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589年~626年),字毗沙門,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開國太子,唐高祖李淵嫡長子。
- 字
- 毗沙門
- 所處時代
- 唐朝
- 民族族羣
- 漢族
- 出生地
- 隴西成紀
- 出生日期
- 589年
- 逝世日期
- 626年
- 主要成就
-
輔佐李淵建立唐朝、
剿滅劉黑闥,平定山東 - 本 名
- 李建成
- 追 封
- 息王
- 諡 號
- 隱
李建成人物生平
編輯李建成太原起兵
主詞條:晉陽起兵
同年二月,馬邑校尉劉武周據城造反自稱天子,三月破樓煩郡進據汾源宮。李淵一方面以討賊為名募兵,一方面派密使到河東催促李建成來太原。
[3]
為了解除爭奪天下的後顧之憂,李淵暗中結好突厥。突厥要求李淵自立,否則不予支持,李淵堅決不肯。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多次勸諫,但李淵仍舊堅持。
[4]
六月,李建成到達太原,李淵非常高興。裴寂等人跟着李建成來見李淵,勸李淵仿效仿效伊尹、霍光廢掉隋煬帝楊廣,擁立代王楊侑,發兵傳檄郡縣,更改旗幟向突厥表態。師出有名,令中外歸心。
[5]
李淵認為有點掩耳盜鈴,可是沒有辜負先帝楊堅,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李淵決定起兵,派遣使者告知突厥,送馬千匹且許諾派兵。
[6]
李建成見招募來的義軍沒有經過訓練,擔心他們不能打仗,於是立下軍法,整肅三軍。在兵進西河的行軍路上,李建成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百姓種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錢才能吃,得來的食物酒水,也與將士們一同分享。大軍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親自前往告知自己的來意,城內人紛紛來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歸降,李建成率軍攻打高德儒,郡司法書佐朱知瑾從城上將李建成兵馬引進城中,生擒高德儒後斬首,其他西河人全部赦免。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時間。班師後,李淵非常高興説:“用這樣的方法用兵,可以橫行天下。”封李建成為隴西公,為左領軍大都督。
[8-9]
李建成西入關中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李建成隨李淵進圖關中。
[10]
駐軍賈胡堡,時天降大雨。八月,雨停後,李淵在李建成的建議下開始進兵霍邑,李淵擔心霍邑守將宋老生堅守不戰。李建成認為宋老生雖然之前可以平定盜賊,其人出身寒微,有勇無謀,可以引誘他出戰。
[11]
李淵於是派幾百個騎兵往霍邑城東,在距城五六里的地方安營,等待步兵。李建成與李世民各只率領幾十個騎兵直到霍邑城下巡視。李淵又將部下分為十幾隊從城東南巡至西南,做出好像要安營又要攻城的樣子,讓殷開山率領後軍開始進軍。宋老生見城下打算安營的兵馬數量不多,李淵後軍尚未前來,於是將三萬人一分為二,自己帶人從東門殺出,另一隊從南門殺出。李淵擔心宋老生不會離城太遠,讓李建成率領左軍,李世民率領右軍,斷掉宋老生的回城之路,李淵自己率軍假裝撤退,宋老生見李淵撤軍,以為是李淵怕了,引軍向前,在距城一里處列陣。殷開山率領步兵前軍列陣,後軍相繼而至。還沒交戰,李建成與李世民率軍作出大攻霍邑東門南門的樣子,李淵放出謠言説宋老生已被斬首,宋老生兵馬聽到後,捨棄兵仗四散奔走。城門又被李建成、李世民所堵,宋老生無法回城,城上人放下繩子想要將宋老生拉上去,軍頭盧君諤趁機將宋老生斬殺。
[12]
(舊唐書載此戰李淵被宋老生擊敗,李建成墜馬,功勞全歸於李世民。
[13]
)
九月,李淵派李建成率領司馬劉文靜、統軍王長諧、姜寶誼、寶琮等數萬軍隊拒守潼關,兼守永豐倉,以防止屈突通河東駐軍來追擊,慰撫使竇軌等人也聽其調遣。
[14]
屈突通聞知李淵西行入關,就任命鷹揚郎將湯陰人堯君素代理河東通守,派他守衞蒲坂。屈突通親自率兵幾萬人趕赴長安,被司馬劉文靜所阻擋。隋將劉綱守衞潼關,在都尉南城屯軍。屈突通想去潼關向劉綱靠攏,統軍王長諧搶先率兵襲擊並斬殺了劉綱,佔據了都尉南城,屈突通不得不退守都尉北城。
[15]
李淵接到戰報高興地説:“屈突通向西不能前進,向東沒有退路,只得觀望長安的戰局變化才能採取下一步行動,我們已經不必再顧慮他了。”於是命令李建成從永豐倉的駐軍挑選精兵,取道新封奔赴長樂離宮。
[16]
十月,李淵率軍至霸上,與李建成、李世民會師,兵力達到二十餘萬。
[17]
李淵進入長安後,讓李建成與李世民率軍駐紮在長安城四面。
[18]
李淵與眾文武擁立代王楊侑為天子,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元義寧。楊侑封李淵為唐王,李建成為唐王世子,並許建成開府自置僚屬。
[19]
李建成平定山東
