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良玉

鎖定
左良玉(1599年—1645年), [30]  字崑山,山東臨清人。明朝末年將領。 [31] 
左良玉年少時早孤,雖不識字,但多智謀,善撫士卒。 [31]  初為遼東車右營都司。明崇禎元年(1628年),率軍援遼與後金軍作戰。不久奉調山西、河南等地鎮壓農民起義軍,漸升至總兵。後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不斷擴大部隊,日益驕橫跋扈,擁兵自重。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以督師楊嗣昌推薦拜為平賊將軍。統兵與陝西明軍挫敗張獻忠軍於瑪瑙山,因功加太子少保 [30] 
崇禎十五年(1642年),與李自成農民軍戰於河南朱仙鎮等地,損失慘重,退兵至武昌,封為寧南伯。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晉封為侯,加太子太傅 [30]  因其受知於東林黨侯恂,權臣馬士英阮大鋮擔心東林黨依靠左良玉、對己不利。後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至九江,病重逝于軍中。 [31]  其子左夢庚率所部降清。 [32] 
(概述內圖片來源:明崇禎十年周鼎繪《左良玉出師圖卷》絹本) [33] 
全    名
左良玉
崑山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臨清
出生日期
1599年 [29] 
逝世日期
1645年
主要成就
率軍破張獻忠李自成
最高官職
平賊將軍、太子少保
封    爵
寧南侯 [2] 

左良玉人物生平

左良玉鎮守遼東

崇禎元年(1628年),寧遠衞發生兵變,巡撫畢自肅自殺而死,時左良玉官任遼東車右營都司,因為此事丟了官職。
崇禎三年(1630年),左良玉復官後,總理馬世龍讓左良玉跟隨遊擊將軍曹文詔支援玉田、豐潤,與清軍在洪橋、大塹山、遵化等地大戰,戰後與曹文詔獲得增秩的賞賜。隸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 [3] 
崇禎四年(1631年)七月,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淩河等城被毀,孫承宗派人對其進行重新修築,但不久之後清軍卻突然來圍攻。總兵官尤世威因護守皇陵不能去,就推薦左良玉代他率兵前往。過後,侯恂推舉他做了副將,帶隊在松山、杏山下與後金作戰,功勞排在第一位。 [4] 

左良玉鎮壓民兵

崇禎五年(1632年),陝西的起義的農民進入河南,意圖攻佔懷慶。朝廷命令左良玉率領昌平軍前往剿除,大體要他專門辦理河南的軍事。當進攻修武、清化的農民軍竄入平陽時,朝廷詔令他到山西去抵禦,殺傷、俘獲了許多農民軍。河南巡撫樊尚瞡認為讓左良玉駐軍澤州,扼守河南、山西間咽喉地段,還可以作為四周的援兵。崇禎皇帝同意了。這時曹文詔率領着陝西的軍隊,朝廷命令左良玉接受樊尚瞡的節制,與曹文詔齊心討伐亂民,一旦有危急戰事,那麼陝西的兵力向東,河南的兵力向西,左良玉的軍隊則從中截擊。 [5] 

左良玉征戰中原

左良玉像 左良玉像
崇禎六年(1633年)正月,農民軍進犯隰州,打下陽城。左良玉在涉縣的西陂將其擊敗。二月,左良玉的軍隊同亂兵爭戰武安,大敗。尚瞡被罷官,由太常少卿元默代其職。三月,農民軍兵又一次進入河內,左良玉從輝縣出兵驅逐他們,敵人逃往修武,殺死了遊擊將領越效忠,追趕參將陶希謙,陶希謙從馬上掉下來摔死。左良玉在萬善驛鎮壓農民軍,一直追到柳樹口才大敗他們,捉拿了幾個農民軍首領。農民軍於是向西逃跑。河南的兵額只有七千,和賊人幾次作戰,死傷得已經差不多了。左良玉率領昌平軍隊二千多人,幾次作戰,雖然有功績,但勢力很單薄。總兵鄧玘剛在萊州立了功,朝廷命令他率領川兵,加上四川石砫土司馬鳳儀的兵力立即赴援左良玉,同左良玉一起追殺農民軍。不久,馬鳳儀因為孤軍作戰,在侯家莊全軍覆沒。 [6] 
這個時候,農民軍的勢力已經十分旺盛,兵力縱橫在三晉、京城周圍以及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曹文詔、李卑、艾萬年、湯九州、鄧玘、左良玉等各位將領先後同農民軍作戰,互有勝負。左良玉、鄧玘負責辦理河南戰事,在官村、沁河、清化、萬善等地多次打敗農民軍。左良玉又在武安八德地方堵住他們,殺死俘獲農民軍人數特別多。恰好崇禎帝朱由檢任命倪寵、王樸做總兵,率領京營的六千兵力趕赴河南,讓宦官楊進朝、盧九德督軍,並且另外派宦官監督良玉等人的軍隊。職方郎中李繼貞説:“良玉、李卑親身經歷過多次戰鬥,地位反而在倪寵、王樸之下。恐怕他們聽到了會灰心。”於是讓左良玉、李卑任職都督僉事,做援剿總兵官,同倪寵、王樸官職大體相當。京營的軍隊到後,聯合攻擊農民軍,幾次立功。左良玉在濟源、河內打敗賊寇,又在永寧、青山嶺、銀洞溝打敗他們。繼而從葉縣追趕到小武當山,都斬殺了很多農民軍將士。然而各位將領因為宦官督軍,心裏都不痛快。 [7] 
同年冬天,向西逃跑的農民軍又掉頭打向東邊來。左良玉、湯九州扼守在他們前面,京營的軍隊跟在他們後面,農民軍非常困窘,明軍又在柳泉、猛虎村接連打敗他們。農民軍將領張妙手、賀雙全等三十六家兵詐稱向分巡撫布政使常道立請求招安,通過監軍楊進朝向朱由檢報告了這件事。各位將領等候朝廷傳令下來,當時不敢出戰。等到天氣寒冷,黃河上結了一層厚冰,農民軍於是從澠池踏過黃河。巡撫元默率領左良玉、湯九州、李卑、鄧玘的兵力在對岸等待他們。農民軍於是逃到盧氏山中,這以後從鄖陽、襄陽進入川中,繞道攻掠了秦隴地帶,又出沒在川中、湖北一帶,以便俟機進犯河南,中原地區因此更加殘破,而三晉、京城周圍地區不受盜賊騷擾,長達十年之久。 [8] 

