藝術為立傳契機,以説書藝術為全傳指歸,真正突出了説書藝術家的不朽形象。
按理説,説書藝術家的音容笑貌是最生動,也最引人注目的。但文章一開始沒有一言一語着眼於刻畫柳敬亭的音容笑貌,而是把柳敬亭放在宋明以來演史小説盛行不衰的廣闊背景上,作宏觀的考察。作者指出,兩宋時説歷史演義和小説者,見之於《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著錄的就有數十人。此後數百年間,卻寥寥無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説書”。以考信的筆法,確切的事實,突出了柳敬亭在古代説書藝術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一個地位低微的説書藝人要走向社會已屬不易,更何況是得到公眾的肯定而名噪一時了。黃宗羲對柳敬亭的坎坷經歷和曲折奮鬥,只是一筆帶過,説他年十五,就犯法當死,因而變姓柳,到盱眙市中為人説書,“已能傾動其市人”。語調平實,不事渲染。而吳傳則説:“久之,渡江,休大柳下,生攀條泫然。已撫其樹,顧同行數十人曰:‘噫!吾今氏柳矣。’這就把柳敬亭的改姓傳奇化了。也許,吳所寫的傳中有關這類描寫,在黃宗羲看來,正是所謂“有失輕重”之處。其實,不過是黃、吳寫傳的主導思想不同罷了:一則重平實,一則重描寫而已。
柳敬亭從家鄉泰州流浪到盱眙市中,為人説書,已能使聽眾動容,説明他在説書技藝方面有着極好的稟賦。但在柳敬亭的成才道路上,儒生莫後光的指點,似乎有着更為關鍵的作用。莫後光關於“説書雖小技”一番話看似平常,含義則極其豐富。“句性情,習方俗”,可以説已經是説書藝術的高標準要求了,而“如優孟搖頭而歌”,則更是説書藝術的典範。柳敬亭虛心接受名師教誨,為了追求説書藝術的更高境界,開始了艱苦的探索和攀登。“凝神定氣,簡練揣摩”八個字,正是他悉心研求説書藝術,刻苦磨練説書技巧的真實寫照。接着,黃宗羲又用對話的形式,把柳敬亭這種刻苦鑽研精神分作三個階段,三種境界,加以具體的描述。“期月”,“能使人歡咍嗢噱矣”,這是第一個階段;“又期月”,“能使人慷慨涕泣矣”,這是第二個階段;“又期月”,“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這是第三個階段。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既寫出莫後光循循善誘的有方教導,又寫出了柳敬亭鋭意奮進的精神和藝術上精益求精、不斷攀登的態度。連莫後光也不得不讚嘆説:“進乎技矣。”自此之後,柳敬亭在揚州、杭州、南京等地獻藝,無不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以至於“名達於縉紳間”。市井內外,朝野上下,無不為他説書藝術所達到的神化境界折服傾倒。
關於柳敬亭“參寧南軍事”,吳偉業連舉六七件事,着重説明柳敬亭“平視卿相”的“俠骨”和他善於排難解紛的高士行為,而黃宗羲則重點記載兩件事:一寫那些幕府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煞費苦心所擬就的文檄,都使左良玉“不悦”;而柳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的言辭,卻無不與左良玉“意合”。即使是寫柳敬亭的軍事才幹,也仍然不離開説書藝人的當行本色。二寫柳敬亭奉命至金陵,朝廷官吏從上到下,無不“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對於這種異乎尋常的禮遇和令人羨慕的顯赫地位,柳敬亭仍然抱着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處之泰然,毫不心動。這裏,既反映出一個歷經坎坷的説書藝人是怎樣的玩世不恭,也透露出他敝屣功名利祿的態度。妙在文章處處要使人忘卻柳敬亭是個説書藝人,正面描述如“軍中亦不敢以説書目敬亭”,側面烘托如同行們的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説書者也,今富貴若此!”而客觀效果則處處使人感到他依然是個説書藝人。
正因為柳敬亭有處變而不驚的人生態度,所以,一旦明亡,左良玉病死,他喪失其資略盡”,也能“覆上街頭理其故業”而安之若素。作者尤其強調的是軍中的生活經歷,舉凡“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一切包括國家興亡,朝代更迭在內的風雲際會,都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生活閲歷。如果説這一切是他攀登説書藝術高峯的思想基礎和生活基礎,那麼“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則又進一步增強了他的表演藝術手段。而“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則是對柳敬亭説書的思想和藝術所作的高度讚譽,也是柳敬亭能夠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最根本原因。而從文章寫作來看,這兩句正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傾注了作者對忠臣義士無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由於柳敬亭的精湛技藝,明清筆記中為他立傳的,還有周容《雜憶七傳·柳敬亭》。至於記載他的人品、技藝的那就更多了,較著名的有張岱《陶庵夢憶·柳敬亭説書》、錢謙益《牧齋有學集·書柳敬亭冊子》、餘懷《板橋雜記·軼事》、夏荃《退庵筆記·柳敬亭》等。在所有這些傳記材料中,黃宗羲改寫的這篇《柳敬亭傳》,取材精當,詳略得宜,主旨明確,可謂落筆不羣,出手不凡,應當説是寫得最成功的一篇。 [2] 

柳敬亭傳名家點評

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魏海棠:明末清初傳寫柳敬亭者不少,相比之下,黃氏對人物精神實質的把握是準確深刻的,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立體、真實的。其一,柳之名噪天下,固然與他的藝術天賦有密切關係,但是使他的説書藝術達到動風雨、泣鬼神的藝術境界的精神實質卻是他具有坎坷、豐富的經歷,善良的人格,以及他的民族大義。黃氏以他深邃敏鋭的藝術眼光和健康的美學觀,準確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其二,作者以史學家之筆突出柳在説書藝術史上的地位。在內容的結構安排上,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其三,作者對柳從無賴到學藝而成的描寫,對柳戎馬生涯的記述和柳政治才華的緣由的透析,以及最後濃墨重彩、酣暢淋漓地渲染柳之説書藝術的高尚境界,語言都簡潔精當,恰如其分,真實而完滿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小説卷5—清》) [3] 

柳敬亭傳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閹黨鬥爭,幾遭殘殺。清兵南下時,糾合同志,召募義兵,設“世忠營”,走四明山結寨防守,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後隱居著書講學,清廷屢召不就。與孫奇逢、李顒並稱“三大儒”。
學問廣博,為明清之際重要思想家和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為中國第一部學術史著作。工詩文,反對明七子復古摹擬之風,強調“性情”,注重反映現實。其詩不事雕琢,直抒真情實感。著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等。 [4] 
參考資料
  • 1.    王烈夫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4冊 明朝、清朝,武漢出版社,2016.07,第417-421頁
  • 2.    陳振鵬,章培恆主編,古文鑑賞辭典 下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1734-1736頁
  • 3.    王筱雲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小説卷5—清,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第6頁
  • 4.    霍松林著,霍松林歷代好詩詮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01,第6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