武德四年(621年),稽胡酋帥劉仚成擁眾數萬作亂邊疆,李建成率軍前往征討。李建成率軍於鄜州與劉仚成軍相遇,李建成合兵與劉仚成交戰,大破劉仚成,斬首百餘級,俘虜一千多人。
[28]
李建成放走各稽胡首領幾十人,讓他們回到部落招降其他首領,劉仚成得知後與其他首領前來請降,李建成見這些部落民族兵馬太多,害怕他們將來再次作亂,於是準備將他們全部殺死,消息泄漏,劉仚成逃往梁師都那裏。李建成處死稽胡降兵六千餘人。
[29]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被李世民擊敗後,逃往突厥。六月,劉黑闥引突厥軍作亂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請求去征討劉黑闥。於是李淵派李建成和李元吉率軍前往,十二月,李建成於魏州大獲全勝,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30-31]
李建成玄武政變
秦王李世民由於長期在外征戰建立戰功掌握權柄,對於立李建成為太子很不服氣,
[35]
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
[36]
武德七年六月,秦王府製造出楊文幹事件,使人誣告太子勾結邊將謀反。
[37]
最後,唐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東宮的王珪、韋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
[38]
此後,秦王府和東宮摩擦不斷。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恐懼秦王府的強大,建議李淵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
[39]
嚴令不得相見。
[40]
秦王府文武多被免官外放,府中只剩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和張公謹等幾人。眾人感到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勸李世民儘快採取行動殺掉李建成,逼李淵退位。
[41-42]
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領秦瓊、尉遲恭、程知節、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奉召入宮,行至臨湖殿,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於是掉頭準備回東宮。李世民一邊大呼一邊在後面追趕,並一箭射殺了李建成。
[43]
東宮和齊王府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將領得知李建成遇害,帶領二千兵馬猛攻玄武門,將玄武門守將敬君弘、呂世衡等斬殺
[44]
。薛萬徹鼓動士兵去攻打秦王府,秦王府諸人大驚失色,於是割下李建成與李元吉的人頭示眾,使東宮兵馬失去鬥志。
[45]
在這場政變中,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殺,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
[46]
李建成主要成就
編輯李建成招募賢才
唐朝建立以後,李建成太子府任用的很多人才都為大唐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建成堅定起兵
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淵起兵之前,李世民、劉文靜等多次勸諫李淵早點起兵,但李淵以李建成未到太原不肯起兵,直到同年六月李建成到了太原之後,李淵才決定正式起兵。
李淵正式起兵往關中進軍,第一戰是攻打西河,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帶兵。李建成給新聚集的義兵制定軍法號令,和將士們同甘共苦,對百姓也是秋毫無犯,使得李淵起兵之初既得將士之心,也得百姓之心。李建成前後只用了九天時間就平定了整個西河。
[49]
李淵進攻霍邑的時候,逢天降大雨,派去突厥的使者劉文靜沒有回來,於是有傳言説劉武周聯合突厥打算偷襲太原。李淵招集眾人商議,參與議論的人多認為家屬都在太原,必須回救,但李建成與李世民認為,突厥貪利,如果要進犯,會打馬邑,劉武周想打太原,必定會與突厥意見不合,所以不用擔心,反倒是如果進軍一半回救太原,就需要同時面對屈突通、宋老生、劉武周、突厥等。李建成又分析霍邑守將宋老生有勇無謀,雨停之後進軍,可一戰將其斬殺。
[50]
李建成與李世民的話使李淵堅定攻打長安,進而建立李唐政權。
李建成軼事典故
編輯李建成阻父滅佛