左良玉驕橫自恣

崇禎七年(1634年),農民軍渡黃河離開後,左良玉同其他將領們分地把守。陳奇瑜盧象升正在陝西、湖北兩地鎮壓農民軍。同年夏,中州地區沒有戰事。後來陳奇瑜在車箱峽讓李自成死裏逃生,朝廷討論聯合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的兵力從四面八方來圍剿他們。農民軍於是兵分三路:一路向慶陽進攻,一路挺進鄖陽,另外一路出關後挺進河南。挺進河南的軍隊又分為三路,受到攻擊的郡邑一下子吃緊。左良玉扼守新安、澠池,其他將領陳治邦駐守汝州,陳永福扼守南陽,都只是坐甲自保而已,根本不能怎麼損傷敵人。農民軍每個兵營有幾萬士兵,士兵們輪番出擊作戰,軍糧供應充足;官軍兵少,設防又多,糧餉供應跟不上來。農民軍騎馬前進,一天一夜能走幾百裏;官軍步兵多,騎兵少,走幾十里路就精疲力竭。因此大多都有畏敵情緒。左良玉在懷慶時與當地督撫意見不一,由此產生了私心雜念,沒有嚴加追逐而給了農民軍以喘息的機會,又收留了很多投降過來的將領以便擴張自己的勢力。督撫以文書徵調他的軍隊,也不準時應徵,漸漸顯示驕橫自恣的端倪出來。十二月在磁山同農民軍相遇,大戰的場面有十次之多,他把農民軍追擊了一百多里。 [9] 

