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偉業

(明末清初著名詩人)

鎖定
吳偉業(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江蘇太倉人。 [1] 
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清順治十年(1653)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秘書院侍講,後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 [2]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 [3] 
(概述圖片來源:歷代人物畫像 [4] 
駿公
梅村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太倉
出生日期
1609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
1672年1月23日
主要成就
江左三大家之一,婁東詩派開創者
主要作品
圓圓曲
永和宮詞
蕭史青門曲
本    名
吳偉業
墓    地
蘇州玄墓山北

吳偉業人物生平

吳偉業早期經歷

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吳偉業出生於江蘇太倉的一個讀書人家中。吳偉業出生時,他母親夢見一位身穿紅衣的使者送來會元坊,因此,父母對小偉業寄寓了深切的期望。偉業七歲開始讀家塾,十四歲能屬文。著名學者張溥見到偉業的文章,感嘆地説:“文章正印在此子矣!”於是收留吳偉業在門下受業,傳授通今博古之學。從那裏吳偉業不僅學到了廣博的知識,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且使他後來也成為復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處和麻煩。 [5] 

吳偉業出仕為官

吳偉業 吳偉業 [4]
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他崇禎四年(1631)23歲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着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裏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物議平息。 [2]  這使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崇禎皇帝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吳偉業假歸娶親,十分榮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編修,繼典湖廣鄉試,崇禎十年(1637)充東宮講讀官,十三年(1640)又遷南京國子監司業,晉左中允、左諭德,轉左庶子。其間雖然因為朝內黨局紛爭而受到一些牽累,但其官階卻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時,東林、復社與閹黨爭鬥不斷,吳偉業在仕途上頗不順利。他見明王朝風雨飄搖,日薄西山,遂辭左中允、左諭德、左庶子等官,拒絕赴職。弘光朝時,他被召任少詹事,發現控制朝政的馬士英、阮大鋮實為腐敗國賊,僅兩月便憤然辭歸。

吳偉業被迫出仕

清兵南下之後,長期隱居不仕,以復社名宿主持東南文社活動,聲望更著。吳偉業的兒女親家陳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當時正置身於新朝的黨爭之中,試圖借吳偉業的聲望和文采以結主上,同時希望吳偉業也能入閣為相,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極力薦舉吳偉業仕清為官。但是,正因為吳偉業是一個名聲赫赫的先朝遺老,他的出仕客觀上將造成瓦解人民抗清鬥志、為清廷懷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極影響,所以,他的許多好友和一般遺民志士對此都堅決反對,力加勸阻,如著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書吳偉業,提出種種異議。然而,吳偉業懾於清廷淫威,礙於老母敦促,於順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應詔北上。在將抵京師之際,他曾經數次向當事要人上書投詩,祈求寬假放歸,可是仍未獲允,終於在到京次年被授為秘書院侍講,後來又升國子監祭酒。但他並沒能象陳之遴所期望的那樣進入內閣,相反,陳之遴本人卻在激烈的黨爭中失敗,被髮配到東北。而吳偉業內心對自己的屈節仕清極為歉疚,痛悔無緒,常借詩詞.以寫哀。順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憂南還,從此不復出仕。 [6] 

吳偉業晚年生活

清·禹之鼎《為梅村祭酒老先生寫照》 清·禹之鼎《為梅村祭酒老先生寫照》 [4]
此後,十餘年間,東南時興大獄,吳偉業每每驚恐不安,深怕罹難。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熱,吳偉業“舊疾大作,痰聲如鋸,胸動若杵”(《致冒闢疆書》),他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為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蓑,葬吾於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偉業之墓”。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一代大詩人吳偉業病逝,葬於蘇州玄墓山之北。 [7] 