武德四年(621年),傅奕上奏《請廢佛法表》,請求廢除佛教,至武德九年(626年),傅奕總共上疏七次。李淵有意廢除佛教,問李建成,李建成以佛教三乘、八正力諫不可,大意是説:“佛教講究眾生平等縱是儒道也難以倫比,從古至今的明君賢士無不對佛教遵崇敬仰。現在出家者未必都是好人,有行為不端的,有為了避税偷懶假裝學佛的;但也有威儀具足,嚴守戒律,心性志向像珠玉一樣澄明高潔的。如今要不分賢愚地遏令他們一併還俗,恐怕將會玉石俱焚。這件事恐怕要損傷了德政和教化。今天如果責令佛門自行降罰除奸,非但佛性慈悲為懷、平等無差,而且那種物我兩忘、絕愛忘恨、無嗔無怒的捨己境界就像大海一樣的包容一切。商均和丹朱這兩位儲子生長於帝舍皇宮,雖不堪大任,但還不至於虧損堯舜的聖德。今天忽然要因愚僧的過錯而毀滅尊宗,我經過反覆商量認為於理不可以這樣做。”
[51]
李建成小字軼事
李建成小字毗沙門,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所共同推崇的財神護法就叫毗沙門天王,李建成曾勸阻父親不要滅佛,至於為何要取小字毗沙門,因為史料沒有記載,就不得而知了。2012年11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首都師範大學王濤著作的《唐宋時期城市保護神研究:毗沙門天王和城隍廟神為中心》中有提到李建成與毗沙門天王附會的可能性。
[52]
李建成相關爭議
編輯李世民由於玄武門之變緣故多次向史官要求閲讀記錄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一開始褚遂良不許,後來在他一再要求下,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給李世民。李世民這一行為不僅給史學考究帶來極大困難,其本身也遭到許多學者的指責。章太炎甚至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説:“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新舊唐書裏將李淵起兵建唐的功勞幾乎歸功於李世民,而李建成的功勞隻字未提。時有跟隨李淵起兵的書佐温大雅作有《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詳細記錄了李淵自起兵到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天的事蹟。書中內容與兩唐書有些出入,温大雅作為當時人,在皇儲爭鬥中又是幫助李世民的,故對比兩唐書,他所作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可信度較高。
而對於兩唐書中所記載的李建成加害李世民等事情,由於政治鬥爭之殘酷,其有待詳查。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由於嫡長子繼承製而有預謀的奪權行為,突出的表現就是網羅人才;
[53]
其次加強地方經營,樹立以洛陽為中心的地方勢力;
[54]
然後積極爭取王公大臣的支持;
[55]
接受文武臣僚建議,加緊政變準備;
[56]
精心謀劃,發動突然襲擊。
李建成人物評價
編輯温大雅: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劉昫: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
[57]
王夫之:太原之起,雖由秦王,而建成分將以響長安,功雖不逮,固協謀而戮力與偕矣。
陳寅恪: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為才智之人。
黃永年:其實從第一手文獻《大唐創業起居注》來看,從太原起兵到高祖進入長安稱帝建唐,建成的功業並不亞於李世民;至於政事上,《舊唐書.建成傳》説建成當了皇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嫺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而史書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調子多作改竄,也找不到建成此時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話。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這方面的經驗至少要比李世民豐富得多。”
[58]
李建成家族成員
編輯李建成家世
李建成父族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天祖父 | 李熙 | 北魏邢州任縣人(祖籍隴西成紀),金門守將,追尊宣皇帝,葬邢台隆堯唐祖陵 |
高祖父 | 李天錫 | 北魏邢州任縣人(祖籍隴西成紀),疃主,追尊光皇帝,葬邢台隆堯唐祖陵 |
曾祖父 | 李虎 | 西魏隴西郡公(襄公),追尊唐太祖 |
曾祖母 | 梁氏 | 追尊景烈皇后 |
祖父 | 李昞 | |
祖母 | 獨孤氏 | |
父親 | 李淵 | 唐高祖 |
李建成母族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外曾祖父 | 竇嶽 | --- |
外祖父 | 竇毅 | 北周神武郡公(肅公) |
外祖母 | 宇文氏 | 北周襄陽長公主(其父:宇文泰,西魏安定郡公(文公),追尊北周文帝) |