左良玉屢戰闖軍

明·周鼎繪《左良玉出師圖卷》(局部) 明·周鼎繪《左良玉出師圖卷》(局部)
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河南的農民攻破潁州,毀壞了鳳陽的皇陵。敵人打下鹿邑、柘城、寧陵、通許的時候,左良玉駐軍許州也沒能前去援救。四月,督師洪承疇駐軍汝州,命令各位將領分地攔擋農民軍。尤世威把守洛南,陳永福控制盧氏、永寧兩地,鄧玘、尤翟文、張應昌、許成名在湖廣阻擊農民軍。因為吳村、瓦屋是內鄉、淅川的要害,所以命令左良玉同湯九州帶領五千人扼守。
沒過多久,鄧玘因為士兵譁變而死,而曹文詔征討陝西的農民軍,在真寧兵敗身亡。農民軍氣勢更盛,於是越過盧氏,直奔永寧。巡撫元默遭到逮捕還沒離開時,傳令讓良玉從內鄉同陳治邦、馬良文一起前去援助盧氏。八月在鄢城打敗農民軍。九月,左良玉尾隨敵人到了郟縣的神篨山。農民軍兵營綿延幾十裏,用輪番休息、作戰的方式使明軍疲勞,左良玉收回自己的兵力,停止作戰。農民軍再次攻打密縣,左良玉從郟縣援救,敵軍才離去。十月,左良玉抵達靈寶,聯合遼東總兵官祖寬的軍隊在澗口、焦村殲滅農民軍。焦村屬朱陽關地盤。十一月,李自成離開朱陽關,張獻忠長期佔據靈寶,闖王高迎祥也同他聯合。
左良玉、祖寬在靈寶阻截,抵擋不住敵人的兵力,陝州失陷了。農民軍又向東攻打洛陽,左良玉、祖寬跟隨巡撫陳必謙解救洛陽,農民軍於是退去。高迎祥、李自成兵走偃師、鞏縣,張獻忠逃往嵩縣、汝州。左良玉從洛陽出發追擊高迎祥和李自成,祖寬兵分幾路打擊張獻忠,援救汝州。恰巧總理盧象升從湖廣來,與祖寬一起在汝州西部大敗農民軍,又命令自己的偏裨將領在宜陽的黃澗口打敗農民軍。 [10] 
崇禎九年(1636年)二月,農民軍在登封的郜城鎮被打敗,逃往石陽關,同伊陽、嵩縣兩處的敵軍聯合。原總兵官九州從嵩縣深入,與左良玉夾攻剿農民軍。左良玉中途逃回,湯九州乘勝追擊四十里,由於孤立無援,戰敗而亡。左良玉卻把此役當作捷報遞呈朝廷。五月,盧象升派遣祖寬、李重鎮隨陝西總督洪承疇向西前進。左良玉的軍隊實力最強,又大都是中州人,所以他獨自久留河南。因為他驕橫、傲慢,難得聽用,所以讓孔道光代替他的偏將趙柱駐守靈寶,防守洛西;左良玉同羅岱駐守宜陽、永城兩地,防守洛東。七月,左良玉的軍隊抵達開封,由登封的唐莊深入進去,從清早一直激戰到下午,農民軍支持不住,向西逃跑。陳永福剛剛在唐河打敗敵人,農民軍到了田家營,左良玉渡河進攻,殺死、俘虜了很多人。九月,巡撫楊繩武彈劾左良玉迴避敵人,朝廷責令他立功贖罪。 [11] 
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農民軍將領老回回聯合曹操、闖塌天的各部兵力沿江東下,安慶傳來警報。朝廷命令左良玉從中葉出發前去援救。左良玉途中剿殺了南陽的土匪楊田、侯馭民、郭三海,急忙抵達六安,同農民軍相遇。部將羅岱、道興乘勝作戰,連連獲勝。農民軍逃往霍山和潛山。此時馬爌、劉良佐在桐城、廬州、六安也多次打敗農民軍,在滁州、和州兩地的農民軍也向西逃跑,江北的危急也稍稍減弱了。

左良玉擁兵自重

應天巡撫張國維三次發佈檄文要左良玉進入山中搜剿,左良玉沒有響應,而是縱兵在當地擄掠婦女。屯居舒城一個多月後,河南監軍的太監極力催促他,左良玉才向北去,這時農民軍已經掠奪夠了,進入山中。過後,淅川陷落,左良玉擁兵坐視,不去援救。因為在六安破敵有功,以前詔書讓他戴罪立功,至此又恢復了官職。農民軍東下襲擊六合,攻佔天長,兵分幾路佔領瓜洲、儀真,打下盱眙。左良玉堅決不肯去救援,反讓中州的士紳聯名上書挽留自己。朱由檢知道是左良玉自己的意思,也無法改變他的意志。十月,總理熊文燦到達安慶,兵部傳令左良玉的部隊歸他統領,左良玉瞧不起熊文燦,不肯聽他徵調。 [12] 
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左良玉與總兵陳洪範在鄖西大敗農民軍。張獻忠想借官府的名義襲擊南陽,駐紮在南關。左良玉正好趕到,心中懷疑,就召他們前來,張獻忠逃跑而去。左良玉追上去,射了兩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揮刀猛砍,張獻忠血流滿面。他的部下及時援救才得免一死,於是逃到谷城,不多時,請求投降。左良玉知道他是假裝投降,竭力請求向他進攻,熊文燦不允許。九月,熊文燦進攻鄖陽、襄陽兩地的農民軍,斬獲二千首級。十二月,河南巡撫常道立派左良玉到陝州。農民軍乘盧氏守備空虛,逃往內鄉、淅川兩地。這個月,許州發生兵變,左良玉的家眷安置在許州,在兵變中被滅了門。 [13] 
崇禎十三年(1640年),督軍楊嗣昌薦左良玉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拜為平賊將軍。其後,在川陝交界的平利一帶與張獻忠遭遇,張獻忠大敗,獻忠妻妾被捕,農民軍首要人物被殺,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楊嗣昌雖拜左良玉為平賊將軍,但總覺得此人傲不可用。除督師約束左良玉外,又暗許賀人龍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職,就在賀人龍躍躍欲試急於取代左良玉的時候,左良玉在瑪瑙山與農民軍交鋒中,大破農民軍,楊嗣昌對賀人龍説:任命之事後議。賀人龍因此懷恨在心。並將此事告訴左良玉。左良玉記恨在心,就在川陝一戰中,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左良玉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於左良玉觀戰不至,張獻忠從容出川攻打襄陽,農民軍大勝,楊嗣昌一氣之下湯水不進而亡。崇禎十四年(1641年)又將左良玉削職戴罪立功自贖。 [14] 
崇禎十五年(1642年),侯恂為督師發帑五十萬犒賞左良玉所屬部下,左良玉與李自成會戰於朱仙鎮,左良玉大敗,退至襄陽。開封再戰,左良玉不敢迎戰。李自成遂攻打襄陽,左良玉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員、要糧餉,均沒得到補給,遂掠奪武昌包括漕糧鹽舶。到九江後擁兵二十萬觀望自保。後張獻忠克武昌,朝廷嚴令出兵,才出戰大敗立足未穩的張獻忠,收復漢陽。待張獻忠入蜀後,出兵收復武昌。 [15] 