吳偉業主要成就

吳偉業文學成就

吳偉業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詩歌百花園中的佳作。現存詩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這一百六十首古詩中長篇鉅製約佔半數,可稱得上長篇敍事詩的就有二十餘篇,二十多篇長篇敍事詩這個數目在整個吳偉業詩集中所佔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長期以來不發達的中國古典長篇敍事詩的發展史上,卻是前無古人,後無繼者。且這二十多個作品中的大多數,三百多年來被詩評家們一致公推為名篇佳構。從對這些長篇敍事詩的初步研究的結果看,無論在詩歌內容或藝術形式方面都有較大的突破。吳偉業大量長篇敍事詩的創作開創了有清一代長篇敍事詩空前繁榮的局面,從而也奠定了吳偉業本人在中國古典敍事詩發展史中的特殊地位。這一點是前人沒有論及的。 [8]  同時,他還精於詞曲書畫,堪稱博學多才,著述宏豐。他的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闊,因而有“詩史”之稱,代表吳偉業詩歌突出成就的,當推《圓圓曲》,標誌中國古代敍事詩達到了新的高度。 [9] 
由於吳偉業發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體裁,形成了獨特的詩歌藝術風格,時人稱之為“梅村體”,影響了有清一代詩壇的詩風。清代很多詩人的作品中,幾乎都有“梅村體”的影子。因此,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梅村詩集》列為“國朝別集之冠”。 [10] 

吳偉業藝術特點

吳偉業書法 吳偉業書法
吳偉業對中國古典長篇敍事詩傳統的創作方法進行了全面的繼承,如常用的起興手法、連鎖手法(也叫聯珠法、蟬聯法、頂真格)、問答手法等,使之逐漸形成了一種既注重詩意,更偏重於通俗、流暢易懂、風趣的藝術風格。上所述的中國古典長篇敍事詩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在吳偉業的長篇敍事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敍事與抒情的完美結合、巧於剪裁、簡繁得當、高度精煉,以及民間文學中各種手法嫺熟運用的例子,在吳偉業數量眾多的長篇敍事詩中俯拾皆是。
吳偉業長篇敍事詩創作的總特點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之:用寫近體詩的功夫來寫長篇敍事詩。傳統敍事詩之所以歷來受到詩評家的非議和鄙視,根本原因是通俗淺顯,缺乏“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含蓄美。吳偉業的詩論不多,《梅村詩話》多紀事,很少發表評論性的意見,亦不見他對敍事詩的看法。不過,從他的創作實踐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視長篇敍事詩的創作,認真地研究了前人在敍事詩創作上的得失,在創作中竭力把通俗淺顯的敍事詩向含蓄精煉的近體詩靠攏,把含蓄美亦作為衡量敍事詩的標準之一。他從歷來詩評家們對敍事詩的批評中悟出了,敍事詩缺少的正是傳統詩論所崇尚的含蓄藴藉。因而,在他的長篇敍事詩的創作中,作了使敍事詩近體詩化的大膽嘗試。其一,體現在改變傳統長篇敍事詩一順到底的篇章結構,出現了一種跳躍性的倒逆式結構,用深刻的內涵來聯結跳躍的片段,以體現詩歌的含蓄和藴藉。其二,把普遍地用典引入長篇敍事詩中,增加了敍事詩婉轉含蓄典雅的因素。 [11] 
吳偉業的這種嘗試從總體上來説是值得肯定的。他使長篇敍事詩的表現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吳偉業以他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長篇敍事詩奠定了他在明清之際詩壇上的重要地位,也奠定了他在我國古典長篇敍事詩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8] 

吳偉業梅村體

他把李商隱色澤濃麗的筆法與元白敍事詩善於鋪張的特點結合起來。他常以工麗的語言,多變的章法,貼切的典故,來敍寫新的題材,表現新主題,世稱“梅村體”。 [12] 
“梅村體”的藝術特色,最重要的應自敍事方式這方面來體現。吳偉業的敍事詩總的來説是以人物為中心的,即通過一、兩個中心人物來串聯眾多事件,構建一個完整的故事,人與事相得益彰。這就是鄧漢儀所説的“人物為本位”。由於作者將事件和人物按某種思路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作品便顯得血肉豐滿,引人入勝。這些人的身份雖然差異很大,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人物的命運總是與時代風雲緊密相聯”,這就説明,人物擔當的是載體和導線的功能,是為展現歷史服務的。此種寫作手法其實是從司馬遷的《史記》借鑑而來,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龍門之筆”。 [13] 
“梅村體”是以學習四傑和元白為主,兼容多家,博採眾長而後形成的,它體現了吳偉業獨特的創作個性,其風格面貌已經和歷史上的所有曾經存在過的歌行都不相同了,它成了我國古代詩壇上的不同以往的新花。 [14] 
吳偉業行書《莫釐峯》扇面天渡樓收藏 吳偉業行書《莫釐峯》扇面天渡樓收藏
吳偉業行書《莫釐峯》扇面,現為金陵天渡樓收藏