母親 | 竇氏 |
李建成兄弟姐妹
關係 | 姓名 |
---|---|
兄弟 | |
姐妹 |
李建成妻室
- 太子妃
姓名 | 簡介 |
---|---|
鄭觀音 | 上元三年卒,年七十八 |
李建成兒子
序列 | 爵位 | 人物 | 生卒年 |
---|---|---|---|
長子 | 太原王 | 生卒年不詳 | |
次子 | 安陸王 | ?- 626年 | |
三子 | 河東王 | ?- 626年 | |
四子 | 武安王 | ?- 626年 | |
五子 | 汝南王 | ?- 626年 | |
六子 | 鉅鹿王 | ?- 626年 |
李建成繼子
人物 | 簡介 |
---|---|
李懷仁 |
李建成女兒
序列 | 爵位 | 人物 | 簡介 |
---|---|---|---|
長女 | 李氏 | --- | |
次女 | 聞喜縣主 | 字尪娘,嫁劉應道 | |
三女 | 李氏 | --- | |
四女 | 李氏 | --- | |
五女 | 歸德縣主 | 李氏 | --- |
注:據太子妃鄭觀音墓誌信息透露,太子李建成共有五個女兒 |
李建成相關遺址
編輯李建成墓誌
李建成貞觀二年改葬於隱陵
[59]
,後來墓誌被盜,2012年警方破獲文物盜竊案將其追回,2013年李建成墓誌被藏入西安博物院。李建成墓誌蓋為盝頂形,陽文篆書“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銘”。志為方形,邊長52釐米,高11釐米,四側無紋飾。其志文僅55字:“大唐故息隱王墓誌 王諱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內容僅記載死者名字、諡號、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沒有一般墓誌應記載的生平、功績、評價等。
[60]
李建成玄武門遺址
唐朝歷史上發生過四次宮廷政變,而這四次政變卻都牽涉到當時的皇宮城牆的北面正門——玄武門。真正的玄武門遺址位於西安市自強西路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西校區操場內。目前在該操場的最裏側,僅存一個看似年代久遠並已破損的石蹲,這個石墩就是玄武門之變保護牌的基座。2006年文物局為了保護玄武門之變的遺址,曾用鐵柵欄把遺址圍了起來,只留紀念碑在欄杆外面,但後來文物保護碑碑身不見了蹤影,僅殘存基座。
[61]
李建成藝術形象
編輯李建成文學形象
小説《隋唐演義》、《説唐》等文學作品中的李建成形象並不光彩。李建成與李元吉關係親近,政治遠見、軍事才能等處處不如李世民。李淵建立唐朝,李建成幾乎沒有立下什麼功勞。抵禦劉黑闥時,李建成徵用李世民府上舊將,但還是被劉黑闥擊敗,甚至讓羅成戰死,引起了瓦崗將領的不滿。回朝後李建成又與李元吉處處刁難李世民,並在玄武門設下埋伏,企圖殺死李世民,但卻被李世民反殺。
李建成影視形象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
1982 | 《秦王李世民》 | |
1984 | 《決戰玄武門》 | |
1987 | 《大運河》 | |
1993 | 《唐太宗李世民》 | |
1994 | 《天師鍾馗》 | 鄭國平 |
1996 | 《隋唐演義》 | 李永 |
2001 | 《大唐情史》 | |
2003 | 《隋唐英雄傳》 | 張衞星 |
2004 | 《大唐雙龍傳》 | |
2005 | 《開創盛世》 | |
2005 | 《秦王李世民》 | |
2006 | 《貞觀之治》 | |
2012 | 《隋唐英雄1-2》 | |
2013 | 《隋唐演義》 | |
2017 | 《天下長安》 | |
2018 | 《玄武門之殤》 |
- 參考資料
-
- 1. 《舊唐書·李建成傳》:大業末,高祖捕賊汾、晉,建成攜家屬寄於河東。
- 2. 《大唐創業起居注》: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秦王侍側耳,仍命皇太子於河東潛 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
- 3. 温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無,唐朝:二月己丑,馬邑軍人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三月丁卯,武周南破樓煩郡,進據汾源宮。......兵馬鎧仗,戰守事機,召募勸賞,軍民徵發,皆須決於帝。太原左近聞帝部分募兵備邊,所在影赴。旬日之頃,少長得數千人......仍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
- 4. 温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無,唐朝:始畢得書,大喜,其部達官等曰:“......但唐公欲迎隋主,共我和好,此語不好,我不能従。......唐公以此喚我,我不能去。唐公自作天子,我則従行,覓大勳賞,不避時熱。”......帝開書嘆息久之,曰:“非有天命,此胡寧豈如此但孤為人臣,須盡節。主憂臣辱,當未立功,欲舉義兵,欲戴王室,大名自署,長惡無君,可謂階亂之人,非復尊隋之事。本慮兵行以後,突厥南侵,屈節連和,以安居者。不謂今日所報,更相要逼,乍可絕好蕃夷,無有従其所勸。”......官僚等以帝辭色懍然,莫敢諮諫。