左良玉進爵為侯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朝廷下詔封左良玉為寧南伯,給他的兒子左夢庚平賊將軍的大印,並許諾大功告成以後就讓他們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又命令給事中左懋第順路經過時督促他出兵作戰,左良玉於是按年月擬定了一份出兵計劃交了上去。他的奏疏交上後還沒有得到朝廷的答覆,就聽説北京被李自成攻下。左良玉部下的將領人心惶惶,因為江南擁立了福王朱由菘,請求率兵東下。左良玉痛哭失聲,發着誓言不許他們東下。副將馬士秀説:“哪個不聽左公命令要東下,我殺了他!”並在大船上架起大炮截斷長江航線,大家這才平靜下來。 [16] 
福王繼位後,晉升左良玉為侯,蔭封他一個兒子為錦衣衞正千户,並且一同加封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為四鎮軍官,都蔭封他們的子孫世襲官職。把長江上游的事專門委託給了左良玉,不久又加封他為太子太傅。當時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了,左良玉利用這個時機收復了湖北西部的荊州、德安、承天。湖廣巡撫何騰蛟以及總督袁繼鹹住在江西,他們都跟左良玉很友好,弘光朝廷就把這一帶靠作屏障。 [17] 

左良玉已老且病

左良玉擁有八十萬兵力,號稱百萬,前五營是他的親兵,後五營是投降過來的士兵。每年春秋時節在武昌的各座山頭上操練兵馬,每座山上只有一種顏色的旗幟,山谷中都給插遍了。演習的辦法是用兩個人並排騎馬飛馳,稱作“過對”。馬蹄聲震天動地如打響雷,幾里外都能聽到。東部各鎮的兵馬只有高傑最強,但也遠遠趕不上左良玉的兵力。不過左良玉自從朱仙鎮一戰失敗以後,精鋭的兵力差不多喪失完了,後來歸附他的大都是一些烏合之眾,軍容看起來壯觀,但左良玉不能很好地駕馭部下了。左良玉的家族在許昌被滅門,他在武昌時,各軍營的將領都通宵達旦地有歌妓舞女相陪,左良玉自己總是潔身獨處。有一次他夜間設宴招待部下,召來了十多名軍妓過來上酒,她們在房裏走來走去,不一會兒左良玉向左邊側着臉咳了幾聲,這些軍妓們趕忙依次退出了。賓客們為之肅然起敬,沒有哪個敢抬頭看他。左良玉對部下的駕馭很得體,就象這件事一樣,他受到了部下的佩服。但是這時左良玉已經年老並且多病,沒有收復中原的雄心了。 [18] 

左良玉起兵東下

左良玉做官曾得力於侯恂的推薦。侯恂本是東林黨人。馬士英阮大鋮掌權後,擔心東林黨人依靠左良玉跟自己為難,就口頭上虛偽地跟良玉結交,暗中忌恨他,並修築板機城作為向西防禦的屏障。左良玉嘆着氣説:“如今西面有什麼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適逢朝廷中的各種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監軍御史黃澍仗着良玉的勢力當面頂撞了馬士英、阮大鋮。黃澍返回後,朝廷派遣錦衣官員來逮捕黃澍,左良玉把黃澍留下不肯交出。於是黃澍與其他一些將官天天請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邊的壞人,左良玉猶豫不決,沒有答應。不久,北來太子一事發生了,黃澍藉此機會激發大家的怨氣藉以報復自己的仇恨,召引了三十六營大將與自己結盟。 [19] 
左良玉於是下定了造反的決心,發佈檄文討伐馬士英,從漢口到蘄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長的軍艦,浩浩蕩蕩地順江東下了。當時左良玉的病情已經很嚴重,到九江後,他邀請總督袁繼鹹進他船中來,從袖中拿出一道密旨,説是皇太子送來的,以此來劫持當地的將領與自己結盟,繼鹹嚴詞拒絕了他。良玉的部將郝效忠暗中進入九江城,放火把城燒燬就離開了。左良玉看着城中的火光,説:“我對不起袁公啊!”當場吐了幾升血,這天夜裏就死了。
死年是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各位將領秘不發喪,共同推選他的兒子左夢庚為軍主。七日,大軍東下,朝廷傳令讓黃得功渡江防守,剿滅叛軍,左夢庚率餘部投降清朝。 [20] 

左良玉歷史評價

左良玉史書評價

《明史》: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1] 