吳偉業人物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評論説:"其少作大抵才華豔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綿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閲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
陳廷焯評論説:"吳梅村詞,雖非專長,然其高處,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説:"梅村高者,有與老坡神似處。"(《白雨齋詞話》)
鄧漢儀亦認為,梅村詩“其敍戰事始末,則系一代興亡實跡,非雕蟲家所可擬也。”
康熙帝親制御詩《題〈吳偉業集〉》:“梅村一卷足風流,往復搜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對吳偉業詩歌給予恰當中肯的高度評價,肯定了吳偉業詩歌地位。 [13] 
傳記作家王振羽評價吳偉業則相對客觀:“吳偉業不是一個完人。我們不能僅因為吳偉業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這裏牽涉到對於某 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問題。作為一個詩人,文化人,吳偉業的成就足垂千古;在明清易代之際的文化傳承中,他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雖然進入官場,但並不是一個政治家,面對改朝換代的激烈政治動盪,他困惑、猶豫、畏縮,患得患失直至失足失節, 卻又以此後數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誠的自省與懺悔。” [7] 

吳偉業人物爭議

《紅樓夢》 《紅樓夢》
《紅樓夢》的作者,存在爭議。一派觀點認為,《紅樓夢》系吳梅村(即吳偉業)所作。鄧狂言《紅樓夢釋真》即持此説,在此基礎上,杜世傑在《紅樓夢考釋》中據吳偉業《通天台》《臨春閣》《秣陵春》三劇與《紅樓夢》的"巧合"、《鹿樵紀聞》的記載、吳偉業對自己後事的安排、《紅樓夢》相關資料中的某些諧音或人名,主張是吳偉業創作了《紅樓夢》,而“曹雪芹”只是“抄寫勤”,是“子虛烏有先生”。 [15]  此後,大陸學者,如撫順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傅波和撫順市地方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鍾長山也主張《紅樓夢》的“原創作者”是吳梅村,曹雪芹則只是《紅樓夢》前80回的重要增刪、編修者。 [16-19] 
吳偉業創作《紅樓夢》的説法,在紅學界數次引發爭議。批評者認為,杜世傑等“紅學索隱派”的研究方法,主觀隨意性強,並非科學考據。 [20]  從觀點上看,該派主要論點代代承襲,了無新意。 [21-22]  例如,杜世傑從吳玉峯孔梅溪賈雨村(傅波等則棄“賈雨村”而取“棠村”)三名中各取一字,拼出“吳梅村”之名;批評者指出,前兩個人名都屬於《紅樓夢》序文承認的真實人物(胡適等儘管認為它們也是作者“故佈疑陣”所設的假名,但也認為其各有所指),而賈雨村卻是小説正文的虛構人物,此種拼湊缺乏理據; [15]  又如從吳偉業墓前立圓石,推測其與“頑石”的關係,同樣失之牽強。 [15]  從論證過程看,他們在承襲“吳梅村説”的舊有觀點的同時,對一些既有批評不加理會, [23]  對證明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文獻資料不加理睬; [22]  實則從《紅樓夢》的諸多情節看,該書的成書時間當在吳偉業死後若干年。 [24] 
與“吳偉業創作紅樓夢説”相關的,還有所謂《吳氏石頭記》的抄本(又稱“癸酉本”),該抄本據稱有批語云“此書本系吳氏梅村舊作”等等。後《光明日報》記者介入調查,發現所謂“抄本”已經不知去向,所謂“批語”也被當事人承認系偽造,該事件也被認定為“文化造假事件”。 [25-26] 

吳偉業軼事典故

吳偉業像 吳偉業像 [4]
明崇禎十六年(1643),吳偉業與卞玉京相見,當時,他已是名滿天下的詩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詩詞書畫都很好,吳偉業曾讚美她“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徹”。兩人一見,相互傾情,卞玉京更是手撫几案,脈脈相問“亦有意乎·”其中託付終身的信息是很明顯的。這一次,吳偉業的選擇頗為曖昧,他迴避了婚娶。
時局的惡化之快出人意料。他們分別的第二年,李自成就佔領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禎煤山自縊。一個多月後,被吳偉業定義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橫掃中原。吳偉業與卞玉京在此後的多年裏失去了聯繫。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偉業通過老朋友錢謙益打聽到了卞玉京的下落,並終於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轆轆聲,結果卻是——卞玉京着道袍與他相見。這段戀情,影響了吳偉業一生。直到臨死前還念念不忘。 [27] 