- 5. 《大唐創業起居注》:六月己卯,太子與齊王至自河東,帝歡甚。裴寂等乃因太子、秦王等入啓, 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 以示突厥,師出有名,以輯夷夏。
- 6. 《大唐創業起居注》:帝曰:“如此所作,可謂掩耳盜鈴。事機相迫, 不得不爾。雖失意於後主,幸未負於先帝。眾議既同,孤何能易。所恨元首叢脞, 股肱墮哉。“欷歔不得已。裴寂等曰:“文皇傳嗣後主,假權楊素,亡國喪家, 其來漸矣。民怨神怒,降茲禍亂。致天之罰,理應其宜。”於是遣使以眾議馳報 突厥。始畢依旨,即遣其柱國康鞘利、級失、熱寒、特勤、達官等,送馬千匹來 太原交市,仍許遣兵送帝往西京,多少惟命。
- 7. 《大唐創業起居注》:西河不時送款。帝曰:“遼山守株,未足為慮。西可繞山之路,當吾行道,不得留之。”六月甲申,乃命大郎、二郎率眾取之,除程命齎三日之糧。
- 8. 《大唐創業起居注》:於時義師初會,未經講 閲。大郎等慮其不攻,以軍法為言。三軍聞者,人皆自肅,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風塵警急,身即前行。民間近道,果 菜已上,非買不食。義士有竊取者,即遣求主為還價,亦不詰所竊之人。路左有長老或進蔬食壺漿者,重傷其意,共所見軍人等同分,未嘗獨受。如有牛酒饋遺, 案輿來者,勞而遣之曰:“此隋法也,吾不敢。”頗慮前人有限,遂為終日不食以謝之。於是將士見而感悦,人百其勇。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親往喻 之。城外慾入城,人無問男女小大,並皆放入。城內既見義軍寬容至此,鹹思奔赴,唯有郡丞高德儒執迷不反。己丑,以兵臨之,飛梯才進,眾皆爭上。郡司法書佐朱知瑾等従城上引兵而入,執德儒以送軍門。德儒即隋之見鸞人也,大郎、 二郎等數之曰:“卿逢野鳥,謬道見鸞。佞惑隋侯,以為祥瑞。趙高指鹿為馬, 何相似哉。義兵今獎王室,理無不殺趙高之輩。“仍命斬焉。自外不戮一人,秋毫不犯。往還九日,西河遂定。師歸,帝聞喜曰:“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 是日,即定入關之策。癸已,以世子為隴西公,為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等隸焉。
- 9. 《舊唐書·李建成傳》:義旗初建,遣使密召之,建成與巢王元吉間行赴太原。建成至,高祖大喜,拜左領軍大都督,封隴西郡公。引兵略西河郡。
- 10. 《舊唐書·李淵傳》:秋七月壬子,高祖率兵西圖關中。
- 11. 《大唐創業起居注》:帝謂大郎、二郎曰:“今日之行,在卿兩將。景色如此,天似為人。 唯恐老生怯而不戰,閉門城守。其若之何“大郎、二郎啓帝曰:“老生出自寒微, 勇而無智,討捕小盜,頗有名聲。今來居此,必當大蒙賞勞。若不出戰,死在不 疑。輕騎挑之,無憂不出。如其固守,便可誣其相引,謬為誠節。彼無識解,不 知遠大,為其左右體悉凡庸羣小,相猜自成疑阻。無妨密相表奏,不廢傳首京都。 小慧之人,思此解事,以此量之,來戰不惑。”帝曰:“老生不能逆戰賈胡,吾 知無能為也。爾等籌之,妙盡其實。”
- 12. 《大唐創業起居注》:帝將麾下左右輕騎數百,先到 霍邑城東,去五六里,以待步兵至。方欲下營,且遣大郎、二郎各將數十騎逼其 城,行視戰地。帝分所將人為十數隊,巡其城東南而向西南,往往指麾,似若安營而攻城者,仍遣殷開山急追馬步等後軍。老生在城上,遙見後軍欲來,真直謂逼其城置營。乃従南門、東門兩道引兵而出,眾將三萬許人。帝慮其背城不肯遠鬥,乃部勒所將騎兵馬左右軍,大郎領左軍,擬屯其東門,二郎將右軍,擬斷其南門之路。仍命小縮,偽若避之。既而老生見帝兵卻,謂為畏己,果引兵更前,去城裏餘而陣。殷開山等所追步兵,前軍統列方陣,以當老生中軍,後軍相續而至。未及戰,帝命大郎、二郎依前部分,馳而向門。義兵齊呼而前,紅塵暗合, 鼓未及動,鋒刃已交,響若山崩,城樓皆振。帝乃傳言已斬宋老生,所部眾聞而 大亂,舍仗而走,爭奔所出之門,門已大郎、二郎先所屯守,懸門不發。老生取入不得,城上人下繩引之,老生攀繩欲上,去地丈餘,軍頭盧君諤所部人等,跳躍及而斬之,傳首詣帝。
- 13. 《舊唐書·李世民傳》:高祖與建成合陣於城東,太宗及柴紹陣於城南。老生麾兵疾進,先薄高祖,而建成墜馬,老生乘之,高祖與建成軍鹹卻。太宗自南原率二騎馳下峻坂,沖斷其軍,引兵奮擊,賊眾大敗,各舍仗而走。
- 14. 温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無,唐朝:丙寅,遣世子隴西公將司馬劉文靜、統軍王長諧、姜寶誼、寶琮諸軍數萬人,屯永豐倉,守潼關,備他盜,尉撫使人竇軌等受節度焉。
- 15. 司馬光.《資治通鑑》:無,北宋:屈突通聞淵西入,署鷹揚郎將湯陽堯君素領河東通守,使守蒲坂,自引兵數萬趣長安,為劉文靜所遏。將軍劉綱戍潼關,屯都尉南城,通欲往依之,王長諧先引兵襲斬綱,據城以拒通,通退保北城。