左良玉歷代評價

時人: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涼。次左良玉、湯九州;若京營兵,賊甚輕之。 [21] 
馬世奇:今闖、獻並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蓋獻,人之所畏;闖,人之所附。非附闖也,苦兵也。一苦於楊嗣昌之兵,而人不得守其城壘。再苦於宋一鶴之兵,而 人不得有其室家。三苦於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得安保其身命矣。 [22] 
徐鼒:①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論者咎其瑪瑙山之養寇、朱仙鎮之喪師。夫瑪瑙山之養寇誠然;朱仙鎮之敗,豈良玉所願出哉?跡其角逐二賊,遇獻忠則捷、遇自成則敗;豈其材力優於獻忠而絀於自成歟?獻忠殘剝淫掠如餓豺狼,故良玉得乘其敝。自成之再出河南也,詭託仁義之師號召饑民,為所愚者簞食壺漿之恐後;而良玉之摽掠顧甚於賊,焉得而不敗哉!古名將之治軍也,取民家一笠者斬;豈有無制之師而可抗敵哉!吾故未遑責其養寇之不忠,而先責其為將之不仁也。 [23]  ②不曰明左良玉陷九江,而曰左良玉陷明九江何?絕之於明也。吾君詳觀良玉本末,驕恣則有之,非有蘇峻、侯景背逆之心也;暱近匪人、包荒悍將,身陷大罪,涕泣無從,亦已晚矣!若惠登相者,所云傭中佼佼歟! [24] 
張廷玉:①長身赬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以故戰輒有功。②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1] 
温睿臨:寧南恃功寖驕。祗以心輕熊文燦、楊嗣昌一流人耳。夙昔深得將士驩,無黃澍則必無索饟事;兵不索饟,則烏得入其內犯罪:是可保脩名於不墜也。觀其“吾負臨侯”一語,其初衷可鑑矣!百世而下,史氏率書其反。反,則澍成之也。澍惟有“觸奸”一事為時論所許。既降後,又以不薙髮,賺死金先生正希;受職後,又垂涎金穴,致沿海生靈於重遭夷戮。籲!名教中乃有此人邪!君子曰:”損者三友“。寧南之身敗名裂而遺恨千秋者,惟澍一人足成諸。甚矣,交之不可不慎也! [25] 
顧誠:當時實際情況來看,左良玉早已成為一個擁兵割據的軍閥,勇於虐民,怯於大戰。他的統兵東下主要是避免同李自成率領南下的大順軍作戰,假借偽太子“密詔”赴南京“救駕”顯然是一派謊言,離開武昌時就大肆屠戮,對弘光朝廷任命的巡撫、總督等方面大員任意拘留,心目中既無朝廷,也無百姓。其直接後果是導致弘光朝廷加速瓦解。 [26] 

左良玉人際關係

左良玉小時候是個孤兒,被叔父養大,連母親的姓氏都不知道。 [27]  許州兵變時,左良玉的家人又全部被殺,只有一子左夢庚跟在身邊,左良玉死後,左夢庚繼續統領左良玉的軍隊。

左良玉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1] 