吳偉業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母
吳琨
1663年卒

朱氏
1661年卒
兄弟姐妹
吳偉節
1613年生

吳偉光
1619年生
伴侶
鬱氏
1631年迎娶
子女
吳璟
1662年生

吳暽
1663年生

吳暄
1664年生
(以上參考此料來源於: [28] 

吳偉業個人作品

《石公山》《歸雲洞》《縹緲峯》《礬清湖》《臨江參軍》《吳門遇劉雪舫》《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洛陽行》《永和宮詞》《琵琶行》《鴛湖曲》《蕭史青門曲》《圓圓曲》《遇舊友》《琴河感舊四首》《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 [29] 

吳偉業墓址

清吳偉業墓: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鄉潭東高家前村邊,墓約16平方米,墓廊殘址可見。墓前吳蔭培所題“詩人吳梅村墓”碑。 [30] 
參考資料
  • 1.    杜紅亮,鄭新安主編.《大學語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90頁
  • 2.    陳雲發著.《歷史誤讀的紅顏》:文匯出版社,2012年:第54頁
  • 3.    郭建勳,胡輝傑主編.《中國語文》: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11頁
  • 4.    吳偉業  .中國曆代人物圖像[引用日期2016-11-29]
  • 5.    王于飛著.《吳梅村生平創作考論》:重慶出版社,2003年:第5—6頁
  • 6.    朱則傑著.《中國分體斷代文學史 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0—61頁
  • 7.    高松元著.《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年:第113頁
  • 8.    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室編.《中國古典文學論叢 第六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第152頁
  • 9.    費振剛主編.《吳偉業與婁東詩傳(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頁
  • 10.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江蘇史話》: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99—300頁
  • 11.    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室編.《中國古典文學論叢 第六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第159—168頁
  • 12.    趙英編著.《一口氣讀懂1000個文學常識》: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年:第68頁
  • 13.    趙敏俐,吳思敬著;王小舒著.《中國詩歌通史 清代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第202—207頁
  • 14.    葉君遠著.《吳梅村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第277頁
  • 15.    王人恩. 評台灣和大陸學人對“《紅樓夢》作者是吳梅村”的論證(上)[J]. 紅樓夢學刊,2011(05):21-42.
  • 16.    傅波, 鍾長山. 《紅樓夢》作者新探[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6(6):101-106.
  • 17.    《紅樓夢》真正作者是吳梅村  .新浪網.2004-07-19[引用日期2019-09-05]
  • 18.    遼寧兩學者研究6年論證《紅樓夢》作者非曹雪芹  .新浪網.2004-07-16[引用日期2019-09-05]
  • 19.    吳梅村還是曹雪芹  .紅樓夢中文網[引用日期2016-03-02]
  • 20.    郭豫適. 索隱派紅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歷史經驗教訓──評近半個世紀海內外索隱派紅學[J]. 齊魯學刊,1999(03):34-39
  • 21.    王人恩. 台灣杜世傑《紅樓夢考釋》對“清世祖與董小宛的愛情故事説”的承襲[J]. 社科縱橫,2010(12):87-90+93.
  • 22.    王人恩. 評台灣和大陸學人對“《紅樓夢》作者是吳梅村”的論證(下)[J]. 紅樓夢學刊, 2012(1):152-169.
  • 23.    朱洪. 吳梅村是《紅樓夢》原創作者嗎?[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7(3):102-108.
  • 24.    李延年, 劉佳. 《紅樓夢》作者不是吳梅村——與《〈紅樓夢〉作者新探》一文作者商榷[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7(5):122-128.
  • 25.    “吳氏石頭記”的倒塌  .光明網.2018-02-27[引用日期2019-09-05]
  • 26.    “吳氏石頭記”的倒塌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02-27[引用日期2019-09-05]
  • 27.    吳梅村  .新浪讀書[引用日期2014-12-12]
  • 28.    黃永年,馬雪芹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吳偉業詩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252—256頁
  • 29.    汪湧豪,駱玉明編.《中國詩學第3卷》: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281頁
  • 30.    聊憑故紙系琴心  .光明新聞[引用日期2014-12-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