- 16. 温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無,唐代:帝曰:“屈突東行不可,西歸無路,觀吾成敗,方有所之,不可為虞矣。”乃命龍西公量簡倉,上精兵,自新豐道趨長樂離宮。
- 17. 《大唐創業起居注》:冬十月辛巳,帝至灞上,仍進營,停於大興城春明門之西北,與隴西、敦煌 等二公諸軍二十餘萬眾會焉。
- 18. 《大唐創業起居注》:帝慮其輕脱失利,辛卯,命二公各將所統兵往為之援。京城東面、南面,隴西公主之。西面、 北面,敦煌公主之。
- 19. 《舊唐書·李建成傳》:義寧元年冬,隋恭帝拜唐國世子,開府,置僚屬。
- 20. 《舊唐書·高祖紀》: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為撫寧大將軍、東討元帥,太宗為副,總兵七萬,徇地東都。
- 21. 《舊唐書·李淵傳》:夏四月辛卯,停竹使符,頒銀菟符於諸郡。戊戌,世子建成及太宗自東都班師。
- 22. 《舊唐書·李建成傳》:二年,授撫軍大將軍、東討元帥,將兵十萬徇洛陽。及還,恭帝授尚書令。
- 23. 《舊唐書·李建成傳》:武德元年,立為皇太子。
- 24. 《舊唐書·李建成傳》:二年,司竹羣盜祝山海有眾一千,自稱護鄉公,詔建成率將軍桑顯和進擊山海,平之。
- 25. 《舊唐書·李淵傳》:夏四月乙巳,王世充篡越王侗位,僭稱天子,國號鄭。辛亥,李軌為其偽尚書安興貴所執以降,河右平。
- 26. 《舊唐書·李建成傳》:時涼州人安興貴殺賊帥李軌,以眾來降,令建成往原州應接之。
- 27. 《舊唐書·李淵傳》:秋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諸軍討王世充。遣皇太子鎮蒲州,以備突厥。
- 28. 《舊唐書·李建成傳》:四年,稽胡酋帥劉仚成擁部落數萬人為邊害,又詔建成率師討之。軍次鄜州,與仚成軍遇,擊,大破之,斬首數百級,虜獲千餘人。
- 29. 《舊唐書·李建成傳》:建成設詐放其渠帥數十人,並授官爵,令還本所招慰羣胡,仚成與胡中大帥亦請降。建成以胡兵尚眾,恐有變,將盡殺之。乃揚言增置州縣,須有城邑,悉課羣胡執板築之具,會築城所,陰勒兵士,皆執之。仚成聞有變,奔於梁師都。竟誅降胡六千餘人。
- 30. 《舊唐書·李建成傳》:及劉黑闥重反,王珪、魏徵謂建成曰:"殿下但以地居嫡長,爰踐元良,功績既無可稱,仁聲又未遐布。而秦王勳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今黑闥率破亡之餘,眾不盈萬,加以糧運限絕,瘡痍未瘳,若大軍一臨,可不戰而擒也。願請討之,且以立功,深自封植,因結山東英俊。"建成從其計,遂請討劉黑闥,擒之而旋。
- 31. 《舊唐書·李淵傳》:冬十月癸酉,遣齊王元吉擊劉黑闥於洺州。時山東州縣多為黑闥所守,所在殺長吏以應之。行軍總管、淮陽王道玄與黑闥戰於下博,道玄敗沒。十一月甲申,命皇太子率兵討劉黑闥。丙申,幸宜州,簡閲將士。十二月丙辰,校獵於華池。庚申,至自宜州。皇太子破劉黑闥於魏州,斬之,山東平。
- 32. 《舊唐書·李淵傳》:秋七月,突厥頡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幷州以備之。
- 33. 《舊唐書·李建成傳》:九月丙子,突厥退,皇太子班師。
- 34. 《舊唐書·李淵傳》:夏四月,造太和宮於終南山。六月甲子,幸太和宮。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幷州,以備突厥。
- 35. 劉昫.舊唐書:無,五代:(封)倫反言於高祖曰:“秦王恃有大勳,不服居太子之下。若不立之,願早為之所。”
- 36. 劉昫.舊唐書李建成傳:無,五代:高祖呼太宗小名謂裴寂等:“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 37. 劉餗.《隋唐嘉話》:無,唐朝:“人妄告東宮”
- 38. 劉昫.舊唐書建成傳:無,五代:高祖意便頓改,遂寢不行,復令建成還京居守。惟責以兄弟不能相容,歸罪於中允王珪、左衞率韋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並流之巂州。
- 39. 《舊唐書·杜如晦傳》: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因譖之於高祖,乃與玄齡同被斥逐。
- 40. 資治通鑑.司馬光:無,宋朝:世民令無忌密召房玄齡等,曰:“敕旨不聽復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
- 41. 司馬光.資治通鑑:無,宋朝:秦府僚屬皆憂懼不知所出......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
- 42. 劉昫.舊唐書房玄齡傳:無,五代:玄齡因謂長孫無忌曰:"今嫌隙已成,禍機將發,天下洶々,人懷異志。變端一作,大亂必興,非直禍及府朝,正恐傾危社稷。此之際會,安可不深思也!僕有愚計,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寧區夏,內安宗社,申孝養之禮。古人有云,'為國者不顧小節',此之謂歟!