左良玉文學形象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孔尚任在其作品《桃花扇》裏大量描寫了左良玉,左良玉為主線的出目在《桃花扇》中有《撫兵》《投轅》《哭主》《草檄》《截磯》,共計五出 [28]  。這五出還有蘇崑生和柳敬亭兩位主要人物。因此《聽稗》《修札》《會獄》三出都結合在這一條線上了。而《劫寶》則是《截磯》人物故事的延續,交代了左良玉行為的後果,也連綴在後面,成為一個整體。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二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19]
  • 2.    《明史·左良玉傳》:十七年三月,詔封良玉為寧南伯。……福王立,晉良玉為侯。
  • 3.    《明史·左良玉傳》:左良玉,字崑山,臨清人。官遼東車右營都司。崇禎元年,寧遠兵變,巡撫畢自肅自經死,良玉坐削職回衞。已,復官。總理馬世龍令從遊擊曹文詔援玉田、豐潤,連戰洪橋、大塹山,直抵遵化。論恢復四城功,與文詔等俱進秩,隸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
  • 4.    《明史·左良玉傳》:大淩河圍急,詔昌平軍赴援,總兵尤世威護陵不得行,薦良玉可代率兵往。已,恂薦為副將,戰松山、杏山下,錄功第一。
  • 5.    《明史·左良玉傳》:時陝西賊入河南,圖懷慶。廷議令良玉將昌平兵往剿,大指專辦河南。會賊寇修武、清化者竄入平陽,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頗有斬獲。河南巡撫樊尚璟以良玉駐澤州,扼豫、晉咽侯,可四面為援兵。詔從之。時曹文詔將陝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節制,與文詔同心討賊,有急則秦兵東,豫兵西,良玉兵從中橫擊。
  • 6.    《明史·左良玉傳》:六年正月,賊犯隰州,陷陽城。良玉敗之於涉縣之西陂。二月,良玉兵與賊戰武安,大敗。尚璟罷,以太常少卿玄默代之。三月,賊再入河內,良玉自輝縣逐之。賊奔修武,殺遊擊越效忠,追參將陶希謙,希謙墜馬死。良玉擊之萬善驛,至柳樹口大敗之,擒賊首數人,賊遂西奔。河南額兵僅七千,數被賊,折亡殆盡。良玉將昌平兵二千餘,數戰,雖有功,勢孤甚。總兵鄧玘方立功萊州,乃命將川兵益以石砫土司馬鳳儀兵馳赴良玉,與共角賊。已而鳳儀以孤軍戰沒於侯家莊。
  • 7.    《明史·左良玉傳》:當是時,賊勢已大熾,縱橫三晉、畿輔、河北間。諸將曹文詔、李卑、艾萬年、湯九州、鄧玘、良玉等先後與賊戰,勝負略相當。良玉、玘辦河南,屢破之於官村,於沁河,於清化,於萬善。良玉又扼之武安八德,斬獲尤多。會帝命倪寵、王樸為總兵,將京營兵六千赴河南,以中官楊進朝、盧九德監其軍,而別遣中官監良玉等軍。職方郎中李繼貞曰:“良玉、李卑身經百戰,位反在寵、樸下,恐聞而解體。”乃令良玉、卑署都督僉事,為援剿總兵官,與寵、樸體相敵。京營兵至,共擊賊,數有功。良玉敗賊濟源、河內,又敗之永寧青山嶺銀洞溝,又自葉縣追至小武當山,皆斬賊魁甚眾。然諸將以中官監軍,意弗善也。
  • 8.    《明史·左良玉傳》:其冬,賊西奔者復折而東。良玉、九州扼其前,京營兵尾其後,賊大困,官軍連破之柳泉、猛虎村。賊張妙手、賀雙全等三十六家詭詞乞撫於分巡布政司常道立,因監軍進朝以請。諸將俟朝命,不出戰。會天寒河冰合,賊遂從澠池徑渡,巡撫默率良玉、九州、卑、玘兵待之境上。賊乃竄盧氏山中,由此自鄖、襄入川中,折而掠秦隴,復出沒川中、湖北,以犯河南,中原益大殘破,而三晉、畿輔獨不受賊禍者十年。
  • 9.    《明史·左良玉傳》:賊既渡河去,良玉與諸將分地守。陳奇瑜、盧象升方角賊秦、楚,七年春夏間,中州幸無事。既而奇瑜失李自成於車箱,廷議合晉、豫、楚、蜀兵四面剿之。賊乃分軍三:一向慶陽,一趨鄖陽,而一出關趨河南。趨河南者又分為三,郡邑所在告急。良玉扼新安、澠池,他將陳治邦駐汝州,陳永福扼南陽,皆坐甲自保而已,不能大創賊也。賊每營數萬,兵番進,皆因糧宿飽;我兵寡備多,饋餉不繼。賊介馬馳,一日夜數百里;我步兵多,騎少,行數十里輒疲乏,以故多畏賊。而良玉在懷慶時,與督撫議不合,因是生心,緩追養寇,多收降者以自重。督撫檄調,不時應命,稍稍露跋扈端矣。十二月遇賊於磁山,大戰數十,追奔百餘里。
  • 10.    《明史·左良玉傳》:八年正月,河南賊破潁州,毀鳳陽皇陵。其陷鹿邑、柘城、寧陵、通許者,良玉在許州不能救。四月,督師洪承疇在汝州,令諸將分地遮賊。尤世威守雒南,陳永福控盧氏、永寧,鄧玘、尤翟文、張應昌、許成名遏湖廣。以吳村、瓦屋乃內鄉、淅川要地,令良玉與湯九州以五千人扼之。未幾,鄧圯以兵譁死,而曹文詔討陝賊,敗沒於真寧。賊益張,遂超盧氏,奔永寧。巡撫默被逮未去,檄良玉自內鄉與陳治邦、馬良文等援盧氏。八月敗賊於鄢陵。九月躡賊於郟之神垕山。賊連營數十里,番休更戰,以疲我兵,良玉收其軍而止。賊再攻密,良玉自郟援之,乃去。十月,良玉抵靈寶,合遼東總兵祖寬兵剪賊於澗口、焦村。焦村,朱陽關地也。十一月,李自成出朱陽關,張獻忠久據靈寶,闖王高迎祥亦與合。良玉、寬御之靈寶,不能支,陝州陷。賊東下攻洛陽,良玉、寬從巡撫陳必謙救洛陽,賊乃去。迎祥、自成走偃師、鞏。獻忠走嵩、汝。良玉出雒追迎祥、自成。寬分擊獻忠救汝。會總理盧象升至自湖廣,與寬大敗賊汝西,令裨將破賊於宜陽黃澗口。
  • 11.    《明史·左良玉傳》:九年二月,賊敗於登封郜城鎮,走石陽關,與伊、嵩之賊合。故總兵九州由嵩縣深入,與良玉夾剿。良玉中道遁歸,九州乘勝窮追四十里,無援敗歿,良玉反以捷聞。五月,象升遣祖寬、李重鎮隨陝西總督洪承疇西行。良玉軍最強,又率中州人,故獨久留之。而以其驕亢難用,用孔道興代其偏將趙柱駐靈寶,防雒西;良玉與羅岱駐宜、永,防雒東。七月,良玉兵抵開封,由登封之唐莊深入擊賊,自辰鏖至申,賊不支西走。陳永福方敗賊於唐河,賊至田家營,良玉渡河擊之,斬獲頗眾。九月,巡撫楊繩武劾良玉避賊,責令戴罪自贖。
  • 12.    《明史·左良玉傳》:十年正月,賊老回回合曹操、闖塌天諸部沿流東下,安慶告警,詔良玉從中州救之。良玉道剿殺南陽土寇楊四、侯馭民、郭三海,急抵六安,與賊遇。部將岱、道興乘勝連戰,大破賊。賊走霍、潛山。會馬爌、劉良佐亦屢敗賊於桐城、廬州、六安,賊在滁、和者亦西遁,江北警少息。應天巡撫張國維三檄良玉入山搜剿,不應,放兵掠婦女。屯舒城月餘,河南監軍太監力促之,始北去,賊已飽掠入山矣。已,淅川陷,良玉擁兵不救。以六安破賊功,詔落職戴罪,尋復之。賊東下襲六合,攻天長,分掠瓜洲、儀真,破盱眙。良玉堅不肯救,令中州士大夫合疏留己。帝知出良玉意,不能奪也。十月,總理熊文燦至安慶,部檄以良玉軍隸焉,良玉輕文燦不為用。
  • 13.    《明史·左良玉傳》:十一年正月,良玉與總兵陳洪範大破賊於鄖西。張獻忠假官旗號襲南陽,屯於南關。良玉適至,疑而急召之,獻忠逸去。追及,發兩矢,中其肩,復揮刀擊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未幾,請降,良玉知其偽,力請擊之,文燦不許。九月,文燦剿鄖、襄諸賊,良玉與洪範及副將龍在田擊破之雙溝營,斬首二千餘級。十二月,河南巡撫常道立調良玉於陝州。賊乘盧氏虛,遁入內、淅。是月,許州兵變,良玉家在許,殲焉。
  • 14.    《明史·左良玉傳》:十三年春,督師楊嗣昌薦良玉雖敗,有大將才,兵亦可用,遂拜平賊將軍。當是時,賊分為三:西則張獻忠,踞楚、蜀郊;東則革裏眼、左金王等四營,豕突隨、應、麻、黃;南則曹操、過天星等十營,伏漳、房、興、遠間。閏正月,良玉合諸軍擊賊於枸坪關,獻忠敗走,良玉乃請從漢陽、西鄉入蜀追之。嗣昌謀以陝西總督鄭崇儉率賀人龍、李國奇從西鄉入蜀,而令良玉駐兵興平,別遣偏將追剿,良玉不從。嗣昌檄良玉曰:“賊勢似不能入川,仍當走死秦界耳。將軍從漢陽、西鄉入川,萬一賊從舊路疾趨平利,仍入竹、房,將何以御?不則走寧昌,入歸、巫,與曹操合,我以大將尾追,促賊反楚,非算也。”良玉報曰:“蜀地肥衍,賊渡險任其奔軼,後難制。且賊入川則有糧可因,回鄖則無地可掠,其不復竄楚境明矣。夫兵合則強,分則弱。今已留劉國能、李萬慶守鄖,若再分三千人入蜀,即駐興平,兵力已薄,賊來能遏之耶?今當出其不意疾攻之,一大創自然瓦解,縱折回房、竹間,人跡斷絕,彼從何得食?況鄖兵扼之於前,秦撫在紫、興扼之於右,勢必不得逞。若寧昌、歸、巫險且遠,曹操、獻忠不相下。倘窮而歸曹,必內相吞,其亡立見。”良玉已於二月朔涉蜀界之漁溪渡矣。嗣昌度力不能制,而其計良是,遂從之。
  • 15.    《明史·左良玉傳》:十五年四月,自成復圍開封,乃釋故尚書初薦良玉者侯恂於獄,起為督師,發帑金十五萬犒良玉營將士,激勸之。良玉及虎大威、楊德政會師朱仙鎮,賊營西,官軍營北。良玉見賊勢盛,一夕拔營遁,眾軍望見皆潰。自成戒士卒待良玉兵過,從後擊之。官軍幸追者緩,疾馳八十里。賊已於其前穿塹深廣各二尋,環繞百里,自成親率眾遮於後。良玉兵大亂,下馬渡溝,僵仆溪谷中,趾其顛而過。賊從而蹂之,軍大敗,棄馬騾萬匹,器械無算,良玉走襄陽。帝聞良玉敗,詔恂拒河圖賊,而令良玉以兵來會。良玉畏自成,遷延不至。九月,開封以河決而亡。帝怒恂,罷其官,不能罪良玉也。開封既亡,自成無所得,遽引兵西,謀拔襄陽為根本。
  • 16.    《明史·左良玉傳》:十七年三月,詔封良玉為寧南伯,畀其子夢庚平賊將軍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給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戰,良玉乃條日月進兵狀以聞。疏入,未奉旨,聞京師被陷,諸將洶洶,以江南自立君,請引兵東下。良玉慟哭,誓不許。副將士秀奮曰:“有不奉公令復言東下者,吾擊之!”以鉅艦置炮斷江,眾乃定。
  • 17.    《明史·左良玉傳》:福王立,晉良玉為侯,蔭一子錦衣衞正千户,且並封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為諸鎮,俱蔭子世襲,而以上流之事專委良玉,尋加太子太傅。時李自成敗於關門,良玉得以其間稍復楚西境之荊州、德安、承天。而湖廣巡撫何騰蛟及總督袁繼鹹居江西,皆與良玉善,南都倚為屏蔽。