- 43. 《舊唐書·李建成傳》: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衞。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
- 44. 劉昫.《舊唐書》:無,五代:隱太子李建成之誅也,其餘黨馮立、謝叔方率兵犯玄武門,君弘挺身出戰。其所親止之曰:“事未可知,當且觀變,待兵集,成列而戰,未晚也。”君弘不從,乃與中郎將呂世衡大呼而進,並遇害。
- 45. 《舊唐書·薛萬徹傳》::建成被誅,萬徹率宮兵戰於玄武門,鼓譟欲入秦府,將士大懼。及梟建成首示之,萬徹與數十騎亡於終南山
- 46. 劉昫.舊唐書李元吉傳:無,五代:太宗於是定計誅建成及元吉。......尋詔絕建成、元吉屬籍。
- 47. 《舊唐書·李建成傳》:太宗即位,追封建成為息王,諡曰隱,以禮改葬。葬日,太宗於宜秋門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趙王福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贈皇太子,諡仍依舊。
- 48. 《舊唐書·李淵傳》:河東水濱居人,競進舟楫,不謀而至,前後數百人。
- 49. 《大唐創業起居注》:六月甲申,乃命大郎、 二郎率眾取之,除程命齎三日之糧。時文武官人並未署置,軍中以次第呼太子、 秦王為大郎、二郎焉。臨行,帝語二兒曰:“爾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 觀爾所為,人具爾瞻,咸宜勉力。”大郎、二郎跪而對曰:“兒等早蒙弘訓,稟 教義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家國之事,忠孝在焉。故従嚴令,事須稱旨。如 或有違,請選軍法。”帝曰:“爾曹能爾,吾復何憂。”於時義師初會,未經講 閲。大郎等慮其不攻,以軍法為言。三軍聞者,人皆自肅,兵向西河。大郎、二 郎在路,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風塵警急,身即前行。民間近道,果 菜已上,非買不食。義士有竊取者,即遣求主為還價,亦不詰所竊之人。路左有 長老或進蔬食壺漿者,重傷其意,共所見軍人等同分,未嘗獨受。如有牛酒饋遺, 案輿來者,勞而遣之曰:“此隋法也,吾不敢。”頗慮前人有限,遂為終日不食 以謝之。於是將士見而感悦,人百其勇。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親往喻 之。城外慾入城,人無問男女小大,並皆放入。城內既見義軍寬容至此,鹹思奔 赴,唯有郡丞高德儒執迷不反。己丑,以兵臨之,飛梯才進,眾皆爭上。郡司法 書佐朱知瑾等従城上引兵而入,執德儒以送軍門。德儒即隋之見鸞人也,大郎、 二郎等數之曰:“卿逢野鳥,謬道見鸞。佞惑隋侯,以為祥瑞。趙高指鹿為馬, 何相似哉。義兵今獎王室,理無不殺趙高之輩。“仍命斬焉。自外不戮一人,秋 毫不犯。往還九日,西河遂定。師歸,帝聞喜曰:“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
- 50. 《大唐創業起居注》:劉文靜之使蕃也來遲,而突厥兵馬未至,時有流言者雲:“突厥欲與武周南 人,乘虛掩襲太原。”帝集文武官人及大郎、二郎等,而謂之曰:“以天讚我而 言,應無此勢。以人事見機而發,無有不為。此行遣吾當突厥、武周之地,何有 不來之理。諸公意謂何“議者以老生突厥相去不遙,李密譎誑,奸謀難測。突厥 見利則行,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都之會,義兵家屬在焉。愚夫所慮,伏聽教旨。 帝顧謂大郎、二郎等曰:“爾輩如何“對曰:“武周位極而志滿,突厥少信而貪 利,外雖相附,內實相猜。突厥必欲遠離太原,寧肯近亡馬邑,武周悉其此勢, 必未同謀。又朝廷既聞唐國舉兵,憂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義旗,所以驍將精 兵,鱗次在近。今若卻還,諸軍不知其故,更相恐動,必有變生。營之內外皆為 勁敵。於是突厥,武周不謀同至,老生、屈突追奔競來,進闕面南,退窮自北。 還無所入,往無所之。畏溺先沉,近於斯矣。且今來禾菽被野,人馬無憂,坐足 有糧,行即得眾。李密戀於倉米,未遑遠略。老生輕躁,破之不疑。定業取威, 在茲一決。諸人保家愛命,所謂言之者也。兒等捐軀力戰,可謂行之者也。耕織 自有其人,請無他問。雨罷進軍,若不殺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帝喜 曰:“爾謀得之,吾其決矣。三佔従二,何籍輿言。懦夫之徒,幾敗乃公事耳。”