  • 18.    《明史·左良玉傳》:良玉兵八十萬,號百萬,前五營為親軍,後五營為降軍。每春秋肄兵武昌諸山,一山幟一色,山谷為滿。軍法用兩人夾馬馳,曰:“過對”。馬足動地殷如雷,聲聞數里。諸鎮兵惟高傑最強,不及良玉遠甚。然良玉自朱仙鎮之敗,精鋭略盡,其後歸者多烏合,軍容雖壯,法令不復相懾。良玉家殲於許州,其在武昌,諸營優娼歌舞達旦,良玉塊然獨處,無姬侍。嘗夜宴僚佐,召營妓十餘人行酒,履濆交錯,少焉左顧而欬,以次引出。賓客肅然,左右莫敢仰視。其統馭有體,為下所服多此類。而是時,良玉已老且病,無中原意矣。
  • 19.    顧誠《南明史·四鎮的形成和跋扈自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20]
  • 20.    《明史·左良玉傳》:良玉之起由侯恂。恂,故東林也。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慮東林倚良玉為難,謾語修好,而陰忌之,築板磯城為西防。良玉嘆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會朝事日非,監軍御史黃澍挾良玉勢,面觸馬、阮。既返,遣緹騎逮澍,良玉留澍不遣。澍與諸將日以清君側為請,良玉躊躇弗應。亡何,有北來太子事,澍藉此激眾以報己怨,召三十六營大將與之盟。良玉反意乃決,傳檄討馬士英,自漢口達蘄州,列舟二百餘里。良玉疾已劇,至九江,邀總督袁繼鹹入舟中,袖中出密諭,雲自皇太子,劫諸將盟,繼鹹正辭拒之。部將郝效忠陰入城,縱火殘其城而去。良玉望城中火光,曰:“予負袁公。”嘔血數升,是夜死。時順治二年四月也。諸將秘不發喪,共推其子夢庚為留後。七日,軍東下,朝命黃得功渡江防剿。
  • 21.    《明季北略》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8-03]
  • 22.    《廷對》:今闖、獻並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蓋獻,人之所畏;闖,人之所附。非附闖也,苦兵也。一苦於楊嗣昌之兵,而人不得守其城壘。再苦於宋一鶴之兵,而 人不得有其室家。三苦於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得安保其身命矣。賊知人心之所苦,特借’ 剿兵安民’ 為辭。一時愚民被欺,望風投降。而賊又為散財賑貧,發粟賑饑,以結其志。遂至視賊如歸,人忘忠義。其實賊何能破各州縣,各州縣自甘心從賊耳。故目前勝着, 須從收拾人心始。收拾人心,須從督撫鎮將約束部位,令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始。
  • 23.    《小腆紀年》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8-03]
  • 24.    《小腆紀年》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8-03]
  • 25.    《南疆繹史勘本卷三十》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8-03]
  • 26.    左良玉率兵東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8-03]
  • 27.    《明史·左良玉傳》:良玉少孤,育於叔父。其貴也,不知其母姓。
  • 28.    越劇《桃花扇》在寧研討 要讓經典煥發新的生命力  .南報網[引用日期2019-11-21]
  • 29.    明代周鼎《左良玉出師圖卷》現中貿聖佳2018秋拍|左良玉出師圖卷|中貿聖佳|拍賣  .新浪收藏[引用日期2021-05-24]
  • 30.    李德義,於汝波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編.中國將師名錄,五代至清代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02第640頁
  • 31.    左良玉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32.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118頁
  • 33.    明·周鼎《左良玉出師圖》卷是明末歷史畫中具有代表性的戰圖。畫家把左良玉繪在接近卷首之處,其造型是有文獻依據的,突出了左良玉“長身赬面”的形象特徵,其裝束是明代典型的武將行頭,頭戴紅頂纓鐵盔,身荷人字甲雲肩,裏穿紅襖,外罩黃布背心(時稱“號衣”),騎於馬上。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