- 51.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捲上》:後以武德九年春三月詔問皇儲曰:“朕惟佛教之興其來自昔,但僧尼入道本斷俗緣,調課不輸丁役俱免,理應盡形寺觀履德居真,沒命釋門清身養素,比年沙門乃多有愆過,違犯條章幹煩正術,未能益國利化,翻乃左道是修,佛戒雖有嚴科違者,都無懼犯以此詳之,似非誠諦,今欲散除形像廢毀僧尼,輒爾為之恐駭凡聽,佇子明言可乎不可。”皇儲對曰:“臣聞三乘啓轍,諸子免火宅之災,八正開元,羣生悟無為之果,是故慈雲降潤不別艾蘭,慧日流輝寧分岸谷,且以立教垂範盡妙窮微,至理深難情量叵測,雖有周孔儒術莊老玄風,將欲方茲迥非倫媲,其有世代賢士今古明君,鹹共遵崇無乖敬仰,當今時屬僥訛人多狡猾,出家者未能盡善,入法者無廢嬌淫,亦有規免賦租虛稱學道,偷安朝夕假號桑門,自有威儀具足志等明珠,戒行不虧心同潔玉,今欲並令還俗無別賢愚,將恐火縱崑山玉石同燼,霜飛柰苑蘭艾俱摧,指事為言恐傷皇化,今責如來降罰以息奸,非但佛性慈悲法門平等,無彼無此無我無人,絕愛忘憎情同巨海,厭之者不生吝想,患之者不發恚心,以此而詳昭然可驗,且商均生於舜舍,丹朱長自堯宮,二子雖復非人,猶不虧兩君之聖,今忽因愚僧之過,欲毀尊像之形,進退商量理為未可。”
- 52. 司馬光堅決不相信李建成的"私通緋聞" .網易[引用日期2015-06-12]
- 53. 劉昫.《舊唐書》卷六十六·列傳第十六《杜如晦列傳》:正史,五代:太宗平京城,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總管府長史。時府中多英俊,被外遷者眾,太宗患之。記室房玄齡曰:“府僚去者雖多,蓋不足惜。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驚曰:“爾不言,幾失此人矣!”遂奏為府屬。
- 54. 劉昫.《舊唐書》之《李元吉列傳》、《張亮列傳》:正史,五代:“初平東都之日,分散錢帛,以樹私惠”“太宗以洛州形勝之地,一朝有變,將出保之。遣亮之洛陽,統左右王保等千餘人, 陰引山東豪傑以俟變。”
- 55. 劉昫.《舊唐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一 《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列傳》,《新唐書》卷九十二 《隱太子建成傳》:正史,五代:“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求內助”,“秦王遍見諸妃,彼金寶多,有以賂遺之也。”.
- 56. 劉昫.《舊唐書》卷七十 列傳第十六《房玄齡列傳》:正史,五代:“僕有愚計,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寧區夏,內安宗社,申孝養之禮。”“為存社稷,大義滅親。今大王臨機不斷,坐受屠戮,於義何成?若不見聽,無忌等將竄身草澤,不得居王左右。”太宗然其計。.
- 57. 舊唐書·列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29]
- 58.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 59. 李世民.追復息隱王皇太子禮詔:無,唐朝:陵曰隱陵,置令以下官,並加户守衞。
- 60. 李建成墓誌研究有新得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3]
- 61. 玄武門遺址紀念碑僅存基座 隱身大學操場無人問 .華商網[引用日期2014-09-03]
- 收起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322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傲世风云H再起